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定向凝固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材料合成与制备 第5章 定向凝固技术

材料合成与制备 第5章 定向凝固技术
采用定向凝固技 术生产的高温合金 基本上消除了垂直 于应力轴的横向晶 界,并以其独特的 平行于零件主应力 轴择优生长的柱晶 组织以及其优异的 力学性能而获得长 足发展。
4、磁性材料
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RFe(R-Tb、Dy)作为一种电-磁-机械能量或信 息转换的新型功能材料,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它具有 很高的磁致伸缩值(1500~2000×10 )和能量密度(14000~25000J/m ),而 且还具有低频响应速度快、机电耦舍系数大等特点,故在大功率声纳换 能器、磁弹性波器件、液压阀门控制、精密加工徽定位、精度高速线性 马达、伺服系统和特殊兵器等高新技术领域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对 于Tb-Dy-Fe材料,人们一直希望得到具有<111>方向择优取向的样品。 通过改变材料的定向凝固条件、控制材料的取向度、以及对材料进行热 处理消除晶界提高材料磁致伸缩性能。
(4)激光超高温梯度快速凝固
利用激光器作为热源来实现定向凝固。 激光具有能量高度集中的特性,在作为定向凝固热源时可能获得 比现有定向凝固方法高得多的温度梯度。利用激光表面熔凝技术实现 超高温度梯度快速定向凝固的关键在于:在激光熔池内获得与激光扫 描方向一致的温度梯度;根据合金凝固特性选择适当的工艺参数以获 得胞晶组织。
定向凝固过程工艺参数分别为: 合金熔融温度1450℃,温度梯度140℃/cm,牵引速度0.5-0.8 mm/min。
2、柱状晶生长
控制热流方向和温度梯度。
3、高温合金制备
定向凝固制备Fe-Cr-C过共晶原位生长复合材料
高铬铸铁是一种优良的耐磨材料,普通条件下凝固的高铬铸铁碳 化物呈网状,在实际磨损中往往会因为碳化物脆裂或折断而失效。 为此,通过定向凝固的方法,使碳化物纤维定向排列,即将Fe-C-Cr 合金制备成碳化物呈定向分布的原位生长复合材料,使高硬度的碳 化物垂直于磨面的方向定向生长,可以显著提高其性能。

第三章定向凝固

第三章定向凝固

第三章定向凝固技术3.1定向凝固技术概论定向凝固技术是上世纪60年代,为了消除结晶过程中生成的横向晶界,从而提高材料的单向力学性能,而首先提出的。

目前,定向凝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温合金、磁性材料、单晶生长、自生复合材料的制备。

定向凝固技术的最主要应用是生产具有均匀柱状晶组织的铸件。

利用定向凝固技术制备的航空领域的高温合金发动机叶片,与普通铸造方法获得的铸件相比,它使叶片的高温强度、抗蠕变和持久性能、热疲劳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对于磁性材料,应用定向凝固技术,可使柱状晶排列方向与磁化方向一致,大大改善了材料的磁性能。

用定向凝固方法得到的自生复合材料消除了其它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增强相与基体间界面的影响,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大大提高。

定向凝固是指在凝固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在凝固金属和未凝固金属熔体中建立起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体沿着与热流方向相反的方向凝固,最终得到具有特定取向柱状晶的技术。

热流的控制是定向凝固技术中的重要环节,获得并保持单向热流是定向凝固成功的重要保证。

伴随着对热流控制技术的发展,定向凝固技术由最初的发热剂法(EP法)、功率降低法(PD法)发展到目前广泛应用的高速凝固法(HRS法)、液态金属冷却法(LMC法)何连续定向凝固法。

3.2 定向凝固的理论基础定向凝固是研究凝固理论和金属凝固规律的重要手段,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凝固理论的发展。

从Chalmers等的成分过冷到Mullins的界面绝对稳定动力学理论,人们对凝固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定向凝固过程中,随着凝固速度的增加,固液界面的形态由低速生长平面晶→胞晶→枝晶→细胞晶→高速生长的平面晶变化。

无论是那一种固液界面形态,保持固液界面的稳定性对材料的制备和材料的力学性能非常重要。

因此固液界面稳定性是凝固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问答题。

低速生长的平面晶固液界面稳定性可以用成分过冷理论来判定,高速生长的平面晶固液界面稳定性可以用绝对稳定理论来判定。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各 种热 流能 被 及时 导 出是 定 向凝 固过 程得 以实
现 的关 键 , 也是凝 固过 程成 败 的关 键 。获得并 保持单 向热流 是定 向凝 固成 功的重 要保 证 伴 随着 对热 流 。 控 制 ( 同的加 热 、 不 冷却 方式 ) 术 的发 展 , 技 传统 定 向
hso y o p o e e p rt r r din n o t d c oig r t r m h s e t f ndr cin l O it r fi r v d tm e a u e g a e t d pr mo e o l ae f m a n 0 t e a p c ii t a - o u e o S
p e r t n a e ito c d. r pa a i r r du e o n
K ywor s Undr c in l o iic t n, m p r t r r din , t r l e a a in e d : i i t a l f a i Te e o s d i o e au e g a e t Ma e i a pr p r t o
l ic t nt c n lg v lt n An h p l a in f ndi c in l oi f a int c n lg a e il i f ai e h oo y e ou i . d t e a pi t so i r t a l i t e h oo y i m t r di o o c o u e o s dic o n a
ic t n t c n l g e n o t u u n di c in l o i f a i n t c n l g e r lo r ve d. I i, f a i e h o o i s a d c n i o s u i r t a l i t e h o o i s a e a s e iwe t s a i o n e o s dic o

定向凝固技术及其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及其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及其应用1.定向凝固理论基础及方法定向凝固又称定向结晶,是指金属或合金在熔体中定向生长晶体的一种方法。

定向凝固技术是在铸型中建立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使熔融合金沿着热流相反的方向,按要求的结晶取向进行凝固铸造的工艺。

它能大幅度地提高高温合金综合性能。

定向凝固的目的是为了使铸件获得按一定方向生长的柱状晶或单晶组织。

定向凝固铸件的组织分为柱状、单晶和定向共晶3种。

要得到定向凝固组织需要满足的条件,首先要在开始凝固的部位形成稳定的凝固壳,凝固壳的形成阻止了该部位的型壁晶粒游离,并为柱状晶提供了生长基础,该条件可通过各种激冷措施达到。

其次,要确保凝固壳中的晶粒按既定方向通过择优生长而发展成平行排列的柱状晶组织,同时,为使柱状晶的纵向生长不受限制,并且在其组织中不夹杂有异向晶粒,固液界面前方不应存在生核和晶粒游离现象。

这个条件可通过下述措施来满足:(1)严格的单向散热。

要使凝固系统始终处于柱状晶生长方向的正温度梯度作用下,并且要绝对阻止侧向散热,以避免界面前方型壁及其附近的生核和长大。

(2)要有足够大的液相温度梯度与固液界面向前推进速度比值以使成分过冷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同时要减少熔体的非均质生核能力,这样就能避免界面前方的生核现象,提高熔体的纯净度,减少因氧化和吸氧而形成的杂质污染,对已有的有效衬底则通过高温加热或加入其他元素来改变其组成和结构等方法均有助于减少熔体的非均质生核能力。

(3)要避免液态金属的对流。

搅拌和振动,从而阻止界面前方的晶粒游离,对晶粒密度大于液态金属的合金,避免自然对流的最好方法就是自下而上地进行单向结晶。

当然也可以通过安置固定磁场的方法阻止其单向结晶过程中的对流。

从这三个条件我们可以推断,为了实现定向凝固,在工艺技术上必须采取措施避免侧向散热,同时在靠近固液界面的熔体中维持较高的温度梯度。

定向生长理论和它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定向凝固技术。

自从Bridgman和Stockbarger在20世纪20年达提出奠定了现代定向凝固和单晶生长技术基础的Bridgman定向凝固技术,定向凝固就被广泛运用于制备各种结构和功能材料。

第八章 凝固新技术—定向凝固

第八章 凝固新技术—定向凝固

西北工业大学李建国等人通过改变加热方式,在液态
金属冷却法(LMΒιβλιοθήκη 法)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型定向凝固 技术—区域熔化液态金属冷却法,即ZMLMC法。
33
这种方法将区域熔炼与液态金属冷却相结合,利用
感应加热机中队了凝固洁面前沿液相进行加热,从而有
效地提高了固液前沿的温度梯度。西北工业大些研制的 ZMLMC定向凝固装置,其最高温度梯度可达1300K/cm,最
34
1.试样 2.感应圈 3.隔热板 4.冷却水 5.液态金属 6.拉锭机构 7.熔区 8.坩埚 超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装置图
35
电磁约束成形定向凝固(DSEMS)
在ZMLMC法基础上,凝固剂属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出并 探索研究了近十年的电磁约束成形定向凝固技术。该技 术是将电磁约束成型技术与定向凝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 的一种新型定向凝固技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熔化感应 器内的金属材料,并利用在金属熔体部分产生的电磁压 力来约束已熔化的金属熔体成形,获得特定形状铸件的 无坩埚熔炼、无铸型、无污染定向凝固成形。 由于电磁约束成形定向凝固取消了粗厚、导热性能 查的陶瓷模壳、实现无接触铸造,使冷却介质可以直接 作用于金属铸件上,可获得更大的温度梯度,用于生产 无(少)偏析、组织超细化、无污染的高纯难熔金属及 合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 2 光学晶体CaF2 (左1:φ220×150mm).
金属单晶具有特殊的力学物理性能
2、 定向凝固原理
—如何实现定向凝固?
10
合金固溶体凝固时的晶体生长形态 a) 不同的成分过冷情况
b) 无成分过冷
C) 窄成分过冷区间
平面晶
胞状晶
d) 成分过冷区间较宽 柱状树枝晶 e) 宽成分过冷 内部等轴晶

定向凝固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1.2 新 型 定 向 凝 固 技 术 由于常规的定向凝固技术存在着温度梯度低和冷却速
率小等缺点。造成 凝 固 过 程 中 组 织 粗 化,枝 晶 偏 析 严 重,阻 碍了材料性能的提高。随着定向凝固技术 的 迅 速 发 展,研 究 者在吸收融合常规凝固技术优 点基础上,开发出 了 许 多 新 型 定向凝固技术。
表 1 常 规 定 向 凝 固 法 的 优 缺 点 及 应 用 范 围 Table 1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processes
方法
优点
缺点
应用范围
· 116 ·
材料导报 A:综述篇
2016 年 2 月 (上 )第 30 卷 第 2 期
定向凝固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问 亚 岗 ,崔 春 娟 ,田 露 露 ,杨 猛 ,薛 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西安 710055)
摘要 定向凝固技术是制备具有单一取向要求的凝固组织和高性能材料的重要方法,是研究 凝 固 理 论 和 新 型 材料的重要手段。在介绍定向凝固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评述 了 传 统 定 向 凝 固 技 术 的 发 展 及 存 在 的 弊 端 ,简 述 了 几 种 新 型 定 向 凝 固 技 术 ,以 及 它 们 在 制 备 新 材 料 中 的 应 用 。
1.2.1 区 域 熔 化 液 态 金 属 冷 却 法 (ZMLMC) 西北工业大学李 建 国 等 通 过 改 变 LMC 法 的 加 热 方 式,
将区域熔化与 LMC 法 相 结 合,开 发 出 区 域 熔 化 液 态 金 属 冷 却定向凝固法,即 ZMLMC 法 。 [13] 该 方 法 与 LMC 方 法 冷 却 方式相同,利用电子束或高频感应电场集中对 凝 固 界 面 前 液 相进行加热,进一步提 高 了 温 度 梯 度。 他 们 自 制 的 ZMLMC 装置,其温度梯 度 最 高 可 达 1300 K/cm,冷 却 速 度 最 大 可 达 50K/s,凝 固 速 率 可 在6~1000μm/s内 调 节 。 采 用 ZMLMC 法,可显著细化高温合金定向凝固一次枝晶和 二 次 枝 晶 的 间 距。但是,该方法单 纯 地 采 用 强 制 加 热 方 法,通 过 提 高 温 度 梯度来提高凝固 速 度,未 能 获 得 较 大 的 冷 却 速 度,却 需 要 散 发掉较多的热量,冷 却 速 度 的 提 高 受 限,一 般 很 难 达 到 快 速 凝固。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试验阶段。 1.2.2 电 磁 约 束 成 形 定 向 凝 固 (DSEMS)

定向凝固制备铸造多晶硅的原理及应用综述

定向凝固制备铸造多晶硅的原理及应用综述

定向凝固制备铸造多晶硅的原理及应用综述摘要:阐述了介绍了定向凝固应用于硅材料的理论基础,论述了近年来定向凝固制备技术在杂质提纯和晶体生长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定向凝固制备铸造多晶硅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展望今后的发展前景,认为新型的定向凝固技术制备出的硅锭在杂质含量、晶体结构方面均优于传统凝固技术,应积极改善定向凝固技术,以制备高品质的太阳能硅材料。

关键词定向凝固;铸造多晶硅;杂质和缺陷;转化效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包括单晶电池和多晶电池2种,多晶电池的市场份额占到一半以上,商业化的多晶电池效率可以达到14%左右[1]。

实验条件下,多晶电池的最高转化效率达到20.30左右,多晶电池的效率虽然略低于单晶电池1%~2%,但多晶电池制造成本低、环境污染小,仍有很高的性价比和市场[2]。

近年来,由于技术改良、电池效率提高及生产成本下降等有利因素,因而大大促进了多晶电池应用技术的发展,也使业内专家学者给予了多晶电池制备技术更多研究和关注[3]。

影响多晶电池转换效率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多晶硅铸锭的纯度,即使材料中含有少量的杂质,对电池的光电性能就有很大的影响[4];二是尽量减少材料中各种缺陷,多晶硅铸锭中的晶界、位错与杂质聚集成载流子复合中心,大大的降低了多晶电池效率。

由以上表述可知,要提高多晶电池的效率,必须围绕提高材料纯度和降低材料缺陷的技术进行研究,而定向凝固技术正是制备硅晶体材料的典型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开始只用于传统的高温合金研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材料制备技术[5]。

定向凝固技术在多晶硅铸造主要是控制晶体生长和杂质提纯2方面的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可以很好地控制组织的晶面取向,消除横向晶界,获得大晶粒或单晶组织,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6]。

同时,定向凝固可生成按照一定晶面取向、排列整齐的晶体结构,由于分凝系数的不同,杂质凝聚于晶界和铸锭上方,对材料起到提纯作用。

1. 基本原理多晶硅铸锭实际上就是由定向排列的柱状晶体组合形成,形成的理论基础就是定向凝固原理。

定向凝固

定向凝固

工艺比较
工艺比较
几种新型定向凝固技术
区域熔化液态金属冷却法 超高梯度定向凝固技术(ZMLMC) 深过冷定向凝固技术 电磁约束成形定向凝固技术 激光超高温度梯度快速定向凝固技术
区域熔化液态金属冷却法(ZMLMC)
ZMLMC法是采用区域熔化和液态金属 冷却相结合的方法。它利用感应加热,集中 对凝固界面前沿液相进行加热,从而有效地 提高了固液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由于冷 却速率明显提高,导致凝固组织细化,大幅 度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
与传统定向凝固相比,深过冷定向凝固 有下述特点: (1)深过冷凝固与快淬急冷液态金属具 有相似的凝固机制,本质上均属快速凝固。 (2)定向凝固组织形成过程中的晶体 生长速度高,组织结构细小,微观成分偏析 程度低,促使铸件的各种力学性能大幅度提 高。目前,深过冷的研究还局限于纯金属或 简单的二元合金,如何获得具有一定外形的 零件是关系到该技术能否实用化的主要问 题。
第7章 定向凝固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的特点
定向凝固设备与方法
定向凝固中温度场分布
定向凝固中浓度场分布 定向凝固界面稳定性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
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与能源相关的设备, 如核电站设备、压力容器等的需求量增加,相 应地用于这些设备的大型板类件激增。这些板 类件不仅趋于大重量、超厚度,而且对疏松、 偏析、非金属夹杂物的要求极为严格,甚至还 要求有较好锻造性能和焊接性能。这些苛刻的 要求对普通锭生产工艺提出了挑战。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法国和日本在七十年 代末相继提出了小高径比、高冷却强度的定向 凝固锭技术。
液态金பைடு நூலகம்冷却法
影响因素: 冷却剂的温度 模壳传热性、厚度和形状 挡板位置 熔液温度 液态金属冷却剂的选择条件: 有低的蒸气压,可在真空中使用 熔点低,热容量大,热导率高 不溶解在合金中 价格便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定向凝固技术研究摘要针对日趋活跃的金属定向凝固技术,阐述定向凝固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其特点。

简要说明了金属定向凝固技术的应用。

介绍了目前金属定向凝固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前景。

关键词金属;定向凝固;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应用Continuous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TechnologyZuojinrongAMM,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technology of metal has become ncreasingly act ive.Its basic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descri bed.Its applications are also overviewed .The development state at home and abroad , problem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are summ arized.KEY WORDS Metal;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basic principle ;technicalcharacteristic ;application 绪论:金属的凝固,从传热学的角度是液态金属转变为固态的过程;从物理化学、金属学的观点就是结晶,即:形核和生长。

形核过程对金属材料晶粒的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晶体生长关系到凝固后微观组织的形态,由于组成金属材料的晶体形态与金属材料的性质有关,如何控制晶体生长已成为控制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

凝固组织的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l)凝固组织形态的选择(2)控制凝固组织的尺寸、间距。

材料的使用性能是由其组织形态来决定的。

因此,包括调整成分在内,人们通过控制材料的制备过程以获得理想的组织从而使材料具有所希望的使用性能,控制凝固过程己成为提高传统材料的性能和开发新材料的重要途径。

定向凝固技术由于能得到一些具有特殊取向的组织和优异性能的材料,因而自它诞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同时,由于定向凝固技术的出现,也为凝固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实验基础,因为在定向凝固过程中温度梯度和凝固速率这两个重要的凝固参数能够独立变化,从而可以分别研究它们对凝固过程的影响。

此外,定向凝固组织非常规则,便于准确测量其形态和尺度特征。

定向凝固技术是控制晶体生长、研究晶体生长行为最有效的方法,实现定向凝固的总原则为金属熔体中的热量严格的按单一方向导出,使金属或合金按柱状晶或单晶的方式生长。

金属熔体在凝固过程中,为了达到单一方向生长为柱状晶的目的,除满足上述总原则外,还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保持为平面,在界面前沿保持足够高的温度梯度,并且使此温度梯度与柱状晶生长速度的比值足够大;二是未凝固的液体有足够的过热度,避免型壁形核,防止型壁上形成的晶体脱落形成等轴晶的核心。

1. 传统的定向凝固技术1.1 发热剂法(EP法)这是最原始的定向凝固方法,金属熔体内的温度梯度小,单向传热不易保证,凝固一旦开始就无法对凝固过程进行控制。

其具体工艺为将熔化好的金属液浇入一侧壁绝热,底部冷却,顶部覆盖发热剂的铸型中,在金属液和已凝固金属中建立起一个自上而下的温度梯度,使铸件自上而下进行凝固,实现单向凝固。

这种方法由于所能获得的温度梯度不大,并且很难控制,致使凝固组织粗大,铸件性能差,因此,该法不适于大型、优质铸件的生产。

但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可用于制造小批量零件。

图1发热剂法定向凝固示意图1.2. 功率降低法(PD法)功率降低法发展于加世纪60年代,其原理如图2所示。

保温炉分段加热,当熔融的金属液置于保温炉内后,在从底部对铸件冷却的同时,自下而上顺序关闭加热器,金属则自下而上逐渐凝固,从而在铸件中实现定向凝固。

通过选择合适加热器件,可以获得较大的冷却速度,这种方法在凝固过程中温度梯度是逐渐减小的,致使所能允许获得的柱状晶区较短,柱状晶在高度上的粗化比较严重,组织不够理想。

加之设备相对复杂不易控制,能耗大,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图2功率降低法定向凝固原理1.3 快速凝固法(HRS)HRS法,即“Hi ghRatesolidificatfon’’,又称铸型移动法,如图3所示。

为了改善功率降低法在加热器关闭后,冷却速度慢的缺点,在Bridgman晶体生长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成了一种新的定向凝固技术,即快速凝固法。

由于加热与冷却装置之间用隔热板隔开,固液界面始终靠近冷却区,使固液界面前沿金属熔体冷却强度保持不变。

该方法的特点是铸件以一定的速度从炉中移出或炉子移离铸件,采用空冷的方式,而且炉子保持加热状态。

这种方法由于避免了炉膛的影响,且利用空气冷却,因而获得了较高的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所获得的柱状晶组织细密挺直,且较均匀,使铸件的性能得以提高,在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

图3快速定向凝固法(HRS)示意图1.4 液态金属冷却法(LMc法)HRS法是利用辐射换热来冷却的,所能获得的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都很有限。

为了获得更高的温度梯度和生长速度,在HRS法的基础上,将抽拉出的铸件部分浸入具有高导热系数的高沸点、低熔点、热容量大的液态金属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定向凝固技术,即LMC 法。

这种方法提高了铸件的冷却速度和固液界面的温度梯度,而且在较大的生长速度范围内可使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保持稳定,结晶在相对稳态下进行,能得到比较长的单向柱状晶。

液态金属冷却法(Liquld metal cooling)采用液态金属作为冷却介质,其冷却效果远远大于其他冷却介质,月前,常用的金属浴有:锡液、嫁锢合金、稼锢锡合金等。

稼、锢熔点低,价格昂贵,因此只适于在实验室使用。

Sn液熔点稍高(232o C),但价格相对便宜,冷却效果也比较好,因而适于工业应用。

LMC法设备复杂,操作麻烦,在工业上未广泛应用[1]。

美国、前苏联等国应用该工艺制造航空发动机叶片。

图4液态金属冷却法示意图传统的定向凝固技术在结晶器抽拉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梯度在是变化的。

在单晶的生长过程中,热量的传递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传导和辐射来完成。

在凝固初期,即在起始端部分,热量主要以热传导方式传递,由于距水冷结晶器较近,传导路径较短,温度梯度较大。

随着凝固的进行,传导路径增大,热传导的作用逐渐减弱,温度梯度也随之降低。

随着凝固的进一步进行,热传导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而辐射散热面积增大,壳型表面辐射散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辐射散热能力较热传导作用低,故总的散热能力减弱,导致温度梯度降低。

糊状区宽度随着凝固的进行逐渐增大,这与温度梯度逐渐减小有关。

传统的定向凝固技术存在以下弊端:(l)从强制性晶体生长方式来看,冷却速度受控于固相热量的导出,冷却速度随抽拉距离及铸件长度的增加而变化,均匀冷却速度的获得必须依赖于牵引系统的计算机控制和多区加热等复杂手段。

(2)追求高的温度梯度造成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及获得缓慢的牵引速度而造成生产率低下[2]。

不论是功率降低法,还是快速凝固法,它们的主要缺点是温度梯度小,冷却速度太慢,由于晶体生长所需的过冷度小于形核所需的过冷度,晶粒有充分的时间长大,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组织粗大,会产生严重的枝晶偏析,限制了材料性能的提高。

造成冷却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不大,这样为了保证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没有稳定的结晶核心的形成,所能允许的最大凝固速度就有限。

表1为不同定向凝固方法的主要冶金参数。

表1 DS-mar-M200高温合金在不同定向凝固方法时的主要冶金参数为了进一步细化材料的组织结构,减轻甚至消除微观偏析,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性能,就需要提高冷却速率。

在定向凝固技术中,冷却速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提高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和生长速率来实现。

因而如何采用新工艺、新方法去实现高温度梯度和大的生长速率是当今众多定向凝固技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

2. 新型定向凝固技术2.1 ZMLMC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温度梯度,李建国等人把区域熔炼技术(zoneMelting)和液态金属冷却法(LMC)相结合发展了一种新型定向凝固技术一区域熔化液态金属冷却法,即ZMLMC法。

利用感应加热集中对凝固界面前沿液相进行加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固液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

据报道zMLMc最高温度梯度可达1300k/cm,最大冷却速度可达50k/s。

与传统定向凝固相比,枝晶组织明显得到细化。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凝固理论的发展和深入。

从成分过冷理论到界面稳定动力学理论(MS理论),人们对凝固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MS理论成功地预言了:随着生长速度的提高,固液界面形态将经历从平界面、胞晶*树枝晶*胞晶*带状组织*绝对稳定平界面的转变。

对大多数合金,实现高梯度绝对稳定性的临界温度梯度在5000K/cm以上,远远超过常规的定向凝固方法包括ZMLMC方法所能达到的温度梯度。

为了实现高温度梯度绝对稳定性,揭示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凝固过程的规律,人们想到激光具有加热温度高,能量高度集中等特点,选用激光作加热源,在激光表面熔化快速定向凝固条件下,高密度激光源辐照材料表面使表面薄层(熔层深度一般不大于0.5mm)熔化,熔融金属与未熔基体接触良好,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高达106数量级,当用30Ps的激光脉冲表面淬火时,晶体生长速率高达230m/s [3],冷却速度较区域熔化液态金属冷却法大大提高(约为三个数量级)。

定向凝固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提高温度梯度和凝固速率的历史[4]。

2.2 连续定向凝固技术连续定向凝固技术可获得理想的柱状晶组织,它的出现标志着定向凝固技术及晶体生长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连续定向凝固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l) OCC法:日本千叶工业大学的大野笃美教授依据“晶体游离学说”发明了OCC(Ohn Coniinuous casting Proeess)方法;OcC方法的原理是将结晶器的温度保持在熔体的凝固温度以上,绝对避免在型壁上形核,熔体的凝固只在脱离结晶器的瞬间进行。

随着铸锭不断离开结晶器,晶体的生长方向与热流方向相反。

OCC方法三种形式及特点见表2[5]。

表2 occ法三种形式及其特点(2)高温度梯度法:Flemings教授依据等轴晶形成机理“成分过冷学说”发明了HGqHighTemperatureGradientcasting)方法;这种方法追求高的温度梯度,实现的方法是使金属熔体达到近似于薄膜的程度,HGC法定向凝固原理图见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