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给 予双 氯芬酸片 2rg 5 ,每 日 3 ;雷 公藤 多甙 片 2 m , a 次 0 g
每 日 3次 。
致。外 因是致病 的条件 ,内因则是发病的基础 ,病变部位主要
是在关节 、经络、肌 肉,因为肝主筋 ,脾主肌 肉,肾主骨,因 此本病与肝脾 肾的关系 非常密切 。
42 病 理 损 害 .
红 ,脉沉细数或者沉细无力 。
13 治疗 方 法 -
1. . 1寒 湿 型 3
例 ,1 ~1 0 5年的患者 2 2例 ,5 0年的患者 3 ,5年 以下 ~1 6例
的患者 2 9例 。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 畸形 、功 能受 限,其 中有
7 8例晨 僵,2 5例发热或低热 ,6 9例血沉不正常 。病情 :2 例 7
韩秋 玲
( 东省新 汶矿 业集团 中心医院,山 东 新 汶,2 13 ) 山 723
中 图分类号 :R 9. 53 2 2 【 摘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7. 6 (0 1 601. 证型:D A 647 0 21 )1— 1 2 8 0 0 G
要 】 目的: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 关节 炎的I床观察 。方 法:对治疗组 6 例患者 ,采用 中医辨证 的分型 ,分别 临 5
活动不利,触 之有 加剧 ,得冷痛减 ,数或滑数。 1- . 3筋脉痹阻 ,痰瘀凝滞 2
形 。属于 中医痹证 的范畴 ,近代 医学称之 为虺痹和 顽痹 。其 因 证机 治和一 般的痹证 不 同,在研 究探讨 古今治疗 痹症 的基 础 上 ,现对我 院中医辨治类 风湿性 关节 炎的临床观察 ,进行回顾
C C 中医临床 研究 2 1 年 第 3 第 1 期 JM 01 卷 6
中 医 辨 证 治 疗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的 临 床 观 察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红肿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主要表现为“风湿痹痛”,属于“风邪侵袭”、“湿浸筋骨”,“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证型。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采用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从而达到缓解炎症、改善症状的效果。
以下是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具体方法。
一、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手脚发冷等症状,疼痛感较重,多在天冷加重。
舌质胖大,苔白滑。
脉象偏缓、沉紧。
2、风湿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寒湿外侵而引起的风湿湿痹。
病变多累及肢体关节,其特点是疼痛多于肿胀,疼痛酸痛或楚痛较多。
有时疼痛之处可见有红肿,不大,常有厌风怕冷,口舌粘滞,大便不解,小便清长等症状。
舌质胖大,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浮缓。
3、湿热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湿热客于经络而致的湿热痹痛。
病变病变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疼痛剧烈,热重,热痛凶猛,红肿明显。
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干,脉象滑数。
4、血瘀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变形、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多在天气湿重时加重。
舌质暗紫或青,苔紫黯或白腻,脉象沉细。
二、中医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风寒湿痹型治疗重点在于祛风散寒,舒筋活血。
常用穴位有风池、大椎、太冲、阳陵泉等,主要配伍取穴配伍为大椎、风池、太冲、阳陵泉。
(2)风湿湿痹型特点是抑制风湿、舒筋活络。
常用穴位有风池、曲池、阳关、养老等,主要配伍取穴为曲池、风池、阳关、养老。
2、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按摩,调理气血、舒筋活络,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改善关节功能。
适用于风寒湿痹型、风湿湿痹型。
3、草药疗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配制不同的中药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常用的中药有羌活、细辛、川芎、桂枝、桑枝、乌药、乌梅、当归、川芎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会选择不同的中药组方来调理身体,促进疾病康复。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可以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疾病,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可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缓解炎症,改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引言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关,R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复杂性疾病,治疗困难,现有药物的治疗效果有限,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类风关的全球患病率约为0.5%~1%,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2~3倍,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不明,可侵及多个组织、器官、系统,引发全身系统性自身免疫症状。
另外,类风关复发率高,患者常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防疾病恶化的关键,但高效低毒,且适用于早期治疗的药物尚缺乏。
改善风湿病情药物(DMARD)是治疗类风关的一线药物,已被证实可以阻断疾病恶化、预防骨侵蚀。
但该药物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研究表明近三分之一患者因不耐受药物副作用而停止治疗。
且在接受改善风湿病情药物治疗的2000万类风关患者中,有700万人未能达到临床缓解。
近些年来,生物制剂的发现为类风关患者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但遗憾的是,中国只有不到10%的类风关患者可负担得起生物制剂的昂贵费用,且并非所有使用生物制剂患者的病情均可缓解。
此外,与使用甲氨蝶呤(MTX;30.9%)治疗的患者相比,使用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的患者(40.1%)出现机会性感染的风险更大,患浸润性黑色素瘤的风险亦增加了50%。
这些情况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物制剂的广泛应用,尤其对合并乙肝、丙肝、结核病(TB)、恶性肿瘤、出现严重感染和怀孕的类风关患者,使用生物制剂治疗会很大程度上增加毒性反应风险。
因此,对于从事风湿免疫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来说,当务之急是找到更安全、经济有效的抗风湿药物,而中药为创新抗关节炎药物发现提供很多新的思路。
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中医治疗疑难性疾病越来越受欢迎,约有75%的中国人和华裔会选择中医药及其他辅助治疗手段治疗关节炎及肌肉骨骼疾病,但在西方国家,这一比例仍然较低。
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进行了多项高质量临床研究,推动中医药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进行转变。
这极大地提高了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认可度和声誉。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治疗标签: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多关节(主要是小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可能导致严重残疾的疾病,发病最初两年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是决定疾病转归的最重要阶段。
1发病机制RA属中医痹症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热邪乘虚侵入人体,流注经络,留于关节,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和,闭阻不通而出现疼痛、关节肿大、关节周围结节、屈伸不利等症状。
故本病病机以正气虚弱为本,邪滞关节为标,其基本病机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不通则痛。
如寒性凝滞,寒邪偏胜,则其痛多较剧而痛处不移,此为“痛痹”;若因素体阳盛或阴虚内热,感受风寒湿外邪,郁久化热,或脾湿内蕴,复感湿热外邪,热邪与人体气血而致使关节红肿疼痛、发热,此为“热痹”。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支原体、分枝杆菌、肠道细菌、EB病毒感染有关。
主要病变发生在滑膜,可累及关节软骨、韧带、肌腱及全身组织,引起关节畸形、骨骼肌萎缩、功能活动障碍,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可以导致残疾。
家系研究提示:本病有遗传倾向,HLA-DR分子第三多变区的特定氨基酸顺序,是易患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遗传因素,因人体HAL-DR分子中的决定性成分具有能识别启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抗原的能力。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大分子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E,是一种自身抗体,见于70%的患者血清中,其滴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
2临床表现四肢远端小关节出现晨僵、呈对称性、肿胀甚至畸形,晚期可影响大关节,病痛可累及腕部、肘部、肩部;踝部、膝部、髋部。
还常累及颈项部、背部、腰部及骶髂关节等。
一般参考世界公认的国际诊断标准是: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1)晨僵至少1 h,且持续时间≥6周;(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且持续时间≥6周;(3)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胀,且持续时间≥6周;(4)对称性关节肿胀,且持续时间≥6周;(5)皮下结节;(6)X线改变(骨质疏松、间隙变窄、囊性变);(7)类风湿因子1∶32。
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病历辨证分析模板

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病历辨证分析模板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
风湿热是由组Z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初起时常有丹毒等感染病史。
风湿热起病急,且多见于青少年。
风湿性关节炎可侵犯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并有发热、皮下结节和皮疹等表现。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且病因多种多样而又易发作。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对它有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
下面来谈一-谈中医是如何诊断风湿性关节炎的风湿性关节炎是非特异性炎症的多发性和对称性的关节炎。
病程发展缓慢,但常有急性发作。
开始时有多种关节性疼痛,受累关节依顺序为手、腕、膝、肘、足、肩和髋,关节病变多呈对称。
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见症状有?(一)关节肿胀和压痛往往出现在有疼痛的关节,是滑膜炎或周围软组织炎的体征,其程度因炎症轻重不同而异。
可由关节腔积液或滑膜肥厚所致。
骨性增生性肥大则多见於骨性关节炎。
(二)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指关节丧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关节有尺侧偏斜,关节半脱位等。
这些改变都与软骨和骨遭破坏有关。
在类风湿关节炎常见。
(三)疼痛疼痛的部位有助于判断疼痛是否来自关节病变。
必须分清局部病变引起的疼痛与系统性病变引起的广泛性疼痛的区别。
(四)僵硬患者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
晨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最为突出,可以持续数小时,在其他关节炎则持续时间较短。
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介绍如下:1、拔罐治疗风湿法:拔罐是很多家庭常用的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以大小适中的火罐,选背部穴位,用走罐法往返移动,至局部充血潮红为度,然后再根据主要证候,选取局部穴位,进行拔罐,疗效颇佳。
2、饮食治疗法:饮食治疗可以作为缓解病人症状的一种辅助措施,经过研究,不饱和的长链脂肪酸;如鱼油,以及某些微量元素,如硒可使关节炎病人的症状缓解,可以减少疼痛和肿胀伪关节数目,减少晨僵的时间,增强握力,延缓疲茸等,对病情的缓解有一定的功效,当然,保证营养均衡,饮食多样化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 3 ] Wa r d ES , Z h o u J C, G h e i f e Ve t a 1 . E v i d e n c e t o s u p p o r t t h e c e l l u l a r
等 细胞 因子 ,再进一 步激活相 关的免疫 细胞发挥作 用 ] 。枸杞子 本药
参考文献
[ 1 】 H a n J W, L e e K Hw a u g J Y . A n t i b o d y s t a t u s i n c h i l d r e n wi t h s t e r o i d — s e n s i t i v e n e p h r o t i c s y n d r o m e [ J ] . Y o u s e i Me d J , 2 0 1 0 , 5 1 ( 2 ) :
2 8 8 ・中医中药 ・
朝 百脉 ,主治 节。肺气郁 闭则宣降失司 ,邪气易侵 ,致 脾之清气不得
Ma r c h 2 01 3 , Vo 1 . 1 1 , No . 7
比值 ,产 生封 闭抗 体的作 用 ,使I g E 的合成 和分泌 减少 ,从 而减少 呼 吸道感染 的发生 。
高其疗 效 ,减 少复 发率是 我们治疗NS 的关 键所在 , 由于 长期的 应用 激素 ,患者常 出现 口干 、盗 汗、五心烦热 、舌质红 、少苔 或无苔 、脉
升清 ,具有统摄功能。脾气下陷,统摄失司,精微外泄 ,形成蛋白 尿;肾元亏损,封藏失职,精气不藏,精微外泄,亦成蛋白尿;邪实
以外邪侵 袭 、湿 热蕴 结、瘀血 阻络 等为主 ,导致肺 脾肾功能失调 ,肺 失宣 降 ,脾失布精 ,。 肾失封藏 ,开 阖无权 ,精微 物质外泄 ,从 而出现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的全身性滑膜炎为主要病变,侵犯多关节和软组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复杂,可由于风、湿、寒、湿、虚火、痰等内外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失养,痰火互结而致关节疼痛、变形。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结合中医辩证理论来进行治疗,以达到调理气血、祛风湿、温经通络的目的。
下面将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辨证中医辨证是中医治疗的核心理论之一,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结合病史、症状以及脉象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进而进行具体的治疗方案。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病机、辨证施治,深刻理解疾病的本质,找出穴位疗法和药方。
1.辨证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主要表现为:(1)气血瘀滞:关节肿胀,红热、麻木和疼痛剧烈。
(2)痰湿互结:患处中度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受寒则痛加重,患部局部有肿块。
(3)肝肾不足:患者乏力、无力,气短、畏寒,手足发凉,脉沉弦。
2. 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1)疏风祛湿:因风湿邪气侵袭引起的相关症状,如关节疼痛、肿胀等。
(2)活血祛瘀:类风湿关节炎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局部气血瘀滞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3)温经散寒:针对寒湿侵袭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4)益气养血: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气血往往偏虚,需要通过调理气血来改善身体状况。
二、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中药治疗是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通过疏风祛湿、活血祛瘀、温经散寒、益气养血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患者的症状。
具体的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定夺。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汤、活血化瘀汤、温经散寒汤、四逆散寒汤、益气养血汤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取相应的穴位,通过针灸来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患者的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中医辨证论治在其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述,然后详细探讨了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
中医常用的药物治疗、针灸和推拿疗法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均有显著效果。
强调了中医辨证施治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重要性,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通过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和实践,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论治、病因病机、分型、治疗方法、药物、针灸、推拿、辨证施治、重要性。
1. 引言1.1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述引言: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和全身多系统损害。
在中医看来,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病”范畴,主要病机为风、湿、寒、热等邪气侵袭关节所致。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体质虚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受邪气侵袭而出现炎症反应。
中医辨证施治类风湿关节炎时,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全面辨证,确定其病因病机,再根据辨证分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原则是祛邪、活血、通络、止痛,以达到改善气血运行,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炎症,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通过中医药物治疗、针灸和推拿等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辨证施治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提升免疫力,减少复发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辨证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风湿侵袭、气血不足和痰湿内蕴等因素。
风湿侵袭是指外感风邪侵袭体表,阻碍气血流通,导致关节疼痛和肿胀。
气血不足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无营养供给,出现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CM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Methods:120 pa-
且患 者较 痛苦 ,治疗 目的难 以 达到 在 腰 椎 麻 醉加 臂 丛麻 醉 下 行 手 月 1 日
中 医 辨证 治 疗 类风 湿 性 关 节 炎 临床 分 析
戴 朝 科 (青 海 省 互 助 县 中 医院 青 海 互 助 810500)
【摘 要】 目的 :探 讨 中 医辨 证 治 疗 方 案 对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患 者 的 临 床 疗 效 。 方 法 :选 取 120例 患 者 ,按 完 全 随 机 法 均 分 为 A、B 两 组 ,对 A组 患者 行 西 医常规 治疗 ,对 B组 患者行 中医辨证 治 疗 ,于 3个 月治 疗结束后 统 计并对 比 两组患 者疗效 。结 果 :两组 患者 均有 一定好 转 ,然 而 A 组总 有效 率及 显效 率显著 低 于 B组 ,差异 具备 统计 学意 义(P<O.05)。结论 :对 类风 湿性关 节 炎患者行 中医辨 证 治疗 ,疗效 更好 ,更 值 得 采 用 。
【中 图 分 类 号 1R25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1004— 4949(2013)09— 105— 02
类 风 湿性 关 节炎 发 病率 高 ,累 及 全 身 ,容 易 造 成 患 者 多 个 关 节 次 5~ 10mg。对病 情极 其 严重 的患 者 ,行 青 霉 素 静脉 滴 注 ,一 日一
即搭 肩试 验 阳性);X线检查 可 明确脱 位类 型 和确定 有无 骨折 情况 。 中 国 当 代 医 药 2011年 18卷 35期
3.3 直接行 手法 复 位 因患 者 剧 烈 疼 痛 和肌 肉痉 挛 难 度较 大 , E2-1胥 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 实用骨科 学 人 民军 医 出版 社 2005年 3
用健 侧手 托住 患侧 前臂 I夕 观 呈 ”方 肩 ”畸形 ,肩 峰 明显 突 出 ,肩 峰下 应 用 。
空虚 ;在腋 下 、喙突下 或锁 骨 下可摸 到肱 骨头 ;伤肢 轻度 外展 ,不 能贴 参 考文 献
紧胸 壁 ,如 肘部 贴于 胸前 时 ,手 掌不 能 同时 接触 对 侧肩 部 (Dugas征 , [1]王志 兵 丙泊酚联 合 芬 太 尼在 骨科 手 法 复位 麻 醉 中的应 用观 察
tients,w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A ,B,A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western m edicine,on the B group were treated
w ith TCM syndrom 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at the end of the 3 m onths after treatm ent the statistics and com pare the two groups of
2013年 第 9期
位脱 位关 节 ,顺 利复 位 ,一次成 功 ,术 后无 明 显疼痛 、不适 。
法 复位 可达 到治疗 目的 ,但麻 醉要 求较 高 ,需 患者体 位配 合 ,废 时 ,不
3 讨 论
是 理 想 方 法 。
3.1 肩关 节脱 位合 并 髋关 节 脱 位 临 床较 少 见 ,本 组 病 例 外 伤 3.4 本 组病 例应用 丙泊 酚复 合芬 太尼麻 醉 ,依 次手 法复 位脱 位
原 因为重 物倒 塌压 砸致 伤 ,高 空 坠落致 伤 ,患 者 为多 为青壮 年 。
关 节 ,顺利 复位 ,一 次成 功 ,迅 速 、有效 。
3.2 髋关 节后 脱位 临 床 表 现 :有典 型体 位 ,大腿 位 于 内收 、内 4 结 论
旋及 前屈 的位 置 ;肢 体短 缩 ;大粗 隆上移 ,超 过 内拉通线 ;臀部 显 著 隆 肩 合并髋 关节 脱位 单充 手法 复位 患者配 合不佳 ,难度 较 大 ,在 丙
tients with arthritis,TCM treatm ent,more worthy of the.
[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rheumatoid arthritis;clinical ef: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re im proved,but the tota1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A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
er than that of B group,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1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better curative effect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
组 织 、内脏器 官 的 损 伤 ,传 统 治 疗 方 案 以 西 医 为 主 ,主要 药 物 为 消 次 ,一 次 800万 U。连 续 用药 三个 月 ,统 计疗 效 。
起 ;活动 受限 。x线 摄 片可确 定诊 断 。肩关 节 前脱 位 临 床表 现 :肩 部 泊 酚复 合芬 太尼麻 醉方 法下 ,同时 加强 生命体 征监 测 ,全 部一 次性 手
疼痛 、肿胀 和功 能 障碍 ,伤肢 呈弹性 固定 于轻 度外 展 内旋位 ,肘 屈 曲 , 法 复位 成功 ,患者 无明显 痛苦 ,简便 有效 ,安全 可行 ,可在 临床 治疗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