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挖掘人文教育的因素

合集下载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策略例谈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策略例谈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策略例谈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

人文底蕴贯穿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谈一谈如何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

一、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应从整体上考虑如何融入人文底蕴元素。

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内容。

这些作品可以是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

在教学《红楼梦》时,通过研究古代的礼仪风俗、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让学生深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可以通过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底蕴。

在教学《水浒传》时,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活动,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亲身体验人文底蕴所带来的情感冲击和精神享受。

二、教学内容选择在教学内容选择中,要注重挖掘作品中的人文底蕴,让学生真正理解和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

可以通过解读作品的背景和情节,引导学生探究其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

在教学诗歌时,可以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领悟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在教学古文时,可以通过对古文的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介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蕴和内涵。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

可以通过朗诵、演讲、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底蕴。

在教学《论语》时,可以让学生朗诵其中的经典句子,感受其中的道德理念和人文情怀;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创作相关主题的诗文,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四、评价手段在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时,要兼顾对其人文底蕴的评价。

除了考察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外,还要注重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领悟。

可以通过阅读笔记、作文、口头表达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文中人文底蕴的把握情况。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是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而人文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成为了当前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下面将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课文内涵的挖掘和引导语文课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蕴涵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和挖掘,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人情世故、价值观念、社会风貌等内容。

比如在课文中出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故事的背景、人物情感、道德格言等内容,引导学生对其中的人文精神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还可以通过解读诗词、名言警句等形式美文,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感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通过这种方式,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人文素质。

二、开展课外阅读和文学鉴赏活动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名著、文学作品等,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名著的精髓,领略其中的人文情感和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文精神、道德观念、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促进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学鉴赏活动,学习和欣赏各种文学作品的精华。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从中感悟人文情感和人生智慧,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审美情感。

三、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情感的表达和交流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情感的表达和交流,通过写作、演讲、朗诵等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对人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进行表达。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关于人文情感的作文题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表达,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感和文学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故事演讲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诵和演讲的形式,将自己对人文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表达,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文情感。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策略例谈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策略例谈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策略例谈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语文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底蕴的学科,通过挖掘语文中的人文元素,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其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课外拓展、学生引导等方面,探讨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1. 引入历史文化背景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介绍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让学生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

在学习《红楼梦》时,可以通过介绍清代的社会风貌、封建礼教等,让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作品。

2. 关注人文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赏析名著中的人文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抒发的情感和人文关怀。

在学习鲁迅的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作者对民族、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3. 注重文学修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注重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表达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

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经典名著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二、课外拓展1. 参观文化场所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古迹、文学纪念馆等文化场所,让学生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文化传统,增进对人文底蕴的认识和理解。

2. 举办主题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举办文化主题活动,比如诗词大赛、文学讲座、古代服饰秀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 推荐阅读经典名著学校可以通过举办阅读推广活动,推荐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让学生在课外拓展中深入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文底蕴,增加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三、学生引导1.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语文教育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传承和发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人文教育则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合理渗透人文教育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体会美的情感,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人文关怀主题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和解读,例如《红楼梦》中的家庭教育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家庭、亲情的情感认同,同时也能引发学生对社会、人类命运等人文议题的思考。

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茶花女》这样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金钱与爱情、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通过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准则,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注重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和创作,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可以选择具有浓郁人文精神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通过教师的细致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意境、形象等审美要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文学才华和创作能力。

注重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研究,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可以选择古代经典作品进行讲解和解读,通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因素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因素的策略

教学实践JIAOXUE SHIJIAN语文学习不但有益于学生的大脑发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而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既是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水平的核心途径,也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构成直接影响。

本文主要论述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因素的策略。

一、创设教育情境,增添人文气息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更需要在教学中积极构建人文性教育环境。

这样做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也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课堂进行扩充延展,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育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人文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中完成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最终对学生的品格塑造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学习《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由于这是一篇文言文,教师在导入时应该尽量新颖有趣,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司马光》国学动画,学生形象思维发达,在学习时更容易接受动画的形式。

教师通过同名动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剧编排的形式,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经过角色扮演之后,能够真切感受课文中人物的心情,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如,有的学生通过扮演司马光,在小伙伴掉入缸中时,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都是不同的,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的感受也会不同。

正是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才能明白为何司马光的行为千年传颂。

上述案例中,教师从导入到教学,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为学生营造了富有人文气息的教育情境。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措施,在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同时,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二、强化师生互动,营造人文氛围所谓人文课堂,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教师输出自身的情感,学生感受到了之后,将自身的情绪反馈给教师,如此一来形成良好的沟通,学生和教师也会因为这种多元化深层次互动,达成彼此的沟通和理解,课堂的人文性也因此得到凸显。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人文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对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选取富有人文内涵的文学作品,如诗词、散文、小说等,让学生阅读、欣赏和理解。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通过与文学作品中人文精神的接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智慧的瑰宝,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审美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即培养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尊重、关心和理解,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我们可以从课文中选取一些温暖人心的故事,如亲情、友情、师生情等,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力量,引导他们珍视身边的亲情和友谊,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和人道精神。

也可以通过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和课堂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我们可以通过选取宣扬真、善、美的文学作品,如《荷塘月色》、《小兔和牙医叔叔》等,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真善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还可以通过一些自主性较强的讨论、写作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发现自己的价值,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人生、体验生活。

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关于公益、环保、爱心等主题的课文,让学生了解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有的责任和义务。

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有情感、有思考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育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渗透人文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人文情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一、引导学生接触优秀文学作品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了解传统文化、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

在古诗词课程中,可以选择优秀的古诗词进行鉴赏解读,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思想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可以结合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了解历史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在课堂讲解散文或小说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或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结合文学作品进行思辨性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朗诵、表演、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表达。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了解历史故事,体验美好情感,感受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家国情怀和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了解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

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

”是啊,“人文性”正是语文课程的灵魂。

离开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陶冶人文之美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

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很多作品有助于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这些作品或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如《七月的天山》、《桂林山水》;或是对伟人、英雄人物的热爱、敬佩之情,如《十里长街送总理》、〈黄继光〉;或是歌颂伟大的母爱,《妈妈的爱》、《妈妈的帐单》;或是反映诚实守信、助认为乐品质的,如《中彩那天》、《尊严》等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文之光。

针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和深情并茂的范读,能把学生带入意境,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课文《妈妈的帐单》,教师先以一首非常感人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接着用亲切感人的语言引出话题,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文本,在对彼得和妈妈的帐单比较后,明白尽管彼得的妈妈为他做了那么多的事,但帐单上都0芬尼,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感情!教师接着引导“母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其实,又何止小彼得的妈妈呢,我们在座小朋友的妈妈,肯定也是这样用绵绵不断的爱陪伴你们长大的是吗?”“那么,此时此刻,假如日夜为我们操劳的,我们最亲爱的妈妈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你最想干什么?”“一句真诚的祝福”、“一个热情的拥抱”、“一杯浓浓的热茶”……在那一刻,孩子们的语言是朴素的,但内心却是最真诚的!整堂课洋溢着“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的人文魅力,师生都沐浴在荡气回肠的“人化”情境中,显示出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一种教育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人文价值观,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首先,教材选择是渗透人文教育的基础。

选择具有人文情怀、具有人文内涵的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那些蕴含着丰富人文意味的文学作品、散文、诗歌等作为教材,如鲁迅的《阿Q正传》、朱自清的《背影》等。

这些作品不仅能展现出作者的人文情感,同时也能引发学生对人文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感。

其次,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可以将一些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文意义的主题安排进教学内容,如友情、家庭、友善、助人等。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需求,关心他人的感受,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责任感。

除了注重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也是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

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人文问题的兴趣。

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问题;可以通过模拟情景的方式,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感受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互动演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人文体验和感悟。

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人文教育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人文观念。

此外,学校和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和呵护,营造人文氛围。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人文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各种文化,感受到人文的魅力。

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起正面的人文形象。

同时,可以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最后,评价与反思很关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全面评价。

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小组讨论、互动演练等形式,了解学生在人文素养上的表现。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策略例谈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策略例谈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策略例谈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是当前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一些文字和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品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人文的温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挖掘人文底蕴,以及相关的实际策略。

一、挖掘人文底蕴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的视野逐渐开阔,但与此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却愈发匮乏。

语文教学应该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引导学生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领略到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挖掘人文底蕴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动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提升自己的情感品格和审美情趣。

二、在课文中挖掘人文底蕴1.选取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课文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选取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课文,如选取有思想性和情感性的经典诗文、优美的民间故事或格言警句等。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2.通过课文展现中国文化的美好形象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和赏析,向学生展现中国文化的美好形象,如中国古代的风土人情、传统节日习俗、名人事迹等。

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了解和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1.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来挖掘人文底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推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名著或优秀散文诗文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2.进行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如赏诗会、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歌曲演唱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情感品格和审美情趣。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策略例谈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策略例谈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策略例谈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中人文底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那么,如何制定人文底蕴策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呢?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其能够用最简练、准确、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是语文教学的人文底蕴所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制定人文底蕴策略时,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文学情趣和人文精神,具体实施过程要有条理、有步骤。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的人文情感和思想内涵。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文学创作,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经历人文底蕴的熏陶,感悟文化的力量,积淀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在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时,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实际情况等,选取能够体现人文底蕴的文学作品,如古诗词、古典小说、名人散文等,通过教学内容来传达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还可以引入一些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感知文学魅力的加深对人文情感和思想内涵的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的人文底蕴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三、教学方法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情境中感受人文底蕴的魅力。

教师可以结合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语文的美感和人文情怀。

在讲授环节,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领悟文学的情感内涵;在讨论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观点,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在实践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语文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品德和人生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一些有效的途径来实现人文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在阅读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引导他们思考文本背后的人文内涵和价值观。

二、生活化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将课堂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鲜活和丰富多彩。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也了解文化的传承和人文精神的传达。

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请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去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让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情感化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感染力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价值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放音乐、观视频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习,在情感中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或音乐作品来引发学生对人性、情感、道德等方面的思考,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也受到作品的感染,培养其情感和品德。

四、跨学科教学法跨学科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加以整合和交叉,用一种更全面的视野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深刻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地域和人文背景。

在学习一篇历史记载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相关地理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中人文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情感、审美、道德等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人文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文化底蕴、意蕴深厚的文学作品,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文情感,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情绪、情感,并通过阅读和讨论,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感。

2.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一些人文精神在作品中的体现,如爱国主义、孝道精神、友情等,用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感受到内在的精神力量,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

3.关注当代社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认识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和爱心。

二、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主动参与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人文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感受人文情感。

2.情感教学法运用情感教学法有效地渗透人文教育。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角色扮演,情景表演等方式,通过具体的情境和角色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体验到语文中所渗透的人文情感。

3.阅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作品的情感、意蕴和人文精神,并在阅读后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的人文情感的培养。

三、教学环境1.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在语文教学环境中,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堂氛围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环境、悬挂与人文相关的图片、展示人文书籍等方式,打造出饱含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人文情感的兴趣。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策略例谈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策略例谈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策略例谈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语文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去感悟美学、道德、哲学等方面的智慧和情感。

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他们的人文情怀,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语文自信。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底蕴策略,并给出具体的教学案例。

一、注重文本分析,提炼人文价值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和理解文本。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本,提炼其中的人文价值,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在教学《红楼梦》时,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性、情感、伦理等方面的描写,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其人文情怀。

二、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传统民间故事、历史资料等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传统文化,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木兰诗》时,可以通过讲解古代女性的形象、传统的孝道观念等,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三、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情感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教学《小石潭记》时,可以通过讲解作品中的自然描写、人物塑造等,引导学生去体验自然之美、情感之真,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审美情怀。

四、注重跨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比如历史、地理、哲学等,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西游记》时,可以结合历史、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地理、历史背景,从而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注重创新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创新的教学手段,比如PPT、视频、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

在教学《岳阳楼记》时,可以通过PPT 展示岳阳楼的历史、文化价值,搭配视频介绍楼的建筑特色,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所蕴含的人文底蕴。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载体和基础,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提倡学生以“人文情怀”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教育贯穿全面的人文元素,使得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人文教育是指以尊重人、关爱人、培养人格和个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主要是通过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文学作品、感悟文学情感、体验人生智慧,培养学生的美感、情感、心灵等方面来发挥作用。

下面是具体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1. 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悟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表达,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人文情感。

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狼王梦》等故事,让学生懂得了团结友爱、勇敢担当的人格情操,增强了对美好情感的感悟和追求。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审美情感,还可以借鉴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品质,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感。

2. 多角度解读文学作品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来渗透。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学作品,包括情感、人物性格、导演意图等。

通过多角度的解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增强对文学作品的体验与感悟,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文学审美情感。

3. 引导学生感受文学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通过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魅力的感悟来渗透。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名篇,去体验其中奇妙的文学魅力,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人生的智慧。

学生会从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情感满足,培养对文学的感情投入与热爱,从而感悟到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情感和人生哲理。

1.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来渗透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人文情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人文教育则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他们的灵性和审美情趣,以及培养对社会、历史、文化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首先,在教材选择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学经典作品。

例如,在小学阶段可以选择一些富有童话情怀的文学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性、情感、责任等问题。

中学阶段可以选择一些名著和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论语》,《诗经》等。

这些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学生的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通过人文作品的整理、分享和评价来检验学生对人文教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文学报告等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思维。

可以运用开放性问题、作文等形式,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和人文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文价值观,提高他们对人文教育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总之,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通过选择适合的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人文教育则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

将人文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文化内涵、培养人文情怀。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育活动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一、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元素1.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讲解。

在讲解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例如,在讲解《论语》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思想,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在讲解唐诗时,可以启发学生对自然、人情和历史的感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名著阅读。

通过让学生阅读名著,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阅读《红楼梦》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引导他们关注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在阅读《西游记》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忍让、友爱和团结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3.儿童文学的引入。

儿童文学是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通过朗读、解读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美好的文学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人文情怀。

二、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贯彻方式1.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通过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全过程,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观。

2.融入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情感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情感教育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培养他们的情感稳定和情感智慧。

3.引导学生思考与表达。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和哲理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

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语文教学恰恰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渗透人文教育,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他们的人文品质,是当前语文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三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而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

语文课堂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作为汉字的载体和成型工具,语文承载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语文教学要关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涵的人文情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要注重思想品德的培养。

语文课堂是培育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阵地,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传承优良品德,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文情怀是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至关重要。

语文教学要注重课文内容的选择。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更关键的是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怀。

语文教学要注重师生互动的营造。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使课文中的美感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

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的引导。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通过情感体验的引导,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课文中的情感,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

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

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

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第一篇: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如何挖掘、运用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我们教师都知道,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

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容中,也体现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对文章内容的理性探究,也要有师生情感的积极参与。

正是这种思想与情感的交融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了魅力。

重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呢?一、挖掘文本因素,陶冶学生情感文本,绝不是语言文字的简单组合,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实施人文熏陶的工具。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以人文教育为主体,人文教育与科学训练有机统一的文学审美活动。

是受教育者感悟体验与科学认知的和谐发展。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把文学作品当作人文精神熏陶的主阵地,积极发挥人文教育作用。

如何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呢?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针对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第七册《珍珠鸟》这课人与鸟的亲近,互相信任是本文的重点。

老师注意了小鸟的戏剧性变化。

其实鸟能产生这样的变化就是源于作者对它的精心照顾,人对鸟的信任。

这是本课的人文性。

这才是文章的重心与中心。

我觉得设计时可以按:我对小鸟的精心照顾、小鸟的变化,两条主线并进。

侧重我对小鸟的态度。

让学生抓住最受感动的地方细细谈。

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统一。

最后,还应该把落脚点放在人文性上。

在发散思维训练完后,老师应总结到: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一同生活在大自然中,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大自然才充满了生机,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乐趣。

动物属于大自然,植物属于大自然,我们也属于大自然。

你觉得,该怎样做才能使这只珍珠鸟更加快乐地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放回大自然。

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才能达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2中学语文教学成长・发展本期名师:褚树荣青年教师:张悦张全民毛刚飞语文教学如何挖掘人文教育的因素褚树荣:各位,今天的话题围绕着一个有点“古老”的问题展开,就是“语文教学如何挖掘人文教育的因素”。

这里我没有用“渗透”一词,而是用“挖掘”。

我以为人文教育的因素是先天地存在于语文课程中,学生也有先天地接受人文教育的可能性。

所以,人文教育其实是“挖掘”和“唤醒”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由外而内的“渗透”过程。

下面想先跟张悦老师探讨几个问题。

你的两节公开课《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和《泪光盈盈处的离愁别恨》,在教学中几乎形成了一个“探究教学”的模式,即以一个主题探究点为统帅,几个解读落脚点为印证的教学流程。

但我更关注的是,每一个主题探究点的确立,它的价值取向基本上是人文教育,如前者从《故都的秋》看郁达夫的文人情怀,后者从《长亭送别》走进崔莺莺的情感世界。

你在备课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种取向呢?张悦:我觉得,语文应该帮助学生实现内心的成长,是“心”的教育。

这样的认识决定了我的备课取向。

《故都的秋》是“繁华落尽见真淳”的作品,只将目光停留在“情景交融”上,将“人”放逐了,“真淳”也许就难以发现。

没有郁达夫式的人文情怀,当然生成不了《故都的秋》;《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巅峰之作,可以探究、研习的对象很多,那么,《西厢记》最打动人的是什么呢?是崔莺莺的坚执。

作品对这种坚执的表现不是平面的简单的,而是融合在崔莺莺复杂丰富的情感世界里,于是我们走进崔莺莺的情感世界,与她的感情产生了共振,这种精神的互认,是靠近学生心灵和品格最好的方式。

褚树荣:当然,心和心的相遇是需要一个“据点”的,这个“据点”就是作品的语言,如教学《长亭送别》,你就抓住了[端正好][朝天子][耍孩儿][四煞]这四支曲词。

你是如何挖掘这四支曲词中人文教育的因素的?张悦:《长亭送别》中“泪”的意象随处可见。

[端正好]的意象充满绵密的伤情:在崔莺莺看来,连霜林都是由离人的眼泪染红的;[朝天子]的这杯酒里装满了莺莺的怨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否定体现了她不俗的价值取向;[耍孩儿]的鉴赏抓住一个“反常”———“未登程先问归期”,莺莺因何如此着急?[四煞]是抒情的高潮,作者写“泪”的方式泼墨恣肆,动用夸张的手法渲染莺莺撕心裂肺的痛苦,眼泪汩汩而出,不可遏抑了。

“泪”是四支曲子共同的意象,也是人文教育的生长点。

褚树荣:“一滴水中见阳光”,你是力求学生从一滴泪中见悲情。

应该说崔莺莺的泪是各种情绪的凝结,是不好做逻辑上的条分缕析的,你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让学生浸润到其中的情感世界,从而获得真切的人文教育的?张悦:经典不厌百回读。

在教学流程中,我和学生一起齐读、领读、演读、唱读,亲近文本,涵泳作品深处传送出来的深情。

另外,在[端正好][朝天子][耍孩儿][四煞]四支曲词的鉴赏过程中,我还运用了一些“边缘化”的教学策略:根据“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端正好]想象成一幅图画;根据[耍孩儿]前后的相关剧情,表演“话别”场景;为[四煞]配唱符合其意境的乐曲,将一些看似非语文的呈现为语文的,让课堂始终洋溢着人文意蕴。

褚树荣:无论是《长亭送别》还是《故都的秋》,你都获得了教学的成功,前者是省一等奖,后者是全国一等奖。

你能否从这两个课例中,谈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文教育的体会。

张悦:我的教学体会是:抓住“语言”这个教学最基本的根据地,确定主题型的学习任务,形成探究性、合作式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师、学生、作者三重对话,让学生在语文这条洒满阳光的大河72名师工作室/wxw9695@126.com成长・发展里,慢慢地走向精神的自立。

褚树荣:刚才张悦老师从阅读教学角度谈了体会。

写作教学的人文取向也很重要,从流行的写作教学取向来看,有技巧章法训练和思想情感唤醒两种。

张全民老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种不同的写作教学取向的?张全民:辩证地来看,这两种写作教学的取向应该是统一的,因为中外文学史观告诉我们,一篇优秀文学作品的最终生成必然是思想情感内容与艺术技巧形式的完美统一。

不过,从写作的人文意义或是终极意义来观照,思想情感从写作的发生一直到最终作品的生成都占据着主体或是本质性的地位。

遗憾的是,在现实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多地追逐于技巧章法的训练而忽视了思想情感的唤醒。

褚树荣:从你参加浙江省写作教学竞赛的那堂课看,你很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深度和写作的自由度,对于生活感受和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看法?张全民:一个夏天的午后,我带着两个学生到故乡的湖泊边看山看水,我请他们描绘一下眼前的湖水,其中一个学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清澈见底。

”可是,这眼前的湖水虽然很清澈,却很幽深,丝毫也见不到底。

这样的语言表达惯性,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的教育学著作中指出过,不少老师从学生开始过学校生活起,就把他们眼前那扇通往生活以及周围大自然的迷人世界的门关闭了,导致了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运用的许多词和词组并没有跟生活中鲜明的表象以及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发生联系。

可以说,生活是语言的源头,也是写作的原点。

因此,我的系列写作课堂教学流程首先是从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出发,然后再去探寻相关语言表达方面的技巧。

当然,最终的写作还是回到人的生活本身和心灵本身。

语言表达仅仅是写作过程中抵达彼岸的一座桥梁。

褚树荣:从你的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来看,你很注重通过写作教学来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虽然精神家园的构筑并不是一堂课所能完成的,但你努力让学生在一堂课里完成一次情感或者说精神的历程。

你是如何设计教学流程的?张全民:首先我从学生的写作兴趣问卷调查入手,启发和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

那堂课的主体实践部分,我以校园生活中常见的内容———音乐为引子,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听音乐的感受,围绕教学主题灵活地加以点评;然后,我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在这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写作体会;再次播放音乐,请学生继续用心深入感受音乐,并且尝试用自由写作的方式将内心捕捉到的感觉充分表达出来,并在课堂上作进一步的交流。

余秋雨说过,写作,连接着健康的生命。

褚树荣:你对自己这堂课在人文教育方面的实践有怎样的自我评价?张全民:我始终觉得,写作的全部人文意义就是要成就人,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思考,学会自如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虽然短短四十分钟的一堂课无法承载起太多的东西,但我还是竭力通过完整的流程设计来实现上述的一些目的,努力唤醒学生心中对美的最原初的冲动和对生活的感受。

褚树荣:无论写作教学还是阅读教学,要挖掘人文教育的因素,完成人文教育的目标,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是关键。

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如何,就可能与你的课堂里有没有人文的光芒大有关联。

毛刚飞老师,从你的教学和文章来看,你很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修为。

你是如何理解一个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呢?毛刚飞:人文素养原本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但有一点我以为很重要:语文教师应该把学生当做一个生命的个体而不是机器来对待,得尊重和理解学生,得有激情和诗意,得有一种对事物的感动,得有一种终极的关怀,得有一种理想主义者的追求。

从某个角度而言,语文教师的人文修养对学生的引导、影响来得更大,正如雅思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来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哪怕我们有时无力彻底改变教学现状,但我想作为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语文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在你的课堂教学中有那么一种人文关怀,尽可能地让学生觉得坐在课堂上也有欢乐,也有青春的印记,也有智慧的飞扬,能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心灵的解放和自我的发展。

褚树荣:那么,请你从创作和阅读两个方面谈谈语文教师优化自身人文素养的做法和体会。

毛刚飞:中国古代学界有“目耕”“舌耕”“笔732008.2中学语文教学人物简介耕”的“三耕”之说。

我觉得语文教师要想优化自身的人文素养,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舌耕”上,而是应该尽可能地在繁忙的教学之余进行“目耕”和“笔耕”。

当然语文教师应该把阅读视野放得更宽一点,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教育素养。

另外,我们不能苛求语文教师是一个作家,但至少应该是一个会思考会写作的人。

如果语文教师除了会写一点教学总结外就不能动笔写其他的文章,我们没办法希望他对文本有很好的解读能力,没办法希望他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写作,也自然没办法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真正的发展。

褚树荣:有人说语文教师首先是一个教师,先要把学生送上高一级学校,因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首先应该在教学中加以突出;也有人说,语文教师更是一个导师,是一个知识分子,学生精神的成长更需要关注。

你觉得这两者矛盾吗?你怎样来看这个问题?毛刚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其实就如一个硬币的正反面一样,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带着学生通过高考。

但是我觉得完全有必要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精神的成长,而且这两者之间是不矛盾的,也只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我们才能真正带领学生越过高考的封锁线。

因为哪怕是现行的高考语文试卷,其实也是在综合地考查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果以为注重应试就能通过高考,那么,无论是精神发展还是学生的高考成绩都很有可能“两败俱伤”。

褚树荣:在教学中你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能否举一个简单的教学例子?毛刚飞:譬如我在上《祝福》的时候,自然也让学生讨论祥林嫂去死的种种原因。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更是在文本的互证中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思想的伟大和深刻。

我对学生说,其实鲁迅的小说从《狂人日记》开始就在宣告着这样的一种社会现状:那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大家都在吃人和被吃。

《呐喊》《彷徨》以不同的形式在重复演绎着鲁迅当年在仙台发生的“幻灯事件”———痴呆麻木的看客注视着逆境中的个体:《狂人日记》中路人向狂人射出吃人的眼光,《孔乙己》中酒客们讪笑着孔已己的凄凉和迂腐,《药》中看客伸长了鸭子般的颈项欣赏夏瑜的就义,所有这一切都是作者在日本仙台所看到的“幻灯事件”在作品中的投影。

同样,把一个活生生的年轻的健康女子折磨至死,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实在是一个无爱的人间”。

我还告诉学生,在鲁迅先生看似阴郁的文字里,其实有一种伟大的博爱和崇高的激情,他的作品从另一个方面启发我们:理想的人间社会应该是充满爱和关怀、善和理解的社会。

我觉得这样的解读更能体现出鲁迅作品在当下的时代意义,更能发挥经典作品对学生精神的引导和滋养。

褚树荣:顺着三位的说法,我以为人文教育的因素,发掘要适度,唤醒要及时。

所谓“适度”就是恰如其分,既不能在文本外围打转,硬贴标签,也不能过度阐释,无限拔高,沦为说教。

所谓“及时”就是适逢其时,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生性情尚未摇动,教师就迫不及待“渗透”人文,或者学生正在“与我心有戚戚焉”的状态中,教师忙着转入理性化教学,这都是人文教育“错位”或者“悖时”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