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料-8太阳病变证-虚寒证22页PPT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第十章 第一节 六经辨证概要 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第十章 第一节 六经辨证概要 PPT课件

12
二、阳明病证
是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
所表现的证候。 其性质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 临床表现为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自出, 脉大。 阳明病证又可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
13
㈠阳明经证
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而
肠中无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引饮,或

太阳经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连风府。所 以太阳经脉不利 ,则头项强痛。
8
分析
卫阳趋外抗邪,正邪交争——发热 卫阳不能及时达表抗邪——则不发热
此时的不发热可能是暂时的,若人体的正气不足亦可 能见到恶寒不发热。 风寒束表

卫阳被遏,不能达于肌表,温分肉——恶寒 太阳经气运行不利——体痛
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所
表现的证候,又称少阳半表半里证。
临床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
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16
四、太阴病证
是由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太阴病证为三阴病之轻浅阶段,其病变特
点为里虚寒证。
临床表现为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
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脉沉缓而弱。
10
太阳蓄水证
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与水结,膀来自百度文库气化

太阳病变证心脾肾虚证

太阳病变证心脾肾虚证

太阳病上 11
苓桂甘枣汤证、桂枝加桂汤证鉴别表
证名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桂枝加桂汤证
脐下悸,欲作奔豚(无奔豚的 证候 典型证候)或有心悸和小便不

病机 心阳虚损,下焦水气欲上逆
气从少腹上冲心,发作 欲死,复还止
心阳虚损,下焦阴寒之 气上逆
治法 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方药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重用茯苓 (半斤)以淡渗利水

太阳病上 36
(61)下后复汗,致阳衰阴盛的证治
阳虚阴盛,虚阳外扰——烦躁
昼日:阳气旺
下后——阳气 复汗 大伤
尚能与阴邪相争——“昼日烦躁不得眠” 夜间:阳气弱
不能与阴邪相争——“夜而安静“
精神疲惫,似睡非睡
阳气虚衰,鼓动血脉无力——脉沉微
不呕——非少阳证 不喝——非阳明证 不属三阳实热——非三阳证 无表证—非太阳证 “身无大热”
太阳病上 26
胶饴
味甘,微温,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本经,别录) 饴,饧,糖。
太阳病上 27
芍药
味苦酸平,微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 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 ,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 ,腹痛,腰痛。(本经,别录) 十月生芽,三月放花。破阴凝,布阳和。和 桂枝以破营分之结;合甘草以破肠胃之结; 合附子以破下焦之结;合利水药则利水,合 通瘀药则通瘀。(本经疏证)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概论、热证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太阳病变证及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
2.掌握热郁胸膈证、邪热壅肺证、热盛津气两伤
证及热利证的证治。
3.熟悉太阳病变证的成因、辨虚证实证的方法。
4.背诵第16、91、76、79、80、63、26、34、
172条。
2014-9-13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
病發熱頭痛,脈反沈;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 其裏,宜四逆湯。 (92) 太陽病,先下之而不愈,因復發汗,以此表裏俱 虛,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 出表和故也;裏未和,然後復下之。 (93) 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 但陽脈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陰脈微者,下之而 解。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 (94)
第三节
一、变证概论
太阳病变证
(一)变证成因及治则 【原文】 16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 針,仍不解者,此爲坏病,桂枝不中與之
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提要】指出太阳病变证的成因及治则。
2014-9-13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2
第三节
【解析】16
太阳病变证
变证成因: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
医以 伤 丸药 寒 大下 之后 身热不去 —热郁胸膈 心中微烦 便溏下利 —中焦虚寒 腹满时痛 清上热—栀子 温中寒—干姜

中医六经辨证PPT医学课件

中医六经辨证PPT医学课件
少阴寒化证 少阴热化证
太阳中风证 太阳伤寒证 太阳蓄水证 太阳蓄血证
7
一、太阳病证
【概念】
太阳主表,为诸经之藩篱。太阳经 脉循行于项背,统摄营卫之气。太阳 之腑为膀胱,贮藏水液,经气化由小 便排出。
2024/2/26
8
一、太来自百度文库病证
【概念】
风寒侵袭人体,多先伤及体表,正邪 抗争于肤表浅层所表现的证候,即太阳 经证,是伤寒病的初起阶段;若太阳经 病不愈,病邪可循经入腑,而发生太阳 腑证。腑证有蓄水、蓄血之分。
2024/2/26
17
阳明病证·腑证
【概念】是指邪热内盛阳明之里,与肠中糟粕 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脐腹胀满疼痛,痛而拒按, 大便秘结不通,甚则神昏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 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
大承气汤
【辨证要点】是以潮热汗出,腹满疼痛,大便秘结,苔黄燥,脉 沉实等为其辨证要点。
5
4.六经的病机特点
❖ 三阳证(主实证):太阳主表寒, 阳明主里燥热, 少阳主半表半里
❖ 三阴证(主虚证):太阴主寒湿, 少阴主极重证, 厥阴主寒热错杂证。
2024/2/26
6
5.证型分类
太阳病证
阳明病证 少阳病证 太阴病证 少阴病证 厥阴病证
2024/2/26

9-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PPT课件

9-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PPT课件

23.01.2021
2021
24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火逆证
23.01.2021
2021
25
治禁:柴中胡與不之
杂 痛者 下利,心烦

口苦舌淡苔

滑或黄腻等
治疗:宜瀉半心夏湯
23.01.2021
2021
10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
4.生姜泻心汤证 【原文】 157条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鞕, 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 者,生薑瀉心湯主之。 【提要】论寒热错杂水气食滞痞的证治。
病因病机: 无形之邪热炽盛于中焦,热壅气滞兼表阳虚
证候
自觉心下胃脘堵塞 心下痞 不适满闷不舒但按
之柔软、不硬不痛
而復惡寒汗出— 表阳亏虚 伴见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等
热壅 气滞 表阳 亏虚
治疗:附子泻心汤—泄热消痞,扶阳固表
23.01.2021
2021
8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
3.半夏泻心汤证
【原文】 149条
23.01.2021
2021
11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
【解析】 157条
病因病机:
寒热错杂于中焦,脾胃不和,升降紊乱,气 机壅塞 ,水气食滞内停
证候
心下痞鞕 自觉心下胃脘堵塞不适 满闷不舒,但按之稍硬
乾噫食臭腹中 雷鳴下利者—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ppt课件
18
源自文库
(一)寒证
概念:指感受阴寒邪气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 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临床表现】
恶寒、喜暖、口不渴、尿清长、面白、苔白、脉迟或 紧等。 冷、白、迟、痛、收。
19
【证候分析】
证候机理:寒邪郁遏阳气,或阳虚阴盛,形体失于 温煦。津液未伤。
辨证要点:怕冷喜暖是其特征。 证候类型:


伤风表证:以感受风邪为主,又称太阳中风证。

风热表证:是感受风热之邪,又称外感风热证,在温病学中 属卫分证。
其特点是发热重,恶寒轻,口渴,咽痛,舌质正常或尖边稍红,苔 薄白而干或苔薄微黄,脉浮数。

六淫之邪侵袭肌表,均可以出现表证,除此之外,还有暑湿 袭表证、湿邪遏表证、燥邪犯表证。
13
表证的病位是在体表吗? 皮毛、肌腠等处的病变就是表证吗?
27

【证候分析】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辨证要点: (1)久病、耗损过多(呕吐、腹泻、大汗、失血等)。 (2)势缓,以不足、功能低下、衰退等症状为特点;(3 )体质素虚;(4)舌嫩、脉虚无力。 《难经》:“出者为虚”、“缓者为虚”;《素问》:“ 无者为虚”。 【虚证的内容】 气虚类证(气虚、气陷、气脱)、血虚类证(血虚、血脱 )、气血两虚类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津液亏 虚证、阳虚证、阴虚证、亡阴证、亡阳证、五脏虚等。

太阳病变症+太阴病变证

太阳病变症+太阴病变证

太阳病变症+太阴病变证

(一)表、里、先、后、缓、急的治疗方法

“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

第一种情况是表证兼里,一般情况下,应当先解表后攻里。先攻里的话,人体的正气趋向于体内,在里的湿邪虽然有可能被驱除出去体外,但表邪随后乘机内陷,就使病情复杂化。

在特别特殊的情况下,表里同病,里证重而且是比较急,本着“急则先治,缓则后治”,可以考虑先攻里,先决条件:里证重而且比较急,表证较轻。

桃核承气汤适应证,“其表不解,尚未可攻,外解矣,但少腹肌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也”。(先解表后攻里,那就是“实人伤寒发其汗”的原则)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当汤主之。”(124)

第二种情况是表证兼里虚,要先补里后解表,因为中药发汗,是通过人体的正气才能够运药,才能够驱邪外出,如果里气虚,它不能够运药。先扶里后解表,后世医家总结为“虚人伤寒建中”。

表证兼里实,这个表证可能是有汗的,也可能是无汗的,解表通通用桂枝汤,即使无汗也不能用麻黄汤。麻黄汤是纯辛温的方子,发力能力强,易伤津液,易助里热,易增里实。“虚人伤寒建其中”,里气充实后,如果表邪仍然存在,这个时候解表要用桂枝汤,不能选择麻黄汤。里气刚刚恢复,重新用辛温的发汗力量比较强的麻黄汤那么他的正气是不能够支持的。

第三种情况表里同病,但是一种病情况是表里证的病机关系密切,并这个里证不是大虚大实证,可以表里同治。

大青龙汤的方证是外有表寒,寒气被表,阳郁化热,郁热扰心,出现了不汗出而烦躁,不汗出而寒邪被表的表现,烦躁是里热扰心的表现,表里同病。但是这个表里证的病机关系非常密切,因为寒邪闭

伤寒论太阳病ppt课件

伤寒论太阳病ppt课件
2、实证
不恶寒—— 外无表证 但热——里热炽盛
汗后表邪入里化热。
8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病机:素体阳盛,汗法不当,胃津耗伤,化热 化燥,转属阳明。
治法:泻热和胃。 方药:调胃承气汤。
【原文】(60)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①,脉微细。所 以然者,以内外俱虚②故也。
9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词解】
①振寒:即震颤畏寒。 ②内外俱虚:指表里俱虚。 【释义】
40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3、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原文】(34)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①。 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 连汤主之。
【词解】
利遂不止:下利因而不止。
4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提要】
论里热挟表邪下利的证治。
【释义】
下利 ——热迫大肠。 脉促 ——正气抗邪外出。 喘 ——里热壅盛,上蒸于肺。 汗出 ——热迫津泄。
芍药二两 ——敛阴和营,缓急止痛 。
甘草二两
益气和中。
大枣十二枚
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汤 ——作用同前。 生姜一两半 和胃降逆止呕。 半夏半升
47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解热、镇痛、解痉、 抗菌等作用。
【临床应用】
方本主要用于治疗泄泻、痢疾 等疾病。
48

中医经典专题讲座PPT课件

中医经典专题讲座PPT课件
❖ 通常所说的伤寒论398条112方,并不包括以上4篇, 而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到《辨阴阳易差 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的10篇,内容以六经辩 证为主
❖ 后8篇简称“可与不可篇”是对六经病证篇的补充。
-
4
《伤寒论》的核心六经辨证
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辩证
自然界分昼夜,昼分三阳,夜有三阴,天人相应。 自然界有三阴三阳人亦有之,《黄帝内经》“人生于 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 者,天地为之父母”,人体得自然之气而生。六经 分手足,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这样将人体分为了 “以六经为统领的功能体系,六经辩证虽已六经为 名,实则并非专指经络。 在六经辩证中,其三阴三阳是病证概念,其中包括: 病性、病位、病势 “经”做何解?临床意义何在?
阳明热证 栀子豉汤证 221、228 白虎汤证 176、219
白虎加人参汤证(26、222、168、169、 170) 猪苓汤证223 水热互结伤阴 药:滑石、阿胶 治法:利水育阴
-
30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阳明实证 三承气汤证 调胃承气汤207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味承气汤” 治法:泻下燥热、条畅胃气 小承气汤证
2辨寒热真假(90)
3辨表里先后(91)
伤寒误用下法以后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四逆汤临证验案与发挥 -
1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41第四节太阳病变证

141第四节太阳病变证

病机:里阳已复,表证独在
治疗:急当救表(解肌祛风)
方药:桂枝汤
表里同病,舍证从脉
【原文】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 当救其里,四逆汤方。(92)
分析
证:发热头痛---风寒束表 脉反沉---少阴阳虚,证属表里同病。
病 治疗经过:与表里双解---不差 人
目前情况:身体疼痛---表证不除 下利清谷---里虚较急
分析
服桂枝汤后,热盛津伤,转属阳明病的证治
大汗出---表邪虽解,津液耗伤
服 证 大烦渴----里热灼津
桂 枝
发热不退---里热炽盛

后 脉:洪大----热邪内盛,脉道充盈
治: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
葛根芩连汤证
【原文】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
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 主之。(34)
分析
太阳病 发汗后
体质
恶寒甚,不发热 汗后伤阳
虚证
阳气大虚,机体失温
治则---温阳益气
方药---根据三阴证而选
不恶寒但热,必烦、便秘---汗后阴伤
邪从燥化,内结阳明之腑 实证 治疗:当和胃气---通腑泻热,顺承胃气
方药:调胃承气汤
虚寒变证的主症主脉
【原文】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
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60)

太阳病篇变证 (2)

太阳病篇变证 (2)
概要
本节主要论述太阳病变证治则和辨寒 热真假、发热恶寒与无热恶寒的机理 及其辨证意义。栀子豉汤证及其类证 、麻杏甘石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 葛根芩连汤证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纲要
(一) 辨证治则
【提要】太阳病误治而成变证的治疗原则 【原文】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 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 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6上)
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 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 在皮肤,热在骨髓也。(11)
词解 • 太:通大。《广雅疏注》:“太亦
大 也”。 • 皮肤:指在外,浅表。 • 骨髓:指在内,深层
解析
真寒假热----身大热,反欲得衣----

热在皮肤,寒在骨

真热假寒---身大寒,反不欲得衣---寒在皮肤,热在骨
病 治法: 与表里双解---不差 人
现证: 身体疼痛---表证不除 下利清谷---里虚较急
方药: 四逆汤---回阳救逆 当救其里
二、 辨证示例
(一)热证
栀子豉汤类证(一)
【原文】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 止。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 ,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 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76)
辩证要点 • 病因病机:邪热壅肺 • 主证:里热盛,有口渴、苔黄、脉数等 • 治法:清宣肺热 • 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

太阳病辨证纲要

太阳病辨证纲要
第十九页,共41页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 俱紧者,名为伤寒。 (3)
【提要】 太阳病伤寒证的主要脉证。 【讲析】
【辨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
辨证要点:恶寒,头身痛,无汗,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第二十页,共41页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讲析】
脉浮
头项强痛 恶寒
外邪侵袭,卫气趋表抗邪,正邪交争,鼓动 脉中气血运行 。(寸关尺三部皆浮而有力)
太阳受邪,经气运行受阻,不通则痛。
外邪束表,卫气被遏,失于温煦。
第十四页,共41页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讲析】
邪束太阳,经气不利,
轻微恶寒),脉浮数。
病 机:温邪犯表,化热伤津,营卫不和。 治 则:辛凉解表。切不可辛温发汗。
第二十五页,共41页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6)
【讲析】 2、误治后的变证
(1)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
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2)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太阳病辨证纲要
第一页,共41页
第二章 太阳病辨证论治
❖概 论 ❖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 第四节 太阳病疑似证 ❖ 第五节 太阳病欲解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医学资料-8太阳病变证-虚寒证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பைடு நூலகம்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