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分析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演唱《铁蹄下的歌女》

合集下载

歌曲《五星红旗》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分析

歌曲《五星红旗》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分析

歌曲《五星红旗》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分析
陈健;易思雯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
【年(卷),期】2022()11
【摘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对每一位中国人而言,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它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滚烫热血染红的,而红旗上的五颗星星,是足以燎原的点点星光。

《五星红旗》是一首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传递浓厚爱国主义情怀的经典歌曲,这首歌曲借助对五星红旗的热爱与赞美,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以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本文中,笔者对《五星红旗》这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然后从艺术角度出发对《五星红旗》的特点进行分析,随后从情感表达及腔体共鸣两个方面对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进行较为专业的剖析,旨在使各位读者与音乐爱好者对这首歌产生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总页数】3页(P94-96)
【作者】陈健;易思雯
【作者单位】盐城市大丰区文化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5
【相关文献】
1.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分析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演唱《铁蹄下的歌女》
2.歌曲《五星红旗》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探讨
3.歌曲《多情的土地》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
析4.歌曲《梁祝新歌》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5.歌曲《英雄赞歌》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马克思文艺理论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以《铁蹄下的歌女》为例

浅析马克思文艺理论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以《铁蹄下的歌女》为例

一、“美的规律”在《铁蹄下的歌女》中的体现 音乐艺术从来都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它是由社会人所创 造出来的具有“美的规律”的创造品。《铁蹄下的歌女》是为电影 《风云儿女》创作的一首电影插曲。暂且不考虑创作背景,不考虑 艺术特征,单从听觉跟视觉的角度来看,第一次接触这个作品就会 让人体会到美感,是凄美,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本质力量,超越了 实际功利,丰富、自由的感觉。而它又经住了历史的考验,代代相 传。所以它被称作为一个艺术作品。 按照“美的规律”去创作,体现在这个作品中最直观的就是 它的歌词和曲调。这首曲子是《风云儿女》影片中的孤女阿风为生 活所迫,沦为歌舞班的歌女,对日寇奴役下的苦难生活的哀怨与控 诉,因此歌词曲调尽显悲凉。歌词看似一篇散文,却按一定的规律 排列,念起来朗朗上口,与曲调完美结合组成三个完整的乐段。第 一段描绘的是歌女们真实的生活写照,第二段更直接的表现了歌女 们生活的苦楚跟地位的卑贱,第三段是全曲的高潮,充分展现了出 身卑微的歌女心中装着的炽热的爱国情。整个曲子只有短短11句歌 词,却把歌女饱受凌辱的痛苦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腔仇恨以及努 力抗争不甘心被命运摆弄的反抗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么一个精 短的作品虽不是“剑拔弩张”,没有气势磅礴,但它蕴含着的感奋 人心、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是无法估量的。我想这就是“美的规 律”带来的力量。 二、通过艺术意识形态论分析《铁蹄下的歌女》 有一句我们常常会听到的话:“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是笔者第二个想要表达的观点。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社会存在对 社会意识起决定作用,他和恩格斯都大力提倡现实主义,强调人物 形象的真实性,现实关系的真实性以及细节的真实性。曲中的女主 人公阿风我们虽不知道是否真的有她的存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当时的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歌女存在,这便是社会关系真实性的体 现,因为真实我们才能感同身受,才能被感染,艺术永远不可能是 虚假的。这就是“艺术源于生活”。 那么“艺术高于生活”又要求作品“莎士比亚化”俗称形象 化,审美化。从社会生活出发,生动而真实、正确地反映时代的本 质。故事发生于九一八事变后,我们从歌曲中就可以看到当时民族 危机日渐加深,国人们陷于水生火热之中,歌女们的生活更是可想 而知被折磨的遍体鳞伤,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这也很好地体现 了“莎士比亚化”中另一个特点: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通过歌词我们仿佛就能看到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歌女们不堪重负 的生活状况,就这是成功地通过一个艺术作品将我们带入其中的故 事,给我们最真实的艺术感受。 “莎士比亚化”中还谈到使视作品情节不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铁蹄下的歌女(电影《风云儿女》插曲)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铁蹄下的歌女(电影《风云儿女》插曲)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人民音乐家.聂耳》教学设计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教材分析:聂耳——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他用短暂的一生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主要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

《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曲十分贴切地表现了在民族危亡时期,一位沦落飘零的舞女感叹自己的身世,满心的凄苦,不甘堕落却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画了学生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

《毕业歌》以其明快坚定的旋律,鼓舞和激励着青年学生投身抗日运动。

本课选自花城版高中教材(全一册)第三单元《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我国新音乐运动及其代表人物聂耳的短暂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及其音乐创作的情况,尤其是要认识人民音乐家聂耳对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通过对比欣赏《铁蹄下的歌女》、《毕业歌》来探索音乐与时代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聂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位音乐家。

虽然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曾接触过聂耳的一些作品,但是其作品的艺术性,尤其是作品的创作手法不甚了解。

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其乐曲的创作手法,同时在剖析聂耳音乐创作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音乐与时代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聆听《铁蹄下的歌女》、《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乐曲所要表达的爱国情怀,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性、社会性及艺术性。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分析等手法,初步了解《铁蹄下的歌女》、《毕业歌》的创作特点。

3、理解音乐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聂耳之所以在中国音乐史上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原因,初步掌握聂耳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聂耳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探究音乐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聂耳为何在中国音乐史上被称为“人民音乐家”。

论歌曲《青衣》的演唱技巧

论歌曲《青衣》的演唱技巧

论歌曲《青衣》的演唱技巧
林秋霞
【期刊名称】《当代音乐》
【年(卷),期】2022()10
【摘要】歌曲《青衣》是一首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由孙红莺(1975—)、陈道斌(1971—)作词,吴小平(1956—)作曲,创作于2007年,该作品借鉴了京剧的演唱技巧,是一首融入了戏曲元素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作品题材灵感来源于京剧行当里的“青衣”,以一位被舞台上“青衣”表演感动得如痴如醉的观众视角,对其进行了赞美。

本文研究对象为歌曲《青衣》,这首歌曲对声乐演唱技巧掌握及情感表现具有
较高要求,演唱者需要具备科学的发声方法和丰富的舞台经验,笔者将通过以下三个
方面进行综述:中国民族声乐发展概述;作品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作品演唱技巧分析。

【总页数】3页(P120-122)
【作者】林秋霞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6
【相关文献】
1.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分析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演唱《铁蹄下的歌女》
2.流行歌曲创作与演唱技巧初探——以歌曲《暗香》音乐本体及演唱分析为例
3.学前教
育专业艺术歌曲演唱技巧与幼儿歌曲表演唱形式的探究4.流行歌曲创作与演唱技巧探析——以歌曲《暗香》演唱分析为例5.京剧青衣表演方法与演唱技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聂耳艺术歌曲的特色和演唱研究——以《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飞花歌》为例

聂耳艺术歌曲的特色和演唱研究——以《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飞花歌》为例

聂耳艺术歌曲的特色和演唱研究——以《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飞花歌》为例彭黄【摘要】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人民音乐家聂耳创作了无数具有鲜明时代性、严肃思想性、高昂民族精神和充满战斗激情并富于劳动人民感情的歌曲.这些歌曲,在当代音乐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三首艺术歌曲《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飞花歌》为例,从理解作品、把握作品、演绎作品三方面,对聂耳艺术歌曲的特色和演唱进行深入的研究.【期刊名称】《民族艺术研究》【年(卷),期】2012(025)003【总页数】4页(P102-105)【关键词】聂耳;艺术歌曲;演唱风格;特色研究【作者】彭黄【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云南玉溪 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5今年是人民音乐家聂耳诞辰100周年。

这位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先驱者在不到三年的创作生涯里创作了三十余首充满战斗激情和富于劳动人民感情的歌曲,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聂耳的这些歌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

特别是描写在旧社会备受压迫和剥削的广大劳动妇女的痛苦生活和思想感情,他把这种柔弱女性的复杂内心世界描写得无比深刻,歌曲揭示了她们善良的、崇高的内心,多侧面地塑造了中国劳动妇女和知识妇女的形象,这些歌曲是《铁蹄下的歌女》、《新女性》(组曲)、《飞花歌》、《塞外村女》、《梅娘曲》、《牧羊女》、《一个女明星》、《春日谣》《采菱歌》、《茶山情歌》等,歌曲展现了人物复杂的性格和感情,从而交织成一首首完整的艺术歌曲。

本文仅以三首艺术歌曲《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飞花歌》为例,从理解作品、把握作品、演绎作品三方面,对聂耳艺术歌曲的特色和演唱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走入作品,理解熟悉作品走入作品是对聂耳艺术歌曲作品歌词的思想内容、文学意蕴的认识,是我们常说的读词;走入作品同时是对音乐曲调的风格、旋律特色的领会,是我们常说的视谱;走入作品也是对歌词的理解、调式分析;走入作品更是用心灵去和作品摩擦、碰撞,将自我融入作品中,使作品的艺术表现和自己的个性演唱得以充分发挥。

艺术歌曲《太阳的儿子》的演唱研究

艺术歌曲《太阳的儿子》的演唱研究

艺术歌曲《太阳的儿子》的演唱研究
史洪博;邢铁红
【期刊名称】《当代音乐》
【年(卷),期】2024()3
【摘要】我国著名的当代作曲家朱良镇先生在艺术歌曲领域享有盛誉,由青年词作家陈玉国先生作词的《太阳的儿子》,经由朱良镇先生巧妙谱曲,呈现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其曲调旋律优美动听,广受喜爱。

朱良镇先生的作品数量丰富,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风格通常以宽宏、雄伟、大气的基调为主,同时注重表达对人们的真挚情感,作品与钢琴伴奏完美融合,受到演唱者们的青睐。

本文以艺术歌曲《太阳的儿子》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探讨其演唱处理、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以及旋律线条等方面的细节,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为演唱者在演绎这首作品时提供更为有力的技术支持。

【总页数】3页(P124-126)
【作者】史洪博;邢铁红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佳木斯大学声乐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6
【相关文献】
1.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分析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演唱《铁蹄下的歌女》
2.浅析《太阳的儿子》艺术特色与演唱技巧
3.德奥艺术歌曲的研究及演唱对中国艺术歌
曲演绎的启示4.中国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版本浅析——以四位歌唱家的演唱版本为研究对象5.民族声乐视野下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以黄自艺术歌曲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铁蹄下的歌女(电影《风云儿女》插曲)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铁蹄下的歌女(电影《风云儿女》插曲)

人民音乐家——《聂耳》教材分析:1《聂耳》是高一音乐鉴赏的第二十八节,本课主要鉴赏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和群众歌曲《毕业歌》。

2《金蛇狂舞》乐曲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出江南人民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3《毕业歌》是影片《桃李劫》中的插曲,这首歌曲在影片结束时响起,号召青年们走上救亡战场.学生学情:高中阶段的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知识有了一定基础,逐渐形成音乐审美态度。

但是对于音乐的人文性知识(音乐史)掌握还不够。

本课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平台与学生进行课前课后信息及网络教具的互动,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三维目标: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聆听《金蛇狂舞》,《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20世纪30年代的音乐特征。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聆听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学生能够掌握聂耳的音乐风格。

通过学唱乐谱和拍打节奏。

了解“螺蛳结顶”这种民族器乐创作手法。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选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人文知识,理解其作品在时代中的推动性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聆听、体验、感受、分析《毕业歌》和《金蛇狂舞》《卖报歌》等作品,把握作品情绪和情感的基础上,了解革命音乐家聂耳的高贵品格及伟大贡献及我国新音乐文化的历史。

难点:了解“螺蛳结顶”这种民族旋律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对比法、参与体验法、听赏法、设问法、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提问:这首歌曲曲名,词曲作者、创作年代。

(以熟悉的作品进行导入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并做到温故而知新。

)2、引入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聂耳,走进他的音乐世界。

(二)展开1.作者简介,观看视频了解作者生平简单事迹。

2.看课本193页了解下什么是左翼音乐运动3.赏析乐曲《金蛇狂舞》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你觉得全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2)聆听这首乐曲之后,你认为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3)通过欣赏,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场景?作品介绍《金蛇狂舞》属民族管弦乐曲,取材于民间器乐曲《倒八板》,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易名为《金蛇狂舞》,并且亲自指挥灌制成唱片。

左翼音乐运动时期聂耳女性声乐作品艺术特征浅析

左翼音乐运动时期聂耳女性声乐作品艺术特征浅析

编号: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文)左翼音乐运动时期聂耳女性声乐作品艺术特征浅析(英文)Left-wing music movement period female vocal music art features nie er学院艺术学院专业音乐学班级071音本学号074070604姓名胡黛璇指导教师丁超职称讲师完成日期摘要【摘要】聂耳在左翼电影音乐中创作的《铁蹄下的歌女》、《新女性》、《飞花歌》、《梅娘曲》等描写旧社会女性的声乐作品,是基于他所处的年代,着重反映了当时受压迫的妇女的生活现实,体现了人民要求进步的产物。

论文对聂耳描写旧社会女性的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对聂耳运用的写作手法、所体现的阶级性质、以及其对民间音乐进行吸收后再进行新的创造的研究,总结出聂耳在左翼时期描写女性的声乐作品的音乐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聂耳; 左翼电影运动 ;女性声乐作品 ;艺术特征Left-wing music movement period female vocal music artfeatures nie erAbstract【ABSTRACT】Nie er in the music to create left-wing movie of "the new female", "fly song,""mei niang music" old female vocal works described,is based on what he is in time, Mainly reflects was oppressed women reality of life, Reflect people's demand improvement of produc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old society feminine vocal music work to Nie Er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To Nie Er utilization writing technique、manifests social class nature、as well as it carries on the absorption after the folk music to carry on the new creation again the research,summarizes Nie Er to describe the feminine vocal music work in the left wing time the music artistic characteristic.【KEYWORDS】Nie er;Left wing movie movement;Feminine vocal music work;Artistic characteristic。

聂耳音乐作品中的价值——以《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为例

聂耳音乐作品中的价值——以《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为例

7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23现出来的一些特点充分体现了当下中国的重要环境背景。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期,1917年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黎锦晖在自己的创作中充分地追随中国主张,他的歌词都通俗易懂易于理解,所以在当时受到了儿童少年的喜爱,这也与他当时受到他的长兄我国语言学家黎锦熙的影响努力去推动白话文运动,推动国语发展有关联。

但其实通过聂耳后期的一些作品可以看出,他们的创作其实有着很大的区别。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给聂耳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触动,他与明月歌舞团之间的矛盾便逐渐萌发。

他的创作理念和当时明月歌舞团的理念开始走向了分歧,聂耳在经历了战役感受到了中国的千疮百孔之后,他认为现下中国需要的音乐不是抒情流行让人放松愉悦的音乐,而是能振奋人们唤起群众强烈爱国意识的音乐,是能够推动革命事业的革命音乐,受到左翼进步思想影响的聂耳,当他亲身感受到了黎锦晖那些充满了都市市民情调的歌舞,又自觉地审视了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便对明月歌舞团风格的音乐歌舞产生了某种不满的情绪。

聂耳渴望的是另一种具有时代战斗精神的音乐,就像他后来所做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那种激昂奋进的时代之曲。

聂耳的日记中曾写道“一天花几个钟头苦练基本功,几年几十年后成为一个小提琴手又如何?你演奏贝多芬的钢琴曲就能够兴奋起可以鼓动起劳苦群众的情绪吗?”这是一个反问句,显然,聂耳认为这在当时是非常不现实的,在国将不国的现实下,在面对着抗日救亡的社会现实和军阀混乱格局所造成的民不聊生时代的责任下,聂耳开始清算自己一度过度追求个人音乐前途的错误思想,开始思考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

这为聂耳更多的词曲创作中,饱含民族激情和爱国热情,奠定了很好的基调。

1932年聂耳化身笔名“黑天使”写了《中国歌舞短论》《评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等带有讽刺批评意味的文章发表在《电影艺术》杂志上。

浅析革命电影音乐——以《铁蹄下的歌女》为例

浅析革命电影音乐——以《铁蹄下的歌女》为例

72雒婵玉:浅析革命电影音乐一、革命电影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发展历程近代中国正处于旧社会时期,封建军阀常年混战,外国列强胡作非为,人民的民族精神和反封建斗争情绪日益高涨。

1927年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大小城镇,工农革命运动被日渐削弱。

反之鸳鸯蝴蝶派文学日渐兴盛。

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联盟积聚了各种优秀的文艺骨干,使这种文化风气日渐壮大起来。

左翼电影工作者充分利用电影这一新的视觉技术的政治与革命潜力,试图把它发展成为自觉的批评社会的大众艺术。

从上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这时期的影视作品与音乐舞蹈紧密相连,走民族化道路。

反映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生活并成为了中国通俗音乐的主流。

二、《铁蹄下的歌女》演唱情感与方式分析(一)作品演唱情感分析。

艺术歌曲几乎都是独唱,要求演唱者有很高的演唱技巧。

歌曲节拍为4/4拍,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大调式的色彩很浓厚。

全曲共三个乐段,每个乐段有四个乐句。

歌曲的前奏便是两个沉重低音又是下行旋律,更是奠定了歌曲悲伤且低沉的基调。

尤其是前奏的尾音,落在了主和弦上并加以延长,更能使歌曲的情感得以累计。

前奏结束后,主歌开始。

歌声以弱拍弱音开始,“我们到处卖唱”“到处”两字都在高音上还有着较长的时值,且“处”有装饰音,使情感更加细腻流畅。

接着第三乐句节奏加快,乐句短小紧凑,力度加强显得气氛极为紧张。

第四乐句“为什么被人当做商女”反问句语气哀怨,更是对现实的一种质问与对生活的愤懑。

第二乐段间奏,力度减弱,节奏减慢,旋律下行,为了第二乐段的乐句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前两乐句“为了饥寒交迫,我们到处哀歌”乐句以弱拍起,音时值短,力度由弱到中强更加具有诗句的诵读性,感情哀怨深沉。

第三乐段的乐句在节奏和力度上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这句节奏不强不弱,给人一种柔缓悠长之感。

随后单突出“滋”一个字,强音强拍,“味”一字是弱音,情感变化由强变为弱,使舞女内心的忧伤与悲哀表现地淋漓尽致。

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演唱与分析

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演唱与分析

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演唱与分析协和学院音乐表演124212011070 吴艳指导教师黄晓涛【摘要】文章从作品创作背景分析入手,把握《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的整体情感走向,进而从曲调、歌词、演唱技巧与情感把握等方面具体分析歌曲演唱的要点。

【关键词】聂耳;铁蹄下的歌女;演唱分析引言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为了表现当时中国底层来百姓的苦难生活,特地创作了《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曲不仅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而且内容所表现的是在旧中国遭受压迫的坚强歌女的伟大形象。

本次研究中对《铁蹄下的歌女》的演唱与作品内涵做分析,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这首歌曲,也便于在演唱过程中更好的阐述与表达。

一、《铁蹄下的歌女》作品的创作背景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之所以在当时被创作,主要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深刻关系的,这首歌曲是在1935年聂耳和许幸之共同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

在经历了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民族危机也不断加深,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爱国作曲家都把自己的创作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纷纷创作出了众多呼吁团结抗敌、奋起自救的歌曲作品。

虽然,其中也不乏表现爱国情怀的好歌曲,但这还无法满足当时人民群众试图借助音乐来传达抗日救亡决心的要求,在这种的背景下,左翼音乐呗众多的音乐家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他们也创作出大量的反映当时普通民众生活的音乐作品,在音乐中表达了劳苦大众的心声,且有着一定战斗性与群众性特点的歌曲作品,并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而歌曲《铁蹄下的歌女》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中产生的[1]。

这首歌曲的第一段,所表现的情感是歌女们不愿亡国与受压迫的痛苦情绪,其中将歌女们心中对黑暗社会的怨恨和质问淋漓唱出;歌曲的第二段转入声声血泪的叙述,重点表现出的是饱尝了人生百态,歌女舞女总是伤的漂泊无助之感;第三段是心中不忿的呐喊,突出表现的是歌女被残忍的社会现实鞭挞的遍体鳞伤之后爆发出的愤怒情怀和对社会的血泪控诉[2]。

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演唱与分析

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演唱与分析

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演唱与分析协和学院音乐表演124212011070 吴艳指导教师黄晓涛【摘要】文章从作品创作背景分析入手,把握《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的整体情感走向,进而从曲调、歌词、演唱技巧与情感把握等方面具体分析歌曲演唱的要点。

【关键词】聂耳;铁蹄下的歌女;演唱分析引言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为了表现当时中国底层来百姓的苦难生活,特地创作了《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曲不仅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而且内容所表现的是在旧中国遭受压迫的坚强歌女的伟大形象。

本次研究中对《铁蹄下的歌女》的演唱与作品内涵做分析,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这首歌曲,也便于在演唱过程中更好的阐述与表达。

一、《铁蹄下的歌女》作品的创作背景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之所以在当时被创作,主要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深刻关系的,这首歌曲是在1935年聂耳和许幸之共同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

在经历了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民族危机也不断加深,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爱国作曲家都把自己的创作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纷纷创作出了众多呼吁团结抗敌、奋起自救的歌曲作品。

虽然,其中也不乏表现爱国情怀的好歌曲,但这还无法满足当时人民群众试图借助音乐来传达抗日救亡决心的要求,在这种的背景下,左翼音乐呗众多的音乐家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他们也创作出大量的反映当时普通民众生活的音乐作品,在音乐中表达了劳苦大众的心声,且有着一定战斗性与群众性特点的歌曲作品,并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而歌曲《铁蹄下的歌女》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中产生的[1]。

这首歌曲的第一段,所表现的情感是歌女们不愿亡国与受压迫的痛苦情绪,其中将歌女们心中对黑暗社会的怨恨和质问淋漓唱出;歌曲的第二段转入声声血泪的叙述,重点表现出的是饱尝了人生百态,歌女舞女总是伤的漂泊无助之感;第三段是心中不忿的呐喊,突出表现的是歌女被残忍的社会现实鞭挞的遍体鳞伤之后爆发出的愤怒情怀和对社会的血泪控诉[2]。

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

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

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摘要:本文笔者对中国近代艺术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演唱技巧做了解释及情感分析。

通过对歌曲及曲作者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及作者生活和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来阐述演唱歌曲时所要把握的要点,尤其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表现。

在强调歌唱情感的同时,如何达到这一目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演唱技巧演唱情感创作一、歌曲创作背景《铁蹄下的歌女》由许幸之作词,聂耳谱曲,创作于1935年,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

“九・一八”事变爆发,伴随而来的是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及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呼吁人民“团结对外,一致抗敌”。

其中就涌现了很多寄托爱国情怀的艺术歌曲,而《铁蹄下的歌女》就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抒情歌曲。

歌曲塑造出三十年代的中国,在三座大山压迫下,中国妇女饱受苦难生活折磨却依旧无比善良的形象,而这也与《风云儿女》中所刻画的孤女阿凤因生活所迫而沦为大上海歌女,在日寇奴役下对困苦生活哀怨、控诉并最后觉醒的形象所契合。

对于这种处于社会底层歌女的生活,聂耳十分熟悉,他因对她们“到处卖唱、到处献舞、到处哀歌”的同情之心而创作了这首歌曲。

二、词曲分析与情感表现歌曲结构由三个段落组成,歌曲开始段落前两句是气息悠长的抒情,表达对痛苦生活不甘心的两句均为弱起,比如“我们到处卖唱,我们到处献舞”中,重音都放在两个“到”音上,成为这两乐句的最高音,演唱需饱满而有力。

后面跟着两句节奏紧凑的朗诵旋律,唱出歌女对社会黑暗和不平的叩问,对这两句作曲者用了中强力度符号,需演唱时腹部挺住,通过控制有弹性气息来完成。

下面是一个五音音阶间奏,从高到低,将歌曲引入下一段。

二段落是声声悲吟的阐述,音乐的音调之中充斥着凄苦和心酸的旋律。

此段音乐处理与上一段恰好相反,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被放置前面,气息悠长的抒情旋律则挪到后面。

第一句作者使用P(弱)标记,演唱时要将歌女心中充斥的凄苦和心酸的情绪表现出来,她们是因为被当时黑暗的旧社会所压迫,生存不下去才走上“到处卖唱、献舞”的地步,这让她们“尝尽了人生的滋味”,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从渐强到渐弱的变化,表演时要以气息使声音产生这种由弱变强,再由强返弱的过程,从而表达出歌女的痛苦生活。

浅谈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表现内涵

浅谈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表现内涵

浅谈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表现内涵作者:彭璇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8期【摘要】歌曲《铁蹄下的歌女》是作曲家聂耳于1935年为电影《风云儿女》所创作的一首插曲,作品通过以生活在旧中国里歌女的口吻表达了当时民族存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愤情感。

文章旨在通过对这首歌曲的简要分析,阐述其表现内涵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聂耳;《铁蹄下的歌女》;表现内涵一、《铁蹄下的歌女》简介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由许幸之作词,聂耳作曲,创作于1935年,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

虽然聂耳在短暂的一生仅创作了30余首声乐作品,但是其作品具有高度的教育意义,启迪、鼓舞群众英勇地投入到抗战救亡中去。

他的创作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精湛的艺术创造里和鲜明的时代感。

1933年聂耳等人参加了“苏联之友”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1934年正式成立了上海左翼剧联音乐小组,为进步电影和戏剧配乐作曲。

1935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逐步高涨,左翼音乐家中以聂耳为代表的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歌咏洪流。

《铁蹄下的歌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这首歌曲使用的是三段式无再现的结构,女高音使用A大调记谱,女中音使用F大调记谱。

三个段落分别结束在主—属—主的和声布局上。

三个段落之间存在着音乐情绪发展上的连贯性,音乐的高涨是随着不断积累的情绪逐渐形成的。

第一段落中的前两句具有陈述、交代故事背景的作用,后两句则设疑而引出下文。

旋律在整体上有一定是的起伏,呈现出波浪式的进行,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节奏张弛有序形成一定对比,附点音符和倚音的使用增强了旋律的表现力。

第二段首先对上面的设疑作了回答,旋律呈现出下行的特征尤其是八度大条的使用,表现出身处下层社会的悲惨,从而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度以及推动了音乐的继续发展。

第三段落综合了前面两个段落曲调因素和节奏类型,经过紧凑的节奏进行,将全曲推向了音乐的最高处。

整体的音乐情绪经过两个段落的铺垫发展成了高潮,在悲愤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控诉的口吻。

近代艺术歌曲演唱分析

近代艺术歌曲演唱分析

近代艺术歌曲演唱分析一、近代艺术歌已的风格特点1、时代背景对风格的影响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历经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军阀混战、日寇入侵与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等阶段,中国社会在承接晚清时期列强入侵之后,又一次处于大分化、大动荡的时期.中国人民身受三座大山的重压和离乱之苦,生活苦不堪言。

所以,在战乱不止、民族危亡时代所产生的艺术歌曲,即使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而时代的氛围使歌曲的基调都有一种压抑和悲壮的色彩.一些作品直接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的不满和对反动统治的僧恶。

如肖友梅作曲的《问》(易韦斋词)、赵元任的《老天爷》,前者使用低沉的起句,叹息式的音调,在一连串发间中,表现出对军阀混战、山河破碎的祖国的深深的优虑,情绪深沉而压抑。

后者吸取曲艺音乐的表现手法,借着对“老夭爷”的嘲笑、咒骂,表现出对世事的愤葱不平和对当时反动统治者的僧恶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时代对。

48歌曲风格的影响.聂耳作曲的《铁蹄下的歌女》(许幸之词)、张寒晖的《松花江上》、贺绿汀的《嘉陵江上)(端木蔡良词)等,则直接反映出日寇入侵之后,中国人民的痛苦生活,在哀伤之中暗含着悲壮与奋起。

这些作品无疑深受当时抗日群众歌曲风格(壮烈、奋起)的影响。

即使一些抒情题材的歌曲中,也无不深受时代氛围的影响,而渗透着压抑与悲壮的色调。

如:青主的《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词)借古喻今,在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背后,隐含着对第一次大革命的夭折和对遇难战友的怀念;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暗含着对故国故土的思恋.又如张曙的《日落西山》(田汉词)在温馨的爱河中,不忘民族危亡等等。

总来说之,各种题材的艺术歌曲,总是隐含着压抑、哀怨、思恋或悲壮的色彩,成为近代艺术歌曲的特点之一。

2、音调差础近代艺术歌曲的特点之二,即以民族民间音调为基础,根据中国语言声韵特点处理词曲关系,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这方面,既是作曲家,又是语言学家的赵元任先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的歌曲《卖布谣)(刘大白词)中,曲调与词韵结合紧密,而且字音、声韵、语调、语气,在曲调的构成中,都有具体的设想和细微的艺术处理.在音调的使用上,赵元任先生也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如《教我如何不想他》,以京剧的音乐素材为基础汉听雨》采用古诗吟诵的音调;《老天爷》则根据歌词音韵,以说唱朗诵调式处理为音调荃础等.所以他的歌曲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音韵流畅、易记上口。

铁蹄下的歌女教案

铁蹄下的歌女教案

铁蹄下的歌女教案教案标题:铁蹄下的歌女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铁蹄下的歌女》这部作品,学生能够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思维发展。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入《铁蹄下的歌女》这部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解吗?你知道什么是歌女吗?二、阅读与理解(25分钟)1. 学生个人阅读《铁蹄下的歌女》的节选或整篇文章。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自己的疑问和理解。

3.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疑问,并尝试解答对方的问题。

三、文学鉴赏(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铁蹄下的歌女》的文学特点,如描写手法、人物形象、情节等。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段文学描写进行分析,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四、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铁蹄下的歌女》所处的历史背景,如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环境、人民生活等。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互联网或图书等资源,深入了解和讨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你对《铁蹄下的歌女》有了更深的理解吗?你在小组合作中有什么收获?2. 学生个人反思并填写学习日志,记录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资源:1. 《铁蹄下的歌女》的文本或节选2.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3. 互联网或图书资源(用于学生研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