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教案
1.1认识无理数 一等奖创新教案
1.1认识无理数一等奖创新教案2.1认识无理数(一)一、教材解读《2.1认识无理数(一)》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经历了数系从非负有理数到有理数的扩充,学习了勾股定理,本节课学生将经历数系的第二次扩充,既是对前面有理数的一个扩展,也是前一章勾股定理内容的一个重要应用,同时是后续深入学习实数的基础,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知识节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数系扩充的经验,本次数学的扩充同样是有实际的背景和必要性,前面勾股定理的学习为本次无理数产生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储备。
学生具备了操作经历产生无理数的知识基础和基本经验。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无理数的存在,初步把握无理数的特征。
能够说明一个数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不是前面学习的有理数。
重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计算、探索,经历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必要性。
通过方格纸画图进一步感受无理数的存在事实和可操作性。
学会用勾股定理这一工具构造长度为无理数的线段,进一步研究无理数。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念形成过程。
难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构造无理数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和实际,具有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特点,改变以往学生心目中数学枯燥,乏味的观念。
四、教学设计【回顾迎新】1.整数和____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整数又可分为正整数,_________,________.2.下列不是分数的是()A.3.14 B.5% C. D.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个整数的乘积一定是整数B.最简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C.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不是分数D.一个数既不是整数又不是分数,则这个数不是有理数4. 如图,斜边所在的正方形面积=___________.我们知道,如果(m为正数),则,根据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判断。
2.1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 教案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导入一:七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知道了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考虑下面的问题:(1)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2)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设计意图]做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导入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1,那么它的斜边长等于多少?利用勾股定理计算一下.【总结】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七年级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第二环节:新知构建探究活动[过渡语]我们研究一下下面的问题.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 ,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2.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出示教材P21图2 - 1.图2 - 1是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问题1:拼成后的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呢?问题2:拼成后的大正方形面积是多少?问题3:若新的大正方形边长为a,a2=2,则: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总结】没有两个相等的整数的积等于2,也没有两个相等的分数的积等于2,因此a不可能是有理数.[设计意图]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过渡语]前面的问题中,我们都不能用有理数来表示,再看下面的问题.思路一(1)如图所示,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3)b是有理数吗?【问题解答】(1)由勾股定理可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为5,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5.(2) b2=5.(3)没有一个整数或分数的平方为5,也就是没有一个有理数的平方为5,所以b不是有理数.思路二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问题解答】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得,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有AB,EF.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有CD,GH,MN.[设计意图]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了解学习“新数”的必要性.[过渡语]我们所学的有理数已经不够用了,需要再扩大数的范围,先在数轴中感受一下.[知识拓展]正方形网格中的线段既可以表示有理数,也可以表示有理数之外的数.数轴上的点可以表示有理数,也可以表示有理数之外的数.比如正方形OCBA的对角线长度就不是有理数,数轴上的点P 表示的就是这个非有理数.网格上长方形(包括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都不一定是有理数.第三环节:课堂小结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证实了确实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第四环节:检测反馈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长分别为2和3,则斜边的长()A.是有理数B.不是有理数C.不确定D.4答案:B2.下列面积的正方形,边长不是有理数的是()A.16B.25C.2D.4答案:C3.在右面的正方形网格中,按照要求连接格点的线段: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为.答案:略)。
认识无理数教案
认识无理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无理数的概念,能够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2.掌握无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小数表示、无理数的数轴表示等。
3.培养学生对无理数的理解、应用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无理数的概念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小数表示。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白板笔、教学用具。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教师出示一组有理数(例如:2、3、4)和一组无理数(例如:√2、π),请学生观察并分析它们的特点。
2.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不同之处。
3.出示定义:无理数是指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实数。
有理数是指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实数。
4.让学生举例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Step 2 理解无理数1.通过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根号、π等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概念。
3.让学生总结无理数的特点。
Step 3 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小数表示1.举例介绍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小数表示。
2.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小数表示方法。
3.让学生自己尝试将某些无理数表示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4.让学生总结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小数表示的特点。
Step 4 无理数的数轴表示1.通过数轴上有理数和无理数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2.通过绘制数轴上的有理数和无理数,让学生直观感受无理数的数轴表示方法。
3.让学生总结无理数的数轴表示的特点。
六、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无理数的一些应用领域,如几何、物理等。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深入探究无理数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七、课堂小结1.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2.检查学生对无理数的理解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八、课后作业1.查资料,了解无理数的发现历史和研究成果。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无理数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3.能够正确运用无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无理数的概念和特点。
2.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分方法。
3.无理数的运算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2.教学材料: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例题、练习题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教师将黑板上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写有理数,一个区域写无理数。
2.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有理数吗?有理数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理数的定义和特点,然后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无理数吗?无理数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
Step 2 学习无理数的定义和特点1.教师向学生介绍无理数的定义和特点,可以使用PPT或投影仪展示相关内容。
2.教师向学生阐述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是指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或两个有理数的差)的实数,它们也没有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3.教师向学生解释无理数的特点:“无理数的小数表示是无限不循环的,它们不能用分数表示,例如π和根号2、”Step 3 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1.教师向学生提问:“如何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学生回答。
2.教师向学生解释区分方法:“有理数和无理数之间不存在其中一种简单的关系,只能通过判断其小数表示是否有循环来确定。
”3.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方法。
Step 4 无理数的运算规律1.教师向学生介绍无理数的运算规律,可以使用PPT或投影仪展示相关内容。
2.教师向学生解释无理数的运算规律:“无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规律相同。
”3.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无理数的运算规律。
Step 5 拓展应用1.教师向学生提问:“无理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回答。
2.教师通过举例向学生介绍无理数的应用领域,例如建筑设计、物理学和金融等。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案 (公开课)2022年
第二章实数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通过前一章?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什么是勾股数,但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例如:①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不是有理数,②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不是有理数,这为引入“新数〞奠定了必要性.二、教学任务分析?认识无理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新秋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原标题为“数怎么又不够用了〞,但在内容设置上除了个别习题的增删,几乎没有其他改动〔习题2.1删掉一题,习题2.2删改一题,新增一题〕.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存在,初步建立无理数的印象,结合勾股定理知识,会根据要求画线段;第2课时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本课是第1课时,学生将在具体的实例中,通过操作、估算、分析等活动,感受无理数的客观存在性和引入的必要性,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④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稳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第一环节:质疑内容:【想一想】①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②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忆,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第二环节:课题引入内容:1.【算一算】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2.【剪剪拼拼】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第三环节:获取新知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议一议】:22a=,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释一释】:释1.满足22a=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释2.满足22a=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忆一忆】:让学生回忆“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说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根底【找一找】:在以下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产生了学习新数的必要性.第四环节:应用与稳固内容:【画一画1】→【画一画2】→【仿一仿】→【赛一赛】【画一画1】:在右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 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画一画2】:在右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四个三角形 〔右1〕1.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2.只有两边长是有理数3.只有一边长是有理数 4.三边长都不是有理数【仿一仿】: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20x x =>的x解: 〔右2〕仿: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50x x =>的x【赛一赛】:右3是由五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纸片,请你把它剪成三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会吗?试试看! 〔右3〕目的:进一步感受“新数〞的存在,而且能把“新数〞表示在数轴上效果: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稳固了本课所学知识.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内容: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 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2.客观世界中,确实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使知识系统化. 效果:学生总结、相互补充,学会进行概括总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习题2.1四、教学设计反思〔一〕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大量事实都证明一点,与生活贴得越近的东西最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浓厚兴趣,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本节课中教师首先用拼图游戏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课程内容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来,然后进行大胆置疑,生活中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那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获取新知,创设了积极的气氛.在教学中,不要盲目的抢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思考与操作.〔二〕化抽象为具体常言道:“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师应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开启学生的思维,因此对新数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认识,还应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并能用恰当数学语言进行解释.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安排了一些环节,加深对新数的理解,充分感受新数的客观存在,让学生觉得新数并不抽象.〔三〕强化知识间联系,注意纠错既然称之为“新数〞,那它当然不是有理数,亦即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新数〞不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为进一步学习“新数〞,即第二课时教学埋下了伏笔,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这一点:“新数〞不能表示成分数,为无理数的教学奠好根底.1.8 完全平方公式(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2.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开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2.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了解数学的历史,激发学习数学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算法的多样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语言表述、几何解释.2.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几何解释.2.完全平方公式结构特点及其应用.●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代数运算角度的推理,揭示其结构特点,然后到达合理、熟练地应用.●教具准备投影片四张第一张:试验田的改造,记作(§1.8.1 A)第二张:想一想,记作(§1.8.1 B)第三张:例题,记作(§1.8.1 C)第四张:补充练习,记作(§1.8.1 D)●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师]去年,一位老农在一次“科技下乡〞活动中得到启示,将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农田改成试验田,种上了优质的杂交水稻,一年来,收益很大.今年,又一次“科技下乡〞活动,使老农铁了心,要走科技兴农的路子,于是他想把原来的试验田,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试验田,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同学们,谁来帮老农实现这个愿望呢?(同学们开始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图,寻求解决的途径)[生]我能帮这位爷爷.[师]你能把你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吗?[生]可以.如图1-25所示,这就是我改造后的试验田,可以种植四种不同的新品种.图1-25[师]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试验田的面积吗?[生]改造后的试验田变成了边长为(a+b)的大正方形,因此,试验田的总面积应为(a+b)2.[生]也可以把试验田的总面积看成四局部的面积和即边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边长为b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两块长和宽分别为a和b的面积的和.所以试验田的总面积也可表示为a2+2ab+b2.[师]很好!同学们用不同的形式表示了这块试验田的总面积,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生]可以发现它们虽形式不同,但都表示同一块试验田的面积,因此它们应该相等.即(a+b)2=a2+2ab+b2[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上面这个公式——完全平方公式.Ⅱ.讲授新课1.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师]我们通过比照试验田的总面积得出了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其实,据有关资料说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人也是通过类似的图形认识了这个公式.我们姑且把这种方法看作对完全平方公式的一个几何解释.能不能从代表运算的角度也能推导出这样的公式呢?(出示投影片§1.8.1 A)想一想:(1)(a+b)2等于什么?你能用多项式乘法法那么说明理由吗?(2)(a-b)2等于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同学们可先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推导,教师巡视推导的情况,对较困难的学生以启示)[生]用多项式乘法法那么可得(a+b)2=(a+b)(a+b)=a(a+b)+b(a+b)=a2+ab+ab+b2=a2+2ab+b2所以(a+b)2=a2+2ab+b2 (1)[师]上面的几何解释和代数推导各有什么利弊?[生]几何解释完全平方公式给我们以非常直观的认识,但几何解释(a+b)2=a2+2ab+b2,受到了条件限制:a>0且b>0;代数推导完全平方公式虽然不直观,但在推导的过程中,a,b可以是正数,可以是负数,零,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接下来,我们来完成第(2)问.[生]也可利用多项式乘法法那么,那么(a-b)2=(a-b)(a-b)=a2-ab-ba+b2=a2-2ab+b2.[生]我是这样想的,因(a+b)2=a2+2ab+b2中的a、b可以是任意数或单项式、多项式.我们用“-b〞代替公式中的“b〞,利用上面的公式就可以得到(a-b)2=[a+(-b)]2.[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很好.因为他很留心我们表述的每一句话的含义,你能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做下去吗?我们一块试一下.[师生共析](a-b)2=[a+(-b)]2=a2+2·a·(-b)+(-b)2↓↓↓↓ ↓ ↓(a +b)2=a2+2·a ·b + b2=a2-2ab+b2.于是,我们得到又一个公式:(a-b)2=a2-2ab+b2(2)[师]你能用语言描述上述公式(1)、(2)吗?[生]公式(1)用语言描述为:两个数的和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与它们积的2倍的和;公式(2)用语言描述为:两个数的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与它们积的2倍的差.这两个公式为完全平方公式.它们和平方差公式一样可以使整式的运算简便.2.应用、升华出示投影片(§1.8.1 B)[例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2x-3)2;(2)(4x+5y)2;(3)(mn-a)2.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第一步先选择公式;第二步,准确代入公式;第三步化简.解:(1)方法一:[例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x+2y)2;(2)(-x-y)2;(3)(x+y-z)2;(4)(x+y)2-(x-y)2;(5)(2x-3y)2(2x+3y)2.分析:此题需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1)题可转化为(2y-x)2或(x-2y)2,再运用平方差公式;(2)题需转化为(x+y)2,利用和的完全平方公式;(3)题利用加法结合律变形为[(x+y)-z]2(或[x+(y-z)]2、[(x-z)+y]2),再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4)题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再合并同类项,也可逆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5)题可先逆用幂的运算性质变形,再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解:(1)方法一:(-x+2y)2=(2y-x)2=4y 2-4xy+x 2;方法二:(-x+2y)2=[-(x -2y)]2=(x -2y)2=x 2-4xy+4y 2.(2)(-x -y)2=[-(x+y)]2=(x+y)2=x 2+2xy+y 2.(3)(x+y -z)2=[(x+y)-z ]2=(x+y)2-2(x+y)·z+z 2=x 2+y 2+z 2+2xy -2zx -2yz.(4)方法一:(x+y)2-(x -y)2=(x 2+2xy+y 2)-(x 2-2xy+y 2)=4xy.方法二:(x+y)2-(x -y)2=[(x+y)+(x -y)][(x+y)-(x -y)]=4xy.(5)(2x -3y)2(2x+3y)2=[(2x -3y)(2x+3y)]2=[4x 2-9y 2]2=16x 4-72x 2y 2+81y 4.Ⅲ.随堂练习课本1.计算: (1)(21x -2y)2;(2)(2xy+51x)2; (3)(n+1)2-n 2.解:(1)(21x -2y)2=(21x)2-2·21x·2y+(2y)2=41x 2-2xy+4y 2 (2)(2xy+51x)2=(2xy)2+2·2xy·51x+(51x)2=4x 2y 2+54x 2y+251x 2(3)方法一:(n+1)2-n 2=n 2+2n+1-n 2=2n+1.方法二:(n+1)2-n 2=[(n+1)+n ][(n+1)-n ]=2n+1.Ⅳ.课后作业1.课本习题1.13的第1、2、3题.2.阅读“读一读〞,并答复文章中提出的问题.Ⅴ.活动与探究甲、乙两人合养了n 头牛,而每头牛的卖价恰为n 元.全部卖完后两人分钱方法如下:先由甲拿10元,再由乙拿10元,如此轮流,拿到最后剩下缺乏十元,轮到乙拿去,为了平均分配,甲应该补给乙多少元钱?[过程]因牛n头,每头卖n元,故共卖得n2元.令a表示n的十位以前的数字,b表示n的个位数字.即n=10a+b,于是n2=(10a+b)2=100a2+20ab+b2=10×2a(5a+b)+b2.因甲先取10元,而乙最后一次取钱时缺乏10元,所以n2中含有奇数个10元,以及最后剩下缺乏10元.但10×2a(5a+b)中含有偶数个10元,因此b2中必含有奇数个10元,且b<10,所以b2只可能是1、4、9、16、25、36、49、64、81,而这九个数中,只有16和36含有奇数个10,因此b2只可能是16或36,但这两个数的个位数都是6,这就是说,乙最后所拿的是6元(即剩下缺乏10元).[结果]甲比乙多拿了4元,为了平均分配甲必须补给乙2元.●板书设计1.8. 完全平方公式(一)一、几何背景试验田的总面积有两种表示形式:①a2+2ab+b2②(a+b)2比照得:(a+b)2=a2+2ab+b2二、代数推导(a+b)2=(a+b)(a+b)=a2+2ab+b2(a-b)2=[a+(-b)]2=a2-2ab+b2三、例题讲例例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2x-3)2(2)(4x+5y)2(3)(mn-a)2四、随堂练习(略)●备课资料一、杨辉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著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杨辉的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在计算技术方面,他对筹算乘除捷算法进行总结和开展,有的还编成了歌诀,如九归口诀。
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 认识无理数(1课时)教案与反思
1 认识无理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涵亚学校陈冠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合作与钻研精神.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无理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1~P2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2.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B )A.13B.πC.0 D.9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对学)【例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3.14,-53,,-0.125,-5π,0.35,227,5.313 113 111 3…(相邻两个3之间1的个数逐次加1).【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别是什么?【解答】有理数:3.14,-53,,-0.125,0.35,227;无理数:-5π,5.313 113 111 3…(相邻两个3之间1的个数逐次加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有理数与无理数的主要区别:(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而有理数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形式,而无理数则不能.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有理数只是有限小数.无理数是无限小数C.无限小数是无理数D.π3是分数2.在13,3.141 592 6,0.707 007 000 7…(每两个7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0.6,π中,无理数有( B )A.1个B.2个C .3个D .4个3.已知半径为1的圆. (1)它的周长l 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说说你的理由;(2)估计l 的值(结果精确到十分位);(3)如果结果精确到百分位呢?解:(1)它的周长l =2π是无理数,理由如下:2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2)果精确到十分位,2π≈6.28≈6.3.(3)结果精确到百分位,2π≈6.282≈6.28.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正数x 满足x 2=17,则x 精确到十分位的值是________.【互动探索】哪个正整数的平方最接近17,下一步该怎么办呢?【解答】已知x 2=17,所以4<x <5,4.12=16.81<17,4.22=17.64>17,所以4.1<x <4.2.又因为4.12=16.9744<17,4.132=17.0569>17,所以4.12<x <4.13.故x 精确到十分位是4.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估计x 2=a (a >0)中的正数x 各位上的数字的方法:(1)估计x 的整数部分,看它在哪两个连续整数之间,较小数即为整数部分;(2)确定x 的十分位上的数,同样寻找它在哪两个连续整数之间;(3)按照上述方法可以依次确定x 的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从而确定x 值.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无理数⎩⎨⎧ 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识别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素材积累】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1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概念,知道无理数的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无理数实例。
2.使学生掌握无理数的性质,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能够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论证和判断。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无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无理数有什么特点?”,“无理数与有理数有什么区别?”等,激发他们的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无理数的性质,如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不能精确表示等。
4.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无理数的性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无理数的特点。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拓展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无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无理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但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和作业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第二节认识无理数 第一课时算术-平方根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算术- 平方根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平方根的概念,理解无理数的含义。
2. 能够正确地计算平方根,掌握平方根的运算法则。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平方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 无理数的理解和计算。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平方根的概念。
2. 如何正确进行无理数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已学的平方运算和开方运算,引出新的概念。
2.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含义和特点。
3. 运算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平方根的运算法则,让学生能够进行平方根的计算。
4. 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探究无理数的特点,理解无理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无理数的计算。
5. 巩固提高: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重点,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加深对平方根和无理数的理解和掌握。
3. 多媒体辅助: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平方根和无理数的图形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选取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平方根的计算和无理数的运算,检验学习效果。
2.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题,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平方根和无理数的知识和技能。
3. 互动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课堂练习和作业,互相学习和帮助,共同提高。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讲解:提供详细的PPT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根和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数学软件:使用数学软件展示平方根和无理数的图形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数学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
七、结论本节课介绍了平方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以及无理数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1 第1课时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2.1认识无理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拼图过程,发展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现实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无理数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数学是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无理数产生的背景.【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无理数.教学准备两张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导入一:七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知道了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考虑下面的问题:(1)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2)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设计意图]做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导入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1,那么它的斜边长等于多少?利用勾股定理计算一下.【总结】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七年级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第二环节:新知构建探究活动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2.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出示教材P21图2 - 1.图2 - 1是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问题1:拼成后的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呢?问题2:拼成后的大正方形面积是多少?问题3:若新的大正方形边长为a,a2=2,则: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总结】没有两个相等的整数的积等于2,也没有两个相等的分数的积等于2,因此a 不可能是有理数.[设计意图]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思路一(1)如图所示,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3)b是有理数吗?【问题解答】(1)由勾股定理可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为5,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5.(2) b2=5.(3)没有一个整数或分数的平方为5,也就是没有一个有理数的平方为5,所以b不是有理数.思路二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问题解答】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得,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有AB,EF.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有CD,GH,MN.[设计意图]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了解学习“新数”的必要性.[知识拓展] 正方形网格中的线段既可以表示有理数,也可以表示有理数之外的数.数轴上的点可以表示有理数,也可以表示有理数之外的数.比如正方形OCBA 的对角线长度就不是有理数,数轴上的点P 表示的就是这个非有理数.网格上长方形(包括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都不一定是有理数.第三环节:课堂小结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证实了确实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第四环节:检测反馈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长分别为2和3,则斜边的长 ( )A .是有理数B .不是有理数C .不确定D .4答案:B2.下列面积的正方形,边长不是有理数的是 ( )A .16B .25C .2D .4答案:C3.在右面的正方形网格中,按照要求连接格点的线段: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为 ,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为 .答案:略第五环节:布置作业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随堂练习及教材习题2.1第1题.【选做题】教材第22页习题2.1第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ΔABC 中,边长不是有理数的线段有 ,在图中再画一条边长不是有理数的线段.【能力提升】2.在任意两个有理数之间都有无数个有理数. 假设a ,b 是两个有理数,且a <b ,在a ,b 两数之间插入一个数为 .【拓展探究】3.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1)0.6;(2)0.7·;(3)0.3·4·.4.你会在下面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面积为1)中画出面积为10的正方形吗?试一试.【答案与解析】1.AB ,BC ,AC 略(解析:AB 2=42+12=17,BC 2=22+32=13,AC 2=22+42=20.)2.a+b 2(解析:答案不唯一,如插入a 和b 正中间的数.)3.解析:(1)0.6=35; (2)设0.7·=x ,则10x =7.7·,∴9x =7,从而x =79;(3)设0.3·4·=x ,则100x =34.3·4·,∴99x =34,从而x =3499.解:(1)0.6=35. (2) 0.7·=79. (3) 0.3·4·=3499.4.略板书设计2.1.1认识无理数1.拼接正方形.2.做一做.3.a ,b 存在,但不是有理数.教学设计反思成功之处大量事实证明,与生活贴得越近的东西就越容易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本课时通过拼图游戏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课程内容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来,然后进行大胆质疑.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刻意安排一些环节,帮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加深对“新数”的理解. 再教设计设计更多的实例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较好地理解“新数”.为进一步学习“新数”,即第二课时的教学埋下伏笔.。
2.1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无理数的概念: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定义,即无法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重点强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如√2、√3、π等。
举例:比较√4(有理数)和√2(无理数),说明它们在数学性质上的不同。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2.1认识无理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无法用整数表示长度或面积的情况?”比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如果是2,那么它的面积是4,但如果边长是√2,我们该如何表示它的面积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无理数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无理数的基本概念。无理数是那些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比如√2、√3和π。它们在数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要计算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我们会发现这个面积是2,这是一个有理数。这个案例展示了无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无理数的近似计算: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无理数可以通过近似计算得到一个大致的值,并掌握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几位等近似计算方法。
本节课将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无理数的概念,并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通过探究无理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数学规律,形成对无理数的直观认识。
《认识无理数(1)》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1)》教学设计《认识无理数》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本节内容共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从实际背景中发现“非有理数”,从形数两方面感受这样的数的广泛性;第2课时由前一课时的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继续研究这些数的小数表示,在与有理数小数表示的对比中,体会不可表示成整数比的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等价性,明确无理数的定义,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本课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二、学情分析通过“有理数”和“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建立了有理数的概念,明白了什么是勾股数,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例如:①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不是有理数,②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不是有理数,这为引入“新数”奠定了必要性.三、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采用问题情境导入法引入新课,用探究分析法展开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归纳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学法: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四、教学用具: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五、教学目标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2.从形数两方面让学生感受“非有理数”广泛存在,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积累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4.通过了解数学史话,让学生感悟追求真理的人生价值观.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感受“非有理数”广泛存在,会判断一个数不是有理数.难点:判断一个数不是有理数的过程.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从数学发展史切入,复习有理数的概念;2.再从数学史话的故事,提出问题,引入本章学习,学生朗读学习目标;3.导入本节的学习,板书课题.导语:在数学发展史上,产生过第一次数的危机,正整数、正分数和零不够用了,从而引入了负数,数系扩充到有理数.现在请同学们回忆,有理数包含哪些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有理数的分类).随着历史的发展,又产生了第二次数的危机,有理数又不够用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给同学们讲一段故事: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有一个观点:“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以用有理数去描述.公元前5世纪,毕达哥拉斯的一个弟子希伯索斯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他的老师,毕达哥拉斯因为这个发现动摇了自己的权威观点而恐慌,非常恼怒,不仅封锁消息,而且还残害希伯索斯,最终将他投入大海,希伯索斯为发现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后来,古希腊人终于证明了希伯索斯的发现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的长究竟是什么数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第二章“实数”的学习(展示章前页的图片),请同学们朗读章前页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胸怀学习目标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无理数”(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环节1:拼一拼如图是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能得到一个大正方形吗?学生分小组活动拼图,并与同伴交流.各小组完成后,由代表到讲台用电子白板展示,三种拼法如下:。
认识无理数优秀教案
2.1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叙写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21页,并思考情景引入中的问题1.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部分,初步感知数不够用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2.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1、思考: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二)、自主探究1.问题的提出[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下面再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a 应满足什么条件呢?[生甲]a 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a 肯定是正数.[生乙]因为两个小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所以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可知a 2=2.[生丙]由a 2=2可判断a 应是1点几.[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前面我们已经总结了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a 是整数吗?a 是分数吗?请大家分组讨论后回答.[生甲]我们组的结论是: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 应在1和2之间,故a 不可能是整数. [生乙]因为913131,943232,412121=⨯=⨯=⨯,…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 不可能是分数.[师]经过大家的讨论可知,在等式a 2=2中,a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 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 这样的数,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活动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将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设这个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a 满足什么条件?【议一议】: 已知22a =,请问:①a 可能是整数吗?②a 可能是分数吗?【释一释】:释1.满足22a =的a 为什么不是整数?释2.满足22a =的a 为什么不是分数?【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 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 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四)、整理反思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 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2.1认识无理数(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叙写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22-23页,初步感知无理数的估算过程.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活动1”部分,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逐渐地缩小范围,借助计算器探索出a =1.41421356…,b =2.2360679…,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的过程,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通过学生的活动2并探究得出无理数的概念.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能正确地对给出的数进行分类,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判断.2.难点:无理数概念的建立及估算,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有理数是如何分类的?整数(如1-,0,2,3,…)有理数分数(如31,52-,119,0.5,… )2. 除上面的数以外,我们还学习过哪些不同的数? 如圆周率π,0.020020002…上节课又了解到一些数,如22=a ,25=b 中的a ,b 不是整数,能不能转化成分数呢?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示它们的真面目.(二)、自主探究1.探索无理数的小数表示请看图,判断下面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边长a 的取值范围大致是多少?如何估算的?是否存在一个小数的平方等于2?说说你的理由.(归纳总结:a是介于1和2之间的一个数,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则a一定不是有理数.如果写成小数形式,它们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生]因为3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4,而面积又等于边长的平方,所以面积大的正方形边长就大.[师]大家能不能判断一下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的大致范围呢?[生]因为a2大于1且a2小于4,所以a大致为1点几.[师]很好.a肯定比1大而比2小,可以表示为1<a<2.那么a究竟是1点几呢?请大家用计算器进行探索,首先确定十分位,十分位究竟是几呢?如 1.12=1.21,1.22=1.44,1.32=1.69,1.42=1.96,1.52=2.25,而a2=2,故a应比1.4大且比1.5小,可以写成1.4<a<1.5,所以a是1点4几,即十分位上是4,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确定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生]因为1.412=1.9881,1.422=2.0164,所以a应比1.41大且比1.42小,所以百分位上数字为1.[生]因为 1.4112=1.990921,1.4122=1.993744,1.4132=1.996569,1.4142=1.999396,1.4152=2.002225,所以a应比1.414大而比1.415小,即千分位上的数字为4.[生]因为1.41422=1.99996164,1.41432=2.00024449,所以a应比1.4142大且比1.4143小,即万分位上的数字为2.[师]大家非常聪明,请一位同学把自己的探索过程整理一下,用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生]我的探索过程如下.[师]还可以继续下去吗?[生]可以.[师]请大家继续探索,并判断a是有限小数吗?[生]a=1.41421356…,还可以再继续进行,且a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师]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估计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的值.边长b会不会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5?请大家分组合作后回答.(约4分钟)[生]b=2.236067978…,还可以再继续进行,b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生]边长b不会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5,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师]好.这位同学很坦诚,不会就要大胆地提出来,而不要冒充会,这样才能把知识学扎实,学透,大家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如果b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5,即b是一个有限小数,那么它的平方一定是一个有限小数,而不可能是5,所以b不可能是有限小数.2.探索有理数的小数表示,明确无理数的概念思考:分数化成小数,最终此小数的形式有哪几种情况?——分数只能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即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3,112,458,95,54,并看它们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还是不循环小数.大家可以每个小组计算一个数,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生]3=3.0,54=0.8,95=•5.0, •=71.0458,••=818.1112 [生]3,54是有限小数,112,458,95是无限循环小数. [师]上面这些数都是有理数,所以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像上面研究过的a 2=2,b 2=5中的a ,b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除上面的a ,b 外,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0.585885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加1)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都是无理数.3.有理数与无理数的主要区别(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分数的形式,而无理数则不能.(三)、合学应用例1:填空:0.351, 4.96••-,0.4583,•7.3,-π,-71,18. 3.14159, 6, -5.2323332…,1234567891011…(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例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有限小数是有理数; (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 )(4)有理数是有限数. ( )(四)、整理反思1.无理数的定义.2.你是怎样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的?3.请把已学过的数怎样分类?易错点: .(五)、当堂评价1、以下各正方形的边长是无理数的是( )(A)面积为25的正方形;(B)面积为254 的正方形; (C)面积为8的正方形; (D)面积为1.44的正方形.2.已知:在下数中254 ,5,1.42••-,π,3.1416,32,0,24,2n (1)- ,-1.424224222…, (1)写出所有有理数;(2)写出所有无理数;(3)把这些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并用符号“<”连接.(六)、变练拓展1. 设面积为5π的圆的半径为a .(1)a 是有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2)估计a 的值(精确到十分位,并利用计算器验证你的估计).(3)如果精确到百分位呢?解:∵πa 2=5π∴a 2=5(1)a 不是有理数,因为a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而是无限不循环小数.(2)估计a ≈2.2.(3)a ≈2.24.。
21认识无理数(教案)
2.1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无理数的存在。
2、能判断出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3、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课前准备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剪刀。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整数、分数、小数、自然数、正数、负数、有理数)[师]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出现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1、动手操作(1)请同学们把手中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
要求: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2)作品展示(3)思考课本上提出的问题:①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②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③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关于a为什么不是有理数,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小结。
1²=1,而2²=4,而a²=2,可见a应该是比1大而又比2小的数。
首先a不可能是整数。
那么a是分数?试想一下:分数的平方会是整数吗?不可能,看来a也不可能是一个分数。
而有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两类,看来a不是有理数。
[师]经过大家的讨论可知,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这样的数,1 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
2、完成“做一做” (课本21页)(1)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若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 ,b 满足什么条件?(3)b 是有理数吗?以上问题由同学们思考讨论解决,教师适当总结、说明:(1)先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长,再求正方形的面积。
认识无理数教案
认识无理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无理数的定义和性质;2. 熟练掌握无理数的表示方法;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无理数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1. 无理数的定义和性质;2. 无理数的表示方法;3. 无理数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平方根为无限不循环小数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以及无理数的定义。
2. 理解无理数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对无理数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讲解,强调无理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例,并且无理数可以无限不循环地表示为小数。
3. 无理数的表示方法: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无理数的表示方法。
包括简化根号形式、小数形式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形式。
4. 练习无理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熟练掌握无理数的表示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无理数的应用: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无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比如房地产面积计算、建筑设计等。
6. 拓展应用:教师通过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无理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7.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内容,梳理无理数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
8.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9. 小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四、教学资源:1. 幻灯片;2. 教材;3. 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2. 学生掌握程度: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无理数的掌握程度;3. 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教学反思,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六、教后反思: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教学反思。
并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认识无理数(一)》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一)》教学设计发表时间:2019-04-23T09:58:06.973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3期作者:黄嫚[导读] 《认识无理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内容,共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1课时,主要是从实际背景中发现“非有理数”,从形、数两方面感受这样的数的广泛性,为引入无理数的概念奠定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分校黄嫚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认识无理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内容,共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1课时,主要是从实际背景中发现“非有理数”,从形、数两方面感受这样的数的广泛性,为引入无理数的概念奠定基础;在知识的联系上,本节课再一次让学生感受“数怎么又不够用了”,进而引入“无理数”,把数的范围扩大到实数.本节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以及无理数存在的合理性.本节课既是有理数和勾股定理的知识及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实数概念及运算的开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能力的培养上,本节课在数学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上,本节课既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又培养了学生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有理数”的学习,经历了一次数系的扩充,建立了有理数的概念;又通过“勾股定理”的学习,明白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建立了勾股数的概念,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这为引入无理数奠定了基础.但无理数不象有理数那样直观易懂,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些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逐步渗透和加强概念,以达到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从形数两方面让学生再感受“非有理数”广泛存在,并会判断一个数不是有理数.(3)在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积累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 (4)通过了解数学史话,让学生感悟勇于追求真理的人生价值观,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感受“非有理数”广泛存在,会判断一个数不是有理数. 难点:判断一个数不是有理数的过程.关键: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利用电子白板交互技术,进行拼图活动的直观教学,给学生动手、思维、交流和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再通过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从形数两方面让学生再感受“非有理数”广泛存在,进而学会判断一个数不是有理数.二、教法学法教法: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采用问题情境导入法引入新课,用探究分析法展开教学,把电子白板交互技术有效地融入教学环节之中.教师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动脑,分析归纳,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法: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拼一拼、议一议、做一做、画一画、算一算的数学活动,经历观察、动手、思考、交流、归纳等思维过程,同时经历无理数的发现和生成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积累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三、技术应用本节课是在交互一体机的平台上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的.从以往的教学来看,这节课让学生在黑板上拼、贴、画图,效果不理想还浪费时间,而利用电子白板教学,有效地发挥电子白板的拖拉、克隆、旋转、锁定、删除、随机画图、屏幕遮盖等功能,学生动态剪拼图形,画出图形,操作方便,直观形象,优化了教学,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电子白板交互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力技术支撑.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从数学发展史切入,复习有理数的概念;2.再从数学史话的故事,提出问题,引入本章学习,学生朗读学习目标;3.导入本节的学习,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第一节课从章前页引入,一是设疑激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二是明确目标,学生胸有成竹地进入新的一章的学习.这样导课从数学知识的连续性与数学发展史两方面入手,亲切自然,一气呵成. (二)合作探究环节1:拼一拼设计意图:教学的切入点是从动手剪拼正方形开始,然后解决三个问题,这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让学生分组活动,动手操作剪拼图形,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交流,发散思维多种拼法,使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环节2:议一议(合情说理部分,判断a值是否为有理数)设计意图:此问题串是让学生感受“非有理数”的存在,教学从形数两方面让学生来判断数不是有理数,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解决难点问题(3)的方案是:先提出一个问题做铺垫,即“一个最简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再引导学生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来说明理由,这样既严谨易懂,又渗透了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的逻辑关系,为今后学习反证法奠定了基础. 环节3:做一做设计意图:让学生类比“议一议”中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数形两方面自主完成“做一做”,再次感受“非有理数”的存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4:画一画环节5:算一算由学生判断出OA 3的长是有理数,OA1,OA2,OA4,OA5,OA6的长都不是有理数,并用计算器求出非有理数的近似值(计算器显示为有限位小数).教师因势利导:这些非有理数在计算器上显示出的有限位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有限小数的表示一样吗?它们是什么数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学习.设计意图:“画一画,算一算”两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承前启后.让学生在“画一画”,“算一算”中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进而感受“非有理数”的广泛存在,也为下节课的学习无理数的概念埋下伏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积累了数学学习经验. (三)课堂小结1. 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我们感受到实际背景中广泛存在着不是整数或分数的非有理数,并会判断一个数不是有理数.2.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体会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妙用,积累了数学学习经验. (四)布置作业必做题:1.P22习题2.1第1题; 2.阅读P22读一读《无理数的发现》.选做题:如图是5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纸片,请你把它剪成3块,拼成大正方形,并判断正方形的边长是有理数吗?(五)寄语:(六)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数学活动探究课.具体来讲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本节课从数学知识的连续性与数学发展史两方面导入新课,通过五个教学环节的的设置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多个层次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把课程内容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来,然后进行大胆置疑,生活中的非有理数广泛存在,那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获取新知,创设了积极的氛围.2. 化抽象为具体,落实多维度的教学评价《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课本的正文只有一页,虽然简单内容少,但课堂以动手剪拼正方形为切入点,通过环环相扣的过程设计,充分展示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了类比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妙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积累了数学学习经验,感悟到追求真理的人生价值观.3.电子白板的有效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益本节课从技术手段上讲,有效的使用了交互一体机.有效地发挥电子白板的功能,节省了课堂时间,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学生动态剪拼图形,积极参与,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电子白板的有效应用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力技术支撑.4.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方向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教学过程中,应该再多一点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
有理数无理数第一课时教案
有理数无理数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2)掌握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性质;3)能够进行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和举例,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 2)通过练习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和无理数,认识数学的美和深刻。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2)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教学难点。
1)理解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概念和性质;2)教师提出问题,是否所有的数都可以表示为有理数?为什么?2. 学习新知识。
1)教师讲解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并举例说明;2)教师讲解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
3. 梳理知识。
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性质;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梳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特点。
4. 练习与讨论。
1)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练习题,解决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5. 巩固与拓展。
1)教师布置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练习题;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拓展有理数和无理数的运算规律。
6. 课堂小结。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2)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2. 思考,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通过讲解、练习和讨论,学生对有理数和无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对无理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另外,部分学生在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中出现了错误,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1.1_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2.1 认识无理数主备人:李敏一、教学目标1. 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2.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3.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4.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5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一环节:质疑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第二环节:课题引入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2.两个边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第三环节:获取新知议一议: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做一做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课本P21 随堂练习,P22 习题2.1 练习并讲解第五环节:课堂小结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六、教学设计反思大量事实都证明一点,与生活贴得越近的东西最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浓厚兴趣,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本节课中教师首先用拼图游戏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课程内容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来,然后进行大胆置疑,生活中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那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获取新知,创设了积极的氛围.在教学中,不要盲目的抢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思考与操作.。
1认识无理数教案
1认识无理数教案第一篇:1 认识无理数教案第二章实数认识无理数【知识与技能】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必要性.2.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辨别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训练大家的思维判断能力.【情感态度】1.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2.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教学重点】1.无理数的探索过程.2.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判断.【教学难点】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梯田文化教辅专家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学说明】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层次的提高,有理数的范围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这就要对数进行扩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无理数的概念拼一拼: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教学说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到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展示,拼图的结果.下面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教学说明】探索拼图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 是不是有理数很有帮助.【归纳结论】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可能是整数,又(1/2)2=1/4,(1/3)2=1/9,(2/3)2=4/9,…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做一做:梯田文化教辅专家大家判断一下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教学说明】结合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为2的正方形边长不是有理数,而是一种新数.同学们能不能确定一下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的大致范围呢?请大家用计算器探索,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如下.还可以进行下去吗?a是有限小数吗?【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对这种不是有理数的新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面引出无理数的概念打下了基础.【归纳结论】像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就叫做无理数.如: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0.585885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加1)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都是无理数. ,它们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或循环小数,这些数都是有理数.而3,45,0.38,0.17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梯田文化教辅专家1.判断题(1)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4)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0.351,-23,4.9·6·,3.14159,-5.2323332…,***…(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在下列每一个圈里,至少填入三个适当的数.【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了对无理数的理解以及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所在,让学生的疑难及时得到矫正与强化.【答案】1.(1);(2);(3)√;(4)√;,3.14159;-5.2323332…,***…(由2.0.351,-2/3,4.96相继的正整数组成).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如何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还有哪些困难?【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点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易错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解题.1.习题2.2第1、2、3题.2.完成本课时练习部分.梯田文化教辅专家这节课的内容是无理数的概念以及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是数的范围的又一次扩充,是很重要的一节.培养了学生分类归纳的思想.但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一些同学还不是很好,只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梯田文化教辅专家第二篇:认识无理数第二章实数认识无理数【知识与技能】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必要性.2.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辨别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训练大家的思维判断能力.【情感态度】1.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2.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教学重点】1.无理数的探索过程.2.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判断.【教学难点】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学说明】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层次的提高,有理数的范围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这就要对数进行扩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无理数的概念拼一拼: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教学说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到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展示,拼图的结果.下面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教学说明】探索拼图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 是不是有理数很有帮助.【归纳结论】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可能是整数,又(1/2)2=1/4,(1/3)2=1/9,(2/3)2=4/9,…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做一做:大家判断一下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教学说明】结合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为2的正方形边长不是有理数,而是一种新数.同学们能不能确定一下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的大致范围呢?请大家用计算器探索,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如下.还可以进行下去吗?a是有限小数吗?【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对这种不是有理数的新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面引出无理数的概念打下了基础.【归纳结论】像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就叫做无理数.如: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0.585885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加1)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都是无理数.&,它们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或循环小数,这些数都是有理而3,45,0.38,0.17数.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判断题(1)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4)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0.351,-23,4.9·6·,3.14159,-5.2323332…,***…(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在下列每一个圈里,至少填入三个适当的数.【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了对无理数的理解以及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所在,让学生的疑难及时得到矫正与强化.【答案】1.(1);(2);(3)√;(4)√;&&,3.14159;-5.2323332…,***…(由2.0.351,-2/3,4.96相继的正整数组成).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如何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还有哪些困难?【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点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易错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解题.1.习题2.2第1、2、3题.2.完成本课时练习部分.这节课的内容是无理数的概念以及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是数的范围的又一次扩充,是很重要的一节.培养了学生分类归纳的思想.但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一些同学还不是很好,只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第三篇: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教案2.1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叙写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21页,并思考情景引入中的问题1.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部分,初步感知数不够用了, 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2.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1、思考: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二)、自主探究1.问题的提出[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下面再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生甲]a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a肯定是正数.[生乙]因为两个小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所以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可知a2=2.[生丙]由a2=2可判断a应是1点几.[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前面我们已经总结了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a是整数吗?a是分数吗?请大家分组讨论后回答.[生甲]我们组的结论是: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可能是整数.[生乙]因为111224111⨯=,⨯=,⨯=,…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224339339以a不可能是分数.[师]经过大家的讨论可知,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这样的数,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活动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将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设这个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议一议】:已知a=2,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释一释】:释1.满足a=2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释2.满足a=2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222(三)、合学应用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x2=2(x>0)的x.解:(四)、整理反思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五)、当堂评价1、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3)b是有理数吗?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六)、变练拓展1.请你在方格纸上按照如下要求设计直角三角形:(1)使它的三边中有一边边长不是有理数;(2)使它的三边中有两边边长不是有理数;(3)使它的三边边长都不是有理数.2.下图是由1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任意连结这些小正方形的若干个顶点,可得到一些线段,试分别找出两条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和三条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解:如图,AB=2,BE=1,AB、BE是有理数.AD2=AB2+BD2=22+32=13,AC2=1+1=2.AE2=AB2+BE2=22+12=5.AC、AD、AE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不是有理数.第四篇:《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平山乡后山小学:陶旭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认识无理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21页,并思考情景引入中的问题1.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部分,初步感知数不够用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
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
2.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1、思考: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二)、自主探究
1.问题的提出
[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下面再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a 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生甲]a 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a 肯定是正数.
[生乙]因为两个小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所以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可知a 2=2.
[生丙]由a 2=2可判断a 应是1点几.
[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前面我们已经总结了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a 是整数吗?a 是分数吗?请大家分组讨论后回答.
[生甲]我们组的结论是: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 应在1和2之间,故a 不可能是整数. [生乙]因为9
13131,943232,412121=⨯=⨯=⨯,…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 不可能是分数.
[师]经过大家的讨论可知,在等式a 2=2中,a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 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 这样的数,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
活动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将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设这个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a 满足什么条件?
【议一议】: 已知2
2a =,请问:①a 可能是整数吗?②a 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22a =的a 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22a =的a 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 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 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三)、合学应用
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
()
220
x x
=>
的x.
解:
(四)、整理反思
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
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
(五)、当堂评价
1、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
(3)b是有理数吗?
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
(六)、变练拓展
1.请你在方格纸上按照如下要求设计直角三角形:
(1)使它的三边中有一边边长不是有理数;
(2)使它的三边中有两边边长不是有理数;
(3)使它的三边边长都不是有理数.
2. 下图是由1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任意连结这些小正方形的若干个顶点,可得到一些线段,试分别找出两条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和三条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解:如图,AB=2,BE=1,AB、BE是有理数.
AD2=AB2+BD2=22+32=13,AC2=1+1=2.
AE2=AB2+BE2=22+12=5.
AC、AD、AE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不是有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