举例说明如何理解整体把握教材
在教学中如何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_0
---------------------------------------------------------------最新资料推荐------------------------------------------------------ 在教学中如何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在课程目标部分规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由四方面组成,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
但是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目标呢?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老师们都比较重视,一般来说,不仅能定出具体的目标,而且在教学中实施,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整体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下面以教师备课《年、月、日》为例看看怎样把握和实现目标的(当然前提是精心备课)。
《年、月、日》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一般老师可能是打算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很多课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挂历,通过认识挂历等等来教给学生认识年月日。
1 / 11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有些老师没有深思。
大部分老师可能认为只要要让学生认识一年有 12 个月和闰年平年就行了。
如果老师在进一步探究课标,就会发现《课程标准》中还规定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于是再安排一些数学游戏和思考题,但是,要完成四方面的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时间是不是不够 1、谈话引入:现在你们每人的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这信封里共有 6张卡片,老师都给它们编好号了,等下老师叫你拿出哪一张你按序号抽出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理解和把握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理解和把握教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理解和把握教材小学语文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分析教材,正确理解和把握它,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
所以说,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
在分析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含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
所以说,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
教材分析既关系到教,也关系到学,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和结构1、通读教材,领会全册教材的训练体系。
2、演读课例,准确把握课文序列的关系。
教材通常由各个单元构成,而各个单元之间又有内在的训练序列衔接关系。
把握这种关系,在授课时就知道哪组单元该讲哪个专项的知识,在讲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出击。
使教材为我所用,为学所用。
3、钻研课后习题,把握课文重点训练项目。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每篇精讲课文的后面都设有精美的练习题,这些习题隐藏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聪明的老师是不会放过这些习题的钻研。
认真揣摩这些习题,你会发现这篇课文原来是这样教的,在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讲要讲的内容,练需要练的项目,就不会泛泛而谈,语无伦次,更不会一篇课文下来不知自己讲了什么,学生不知学了什么。
二、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新旧知识、技能的联系,是搞好新知识、技能教学和实现知识系统化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中的新知识和前后教材中知识的关系,发掘新知识、技能的“生长点”,以实现知识、技能的正迁移。
还要分析教材中新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不断将新知识归纳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努力构建各类知识、技能的网络,从全局上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
三、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浅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策略
浅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策略作为学生,阅读课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一环。
许多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往往只停留在字句的理解,而忽略了整体把握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课文,是指把握文章的结构、主题、情感以及作者的意图,通过对内容的把握,从而实现对课文深层次理解的能力。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策略。
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整体把握的意识。
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学生们常常会被词句的难易程度所迷惑,甚至沉溺在一些琐碎的细节中,很少考虑文章的整体意义。
我们需要从学生的意识层面入手,让学生明白整体把握是阅读课文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明确课文的主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思考,通过课文的名句或关键词引导学生并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进行掌握。
在教学中也可以设置一些整体把握课文的活动,比如通过导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或者让学生实际操作,划分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内容。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整体把握的重要性。
我们要引导学生注重课文的结构分析。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有着清晰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主题句、论据、结尾等等。
在学生学习阅读课文时,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入手,让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例句,引导学生回归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老师可以通过问答或者示范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起承转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脉络。
也可以通过梳理文章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进行逻辑分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通过对文章的结构分析,学生将更清晰地了解文章的脉络,从而有利于整体把握课文。
我们要引导学生注重课文的综合把握。
整体把握课文,并不仅仅是对文章的某一方面进行把握,而是将文章的结构、主题、情感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把握。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综合性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全面把握。
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然后再结合文章的结构进行综合把握。
还可以通过课文的朗读和表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全面地把握课文的内容。
整体把握初中地理教材
“从课标要求的角度整体把握初中地理教材”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把握。
通过调查以及整理总结大量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现场课,与他们面对面地进行备课分析,发现目前初中地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只关注课时目标的制定,忽略课时目标在单元乃至课程中的角色;二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与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的关系模糊不清;三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四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检测环节脱钩等等。
课程标准在备课过程中不能发挥指导作用,会导致教学目标的确定出现偏差而影响教学。本讲将重点放在了课程标准统整下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的策略上,并关注教学目标制定的上游策略和下游策略,力求为教师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方法和策略。
一、课程标准统整下的三级教学目标制定策略(上游策略)
(一)什么是三级备课(表1)
整体把握初中地理教材
这,更多的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正确把握。
正确把握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正确把握教材的一个很好的策略就是要整体把握教材。本讲将从四个角度阐述整体把握初中地理教材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讲:从课标要求的角度整体把握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和内容
表1 三级备课的基本涵义
如何从整体把握语文课本
关键 词 : 文课本 语 阅读 新学 期一开学 , 生拿到新的语文课 学 本时, 往往 漫无 目的地翻看 , 当翻 到 自己 整体 把握 整体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孟红欣 李大威
第三 , 看单元。细读每一个单元的单
阅读这些 感兴趣 的、 故事性强 或充满趣味的课文 时 新朋友——一篇一篇 的新课文。 而过 。 也有 的同学一学期的课 程已经学 完
里面都大致介绍 了本单元几篇课 跃动着生命 活力的文质 元说 明, 就津津有味地阅读一番 , 其他部分则一 翻 洋溢着时代气息 、 兼美的新课文 , 如沐春风 , 如暗得灯 , 让人 文 的主要 内容 , 并提 出了对本单元课文的 娓娓道 来 , 如见 其 阅读提示 。以第一单元为例 , 其单元说 明 了, 还不知道每 一单元的单元提示讲 了些 兴奋 不已 。叙 事散 文 , “ 有游子对父亲背 什么 , 课文 后面附 了些什么。其实这 些做 人 , 闻其声 ; 如 诗歌 戏剧 , 内心 独 自 , 见 为 :本单元 的几篇课 文 , 如
不可轻视 。 习。翻开教科 书 , 会发现又结识 了不少 价 值 , 你 关键词 : 语文教学
发展
师生互动
综合
¨ 动 " 语 文 课 生 动 起 来 互 让 窒
一甘肃省会宁县枝阳中学 武 平
持 ,园丁 ” “ “ 、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岂不是 决 ,若有小组还不能解决的 ,提交全班讨
第二 , 目录。目录犹如全 书的窗 口, 线 索 ,铁 骑兵》 看 《 以离开大 队的骑兵 的行踪 由此观 望 , 便可 了解本册共 2 课 , 9 分为七 为线索 ,苏珊・ 《 安东尼》 以苏珊 ・ 安东尼争 然后体 个 单元 , 中最 后两个单元为文言文和古 取妇女选举 权的斗争过程为线 索 : 其
如何理解和认识整体把握教材
如何理解和认识“整体把握教材”的内涵和意义“整体”是相对于“个体”来讲的, 它具有总结性、概括性和统领性的作用。
而语文中的整体把握教材, 则要求要把握教学阶段的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 总目标和分目标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怎样才能正确把握好整体目标和分目标之间的关系呢?整体把握教材旨在使教师你能够对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目标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目的、阶段目标、文本内容有比较清晰地概念。
作为一个老师, 只有对教材有了整体的把握, 才能更明晰自己的教学目标, 才能够把握准确的教学内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把握好语文教材的内同和教育价值之间的关系。
他们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只有从课程、教材、教学三个不同方面的关系出发, 才能更好地整体把握语文教材, 才能够对语文教材的教育价值有深切的认识。
一、明确阶段目标, 整体把握教材使用方向。
在进行教学之前, 我认为我们都要先做一件事——重温新课程标准, 要静下心来对它的阶段目标进行通读, 既要注意前后联系, 又要重点读懂对应学段的目标, 做到胸中有数, 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任务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接下来, 我们要对教学参考中的“教材说明”部分认真阅读, 对要使用的整册教材从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地了解, 对重点部分内容反复领会, 掌握其精神实质, 以便在教学中做到不折不扣地落实。
最后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整体上感知这一组文章的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之间的联系和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趋向, 使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从“大局”出发, 保证教材内容整体推进的方向。
二、明确课程, 教材、课时教学的要求。
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科学的定位。
分析教材首先把握好年段要求。
其次是把握好教材的阶段要求, 最后把握好课时要求, 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才不会有较大的偏差。
语文教材的内容和教育价值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小学语文如何理解和认识 整体把握教材 的内涵和意义
---------------------------------------------------------------最新资料推荐------------------------------------------------------小学语文如何理解和认识整体把握教材的内涵和意义如何理解和认识整体把握教材的内涵和意义?整体把握教材的内涵是指要了解教材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材以学段划分为不同阶段内容,主要包括识字教学、如何理解和认识整体把握教材的内涵和意义及综合实践活动。
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不同要求。
作为教师,应该对教材的属性、特点有整体全面的把握。
我们可以看到,新教材具有这样的特点:( 1)教学内容生活化,形式美观,突出了时代性;( 2)呈现方式多样化,丰富有趣,体现了灵活性;( 3)教材编排以活动为主线,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 4)教学内容的展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5)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与选取素材,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 6)主题图内涵丰富,有新意,富有拓展性;( 7)教材内容设计开放灵活,留有充足的空间,便于教师自主发挥;( 8)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运用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课程中知识都不是孤立的,他们有着某些联系,只有通过对课程的整体把握才能明确各知识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从而知道1 / 3哪些是主线,哪些是支线,哪些是工具性知识,哪些是应用性知识等等,只有从整体把握教材,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才能更灵活的更科学的引导学生学习。
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八个反应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编写识字课,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接着,四篇与春天里的景,春天里的事相关的课文,让学生受到思想、文化的熏陶,在语文园地里安排读读背背反映春天生活的《花园果园》,口语交际安排讨论春天在哪里。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文章是融知识、思维、情感、审美等多方面教育效益的综合体,是作者人生观、审美观的外现。
每篇文章都有整体的内在结构,完整的形象和道理,各因素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
阅读的最初就是感知,感知有其整体性特征。
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显现的整体性,而整体性也是我们直觉思维最显著的特征,直觉思维从认识过程一开始就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
”新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新课程提倡“整体把握”阅读方式,其意图就是用“整体直觉”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统摄、驾驭全篇的水平,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由上述可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必然内在要求,要从学生直觉思维出发,从整体把握文章入手。
那么该如何正确理解“整体把握”呢?一、“整体把握”不只是把握整篇课文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立,能够称作文章,是因为构成文章的各个部分相对于文章这个整体而言,起码具有目标的明确性、组合的有序性和系列的完整性等几种要素。
在几种因素的作用下,文章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系统,环环相扣,互为贯通,臻于完美。
从整体出发去解读文章,能够把局部同整体联系起来,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因而对文章的理解是正确的、全面的、深层次的。
因此,我们认为,整体有不同的层次,即:课标提出的“整体把握”不等于仅仅感知、把握整篇课文,它与对段、句、字词的关注不但没有冲突,相反主要体现在对段、句、字词的关注,除非那些字词等是“非关紧要”(朱熹语)的。
换句话说,提倡“整体把握”的本意是试图用“整体直觉”的传统方式,取代语文教学情境中学生阅读的那种“肢解分析”,从而克服语文教学中零敲碎打的分析和繁琐零碎的题海训练所带来的弊病。
为此,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来解读和实施新教材,即如何从正确解读文字到活用教材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人认为可把握住这样的原则,在教学中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使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真正体现出数学教学的简单化。
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好“解读”和“活用”二者间的关系。
一是正确“解读文字”。
包括获得自己所需资源,理解编者编排意图,疏理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这是教学的“血肉”,“活用”的根基。
二是“活用教材”。
将教材中所获得的“资源”,经过转化、整合、思考、简单化、生活化等优化教学活动,创新设计来攻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这便是教材的“活用”,也是教学的“灵魂”。
现浅论如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解读文字”。
“解读文字”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解读文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我们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关系到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解读文字需注意三方面:1、读懂文字编排意图,搞清文中插图和旁注文字、提示语。
现行人教课标版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包括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在插图旁还标注文字、提示语,这些有机的编排成分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能沟通数学与社会、自然的联络,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渗透着数学的思想 ... 。
例如: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可能性”例1插图的旁注文字: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②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③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这三方面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就指出了教学的授新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它可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猜想、把握知识要领、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教师设计比如摸彩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实践——验证,通过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生活中可能性事件作出描述。
2、读懂例题的地位作用,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疏理授新知识点。
如何整体把握三年级上册教材
如何整体把握三年级上册教材一、如何分析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一个是基于文本的分析,就是课程标准对于第一学段基本目标的要求是什么。
三年级的老师要关注第一学段的目标和内容:第一学段学生都学了什么,知识、能力要求到什么程度,还要了解低年级的教材,已经让学生学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另外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基于现状。
包括学生学习的现状,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学习能力已经到达的程度,思维水平发展的阶段。
只有了解学习对象,才有助于开展三年级的教学,掀开一个新学段的新篇章。
二、如何把握三年级的课程教学目标?统编教材是以2011版的课标为依据来编写的,所以这一版的课标依然是需要认真学习的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标中第二学段的目标(m..),去思考如何达成,以及和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关联起来开看,去想如何达成。
另外,也应该关注新的高中课程标准里面有哪些新的理念。
因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跟高中课程标准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贯穿的。
三、如何理解三年级教材的功用?学生起点分析告诉我们在哪里,课程目标分析告诉我们要去往哪里。
具体到教材编写,教材是要在两者之间搭起一个桥梁,给老师提供一个支持系统,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标。
四、如何看待特殊的三年级?三年级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年级,可以说是一个爬坡的阶段。
学习容量明显加大,学习难度加深,学习内容的思维含量大大高于低年级。
低年级课标要求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识字问题在低年级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从三年级开始,阅读和习作要提速了。
一旦提速就会出现问题mdash;mdash;拉开差距。
三年级有一个马鞍形现象mdash;mdash;到了三年级就塌腰。
老师和教科书编者,都要充分关注三年级的特殊性。
基于这样的特殊性,平缓地跟二年级做学段衔接,给孩子一个非常好的、新的起点,能够迈向今后的目标。
举例说明如何理解整体把握教材
举例说明如何理解整体把握教材作者:李颖(小学语文黑龙江黑河北安小学语文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12 / 74 发表日期: 2011-11-17 09:06:33我们备课前认真地阅读教材编写的领导思想,教材的构造,教材的特色,精确把握当代语文教育的特色,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建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的教育理念。
(一)对整体把握教材中阅读教学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性阅读教学以培育学生整体认知为目的,从而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取得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
语文教学的整体要从整册到单元到一课整体,结合起来把握。
然后,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把每一篇文章都视为一个整体,阅读时,先在整体上做一个了解,然后在局部重点的语句、段落进行重点突破。
作为语文教师研究和处置教材时,首先从整体上初步综合文章的中心内容;然后从文章整体对部分的制约性动身具体剖析文章的思路、段落层次、语言脉络,具体剖析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相互接洽,最后再从整体入手,纵观全文,综合概括,以达到高层次、全方位理解文章整体的内涵。
(二)整体性阅读教学需要借鉴的几点做法1、整体感知课文全貌。
阅读教学要器重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一遍一遍地、有层次地读整篇课文,由读得不大精确到读精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通顺,读得不大有语气到读出语气,读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情绪。
与此同时,要从有初步的感受到有较生克的感受,到抓住文章宗旨,品味语言的精妙,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第一个整体是指通过自读自悟,获得初步感受,并提出的重要问题,接洽文章在内容上的、语言上的、写法上的重点或难点,进入对部分的阅读。
这种解读力求市接洽全文的、统筹内容与情势的。
最后,会到整体,要能把握文章宗旨,受到情绪熏陶,内化文章语言习得文章写法,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或背诵,传达对文章内容、情绪、语言、写法的理解和把握。
以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七颗钻石》,这篇精读课文市根据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通话故事改编。
谈谈如何理解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初中数学
谈谈如何理解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初中数学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教学目标,明确每个章节和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首先,教师要对整个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特点,掌握每个章节和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同时,教师还要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有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而有些知识点则可以相对简单地带过,留给学生自己阅读和思考。
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数学素养和能力。
综上所述,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和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教材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知识的主要载体。
而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只有真正理解了教材,掌握了教材的要点和重点,才能更好地应用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教材,把握教材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吃透教材、把握教材进行探讨。
一、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第一步,就是要充分理解教材内容。
这需要我们细心阅读教材,认真思考教材内容,对其中的概念、原理、规律进行深入的理解。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精读教材。
精读教材,就是先通读一遍教材,对整个教材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然后再逐章逐节地进行细读,对重点内容、关键概念进行深入理解。
2.注重笔记。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好笔记,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记录下来。
这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方便后期复习。
3.多思考问题。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给自己提问。
这个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规律可循?通过不断地提问和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我们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从而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二、抓住教材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教材内容往往层出不穷,我们需要用有限的时间去掌握更多的知识。
所以,我们需要抓住教材的重点,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
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进行归纳总结,梳理教材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课文、习题、案例等多种形式来总结教材内容,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然后,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总结和归纳。
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巩固,比如做练习题、讨论习题、做模拟考试等,来加深对教材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只有抓住了教材的重点,才能更好地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三、注重知识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
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知识的应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体把握教材之“三部曲”
实践探索整体把握教材之“三部曲”谈有恒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体把握教材就是要让教师把握教材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研究教材编写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去审视和处理教材,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认知结构。
关键词:课程标准;数学教材;整体把握教材是课程标准理念的基本物化形式,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最基本的蓝本,是链接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的桥梁,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体把握教材就是要让教师把握教材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研究教材编写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把教材中的各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系统连贯、知识成串,同时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做到知识讲述通俗严密、思路清晰,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认知结构。
一、从课程标准出发整体把握教材编写特点课程标准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规定了每个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同时也对课程内容的评价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是教师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从知识与技能的维度看,以图形与几何领域为例,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第二学段要求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节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看,第一学段课程标准提出要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第二学段要求培养学生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整体把握教材整体推进教材
整体把握教材整体推动教材----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的精彩讲座,我们组教师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语文教材不是现成的教学内容,仅仅教学的原材料,需要教什么?或者是用它来教什么?还是需要语文老师去提炼的。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具备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水平,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对教材内容实行整合,优化。
使教材成为真正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材”。
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准确地理解与把握教材,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看法:课程标准对各个知识板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实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是教师实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准确的航向。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所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关键点,是分析研究教材的关键步骤。
二、与编者和知识系统对话,看课文应该表达什么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目非常之多,但并不是每一篇都能选入课本之中,选哪一篇文章编入课本,放入课本的那个单元,都经过了很多专家根据知识系统和课本知识结构经过了精心的挑选、编排和定位。
有的文章为了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还实行了改造。
所以与编者和知识系统对话,准确了解编者的意图,看课文应该表达什么,是我们更好的把握教材准确定位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三、创造性使用教材叶圣陶在几十年前就指出:“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却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凭借。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由此看来,创造性使用教材,就是要教师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把教材作为训练语言文字和提升阅读水平的材料。
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作学习的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牵着学生的鼻子去“钻”教材、学教材,甚至去背教学参考书,师生的精力被耗费在识记、理解教材的“只言片语”上。
整体把握教材,让教学设计更有效
整体把握教材,让教学设计更有效摘要本文以《3的倍数的特征》为例,从注重知识间纵向整体把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整体渗透,以及横向对比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三种不同版本教材,优化学习材料和练习设计。
从整体把握教材的维度,对教材进行整合,以期获得“3的倍数特征”的有效教学设计。
关键词 3的倍数的特征整体把握有效教学设计一、问题的提出1.整体把握教材是数学知识特点决定的。
对于“什么是数学”?就世界范畴而言,有两种说法,即“数学是演绎的科学” (古希腊为代表)与“数学是量的科学” (中国古代、印度古代为代表),前者重视几何,后者重视算术与代数。
综合来看,数学知识是否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 的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整体。
数学知识的系统整体性,决定数学知识学习必须遵循一定的知识结构系统,整体学习才能很好的掌握,只有系统整体的掌握才可能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2.整体把握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是一个不断打破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发生同化或顺应组建新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新平衡的过程。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求“多”但要求“联”,只有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才会深刻,同时减少了记忆的容量,减轻学习负担。
二、整体把握数学教材的策略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学习应该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然后研究整体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又综合为整体,即整体部分整体。
因此教师要把握知识点之间本质联系,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用现代数学的观念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
1.从整体上注重对知识纵向把握教学2和5的倍数的特征和3的倍数的特征,以往教学,教师更注重的是看到前后两种倍数特征思维着眼点的不同。
在教学时,教师通常从复习2、5倍数的特征入手,让学生发现看个位的方法并不能判断3的倍数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说明如何理解整体把握教材
作者:李颖(小学语文黑龙江黑河北安小学语文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 12 / 74 发表日期: 2011-11-17 09:06:33
我们备课前认真地阅读教材编写的领导思想,教材的构造,教材的特色,精确把握当代语文教育的特色,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建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的教育理念。
(一)对整体把握教材中阅读教学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性阅读教学以培育学生整体认知为目的,从而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取得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
语文教学的整体要从整册到单元到一课整体,结合起来把握。
然后,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把每一篇文章都视为一个整体,阅读时,先在整体上做一个了解,然后在局部重点的语句、段落进行重点突破。
作为语文教师研究和处置教材时,首先从整体上初步综合文章的中心内容;然后从文章整体对部分的制约性动身具体剖析文章的思路、段落层次、语言脉络,具体剖析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相互接洽,最后再从整体入手,纵观全文,综合概括,以达到高层次、全方位理解文章整体的内涵。
(二)整体性阅读教学需要借鉴的几点做法
1、整体感知课文全貌。
阅读教学要器重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一遍一遍地、有层次地读整篇课文,由读得不大精确到读精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通顺,读得不大有语气到读出语气,读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情绪。
与此同时,要从有初步的感受到有较生克的感受,到抓住文章宗旨,品味语言的精妙,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第一个整体是指通过自读自悟,获得初步感受,并提出的重要问题,接洽文章在内容上的、语言上的、写法上的重点或难点,进入对部分的阅读。
这种解读力求市接洽全文的、统筹内容与情势的。
最后,会到整体,要能把握文章宗旨,受到情绪熏陶,内化文章语言习得文章写法,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或背诵,传达对文章内容、情绪、语言、写法的理解和把握。
以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七颗钻石》,这篇精读课文市根据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通话故事改编。
描写的是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植物、人和动物都干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过程中发生的神奇故事。
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了神奇的变更,最后谁管理涌出了清澈的水流,跳出了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大熊星座。
朗读要贯穿在学习课文的始终,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情绪;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
础上把握情绪的基调,站在讴歌爱心的角度,读出对小姑娘的讴歌,读出小姑娘的可爱,读出童话故事的神奇美好。
2、找准整体性阅读的突破口。
我们要寻找阅读的最佳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选择得准否、好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整体性教学的效果。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紧扣题眼,通过它可以窥视中心,把握宗旨。
抓住课题,往往可以辐射全篇。
以三年级上册《电脑棋手》为例:《电脑棋手》是一篇科学故事,我们整体把握文本的突破口,一方面是因为电脑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亲密,通过学习文本,能激发儿童对电脑的兴趣;另一方面,本课用词精确,使用了一些成语,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可以积聚一些语言材料,同时也可以利用文本教育儿童只有认真察看,积聚动脑,才干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中首先要让学生重复朗读课文,将文章读熟;然后抓住“我”和电脑棋手两个中心角色以及叙述的次序,再列提纲细读:(1)下棋前,“我”和电脑棋手说了什么?(2)下棋中,“我”违规了,它怎样?我失败了,它怎样?我下“怪棋”取得成功时,它又怎样?再“读”中理解“我”与电脑棋手下棋反败为胜的原因。
抓住重点,统领一文。
整体把握与品味语言是相辅相成的。
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或者重点句,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教师都喜欢抓住中心句来辅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内容。
以三年级上册《锡林郭勒大草原》为例:围绕重点句“草原是广阔而俏丽的”,通过对野草、湖水、野花等事物的描写,刻画了一幅静态的画面;围绕重点句“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通过对人、动物的描写,刻画了一幅动态的场景。
教师要调动学生感官积极活动,引导学生搜集和捕捉有用信息,如重点语句、症结性词语、细节等。
以三年级上册《倾斜的伞》为例,抓住人物的神态,体会人物的情绪变更。
外公的神态症结词:由当年的“笑眯眯”“笑而不语”“开心肠笑”,到多年后的声音“微微发抖”“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由神态的可以看出情绪的变更是由当年的施爱于晚辈而高兴,到后来得到晚辈的关爱,收到爱的回报而激动。
“我”则由当年的“惊讶”“迷惑”不解,到多年后“心热”“不知不觉
中”“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在外公爱心的侵润和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下由所感悟,珍惜人间真情,使所有的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3、居心创设整体性阅读的情绪气氛。
情绪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在以“情绪为纽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在精确地“把握文本重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绪”,
就有必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体验的平台,让学生自动去体验全文中活泼的语言,着重于领悟作者的情绪。
如何理解“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分享到:收藏推荐
(小学教学研究》97年第一期发表了刘武德先生的文章,题为《应该提“部分—整体—部分—整体,’)。
该文认为:“大纲关于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提法欠妥,应该提‘由部分到整体再到部分再到整体’。
笔者认为,大纲的提法是正确的,而刘先生的提法则显然欠妥。
之所以出现这种欠妥的提法,主要是因为刘先生对大纲中‘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之精神实质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刘先生认为,“‘整体—部分—整体’的提法与阅读教学常规不符,与阅读实际相悖。
有承认这种提法者认为,教学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应引导学生‘从整体人手,感知课文内容。
’……试想,我们指导学生阅读,要求学生‘从整体人手’,学生必然望而生畏,无从下手。
”从该文看,刘先生是将个别人的观点当成了大纲的观点,从而将第一个“整体”理解为“从整体人手”了。
那么,大纲是否认为第一个“整体”就是“从整体人手”呢?兹将大纲中有关文句摘录如下: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
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
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 (本文共计1页) [继续阅读本文] 赞
如何获取本文>>如何订阅本刊>>
-
如何理解“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收藏本文分享
(小学教学研究》97年第一期发表了刘武德先生的文章,题为《应该提“部分—整体—部分—整体,’)。
该文认为:“大纲关于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提法欠妥,应该提‘由部分到整体再到部分再到整体’。
笔者认为,大纲的提法是正确的,而刘先生的提法则显然欠妥。
之所以出现这种欠妥的提法,主要是因为刘先生对大纲中‘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之精神实质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刘先生认为,“‘整体—部分—整体’的提法与阅读教学常规不符,与阅读实际相悖。
有承认这种提法者认为,教学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应引导学生‘从整体人手,感知课文内容。
’……试想,我们指导学生阅读,要求学生‘从整体人手’,学生必然望而生畏,无从下手。
”从该文看,刘先生是将个别人的观点当成了大纲的观点,从而将第一个“整体”理解为“从整体人手”了。
那么,大纲是否认为第一个“整体”就是“从整体人手”呢?兹将大纲中有关文句摘录如下: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
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
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