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总是以高扬的人文精神为目标导向,总是以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为目的。
一、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的主体存在为出发点,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养成为目的。
它要求尊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肯定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根本性标志。
只有在课堂中尊重人、理解人,给人以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权力,才能充分地发展人,使人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这需要教师付出坚实的努力。
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语文教育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为了考试。
其次,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价值。
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谋求语文基础知识和情感、道德、价值观之间关系的平衡没有语文知识,难以形成语文能力、品德和精神,而有了语文知识,未必就能形成能力、品德和精神。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基础知识的教育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知识是科学理性的基础,没有知识就无法准确地认识事物并进行正确判断和推理,因此知识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任何只顾学生兴趣而轻视知识教育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为了提高升学率让学生苦练应试技巧,死记硬背语文基础知识,把学生的情感搁置一边的应试教育也是不可取的。
过去一味强调学生对语文系统知识尤其是狭义的语文知识的掌握,却不知这些知识的掌握并不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谋求语文基础知识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关系的平衡,不能顾此失彼。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根本目的是运用这些知识去指导实践,有效地提高听说读写及观察的能力,利用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迅速地认识世界并描述世界,获得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哪里
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哪里《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重在指明: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人文性重在揭示:学生为什么而学,以及将会怎样去学。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写到: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而三个维度是实现总目标的支柱。
在具体的备课和教学中,三个维度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
人文性在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教语文,以人为本学语文。
注重人的本性,使人在适合的环境中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成长,尽可能的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最适合的环境,从广义来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来营造,从狭义来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营造。
所以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成为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基础。
在此,我认为,教师不仅仅要有意识的放下自己作为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从而营造那种和谐宽松的气氛。
更要在课堂上善于抓住和制造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
如:有这样一个课例,《田忌赛马》一课中,一名学生急着给动画片配音,结果出现很多漏洞,全班同学纷纷给他提意见,言语间毫不留情。
老师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面对配音的孩子这样说到:刚才他们对你狂轰乱炸,我真为你捏了一把汗,怕你受不了。
没想到你的心理这样健康。
然后面对全体同学说到:这样难堪的事我们谁都经历过,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该先看他的学生这时候明白过来,齐声说到:优点。
随后同学们纷纷站起来说优点,还有的表示了自己的歉意。
在这一小环节中,老师首先注意到了那位配音同学的心理感受,并及时给予安慰,帮他调整心理状态。
同时,她虽然没有批评其他同学,但却对其他同学起到了要尊重他人、体会他人心理感受的教育效果,是一场非常生动的心理教育课,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只是我们很少能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于说明文教学中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于说明文教学中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出新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实施新课表以来,我发现,虽然以前的《大纲》并没有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实施《标准》以后,在记叙文和议论文教学中很容易落实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但是在说明文教学中,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得很好,人文性却一直被忽略。
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很多教师在教授说明文时,都着重于: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等方面的传授。
而忽略了说明稳中所蕴含的人文性。
也许有人会说我小题大做,一个说明文还将什么人文性。
其实不然,在说明文中都或多或少的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或是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如我们初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说明文单元所选的篇目。
《中国石拱桥》《北京城的中轴线》《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华世纪坛》它们或介绍我国的古代桥梁建筑,或介绍象征先烈们丰功伟绩的纪念性建筑,或介绍我国迎接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或介绍贯通全北京城的中轴线。
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正因如此,在本学期说明文教学时我对自己以前忽略的内容进行了弥补。
(一)《中国石拱桥》本文历来被作为说明文教学的首选篇目,作者茅以升不因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工程专家,还是一名教育家。
他在谈本文的写作时说道: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作。
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层为祖国赢得荣誉。
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谓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
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跨水架桥,意境之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也是体现我国审美观的一种民族传统。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必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学习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的多元性,这是从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
二是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从课程的实施角度提出来的。
三是强调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体现以下“三性”:第一,突显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走出离开教材的思想内容进行纯工具训练的误区,要把社会的主流价值(如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等)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然而,社会的主流价值如何内化为学生个人价值观,是有一个过程的,决不是靠“刚性”的“楔入”,而是通过熏陶感染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体验逐步生成的。
语文学习极其个性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
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基于他们独特的生活经验,不同个体对于同一内容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就同一个体而言,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同一个体对于同一内容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既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第二,加强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也就是说,从阅读中学会阅读,从写作中学会写作,从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把听说读写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
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
那么,什么是语文的“人文性”?我们不妨先作个语素分析:“人文”是由“人”和“文”两个因子构成的。
浙江教育学院的汪潮教授认为“人”既是个体性的人,也是文化中的人;而“文”,是指文化,当然,文化是人的文化,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包括个人文化和人类的文化。
因此,人文性包括人的文化性和文化的人性,这种理解正好吻合了《课标》提出的“语文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性质,应该是对“人文性”的一种有效诠释。
上海师范大学的吴立岗教授认为,人文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总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文化性(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审美性(对自然美和道德美的欣赏)、发展性(发展智力、情感等心理能力)、创造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也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养。
吴教授的观点,全面地阐述了“人文性”的内涵,同样给人以深刻地启迪。
现在认识较为普遍的是:“人文性”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
什么是“人文精神”?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人文精神的内涵应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
”于漪老师的这一观点,引起很多语文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响应。
因此,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的发展。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在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工具性)发展的同时,应更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性)的协调发展,这才是语文课程完整的价值取向,也应是我们语文教师不遗余力去探究、实践的。
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哪里
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哪里《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重在指明: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重在指明》的设计思路中写到: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而三个维度是实现总目标的支柱。
在具体的备课和教学中,三个维度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
人文性在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教语文,以人为本学语文。
注重人的本性,使人在适合的环境中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成长,尽可能的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最适合的环境,从广义来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来营造,从狭义来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营造。
所以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成为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基础。
在此,我认为,教师不仅仅要有意识的放下自己作为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从而营造那种和谐宽松的气氛。
更要在课堂上善于抓住和制造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
如:有这样一个课例,《田忌赛马》一课中,一名学生急着给动画片配音,结果出现很多漏洞,全班同学纷纷给他提意见,言语间毫不留情。
老师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面对配音的孩子这样说到:田忌赛马》一课中,一名学生急着给动画片配音,结果出现很多漏洞,全班同学纷纷给他提意见,言语间毫不留情。
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特点的体现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 文 学 科 具 有 工 具 性 和人 文 性 。在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中 突 出其 人 文 性 特 点 尤 为 重 要 。 因 此 , 文 教 师 语 应通过文本教学 、 外阅读 、 课 口语训 练 、 随意文写 作 等多种途径来强化对学 生人文性 的培养 , 之能 够 使 在积极 的思维和情 感活动 中, 受到情感熏 陶、 获得 思 想启迪 、 享受审美乐趣 。 课 堂教 学 中的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如在学习魏巍 的作 品《 我的老 师》 一文时 , 以 我 课 堂 教 学 渗 透 为 主 , 四 步进 行 : 是 引 导学 生 从 语 分 一 言品味方 面仔细 阅读课 文并理解 思想 内容 , 理清文 中的一条感情线索——依恋 、 思念“ 我的蔡老师” 从 , 中接受教材所赋予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是从情境感 染人 手 引导 学 生 于 作 品 描 绘 的情 境 中展 开 联 想 , 理 清本 文 的结 构— — 通 过 七 件 小 事 从 课 内到 课 外 、 从 校内到校外 、 从平 时到假期全 面展示 了蔡 老师爱 学 生 的美 好 心 灵 , 表 现 了学 生 对 老 师 的爱 , 学 生 充 更 使 分接受文学形象的感染 , 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 三是 从 情 理 融 合 方 面 人 手 , 导 学 生 领 悟 文 中所 蕴 引 含 的思 想 感 情— — 作 者通 过 回忆 儿 童 时 代 生 活在 老 师身 边 的 几 件事 , 发 了 对 老 师 的 热 爱 、 激 之 情 , 抒 感 进而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 。叙 事中融入 了一个 儿童 自然而纯真的感受 , 使得普通的小事十分动人。 学生深深体会到 了教 师职业 的崇 高与伟 大 , 体会 也 到 了 教 师情 操 的高 尚和 心 灵 的美 好 。 四是 从 思 想 实 际 人手 , 合 课 文 内 容 , 系 师 生 关 系 , 织 学 生 进 结 联 组 行 “ 心 发现 心 , 以 以爱 博 得 爱 ” 讨 论 。 学 生 发 言 中 的 身 有感 触 地 体 会 到 : 我 们 周 围 有 不 少好 老 师 , 们 在 他 平 日对 学 生 的“ 心 ” 爱 只是 我 们 没有 用 自 己的 “ ” 心 去 发现 , 没能用 自己的“ 来博得 , 爱” 并表示今后 要热 爱 老师, 重老师 的劳动成果 。这样 不仅密 切 了师 生 尊 关 系, 而且使学生在接 受知识 的同时受到 了深刻 的 思 想 教 育 , 到 了 良好 的 效 果 。 收 中学语文教材有很多表现 中华 民族优秀的人 文 思想的篇章。《 岳阳楼记》 中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 天下之乐而乐 !《 ” 齐桓晋 文之事》 中的 “ 老吾 老 以及 人之老 , 吾幼 以及 人之 幼” “ 幼 的 仁爱 ” 思想——爱 人、 同情 人 、 帮助 人 的 人道 主义 。《 我所 欲 也》 鱼 中的 “ 舍生取义” 的献 身精神 , 原“ 漫漫其修 远兮 , 屈 路 吾 将 上下 而求 索” 的执著 爱 国精神 , 毛泽东 《 沁园 春 ・ 雪》 中的“ 问苍茫大地 , 主沉浮? 体现 出来 的以天 谁 ” 下为己任 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这些民族文化 的精 髓 , 养着 学 生 的精 神 世 界 , 定 了学 生 的 人 生 滋 奠 根基。对这些丰富的精神养料 , 师通过讲 授课 文 教
构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构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人文性是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课堂中,构建人文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增强他们的人文情感和人文精神,使他们成为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具有人文关怀的人。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一门涉及情感、思维和价值观的学科,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应体现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积极情绪,还要关心并引导他们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和途径。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课堂的人文性还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上。
教师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诗歌、音乐等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
同样重要的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审美价值的鉴别和评价能力。
三、弘扬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介绍一些优秀的人物、事迹和价值观,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引导他们思考人文精神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关于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的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行动。
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构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还可以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上。
通过与学生互动、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开展角色扮演、组织语文游戏等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果。
五、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一所优秀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教师要从不同方面了解学生,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才艺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机会,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积极有效的反馈,鼓励学生坚持努力,成为有梦想、有责任心的人。
语文教学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合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人文性”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
新课改以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虽有所体现,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把其工具性放在第一位,淡化了语文教学中本应具有的人文性。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强调人性、人权、人本,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把人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把人放在第一位。
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要实施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
语文人文教育就是以语文课中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的教学活动。
笔者认为要做好这一工作,语文教师要做到“一个理念,三个重视”。
一、以“生”为本的理念“人文主义”把“人”放在第一位,强调以“人”为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
教师要时刻用以“生”为本的理念武装自己,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人,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部因素,其次才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是教授知识,培养能力,才是提升素养。
以“生”为本,就要知道学生欠缺什么,学生最需要什么。
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
以“生”为本,就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自觉、创造的学习,并使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得到促进和发展。
以“生”为本,就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部因素,关注他的思想,关注他的情感,关注他的个性等。
语文教学立足于学生作为人的发展,本身就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
二、教师要重视教材中人文精神资源高中语文课本及读本都是专家精心挑选的大师们的心血之作,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文中流淌着大师们的真实情感,蕴含着他们的深层思索。
语文教师进行人文教育,就要挖掘课本、读本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品味审美中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
怎样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怎样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新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语文的课程性质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育要站在高处,以人生目的,人生理解、人生意义为核心,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等各个方面,唤醒人格,努力使学生变成“独立的人”,趋向完美。
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改变阅读教学观念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把阅读当做认识、了解、观察、感悟、思考人生社会,获得间接经验的手段,现代阅读教学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到达发展学生思维,获得学生审美体验的目的。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逐渐广阔,思维逐步发展,阅读的内容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同时,还引领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他们体验作者喜怒哀乐的同时,自己也与作者同乐同喜,同悲同忧。
现代阅读特别强调学生与作者、与教师共振。
现代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知识只是阅读的工具,所以我们要改变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
阅读实现了他们自我设计,自我构造,自我完善,对阅读的新认识,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帮学生描绘他们的人生理想。
阅读教学就是要突出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地位,突出人文精神,让师生共处于一种植根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之中,充分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文化情境,从中体会语言的妙处,学会语言的本领。
二、开拓阅读教学资源1.挖掘教材人文内涵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我们的教育界就很重视人文教育,着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完学,学做真人。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一
那神 奇的漓江水 、 奇特 的桂 林 山、 迷人 的云 雾、 美丽的绿 树红 花 等 一 一 呈 现 。 然 后 教 师告 诉 学 生 : 最喜 欢 哪 一 个 景 点 就 你
一
课 改 导 航
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应 以激励性的评 价 语言 , 发挥评价 的导 向作用 , 促成学生思 想 自由 地 交 汇 、 撞 、 华 , 高 学 生 的 碰 升 提 人文素养 。教师评价时要面向全体 , 鼓励 冒尖 , 允许落后 ; 鼓励 冒险 , 宽容失败。允 许落后 , 不是不闻不问 , 应以师生的多向 的激励性评价 , 鼓舞后进者大胆尝试 , 敢 于表 现 ; 宽容失 败 , 是听之任之 , 不 而要 通 过 多 向交 流 唤 醒 后 来 者 的 灵感 ,激 活 热情。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评价 中受 到启发 , 得到帮助 , 享受人文关怀。 位教 师在教 学《 白杨》 当一位 时,
重点 描 写 这 个 景 点 , 怎 么 写就 怎 么 写 。这 跨 越 时 空的 、 生 想 活
这 个特 点 。但 是 你 看 。 在 , 棵 白杨 不 现 这
生 的 素 材 丰 富 了 学 生 的 感 性 认 识 , 起 了 学 生 的 兴 趣 , 学 激 以
哭 了, 已经认识到 了埋怨 、 它 哭泣是于事
X OUSI I J OH I XE D 。I SI A HA A
语文是一 门人文特 色浓郁 的学科 。因此 , 们在小学语 我
文 教 学 中 , 强 调 人 的 自我 完 善 , 重 科 学 与 人 文 相 结 合 , 应 注 呼 唤人文情怀 , 凸显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的人 文 性 。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包括听说读写和文学活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注重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注重能力和品德的统一,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注重语文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语文教育是一门人文科学,要突出人文性,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注重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
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
语文教育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是多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语文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突出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语文课程要注重语言文字的实践性,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要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注重文学阅读和文学创作的结合,注重语言文字实践与文化传承的结合,注重语言文字实践与人生体验的结合。
二)强化语文教育的文化性语文课程要注重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统一,注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的传承和弘扬,注重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注重学生个体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创新。
三)注重语文教育的现代性语文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语言文字的多样性,注重语文教育的跨学科性和综合性,注重语文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注重语文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体现语文教育的个性化语文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研究能力,注重学生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评价,注重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评价。
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并初步掌握研究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具备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教学如何体现人文性
南方论刊 ・ 00 21年增刊第1 期
语文教 学研 宄
语 文教 学 如何 体 现 人 文性
邓 龙增
( 高州 市镇 江一 中 广 东高 州 5 5 5 2 2 3)
“ 语文 ” 即 “ 言文 字” , 语 其 “ 人文 性 ”和 “ 工具 性 ”是辩 证统 一 的 。 “ 人文 性 ”是人 类 亘 古久 远 的文 明精华 的 积淀 。学 习 语 文 的过 程 就是学 生精 神 奠基 的 过 程 ,是 师 生双 向 的 、积极 的生 命 活动过 程 。它更 着 眼于语 文 课 程对 学生 思想 感情 熏 陶感染 的 文 化功 能 和课 程 所具 有 的人 文学科 特点 。是 尊重 学生 生命 价值 、尊 重学 生个 体体 验 和创造 的真正 体
学生 学 习语 文 的兴趣 ,使 之不 仅
能学 到知 识 而且 学会 独立 获取 知 识 的方法 。同时 ,教 师要 为学 生 提供 特定 的学 习情 景 ,创设 理 想 的学 习环 境 ,激发 学 生 的创新 思 维 。譬 如 ,有 一位 老 师上 作文 课 时把 一个 瘪皮 球 和打 气筒 带进 教 室 ,他先 拍拍 皮球 ,然后 给皮 球 打气 ,再 拍拍 皮球 。老师 的动 作 做 完 之后 ,要 求 学生 据此 讨论 发 表 自己 的看 法 ,写 一篇 文 章 。学 生 们各 抒 已见 ,比较集 中的看 法 有 四种 :一是 皮球 瘪 其实是 一 种 自我保 护 ,打足 了气 的皮球 会 让 人 踢来 踢 去 ,容 易损 害 自己 。二 是 做 人不 能像 瘪皮 球 那样 没有 活 力 。三是 球要 打气 ,人要 争气 。 四是 只有不 断 充实 自己 ,才 能在 人 生 的竞技 场 有所作 为 。语 文 老 师 的这 种 暗示 教学 法 ,实 际上是 引 导学 生 自觉 地进 入写 作境 地 , 比其单 纯 的命题 作 文 、供料 作 文 来说 ,课 堂氛围更 为宽松和谐 。 3 注 重质 疑交 流 ,开展 丰 富 . 多彩 的语 文活动课 美 国的布 鲁 巴克认 为 : “ 最 精 湛 的教学 艺术 ,遵 循 的最 高准 则 就是 让学 生 自己提 问题 。”学 生 能 自己质 疑提 问 ,说 明学 生进 入 了 自主学 习状 态 。教 师通 过让 学生 自己提 问来 组织 教学 ,引导 学生 积极 参 与 、主动 探索 、为他 们创设动脑 、 ( 下转第2 页 ) 7
语文教学要彰显人文性
语文教学要彰显人文性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在走一条异常曲折、反复发展的道路。
语文教学的学科定位先后经过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的发展,在发展的路上有过强调思想性,摒弃工具性的时期,也有过强调工具性,摒弃思想性的时期,还有两者兼容的时期,到2000年的教学改革开始将人文性引入,新课程改革强调我们的教学要彰显人文性。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凸现人文性,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怎样实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教育目标呢?一、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是以教师的讲授、灌输为主,教师把对教材的理解或教参的说法灌输给学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能是鹦鹉学舌。
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没有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要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有意识、自觉地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情感的交流和精神的对话。
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为学生创设读的情境,诱导氛围,让学生借助情境和氛围去揣摸、去体验,然后表情、表声,从而达到真情的自然流露,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交流、合作、互帮、互学,使学生在视野吻合的基础上经验共享。
二、教师要营造良好的人文教学环境人文精神需要阳光、雨露与土壤的滋养,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教学环境,给学生创设平等、宽容、科学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帮助学生“舒其志,展其心”,在教学中倡导人文性,势必要打破语文课堂中一贯以来“教师中心”和“权威主义”,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要由语文课程中的灌输者、命令者、训练者变为商讨者、组织者、引导者。
倡导人文性,能让师生之间产生心的交流,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 出 语 文 教 育 的 人 文 性
◎李 晓 文
依据 高 职 高专 “ 以就 业 为导 向,素 质 为本位 ,能 力 为核
采 取学 生 喜 闻乐见 的教 学方 法 , 以促进 课 堂 的生 动化 。 比如
心 ”的人 才培 养 模式 ,人文 素 质是 素质 本 位基 本 的 也是 关键 在 学爿 《 链 》一‘ 时 ,我 们 可 以安排 一 次别 开 生面 的 戏剧 项 课
观 和 价 值 观 ,教 师 的 言行 、 对 每 一种 现 象 的态 度 ,都 直 接 间 ,教 师 不 能只 关心 自己讲 什 么 ,更 多 的应 多关 注 学生 的认 影 响着 学 生 的人 格 发 展 与 形 成 ,这 都 是 他 们 以后 为人 处 事 知 能力 。在教 学过 程 中 多使 用 鼓励 性 的语 言 ,给 予 学生 更 多
可 以为学生开设阅读实践课 、影视欣赏课,介绍文学作品,
这 些 作 品是 有 生命 的 ,它 是作 者个 体 智 慧与 情感 的结 晶 ,浸
透 了作者 的 心 思、情 思 ,会 潜 移 默化 地 影响 阅读 者 的情 感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 学 能否 收 到预 期 的人 文 教 育 目的 ,教 学方 法起 着 不容 情 趣 和情 操 , 影响 阅读 者对 世界 的感 受 、思 考及 表 达方 式 以 忽视 的 作用 。恰 当的 教学 方法 能 激 发学 生 的学 兴 趣 , 收到 事半 功倍 的效 果 。我们 的传 统教 学 方法 单一 ,不讲 艺 术性 , 及 价 值观 和 人 生观 的形 成 。钱 理 群先 生 说 : “ 文学 的核 心 , 文 学 创 作与 文 学 阅读 的 出发 点与 归宿 都 是人 ,是人 的心 灵 ,
外 在信 息 、 知识 、文 化 等 的吸 收 ,是 内敛的 指 向人 内心 的思 维 过程 ,是 自我 精 神生 活逐 渐 丰 厚与 升 华 的过程 。我们 教师
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培养 “ 仁者爱人”的精神,
学会 与 人相 处 ,做 到 爱 家人 、爱集 体 、爱社 会 。 ( )教 学 方 法 的促 进 作用 三
使 教师 具 有无 可 怀疑 的 威信 ,是… 切 荚好 的 化身 和 可资 效仿 的榜样 , 所 谓 榜样 的力量 是 无 穷 的,教 师 的 世界 观 、人 生
汴 重每 位 同学 参 与 ,让他 们 在 个人 体验 巾体会 乐趣 ,感 受成
功 :体 会 真情 、感 悟 真 理 ,为 学生 提供 表 达体 验 和感 悟 的空
悟 )与 “ ” ( 识 、智 力 )的培 养 。 …尤其 是 当前 , 由于 人 生观 、世 界观 , 完善 学 生 的个 人 品格 。 智 知 我 国 的职 业教 育 过 分重 视学 生 的专 业 识 教 育而 忽 视人 文 素 二 、关 心 学生 的 个体 认 知 语 文 教 学 的 人 文 性 ,顾 名 思 义 , 先要 把 学 生 当 一个
元 的 ,这 是一 种 客观 事 实 ,教 师在 认识 “ 多元 ”这 ‘ 客观 现 一
实 的基 础 【,一 定要 尊重 学 生在 学 >过 程 中 的独特 体 验 ,不 二 J 求 意见 统 一 ,允许 个 性 阐释 , 对于 学生 这 种 既是 “自己的 ”
语 文教 师 的语 言 形象 对 广大 学 生起 着潜 移 默 化 的作 ,从而 又 是 “ 独特 的 ”体 验 , 教师 应给 予 充分 的理解 和 肯 定。 同时
质 教 育 ,越 来越 多 的学 生只 物质 ,不讲 精 神 ,导 致整 体文
化素质下降。大学教育急切呼唤 “ 人文教育 ”回归。
那 么 ,到 底该 如 何存 语 文 教 育上 体现 人 文性 呢 ?
一
“ ”来 看 ,尊 晕 其 人格 发展 的权 利 , 并 给 予 其 充 分 的 信 人
任 。正 如 “ 一千 个 读者 就 有一 下个哈 姆 雷特 ”一样 , 学生 有
对每 ‘ 文 ,每 一 个 命题 乃 至种 种社 会现 象 的 理解 也 是多 篇课
、
在 教 学过 程 中 凸显 感 染 力量
( )教 师 的个 人 感染 力 一
语 文老 师 除 了具备 本 专业 知 识 以外 ,还 要有 丰 富 的人 文 知 识 ,讲 课 时才 能旁 征 博 引 ,拓 宽学 生 的视野 。与此 同时 ,
三 、重 视 学生 的语 文 能 力训练 在 语文 教 学 中 ,我们 应 该注 重 引导 学 生在 语 言习 得过 程
中确 主体 意 识 ,锻炼 独 立 人格 ,陶 冶 良好 性情 。
( ) “ ”与 “ ” 的训 练 读 听 “ ”与 “ ”是语 占文字 理 解 能力 的训 练 ,主 要 是对 读 听
的摹 本 。
( )教 材 的 艺术 感 染 二
的人文 关 怀 ,关注 并发 展人 性 , 以发 展学 生 健全 的个 性 、健
康 的 人格 。
人 文精 神 不 是 “ 中 , ,镜 巾花 ” ,它 以文 本为 载 体 , 水 L j
使学 生在 I土 、独 的 阅读 中 自然 感受 到其 中的人 文精 神 。 L l 人文 精 神不 能授 予 ,只 能 体 会和 感悟 , 让文 小 自身 去感 染 学 生 。如 老舍 先 尘 的 《 的母 亲》 ,语 苦朴 实 ,情 感 真 挚 ,具 我 有很 强 的感 染 力 ,许 多 同学在 学 > 的过 程 中多 感动 地 流 下 了 J 热 泪 ,让 学 生 真切 地感 悟 到妈 妈 的 爱是 无私 的 、是 伟火 的, 是 世 界 上最 真 挚的 感情 。从而 能 够 生发 开 , “ 再老 以及 老
的组成 部 分 , 为此我 们 语文 教 师在 教 学过 程 巾要 注 蘑突 …语 文 课 的人 文性 ,即注 重 “ ” ( 格 、灵 魂 、道 德 、生 命体 心 人
演 … ,也 可 以准 备 ~ 次 小 型辩 论 , 又 或 者 进 行 一 场 演 讲 比
赛 ,让 学 生在 亲 身参 与 中体 会 文章 的 内涵 ,逐 渐树 立 正确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