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氮的循环
氮的循环 ppt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氮循环中重要物质及其变化
1、氮气与氮的固定 游离态
氮的固定
放电
化合态
如:N2+O2 N2+3H2 氮的固定
2NO 2NH3
高能固氮
生物固氮
自然固氮 人工固氮
NO与NO2的比较
NO
物理 性质 化学 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难溶于水,剧毒!
NO2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能溶于水,剧毒!
2 )硝酸的不稳定性 4 HNO3 ==== 2H2O+4NO2 ↑ +O2 ↑ 思考:
▲浓硝酸为什么常呈黄色?
硝酸分解发出的二氧化氮气体溶于硝酸 而使硝酸呈黄色 ▲如何保存硝酸? 阴凉、避光(棕色试剂瓶)
受热或见光
3)氧化性(HNO3)
⑴硝酸与大部分的金属能反应
3Cu +8HNO3(稀)=3Cu(NO3)2+2NO ↑ +4H2O Cu +4HNO3(浓)=Cu(NO3)2+2NO2 ↑ +2H2O 3Mg+8HNO3(稀)=3Mg(NO3)2+2NO ↑ +4H2O
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硝酸的化学性质
1) 具有酸的通性 2 )不稳定性 3)具有强氧化性
1) 具有酸的通性
• 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 与某些金属氧化物起反应 2HNO3+CuO=Cu(NO3)2+H2O • 与某些盐起反应 2HNO3 +CaCO3=Ca(NO3)2 +CO2↑+ H2O • 与碱起反应 HNO3+NaOH=NaNO3+H2O
一水合氨很不稳定 △ NH 3· 2O == NH3↑ +H2O H
【高中化学】氮的循环PPT课件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NO2气
← 2NO2 → N2O4
红棕色 无色
课堂小结
• 1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是通过固氮方式;动,植 物转化;土壤和水体中微生物驱动形成氮的循 环过程. 2 氮分子内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使氮分子通 常情况下性质稳定.只有在放电条件下才能与 氧反应;氮和氢气要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 下反应 ,且反应是可逆的 。 • 3 氮的氧化物从+1到+5都有;NO易被氧气 氧化,NO2能与水反应,还能自身化合生成 N2O4;NOX是形成酸雨和光化学污染的气体. •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高一化学氮的循环的知识点
高一化学氮的循环的知识点氮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在自然界中以气体的形式存在,占据了大气中的78%。
然而,氮气对大多数生物来说是无法直接利用的。
为了满足生物体的需求,氮必须先被转化成可供利用的形式,进入生物体的食物链中。
这一过程被称为氮的循环。
氮的循环包括氮气固氮、氮的硝化和氮的脱氮。
在这三个过程中,氮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从而保持了地球上氮元素的平衡。
首先,我们来看氮气固氮这一过程。
氮气固氮是指将氮气转化成氨氮(NH3)或者铵盐(NH4+)的过程。
固氮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大气固氮和土壤固氮。
大气固氮是指氮气转化成氨氮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由氮气还原酶催化的。
这种酶存在于一些细菌和蓝藻中,它们能够利用氮气将其转化为氨氮。
这一过程中,固氮细菌通过吸附氮气分子并将其还原为两个氨气分子,然后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
此外,一些雷暴也可能通过闪电将氮气转化为硝酸盐,这也是大气中固氮的一种方式。
而土壤固氮是指氮气转化成铵盐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由土壤中一种叫做固氮细菌的微生物来完成。
这些细菌通常生活在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并与某些植物共生。
植物会分泌一些物质吸引这些细菌,然后细菌在植物的根附近将氮气固定为铵盐。
接下来,我们来看氮的硝化过程。
硝化是指将氨氮或铵盐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两个主要的微生物群落: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能够将氨氮或铵盐氧化成亚硝酸盐,然后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盐。
这两个步骤分别由不同的细菌完成。
亚硝酸盐在水体中相对不稳定,容易被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这种氮化细菌能够适应较低的温度和较酸性的环境。
与硝化细菌相对的是反硝化细菌。
这些细菌具有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将其还原为氮气并释放到大气中。
这一过程是氮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维持地球大气中氮气的含量。
最后,我们来看氮的脱氮过程。
脱氮是指将有机物中的氮转化为氨氮或氮气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土壤中,涉及到一些细菌和真菌。
在有机物分解的过程中,细菌和真菌会利用有机物中的氮,将其转化为无机形式的氮。
简述氮循环主要过程
简述氮循环主要过程氮元素在生物体内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构成核酸和蛋白质的基本组分。
在大气中,氮占据了78%的比重,但植物和动物无法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
因此,氮循环就成为了保持生态系统氮平衡的一个关键过程。
氮循环涉及到许多微生物和化学反应,主要包括固定、硝化、反硝化以及氨化等过程。
1. 固定氮在自然界中以二价原子存在,无法直接进入生物体内合成生物大分子。
固定是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形式,最主要的固定形式是植物均可递气囊细胞共生固氮和根瘤菌固氮。
递气囊细胞共生固氮是指某些植物中含有一些细胞,这些细胞包含了一些可生长壮大的细菌,例如豆科植物的根瘤,可以固氮,为植物提供大部分氮元素。
根瘤菌固氮则是一些可逆反应的产物。
根瘤菌霉素反应一般包括两步,首先将氮气转化为两种亚氮酸盐,这两种亚氮酸盐分别与另外两个合适的分子组成产物,最后被死亡或部分死亡的菌体分贝进入土壤中形成有机氮。
2. 氨化氨化是将无机氮转换为有机氮的过程,包括各种微生物的氧化还原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包括和不能化发酵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一些微生物使用无机氮源使土壤中有机物质发酵产生氨以及一系列的无机氮化合物。
与硝化的营养需求不同氨化由于缺乏氧气,其可以细菌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进行分解生产,成为土壤的有机物质。
3. 硝化硝化是将氨和一些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在硝化过程中,营养还原菌可以将氨氧化为亚氮酸盐,继而再氧化为硝酸盐。
此过程中吸收了一定分子的化学能,能量的消耗为8.2×10^24 J(中等计算)不过此过程也可放大自愿能收益,即在得到的能量要大于消耗的化学能,即—ΔG(负的吉布斯自由能)。
硝化反应产生的硝酸盐在很多非生物化学反应中都具有催化作用,使硝酸盐成为一种非常活跃而且对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物质。
反硝化过程是一种典型的还原反应,嫩叶菜饮食的养分循环在反硝化中得到了一定的处理。
反硝化是将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气的过程,主要通过一些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进行。
氮的循环说课稿
氮的循环说课稿引言概述:氮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在自然界中以氮气(N2)的形式存在,但对大多数生物来说是无法直接利用的。
因此,氮的循环过程十分重要,它涉及到氮的转化和利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氮的循环过程。
一、氮的固定1.1 大气固定:大气中的氮气通过闪电和紫外线辐射的作用,部分被转化为固定氮,形成硝酸盐和氨盐等化合物。
1.2 生物固定:某些细菌和蓝藻具有固定氮的能力,它们能够将氮气转化为氨,供自身和其他生物利用。
1.3 工业固定:人类通过工业化生产氨肥和硝酸肥等化肥,将大量氮气固定为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形式。
二、氮的硝化和反硝化2.1 硝化:氨氧化细菌将氨氧化为亚硝酸,亚硝化细菌进一步将亚硝酸氧化为硝酸,这一过程被称为硝化作用。
2.2 反硝化:反硝化细菌将硝酸还原为氮气,从而将土壤中的氮释放回大气中,这一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
2.3 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共同参与氮的转化,维持着土壤中氮的平衡,并影响着土壤中的氮素供应。
三、氮的吸收和利用3.1 植物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氨和硝酸盐等形式的氮,作为合成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的原料。
3.2 动物摄取:动物通过食物链摄取植物中的氮,将其转化为自身所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
3.3 循环利用:植物和动物通过代谢和分解产生的废弃物,将氮返还到土壤中,再次参与氮的循环过程。
四、氮的流失和污染4.1 氨挥发和硝酸盐淋失:氨气和硝酸盐容易挥发和被雨水冲刷,导致氮的流失和土壤贫瘠化。
4.2 氮肥过量使用: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土壤中氮的积累和流失,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4.3 水体富营养化:农业和工业废水中的氮污染物排放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引发藻类过度生长等问题。
五、氮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5.1 生物营养和生态平衡:氮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对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和代谢起着关键作用。
5.2 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利用氮肥,减少氮的流失和污染,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
氮的循环说课稿
氮的循环说课稿氮的循环一、引言氮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氮的循环是指氮在大气、土壤和生物体之间不断转化的过程。
本说课稿将围绕氮的循环展开,介绍氮的来源、转化过程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氮的来源1. 大气中的氮气:大气中的氮气占据了氮的主要来源。
氮气通过闪电和氮固定作用进入土壤和水体中,成为植物和微生物的氮源。
2. 植物残体和动物排泄物:植物死亡后,其残体中的有机氮会通过分解作用释放到土壤中。
动物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尿素和氨,也是氮的重要来源之一。
三、氮的转化过程1. 氮的固定:氮的固定是指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被植物和微生物利用的形式。
固定过程包括生物固氮和非生物固氮。
生物固氮是指一些特定的细菌通过共生关系或自由生活方式将氮气转化为氨或硝酸盐。
非生物固氮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固氮过程,如工业固氮和闪电固氮。
2. 氮的硝化:硝化是指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硝化由两个步骤组成,第一步是氨氧化,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第二步是亚硝酸盐氧化,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
3. 氮的反硝化:反硝化是指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一些特定的细菌完成,它们在缺氧环境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其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4. 氮的氨化:氨化是指将硝酸盐还原为氨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发生在水体中,由一些特定的细菌完成。
四、氮的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植物生长:氮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和DNA合成等重要生化过程。
氮的循环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源,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水体富营养化:当土壤中的氮过剩时,会导致氮的流失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过多的氮会促进藻类的生长,形成藻华,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甚至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死亡区。
3. 大气污染:氮的循环也与大气污染有关。
氮氧化物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们可以通过氮的转化过程释放到大气中。
氮的循环说课稿
氮的循环说课稿氮的循环一、引言氮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氮的循环是指氮在地球上不同形态之间的转化和迁移过程。
了解氮的循环对于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氮的循环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氮的来源氮的主要来源包括大气氮、土壤中的有机氮和无机氮。
大气氮占据了地球上氮的绝大部分,约占78%。
土壤中的有机氮主要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残体、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
无机氮则包括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形式。
三、氮的循环过程1. 氮的固定:大气中的氮主要以氮气(N2)的形式存在,植物无法直接利用氮气。
氮的固定是指将氮气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式。
氮的固定主要通过闪电、工业过程和生物固定等方式进行。
2. 氮的硝化:氮的硝化是指将氨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由硝化细菌完成,分为氨化和亚硝化两个阶段。
氨化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亚硝化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3. 氮的反硝化:氮的反硝化是指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由反硝化细菌完成,它们能在缺氧环境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其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4. 氮的固定和硝化反应是氮的主要循环途径,它们共同促进了氮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和迁移。
四、氮的作用氮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以及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具体来说,氮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氮是蛋白质、核酸和细胞壁等生物大分子的重要组成元素,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2. 促进植物生长:植物对氮的需求量较大,它是植物体内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对于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直接影响。
3. 影响土壤肥力:氮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维持土壤的健康状况。
4. 影响水体质量:过量的氮会进入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导致藻类过度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氮的循环PPT课件
联想•质疑
雷电交加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有关的
含氮化合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产生了哪些物质? 这些化学反应和所产生的物质对于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天上
自 然 界 中 氮 循 环
N2
NO NO2 HNO3
人间
NH3
地下
NH3 、NH4
+、 NO
—
3
氮循环中重要物质
• (1)氮气
放电
• •
B、与氢气反应
工业合成氨:
•
N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
•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
• 方向进行的反应。
把单质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叫氮的固定
高能固氮 自然固氮 氮的固定 生物固氮 人工固氮
及时巩固
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C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 B、闪电时N2转化为NO
3
某集气瓶中装有NO然后倒置在水槽中再 向瓶内通入21mlO2时最后集气瓶中的液面 还在原来位置.则原集气瓶中NO 的体积为 ( B )ml • A 6 ml B 12 ml C 16 ml D 18ml
3 A ,B .C三种气体,A为无色,在一定条 件下A能与氧气反应生成B,B不溶于水 它能与氧反应生成C, A,C气体均溶于水, 其水溶液分别呈碱性和酸性.推断 A ,B ,C的化学式. NO 2 NH 3 A C
课堂练习
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 与排放NO2有关的是:(A B)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 C 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2 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 NO 和O2混和气置于试管中,并 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 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总体积的 ( C ) •A D
氮的循环说课稿
氮的循环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氮的循环过程,掌握氮的转化方式和作用。
2. 能力目标:能够解释氮的循环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氮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珍惜资源,积极参预环境保护活动。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氮的循环过程和转化方式。
2. 理解氮的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氮的转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氮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者播放一个视频,引导学生思量:“我们身边的环境是如何维持平衡的?”以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量和兴趣。
2. 概念解释(10分钟)向学生解释氮的循环是指氮在地球上不断转化的过程。
氮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但大气中的氮气对大多数生物来说是无法直接利用的。
因此,氮循环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3. 氮的转化过程(20分钟)a. 氮的固定:解释氮的固定是指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
可以通过闲置细菌、闲置蓝藻和人类活动(如农业施肥)进行氮的固定。
b. 氮的硝化:解释氮的硝化是指将氨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氨氧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完成。
c. 氮的反硝化:解释氮的反硝化是指将土壤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反硝化细菌完成。
d. 氮的脱氮:解释氮的脱氮是指将氮气从水体中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完成。
4. 氮循环的重要性(15分钟)解释氮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氮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元素,对植物生长和动物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
氮的循环过程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氮源,促进植物生长。
同时,氮的循环也影响着水体和土壤的质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5. 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氮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例如,通过分析农田的施肥对水体质量的影响,引导学生思量农业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氮资源。
《氮的循环》课件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之间的平衡对于维持自然界的氮素循环和 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因素
影响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平衡的因素包括环境条件、微生物活 性、土壤和水域的特性等。
平衡的维护
维护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合理 使用化肥、控制土壤和水域的污染等。
05
氮的循环与环境
细菌完成。
氨化是将含氮有机物转化 为氨的过程,是许多植物 和微生物的重要营养来源
。
氮的循环的重要性
氮的循环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是生物圈中氮素循环的重要环节。
氮的循环对农业生产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 合理利用和管理氮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 量和质量。
同时,氮的循环也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如过量排放含氮气体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加 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应加剧,进而影响全球气候。
减少氮气排放、改善氮的循环利 用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
施之一。
氮的循环与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过多,导致水生生物大量繁殖的 现象。
氮的循环过程中,过量的氮气排放和流失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控制氮的排放和合理利用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硝酸盐
氨在有氧条件下被氧化成硝酸盐 ,这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氮肥之一
,对农业非常重要。
硝酸
氨氧化成硝酸的过程会产生大量能 量,这是人类利用能源的一种方式 ,如通过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和 氧气反应生成硝酸。
氮气
在自然环境中,氨通过生物固氮作 用和闪电等自然现象转化成氮气, 重新回到大气中,完成氮的循环。
04
反硝化作用
01
氮循环的主要过程
氮循环(Nitrogen Cycle)是描述自然界中氮单质和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过程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转化过程.是生物圈内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如大气中的氮经微生物等作用而进入土壤,为动植物所利用,最终又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返回大气中,如此反覆循环,以至无穷.空气中含有大约78%的氮气,占有绝大部分的氮元素.氮是许多生物过程的基本元素;它存在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是构成诸如DNA等的核酸的四种基本元素之一.在植物中,大量的氮素被用于制造可进行光合作用供植物生长的叶绿素分子.加工,或者固定,是将气态的游离态氮转变为可被有机体吸收的化合态氮的必经过程.一部分氮素由闪电所固定,同时绝大部分的氮素被非共生或共生的固氮细菌所固定.这些细菌拥有可促进氮气和氢化和成为氨的固氮酶,生成的氨再被这种细菌通过一系列的转化以形成自身组织的一部分.某一些固氮细菌,例如根瘤菌,寄生在豆科植物(例如豌豆或蚕豆)的根瘤中.这些细菌和植物建立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为植物生产氨以换取糖类.因此可通过栽种豆科植物使氮素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还有一些其它的植物可供建立这种共生关系.其它植物利用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硝酸根离子或铵离子以获取氮素.动物体内的所有氮素则均由在食物链中进食植物所获得.氨氨来源于腐生生物对死亡动植物器官的分解,被用作制造铵离子(NH4+).在富含氧气的土壤中,这些离子将会首先被亚硝化细菌转化为亚硝酸根离子(NO2-),然后被消化细菌转化为硝酸根离子(NO3-).铵的两步转化过程被叫做氨化作用.铵对于鱼类来说有剧毒,因此必须对废水处理植物排放到水中的铵的浓度进行严密的监控.为避免鱼类死亡的损失,应在排放前对水中的铵进行硝化处理,在陆地上为硝化细菌通风提供氧气进行硝化作用成为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解决办法.铵离子很容易被固定在土壤尤其是腐殖质和粘土中.而硝酸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则因它们自身的负电性而更不容易被固定在正离子的交换点(主要是腐殖质)多于负离子的土壤中.在雨后或灌溉后,流失(可溶性离子譬如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的移动)到地下水的情况经常会发生.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的提高关系到饮用水的安全,因为水中过量的硝酸根离子会影响婴幼儿血液中的氧浓度并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或蓝婴综合征(Blue-baby Syndrome).如果地下水流向溪川,富硝酸盐的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水体的富营养作用,使得蓝藻菌和其它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生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虽然不像铵一样对鱼类有毒,硝酸盐可通过富营养作用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氮素已经导致了一些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从2006年起,在英国和美国使用氮肥将受到更严厉的限制,磷肥的使用也将受到了同样的限制.这些措施被普遍认为是为了治理恢复被富营养化的水体而采取的.在无氧(低氧)条件下,厌氧细菌的“反硝化作用”将会发生.最终将硝酸中氮的成分还原成氮气归还到大气中去.氮气(N2)的转化有三种将游离态的N2(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氮的方法:生物固定–一些共生细菌(主要与豆科植物共生)和一些非共生细菌能进行固氮作用并以有机氮的形式吸收.工业固氮–在哈伯-博施法中,N2与氢气被化合生成氨(NH3)肥.化石燃料燃烧–主要由交通工具的引擎和热电站以NOx的形式产生.另外,闪电亦可使N2和O2化合形成NO,是大气化学的一个重要过程,但对陆地和水域的氮含量影响不大.由于豆科植物(特别是大豆、紫苜蓿和苜蓿)的广泛栽种、使用哈伯-博施法生产化学肥料以及交通工具和热电站释放的含氮污染成分,人类使得每年进入生物利用形态的氮素提高了不止一倍.这所导致的富营养作用已经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破坏.。
氮的循环完整ppt课件
NH3在纯氧中点燃即可燃烧,通常产物是N2和水
4NH3+3O2=2N2+6H2O
氨在纯氧中燃烧 氨氧化炉(中间是铂铑合金网)
4、氨的实验室制法
1. 原理:
2NH4Cl+Ca(O△H)2==
3NO2+H2O
2HNO3+NO
上述两个反应可多次循环,综合两式,整理得总反应式
4NO +3O2 +2H2O
4HNO3
NO 和O2的体积比为4:3,等体积混和,剩余O2 ¼
体积,为原混合气体的 1/8
迁移
将NO2和O2混和气体同时通入水中发生的反应?
3NO2+H2O
2HNO3+NO
①
2NO +O2
法是
。
3.浓硝酸都有氧化性的原因是
。
4.将浓硝酸分解的气体收集在一支试管中,再
将试管到插在水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是
,原因是:
化学方程式为
。
5.向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产生的现象
是
,再滴加几滴硝酸的现象
是
,原因是
,离子方
程式为
。
N2+O2 放电 2NO +O2 3NO2+H2O
2NO (无色,难溶于水) 2NO2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 2HNO3+NO
练习
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的混合气体置 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
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体积的多少?
分析: 2NO +O2
2NO2
答案:1/8
稀硝酸中,有无色气体, 溶液变黄或浅绿;浓硝酸 中,无明显现象
氮的循环说课稿(精选5篇)
氮的循环说课稿(精选5篇)第一篇:氮的循环说课稿氮的循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分内容如氮的固定、氮肥的使用,以及人们在利用氮的物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含有氮元素的物质有全面的认识,同时能重点学习几种含氮的物质。
教材对于氮气、氨气、铵盐、硝酸的性质学习都安排了一定量的实验或实验探究来完成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
在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使学生了解氮的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2)掌握氮气、氨气、铵盐、硝酸的性质,初步掌握NO、NO2重要性质;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了解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他们在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使学生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方法方面:(1)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资料、信息处理能力。
(2)运用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方法研究有关物质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氮气、氨气、铵盐和硝酸的性质;(2)实验探究氮的化合物的性质,进一步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实现氮的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2)硝酸的强氧化性。
三、教学过程与效果分析1.整体设计思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节分为3课时:第一课时:氮的循环,氮气,氮的氧化物第二课时:氨气和铵态氮肥第三课时:硝酸及其应用本章第2节“氮的循环”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界现象“闪电”入手,引出“雷雨发庄稼”谚语,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望,并结合课本70页(图3-2-2)自然界中的循环的基本过程及示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氮的循环的主要途径”及“氮的固定”的讨论,完成本节第1课时教学。
氮的循环说课稿
氮的循环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氮的循环过程,使学生了解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以及氮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氮的循环过程及其重要作用。
难点:氮的固氮、氮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实验装置、PPT。
2. 教学材料:氮的循环相关的图片、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自然界中氮循环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氮循环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 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PPT介绍氮的概念和氮的存在形式,包括大气中的氮气、土壤中的氨、硝酸盐等。
解释氮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如构成蛋白质、核酸等。
3. 氮的固氮(15分钟)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植物根瘤菌与豆类植物的共生关系,说明植物根瘤菌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氮的固氮过程。
4. 氮的硝化(15分钟)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氨氧化细菌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再由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氮的硝化过程。
5. 氮的反硝化(15分钟)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反硝化细菌将土壤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氮的反硝化过程。
6. 氮的再固氮(10分钟)通过PPT介绍闪电、工业固氮等非生物因素对氮的再固氮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非生物因素对氮循环的影响。
7. 氮的应用与环境保护(10分钟)通过PPT介绍农业中的氮肥使用、氮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使用氮肥、减少氮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8. 小结与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展望下节课将介绍氮的沉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PPT介绍的方式,使学生对氮的循环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氮的循环生态系统中的氮元素
氮的循环生态系统中的氮元素氮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氮的循环是一种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氮的转化和利用。
了解氮的循环对于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氮元素的不同形式氮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不同的形式,包括氮气(N2)、氨(NH3)、亚硝酸盐(NO2-)和硝酸盐(NO3-)等。
氮气是大气中最主要的形式,占据了大气氮的绝大部分,但它对大多数生物来说是不可利用的。
氨是一种在土壤和水中广泛存在的形式,它可以被植物和微生物利用。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是土壤中的重要形式,它们是植物的主要氮源。
氮的转化过程氮的转化过程涉及到氮的不同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
这些转化包括氮的固氮、氨化、硝化、反硝化和氮化等过程。
固氮是指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或亚硝酸盐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一些细菌和蓝藻完成。
氨化是将氮气或亚硝酸盐转化为氨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一些细菌和真菌负责。
硝化是将氨或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一些细菌完成。
反硝化是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一些细菌完成。
氮化是指将氮气转化为氮化合物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工业生产中。
氮的利用过程氮的利用是指氮被生物体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然后利用它们合成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
动物通过摄食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氮元素,并将其合成为自己的蛋白质和DNA 等。
微生物在土壤和水中利用氮元素进行生物合成和能量产生。
氮的利用过程是氮循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氮的流失和污染氮的循环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氮的流失和污染。
流失是指氮元素从一个环境转移到另一个环境的过程,这可能会导致氮在某些环境中过量积累或在其他环境中不足。
氮的流失通常发生在土壤和水体中,可以通过冲刷和渗漏等途径发生。
氮的污染是指环境中氮浓度过高,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
氮污染常常来自农业排放和工业废水等,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并对附近的生物体产生负面影响。
氮的循环课件
NH3 + HCl
NH4HCO3
NH3 ↑ +CO2 ↑ +H2O
结论:
1.固体铵盐均受热易分解,若是非氧化性的酸形 成的铵盐则放出NH3,并生成相应的酸或酸酐。 2.氧化性酸的铵盐,受热分解情况复杂,产物可 能为NH3或N2或氮的氧化物等[(NH4)2SO4, NH4NO3]。
3.铵盐分解并不一定有氨气生成。 △ 如 5NH4NO3 4N2 ↑ +2HNO3 ↑ +9H2O
3、在持续通入氧气的情况下能否使倒扣 在水槽中的一试管的二氧化氮液面不断 上升,直至试管完全被液体充满?
分析:
3NO2+H2O=2HNO3+NO
2NO+O2 = 2NO2 在这个过程中要通入多少O2, NO2才能完全
转变成HNO3呢?
3NO2+H2O=2HNO3+NO 2NO+O2 = 2NO2
① ② ③
酸 雨
光 化 学 烟 雾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氮的固定:
(一)、N2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氮气占大气总量的78%(体积分数),
密度比空气略小,微溶于水(体积比 水:N2=1:0.02)。
2、化学性质(不活泼):
(1)还原性: N2+O2 放电 2NO
N 2分子中两个氮原子共用三对 雷雨天气或汽车发动 机中可发生 电子, 相互作用力强,在通常情况下, 结构特别稳定 ,化学性质不活泼 (有毒、无色、难溶于水 )
毒性
转化
剧毒
剧毒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1、NO的性质:
无 色______ 无 气味___ 难 溶于水的剧毒 NO是一种___ NO2 气体。 气体,常温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_____
氮的循环说课稿
氮的循环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氮的循环过程,使学生了解氮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循环方式,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氮的循环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掌握氮的不同形态和转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1.理解氮的固定和释放过程。
2.掌握氮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试管、试剂等。
3.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氮的循环的思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2.1 氮的重要性通过简要介绍氮的重要性,如构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份子,促进植物生长等,让学生了解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2.2 氮的循环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氮的循环过程,包括氮的固定、硝化、反硝化和氮的释放等。
重点强调氮的转化过程和不同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的案例,如农田中氮肥的利用和污染等,引导学生分析氮的循环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4.实验操作(30分钟)4.1 实验目的:观察氮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4.2 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
2)在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铵溶液,摇匀。
3)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摇匀。
4)将两个试管密封好,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
4.3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加入硝酸铵溶液的试管中产生了气泡,而加入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没有气泡产生。
说明硝酸铵被细菌硝化为亚硝酸盐,产生了氮气。
而葡萄糖被细菌反硝化为氮气。
5.讨论与总结(15分钟)通过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氮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并与氮的循环过程进行关联。
引导学生思量氮的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氮资源。
六、板书设计氮的循环过程1.固定2.硝化3.反硝化4.释放七、课后作业1.整理本节课的笔记。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氮的循环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差异。
氮的循环说课稿
氮的循环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主要涉及到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氮的循环。
氮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氮的来源、转化、循环过程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道氮的来源和转化过程;2. 了解氮的循环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掌握氮的循环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和关键词。
二、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氮的循环过程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氮的循环过程。
2.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和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内容和步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氮的来源和转化过程(10分钟)a. 介绍氮的来源:空气中的氮气、土壤中的氮化合物等;b. 介绍氮的转化过程:固氮、硝化、反硝化等。
2. 氮的循环过程(15分钟)a. 介绍氮的循环过程:氮的固定、氮的矿化、氮的硝化、氮的反硝化等;b.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氮的循环过程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3. 氮的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0分钟)a. 介绍氮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b. 引导学生思考氮的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 氮的循环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和关键词(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氮的循环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和关键词,如固氮、硝化、反硝化等;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四、说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 教学手段:a. 多媒体课件:展示氮的循环过程的图片和动画;b. 探究式学习: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和实验等。
2. 教学资源:a. 多媒体课件;b. 实验器材和材料。
五、说教学反馈和评价本节课的教学反馈和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学生的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2.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学生的课后反馈:听取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讲 氮的循环考点一 氮的氧化物(NO 和NO )考点二 1.物理性质:______色______味______态_______挥发______溶与水。
2.化学性质考点三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1.物理性质: 常温、常压下,氨是____色____________气味的___体,____液化, 1体积水可溶解____体积的氨气。
2.分子结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3.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 3·H 2O=====△____________。
(2)氨气与酸反应:①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H 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盐溶液反应:将氨水加入硫酸铝溶液中的现象及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四 铵盐及NH 4+的检验1.铵盐的概念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____色固体,均_____溶于水。
3.铵盐的化学性质考点五 氨气的制备1.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一般加热NH 4Cl 和Ca(OH)2的混合物:2NH 4Cl +Ca(OH)2=====△2NH 3↑+CaCl 2+2H 2O 。
(1)装置:“固体+固体――→△气体”(与用KClO 3或KMnO 4制O 2的装置相同)。
(2)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3)干燥:用碱石灰(NaOH 和CaO 固体的混合物)。
(4)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②将蘸有浓盐酸的 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5)尾气处理: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H 2SO 4浸湿的棉花球,可避免污染空气。
氮的氧化物的几种计算的方法(1)NO 2或NO 2与N 2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依据3NO 2+H 2O===2HNO 3+NO ,利用气体体积的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2)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由反应4NO 2+O 2+2H 2O===4HNO 3进行计算。
①当V (NO 2)∶V (O 2)=4∶1时,恰好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
②当V (NO 2)∶V (O 2)>4∶1时,NO 2过量,剩余气体为NO 。
③当V (NO 2)∶V (O 2)<4∶1时,O 2过量,剩余气体为O 2。
(3)NO 和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由反应4NO +3O 2+2H 2O===4HNO 3进行计算。
①当V (NO)∶V (O 2)=4∶3时,恰好完全反应。
②当V (NO)∶V (O 2)>4∶3时,剩余气体为NO 。
③当V (NO)∶V (O 2)<4∶3时,剩余气体为O 2。
(4)NO 、NO 2、O 2三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水中,可先按反应3NO 2+H 2O===2HNO 3+NO 求出NO 2与水反应生成NO 的体积,再加上原混合气体中NO 的体积,得NO 的总体积,再按反应4NO +3O 2+2H 2O===4HNO 3进行计算。
巩固练习1、下列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石灰石高温分解B .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C .FeCl 3溶液腐蚀铜箔D .二氧化碳和碳高温化合生成CO2、下列有关氮的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这属于人工固氮B.酸雨是SO 2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是磷元素导致的,这些都与氮氧化合物无关C.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D.氮的循环对于人类有百利而无一害3、下列各反应,最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氨气的是()A.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B.直接加热稀氨水C.用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D.(NH4)2CO3固体受热分解4、有关同素异形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间的相互转化属于物理变化B.同素异形体之间物理性质相似化学性质不同C.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互不相同D.NO和NO2互为同素异形体5、以下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运输浓硝酸常用铁罐车,是因为常温铁与浓硝酸发生了钝化B.将木炭投入热的浓硝酸中充分反应,体现了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C.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3D. 可用加热法除去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杂质氯化铵6、酸雨会给人类带来种种灾害,应该积极进行防治。
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减少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B.可向酸化的湖水中抛洒烧碱进行治理C.改变能源结构,开发清洁能源D.氮的氧化物也是形成酸雨的一个重要因素7、雷雨发庄稼这句谚语所涉及的反应8、(4分)标准状况下,将NO2和O2按体积比4:1混合充满试管,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经充分反应后,_______气体剩余(有或无),假设溶质不扩散,则溶液的浓度为______mol/L.9、(6分)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氨气选用的干燥剂________.如何检验某溶液是否为NH4Cl溶液:(提示分别检验阴、阳离子)10、将1.92g铜置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并微热,随着铜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反应完毕时(铜片完全消失),共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求:(1)上述过程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mol,参加化学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mol。
(3)收集到的气体成分及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别是课堂模拟1、反应4HNO3(浓)+Cu=Cu(NO3)2+2N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NO3是氧化剂,NO2是氧化产物B.若2mol HNO3(浓)完全反应,则反应中共转移了NA个电子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是1 :4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2、硫酸铵在强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NH3、SO2、N2和H2O,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2︰3B 1︰3C 4︰3D 1︰13、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既有气体产生,又有沉淀生成的是()①Ba(OH)2溶液跟NaHCO3溶液;②Ba(OH)2溶液跟(NH4)2SO4溶液共热;③NH4HCO3与稀H2SO4;④向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金属NaA.①②④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Fe Cl2中通入足量Cl2: Fe2+ +Cl2=Fe3++ 2Cl-B. 氨水中通入过量CO2: NH3·H2O+CO2=NH4+ +HCO3-C. 向MgCl2溶液中滴加氨水:Mg2++2OH-=Mg(OH)2↓D. Cu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4HNO3(浓)=Cu2++2NO3-+2NO↑+2H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氨水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B.氨气和氨水是同一种物质C. 铵盐都易分解产生NH3D. 铵盐都是白色晶体,且易溶于水6、下列物质存放方法错误的是()A.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B. 纯碱溶液保存在橡胶塞试剂瓶中C. 金属钠存放于煤油中D. 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烧杯中7、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空气在雷电作用下所产生NO B.NO和O2生成NO2C.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D.NH4Cl与Ca(OH)2反应生成NH38、(8分)工业制硝酸可能涉及的化学方程式9、将容积为50 mL的量筒充满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将量筒倒置在盛满水的水槽里,一段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5 mL。
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1)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将12.8 g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得NO、NO2混合气体5.6 L(标准状况下)。
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11.(1)①实验室制备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
A.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B.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氨水C.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D.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②检验氨气是否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③为了得到干燥的NH3,用________干燥剂。
A、碱石灰B、浓H2SO4C、无水Ca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