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一. 教材分析《泊秦淮》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夜晚泊船秦淮河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泊秦淮》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朗读、理解和欣赏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古诗词鉴赏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唐代诗人及其背景知识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泊秦淮》。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4.了解唐代诗人张继及其背景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的解释: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等。
2.诗文内容的理解:诗人通过描绘秦淮河边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3.古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如何从意象、情感等方面欣赏和解读古诗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文内容、背景知识和重难点词语。
2.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3.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5.欣赏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等方面欣赏和解读古诗词。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诗文内容、背景知识、重难点词语解释等。
2.相关资料:关于唐代诗人张继的介绍、秦淮河的图片等。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古诗词朗诵或音乐。
4.作业纸:用于布置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唐代诗人张继及其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诗文《泊秦淮》,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重难点词语进行解释,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等。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两首》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2. 诗歌的朗读与鉴赏。
3. 诗歌中意象、意境的分析。
4.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泊秦淮》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思想。
2. 学会朗读与鉴赏咏史怀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中意象、意境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朗读与鉴赏诗歌,理解咏史怀古诗的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教师以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背景,引出《泊秦淮》。
2.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技巧,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分析诗歌内容,解读意象a.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b.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等。
c. 讨论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4. 探讨诗歌主题思想a. 学生分组讨论,表达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a. 教师讲解一道关于《泊秦淮》的鉴赏题,分析解题思路。
b. 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内容:a. 诗歌背景:唐代、杜牧、咏史怀古。
b. 意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c. 意境:苍凉、感慨。
d. 主题思想:忧国忧民、怀古伤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这首诗主题思想的理解。
答案示例:意象分析:烟笼寒水、月笼沙等描绘了一幅冷寂、苍凉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泊船秦淮,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忧虑,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古诗泊秦淮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古诗泊秦淮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古代文学中的经典诗歌《泊秦淮》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对该诗的学习和解析,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探究《泊秦淮》中的艺术特点、意境及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思想、感悟和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创作背景;- 掌握《泊秦淮》的内容、形式和艺术特点;- 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境,辨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批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情感修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简要介绍《泊秦淮》所属的文学时期、作者背景,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阅读课文(10分钟)让学生逐句读课文,并帮助其理解诗歌中的字词和句子结构。
3. 分析课文(15分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境、表达手法和修辞手法。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通过分析诗歌的具体细节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4. 艺术鉴赏(15分钟)通过欣赏相关的音乐作品、绘画作品或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并与当代艺术形式进行对比。
5. 写作训练(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对《泊秦淮》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表达他们对诗歌的评价和对古代文学的认识。
6. 总结归纳(10分钟)请学生归纳整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体会,简要概括古诗《泊秦淮》的艺术特点、意境及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评价学生的作文,注重对其文采、观点和批判思维的评价。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拓展延伸1. 邀请文学专家或古诗研究者来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泊秦淮(杜牧)教案
泊秦淮(杜牧)教案泊秦淮(杜牧)教案泊秦淮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名篇,通过描绘秋日泊舟于秦淮河畔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
本教案将从诗歌背景、诗歌结构、诗歌意义等方面对《泊秦淮》进行详细解析。
一、诗歌背景《泊秦淮》是杜牧流传至今的一首千古佳作,该诗创作于唐代贞元年间。
贞元年间是唐玄宗时期,当时杜牧担任国子监博士,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职务。
这首诗情感丰富,给人以深沉的思绪和孤寂之感,可见诗人当时的心境也许并不平静。
二、诗歌结构《泊秦淮》是一首五言绝句,共四个句子,每句四个字。
整首诗行井然有序,意象交融,表达了秋日温柔的美景,同时也蕴含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诗歌意义《泊秦淮》描绘了秦淮河秋天的景色,给人以宁静、闲适之感。
诗中以丰富的意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如“平泉落日圆”、“缆船空载别”等,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平泉落日圆”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
秋天的阳光斜照,映衬出平静而宁谧的氛围,让人陶醉其中。
其次,诗人描绘了秋天秦淮河畔的缆船。
诗中的“缆船空载别”既表达了离别之意,也蕴含着诗人的寂寞和孤单。
这里的“空载”意味着没有人乘坐船只,进一步强调了离别带来的孤独之感。
最后,诗人通过“碧琉璃”与“玉户关”与现实景观相映,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这种交融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传递出一种哀怨之意。
《泊秦淮》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意境赢得了后人的赞赏。
它从多个角度展现了秦淮的秋天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离乡别井的痛苦和思乡之情。
四、总结通过对《泊秦淮》的解析,我们可以体会到杜牧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沉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以其凝练的词句和生动的意象,将秋天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杜牧不仅以其优美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唐代文坛的璀璨明星,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通过学习《泊秦淮》,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他的才华和他所表达的情感。
泊秦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我们带来了对于秋天的美好向往和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咏史怀古诗》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其艺术特色;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泊秦淮》,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泊秦淮》,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历史的咏叹,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咏史怀古诗的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全班齐读《泊秦淮》,感受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句:讲解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如:对偶、夸张、拟人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中的其他句子。
6.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忧虑等。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内容:诗句、艺术特色、诗人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答案示例: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了对偶、拟人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秦淮河畔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2. 课后背诵《泊秦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赤壁怀古》、《乌江渔者》等,进一步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句的理解与感悟1. 词汇解析:对诗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详细讲解,如“烟笼”、“寒水”、“夜泊”等,让学生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诗句的意思。
泊秦淮教案幼儿园
泊秦淮教案幼儿园
一、学习目标
本次教学目标为让幼儿认识泊秦淮,并了解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提高幼儿的
历史文化素养和地理环境意识。
二、教学内容
1.了解泊秦淮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
2.了解泊秦淮的主要景点和特色建筑
3.认识泊秦淮的特色美食
4.绘制泊秦淮的简笔画
三、教学准备
1.泊秦淮相关的图片、地图、简介等资料
2.讲解用的PPT或者小黑板
3.颜料、毛笔、画纸等材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和启发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料带领幼儿了解泊秦淮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
让幼儿对泊秦淮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第二步:介绍景点和文化历史
教师在PPT或小黑板上介绍泊秦淮的景点和特色建筑,并讲解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泊秦淮的文化内涵。
第三步:了解美食
教师讲解泊秦淮特色美食,带领幼儿感受泊秦淮的魅力,体验其中的文化气息。
第四步:绘制简笔画
教师向幼儿展示泊秦淮的图片,让幼儿在PPT或画纸上进行简笔画绘制,体验手工创作的乐趣。
五、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考察幼儿的绘画作品、提问幼儿的相关知识等方式进行评估,查看幼儿对泊秦淮的理解程度以及历史文化素养水平。
并根据幼儿的表现加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
六、教学总结
通过这次教学,幼儿们对泊秦淮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美食特色以及景点建筑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手工创作形式的绘画,幼儿们体验了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地理环境意识。
泊秦淮 教案
泊秦淮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诗人杜牧及其作品风格。
2.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欣赏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诗人杜牧和泊秦淮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意义,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 探讨: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 比较:将泊秦淮与其他同类型的诗歌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6. 总结:总结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讲解法: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 诵读法: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 比较法:将泊秦淮与其他同类型的诗歌进行比较。
五、教学资源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2. 相关图片和音频资料。
3. 其他同类型的诗歌作品。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
《泊秦淮》教案
直接输出:
二、核心素养目标
《泊秦淮》教案核心素养目标:
1.学生能通过朗读、背诵,感受古诗文韵律美,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课内生字词,掌握古诗文的基础知识,增强语文素养。
-意境的领悟:古诗文意境的抽象性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需通过具体描绘、对比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领悟。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学生往往难以准确识别和运用修辞手法,教师应通过实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加强指导。
-思想感情的深层解读:学生可能难以体会诗人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挖掘诗句背后的深层意义。
3.学生通过分析《泊秦淮》的意境、修辞手法,培养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
4.学生通过探讨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5.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学会分享观点,解决问题。
6.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如创作诗词、解读历史等,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古诗文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探讨诗人思想感情,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培养学生爱国情怀,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持续、主动探究古诗文的学习态度。
5.比较阅读《泊秦淮》与其他古诗文,如《夜泊牛渚怀古》、《枫桥夜泊》等,分析其异同。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同时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苏教版八上《泊秦淮》教案和教学反思
苏教版八上《泊秦淮》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泊秦淮》全诗。
2.分析并掌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2.难点:诗歌的情感分析与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秦淮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秦淮河的美。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泊秦淮》是哪位诗人创作的吗?他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诗歌解析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分析诗歌的意象:烟、水、夜、沙、月、酒、楼、商女等。
分析诗歌的情感:愁、恨、思、悲等。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象征等。
3.艺术特色分析让学生思考:这首诗歌在艺术上有哪些特色?4.课堂讨论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诗歌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5.诗歌背诵与默写让学生齐读诗歌,加强记忆。
分组进行诗歌背诵比赛。
进行诗歌默写,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6.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泊秦淮》。
五、教学反思1.优点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诗歌的意境。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不足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
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细致,有些学生可能对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入。
3.改进措施优化课堂时间安排,保证每个环节的充分讲解。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节奏,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在分析意境时,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同学们,你们能从诗中描绘的景象中感受到什么特别的情绪吗?比如‘烟笼寒水’,这样的描写让你想到了什么?”在分析情感时,可以这样引导:“‘商女不知亡国恨’,这里的‘恨’字,诗人是如何通过前面的描写慢慢引出的呢?大家能不能试着体会一下诗人的心情?”在讲解表现手法时,可以这样提问:“诗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他的情感?比如‘后庭花’,在这里它有什么象征意义?”2.教学难点:诗歌的情感分析与艺术特色针对情感分析,可以这样设计互动:“假设你们就是那个在秦淮河上的商女,你们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不是也会像诗人所说‘不知亡国恨’呢?我们来试着表演一下。
初中语文《泊秦淮》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泊秦淮》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泊秦淮》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泊秦淮》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的诗文浩如烟海,能流传千古,靠的不是诗人的地位和名气,而是诗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争连连,但统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危险已经近在眼前,依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诗人面对此种景象,写下了《泊秦淮》一诗,抒发内心的愤慨。
二、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杜牧,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三、鉴赏诗歌1、写景中蕴含凄请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
2、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
3、杜牧的《泊秦淮》: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答: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5、本诗最后两句用的是曲笔,怎么理解?答:这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6、诗的末句写《后庭花》,这在艺术手法上叫什么啊?答: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7、“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8、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9、“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中班古诗《泊秦淮》教案
中班古诗《泊秦淮》教案教案标题:中班古诗《泊秦淮》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泊秦淮》,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泊秦淮》的基本意思。
2.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韵脚。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古诗《泊秦淮》的诗歌卡片或投影片。
2. 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幼儿绘画工具和纸张。
4. 幼儿音乐器材(如小铃铛、小鼓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幼儿展示秦淮河的景色,并简单介绍秦淮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景色,并与他们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对秦淮河的第一印象。
核心活动:1. 呈现古诗《泊秦淮》的诗歌卡片或投影片,读一遍古诗给幼儿听。
2. 逐句解读古诗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诗中的内容。
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引导幼儿回答一些问题,例如:“诗中的‘秦淮’是什么地方?”、“诗中的‘游人’是在做什么?”等等。
3. 播放古诗的朗诵音频或视频,让幼儿跟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韵脚。
4. 引导幼儿进行情感表达,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想象。
可以使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你觉得秦淮河的水是什么颜色的?”、“你觉得古诗中的游人在做什么事情?”等等。
拓展活动:1. 给幼儿展示与古诗相关的绘画作品,让幼儿欣赏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可以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绘画作品的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2. 利用幼儿音乐器材,教导幼儿按照古诗的韵律和韵脚,配合音乐节奏演奏。
3. 鼓励幼儿自由绘画,让他们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秦淮河景色。
结束活动:1.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总结自己学到了什么。
2. 鼓励幼儿背诵古诗《泊秦淮》,并邀请他们在家中与家人分享所学。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幼儿在拓展活动中的绘画作品,评价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古诗泊秦淮教案
古诗泊秦淮教案教案标题:古诗泊秦淮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文人泊船秦淮河的情景,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怀与意境。
2. 学习并理解古诗《泊秦淮》的意义和内涵。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文人泊船秦淮河的情景。
2. 掌握古诗《泊秦淮》的意义和内涵。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怀与意境。
2.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古诗的意义和内涵。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古诗《泊秦淮》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3. 板书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古代文人的生活和创作环境,提问:“你们对古代文人的生活有什么了解?他们是如何创作诗歌的?”2.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文人泊船秦淮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古诗《泊秦淮》(15分钟)1. 分发古诗《泊秦淮》的诗歌原文和翻译,让学生阅读并理解诗歌的内容。
2. 解读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人泊船秦淮河的心情和感受。
步骤三:讨论与交流(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古诗《泊秦淮》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找出诗中的关键词和词句。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理解。
步骤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对古诗《泊秦淮》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古代文人泊船秦淮河情景的想象和感受。
2. 鼓励学生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和词语,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步骤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对古代文人泊船秦淮河情景的想象和感受。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古诗的美和古代文人的情怀。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古代文人的作品,比如杜甫、白居易等,进一步了解古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2. 组织学生到实地参观类似泊秦淮的地方,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怀与意境。
泊秦淮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朗读、背诵并默写《泊秦淮》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把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学习诗人杜牧的写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等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的情感。
(2)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默写《泊秦淮》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2)把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学习杜牧的写作风格。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朗读《泊秦淮》这首诗,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提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背景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泊秦淮》,理解诗句含义。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杜牧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写作手法。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师点拨1.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 老师讲解诗歌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等。
(五)背诵默写1.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背诵《泊秦淮》这首诗。
2. 学生独立完成默写,老师检查。
(六)总结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诗歌,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五、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作者:杜牧3. 背景:晚唐时期4. 意境:烟笼寒水月笼沙5. 情感:忧国忧民6. 写作手法:借景抒情、对比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语言表达: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举例:针对意象理解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情境模拟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境。对于情感把握的难点,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体会诗中的情感。
4.体会诗人杜牧通过《泊秦淮》所表达的情感及历史背景;
5.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本节课旨在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对《泊秦淮》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诗词的魅力,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泊秦淮》这一古诗词。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夜晚的河边是否感受过特别的氛围?”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杜牧是如何描绘秦淮河的夜景。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首先,对于诗词背景的介绍,我发现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不一,这对他们理解诗人的情感造成了一定影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历史知识的穿插,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背景框架。
其次,在分析意象时,部分学生难以把握诗句中的深层含义。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词的阅读量还不够,对古典文化了解不足。为此,我计划在课后推荐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们增加阅读量,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精品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咏史怀古诗》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对《泊秦淮》全诗进行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及历史背景;结合课文注释,学习古汉语词汇和句式;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泊秦淮》全诗内容,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意象和情感;学会古汉语词汇和句式;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全诗内容的解读,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淮河夜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夜色中的秦淮河,引出课题《泊秦淮》。
2. 朗读全诗:让学生齐读全诗,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解读全诗: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及历史背景,理解诗人的感慨。
4. 词汇学习:结合课文注释,学习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本诗的主题、情感及艺术特色。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诗词鉴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主要内容:诗的背景:夜泊秦淮意象:烟、水、沙、月、夜情感:忧国忧民咏史怀古诗特点:借古讽今、感慨时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意象,并联系历史背景,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提示:从诗中的意象入手,联系历史背景,分析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中意象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多举例进行解释。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杜甫的《登高》、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进一步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泊秦淮》课文教案
《泊秦淮》课文教案泊秦淮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泊秦淮》这篇课文的内容。
2. 了解作者对秦淮河的描述,学习运用词语和句子来描绘河流景色。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来展开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泊秦淮》这篇课文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发现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运用词语和句子来描绘泊秦淮的独特景色,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泊秦淮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泊秦淮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谈论自己对秦淮河的印象。
2. 阅读理解(15分钟)- 让学生阅读《泊秦淮》,并回答以下问题:- 泊秦淮的地点是哪儿?- 泊秦淮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作者对秦淮的印象如何?- 作者在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并引导他们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和词语来支持他们的回答。
3. 课文分析(1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例如:作者对秦淮的描绘使用了充满感官的词语,如“圆亭”,“板桥”,“湖光”,等等。
-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并整理自己的发现,然后共享给全班。
4. 合作写作(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或两个意象或修辞手法,然后以泊秦淮的景色为主题,展开合作写作。
- 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来描绘秦淮的景色,并尝试使用修辞手法来丰富写作。
- 教师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提高写作的质量。
5. 分享和展示(15分钟)- 邀请每个小组选择一到两篇写作作品进行分享和展示,同学们可以相互欣赏和评论。
- 讨论每篇作品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6. 总结和提升(5分钟)- 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以下问题:- 你对秦淮河的印象是什么?- 写作时你使用了哪些词语和句子来描绘景色?- 你觉得写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四、教学反思通过此次课文教案的设计,学生可以在阅读《泊秦淮》的同时,了解和学习如何运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来描绘河流的景色。
[泊秦淮教案设计]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案设计]泊秦淮教案一:[泊秦淮教案]杜牧《泊秦淮》泊秦淮⑴烟⑵笼寒水月笼沙,夜泊⑶秦淮近酒家。
商女⑷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⑸。
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案以下是一份以泊秦淮教案为主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诗歌的赏析与理解。
2. 难点:对诗人情感的准确把握。
三、教学准备课件、诗歌文本。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学习一首古诗,叫做《泊秦淮》。
大家先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初步理解。
(学生自读)师:好啦,谁来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呀?生:感觉挺有意境的,但是有些地方不太懂。
师:哈哈,这很正常。
那咱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这首诗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谁来说说写了什么呀?生:写了晚上秦淮河的景色。
师:对呀,那这种景色给人什么感觉呢?生:有点朦胧。
师:非常棒!那接着下一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又说了啥呢?生:诗人晚上把船停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
师:很好。
那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呢,这又表达了什么?生:好像是说那些歌女不知道亡国的痛苦,还在唱那种亡国的歌。
师:太对啦!那诗人通过这两句想表达什么情感呢?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吧。
师:没错,诗人通过描写秦淮夜景,借古讽今,表达了对晚唐社会的担忧和不满。
大家都理解了吧?生:理解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互动,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但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方面还可以做得更细致一些,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内涵。
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和培养。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夜泊牛渚怀古》
此诗借牛渚山之景,抒发 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 对前贤的追思。
《石头城》
以南京石头城为背景,通 过描绘古城荒凉破败的景 象,表达对历史兴衰的无 限感慨。
创意写作或绘画等延伸活动设计
创意写作
引导学生以《泊秦淮》为蓝本,进行创意写作练习。可以要求学生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诠释这首诗,或者借鉴诗中的意象 和手法创作一篇新的散文或诗歌。
语音语调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注意平仄、轻重音和停顿等技巧,
以表现出诗歌的韵律美。
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内涵, 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 变化等手段,将情感准确地传达出 来。
气息控制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气息,使声音更 加饱满、圆润,同时避免出现气息 不足或过度换气的情况。
学生朗诵实践及点评
教师寄语和期望
•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共同领略了《泊秦淮》 这首咏史怀古诗的艺术魅力。希望大家能够深入体会诗人对历 史兴亡的感慨和思考,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去欣赏 和创作更多的优秀诗歌作品。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希望大家 能够保持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和文 学修养。期待大家在诗歌的海洋里畅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
济地位,以及沿岸的古建筑、历史遗迹等。
古代诗歌中的秦淮情怀
02
阐述古代诗人如何借秦淮之景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对历史兴亡
的感慨。
唐代诗歌与杜牧的创作背景
03
介绍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以及杜牧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泊秦淮》这首诗。
同类题材诗歌比较阅读推荐
《江南春》
同样以江南为背景,通过 描绘春天的美景来表达作 者对江南的热爱和怀念之 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秦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二、教学重点: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四、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1、释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泊秦淮》“泊”,停泊、靠岸的意思。
“秦淮”,即秦淮河。
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现实之忧。
秦淮河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借助图片来初略了解一番。
下面请大家来读一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音停顿和字音。
2、走进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作者: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杜牧的诗歌在晚唐极负盛名。
其诗或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或斥责官僚、边将的昏庸苟安,或抨击藩镇的分裂割据,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他的诗作中,绝句最妙,一向为读者所喜爱。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
有《樊川文集》问世。
背景资料:南京是六朝古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淮河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游秦淮,在岸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触景生情,想起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奢靡的生活,视国政如儿戏,终于丢了江山,于是心生感慨,写下此诗,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整体感知。
①再读诗歌,解决字词:
泊:近:笼:
②理解诗的意境
烟笼寒水月笼沙,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
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恨事,
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③赏析诗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
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5、合作探究:
①如何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
明确:这两句诗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诗人在此用了曲笔。
表面上是在斥责歌女,实际上作者的真实意图是在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商女唱的歌主要取决于座中点歌、听歌的人,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这帮有权势的人。
他们不以国事为怀,每天聚在一起寻欢作乐,这是在走南朝亡国老路。
因此作者表面斥责歌女,实际矛头直指高层。
这两句诗用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②诗中按照诗人的活动,应该先有“夜泊秦淮”才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原诗为什么要颠倒呢?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效果。
6、教师小结
《泊秦淮》是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诗人泊舟于此,眼前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与忧愤。
7、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8、板书设计:
泊秦淮
写景:忧愁伤感;抒情:讽刺揭露。
————悲愤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