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精品】《泊秦淮》教案

【精品】《泊秦淮》教案

【精品】《泊秦淮》教案1 【精品】《泊秦淮》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课所选的《泊秦淮》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被编排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抒情、借古讽今的写作方法,《泊秦淮》这首诗既具有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的特点,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上述写作方法。

2.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要点和《泊秦淮》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对比等方式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用字的精炼、准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教育学生要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用精炼、准确的诗句所传达的深刻的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说教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本课教学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和对比法。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蓄美;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2.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合作探究、对比阅读等方式学习诗歌,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培养其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泊秦淮》歌曲和展示一些有关南京秦淮河的图片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氛围。

2.整体感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全班齐读、个人朗读、小组朗读等),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音乐美;通过点拨诗中的难字难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品味诗歌的意境通过讨论“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中两个“笼”的含义及其所传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通过对比《登幽州台歌》和《泊秦淮》,引导学生感受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风格的差异。

4.拓展延伸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南京秦淮河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泊秦淮》这首诗所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在当今社会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两首》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2. 诗歌的朗读与鉴赏。

3. 诗歌中意象、意境的分析。

4.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泊秦淮》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思想。

2. 学会朗读与鉴赏咏史怀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中意象、意境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朗读与鉴赏诗歌,理解咏史怀古诗的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教师以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背景,引出《泊秦淮》。

2.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技巧,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分析诗歌内容,解读意象a.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b.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等。

c. 讨论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4. 探讨诗歌主题思想a. 学生分组讨论,表达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a. 教师讲解一道关于《泊秦淮》的鉴赏题,分析解题思路。

b. 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内容:a. 诗歌背景:唐代、杜牧、咏史怀古。

b. 意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c. 意境:苍凉、感慨。

d. 主题思想:忧国忧民、怀古伤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这首诗主题思想的理解。

答案示例:意象分析:烟笼寒水、月笼沙等描绘了一幅冷寂、苍凉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泊船秦淮,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忧虑,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牧 泊秦淮 教案

杜牧 泊秦淮 教案

杜牧泊秦淮教案教案标题:杜牧《泊秦淮》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杜牧及其代表作品《泊秦淮》的背景和特点;2. 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和意境;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杜牧的诗歌《泊秦淮》;2. 掌握诗歌的结构、语言和意境;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

教学准备:1. 杜牧的《泊秦淮》原文;2.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杜牧的生平和代表作;2. 提问:你们对《泊秦淮》这首诗有什么了解?二、分析诗歌结构和语言(15分钟)1. 展示《泊秦淮》的原文,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2. 分析诗歌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等;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三、文学鉴赏(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泊秦淮》的意境、情感和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2.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整体讨论和点评。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提供几个写作题目,如“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地方的文章”或“写一篇关于旅行的诗歌”;2. 学生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写作,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诗歌结构、语言和意境进行创作;3.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老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对杜牧《泊秦淮》的理解和鉴赏;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如阅读其他杜牧的作品或与《泊秦淮》主题相关的作品;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比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3. 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文学活动,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对杜牧《泊秦淮》的理解和鉴赏能力;3. 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

注:以上教案仅为示例,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泊秦淮教学设计

泊秦淮教学设计

泊秦淮教学设计《泊秦淮》是晚唐杰出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讲述了诗人夜泊秦淮,听到歌女在唱颓靡之音而偶发的兴亡之叹,文笔哀艳而凝练,情感含蓄而深刻,并因此而千年传唱。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某些关键词的意义,比如“笼”,“犹”等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南朝及唐末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南朝及唐末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出示秦淮河繁华美景的图片,并讲述关于秦淮河的三个重要信息:(1)相传秦始皇南巡,经过南京时发现其地势龙盘虎踞,风水积蓄着皇家贵气,于是下令斩断龙脉,开河断垄,引淮入宁,以泄王气,这条秦始皇引淮水而开的河就是秦淮河。

(2)秦淮河自古多酒家歌女,素被称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有很多关于歌女名妓的传说。

而秦淮河又因这些女性而平添了一份明艳旖旎的风情。

(3)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是祀奉孔子之地,为全国四大文庙之一。

夫子庙是包含贡院街,魁星阁,尊经阁等等一系列建筑在内的文化建筑群,是多朝的文教中心。

范蠡,周瑜,王导,谢安,李白,杜牧等等数百位文化名人都曾在此做出过不朽的成就。

老师提出如下观点:“所以总是有人说南京盛产美女,读书人和亡国君王。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在杜牧的一首诗中,美女,读书人和亡国君王又能酝酿出怎样的感怀之叹呢?”并就此引入正题《泊秦淮》。

2.用多媒体出示杜牧个人信息如下:杜牧(803—约852)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今陕西西安人。

《泊秦淮》文章教案

《泊秦淮》文章教案

《泊秦淮》文章教案泊秦淮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泊秦淮》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并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2. 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2. 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3. 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杨师道所作的一首诗。

描绘了作者泊船于秦淮河畔,感慨时光流转,感叹江南之美。

2. 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1)开头部分:通过描绘景色和自然环境引起读者的注意。

2)中间部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作者的思考和感慨。

3)结尾部分:以思考当下和对未来的展望作为结束,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仗等手法的使用。

3. 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1)阅读并理解《泊秦淮》这篇文章。

2)分析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此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阅读和讲解文章1)教师先给学生介绍《泊秦淮》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全文,讲解生词和理解文章内容。

2. 分析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1)教师与学生一同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讨论每个部分的作用和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和分析文章中使用到的修辞手法,并讨论其效果和目的。

3. 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1)学生独立阅读《泊秦淮》,并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学生思考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3)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泊秦淮》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会了分析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的方法。

同时,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下一步可以进一步扩展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泊秦淮教案设计

泊秦淮教案设计

泊秦淮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泊秦淮的历史与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将体验到泊秦淮独特的魅力,进一步了解中国江南地区的丰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泊秦淮的地理位置, 湖泊景观以及与历史事件的相关性;2. 掌握泊秦淮文化的代表性特点;3. 了解泊秦淮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戏曲、民俗等。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2.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能够通过参观和实地体验来获得感知;3.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 培养学生的守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泊秦淮的历史与文化;2. 泊秦淮传统艺术形式的了解与欣赏;3. 学生对泊秦淮文化有全面的认识。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讲解传统文化历史和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泊秦淮产生兴趣。

2. 观摩学习法:观摩相关视频、照片或展览,让学生直观感受泊秦淮的独特魅力。

3. 实地体验法:组织学生参观泊秦淮景点,亲身体验相关传统文化活动。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研究、讨论和分享。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入泊秦淮的概念,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学生对泊秦淮的了解程度。

以泊秦淮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泊秦淮的兴趣。

2. 知识展示通过PPT、图片等展示泊秦淮的美丽景色、重要历史事件和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结合富有代表性的泊秦淮故事和民俗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泊秦淮的独特之处。

3. 实地体验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泊秦淮相关景点,并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当中。

例如,学生可以观看精彩的泊秦淮戏曲表演,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或品尝泊秦淮特色食物等。

学生可以根据实地观察和体验,记录感受并进行分享。

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案
古诗三字法
读了悟
教案
Hale Waihona Puke 课题泊秦淮(古诗三字法)目的
1、能理解并根据“古诗三字法”疏通全文,理解故事内容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重点
难点
关键
重点:理解“古诗三字法”,使用它学会本节课古诗。
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准确地朗读和背诵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性设计
一、课前导入
1、用较为幽默的语言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引出本节课重点“古诗三字法”——“读,了,悟”
3、引导学生理解“读,了,悟”三字的意思
二、读
1、进入本节课主要古诗,引导学生准确流利读出古诗。
2、表扬学生,提出缺乏。
3、老师范读,引导学生发现不同。
4、找出原因:没有感情,不理解作者及文章背景和意思。
老师范读
三、了
1、理解秦淮河历史(文字,视频,图片)
2、理解作者——杜牧(文学常识:小李杜)
3、理解写作背景。
4、结合注释,背景,作者,历史以及老师的引导理解古诗意思。
文字,视频,图片
四、悟
1、通过以上的“读”和“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精神品质。
2、最后通过一节课“三字法”学习,引导带着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古诗。体会作者情感
板 书
设 计
泊秦淮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咏史怀古诗》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其艺术特色;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泊秦淮》,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泊秦淮》,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历史的咏叹,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咏史怀古诗的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全班齐读《泊秦淮》,感受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句:讲解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如:对偶、夸张、拟人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中的其他句子。

6.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忧虑等。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内容:诗句、艺术特色、诗人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答案示例: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了对偶、拟人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秦淮河畔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2. 课后背诵《泊秦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赤壁怀古》、《乌江渔者》等,进一步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句的理解与感悟1. 词汇解析:对诗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详细讲解,如“烟笼”、“寒水”、“夜泊”等,让学生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诗句的意思。

2024年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2024年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2024年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咏史怀古》中的《泊秦淮》。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与解析,对唐代诗人杜牧的生平背景介绍,通过《泊秦淮》一诗学习咏史怀古的写作特点,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泊秦淮》,感受古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关注。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学会运用咏史怀古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杜牧的《泊秦淮》,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分析,咏史怀古写作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与解析,杜牧生平背景的了解,以及对诗中历史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杜牧的画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泊秦淮》。

2.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美,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朗读节奏。

3. 诗歌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意象,阐述其寓意。

5. 随堂练习:请学生运用咏史怀古的手法,写一段关于南京秦淮河的描写。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所表达的历史感慨,分享各自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泊秦淮》2. 诗人:杜牧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重点词语: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5. 咏史怀古特点:意象、意境、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咏史怀古的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乡名胜古迹的短文。

答案示例:烟雨江南,乌衣巷口,青石板路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古街两侧,明清建筑错落有致,仿佛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秦淮河畔,一曲《后庭花》传来,让人陶醉在历史的余韵之中。

泊秦淮 教案

泊秦淮 教案

泊秦淮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诗人杜牧及其作品风格。

2.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欣赏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诗人杜牧和泊秦淮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意义,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 探讨: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 比较:将泊秦淮与其他同类型的诗歌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6. 总结:总结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讲解法: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 诵读法: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 比较法:将泊秦淮与其他同类型的诗歌进行比较。

五、教学资源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2. 相关图片和音频资料。

3. 其他同类型的诗歌作品。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

《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案
举例:在分析“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人通过这一景象所暗示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的无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讨诗句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直接输出:
二、核心素养目标
《泊秦淮》教案核心素养目标:
1.学生能通过朗读、背诵,感受古诗文韵律美,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课内生字词,掌握古诗文的基础知识,增强语文素养。
-意境的领悟:古诗文意境的抽象性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需通过具体描绘、对比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领悟。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学生往往难以准确识别和运用修辞手法,教师应通过实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加强指导。
-思想感情的深层解读:学生可能难以体会诗人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挖掘诗句背后的深层意义。
3.学生通过分析《泊秦淮》的意境、修辞手法,培养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
4.学生通过探讨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5.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学会分享观点,解决问题。
6.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如创作诗词、解读历史等,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古诗文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探讨诗人思想感情,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培养学生爱国情怀,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持续、主动探究古诗文的学习态度。
5.比较阅读《泊秦淮》与其他古诗文,如《夜泊牛渚怀古》、《枫桥夜泊》等,分析其异同。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同时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泊秦淮》精品教案_0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泊秦淮》精品教案_0

拳拳赤子心悠悠家国情-----《泊秦淮》教学群文阅读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泊秦淮》,理解诗意,感悟主题,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收集同类题材和主旨的诗词,拓展阅读,丰富积累。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某些关键词的意义,比如“笼”,“犹”等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收集同类题材和主旨的诗词,拓展阅读,丰富积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南朝及唐末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四、教学过程引入:中国是诗的国度,诗可写景、可叙事、可抒发性情、也可感伤时事,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古诗,领略诗的独特魅力(一)解诗题:“泊”是的意思,秦淮指;连起来是。

1、用多媒体出示秦淮河繁华美景的图片,并讲述关于秦淮河的三个重要信息:(1)(课件2)相传秦始皇南巡,经过南京时发现其地势龙盘虎踞,风水积蓄着皇家贵气,于是下令斩断龙脉,开河断垄,引淮入宁,以泄王气,这条秦始皇引淮水而开的河就是秦淮河。

(2)(课件3)秦淮河自古多酒家歌女,素被称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有很多关于歌女名妓的传说。

而秦淮河又因这些女性而平添了一份明艳旖旎的风情。

(3)(课件4)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是祀奉孔子之地,为全国四大文庙之一。

夫子庙是包含贡院街,魁星阁,尊经阁等等一系列建筑在内的文化建筑群,是多朝的文教中心。

范蠡,周瑜,王导,谢安,李白,杜牧等等数百位文化名人都曾在此做出过不朽的成就。

2、诗人把船停泊在秦淮河上,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引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怀之叹,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杜牧和他的《泊秦淮》。

古诗泊秦淮教案

古诗泊秦淮教案

古诗泊秦淮教案教案标题:古诗泊秦淮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文人泊船秦淮河的情景,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怀与意境。

2. 学习并理解古诗《泊秦淮》的意义和内涵。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文人泊船秦淮河的情景。

2. 掌握古诗《泊秦淮》的意义和内涵。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怀与意境。

2.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古诗的意义和内涵。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古诗《泊秦淮》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3. 板书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古代文人的生活和创作环境,提问:“你们对古代文人的生活有什么了解?他们是如何创作诗歌的?”2.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文人泊船秦淮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古诗《泊秦淮》(15分钟)1. 分发古诗《泊秦淮》的诗歌原文和翻译,让学生阅读并理解诗歌的内容。

2. 解读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人泊船秦淮河的心情和感受。

步骤三:讨论与交流(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古诗《泊秦淮》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找出诗中的关键词和词句。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理解。

步骤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对古诗《泊秦淮》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古代文人泊船秦淮河情景的想象和感受。

2. 鼓励学生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和词语,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步骤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对古代文人泊船秦淮河情景的想象和感受。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古诗的美和古代文人的情怀。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古代文人的作品,比如杜甫、白居易等,进一步了解古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2. 组织学生到实地参观类似泊秦淮的地方,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怀与意境。

泊秦淮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泊秦淮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朗读、背诵并默写《泊秦淮》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把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学习诗人杜牧的写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等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的情感。

(2)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默写《泊秦淮》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2)把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学习杜牧的写作风格。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朗读《泊秦淮》这首诗,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提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背景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泊秦淮》,理解诗句含义。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杜牧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写作手法。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师点拨1.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 老师讲解诗歌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等。

(五)背诵默写1.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背诵《泊秦淮》这首诗。

2. 学生独立完成默写,老师检查。

(六)总结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诗歌,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五、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作者:杜牧3. 背景:晚唐时期4. 意境:烟笼寒水月笼沙5. 情感:忧国忧民6. 写作手法:借景抒情、对比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古诗词的审美: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对古典文化的审美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语言表达: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举例:针对意象理解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情境模拟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境。对于情感把握的难点,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体会诗中的情感。
4.体会诗人杜牧通过《泊秦淮》所表达的情感及历史背景;
5.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本节课旨在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对《泊秦淮》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诗词的魅力,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泊秦淮》这一古诗词。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夜晚的河边是否感受过特别的氛围?”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杜牧是如何描绘秦淮河的夜景。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首先,对于诗词背景的介绍,我发现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不一,这对他们理解诗人的情感造成了一定影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历史知识的穿插,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背景框架。
其次,在分析意象时,部分学生难以把握诗句中的深层含义。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词的阅读量还不够,对古典文化了解不足。为此,我计划在课后推荐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们增加阅读量,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2024年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精彩教案

2024年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精彩教案

2024年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两首》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泊秦淮》的背景、作者简介、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学习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分析诗句的意象、词句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泊秦淮》的背景、作者简介、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学习并运用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意境、主题、韵律、修辞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悟诗歌的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淮夜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作者介绍:简介杜牧生平,为学生理解诗歌背景作铺垫。

3. 诗词朗读:全班同学齐读《泊秦淮》,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句解析:详细讲解诗句的意象、词句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5. 例题讲解: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读其他咏史怀古诗。

六、板书设计1. 中心:泊秦淮2. 作者:杜牧3. 背景:唐代,咏史怀古4. 重点:意境、主题、韵律、修辞手法5. 难点:诗歌鉴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登鹳雀楼》、《滕王阁序》等,拓展知识面。

组织课后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中意象、词句运用的讲解;2. 例题讲解中修辞手法的分析;3. 作业设计中分析《泊秦淮》中修辞手法的题目;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推荐的阅读材料和诗词鉴赏活动。

一、诗句解析1. 意象:“烟笼寒水月笼沙”,通过“烟”、“月”、“寒水”、“沙”等自然景物,构建出一幅冷寂的秦淮夜景,寓意历史的沉淀和兴衰。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精品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精品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咏史怀古诗》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对《泊秦淮》全诗进行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及历史背景;结合课文注释,学习古汉语词汇和句式;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泊秦淮》全诗内容,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意象和情感;学会古汉语词汇和句式;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全诗内容的解读,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淮河夜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夜色中的秦淮河,引出课题《泊秦淮》。

2. 朗读全诗:让学生齐读全诗,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解读全诗: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及历史背景,理解诗人的感慨。

4. 词汇学习:结合课文注释,学习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本诗的主题、情感及艺术特色。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诗词鉴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主要内容:诗的背景:夜泊秦淮意象:烟、水、沙、月、夜情感:忧国忧民咏史怀古诗特点:借古讽今、感慨时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意象,并联系历史背景,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提示:从诗中的意象入手,联系历史背景,分析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中意象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多举例进行解释。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杜甫的《登高》、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进一步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泊秦淮》课文教案

《泊秦淮》课文教案

《泊秦淮》课文教案泊秦淮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泊秦淮》这篇课文的内容。

2. 了解作者对秦淮河的描述,学习运用词语和句子来描绘河流景色。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来展开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泊秦淮》这篇课文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发现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运用词语和句子来描绘泊秦淮的独特景色,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泊秦淮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泊秦淮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谈论自己对秦淮河的印象。

2. 阅读理解(15分钟)- 让学生阅读《泊秦淮》,并回答以下问题:- 泊秦淮的地点是哪儿?- 泊秦淮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作者对秦淮的印象如何?- 作者在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并引导他们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和词语来支持他们的回答。

3. 课文分析(1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例如:作者对秦淮的描绘使用了充满感官的词语,如“圆亭”,“板桥”,“湖光”,等等。

-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并整理自己的发现,然后共享给全班。

4. 合作写作(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或两个意象或修辞手法,然后以泊秦淮的景色为主题,展开合作写作。

- 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来描绘秦淮的景色,并尝试使用修辞手法来丰富写作。

- 教师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提高写作的质量。

5. 分享和展示(15分钟)- 邀请每个小组选择一到两篇写作作品进行分享和展示,同学们可以相互欣赏和评论。

- 讨论每篇作品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6. 总结和提升(5分钟)- 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以下问题:- 你对秦淮河的印象是什么?- 写作时你使用了哪些词语和句子来描绘景色?- 你觉得写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四、教学反思通过此次课文教案的设计,学生可以在阅读《泊秦淮》的同时,了解和学习如何运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来描绘河流的景色。

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案以下是一份以泊秦淮教案为主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诗歌的赏析与理解。

2. 难点:对诗人情感的准确把握。

三、教学准备课件、诗歌文本。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学习一首古诗,叫做《泊秦淮》。

大家先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初步理解。

(学生自读)师:好啦,谁来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呀?生:感觉挺有意境的,但是有些地方不太懂。

师:哈哈,这很正常。

那咱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这首诗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谁来说说写了什么呀?生:写了晚上秦淮河的景色。

师:对呀,那这种景色给人什么感觉呢?生:有点朦胧。

师:非常棒!那接着下一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又说了啥呢?生:诗人晚上把船停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

师:很好。

那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呢,这又表达了什么?生:好像是说那些歌女不知道亡国的痛苦,还在唱那种亡国的歌。

师:太对啦!那诗人通过这两句想表达什么情感呢?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吧。

师:没错,诗人通过描写秦淮夜景,借古讽今,表达了对晚唐社会的担忧和不满。

大家都理解了吧?生:理解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互动,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但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方面还可以做得更细致一些,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内涵。

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和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赏析《泊秦淮》。
1.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六、尝试背诵。
教后记:关注过程,自读自悟。学习诗歌也要加强对文本的独特感悟。深刻的感悟是进行积极、有效对话的前提。只有读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才会越丰富。教学中,当学生提出疑问后,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不急于让学生解答,而是把问题扔给学生,给学生 充分“悟”的时间,鼓励、引导学生深入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对文本中的画面、情感、意境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所以后来学生的一次次对话都充满了激情和活力。
泊秦淮
课题
泊秦淮
本学期第课时
本单元第课时
日期
课型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时间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齐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唐代的诗人,后人把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擅长写情诗的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秦淮河由南京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 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2.《后庭花》据传 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 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