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4.1第四节--太阳病变证教学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药:调胃承气汤
虚寒变证的主症主脉
【原文】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
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60)
分析
因机 先攻下----阴亏里虚 后发汗----阳气外耗
内外俱虚
太 脉 微---阳虚推动无力
阳
细---阴虚脉道不充
病
振寒---筋脉失温,身乏自持
证 恶寒---阳气亏虚,机体不得温煦
治法:温阳和阴
【原文】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
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80)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
之。 (81)
病因:误汗吐下,正虚邪陷 较轻者:虚烦不得眠---余热留扰胸膈
较重者:反复颠倒---卧起不安
变
心中懊憹---烦闷殊甚,不可名状
证 重者:胸中窒、心中结痛---邪热阻隔,气机不畅
根据小便清否辨表里证治
【原文】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
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 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 汤。 (56)
分析
不大便六七日---燥实内结,腑气不通 头痛----浊热上扰(以前额为甚) 伤 发热(蒸蒸发热)---里热蒸腾 寒 小便黄赤---热郁于里 诊断:阳明里证
太 阳
治疗:栀子豉汤---清热宣郁除烦
病
兼少气:热扰胸膈,中气受损---栀子甘草豉汤
兼 兼呕者:热扰胸膈,胃气不和---栀子生姜豉汤 证 兼腹满:热扰胸膈,腑气不畅---栀子厚朴汤
兼中寒:热扰胸膈,中阳受伤---栀子干姜汤
禁例:旧微溏者禁之---脾胃(肾)虚寒者不宜
鉴别
❖虚烦:
▪ 无形之邪热内扰胸膈。心烦不眠,微热
(五)辨标本缓急
【原文】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
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 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1)
分析
误治:医下之
证:下利清谷不止----脾肾阳衰,阴寒内盛
身体疼痛---表证未解。
病机:表证不解,真阳大伤
伤 治疗:急当救里(回阳救逆)---四逆汤
【原文】火郁影响气分、血分的证治。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
汤主之。 (77)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
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78)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
朴汤主之。 (79)
烦热—误治引起邪热郁留胸膈,扰及心神 胸中窒—火郁胸中气机 身热不去—余热未尽 心中结痛者--火郁胸中气机,留气积血 心烦—郁热上扰 腹满—火郁脘腹气机
病因:误汗吐下,正虚邪陷
较轻者:虚烦不得眠---余热留扰胸膈
较重者:反复颠倒---卧起不安
变
心中懊憹---烦闷殊甚,不可名状
证 重者:胸中窒、心中结痛---邪热阻隔,气机不畅
太 阳
治疗:栀子豉汤---清热宣郁除烦
病
兼少气:热扰胸膈,中气受损---栀子甘草豉汤
兼 证
兼呕者:热扰胸膈,胃气不和---栀子生姜豉汤
目前情况:身体疼痛---表证不除 下利清谷---里虚较急
治疗:当救其里---四逆汤---回阳救逆。
【原文】
栀子豉汤证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
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
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 ,栀子豉
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
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76)
1.4.1第四节--太阳病变 证
(一)变证治则
【原文】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
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 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16)
分析
病程---三日
辨治经过 已发汗
太阳病
若吐若下若温针
仍不解。
决诊:坏病
治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分析
当恶寒、发热---寒邪束表,正邪交争 自汗出---中阳不足,卫阳受损,开合失度
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 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122)
分析
因机:误汗,过汗----胃中虚寒,胃气上逆
虚证 证 呕吐(清冷)---胃寒气逆
不思饮食---胃中虚冷,纳化不佳
脉 数
脉:数无力---胃中虚阳躁动----数为客热
实证
因机:胃热亢盛,机能亢奋 证:消谷引食---胃热亢盛 脉:数有力---胃中实热
寒 患
药后:清便自调(利止)---里阳已复
者
身疼痛----表证仍在
病机:里阳已复,表证独在
治疗:急当救表(解肌祛风)
方药:桂枝汤
表里同病,舍证从脉
【原文】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 当救其里,四逆汤方。(92)
分析
证:发热头痛---风寒束表 脉反沉---少阴阳虚,证属表里同病。
病 治疗经过:与表里双解---不差 人
耳窍失养
原因:重发汗,虚故也---虚证耳聋
wenku.baidu.com
转机:饮水多必喘 以水灌之亦喘
形寒饮冷伤肺, 肺虚气逆
(四)辨汗下先后
【原文】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
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 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 逆。 (90)
分析
❖表里同病
▪ 表证为急为重 先表后里为顺 若先里后表为逆
▪ 里证为重为急 先里后表为顺 若先表后里为逆
(三)辨虚证实证
【原文】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 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 气,与调胃承气汤。 (70)
分析
太阳病 发汗后
体质
恶寒甚,不发热 汗后伤阳
虚证
阳气大虚,机体失温
治则---温阳益气
方药---根据三阴证而选
不恶寒但热,必烦、便秘---汗后阴伤
邪从燥化,内结阳明之腑 实证 治疗:当和胃气---通腑泻热,顺承胃气
现证 不恶寒发热---表证已解;
太 阳
关脉 细---阴液不足
病
数---脾胃虚阳躁动
吐后 中阳损伤 邪陷中焦
一二日误吐 饥而不欲饮食
两种 情形
胃伤不重,尚有食欲 三四日误吐 朝食暮吐---不能腐熟水谷
胃伤较重 欲食冷食----阳虚躁动
不喜糜粥---不能纳食化谷。
讨论胃虚呕吐证
【原文】 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
❖实烦:
▪ 阳明腑实内结致烦。腹满不大便,谵语、潮热
❖阴烦:
▪ 虚寒危证。无热恶寒,神情淡漠或昏睡,脉微 细沉伏。
方药:以四逆加人参汤化裁。
重发汗损伤心阳及 汗后水饮伤肺的证治
【原文】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
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 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 灌之亦喘。 (75)
分析
望诊:病人叉手自冒心---心阳虚故喜按
闻诊:教试令咳而不咳 心肾不足
病 人 决诊:耳聋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