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诗歌炼字(原卷版)-2020年高考语文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之炼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之炼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之炼字(含答案)诗歌鉴赏方法指导一、明其义诗义的理解,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要理解和把握诗义,须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犹如剥笋般,在递进中直达诗歌的真义。

具体来说,解诗句之义,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解诗题,得理解之线索;寻诗眼,定理解之基调;析结构,解意象,得全篇真义。

(一)解诗题,得理解之线索――整体把握的基础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题则是诗歌的眼睛。

从这“眼睛”中,我们或可以、摸索到诗歌的大概目的,或可体会到诗歌的思想感觉,或可抓住描写的事物,或可明白在什么情境下写的诗等,而这些内容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基础,以细致分析诗歌垫定了基础。

1、从题目可以推导出诗歌大概的目的。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看题目,我们可以知道是写给张丞相的,写给张丞相干什么呢?原来是求得功名。

书生“上”书丞相,目的可能是求得重用、提出治国之策略、表达不想出山的想法等,这些猜想内容,都是由“上”而得,然而继续诗,与“欲济无舟楫”联系,就知道“上张丞相”的目的了――想求得重用,希望丞相引荐。

2、从题目可以品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3、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题中的“喜”字揭示了全诗的思想感情。

诗歌正文没有“喜”字,但是却处处见“喜”: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来的。

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

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

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

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

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3、从题目知描写对象例4、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精品解析)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精品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

高中语文教案教师日期学生课程编号课型专题课题诗词鉴赏·炼字知识梳理【诗歌鉴赏考点阐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2.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通过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

只有正确理解了诗中重要字词的含义和用意,才能正确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才能准确鉴赏诗歌。

王安石称诗歌的语言为“诗家语”,可见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的用语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重点注意诗中的重要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特别要注意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

分析重要词语离不开全诗的主基调、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所以还是得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备考策略】一、诗歌鉴赏炼字题型的切入点1.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入手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最基本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可以分为基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一般来说,我们在分析炼字妙用的时候,首先必须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2.从描写对象入手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3.从词性入手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专题16 诗歌炼字(解析版)-2020年高考语文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

专题16 诗歌炼字(解析版)-2020年高考语文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

三观一统2020年高考语文十年高考真题精解(全国卷I )专题16 诗歌炼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磨一剑。

本专辑按照最新2020年考纲,对近十年高考真题精挑细选,去伪存真,挑选符合最新考纲要求的真题,按照考点/考向同类归纳,难度分层精析,对全国卷Ⅰ具有重要的应试性和导向性。

三观指的观三题(观母题、观平行题、观扇形题),一统指的是统一考点/考向,并对十年真题进行标灰(调整不考或低频考点标灰色)。

(一)2020考纲(二)本节考向题型研究汇总一、考向题型研究一:诗歌炼字【2008年高考全国Ⅰ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

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

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

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译文西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似与虎穴相连,赤壁下临深渊,那直插云霄的巨石,似乎是龙宫的天然屏障。

这三国必争的要冲之地,当年英雄所建的功业也随着东逝的流水而去。

俯视沙滩,一片明亮,原来是一群白鹭栖息于此;仰望天空,天空如此辽阔,一支高飞的鸿雁似乎步步后退。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炼字训练题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炼字训练题课件

解析: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 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 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 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 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 使人久久难于平静……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微风中,亭边柳条、 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 我离去。 “系”字采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 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 离去的深情,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黄莺在这即将分离的 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 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表达出对此地的留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 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案】 “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 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了它们依恋主人不忍离 去的深情;“啼”字写出了黄莺鸣叫的特点,似殷殷挽留, 凄凄惜别之情。
【答案】 “流”字既写出了溪烟的缥缈、轻盈的特点,又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溪烟(水汽)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的动态之美。同时“流”字所带来的 流落无定之感,不禁让诗人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也为下文的借景 抒情作了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意思是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 的寺庙前。此句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 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 并无妙处可言,但以个“流”字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 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 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一联的描写除了 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 重一笔,妙不可言。

2020年全国卷Ⅰ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全国卷Ⅰ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全国卷Ⅰ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炼字-高考04-10年历年经典题汇编

炼字-高考04-10年历年经典题汇编

三、炼字例一、(06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1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答案】“带”采用了拟人手法,(修辞)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修辞的好处)。

例二、(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

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静。

(翻译上下文)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字在句子的含义)“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

(展开联想描述该句景象及作者的情感)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字在句子的含义)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作者的情感)习题1(2003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2004年全国卷乙)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①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1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3(04福建卷)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

赏识下列诗句,找出你认为用得最好的字词。 ①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 迹五首 》 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 吟 》 ③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赤壁怀古》 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⑤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⑦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问: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 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16
参考答案
【答案】: 第二步:李白诗中的“愁”借助月 亮抒情,第三步:体现了作者怀念 友人以及对友人的牵挂之愁; 第二步:王昌龄以“愁”衬托自己 不把远谪放在心上,第三步:抒发 了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17
迁移提升
1
感知高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 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 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问:(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 说这样写的好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 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江苏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 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被免职。②张罗地:指十分冷落的地方。 2 问:(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020年全国卷Ⅰ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全国卷Ⅰ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全国卷Ⅰ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专题16 古代诗歌阅读之赏析语言-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6 古代诗歌阅读之赏析语言-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 D.“听觉”是错误的。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023·广东·模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小题。
居庸叠翠
元·陈孚
断崖万仞如削铁,鸟飞不渡苔石裂。
嵯蚜枯木无碧柯,六月不阴飙急雪。
塞沙茫茫出关道,骆驼夜吼黄云老。
征鸿一声起长空,风吹草低山月小。
【注】嵯蚜:高峻的样子。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意思是观赏那江水中倒映的柳影和隐在雪中零落的梅花。词句选取春日的“柳影”和“梅花”作为意象,用动词“垂”“谢”赋予景物动态的美感,写出杨柳的婀娜多姿和梅花绽放后的零落之态。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秀丽的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依依杨柳映在水面的倒影和枝枝梅花在白雪中纷纷零落。词人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既安慰了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将离别的伤感融入一片春光之中,伤感中又带有乐观豁达的情愫。

第七讲 诗歌语言的赏析(一)炼字与炼句-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第七讲 诗歌语言的赏析(一)炼字与炼句-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个字用得好?试简要 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分析。
叠词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
的韵律感,其次是加强了感情的 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 以模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
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阅读《声声慢(寻寻 觅觅),联系词的内 容,分析上阕中叠词
的妙处。
类型 数词
高三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
第七讲
诗歌语言的赏析(一):炼字炼句
一、考情概览
二、炼字
• 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 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 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 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 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 感染人的力量。
•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 “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 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 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三、赏析“诗眼”
• 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关键或最精彩的字句,是 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 眼”和“篇中眼”。
• 诗眼在全诗中的作用,一看诗眼对揭示主旨所起到的 作用或是如何揭示出主旨的;二看诗眼是如何连缀全诗 内容的。
• 赏析时从多角度进行:a.最生动,最具活力。b.最能营 造意境。c.最易统摄全篇。d.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和主旨。
3、答题步骤
• 步骤一:确定诗眼。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 可省略),确定诗眼的方法可参考上面确定诗眼的几个 角度。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答案分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答案分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答案分析版)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原卷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原卷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型3:炼字题型

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型3:炼字题型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 说你的理解。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译文: 东城外面的景色,越来越美。湖面上棉纱一 样的波浪,负载着游船,承载着游客的欢乐。绿杨 翠柳,茂密如烟,春深了,只有早上,尚余轻寒。 红杏枝头,蜂飞蝶舞,春意盎然。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 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 呈现出浓郁田园生活气息。
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 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一:不同意。 ①“数声”好。(亮观点) ②“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 悠闲快乐;(结合句子分析) ③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效果)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步骤三)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 象,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 【查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
内涵的最精炼传神的字或词。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 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 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 ,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
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了群峰相连,层次莫辨 ,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
叠之态。
(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按要求作答。
内容
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

2020年全国一卷诗歌题详细翻译及解析

2020年全国一卷诗歌题详细翻译及解析

2020年全国一卷诗歌详细翻译及解析这次语文全国1卷的诗词赏析题,考了一位晚唐诗人的作品,他的名字叫做陆龟蒙,是一位田园诗人。

陆龟蒙出身官宦世家,从父亲往上数几代均是居显赫要职,也正因为如此,他从小就熟读《诗》、《书》、《春秋》等经史著作,可惜长大后的陆龟蒙,屡试不第。

由此他开始了一段幕僚生涯,在湖州刺史张博的帐下任职,后又回到故乡隐居。

陆龟蒙和陶渊明一样,是真正能够融入田园生活的,经常自己带着农具,和家里的帮工一起下田间劳动,并且还撰写了《耒耜经》,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一本古农具专志。

所以陆龟蒙还有一个“农学家”的名头。

闲来无事,他则携笔墨纸砚、书茶钓竿,泛小舟于江湖烟波之上,煎茶垂钓,吟诗作文,好不惬意,所以当时人们都称他为江湖散人。

另一位诗人皮日休在任苏州刺史的时候,与陆龟蒙相识,二人互相引为至交,经常唱和,这次诗词赏析题,就是陆龟蒙和皮日休之作: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解释题目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

次韵:次韵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

也叫步韵。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如黄鲁直《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清洛思君昼夜流。

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住州。

飞雪催盘胜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 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 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高考古诗“炼字”题型练习附答案

高考古诗“炼字”题型练习附答案

高考古诗“炼字”题型练习(附答案)高考古诗“炼字”题型练习(附答案)“炼字”题型练习一、角度阐释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王安石)、“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张先)、“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宋祁)。

一个“绿”字写出了春之盎然,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二、常用解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语言特色。

三、【例】(2009.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解析】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

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四、(200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

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五、(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观一统2020年高考语文十年高考真题精解(全国卷I)
专题16 诗歌炼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磨一剑。

本专辑按照最新2020年考纲,对近十年高考真题精挑细选,去伪存真,挑选符合最新考纲要求的真题,按照考点/考向同类归纳,难度分层精析,对全国卷Ⅰ具有重要的应试性和导向性。

三观指的观三题(观母题、观平行题、观扇形题),一统指的是统一考点/考向,并对十年真题进行标灰(调整不考或低频考点标灰色)。

(一)2020考纲
(二)本节考向题型研究汇总
一、考向题型研究一:诗歌炼字
【2008年高考全国Ⅰ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12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落叶
修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炼字类型
1﹒炼动词,其作用是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诗歌通常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写出了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

请分析下列诗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一个“怨”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情,诗人用拟人手法,表达了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溅”、“惊”二字,用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蒸”、“撼”两个动词,用夸张色彩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水气之盛大,波浪之壮阔。

2﹒炼修饰词(形容词或副词),其作用是描摹景物更细致,刻划人物更形象。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又如“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
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纷纷”一词写出蜂忙蝶乱匆匆离开的景象。

请分析下列加点修饰词的表达效果。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一个细字,脉脉绵绵,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细密。

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一个“忽”字将少妇由喜到怨心理上的变化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3﹒炼词性改变的活用词--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就如“雨肥梅子”一句,一个肥字,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又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以上各句中的“暗”、“冷”、“悦”、“空”、“淡”、“绿”、“红”、“绿”字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4﹒炼叠词,其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强调表达的感情。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5﹒炼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又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6﹒炼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或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体会到诗人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7﹒炼数词。

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过去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这是一首描写雪的诗,巧用数字,满篇生辉。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郑谷将“数”改为“一”,
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