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直线、射线、线段练习题

合集下载

初一数学线段射线直线试题

初一数学线段射线直线试题

初一数学线段射线直线试题1.如图,A,B在直线l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线段AB和线段BA同一条线段B.直线AB和直线BA同一条直线C.射线AB和射线BA同一条射线D.图中以点A 为端点的射线有两条.【答案】C【解析】根据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依次分析即可判断.A、B、D、均正确;C、射线AB和射线BA不是同一条射线,本选项说法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表示线段和直线的两个大写字母的顺序可以交换,而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表示端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前面.2.在图中,不同的线段的条数是()A.3B.4C.5D.6【答案】D【解析】根据图形的特征结合线段的表示方法即可得到结果.图中有线段AC、AD、AB、CD、CB、DB共六条,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概念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有两个端点,同时注意表示线段的两个大写字母的顺序可以交换.3.一条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 .【答案】射线,直线【解析】根据线段的性质即可得到结果.一条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射线,直线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4.如图,其中的线段是;射线是 .【答案】线段AB、线段BC、线段AC;射线AB、射线BC、射线CA【解析】根据线段,射线的表示方法结合图形的特征即可得到结果.线段是线段AB、线段BC、线段AC;射线是射线AB、射线BC、射线CA.【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射线的表示方法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表示线段的两个大写字母的顺序可以交换,而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表示端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前面.5.如图,写出其中能用P,A,B,C中的两个字母表示的不同射线 .【答案】射线PA、射线PB、射线PC、射线AB、射线BC、射线BA、射线CB【解析】根据射线的表示方法结合图形的特征即可得到结果.图中能用P,A,B,C中的两个字母表示的不同射线有:射线PA、射线PB、射线PC、射线AB、射线BC、射线BA、射线C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射线的表示方法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表示端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前面.6.已知平面上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则:以其中一点为端点且经过另一点的射线共有条;以其中两点为端点的线段共有条;经过其中两点的直线共有条;经过其中两点的线段共有条.【答案】6、3、3、无数【解析】根据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果.以其中一点为端点且经过另一点的射线共有6条;以其中两点为端点的线段共有3条;经过其中两点的直线共有3条;经过其中两点的线段共有无数条.【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射线,直线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7.如图,三条直线l,m,n,写出图中能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的所有线段:;图中能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的射线共有条.【答案】线段AB、线段AE、线段BE、线段CD、线段CF、线段DF、线段EF、10【解析】根据线段,射线的表示方法结合图形的特征即可得到结果.线段是线段AE、线段AB、线段EB、线段EF、线段CF、线段CD、线段FD,能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的射线共有10条.【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射线的表示方法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表示线段的两个大写字母的顺序可以交换,而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表示端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前面.8.在图中已有的线段中,能用大写字母表示不同线段共有条.【答案】18【解析】根据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图形的特征即可得到结果.在图中已有的线段中,能用大写字母表示不同线段共有18条.【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表示方法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表示线段的两个大写字母的顺序可以交换,注意较复杂的图形在找线段时,要按照顺序,作到不重不漏.9.如图,点A,B,C,D,E是直线l上的点,点P是直线l外一点,则以P为端点且经过A,B,C,D,E中的一点的射线有条;以A为一个端点且以B,C,D,EP中的一点为另一个端点的线段共有条;经过P,A,B,C,D,E中的两点的不同直线共有条.【答案】5,5,6【解析】根据线段,射线的表示方法结合图形的特征即可得到结果.以P为端点且经过A,B,C,D,E中的一点的射线有5条;以A为一个端点且以B,C,D,EP中的一点为另一个端点的线段共有5条;经过P,A,B,C,D,E中的两点的不同直线共有6条.【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射线的表示方法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表示线段的两个大写字母的顺序可以交换,而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表示端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前面.10.数一数,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并分别写出这些线段.【答案】10,线段AB、线段BC、线段CD、线段DA、线段AC、线段AO、线段CO、线段BD、线段BO、线段DO.【解析】根据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图形的特征即可得到结果.图中共有10条线段,分别为线段AB、线段BC、线段CD、线段DA、线段AC、线段AO、线段CO、线段BD、线段BO、线段DO.【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表示方法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表示线段的两个大写字母的顺序可以交换,注意较复杂的图形在找线段时,要按照顺序,作到不重不漏.。

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线段

②④③张村李村图21.直线的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练习:开学整理教室时,老师总是先把每一列最前和最后的课桌摆好,然后再依次摆中间的课桌,一会儿一列课桌摆在一条线上,整整齐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点在直线外;(2)点在直线上。

练习:如图1,点A 在直线DE_____,点B 、C 在直线DE_____。

3.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练习:如图2,从张村到李村有四条路,选择第 条路最近,用数学知识,解释为 。

4.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练习:一根长长的电线上停了三只小鸟,我们可以近似地看作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点A 、B 、C (如图3)(1)请写出图中所有的线段: 。

(2)若点B 是线段AC 的中点,BC =50cm ,则AC = cm 。

A BEDC图1CBA图3例题1:某段铁路上从起点A站到终点B站中间有3个站,铁路公司在此段铁路上要设置多少种不同的车票?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变式练习1:直线AB上的点数与线段的总数有如下关系:如果直线上有3个点时,线段共有3条;如果直线上有4个点时,线段共有6条;如果线段上有5个点时,线段共有10条(1)当直线上有6个点时,线段共有多少条?(2)当线段上有n个点时,线段共有多少条?(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例题2:如图4,延长线段AB到C,使BC=3AB,点D是线段BC的中点,如果CD=3cm,那么线段AC的长度是多少?图4变式练习2:如图5所示,线段AP上有两点M、N,AM : MP=5 : 11,AN : NP=5 : 7,MN=1.5,求AP的长度。

图5例题3:根据下列要求画图:(1)连接线段AB ;(2)画射线OA ,射线OB ;(3)在线段AB 上取一点C ,在射线OA 上取一点D (点C 、D 不与点A 重合),画直线CD ,使直线CD 与射线OB 交于点E 。

线段 射线 直线例题总结(全)

线段 射线 直线例题总结(全)

比较线段的大小:AC
BD(填“>”、“=”或“<”);②若 BC 3 AC ,且 AC= 4
12cm,则 AD 的长为
cm;
(2)若线段 AD 被点 B、C 分成了 3:4:5 三部分,且 AB 的中点 M 和 CD 的中点 N 之间的距
离是 16cm,求 AD 的长.
13.(2019·全国初一课时练习)如图所示的是某风景区的旅游路线示意图,其中 B,C,D 为风景点,E 为两条路的交叉点,图中数据为两相应点间的距离(单位:千米).一位游客从
5.(2020·吉林省初一期末)往返于临江、靖宇两地的客车中途停靠 3 个站,最多有______
种不同的票价.
6.(2020·河北省初一期末)已知点 A,B,C 在同一条直线上,若线段 AB=3,BC=2,AC=1,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点 A 在线段 BC 上 B.点 B 在线段 AC 上 C.点 C 在线段 AB 上 D.点 A 在线段 CB
B.
直线 a,b 相交于点 A
C.
点 C 在线段 AB 上 D.
射线 CD 与线段 AB 有公共

5.(2020·江西省初一期末)如图,已知直线 l 和直线外三点 A 、 B 和 C ,请按下列要求画
图:
(1)画射线 AB ;(2)连接线段 BC ;(3)反向延长线段 BC 至 D ,使得 BC BD ; (4)在直线 l 上确定点 E ,使得 AE CE 最小.
知识点 1-2 线段相关概念
1.概念: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2.表示方法:(1)线段可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两个大写英文字母来表示,如图所示,记作: 线段 AB 或线段 BA.(2)线段也可用一个小写 英文字母来表示,如图 5 所示,记作:线段 a.

初一全册数学专项训练

初一全册数学专项训练

初一全册数学专项训练初一数学是中学数学教育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一数学的知识点,本专项训练将涵盖初一数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运算、代数基础、几何初步等,并提供相应的练习题和解题技巧。

一、数的运算1. 正数和负数:理解正负数的概念,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规则。

2. 有理数的乘除法:学习有理数的乘除运算,理解乘除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 绝对值:掌握绝对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练习题:- 计算下列各数的绝对值:-3, 0, 5。

- 完成以下有理数的加减法:(-2) + (-1), (-3) - (-5)。

- 完成以下有理数的乘除法:(-3) × (-4), (-2) ÷ (-4)。

二、代数基础1. 代数式:理解代数式的概念,学会代数式的简化和变形。

2. 方程与不等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因式分解:学习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练习题:- 简化代数式:3x + 2x - 5。

- 解一元一次方程:2x + 3 = 7。

- 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x^2 - 5x + 6。

三、几何初步1. 线段、射线和直线:理解三者的定义和区别。

2. 角的概念:学习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的概念。

3. 平行线和垂线: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练习题:- 根据题目描述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

- 计算给定角度的补角和余角。

- 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四、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 数据的收集: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和重要性。

2. 统计图表: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饼图。

3. 数据分析: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

练习题:- 收集一组数据,并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

- 计算给定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五、解题技巧与策略1. 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初一数学直线射线线段练习题集附答案解析

初一数学直线射线线段练习题集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厘米,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一条长15厘米的线段AB,则AB盖住的整数点的个数共有()个A.13或14个 B.14或15个 C.15或16个 D.16或17个3、如下图是某风景区的旅游路线示意图,其中,,为风景点,为两条路的交叉点,图中数据为相应两点的路程(单位:千米).一学生从处出发,以千米/时的速度步行观览景色,每个景点的逗留时间约为小时.(1)当他沿着路线游览回到处时,共用了小时,求的长;(2)若此学生打算从处出发,步行速度与在景点的逗留时间保持不变,且在最短时间内游览完三个景点返回处,请你为他设计一条步行路线,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不考虑其他因素)4、如图,从A到B最短的路线是()A. A—G—E—BB. A—C—E—BC. A—D—G—E—BD. A—F—E—B5、已知线段AB=10cm,直线AB上有点C,且BC=4cm,M是线段AC的中点,则AM= cm。

6、平面内有三个点,过任意两点画一条直线,则可以画直线的条数是()A.2条B.3条C.4条D.1条或3条7、在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5㎝,BC=3㎝,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线段OB的长度是()A、0.5㎝B、1㎝C、1.5㎝D、2㎝8、点是直线外一点,为直线上三点,,则点到直线的距离是()A、B、小于C、不大于D、9、如图所示, 把一根绳子对折成线段AB, 从P处把绳子剪断, 已知AP= PB, 若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 则绳子的原长为()A. 30 cmB. 60 cmC. 120 cmD. 60 cm或120 cm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点C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则B.若点C在线段上,则C.若,则点一定在线段外D.若三点不在一直线上,则二、填空题12、若线段AB=10㎝,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M是线段AC的中点,则AM=㎝.13、在边长都是1的正方形方格纸上画有如图所示的折线,它们的各段依次标着①,②,③,④,…的序号.那么序号为24的线段长度是.14、.在直线上取A、B、C三点,使得AB = 9 厘米,BC = 4 厘米,如果O是线段AC 的中点,则线段OA的长为厘米.15、往返于甲、乙两地的火车中途要停靠三个站,则有种不同的票价(来回票价一样),需准备种车票.17、如图,从学校A到书店B最近的路线是①号路线,其道理用几何知识解释应是________________。

初一数学直线、射线、线段练习题

初一数学直线、射线、线段练习题

初一数学直线、射线、线段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其道理用几何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垂线段最短
C.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B.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C.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D.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3.若点P在线段AB所在的直线上,AB=3,PB=5,则PA长为()A.8
B.-2
C.2或8
D.2
4.我们校园里进入篮球场的绿化带虽然设置不准进入的警示牌,但是仍出现被有的同学踩出一条小径,这种现象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三角形的稳定性
C.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D.垂线段最短
5.下面命题中:
(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轴反射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
(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6.属于公理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下列说法错误的有几个()
(1)不相交的两直线一定是平行线;
(2)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3)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有阜阳到合肥的某一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阜阳-淮南-水家湖-合肥,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
A.3种
B.4种
C.6种
D.12种
*更多试题请搜索:迅学堂。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线段练习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线段练习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线段练习1.如图,点A、B、C在一直线上,则图中共有射线()。

A。

1条 B。

2条 C。

4条 D。

6条答案:B。

解析:由于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只能有两条射线。

2.下列各直线的表示法中,正确的是()。

A。

直线AB B。

直线ABC C。

直线ab D。

直线Ab答案:A。

解析:直线的表示法应该用大写字母表示,所以选项A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一点P只能作一条直线B。

直线AB和直线BA表示同一条直线C。

射线AB和射线BA表示同一条射线D。

射线a比直线b短答案:B。

解析:直线没有起点和终点,所以直线AB和直线BA表示同一条直线。

4.手电筒射出去的光线,给我们的形象是()。

A。

直线 B。

射线 C。

线段 D。

折线答案:B。

解析:手电筒射出去的光线是从一个点出发,沿着一定方向无限延伸的,所以是射线。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3) 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4) 射线比直线小一半。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答案:B。

解析:只有(1)和(2)正确,所以选项B正确。

6.对于直线AB,线段CD,射线EF,在下列各图中能相交的是()。

A。

B。

C。

D.答案:C。

解析:只有C图中的两条直线相交。

7.如图,点A、B、C是直线l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线段条数是()。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答案:B。

解析:只有AB、BC两条线段。

8.XXX所示,某同学的家在A处,星期日他到书店去买书,想尽快赶到书店B,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

A。

A→C→D→B B。

A→C→F→B C。

A→C→E→F→B D。

A→C→M→B答案:A。

解析: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AC+CD+DB的值最小,所以A→C→D→B最短。

9.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XXX说只需要两根钉子,这其中用到的数学道理是()。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项(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项(含答案)

一、解答题1.已知90AOB ∠=︒,OC 为一条射线,OE ,OF 分别平分AOC ∠,BOC ∠,求EOF ∠的度数.解析:45︒【分析】本题需要分类讨论,当OC 在AOB ∠内部时,根据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12COE AOC ∠=∠,12COF BOC ∠=∠,即可求出EOF ∠的度数;当OC 在AOB ∠外部时,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12EOC AOC ∠=∠,12FOC BOC ∠=∠,所以1122EOF FOC EOC BOC AOC ∠=∠-∠=∠-∠,即可解决. 【详解】解:①如图,当OC 在AOB ∠内部时.因为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12COE AOC ∠=∠,12COF BOC ∠=∠, 所以1122COE COF AOC BOC ∠+∠=∠+∠, 即12EOF AOB =∠∠.又因为90AOB ︒∠=,所以45EOF ︒∠=.②如图,当OC 在AOB ∠外部时.因为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C ∠, 所以12EOC AOC ∠=∠,12FOC BOC ∠=∠, 所以1111()452222EOF FOC EOC BOC AOC BOC AOC AOB ︒∠=∠-∠=∠-∠=∠-∠=∠=. 综上所述,45EO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度的计算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分类讨论思想,并且画出图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如图,点B 和点C 为线段AD 上两点,点B 、C 将AD 分成2︰3︰4三部分,M 是AD 的中点,若MC =2,求AD 的长.解析:AD=36.【分析】根据点B 、C 将AD 分成2︰3︰4三部分可得出CD 与AD 的关系,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MD=12AD ,利用MC=MD-CD 即可求出AD 的长度. 【详解】∵点B 、C 将AD 分成2︰3︰4三部分,∴CD=49AD , ∵M 是AD 的中点, ∴MD=12AD , ∵MC=MD-CD=2,∴12AD-49AD=2, ∴AD=36.【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3.已知直线l 上有三点A 、B 、C ,AB=3,AC=2,点M 是AC 的中点.(1)根据条件,画出图形;(2)求线段BM 的长.解析:(1)见解析;(2)2或4.【分析】(1)分C 点在线段AB 上和C 点在BA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画出图形即可;(2)利用(1)中所画图形,根据中点的定义及线段的和差故选,分别求出MB 的长即可.【详解】(1)点C 的位置有两种: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①所示:当点C 在BA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所示:(2)∵点M 是AC 的中点,AC=2,∴AM=CM=12AC=1, 如图①所示,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AB=AM+MB ,AB=3,∴MB=AB-AM=2.如图②所示:当点C 在BA 的延长线上时,MB=AM+AB=4.综上所述:MB 的长为2或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题关键. 4.古时候,传说捷克的公主柳布莎曾出过这样一道有趣的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的一半又两个给第二个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李子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李子多少个?”解析:34个【分析】在最后一次送了一半加三个,篮子的李子没有剩余,可以知道最后一次的一半就是三个,所以上一次剩余6个,6个加上送的2个合计8个,为第二次的一半,可以知道第一次送出后还有16个,16在加上第一次送的1个为17个,所以最初一共有34个.【详解】用逆推法:解: ()32221234⎡⎤⨯+⨯+⨯=⎣⎦(个)【点睛】送出一半又3个的时候,剩余为0,直接可以知道一半就是3个.5.(1)如图,AC =DB ,请你写出图中另外两条相等的线段.(2)在一直道边植树8棵,若相邻两树之间距离均为1.5m ,则首尾两颗大树之间的距离是_____.解析:(1)AB=CD ;(2)10.5m.【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8棵树之间共有7段距离,从而计算即可.【详解】(1)因为AC=BD,∴AC-BC=DB-BC,即AB=CD.(2)设首尾之间的距离为x,由8棵树之间共有7段间隔,可得x=7×1.5=10.5(m).故答案为:10.5m.【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式的性质及线段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明白8棵树之间的间隔是关键.6.说出下列图形的名称.解析:依次是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分析】根据平面图形: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得答案.【详解】根据平面图形的定义可知:它们依次是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点睛】此题考查认识平面图形,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义对图形的识别.7.蜗牛爬树一棵树高九丈八,一只蜗牛往上爬.白天往上爬一丈,晚上下滑七尺八.试问需要多少天,爬到树顶不下滑?解析:蜗牛需41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蜗牛一个白天加一个晚上所爬行的路程,即蜗牛每天前进的路程,最后一天,也就是还剩下一丈的时候,他爬到树顶就不再往下滑了,在这之前都是白天爬一丈,晚上下滑七尺八;接下来设需要x天,爬到树顶不下滑,列出方程即可解答.【详解】设蜗牛需x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即爬到九丈八需x天,可列方程(10-7.8)(x-1)+10=98,解得x=41.答:蜗牛需41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理解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8.小明用若干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准备拼成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拼完后,小明看来看去觉得所拼图形似乎存在问题.(1)请你帮小明分析一下拼图是否存在问题,若有多余图形,请将多余部分涂黑;若图形不全,则直接在原图中补全;(2)若图中的正方形边长为5cm ,长方形的长为8cm ,请计算修正后所折叠而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解析:(1)多余一个正方形,图形见解析;(2)表面积为:210cm 2;体积为:200cm 3.【分析】(1)根据长方体的展开图判断出多余一个正方形;(2)根据表面积=四个长方形的面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体积=底面积×高分别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多余一个正方形,如图所示:(2)表面积为:225285450160210()cm ⨯+⨯⨯=+=,体积为:2358200()cm ⨯=【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求法,熟练掌握长方体的展开图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AOC =40°,求∠BOD 的度数.结合图形,完成填空:解:因为∠AOC+∠COB = °,∠COB+∠BOD = ①所以∠AOC = .②因为∠AOC =40°,所以∠BOD = °.在上面①到②的推导过程中,理由依据是: .解析:90,90,∠BOD ,40,同角的余角相等【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AOC+∠COB=90 °,∠COB+∠BOD=90 ° -﹣﹣﹣①所以∠AOC=∠BOD .﹣﹣﹣﹣②-因为∠AOC=40°,所以∠BOD=40 °.在上面①到②的推导过程中,理由依据是:同角的余角相等.故答案为:90,90,∠BOD,40,同角的余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及角的和差关系.10.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直线AB、CD交于E点;(2)画线段AC、BD交于点F;(3)连接E、F交BC于点G;(4)连接AD,并将其反向延长;(5)作射线BC.解析:见解析.【分析】(1)连接AB、CD并向两方无限延长即可得到直线AB、CD;交点处标点E;(2)连接AC、BD可得线段AC、BD,交点处标点F;(3)连接AD并从D向A方向延长即可;(4)连接BC,并且以B为端点向BC方向延长.【详解】解:所求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以下知识,即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画出图形即可.11.如图,已知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将一个直角三角板COD 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并使OC 边始终在直线AB 的上方,OE 平分BOC ∠.(1)若70DOE ∠=︒,则AOC ∠=________;(2)若DOE α∠=,求AOC ∠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解析:(1)140︒;(2)2α【分析】(1)由70DOE ︒∠=,90COD ︒∠=,可以推出COE ∠的度数,又因为OE 平分BOC ∠,所以可知BOC ∠的度数,180BOC ︒-∠的度数即可解决;(2)由DOE α∠=,90COD ︒∠=,可以推出COE ∠=90α︒-,又因为OE 平分BOC ∠,以可知BOC ∠=2COE ∠=1802α︒-,180BOC ︒-∠即可解决.【详解】解:(1)∵70DOE ︒∠=,90COD ︒∠=,∴907020COE ︒︒︒∠=-=.∵OE 平分BOC ∠,∴20COE BOE ︒∠=∠=,∴1801802140AOC BOC COE ︒︒︒∠=-∠=-∠=.故答案为140︒.(2)∵DOE α∠=,90COD ︒∠=,∴90COE α︒∠=-.∵OE 平分BOC ∠,∴21802BOC COE α︒∠=∠=-,∴()180********AOC BOC α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和直角,熟练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如图,O 在直线AC 上,OD 是∠AOB 的平分线,OE 在∠BOC 内.(1)若OE 是∠BOC 的平分线,则有∠DOE=90°,试说明理由;(2)若∠BOE=12∠EOC ,∠DOE=72°,求∠EOC 的度数. 解析:(1)见解析;(2)72° 【解析】【分析】 (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求得∠DOE=12∠AOC=90°;(2)设∠EOB=x 度,∠EOC=2x 度,把角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建立x 的方程,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详解】(1)如图,因为OD 是∠AOB 的平分线,OE 是∠BOC 的平分线, 所以∠BOD=12∠AOB ,∠BOE=12∠BOC , 所以∠DOE=12(∠AOB+∠BOC )=12∠AOC=90°;(2)设∠EOB=x ,则∠EOC=2x ,则∠BOD=12(180°–3x ), 则∠BOE+∠BOD=∠DOE , 即x+12(180°–3x )=72°, 解得x=36°,故∠EOC=2x=72°.【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设未知数,把角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列方程组,求解.角平分线的运用,为解此题起了一个过渡的作用.13.如图,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1)如图1,当∠AOB=90°,∠BOC=60°时,∠MON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2)如图2,当∠AOB=70°,∠BOC=60°时,∠MON=度.(直接写出结果)(3)如图3,当∠AOB=α,∠BOC=β时,猜想:∠MON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解析:(1)45°,理由见解析;(2)35;(3)12α,理由见解析【分析】(1)求出∠AOC度数,求出∠MOC和∠NOC的度数,代入∠MON=∠MOC﹣∠NOC求出即可;(2)求出∠AOC度数,求出∠MOC和∠NOC的度数,代入∠MON=∠MOC﹣∠NOC求出即可;(3)表示出∠AOC度数,表示出∠MOC和∠NOC的度数,代入∠MON=∠MOC﹣∠NOC 求出即可.【详解】解:(1)如图1,∵∠AOB=90°,∠BOC=60°,∴∠AOC=∠AOB+∠BOC=90°+60°=150°,∵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MOC=12∠AOC=75°,∠NOC=12∠BOC=30°,∴∠MON=∠MOC﹣∠NOC=75°﹣30°=45°;(2)如图2,∵∠AOB=70°,∠BOC=60°,∴∠AOC=70°+60°=130°,∵OM平分∠AOC,ON平分∠BOC,∴∠MOC=12∠AOC=65°,∠NOC=12∠BOC=30°,∴∠MON=∠MOC﹣∠NOC=65°﹣30°=35°.故答案为:35.(3)如图3,∵∠AOB=α,∠BOC=β,∴∠AOC=∠AOB+∠BOC=α+β,∵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MOC=12∠AOC=12(α+β),∠NOC=12∠BOC=12β,∴∠MON=∠MOC﹣∠NOC=12(α+β)﹣12β=12α.【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和角的有关计算,关键是求出∠AOC、∠MOC、∠NOC的度数和得出∠MON=∠MOC-∠NOC.14.如图,C,D,E为直线AB上的三点.(1)图中有多少条线段,多少条射线?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射线有哪些?请表示出来;(2)若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多少条线段,多少条射线?解析:(1)有10条线段,10条射线.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线段AC、线段AD、线段AE、线段AB、线段CD、线段CE、线段CB、线段DE、线段DB、线段EB.(2)(1)2n n条线段,2n条射线.【解析】【分析】对于(1),这条直线上共5个点,求直线上的线段条数,相当于求从5个点中任取两个点的不同取法有多少种,可从点A开始,用划曲线的方法从左向右依次连接其它各点,再从点C开始,用同样的划曲线方法,直到将线段EB画出为止,即可找到所有的线段,由于每个点对应两条射线,由直线上的5个点即可知有多少条射线;对于(2),和(1)类似,当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时,其中任意1个点与剩余的(n-1)个点都能组成(n-1)条线段,结合其中有一半重合的线段,则可计算出n个点所组成的线段条数;一个点对应延伸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可表示出当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时的射线条数.【详解】解:(1)图中有10条线段,10条射线.如图所示.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线段AC 、线段AD 、线段AE 、线段AB 、线段CD 、线段CE 、线段CB 、线段DE 、线段DB 、线段EB.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射线:射线AC 、射线CD 、射线DE 、射线EB 、射线CA 、射线DC 、射线ED 、射线BE.(2)因为n 个点,其中任意1个点与剩余的(n-1)个点都能组成(n-1)条线段, 所以n 个点就组成n(n-1)条线段.因为其中有一半重合的线段,如线段AC 与线段CA , 所以这条直线上共有(1)2n n -条线段. 因为一个端点对应延伸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 所以当一条直线上有n 个点时,共有2n 条射线. 【点睛】此题考查直线、射线、线段,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直线上射线、线段条数的求法. 15.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1)若1AM =,4BC =,求MN 的长度. (2)若6AB =,求MN 的长度. 解析:(1)3;(2)3. 【分析】(1)由中点可得CN 和MC 的长,再由 MN=MC+CN 可求得MN 的长; (2)由已知可得AB 的长是NM 的2倍,已知AB 的长,可求得MN 的长度. 【详解】解:(1)∵N 是BC 的中点,M 是AC 的中点,1AM =,4BC =, ∴2CN =,1AM CM ==, ∴3MN MC CN =+=.(2)∵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6AB =, ∴132NM MC CN A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 16.读下列语句,画出图形,并回答问题.(1)直线l 经过A ,B ,C 三点,且C 点在A ,B 之间,点P 是直线l 外一点,画直线BP ,射线PC ,连接AP ;(2)在(1)的图形中,能用已知字母表示的直线、射线、线段各有几条?写出这些直线、射线、线段.解析:(1)见解析;(2)直线有2条,分别是直线PB ,AB ;射线有7条,分别是射线PC ,PB ,BP ,AC ,CB ,BC ,CA ;线段有6条,分别是线段PA ,PB ,PC ,AB ,AC ,BC 【分析】(1)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作图; (2)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解答. 【详解】 (1)如图所示.(2) 直线有2条,分别是直线PB ,AB ;射线有7条,分别是射线PC ,PB ,BP ,AC ,CB ,BC ,CA ; 线段有6条,分别是线段PA ,PB ,PC ,AB ,AC ,BC . 【点睛】此题考查作图,确定图形中的直线、射线、线段,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7.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4倍小30,求这个锐角的度数和这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解析: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40︒,补角的度数为130︒. 【分析】设这个锐角为x 度,根据余角的和等于90°,补角的和等于180°表示出这个角的补角与余角,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设这个锐角为x 度,由题意得:()18049030x x -=--,解得50x =.即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905040︒︒︒-=,18050130︒︒︒-=.答: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40︒,补角的度数为130︒.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熟记“余角的和等于90°,补角的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 18.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 ,B ,C ,其中2AB =,1BC =,如图所示,设点A ,B ,C 所对应数的和是p .(1)若以B 为原点,写出点A ,C 所对应的数,并计算p 的值;若以C 为原点,p 又是多少?(2)若原点O 在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28CO =,求p . 解析:(1)-4;(2)-88 【分析】(1)根据以B 为原点,则C 表示1,A 表示-2,进而得到p 的值;根据以C 为原点,则A 表示-3,B 表示-1,进而得到p 的值;(2)根据原点O 在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CO=28,可得C 表示-28,B 表示-29,A 表示-31,据此可得p 的值. 【详解】(1)若以B 为原点,则点C 对应1,点A 对应2-, 所以1021p =+-=-;若以C 为原点,则点A 对应3-,点B 对应1-, 所以3104p =--+=-.(2)若原点O 在题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28CO =,则点C 对应28-,点B 对应29-,点A 对应31-,所以31292888p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以及数轴的运用,解题时注意: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19.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1)该几何体是________;A .正方体B .长方体C .三棱柱D .四棱锥 (2)求该几何体的体积. 解析:(1)C ;(2)4 【分析】(1)本题根据展开图可直接得出答案. (2)本题根据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求解即可. 【详解】(1)本题可根据展开图中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此判定该几何体为三棱柱,故选C .(2)由图已知:该几何体底面积为等腰三角形面积12222=⨯⨯=;该几何体的高为2;故该几何体体积=底面积⨯高=22=4⨯. 【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展开图以及体积求法,根据展开图推测几何体时需要以展开图的特征位置作为推测依据,求解体积或者面积时按照公式求解即可. 20.射线OA ,OB ,OC ,OD ,OE 有公共端点O .(1)若OA 与OE 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试写出图中小于平角的角.(2)如图(2),若108AOC ︒∠=,(072)COE n n ︒∠=<<,OB 平分AOE ∠,OD平分COE ∠,求BOD ∠的度数.解析:(1)AOD ∠,AOC ∠,AOB ∠,∠BOE ,BOD ∠,BOC ∠,COE ∠,COD ∠,DOE ∠;(2)54︒【分析】(1)根据角的定义即可解决;(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BOD=12∠AOC+12∠COE ,进而求出即可. 【详解】(1)题图(1)中小于平角的角有AOD ∠,AOC ∠,AOB ∠,∠BOE ,BOD ∠,BOC ∠,COE ∠,COD ∠,DOE ∠.(2)因为OB 平分AOE ∠,OD 平分COE ∠,108AOC ︒∠=,(072)COE n n ︒∠=<<,所以1111()2222BOD BOE DOE AOE COE AOE COE AOC ∠=∠-∠=∠-∠=∠-∠=∠. 因为108AOC ∠=︒, 所以54BOD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有关计算,本题中将所有锐角的和转化成与∠AOE 、∠BOD 和∠BOD 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6cm ,MB=10cm ,点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BC 的长; (2)求线段MN 的长;(3)若C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 cm ,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写出你的结论(不需要说明理由) 解析:(1)BC= 7cm ;(2)MN= 6.5cm ;(3)MN=2b 【分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MC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C 的长; (2)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MC 、NC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MN 的长; (3)根据(1)(2)的结论,即可解答. 【详解】解:(1)∵AC=6cm ,点M 是AC 的中点, ∴12MC AC ==3cm , ∴BC=MB ﹣MC=10﹣3=7cm . (2)∵N 是BC 的中点, ∴CN=12BC=3.5cm , ∴MN=MC+CN=3+3.5=6.5cm . (3)如图,MN=MC ﹣NC=1122AC BC -=12(AC ﹣BC )=12b .MN=2b. 【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22.已知: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COD ∠是直角,OE 平分BOC ∠. (1)如图1.若30AOC ∠=︒.求DOE ∠的度数;(2)在图1中,AOC a ∠=,直接写出DOE ∠的度数(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3)将图1中的DOC ∠绕顶点O 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探究AOC ∠和DOE ∠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解析:(1)15DOE ∠=︒;(2)12DOE a ∠=;(3)2AOC DOE ∠∠=,理由见解析. 【分析】(1)先根据补角的定义求出∠BOC 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COE 的度数,根据∠DOE =∠COD -∠COE 即可得出结论; (2)同(1)可得出结论;(3)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COE =∠BOE =12∠BOC ,再由∠DOE =∠COD -∠COE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COD ∠是直角,30AOC ∠=︒,180903060BOD ∴∠=︒-︒-︒=︒, 9060150COB ∴∠=︒+︒=︒, ∵OE 平分BOC ∠,1752BOE BOC ∴∠=∠=︒,756015DOE BOE BOD ∴∠=∠-∠=︒-︒=︒. (2)COD ∠是直角,AOC a ∠=, 1809090BOD a a ∴∠=︒-︒-=︒-, 9090180COB a a ∴∠=︒+︒-=︒-, ∵OE 平分BOC ∠,119022BOE BOC a ∴∠=∠=︒-,()11909022DOE BOE BOD a a a ∴∠=∠-∠=︒--︒-=.(3)2AOC DOE ∠=∠,理由是:180BOC AOC ∠=︒-∠,OE 平分BOC ∠,119022BOE BOC AOC ∴∠=∠=︒-∠,90COD ∠=︒,()909018090BOD BOC AOC AOC ∴∠=︒-∠=︒-︒-∠=∠-︒,()11909022DOE BOD BOE AOC AOC AOC ⎛⎫∴∠=∠+∠=∠-︒+︒-∠=∠ ⎪⎝⎭,即2AOC DOE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计算,熟知角平分线的定义、补角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已知,A 、B 是线段EF 上两点,已知EA :AB :BF=1:2:3,M 、N 分别为EA 、BF 的中点,且MN=8cm,求EF的长.解析:12cm【解析】【分析】由已知设设EA=x,AB=2x,BF=3x,根据线段中点性质得MN=MA+AB+BN=12x+2x+32x=4x=8,可得EF=EA+AB+BF=6x=12.【详解】解:∵EA:AB:BF=1:2:3,可以设EA=x,AB=2x,BF=3x,而M、N分别为EA、BF的中点,∴MA=12EA,NB=12BF,∴MN=MA+AB+BN=12x+2x+32x=4x,∵MN=8cm,∴4x=8,∴x=2,∴EF=EA+AB+BF=6x=12,∴EF的长为12cm.【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线段的中点.解题关键点:根据线段中点性质和线段的和差关系列出方程.24.如图,点C是AB的中点,D,E分别是线段AC,CB上的点,且AD=23AC,DE=35AB,若AB=24 cm,求线段CE的长.解析:CE=10.4cm.【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AC、BC的长,然后根据题已知求解CD、DE的长,再代入CE=DE-CD即可.【详解】∵AC=BC=12AB=12cm,CD=13AC=4cm,DE=35AB=14.4cm,∴CE=DE﹣CD=10.4cm.25.如图,将一个长方形沿它的长或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回答下列问题:(1)得到什么几何体?(2)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6cm 和4cm ,分别绕它的长和宽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不同的几何体,它们的体积分别为多少?(结果保留π) 解析:(1)圆柱;(2)它们的体积分别为3144cm π,396cm π 【分析】(1)矩形旋转一周得到圆柱;(2)绕长旋转得到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cm ,高为6cm ,绕宽旋转得到圆柱底面半径为6cm ,高为4cm ,从而可以计算出体积. 【详解】 解:(1)圆柱(2) 绕宽旋转得到圆柱底面半径为6cm ,高为4cm ,21V r h π=264π=⨯⨯144π=绕长旋转得到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cm ,高为6cm ,2246V π=⨯⨯96π=∴它们的体积分别为3144cm π,396cm 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圆柱的体积,熟记圆柱的体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6.如图,已知线段AB 和CD 的公共部分1134BD AB CD ==,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之间的间距是10cm ,求AB 、CD 的长.解析:AB=12cm ,CD=16cm 【分析】先设BD=xcm ,由题意得AB=3xcm ,CD=4xcm ,AC=6xcm ,再根据中点的定义,用含x 的式子表示出AE=1.5xcm 和CF=2xcm ,再根据EF=AC-AE-CF=2.5xcm ,且E 、F 之间距离是EF=10cm ,所以2.5x=10,解方程求得x 的值,即可求AB ,CD 的长. 【详解】设BD=xcm,则AB=3xcm,CD=4xcm,AC=6xcm.∵点E、点F分别为AB、CD的中点,∴AE=12AB=1.5xcm,CF=12CD=2xcm.∴EF=AC-AE-CF=2.5xcm.∵EF=10cm,∴2.5x=10,解得:x=4.∴AB=12cm,CD=16cm.【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性质,设好未知数,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各线段的长度是解题关键.27.如图,已知OE是∠AOB的平分线,C是∠AOE内的一点,若∠BOC=2∠AOC,∠AOB =114°,则求∠BOC,∠EOC的度数.解析:∠BOC=76°,∠EOC=19°.【分析】由∠BOC=2∠AOC,则∠AOB=∠BOC+∠AOC=3∠AOC,即∠BOC=23∠AOB,然后求解即可;再根据OE是∠AOB的平分线求得∠BOE,最后根据角的和差即可求得∠EOC.【详解】解:∵∠BOC=2∠AOC,∠AOB=114°,∴∠BOC=23∠AOB =23×114°=76°,∵OE是∠AOB的平分线,∠AOB=114°,∴∠BOE=12∠AOB =12×114°=57°.∴∠EOC=∠BOC-∠BOE=1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运算,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28.计算(1)34°41′25″×5;(2)72°35′÷2+18°33′×4.解析:(1)173°27′5″;(2)110°29′30″.【分析】(1)根据角度与整数的乘法法则计算即可;(2)根据角度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详解】(1)34°41′25″×5=(34°+41′+25″)×5=34°×5+41′×5+25″×5=170°+205′+125″=173°27′5″;(2)72°35′÷2+18°33′×4=36°17′30″+72°132′=110°29′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度的运算,正确理解角度的60进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9.把如图图形沿虚线折叠,分别能折叠成什么几何体(图中的五边形均为正五边形)?观察折成的几何体,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几何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2)每个几何体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解析:(1)第一个图形能折成一个正五棱锥,有10条棱,侧棱相等,底面上的五条棱相等;第二个图形能折成一个正五棱柱,有15条棱,上下底面上的棱相等,侧棱相等;(2)第一个几何体有6个面,分别是5个等腰三角形,1个正五边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二个几何体有7个面,分别是5个长方形,2个正五边形,长方形的形状、大小相同,正五边形的形状、大小相同【分析】(1)由五棱锥与五棱柱的折叠及五棱锥与五棱柱的展开图解题.(2)根据五棱锥与五棱柱的特征即可求解.【详解】解:(1)图形(1)有10条棱,底面棱的长度相等,侧面棱的长度相等;图形(2)有15条棱,两个底面棱的长度相等,侧面棱的长度相等;(2)图形(1)有6个面,底面是五边形,侧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图形(2)有7个面,底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五边形,侧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同时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和动手能力.30.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AOE=90°.(1)如图1,若OC平分∠AOE,求∠AOD的度数;(2)如图2,若∠BOC=4∠FOB,且OE平分∠FOC,求∠EOF的度数.解析:(1)135°;(2)54°【分析】(1)利用OC平分∠AOE,可得∠AOC=12∠AOE=12×90°=45°,再利用∠AOC+∠AOD=180°,即可得出.(2)由∠BOC=4∠FOB,设∠FOB=x°,∠BOC=4x°,可得∠COF=∠COB-∠BOF=3x°,根据OE平分∠COF,可得∠COE=∠EOF=12∠COF=32x°,即可得出.【详解】(1)∵∠AOE=90°,OC平分∠AOE,∴∠AOC=12∠AOE=12×90°=45°,∵∠AOC+∠AOD=180°,∴∠AOD=180°-∠AOC=180°-45°=135°,即∠AOD的度数为135°.(2)∵∠BOC=4∠FOB,∴设∠FOB=x°,∠BOC=4x°∴∠COF=∠COB-∠BOF=4x°-x°=3x°∵OE平分∠COF∴∠COE=∠EOF=12∠COF=32x°∵32x+x=90°∴x=36,∴∠EOF=32x°=32×36°=54°即∠EOF的度数为54°.【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方程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

初一难点突破“线段的计算”50道(含详细解析)

初一难点突破“线段的计算”50道(含详细解析)

试卷第1页,总10页初一难点突破“线段的计算”50道(含详细解析)一.解答题(共50小题)1.如图所示,点A 在线段CB 上,AC=12AB ,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若CD=3,求线段AD 的长.2.已知线段AB=6,在直线AB 上取一点P ,恰好使AP=2PB ,点Q 为PB 的中点,求线段AQ 的长.3.已知线段MN=3cm ,在线段MN 上取一点P ,使PM=PN ;延长线段MN到点A ,使AN=12MN ;延长线段NM 到点B ,使BN=3BM .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求线段AB 的长;(3)试说明点P 是哪些线段的中点.4.已知:点C 在直线AB 上.(1)若AB=2,AC=3,求BC 的长;(2)若点C 在射线AB 上,且BC=2AB ,取AC 的中点D ,已知线段BD 的长为1.5,求线段AB 的长.(要求:在备用图上补全图形)5.如图,已知AC=16cm ,AB=13BC ,点C 是BD 的中点,求AD 的长.6.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AB=20cm ,BC=8cm ,点P 从A 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 向右运动,终点为B ;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A 向左运动,终点为A .已知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功.设点P 运动时间为xs .(1)AC= cm ;(2)当x= s 时,P 、Q 重合;(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C 、P 、Q 这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恰为另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线段AC=20cm,BC=3AB,N线段BC的中点,M是线段BN上的一点,且BM:MN=2:3.求线段MN的长度.8.已知m,n满足算式(m﹣6)2+|n﹣2|=0.(1)求m,n的值;(2)已知线段AB=m,在直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AP=nPB,点Q为PB 的中点,求线段AQ的长.9.如图1,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 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BC=a,其他条件不变,求MN的长度;(3)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以1cm/s的速度沿AB向左运动,终点为A,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10.定义:若线段上的一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1:2的两条线段,则称这个点是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且AC:CB=2:1,则点C是线段AB的一个三等分点,显然,一条线段的三等分点有两个.(1)已知:如图2,DE=15cm,点P是DE的三等分点,求DP的长.(2)已知,线段AB=15cm,如图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在射线AB上向点B方向运动;点Q从点B出发,先向点A方向运动,当与点P重合后立马改变方向与点P同向而行且速度始终为每秒2cm,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与点Q重合时,求t的值.②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时,求t的值.试卷第3页,总10页1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8cm ,CB=6cm ,点M 、N 分别是AC 、BC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a cm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 cm ,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12.【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 在线段AB 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 、AC 和BC ,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1)线段的中点 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2)若AB=12cm ,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则AC= cm ;【解决问题】(3)如图②,已知AB=12cm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匀速移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A 向点A 匀速移动,点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 (s ).当t 为何值时,A 、P 、Q 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说明理由13.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AC=6.点D 在直线AB 上,且AD=12BD .请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求线段CD 的长.14.已知,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3:5:4三部分,M 为AD的中点,BM=9cm ,求CM 和AD 的长15.已知线段AB=10cm ,在直线AB 上有一点C ,且BC=4cm ,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试求线段AD 的长.16.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BC=14AB ,D 为AC 的中点,若BD=6cm ,求AB 的长.17.如图,点A 、M 、B 、N 、C 在同一直线上顺次排列,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N 是线段MC 的中点,点N 在点B 的右边.(1)填空:图中共有线段 条;(2)若AB=6,MC=7,求线段BN 的长;(3)若AB=a ,MC=7,将线段BN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18.如图,已知线段AB 的长为x ,延长线段AB 至点C ,使BC=12AB .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BC 的长和AC 的长;(2)取线段AC 的中点D ,若DB=3,求x 的值.19.如图,延长线段AB 到点F ,延长线BA 到点E ,点M 、N 分别是线段AE 、BF 的中点,若AE :AB :BF=1:2:3,且EF=18cm ,求线段MN 的长.20.如图,已知线段AB 和CD 的公共部分为BD ,且BD=13AB=14CD ,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之间距离是20,求AB 、CD 的长.21.如图,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E 为线段AB 上的点,点D 为线段AE的中点.(1)若线段AB=a ,CE=b ,且|a ﹣15|+(b ﹣4.5)2=0,求a ,b 的值.(2)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CD 的长.22.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点M ,N ,P 分别是线段AC ,BC ,AB的试卷第5页,总10页中点.(1)若AB=12cm ,则MN 的长度是 ;(2)若AC=3cm ,CP=1cm ,求线段PN 的长度.23.如图,B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沿A→D 以2cm/s 的速度运动,C 是线段BD 的中点,AD=10cm ,设点B 运动时间为t 秒.(1)当t=2时,①AB= cm .②求线段CD 的长度.(2)在运动过程中,若AB 的中点为E ,则EC 的长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 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24.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8 cm ,CB=6 cm ,点M 、N 分别是AC 、BC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a cm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cm ,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25.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6cm ,MB=10cm ,点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BC 、MN 的长;(2)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6cm ,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求MN 的长度.26.(1)已知线段AB=8cm ,在线段AB 上有一点C ,且BC=4cm ,M 为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AM 的长?若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AM 的长度又是多少呢?(2)如图,AD=12DB ,E 是BC 的中点,BE=15AC=2cm ,求DE 的长.27.如图,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BC=12AB ,D 为AC 的中点,DC=3cm ,求BD 的长.28.(1)如图,AB=5cm ,BC=3cm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2)如图(1)中,AB=a ,BC=b ,其他条件不变,求MN 的长,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把它写出来.29.已知线段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使BC=2AB ,在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DA=AB ,取AB 中点E ,若DE=7.5cm ,求DC 的长.30.如图,已知点C 为AB 上一点,AC=15cm ,CB=35AC ,D ,E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求DE 的长.31.已知如图:线段AB=16cm ,点C 是AB 的中点,点D 在AC 的中点,求线段BD 的长.32.已知C 为线段AB 的中点,E 为线段AB 上的点,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1)若线段AB=a ,CE=b ,|a ﹣15|+(b ﹣4.5)2=0,求a ,b 的值;(2)如图1,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DE 的长;(3)如图2,若AB=15,AD=2BE ,求线段CE 的长.33.如图,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1)求线段AB 的长;(2)已知点P 为数轴上点A 左侧的一点,且M 为PA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请你画出图形,观察MN 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线段MN 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试卷第7页,总10页34.如图所示,在数轴上原点O 表示数0,A 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是a ;B 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 ,并且a 、b 满足|a +8|+|b ﹣4|=0(1)点A 表示的数为 ,点B 表示的数为(2)若点P 从点A 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B 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 、Q 两点同时运动,并且在点C 处相遇,试求点C 所表示的数.(3)在P 、Q 运动的过程中,当P 、Q 两点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求点Q 表示的数.35.如图,已知线段AB=16 cm ,点M 在AB 上,AM :BM=1:3,P 、Q 分别以AM ,AB 的中点,求PQ 的值.36.如图,线段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点C ,使BC=2AB ,D 是AC 的中点,若AB=60cm ,求BD 的长.37.如图,C 是线段AB 的中点.(1)若点D 在CB 上,且DB=2cm ,AD=8cm ,求线段CD 的长度;(2)若将(1)中的“点D 在CB 上”改为“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请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求出此时线段CD 的长度.38.如图,已知AB=24cm ,CD=10cm ,E ,F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求EF的长.39.如图,已知线段AB 上有两点C 、D ,且AC=BD ,M ,N 分别是线段AC ,AD 的中点,若AB=acm ,AC=BD=bcm ,且a 、b满足(a ﹣10)2+|b 2﹣4|=0.(1)求a 、b 的值;(2)求线段MN 的长度.40.已知:在一条东西向的双轨铁路上迎面驶来一快一慢两列火车,快车长AB=2(单位长度).慢车长CD=4(单位长度),设正在行驶途中的某一时刻,如图,以两车之间的某点O 为原点,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画数轴,此时快车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a ,慢车头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b ,若快车AB 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继续行驶,同时慢车CD 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继续行驶,且|a +6|与(b ﹣18)2互为相反数. (1)求此时刻快车头A 与慢车头C 之间相距多少单位长度?(2)从此时刻开始算起,问再行驶多少秒两列火车行驶到车头A 、C 相距8个单位长度?(3)此时在快车AB 上有一位爱到脑筋的七年级学生乘客P ,他发现行驶中有一段时间,他的位置P 到两列火车头A 、C 的距离和加上到两列火车尾B 、D 的距离和是一个不变的值(即PA +PC +PB +PD 为定值),你认为学生P 发现的这一结论是否正确?若正确,求出定值及所持续的时间;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41.如图,线段AB=12,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M 为AP 的中点.(1)出发多少秒后,PB=2AM ?(2)当P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试说明2BM ﹣BP 为定值.(3)当P 在AB 延长线上运动时,N 为BP 的中点,下列两个结论:①MN 长度不变;②MA +PN 的值不变,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42.如图,已知直线l 有两条可以左右移动的线段:AB=m ,CD=n ,且m ,n满足|m ﹣4|+(n ﹣8)2=0.(1)求线段AB ,CD 的长;(2)线段AB 的中点为M ,线段CD 中点为N ,线段AB 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试卷第9页,总10页向右运动,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也向右运动,若运动6秒后,MN=4,求线段BC 的长;(3)将线段CD 固定不动,线段AB 以每秒4个单位速度向右运动,M 、N分别为AB 、CD 中点,BC=24,在线段AB 向右运动的某一个时间段t 内,始终有MN +AD 为定值.求出这个定值,并直接写出t 在那一个时间段内.43.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线段AC=8,BC=6,点M 、N 分别是AC 、BC的中点,求MN 的长度.(2)根据(1)的计算过程与结果,设AC +BC=a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出MN 的长度吗?(3)若把(1)中的“点C 在线段AB 上”改为“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 ,你能猜想出MN 的长度吗?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4.如图,已知线段AB=6cm ,延长线段AB 到C ,使BC=2AB ,若点D 是AC上一点,且AD 比DC 短4cm ,点E 是BC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45.如图,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C 在线段AB 上,且AC=8cm ,N 是AC的中点,MN=6cm ,求线段AB 的长. 46.已知B 是线段AC 上不同于A 或C 的任意一点,M 、N 、P 分别是AB 、BC 、AC 的中点,问:(1)MP=12BC 是否成立?为什么? (2)是否还有与(1)类似的结论?47.如图,已知线段AB 的长为12,点C 在线段AB 上,AC=12BC ,D 是AC 的中点,求线段BD 的长.48.如图,C 是AB 中点,D 是BC 上一点,E 是BD 的中点,AB=20,CD=2,求EB ,CE 的长.49.已知A 、B 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a 和b ,M 、N均为数轴上的点,且OA <OB .(1)若A 、B 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化简:|a |﹣|b |+|a +b |+|a ﹣b |.(2)如图,若|a |+|b |=8.9,MN=3,求图中以A 、N 、O 、M 、B 这5个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的和;(3)如图,M 为AB 中点,N 为OA 中点,且MN=2AB ﹣15,a=﹣3,若点P为数轴上一点,且PA=23AB ,试求点P 所对应的数为多少?50.如图,点P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 点从P 点、D 点从B 点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a 、b 厘米的速度沿直线AB 向左运动,并满足下列条件: ①关于m 、n 的单项式2m 2n a 与﹣3m b n 的和仍为单项式.②当C 在线段AP 上,D 在线段BP 上时,C 、D 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 .(1)直接写出:a= ,b= .(2)判断ABAP = ,并说明理由.(3)在C 、D 运动过程中,M 、N 分别是CD 、PB 的中点,运动t 秒时,恰好t 秒时,恰好3AC=2MN ,求此时AB CD的值.1初一难点突破“线段的计算”50道(含详细解析)答案一.解答题(共50小题)1.如图所示,点A 在线段CB 上,AC=12AB ,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若CD=3,求线段AD 的长.【解答】解:∵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CD=3, ∴BC=2CD=6,∵AC=12AB ,AC +AB=CB ,∴AC=2,AB=4, ∴AD=CD ﹣AC=3﹣2=1, 即线段AD 的长是1.2.已知线段AB=6,在直线AB 上取一点P ,恰好使AP=2PB ,点Q 为PB 的中点,求线段AQ 的长.【解答】解:如图1所示,∵AP=2PB ,AB=6,∴PB=13AB=13×6=2,AP=23AB=23×6=4;∵点Q 为PB 的中点,∴PQ=QB=12PB=12×2=1;∴AQ=AP +PQ=4+1=5.如图2所示,∵AP=2PB ,AB=6, ∴AB=BP=6,∵点Q 为PB 的中点, ∴BQ=3,∴AQ=AB +BQ=6+3=9. 故AQ 的长度为5或9.3.已知线段MN=3cm ,在线段MN 上取一点P ,使PM=PN ;延长线段MN到点A ,使AN=12MN ;延长线段NM 到点B ,使BN=3BM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求线段AB 的长;(3)试说明点P 是哪些线段的中点. 【解答】解:(1)如图所示:(2)∵MN=3cm ,AN=12MN ,∴AN=1.5cm , ∵BN=3BM ,∴BM=12MN=1.5cm ,∴AB=BM +MN +AN=6cm ;(3)∵点P 在线段MN 上,PM=PN , ∴点P 是线段MN 的中点, ∵BM=AN=1.5cm ,PM=PN=1.5cm , ∴BP=AP=3cm ,∴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 4.已知:点C 在直线AB 上. (1)若AB=2,AC=3,求BC 的长;(2)若点C 在射线AB 上,且BC=2AB ,取AC 的中点D ,已知线段BD 的长为1.5,求线段AB 的长.(要求:在备用图上补全图形)【解答】解:(1)若C 在A 的左边,则 BC=AB +AC=5; 若C 在A 的右边,则 BC=AC ﹣AB=1. 故BC 的长为5或1; (2)如图所示:∵点C 在射线AB 上,且BC=2AB ,D 是AC 的中点,∴AD=32AB ,∴BD=12AB ,3∵线段BD 的长为1.5, ∴线段AB 的长为3.5.如图,已知AC=16cm ,AB=13BC ,点C 是BD 的中点,求AD 的长.【解答】解:∵AC=16cm ,AB=13BC ,∴AB=14AC=4cm ,BC=16cm ﹣4cm=12cm ,∵点C 是BD 的中点, ∴CD=BC=12cm ,∴AD=AB +BC +CD=4cm +12cm +12cm=28cm .6.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AB=20cm ,BC=8cm ,点P 从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AB 向右运动,终点为B ;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A 向左运动,终点为A .已知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功.设点P 运动时间为xs . (1)AC= 12 cm ;(2)当x= 203s 时,P 、Q 重合;(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C 、P 、Q 这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恰为另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AC=AB ﹣BC=20﹣8=12(cm ),(2)20÷(2+1)=203(s ).故当x=203s 时,P 、Q 重合;(3)存在,①C 是线段PQ 的中点,得 2x +20﹣x=2×12,解得x=4; ②P 为线段CQ 的中点,得12+20﹣x=2×2x ,解得x=325;③Q 为线段PC 的中点,得 2x +10=2×(20﹣x ),解得x=7;综上所述:x=4或x=325或x=7. 故答案为:12;203.7.如图,线段AC=20cm ,BC=3AB ,N 线段BC 的中点,M 是线段BN 上的一点,且BM :MN=2:3.求线段MN 的长度.【解答】解:∵AC=20cm ,BC=3AB ,∴BC=34×20=15cm ,∴AB=5cm , ∵N 为BC 的中点, ∴BN=CN=7.5cm , ∵BM :MN=2:3,∴MN=35×7.5=4.5cm .8.已知m ,n 满足算式(m ﹣6)2+|n ﹣2|=0. (1)求m ,n 的值;(2)已知线段AB=m ,在直线AB 上取一点P ,恰好使AP=nPB ,点Q 为PB 的中点,求线段AQ 的长.【解答】解:(1)由条件可得(m ﹣6)2=0,|n ﹣2|=0, 所以m=6,n=2.(2)当点P 在线段AB 之间时,AP=2PB , 所以AP=4,PB=2,而Q 为PB 的中点, 所以PQ=1,故AQ=AP +PQ=5. 当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 AP ﹣PB=AB , 即2PB ﹣PB=6, 所以PB=6, 而Q 为PB 的中点,所以BQ=3,AQ=AB +BQ=6+3=9. 故线段AQ 的长为5或9.9.如图1,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5(1)求线段MN 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 +BC=a ,其他条件不变,求MN 的长度;(3)动点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点P 以2cm/s 的速度沿AB 向右运动,终点为B ,点Q 以1cm/s 的速度沿AB 向左运动,终点为A ,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 、P 、Q 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解答】解:(1)∵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CM=12AC=5厘米,CN=12BC=3厘米,∴MN=CM +CN=8厘米;(2)∵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CM=12AC ,CN=12BC ,∴MN=CM +CN=12AC +12BC=12a ;(3)①当0<t ≤5时,C 是线段PQ 的中点,得 10﹣2t=6﹣t ,解得t=4;②当5<t ≤163时,P 为线段CQ 的中点,2t ﹣10=16﹣3t ,解得t=265;③当163<t ≤6时,Q 为线段PC 的中点,6﹣t=3t ﹣16,解得t=112;④当6<t ≤8时,C 为线段PQ 的中点,2t ﹣10=t ﹣6,解得t=4(舍),综上所述:t=4或265或112.10.定义:若线段上的一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1:2的两条线段,则称这个点是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如图1,点C 在线段AB 上,且AC :CB=2:1,则点C 是线段AB 的一个三等分点,显然,一条线段的三等分点有两个. (1)已知:如图2,DE=15cm ,点P 是DE 的三等分点,求DP 的长. (2)已知,线段AB=15cm ,如图3,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在射线AB 上向点B 方向运动;点Q 从点B 出发,先向点A 方向运动,当与点P 重合后立马改变方向与点P 同向而行且速度始终为每秒2cm ,设运动时间为t 秒.①若点P 点Q 同时出发,且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求t 的值.②若点P 点Q 同时出发,且当点P 是线段AQ 的三等分点时,求t 的值.【解答】解:(1)当DP=2PE 时,DP=23DE=10cm ;当2DP=PE 时,DP=13DE=5cm .综上所述:DP 的长为5cm 或10cm . (2)①根据题意得:(1+2)t=15, 解得:t=5.答:当t=5秒时,点P 与点Q 重合. ②(I )点P 、Q 重合前: 当2AP=PQ 时,有t +2t +2t=15, 解得:t=3;当AP=2PQ 时,有t +12t +2t=15,解得:t=307;(II )点P 、Q 重合后,当AP=2PQ 时,有t=2(t ﹣5), 解得:t=10;当2AP=PQ 时,有2t=(t ﹣5), 解得:t=﹣5(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t=3秒、307秒或10秒时,点P 是线段AQ 的三等分点.1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8cm ,CB=6cm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a cm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 cm ,M 、N 分别为AC 、7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AC=8cm ,CB=6cm ,∴CM=12AC=4cm ,CN=12BC=3cm ,∴MN=CM +CN=4+3=7cm , 即线段MN 的长是7cm ;(2)∵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AC +CB=acm ,∴CM=12AC ,CN=12BC ,∴MN=CM +CN=12AC +12BC=12(AC +BC )=12acm ,即线段MN 的长是12acm ;(3)如图:MN=12b ,理由是:∵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AC ﹣CB=bcm ,∴CM=12AC ,CN=12BC ,∴MN=CM ﹣CN=12AC ﹣12BC=12(AC ﹣BC )=12bcm ,即线段MN 的长是12bcm .12.【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 在线段AB 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 、AC 和BC ,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 (1)线段的中点 是 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 (2)若AB=12cm ,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则AC= 4或6或8 cm ; 【解决问题】(3)如图②,已知AB=12cm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匀速移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A 向点A 匀速移动,点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 (s ).当t 为何值时,A 、P 、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说明理由【解答】解:(1)∵线段的长是线段中线长度的2倍, ∴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 故答案为:是;(2)∵AB=12cm ,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AC=12×13=4cm 或AC=12×12=6cm 或AC=12×23=8cm ;故答案为:4或6或8;(3)t 秒后,AP=2t ,AQ=12﹣t (0≤t ≤6)①由题意可知A 不可能为P 、Q 两点的巧点,此情况排除. ②当P 为A 、Q 的巧点时,Ⅰ.AP=13AQ ,即2t =13(12−t),解得t =127s ;Ⅱ.AP=12AQ ,即2t =12(12−t),解得t =125s ;Ⅲ.AP=23AQ ,即2t =23(12−t),解得t=3s ;③当Q 为A 、P 的巧点时,Ⅰ.AQ=13AP ,即(12−t)=2t ×13,解得t =365s (舍去);Ⅱ.AQ=12AP ,即(12−t)=2t ×12,解得t=6s ;Ⅲ.AQ=23AP ,即(12−t)=2t ×23,解得t =367s .13.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AC=6.点D 在直线AB 上,且AD=12BD .请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求线段CD 的长.【解答】解:∵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AC=6, ∴AB=2AC=12,①如图,若点D 在线段AC 上,∵AD=12BD ,∴AD=13AB=4,9∴CD=AC ﹣AD=6﹣4=2.②如图,若点D 在线段AC 的反向延长线上,∵AD=12BD ,∴AD=AB=12,∴CD=AC +AD=6+12=18.综上所述,CD 的长为2或18.14.已知,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3:5:4三部分,M 为AD 的中点,BM=9cm ,求CM 和AD 的长【解答】解:设AB=3xcm ,BC=5xcm ,CD=4xcm , ∴AD=AB +BC +CD=12xcm , ∵M 是AD 的中点,∴AM=MD=12AD=6xcm ,∴BM=AM ﹣AB=6x ﹣3x=3xcm , ∵BM=9 cm , ∴3x=9, 解得,x=3,∴CM=MD ﹣CD=6x ﹣4x=2x=2×3=6(cm ), AD=12x=12×3=36(cm ).15.已知线段AB=10cm ,在直线AB 上有一点C ,且BC=4cm ,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试求线段AD 的长. 【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当点C 在线段 AB 上时,AC=AB ﹣BC=10﹣4=6cm . ∵点D 是AC 的中点,∴AD=12AC=3cm .②如图2,当点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时,AC=AB +BC=10+4=14cm . ∵点D 是AC 的中点,∴AD=12AC=7cm .16.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BC=14AB ,D 为AC 的中点,若BD=6cm ,求AB 的长.【解答】解:设BC=x ,则AB=4x , ∵D 为AC 中点, ∴AD=CD=2.5x , ∵BD=CD ﹣BC=6cm , ∴2.5x ﹣x=6, 解得x=4, ∴AB=16cm .17.如图,点A 、M 、B 、N 、C 在同一直线上顺次排列,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N 是线段MC 的中点,点N 在点B 的右边.(1)填空:图中共有线段 10 条; (2)若AB=6,MC=7,求线段BN 的长;(3)若AB=a ,MC=7,将线段BN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解答】解:(1)图中共有线段1+2+3+4=10条; 故答案为:10;(2)∵AB=6,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BM=12AB=3,∵MC=7,点N 是线段MC 的中点,∴NC=12MC=3.5,BC=MC ﹣BM=7﹣3=4,∴BN=BC ﹣NC=4﹣3.5=0.5;(3)∵AB=a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11∴BM=12AB=12a ,∵MC=7,点N 是线段MC 的中点,∴NC=12MC=3.5,BC=MC ﹣BM=7﹣12a ,∴BN=BC ﹣NC=7﹣12a ﹣3.5=3.5﹣12a .18.如图,已知线段AB 的长为x ,延长线段AB 至点C ,使BC=12AB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BC 的长和AC 的长; (2)取线段AC 的中点D ,若DB=3,求x 的值.【解答】解:(1)∵AB=x ,BC=12AB ,∴BC=12x ,∵AC=AB +BC ,∴AC=x +12x=32x .(2)∵AD=DC=12AC ,AC=32x ,∴DC=34x ,∵DB=3,BC=12x ,∵DB=DC ﹣BC ,∴3=34x ﹣12x ,∴x=12.19.如图,延长线段AB 到点F ,延长线BA 到点E ,点M 、N 分别是线段AE 、BF 的中点,若AE :AB :BF=1:2:3,且EF=18cm ,求线段MN 的长.【解答】解:设EA=xcm ,则AB=2xcm ,BF=3xcm ,EF=6xcm . ∵点M ,N 分别是线段EA ,BF 的中点,∴EM=MA=12xcm ,BN=NF=32xcm .∵AB=2xcm ,∴MN=MA +AB +BN=4xcm . ∵EF=18cm ,∴6x=18, 解得:x=3, ∴MN=4x=12cm .20.如图,已知线段AB 和CD 的公共部分为BD ,且BD=13AB=14CD ,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之间距离是20,求AB 、CD 的长.【解答】解:设BD=x ,则AB=3x ,CD=4x . ∵点E 、点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AE=12AB=1.5x ,CF=12CD=2x ,AC=AB +CD ﹣BD=3x +4x ﹣x=6x .∴EF=AC ﹣AE ﹣CF=6x ﹣1.5x ﹣2x=2.5x . ∵EF=20, ∴2.5x=20, 解得:x=8.∴AB=3x=24,CD=4x=32.21.如图,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E 为线段AB 上的点,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1)若线段AB=a ,CE=b ,且|a ﹣15|+(b ﹣4.5)2=0,求a ,b 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CD 的长.【解答】解:(1)∵|a ﹣15|+(b ﹣4.5)2=0, ∴|a ﹣15|=0,(b ﹣4.5)2=0, ∵a 、b 均为非负数, ∴a=15,b=4.5,(2)∵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AB=15,CE=4.5,∴AC=12AB=7.5,∴AE=AC +CE=12,∵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DE=12AE=6,13∴CD=DE ﹣CE=6﹣4.5=1.5.22.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点M ,N ,P 分别是线段AC ,BC ,AB 的中点.(1)若AB=12cm ,则MN 的长度是 6cm ; (2)若AC=3cm ,CP=1cm ,求线段PN 的长度.【解答】解:(1)∵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12AC ,CN=12BC ,∴MN=MC +CN=12AC +12BC=12(AC +BC )=12AB=6cm .故答案为6cm ;(2)∵AC=3cm ,CP=1cm , ∴AP=AC +CP=4cm , ∵P 是线段AB 的中点, ∴AB=2AP=8cm . ∴CB=AB ﹣AC=5cm ,∵N 是线段CB 的中点,CN=12CB=2.5cm ,∴PN=CN ﹣CP=1.5cm .23.如图,B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沿A→D 以2cm/s 的速度运动,C 是线段BD 的中点,AD=10cm ,设点B 运动时间为t 秒. (1)当t=2时,①AB= 4 cm .②求线段CD 的长度.(2)在运动过程中,若AB 的中点为E ,则EC 的长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 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①∵B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沿A→D 以2cm/s 的速度运动, ∴当t=2时,AB=2×2=4cm . 故答案为:4;②∵AD=10cm ,AB=4cm , ∴BD=10﹣4=6cm , ∵C 是线段BD 的中点,∴CD=12BD=12×6=3cm ;(2)不变;∵AB 中点为E ,C 是线段BD 的中点,∴EB=12AB ,BC=12BD ,∴EC=EB +BC=12(AB +BD )=12AD=12×10=5cm . 24.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8 cm ,CB=6 cm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a cm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cm ,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解答】解:(1)∵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12AC ,CN=12BC ,∵MN=MC +CN ,AB=AC +BC ,∴MN=12AB=7cm ;(2)MN=a2,∵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12AC ,CN=12BC ,又∵MN=MC +CN ,AB=AC +BC ,∴MN=12(AC +BC )=a2;15(3)∵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12AC ,NC=12BC ,又∵AB=AC ﹣BC ,NM=MC ﹣NC ,∴MN=12(AC ﹣BC )=b2;(4)如图,只要满足点C 在线段AB 所在直线上,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那么MN 就等于AB 的一半.25.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6cm ,MB=10cm ,点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BC 、MN 的长;(2)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6cm ,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求MN 的长度.【解答】解:(1)∵AC=6cm ,M 是AC 的中点,∴AM=MC=12AC=3cm ,∵MB=10cm , ∴BC=MB ﹣MC=7cm , ∵N 为BC 的中点,∴CN=12BC=3.5cm ,∴MN=MC +CN=6.5cm ;(2)如图,∵M 是AC 中点,N 是BC 中点,∴MC=12AC ,NC=12BC ,∵AC ﹣BC=bcm , ∴MN=MC ﹣NC=12AC ﹣12BC =12(AC ﹣BC )=12×6 =3(cm ).26.(1)已知线段AB=8cm ,在线段AB 上有一点C ,且BC=4cm ,M 为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AM 的长?若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AM 的长度又是多少呢?(2)如图,AD=12DB ,E 是BC 的中点,BE=15AC=2cm ,求DE 的长.【解答】解:(1)①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AB=8cm ,BC=4cm , ∴AC=AB ﹣BC=8﹣4=4cm , ∵M 是AC 中点,∴AM=12AC=2cm .②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AB=8cm ,BC=4cm , ∴AC=AB +BC=8+4=12cm , ∵M 是AC 中点,∴AM=12AC=6cm .(2)∵BE=15AC=2cm ,∴AC=10cm , ∵E 是BC 中点, ∴BC=2BE=4cm ,∴AB=AC ﹣BC=10﹣4=6cm ,∵AD=12BD ,AD +BD=AB ,∴12BD +BD=AB=6cm ,17∴BD=4cm ,∴DE=BD +BE=4+2=6cm .27.如图,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BC=12AB ,D 为AC 的中点,DC=3cm ,求BD 的长.【解答】解:∵D 为AC 的中点,DC=3cm , ∴AC=2DC=6cm ,∵BC=12AB ,∴BC=13AC=2cm ,∴BD=CD ﹣BC=1cm .28.(1)如图,AB=5cm ,BC=3cm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2)如图(1)中,AB=a ,BC=b ,其他条件不变,求MN 的长,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把它写出来.【解答】解:(1)∵AB=5cm ,BC=3cm , ∴AC=AB +BC=8cm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MC=12AC=4cm ,NC=12BC=1.5cm ,∴MN=MC ﹣NC=4cm ﹣1.5cm=2.5cm ;(2)∵AB=a ,BC=b , ∴AC=AB +BC=a +b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MC=12AC=12(a +b ),NC=12BC=12b ,∴MN=MC ﹣NC=12(a +b )﹣12b=12a ;规律是:MN=12AB .29.已知线段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使BC=2AB ,在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DA=AB ,取AB 中点E ,若DE=7.5cm ,求DC 的长.【解答】解:∵E是AB中点,∴AE=EB,设AE=x,则AB=2x,又∵DA=AB,∴DA=2x,∵BC=2AB,∴BC=4x,∵DE=7.5cm,∴3x=7.5,解得:x=2.5,∴DC=DA+AB+BC=2x+2x+4x=8x=8×2.5=20(cm).30.如图,已知点C为AB上一点,AC=15cm,CB=35AC,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求DE的长.【解答】解:∵AC=15cm,CB=35 AC,∴CB=35×15=9cm,∴AB=15+9=24cm.∵D,E分别为AC,AB的中点,∴AE=BE=12AB=12cm,DC=AD=12AC=7.5cm,∴DE=AE﹣AD=12﹣7.5=4.5cm.31.已知如图:线段AB=16cm,点C是AB的中点,点D在AC的中点,求线段BD的长.【解答】解:∵AB=16cm,点C是AB的中点,∴AC=BC=16÷2=8(cm);∵点D在AC的中点,∴CD=8÷2=4(cm),∴BD=BC+CD=8+4=12(cm).32.已知C为线段AB的中点,E为线段AB上的点,点D为线段AE的中点.19(1)若线段AB=a ,CE=b ,|a ﹣15|+(b ﹣4.5)2=0,求a ,b 的值;(2)如图1,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DE 的长; (3)如图2,若AB=15,AD=2BE ,求线段CE 的长. 【解答】解:(1)∵|a ﹣15|+(b ﹣4.5)2=0, ∴|a ﹣15|=0,(b ﹣4.5)2=0, ∵a 、b 均为非负数, ∴a=15,b=4.5,(2)∵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AB=15,CE=4.5,∴AC=12AB=7.5,∴AE=AC +CE=12,∵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DE=12AE=6,(3)设EB=x ,则AD=2BE=2x , ∵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 ∴AD=DE=2x , ∵AB=15, ∴AD +DE +BE=15, ∴x +2x +2x=15,解方程得:x=3,即BE=3, ∵AB=15,C 为AB 中点,∴BC=12AB=7.5,∴CE=BC ﹣BE=7.5﹣3=4.5.33.如图,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 (1)求线段AB 的长;(2)已知点P 为数轴上点A 左侧的一点,且M 为PA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请你画出图形,观察MN 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线段MN 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A ,B 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 ∴OA=2,OB=8, ∴AB=OA +OB=10.(2)如图,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理由如下: ∵M 为PA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NP=12BP ,MP=12AP ,∴MN =NP −MP =12BP −12AP =12AB=5.34.如图所示,在数轴上原点O 表示数0,A 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是a ;B 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 ,并且a 、b 满足|a +8|+|b ﹣4|=0(1)点A 表示的数为 ﹣8 ,点B 表示的数为 4(2)若点P 从点A 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 从点B 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 、Q 两点同时运动,并且在点C 处相遇,试求点C 所表示的数.(3)在P 、Q 运动的过程中,当P 、Q 两点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求点Q 表示的数.【解答】解:(1)∵在数轴上原点O 表示数0,A 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是a ;B 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 ,a 、b 满足|a +8|+|b ﹣4|=0, ∴a +8=0,b ﹣4=0, 解得:a=﹣8,b=4,则点A 表示的数为:﹣8,点B 表示的数为:4;(2)设x 秒时两点相遇, 则3x +x=4﹣(﹣8),21解得:x=3,即3秒时,两点相遇,此时点C 所表示的数为:﹣8+3×3=1;(3)当两点相遇前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 3x +x=10,解得:x=52,此时此时点Q 所表示的数为:4﹣1×52=1.5;当两点相遇后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 3x +x=14,解得:x=72,此时此时点Q 所表示的数为:4﹣1×72=0.5;综上所述:点Q 表示的数为:1.5或0.5.35.如图,已知线段AB=16 cm ,点M 在AB 上,AM :BM=1:3,P 、Q 分别以AM ,AB 的中点,求PQ 的值.【解答】解:∵AB=16cm ,AM :BM=1:3, ∴AM=4cm .BM=12cm ,∵P ,Q 分别为AM ,AB 的中点,∴AP=12AM=2cm ,AQ=12AB=8cm ,∴PQ=AQ ﹣AP=6cm .36.如图,线段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点C ,使BC=2AB ,D 是AC 的中点,若AB=60cm ,求BD 的长.【解答】解:因为BC=2AB ,且AB=60cm , 所以BC=120cm .所以AC=AB +BC=120+60=180cm . 因为D 为AC 中点,所以 AD=12AC=90cm .。

初中数学专题《几何图形初步》章末重难点题型原卷

初中数学专题《几何图形初步》章末重难点题型原卷

专题12 几何图形初步章末重难点题型(13个题型)一、经典基础题题型1 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基本概念题型2 角的表示、换算及比较大小题型3 直线、射线、线段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型4 线段、角度中的计数问题题型5 作图问题题型6 与线段有关的计算题型7 实际背景下线段的计算问题题型8 钟面上的角度问题题型9 方位角问题题型10 一副直角三角形板中的角度问题题型11 与角平分线(角的和差)有关的计算题型12 余角、补角、对顶角的相关计算题型13 七巧板相关问题二、优选提升题题型1 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基本概念解题技巧:熟练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基本性质和概念。

例1.(2022·广东汕头七年级期末)下列说法:(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同一个锐角的补角一定比它的余角大90°;(4)A、B两点间的距离是指A、B两点间的线段;其中正确的有()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变式1.(2022·山东潍坊·七年级期末)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O在射线BA上B.点B是直线AB的端点C .到点B 的距离为3的点有两个D .经过A ,B 两点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变式2.(2022·河北七年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B .射线OA 与射线AO 表示的是同一条射线C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D .从一点引出的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题型2 角的表示、换算及比较大小例1.(2022·山东菏泽·七年级期末)角度换算:2648'︒=___°.变式1.(2022·江西吉安·七年级期末)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与AOB ∠表示同一个角 B .1β∠=∠C .图中共有两个角:1∠,β∠D .β∠表示AOC ∠ 变式2.(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若3218A '∠=︒,321530B '''∠=︒,32.25C ∠=︒,则( ). A .A B C >>∠∠∠ B .B A C ∠>∠>∠ C .A C B ∠>∠>∠ D .C A B ∠>∠>∠题型3 直线、射线、线段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题技巧:主要考查“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弄明白两者的区别即可例1.(2022·陕西·西安铁一中分校七年级期末)下列现象能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的是( ) 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从A 地到B 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 架设; ③植树时,只要确定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变式1.(2022·河南漯河·七年级期末)下列现象:(1)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2)从A 地到B 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 架设;(3)植树时,只要确定两颗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4)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能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 )A .(1)(2)B .(2)(3)C .(3)(4)D .(2)(4)题型4 线段、角度中的计数问题例1.(2022·山西·右玉县七年级期末)阅读并填空:问题:在一条直线上有A ,B ,C ,D 四个点,那么这条直线上总共有多少条线段?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考虑,以A 为端点的线段有AB ,AC ,AD 3条,同样以B 为端点,以C 为端点,以D 为端点的线段也各有3条,这样共有4个3,即4×3=12(条),但AB 和BA 是同一条线段,即每一条线段重复一次,所以一共有______条线段.那么,若在一条直线上有5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______条线段;若在一条直线上有n 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______条线段.知识迁移:若在一个锐角AOB ∠内部画2条射线OC ,OD ,则这个图形中总共有______个角;若在AOB ∠内部画n 条射线,则总共有______个角.学以致用:一段铁路上共有5个火车站,若一列火车往返过程中,必须停靠每个车站,则铁路局需为这段线路准备______种不同的车票.变式1.(2022·山东青岛·七年级期末)平面内两两相交的7条直线,其交点个数最少是m 个,最多是n 个,则m +n 的值为( )A .18B .20C .22D .24变式2.(2022·广西贺州·七年级期末)如图,从AOB ∠的顶点引出两条射线OC ,OD ,图中的角共有( )A .3个B .4个C .6个D .7个题型5作图问题 解题技巧:(1)尺规作图:做已知线段的和差倍数问题;(2)常规作图:与线段射线直线有关的基本作图。

初一数学第十二周补充资料-直线射线线段

初一数学第十二周补充资料-直线射线线段
初一数学第十一周周资料
制作老师:陈蓉蓉 主题:直线、射线、线段
一.选择题(共 5 小题) 1.如图,点 A , B , C , D , E , F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图中线段和射线的条数分别为 (
)
A.10,10
B.12,15
C.15,12
D.15,15
2.2012 年 12 月 26 日京广高铁全线通车.一列往返于北京和广州的火车,沿途要经过石家
AB=9.8cm,那么线段 MN 的长等于( )
A.5.4cm
B.6.4cm
C.6.8cm
D.7cm
5.在直线 l 上顺次取 A,B,C 三点,且线段 AB=5cm,BC=3cm,那么 A,C 两点间的距离是
()
A.8cm
B.2cm
C.2cm 或 8cm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6.如图,点 E 是 AOB 的边 OA 上一点, C , D 是 OB 上两点,则图中共有
和线段时要找到端点. 7.如图,两条直线相交只有 1 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 3 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
有 6 个交点,五条直线相交最多有 10 个交点,六条直线相交最多有 15 个交点, n 条 直线相交最多有 个交点.
【分析】根据图形相邻两个图形的交点个数的差为从 2 开始的连续整数,然后列式计算即可
【分析】(1)由题意表示:AP=2t,则 PB=12﹣2t,根据 PB=2AM 列方程即可; (2)把 BM=12﹣t 和 BP=12﹣2t 代入 2BM﹣BP 中计算即可; (3)分别代入求 MN 和 MA+PN 的值,发现①正确;②不正确. 【解答】解:(1)如图 1,由题意得:AP=2t,则 PB=12﹣2t, ∵M 为 AP 的中点, ∴AM=t, 由 PB=2AM 得:12﹣2t=2t, t=3, 答:出发 3 秒后,PB=2AM; (2)如图 1,当 P 在线段 AB 上运动时,BM=12﹣t, 2BM﹣BP=2×(12﹣t)﹣(12﹣2t)=24﹣2t﹣12+2t=12, ∴当 P 在线段 AB 上运动时,2BM﹣BP 为定值 12; (3)选①; 如图 2,由题意得:MA=t,PB=2t﹣12, ∵N 为 BP 的中点, ∴PN= BP= (2t﹣12)=t﹣6,

线段的计算3

线段的计算3

线段的计算学生/课程七年级-初一-数学年级初一学科数学授课教师日期时段核心内容线段的计算课型一对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图形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含义、表示方法及性质;会应用直线、线段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能进行线段的长短比较;能运用线段的中点进行线段长度的计算。

重、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线段的中点及计算课首沟通1、上周的作业做得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是很理解?2、这周学校学了什么内容,觉得有哪些是比较难的,有没有哪些题型觉得很难做?3、会不会用画一条线段等于一条已知线段吗?有多少种方法,如何画?4、线段的和差倍分的计算掌握得如何?5、线段的性质是什么呢?知识导图课首小测1.如图,已知三点A,B,C.读下列语句,用尺规作图:(1)画直线AB;(2)画射线AC;(3)连接BC;(4)在射线AC上,作线段CD=2BC﹣AC.2.如图,已知AC=5.5cm,BC=3cm,BD=AC,求线段AB和AD的长。

3.[单选题] 如图,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C是线段AD的中点,若CD=1cm,则线段AB=( )cmA. 1B. 2C. 4D. 84.如图,C为线段AB的中点,D在线段CB上,DA=6,DB=4,求CD的长.5.如图,已知线段AB=14,在AB上有C,D,M,N四点,且满足AC:CD:DB=1:2:4,AC=2AM,DB=4DN,求MN的长度。

导学一:线段的作图和长短比较知识点讲解 1:尺规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画法:①测量法:用刻度尺先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②尺规法:如图:画一条射线AC,在这条射线上截取(用圆规)AB=a.2、画线段的和差测量法:量出每一条线段的长度,求出它们的和差,画一条线段等于计算结果的长度.如:已知线段a,b(a>b),画线段AB=a-b,就是计算出a-b的长度,画出线段AB等于a-b的长度即可.尺规法:如图,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b-a.画法:如图,①画一条射线AB,在这条射线上连续截取(用圆规)AC=2b,②再以A为一个端点,截取AD=a,那么DC=2b-a.例 1. 作图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直线、射线、线段 同步练习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直线、射线、线段  同步练习 1

4.2直线、射线、线段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A.4条B.8条
2.对于如图,有两种语言描述:①射线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
A.4B.6
10.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AB
12.如图,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长方形纸片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纸片的周长比原纸片的周长要小,能解13.点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线段4cm AB =,6cm BC =,若点D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E 为线段BC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
14.如图,已知A,B,C.D四点.
(1)画射线AB ;
(2)画直线BC ;
(3)画线段AC ;
(4)连接BD 并延长交线段AC 于点E.
15.点O是线段AB 的中点,=14cm OB ,点P将线段AB 分为两部分,52AP PB :=:

(1)求线段OP 的长.
(2)点M在线段AB 上,若点M距离点P的长度为4cm ,求线段AM 的长.
(1)当点M追上点N时,求t的值.。

初一数学线段的 长短比较试题

初一数学线段的 长短比较试题

初一数学线段的长短比较试题1.图中画出的直线有_____条,分别是________.【答案】2,AB,C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直线的知识根据直线的定义结合图形即可解答.根据图形可得:图中有2条直线:AB,CB.2.要在墙上钉一根水平方向的木条,至少需要_____个钉子,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并且只能确定一条直线,因此问题可求.至少需要2个钉子,解释为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3.线段的中点只有 ____个,线段的五等分点有____个.【答案】1,4【解析】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长短的知识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可得出答案.①;②;由图形可得:线段的中点只有1个,线段的五等分点有4个.故答案为:1,4.4.手电筒发射出去的光线,给我们的形象似().A.线段B.射线C.直线D.折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射线的定义根据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可向一方无限延伸即可解答.手电筒发射出来的光线,给我们的感觉是手电筒是射线的端点,光的传播方向是射线的方向,故给我们的感觉是射线.故选B.5.某工程队,在修建兰宁高速公路时,有时需将弯曲的道路改直,根据什么公理可以说明这样做能缩短路程().A.直线的公理B.直线的公理或线段的公理C.线段最短的公理D.平行公理【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将弯曲的道路改直,这样两点处于一条线段上,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题意修建兰宁高速公路时,有时需将弯曲的道路改直,修路肯定要尽量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从而减少成本,就用到两点间线段最短定理.故选C.6.如图,C是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

下面等式不正确的是()A.CD=AC-DB B.CD=AD-BC C.CD=AB-BD D.CD=AB【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因为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那么CD=AC-BD、CD=AD-BC、CD=AB-BD、CD AB.根据分析CD=AC-BD、CD=AD-BC、CD=AB-BD、CD AB,故选D.7.某公司员工分别住在A、B、C三个住宅区,A区有30人,B区有15人,C区有10人.三个区在同一条直线上,位置如图所示.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听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A)A区(B)B区(C)C区(D)A,B两区之间【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停靠点分别在各点是员工步行的路程和,选择最小的即可解∵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15×100+10×300=4500m;当停靠点在B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30×100+10×200=5000m;当停靠点在C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30×300+15×200=12000m.∴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该在A区.故选A.8.图中共有____条直线,是______;有______条线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D 点为端点的射线有______条,是_______;射线DA与射线DC的公共部分是________,线段_____,_____和射线_____相交于点B.【答案】直线AC;6,线段AB、BD、BC、AD、AC、CD;3,射线DA、DB、DC;点D,AB,BC,DB.【解析】本题考查线段、直线及射线的知识根据直线可以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射线只沿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线段不能延伸即可得出答案.根据直线的定义及图形可得:图中共有1条直线,是直线AC;有6条线段,是线段AB、BD、BC、AD、AC、CD;以D点为端点的射线有3条,是射线DA、DB、DC;射线DA与射线DC的公共部分是点D,线段AB,BC和射线DB相交于点B.故答案为:1,AC;6,线段AB、BD、BC、AD、AC、CD;3,射线DA、DB、DC;点D,AB,BC,DB.9.如图是电力部门进行“网改”时,都尽量地使电线杆排齐,根据____________数学道理说明这样做可以减少电线的用量。

55.直线、射线、线段

55.直线、射线、线段

图1图2海陵中学初一数学练习(061203)(直线、射线、线段)<63>设计:杨建班级: 姓名:一、耐心填一填1.我们在用玩具枪瞄准时,总是用一只眼对准准星和目标,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两点确定一条直线_____________.2.在直线AB 上取C 、D 、E 三个点,则图中共有射线______6____条. 3.如图1,AC=DB ,写出图中另外两条相等的线段___AD =BC_______.4.如图2所示,线段AB 的长为8cm ,点C 为线段AB 上任意一点,若M 为线段AC 的中点,N 为线段CB 的中点,则线段MN 的长是____4cm___________.5.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则交点有__1或3_____________个. 6.图3中共有___10_____条线段.7.已知线段AB 及一点P ,若AP+PB>AB,则点P 在 线段AB 外 .8.已知线段AB=10,直线AB 上有一点C,且BC=4,M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AM 的长为 3或7 .9.在实际问题中,造路和架线都尽可能减少弯路,是因为_两点之间线段最短_________. 10.同时经过A 、B 、C 、D 四点作直线,可作直线的条数为__1或4或6______________. 11.已知线段AB 的长为18cm ,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AC=BC 35,则线段BC=_27__. 12.在已知的线段AB 上取10个点(包括A 、B 两点),这些点把线段AB 共分成 45 条线段.13.一跳蚤在一直线上从O 点开始,第1次向右跳1个单位,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2个单位,第3次向右跳3个单位,第4次向左跳4个单位,……,依此规律跳下去,当它跳第100次落下时,落点处离O 点的距离是 -50 个单位. 二、精心选一选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cm B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线段AB 的长度C .线段AB 的中点C 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D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线段AB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B ).(1)射线AB 和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 (2)延长射线MN 到C(3)延长线段MN 到A 使NA==2MN (4)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A .1 B .2 C .3 D .4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 .经过一点的直线可以有无数条B .经过两点的直线只有一条C .一条直线只能用一个字母表示D .线段CD 和线段DC 是同一条线段 4.如图4,C 是线段AB 的中点,D 是CB 上一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 A .CD=AC-BD B .CD=21BC C .CD=21AB-BD D .CD=AD-BC 5.如果线段AB=13cm,MA+MB=17 cm,那么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M 点在线段AB 上 B .M 点在直线AB 上C .M 点在直线AB 外D .M 点可能在直线AB 上,也可能在直线AB 外 6.下列图形中,能够相交的是( D ).7.如图5,小华的家在A 处,书店在B 处,星期日小明到书店去买书, 他想尽快的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B ). A .A →C →D →B B .A →C →F →B C .A →C →E →F →B D .A →C →M →B8.已知点A 、B 、C 都是直线l 上的点,且AB=5cm ,BC=3cm ,那么点A 与点C 之间的距离是( C ). A .8cm B .2cm C .8cm 或2cm D .4cm 9.如图1,在直线PQ 上要找一点C ,且使PC=3CQ ,则点C 应在(D ). A .PQ 之间找 B.在点P 左边找图5图4图3图1图2C .在点Q 右边找D .在PQ 之间或在点Q 的右边找10.如图2,从A 地到C 地,可供选择的方案是走水路、走陆路、走空中.从A 地到B 地有2条水路、2条陆路,从B 地到C 地有3条陆路可供选择,走空中从A 地不经B 地直接到C 地.则从A 地到C 地可供选择的方案有( D ). A .20种 B .8种 C . 5种 D .13种 三、用心想一想1.如图6,四点A 、B 、C 、D ,按照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作线段AD ,并以cm 为单位,度量其长度; (2)线段AC 和线段DB 相交于点O ; (3)反向延长线段BC 至E ,使BE=BC . 2.动手操作题:点和线段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7,用7根火柴棒可以摆成图中的“8”.你能去掉其中的若干根 火柴棒,摆出其他的9个数字吗?请画出其中的4个来. 3.如图8,C 为线段AB 的中点,N 为线段CB 的中点, CN=1cm.求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的和. 解:cmBN CN BC AB AN AC cmCN AC AN cm BC AC cm BC AB AB C cm CN BN cm CN BC CB N 1311243232,42122=+++++=+++++∴=+=∴==∴∴==的中点是线段又==,==的中点是线段4.在同一条公路旁,住着五个人,他们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如图9,不妨设这五个人的家分别住在点ABDEF 位置,公司在C 点,若AB=4km ,BC=2km ,CD=3km ,DE=3km ,EF=1km ,他们全部乘出租车上班,车费单位报销.出租车收费标准是:起步价3元(3km 以内,包括3km ),以后每千米1.5元(不足1km ,以1km 计算),每辆车能容纳3人. (1)若他们分别乘出租车去上班,公司在支付车费多少元? (2)如果你是公司经理,你对他们有没有什么建议?解:(1)4.5+3+3+7.5+9=27(元)(2) 住在A 处和B 处的共坐一辆出租车,住在C 处和D 处、E 处的共坐一辆出租车。

初一数学《直线、射线、线段》同步测试卷

初一数学《直线、射线、线段》同步测试卷

初一数学《直线、射线、线段》同步测试卷【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伙儿整理了七年级数学《直线、射线、线段》同步测试题,期望能给大伙儿带来关心!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能够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③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说明的现象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查说明:本题要紧考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答案与解析:D。

①②现象能够用两点能够确定一条直线来说明;③④现象能够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说明.2.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画直线AB=10厘米B.画直线l的垂直平分线C.画射线OB=3厘米D.延长线段AB到点C,使得BC=AB考查说明:本题要紧考查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以及几何语言与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答案与解析:选D. A、直线无限长;B、直线没有中点,无法画垂直平分线;C、射线无限长;D、延长线段AB到点C,使得BC=AB,正确.3.长度为12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C点将线段MB分成MC:CB=1:2,则线段AC的长度为()A.2cmB.8cmC.6cmD.4cm考查说明:本题要紧考查比较线段的长短.依照图形弄清线段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答案与解析:选B.∵长度为12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there4; AM=BM=6,∵C点将线段MB分成MC:CB=1:2&there4;MC=2,CB=4 &there4;AC=6+2=8.二、填空题4.往返于甲、乙两地的火车中途要停靠三个站,则有_______种不同的票价(来回票价一样),需预备_________种车票.考查说明:本题要紧考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需要把握正确数线段的方法.答案与解析:10,20.此题相当于一条线段上有3个点,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即有多少条线段:4+3+2+1=10;有多少种车票是要考虑顺序的,则有10&times;2=20.5.在同一平面内的3个点,过任意2个点作一条直线,则可作直线的条数为______。

初一数学直线、射线、线段含答案

初一数学直线、射线、线段含答案

初一数学直线、射线、线段中考要求例题精讲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① 在直线的基础上定义射线、线段:直线上的一点和这点一旁的部分叫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 直线上两点和中间的部分叫线段,这两个点叫线段的端点. ② 在线段的基础上定义直线、射线: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射线, 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是直线. 点与直线的关系: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 两个重要公理:①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也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 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确定的线段的长度.⑴ 点的表示方法:我们经常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点:A ,B ,C ,D ,…… ⑵ 直线的表示方法:① 用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这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直线上的点,不分先后顺序,如直线AB ,如下图⑴ 也可以写作直线BA .(1) (2)lA B② 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直线l ,如上图⑵.注意:在直线的表示前面必须加上“直线”二字;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时字母不分先后顺序. ⑶ 射线的表示方法:① 用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的端点,第二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上的点.如射线OA ,如图⑶,但不能写作射线AO .② 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射线l ,如图⑷.(3) (4)lAO注意:在射线的表示前面必须加上“射线”二字.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时字母有先后顺序,射线的端点在前.⑷ 线段的表示方法:① 用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这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无先后顺序之分,如线段AB ,如图⑸,也可以写作线段BA .② 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线段l ,如图⑹.(5) (6)lAB注意:在线段的表示前面必须加上“线段”二字.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线段时字母不分先后顺序.中点:模块一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直线上一点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B. 直线是射线的2倍C. 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D. 过两点P Q、可画出两条射线【解析】略【答案】A【巩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直线的一半是射线B. 延长线段AB至C,使BC AB=C. 从北京到上海火车行驶的路程就是这两地的距离D.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三个交点【解析】略【答案】C【例2】下列语句准确规范的是( )A. 直线a b、相交于一点mB. 延长直线ABC. 反向延长射线AO(O是端点)D. 延长线段AB到C,使BC AB=【解析】略【答案】D【巩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直线AB和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B. 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C. 线段AB和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D. 把线段AB向两端无限延伸便得到直线BA【解析】略【答案】B【巩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孙悟空在天上画一条十万八千里的直线B.笔直的公路是一条直线C.点A一定在直线A B上D.过点A、B可以画两条不同的直线,分别为直线A B和直线B A 【解析】略【答案】C【例3】 根据直线、射线、线段各自的性质,如下图,能够相交的是( )D.C.B.B AA.【解析】略【答案】B【巩固】下列四个图形中各有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它们能相交的是( )C.B.A.【解析】略 【答案】C【巩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以画一条长5cm 的直线B .一根拉紧的线是一条直线C .直线AB 经过C 点D .直线AB 与直线BA 是不同的直线【解析】略 【答案】C【例4】 如图所示根据要求作图:⑴连结AB ;⑵作射线AC ;⑶作直线BC .ABC【解析】略 【答案】如图A模块二 直线公理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例5】如图,图中共有条线段.【解析】1234515++++=.【答案】15【巩固】平面上有三个点,经过两点画一条直线,则可以画几条直线? 【解析】略【答案】1条或3条.模块三线段的相关计算【例6】如图所示,M是线段A B的中点,则1______2A M=,2_____2_____AB==.【解析】12AM AB=,22AB AM BM==.【答案】AM;AM;BM.【巩固】判断:若3c mA BBC==,则说明B是A C的中点.【解析】错误,如图,虽然3c mA BB C==,但B不是A C的中点,要明确点B把线段A C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才可.【答案】错误AB C【巩固】判断: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12AC AB=,那么C是A B的中点.【解析】错误,几何中的题目如果无图,要特别注意读准题意,适时分类求解.如下图⑴,⑵,均满足题意.【答案】错误(1) (2)【例7】如图,已知线段AB上依次有三个点C D E,,把线段AB分成2:3:4:5四个部分,56AB=,求BD的长度.【解析】根据题意可设2345AC x CD x DE x EB x ====,,,,所以有:1456436AB AC CD DE EB x x BD DE EB =+++====+=,,.【答案】36【巩固】已知14cm AD =,B C ,是AD 上顺次两点,且::2:3:2AB BC CD =,E 为AB 的中点,F 为CD的中点,求EF 的长.E【解析】设2AB x =,3BC x =,2CD x =,23214x x x ++=,2x =,510EF x == 【答案】10【例8】 如图,已知线段A B 上依次有三个点,,C D E 把线段A B 分成2:3:4:5四个部分,,,,M P Q N 分别是,,,A C C D D E E B的中点,若21,M N =求P Q 的长度. EQDPA【解析】根据题意可设234510.5212 3.57AC x CD x DE x EB x MN x x PQ x =========,,,,,, 【答案】7【巩固】摄影组从A 市到B 市有一天的路程,计划上午比下午多走100千米到C 市吃饭,由于堵车,中 午才赶到一个小镇,只行驶了原计划的三分之一,过了小镇,汽车赶了400千米,傍晚才停下来休息,司机说,再走从C 市到这里路程的二分之一就到达目的地了,问A B ,两市相距多少千米?【解析】根据题意画图,D 为中午赶到的小镇,E 为傍晚赶到的地方,根据题意可得:1140022AD DC BE CE DE ===,,,所以有111200222AD BE DC CE DE +=+==,则600AB AD DE EB =++=(千米).【答案】600千米模块四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例9】 从家到学校共有条路可以走,如图所示,若想走最近的路,应选择 (填序号).这是根据 .学校家【解析】略【答案】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例10】 如图,已知A B ,在直线的两侧,在l 上求一点P ,使PA PB +最小;B l图1【解析】如图,连接,A B ,A B 与的交点即为所求的P 点,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教师不妨可在其他出处取一点P ,显然''A P B PA B+>.l图1-1【答案】如图l图1-1【巩固】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的盒子1111ABCD A B C D -,在盒子内的顶点A 处有一只蜘蛛,而在对角的顶点1C 处有一只苍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数学直线、射线、线段中考要求例题精讲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① 在直线的基础上定义射线、线段:直线上的一点和这点一旁的部分叫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 直线上两点和中间的部分叫线段,这两个点叫线段的端点. ② 在线段的基础上定义直线、射线: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射线, 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是直线. 点与直线的关系: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 两个重要公理:①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也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 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确定的线段的长度.⑴ 点的表示方法:我们经常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点:A ,B ,C ,D ,…… ⑵ 直线的表示方法:① 用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这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直线上的点,不分先后顺序,如直线AB ,如下图⑴ 也可以写作直线BA .(1) (2)lA B② 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直线l ,如上图⑵.注意:在直线的表示前面必须加上“直线”二字;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时字母不分先后顺序. ⑶ 射线的表示方法:① 用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的端点,第二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上的点.如射线OA ,如图⑶,但不能写作射线AO .② 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射线l ,如图⑷.(3) (4)lAO注意:在射线的表示前面必须加上“射线”二字.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时字母有先后顺序,射线的端点在前.⑷ 线段的表示方法:① 用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这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无先后顺序之分,如线段AB ,如图⑸,也可以写作线段BA .② 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线段l ,如图⑹.(5) (6)lAB注意:在线段的表示前面必须加上“线段”二字.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线段时字母不分先后顺序.中点:模块一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直线上一点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B. 直线是射线的2倍C. 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D. 过两点P Q、可画出两条射线【巩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直线的一半是射线B. 延长线段AB至C,使BC AB=C. 从北京到上海火车行驶的路程就是这两地的距离D.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三个交点【例2】下列语句准确规范的是( )A. 直线a b、相交于一点mB. 延长直线ABC. 反向延长射线AO(O是端点)D. 延长线段AB到C,使BC AB=【巩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直线AB和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B. 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C. 线段AB和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D. 把线段AB向两端无限延伸便得到直线BA【巩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孙悟空在天上画一条十万八千里的直线B.笔直的公路是一条直线C.点A一定在直线A B上D.过点A、B可以画两条不同的直线,分别为直线A B和直线B A 【例3】根据直线、射线、线段各自的性质,如下图,能够相交的是()D.C.B.B AA.【巩固】下列四个图形中各有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它们能相交的是( )C.B.A.【巩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以画一条长5cm 的直线B .一根拉紧的线是一条直线C .直线AB 经过C 点D .直线AB 与直线BA 是不同的直线【例4】 如图所示根据要求作图:⑴连结AB ;⑵作射线AC ;⑶作直线BC .ABC模块二 直线公理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例5】 如图,图中共有 条线段.EDFCA【巩固】平面上有三个点,经过两点画一条直线,则可以画几条直线?模块三 线段的相关计算【例6】 如图所示,M 是线段A B 的中点,则1______2A M =,2_____2_____A B ==. A BM【巩固】判断:若3c m A BB C ==,则说明B 是A C 的中点.【巩固】判断:已知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12AC AB =,那么C 是A B 的中点.【例7】 如图,已知线段AB 上依次有三个点C D E ,,把线段AB 分成2:3:4:5四个部分,56AB =,求BD 的长度.【巩固】已知14cm AD =,B C ,是AD 上顺次两点,且::2:3:2AB BC CD =,E 为AB 的中点,F 为CD的中点,求EF 的长.E【例8】 如图,已知线段A B 上依次有三个点,,C D E 把线段A B 分成2:3:4:5四个部分,,,,M P Q N 分别是,,,A C C D D E E B的中点,若21,M N =求P Q 的长度. EQDPA【巩固】摄影组从A 市到B 市有一天的路程,计划上午比下午多走100千米到C 市吃饭,由于堵车,中 午才赶到一个小镇,只行驶了原计划的三分之一,过了小镇,汽车赶了400千米,傍晚才停下来休息,司机说,再走从C 市到这里路程的二分之一就到达目的地了,问A B ,两市相距多少千米?模块四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例9】 从家到学校共有条路可以走,如图所示,若想走最近的路,应选择 (填序号).这是根据 .学校家【例10】 如图,已知A B ,在直线的两侧,在l 上求一点P ,使PA PB +最小;B l图1【巩固】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的盒子1111ABCD A B C D -,在盒子内的顶点A 处有一只蜘蛛,而在对角的顶点1C 处有一只苍蝇。

蜘蛛应沿着什么路径爬行,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捕捉到苍蝇?(假设苍蝇在1C 处不动)图3D 1C 1B 1A 1DCB A板块六 线段长度总和数线段:a n321如果直线上有n 个点(含有(1)n -条基本线段,把相邻两点间的线段叫做基本线段),直线上的线段条数为:(1)(1)(2)3212nn n n ⨯--+-++++=(条).【例11】 如图,直线上有三个不同的点A B C ,,,且AB AC ≠,那么到A B C ,,三点距离的和最小的点( ) A .是B 点 B .是线段AC 的中点 C .是线段AC 外的一点 D .有无穷多个C【巩固】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D 是线段CB 的中点,已知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23,线段AC的长度和线段CB 的长度都是正整数,则线段AC 的长度为__________。

【例12】 如图,线段1A B B C C D D E ====厘米,那么图中所有线段长度之和等于多少厘米? EDCBA【巩固】已知C D E ,,是线段AB 上顺次三点,1234AC CD DE EB ====,,,,则这个图形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多少?【例13】 一条直线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着2004个点:122004P P P ,,,已知点k P 是线段11k k P P -+的等分点中最靠近1k P +的那个分点()22003k ≤≤.例如,点5P 就是线段46P P 的五等份点中最靠近6P 的那个点,如果线段12P P 的长度是1,线段20032004P P 的长度为L ,求证:2001123L <P 4P 321【例14】 C 是线段AB 的中点,D 是线段CB 上的一点,如图所示,若所有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整数,且线段AB 的所有可能数的乘积等于140,则线段AB 的所有可能的长度的和等于_____.DCA【巩固】如图,已知B 是线段AC 上一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N 是线段AC 的中点,P 为NA 的中点,Q 为MA 的中点,则:MN PQ 等于( ) A .1 B .2 C .3 D .4【巩固】如图,A 是直线上的一个点,请你在A 点的右侧每隔1厘米取一个点,共取三个点,那么,(1)用B C D ,,三个字母任意标在所取的三个点上,一共有_______中不同标法; (2)在每种标法中,AB BC CD ++的长度与AD 的长度的比分别是__________。

板块七 线段长短比较(1)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AB 、CD 的长短,可把它们移到同一条直线上,使一个端点A 和C 重合,另一个端点B 和D 落在直线上A (或C )的同侧,若点B 、D 重合,则AB CD =;若D 在线段AB 上,则AB CD >;若D 在线段AB 外,则AB CD <。

(D )(BB(2)度量法:分别度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再按长度的大小,比较线段的大小,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例15】 如图,线段322AB BC DA AB ==,,M 是AD 中点,N N 是AC 中点,试比较MN 和AB NB +的大小.【巩固】如图,已知B ,C 是线段AD 上的任意两点,M 是AB 的中点,N 是CD 的中点,请你说明:2MN BC AD =+.课后作业1. 如图,C 是A B 上任意一点,D 是A C 的三等分点,E 是B C 的三等分点,12A B c m=,求D E 的长度.2. 如图,已知,A B 在直线的同侧,在l 上求一点P ,使PA PB +最小;Al图23. 如图,B C D ,,依次是线段AE 上三点,已知8.9cm AE =,3cm DB =,则图中所有线段长度之和是多少?EDC BA4. 已知:如图,ABC ∆中,D ,E ,F ,G 均为BC 边上的点,且BD CG =,12DE GF BD ==,3EF DE =,若1ABC S ∆=,则图中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 .AD E F G C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