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乘方(教案)--王帅中
1.5.1-乘方教案
1.5有理数的乘方(1)郑晓丹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3、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获得解决问题经验.学习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学习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极其表示教学方法:观察、归纳、练习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怎样确定?2、填空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棱长为4的正方形的体积是多少?3、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l 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想一想:上面的式子有什么特点?)二、合作探究1、学习P41页内容,然后再完成好下面的问题1) 叫乘方, 叫做幂,在式子an中,a叫做 ,n叫做 .2)式子an表示的意义是3)从运算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从结果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 三、新知应用1、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1)(—2.3)×(—2.3)×(—2.3)×(—2.3)×(—2.3)= . 2)、(—14)×(—14)×(—14)×(—14)= . 3)x •x •x •……•x (2008个)=4)32×32×32= 2、例题,P41例1师生共同完成从例题1 可以知道:当指数是 数时,负数的幂是 数; 当指数是 数时,负数的幂是 数3、你能判断下列各式的正负吗?52、()52-、()62-、62、()53-、()63-、()75-、()85-、30030、180 归纳: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数,负数的奇次幂是 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 .4、思考:(—2)4和—24意义一样吗?为什么?四、新知应用完成P42页第1、2题五、小结六、自我检测1、填空1)底数是-1,指数是91的幂写做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2)(-3)3的意义是_________,-33的意义是___________.3)5个13 相乘写成__________, 13的5次幂写成_________.2、用乘方的意义计算下列各式:(1)()24- ; (2)42-; (3)323⎛⎫- ⎪⎝⎭; (4)223- 3、观察下列各等式:1=21; 1+3=22 ; 1+3+5=23;1+3+5+7=24……① 通过上述观察,你能猜想出反映这种规律的一般结论吗?你能运用上述规律求1+3+5+7+…+2003的值吗?七、作业1、P47第一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乘方优质教案1
乘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乘、幂、底数、指数的概念,了解乘方概念的产生过程;2.掌握乘方与幂的表示法,理解幂的符号法则;3.学会相同因数的乘方与乘法的互相转化,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以及乘方、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乘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教学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表示和乘方、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准备:学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温故互查(二人小组完成)1.复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2.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0时积得符号是如何确定的?3.计算:(1)(-3)×(-3)×(-3)(2)(-10)×(-10)×(-10)(3)(-10)×(-10)×(-10)×(-10)二、设问导读材阅读教材P41-42 完成下列各题:1. 叫做乘方,叫做幂,在式子a na叫做 ,n叫做。
2.式子a n表示的意义是:3. 从运算上看式子a n,可以读作,结果上看式子a n,可以读作4.在94中,底数是 ;指数是 ,它表示的是 个 相乘。
在(-9)4,底数是 ;指数是 ;5.阅读例1,明确它是利用生命进行乘方运算的?指数与幂的符号有什么关系?6.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数,负数的奇次幂是 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 。
7.思考:(-2)4和-24意义一样吗?为什么?先小组交流,在展示给大家。
8. 注意:负数的乘方书写时一定要加 ,分数的乘方书写时一定要加 。
三、自我检测1. 把下式写成乘方的形式并指出底数和指数。
(1)(-6)×(-6)×(-6)×(-6)×(-6); (2)21×21×21; (3)(-32)×(-32)×(-32)×(-32) 2. 计算:(1)(-21)3 (2)(-2)4 (3)(-1)100 (4)(-10)5四、巩固训练1.指出下列式子的底数和指数;24 ,32,(-43)3,-82,-(32)4 2. 计算:(1)23 (2)-(32)4; 3.(1)22= ; (-2)2= ;23= ; (-2)3= ;(2) 的2次方是4.(3)0的平方是(4) 的平方是16.(5) 的立方是8.(6) 的立方是-8.五、拓展探究1. (1)设n 为正整数,则:(-1)2n = ,(-1)2n-1= , (2) (-1)2009+(-1) 2010= ,(3)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4) 平方得25的数是 ,立方是-125的数是(5)观察发现规律并填空:1,4,9,16, ,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乘方》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乘方》教案1一. 教材分析《乘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方的概念,理解乘方的意义,学会进行乘方的运算。
教材通过引入“幂”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并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乘方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对乘法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乘方作为乘法的推广,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本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乘方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乘方的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方的概念。
2.乘方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例题解析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乘方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有理数的乘法,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可以表示为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那么,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可以表示为什么呢?从而引入乘方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PPT呈现乘方的定义和乘方的运算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乘方的意义。
通过例题解析,让学生学会进行乘方的运算。
例题1:计算2^3。
解析:2^3表示2乘以自己3次,即2×2×2=8。
例题2:计算3^4。
解析:3^4表示3乘以自己4次,即3×3×3×3=81。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乘方的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乘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乘方可以表示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那么,几个相同因数的除法可以表示为什么呢?让学生自己探索并得出答案。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强调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精品教案:1.5.1乘方(第1课时)
1.5.1 乘方(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3.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和意义.难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你吃过“手拉面”吗?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就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了许多细的面条(假设在拉的过程中面条没有断),如图1所示,这样捏合,就可以拉出很多根细面条.2 / 22 / 2图1师:捏合1次后可拉成几根面条?捏合2次后可拉成几根面条?捏合3次后可拉成几根面条?捏合10次后可拉成几根面条?捏合100次后可拉成几根面条?用算式表示.生:2;2×2;2×2×2;2×2×2×2×2×2×2×2×2×2;.这么长的算式书写非常麻烦,有没有简单的书写方法呢?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同学们一定会找到书写的方法的.导入二:有这样一个故事: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西塔,问他有什么要求,西塔说:“请在棋盘第一个格子里放1粒麦子,在第二个格子里放2粒麦子,在第三个格子里放4粒麦子,在第四个格子里放8粒麦子,…,以此类推,每个格子里的麦子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麦子数的2倍,直到第六十四个格子为止,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我的上述要求.”国王慨然应允,请你帮助国王计算一下,他应付给西塔多少粒粮食?探究新知1.(课件展示练习题)把下列算式写成乘方的形式.(1)(-2)×(-2)×(-2)×(-2);(2) (−25) × (−25) × (−25) × (−25) × (−25) .(学生思考后回答,集体订正)教师:想好的请举手,请你回答(教师选一个理解力稍差的学生回答).学生:(-2)×(-2)×(-2)×(-2)=(−2)4,2 / 2(−25) × (−25) × (−25) × (−25) × (−25) = (−25)5.教师:可以把它[手指(-2)×(-2)×(-2)×(-2)]写成−24吗?它[手指 (−25) × (−25) × (−25) × (−25) × (−25) ]可以写成- (25)5或-255吗?(学生互相交流后回答)学生:不能.(−2)4表示4个(-2)相乘,与(-2)×(-2)×(-2)×(-2)表示的意思相同,而−24表示4个2相乘的积的相反数.同理 (−25) × (−25) × (−25) × (−25) × (−25) 也不能写成- (25)5,更不能写成-255,因为在-255中,只是把分子2进行了乘方.教师:大家总结一下,怎么书写负数的乘方?学生:负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连同负号)用小括号括起来. 教师板书:教师:你知道它(手指)表示什么吗?“…”呢?学生:表示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符号“…”加上“n 个”整体表示“n 个a 相乘”.(假如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讲解)教师:怎样用乘方的形式表示“”?怎样读?学生:记作a n ,读作“a 的n 次方”.(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a n ) 2.小结乘方的定义及明确幂、底数、指数的意义.2 / 2(课件展示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第41页的有关内容.(1)你能给乘方下定义吗?(2)在a n 中,各个部分的名称是什么?(3)5的指数是几?图2(学生阅读教材,然后集体交流)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的有关内容,并完成导学案学习任务一,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新知应用1.(课件展示教材第42页例1)计算:(1)(−4)3;(2)(−2)4;(3) (−23)3.(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导学习时有困难的学生)2.小结(课件展示问题)思考:从例1,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当指数是 数时,负数的幂是 数;当指数是 数时,负数的幂是 数.2 / 2(学生填写完后,集体订正.然后用课件展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师:模仿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自己尝试给出有理数的乘方法则.(提醒学生从底数分为正数、0、负数三类进行总结;指数分为偶数、奇数两类进行总结)学生: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3.使用计算器教学教材第42页例2学生独立做时,教师提醒学生求负数的乘方时,用带符号键的计算器.课堂练习(见导学案“当堂达标”)参考答案1.B2.3.D4.D5.D6.(1)-27 (2)14 (3)132 (4)-100 0007.158.解:(1)< < > >2 / 2(2)当1≤a ≤2时(或a =1或a =2时),a a+1<(a +1)a ;当a >2时,a a+1>(a +1)a .(3)2 0142 015>2 0152 014.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1)你能说出乘方的定义吗?在a n 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2)乘方的符号法则是什么?(3)用计算器计算负数的乘方,按键时应注意什么?布置作业教材第47页习题1.5第1,2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节的教学要从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乘方的符号法则、有理数乘方的运算以及有理数乘方的书写格式来开展.教学中,先通过具体问题得到(−2)4与 (−25)5这种表示形式从而引出“乘方”与“幂”以及“底数”“指数”的相关概念,之后通过例1进行规律总结,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教学过程连贯从而降低教学难度.。
1.5.1乘方教学设计
第一章有理数1.5有理数的乘方1.5.1乘方(第1课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4.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难点: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在知识掌握方面,由于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许多概念、法则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与混淆。
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应全面系统的加以讲述。
在知识障碍方面,学生对有理数乘方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其符号规律的推导、应用方面可能会有模糊现象。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在学生特征方面:由于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征,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天巴衣老爷说:你能每天给我10元钱,一共给我20年吗?阿凡提说:尊敬的巴衣老爷,如果你能第一天给我1毛钱,第二天给我2毛钱,第三天给我4毛钱,以此类推,一直给20天,那我就答应你的要求!巴衣老爷眼珠子一转说:那好吧!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阿凡提和巴衣老爷谁得到的钱多吗?阿凡提得到的钱:1+2+4+8+2×2×2×2+2×2×2×2×2+·问题1:这个式子“美”吗?式子中含有相同的因素2,相对比较复杂,用我们所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能将其简化吗?(设计意图:思维通常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适当的悬念,巧布某种卡壳,引起学生的好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巨增,形成强烈的学习内驱力,产生良好的效果。
1.5.1 乘方 教案
1.5.1乘方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教学重难点解决方法:通过指导法,引导法,独立学习为主等方法学习有理数乘方的有关概念,并找出其异同点,从中体会数学中的类比,转化,分类思想。
课程资源:班班通设备,u盘,课件教学过程:前提测评计算:①(−15)÷(−3);②(−12)÷(−);③(−8)÷(−)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看下面的故事:从前,有个“聪明的乞丐”他要到了一块面包.他余面包的一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余面包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要去要饭了!学生交流讨论并计算,如果把整块面包看成整体“1”,那第十天他将吃到面包.2、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多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很细的面条.想想看,捏合次后,就可以拉出32根面条?4、教学内容我们学过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知道边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为a•a;我们还知道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a•a.a•a可简记为a2,读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a•a•a可简记为a3,读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记作a n,读作a的n 次方.接下来引入乘方的概念: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 n看作a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当指数是1时,通常省略不写.5、巩固练习:1、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1)(−2.3)×(−2.3)×(−2.3)×(−2.3)×(−2.3)=.(−2.3)52)(−)×(−)×(−)×(−) =.(−)43)x•x•x•……•x(2008个) =.x2008课后作业:P42练习题1,题2板书设计: 1.5有理数的乘方a•a可简记为a2,读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a•a•a可简记为a3,读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P42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 乘方 教案设计
乘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掌握幂的符号法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了解用计算器进行乘方运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注意区别(−a )n与−a n 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课前设计1.预习在a n 中,a 叫底数,n 叫做指数,当a n 看作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 的n 次幂。
根据示例填空:示例:32=222⨯⨯=823= 33⨯ = 9()32-=()()()222-⨯-⨯-=8-()33-=()()()333-⨯-⨯-=27-252⎪⎭⎫ ⎝⎛=2255⎛⎫⎛⎫⨯ ⎪ ⎪⎝⎭⎝⎭=425()22-=()()22-⨯-=422-=22-⨯=-4.2.预习自测(1)()22-=( )A .﹣2B .﹣4C .2D .4答案:D .解析:解:()22-=()()22-⨯-=4,选D 。
点拨:根据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求解。
(2)(﹣3)²的值是( )A .﹣9B .9C .﹣6D .6答案:B 。
解析:解:(﹣3)2=9,选B 。
点拨:根据乘方的性质即可求解。
(3)23-=( )A .﹣3B .﹣9C .3D .9答案:B 。
解析:解:﹣32=﹣3×3=-9,选B 。
点拨:根据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求解。
(4)234⎪⎭⎫ ⎝⎛--=( ) A .34 B .34-C .916 D .916- 答案:D 。
解析:解:234⎪⎭⎫ ⎝⎛--=234⎪⎭⎫ ⎝⎛-=3434⨯-=916-,选D 。
点拨:根据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求解。
二、课堂设计(一)知识回顾1.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_____;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_____。
1.5.1有理数的乘方数学教案
1.5.1有理数的乘方数学教案
标题:1.5.1有理数的乘方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的乘方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法则。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负数的乘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乘法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
2. 新课讲解:
- 介绍乘方的概念,解释底数和指数的含义。
- 举例说明正数、零和负数的乘方运算。
-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法则。
3. 练习与应用: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与作业: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
四、教学策略:
1. 采用直观教学法,借助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方。
2. 采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方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
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以上只是一个基本的大纲,你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更多的细节和内容,比如具体的教学活动、案例分析等。
同时,你也可以考虑加入一些更深入的主题,如幂的性质、科学记数法等,以增加你的文档的深度和广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乘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乘方》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乘方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
通过学习乘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方的基本概念,了解乘方的意义和作用,以及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乘方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除法和加减法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乘方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能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方的概念和性质。
2.乘方的运算法则。
3.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乘方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黑板。
2.教学素材和练习题。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温度、速度等,让学生感受到乘方的意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能否用乘法来解决?如何用乘法来解决?2.呈现(10分钟)介绍乘方的概念,讲解乘方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
如:2^3 = 2 × 2 × 2 = 8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乘方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难度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乘方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运用乘方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5.1 第1课时 乘方优秀教案
1.5.1 乘方第1课时乘方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2.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底数、指数和幂三个概念,并能进行求幂的运算.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在小学里我们学过一个数的平方和立方是如何定义的?怎样表示?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2次方),即a2=a·a;a·a·a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3次方),即a3=a·a·a.(分别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与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多媒体演示细胞分裂过程)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1个细胞30分钟分裂成2个,1个小时后分裂成2×2个,1.5小时后分裂成2×2×2个,…,5小时后要分裂10次,分裂成个,为了简便可将记作210.(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记作a n,读作a的n次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 n 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说明:(1)举例94来说明概念及读法.(2)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通常省略指数1不写.(3)因为a n就是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4)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1)(-4)3;(2)(-2)4;(3)-24.点拨:(1)计算时仍然是要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2)注意(-2)4与-24的区别.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得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例2】计算:(1)()3;(2)(-)3;(3)(-)4;(4)-;(5)-22×(-3)2;(6)-22+(-3)2.(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引导学生作知识小结: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运用有理数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熟知底数、指数和幂三个基本概念.2.教师扩展:有理数的乘方就是几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可以运用有理数乘方法则进行符号的确定和幂的求值.乘方的含义:(1)表示一种运算;(2)表示运算的结果.乘方的读法:(1)当a n表示运算时,读作a的n 次方;(2)当a n表示运算结果时,读作a的n次幂.乘方的符号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零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零;(3)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奇次幂是负数.注意(-a)n与-a n及()n与的区别和联系.(五)课堂跟踪反馈1.课本P42练习第1、2题.2.补充练习(1)在(-2)6中,指数为,底数为.(2)在-26中,指数为,底数为.(3)若a2=16,则a= .(4)平方等于本身的数是,立方等于本身的数是.(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方得9的数是3B.平方得-9的数是-3C.一个数的平方只能是正数D.一个数的平方不能是负数(6)下列各组数中,不相等的是()A.(-3)2与-32B.(-3)2与32C.(-2)3与-23D.|2|3与|-23|(7)下列各式中计算不正确的是()A.(-1)2003=-1B.-12002=1C.(-1)2n=1(n为正整数)D.(-1)2n+1=-1(n为正整数)(8)下列各数表示正数的是()A.|a+1|B.(a-1)2C.-(-a)D.||。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乘方》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乘方》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乘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
通过学习乘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代数和函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运算,但对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乘方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乘方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方的概念。
2.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
3.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乘方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乘方的意义。
2.讲授法:讲解乘方的定义、运算方法和应用。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4.练习法: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乘方的概念、运算方法和应用。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3.教学素材:收集与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乘方的概念,如:“有两只兔子,每只兔子生两只小兔子,问一年后,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方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方的定义、运算方法和应用。
通过PPT展示乘方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乘方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基础题和拓展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解答彼此的疑问,加深对乘方的理解。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相互讲解、讨论。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每分裂一次的时间为1小时,问10小时后,细菌的数量是多少?”让学生体会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年级上数学教案:1.5.1乘方
1.5.1乘方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
3.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教学方法: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 (1) 3439÷⎪⎭⎫ ⎝⎛-; (2) ()()⎪⎭⎫ ⎝⎛-÷-÷-51146 2. 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过a ·a ,记作a 2,读作a 的平方(或a 的二次方);a ·a ·a 作a 3,读作a 的立方(或a 的三次方);那么,a ·a ·a ·a 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a ·a ·a ·a ·a 呢?个n a a a a ⋅⋅ (n 是正整数)呢?二、讲授新课:1.概念:一般地,我们有: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即个n a a a a ⋅⋅,记作n a 。
例如,2×2×2=23;(-2)(-2)(-2)(-2)=(-2)4。
这种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involution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 )。
在a n 中,a 叫作底数,n 叫做指数,a n 读作a 的n 次方,a n 看作是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 的n 次幂。
例如,23中,底数是2,指数是3,23读作2的3次方,或2的3次幂。
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8就是81,通常指数为1时省略不写。
2.例题:例1:计算:(1) ()32-; (2) ()42-; (3) ()52-。
解:(1) 原式=(-2)(-2)(-2)=-8,(2) 原式= (-2)(-(3) 原式= (-2)(-2)(-2)(-2)(-2)=-32。
3.总结:让学生总结出符号法则。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乘方》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乘方》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乘方》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通过学习乘方,学生能够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乘方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但是,对于乘方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乘方的运算规则。
2.能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方的概念的理解。
2.乘方运算规则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乘方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乘方运算的理解。
3.问题解决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方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展示乘方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乘法来解决。
例如,计算100的平方根,学生可能会想到10的平方等于100,从而引出乘方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讲解乘方的概念,乘方表示的是一个数自乘的次数。
例如,2的3次方表示2自乘3次,即2×2×2=8。
同时,展示乘方的运算规则,例如,a的m次方乘以a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动手计算一些乘方的例子,例如,计算2的3次方、3的4次方等。
同时,让学生观察和总结乘方的运算规则。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对乘方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判断和填充。
5.拓展(10分钟)讲解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科学计算中的幂次方运算,物理中的能量公式等。
1.5.1乘方(教案)
(4)乘方与生活的联系:将乘方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可能不知如何入手。
解决方案: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电池的容量、土地面积等,引导学生发现乘方在生活中的应用。
(5)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解决方案:通过具体例子和图示,解释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含义,如1的任何次方等于1,a的负n次方等于1除以a的n次方。
4.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通过乘方的计算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乘方运算方法,提高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5.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乘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乘方的定义: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an表示n个a相乘的运算。
举例:2的3次方,表示3个2相乘,即2×2×2。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通过乘方概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表达式,提高数学抽象思维。
2.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探讨乘方性质和运算规则的过程中,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将乘方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5.1:乘方-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教材分析:本节从小学学过的一个数的平方与立方出发,通过折纸的活动,引出乘方的概念,再结合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介绍了有理数乘方运算的方法及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并确定幂、底数、指数的概念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1、初步渗透转化思想。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1、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体验主动探究问题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2、感受乘方符号的简洁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乘方和幂的区别。
学情分析:其内容是在小学所学正数范围的基础上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本身具有一定难度,农村中学学生的智力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和发展均不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基本上适应了以学习小组方式参与探究活动与班集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操作的成功体验,从而愿意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与同学探索、发现、归纳数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情感首先讲述“棋盘”的故事:古时候,在一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
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位大臣的一个要求。
大臣推托不过便说:“那就请在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
”国王听之,心想:这个要求太简单了,便随口就答应道:“好,没问题,”于是,大臣接着说:“请在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64格。
”“你真是大傻瓜!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起来!大臣见状却一本正经地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同学们,请猜国王的国库里到底有没有这么多的米呢,要想揭晓谜底,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学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1.5.1乘方》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5.1 乘方第一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2)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索精神,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2.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3.关键: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注意区别-a n与(-a)n的意义.四、课堂引入1.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是怎样确定的?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2.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面积是多少?棱长为2的正方体,则体积为多少?五、新授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a,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a·a.a·a简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a·a·a简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一般地,几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a n.即a·a……a.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中,a叫底数,n叫做指数,当a 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例如,在94中,底数是9,指数是4,94读作9的4次方,或9的4次幂,它表示4个9相乘,•即9×9×9×;又如(-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4次方(或-2的4次幂),它表示(-2)×(-2)×(-2)×(-2).思考:32与23有什么不同?(-2)3与-23的意义是否相同?其中结果是否一样?(-2)4与-24呢?(35)2与235呢?(-2)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幂,表示(-2)×(-2)×(-2),结果是-8;-2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幂的相反数,表示为-(2×2×2),结果是-8.(-2)3与-23的意义不相同,其结果一样.(-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四次幂,表示(-2)×(-2)×(-2)×(-2),• 结果是16;-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4次幂的相反数,表示为-(2×2×2×2),其结果为-16.(-2)4与-24的意义不同,其结果也不同.(35)2的底数是35,指数是2,读作35的二次幂,表示35×35,结果是925;235表示32与5的商,即335,结果是95.因此,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因为a n就是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例1:计算:(1)(-4)3;(2)(-2)4;(3)(-12)5;(4)33;(5)24;(6)(-13)2.解:(1)(-4)3=(-4)×(-4)×(-4)=-64(2)(-2)4=(-2)×(-2)×(-2)×(-2)=16(3)(-12)5=(-12)×(-12)×(-12)×(-12)×(-12)=-132(4)33=3×3×3=27(5)24=2×2×2×2=16(6)(-13)2=(-13)×(-13)=19例2:用计算器计算(-8)5和(-3)6.解:用带符号键(-)的计算器.开启计算器后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8 )∧ 5 =显示:(-8)^ 5-32768 即(-8)5=-32768((-) 3 )∧ 6 =显示:(-3)^ 6729 即(-3)6=729用带符号转换键 +/-的计算器:8 +/-∧ 5 =显示:-327683 +/-∧ 6 =显示:729所以(-8)5=-32768 (-3)6=729因此,可以得出: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0.六、巩固练习1.课本第52页练习1、2.七、课堂小结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a n表示n个a相乘的积.注意(-a)n与-a n•两者的区别及相互关系:(-a)n的底数是-a,表示n个-a相乘的积;-a n底数是a,表示n个a相乘的积的相反数.当n为偶数时,(-a)n与-a n互为相反数,当n为奇数时,(-a)n与-a n相等.八、作业布置1.课本第47页习题1.5第1题,第48页第11、12题.九、板书设计:1.5.1 有理数的乘方(1)第一课时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0.2、随堂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乘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乘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乘方》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乘法和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乘方的概念及运算法则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在数学知识的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指数运算、对数等知识的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乘方的规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归纳与演绎思想。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对于乘法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方的本质,逐步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能正确进行乘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乘方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乘方的概念,乘方的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乘方运算的规律,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乘方的概念;问题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乘方的规律;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乘方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计算3的4次方。
让学生尝试解答,引导学生思考乘方是什么。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方的概念,用PPT展示乘方的定义和运算法则。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归纳法探究乘方的规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乘方》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乘方》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乘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方的概念,理解乘方的运算规律,并能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幂的运算、指数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乘方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乘方的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乘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乘方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乘方的概念,乘方的运算规律。
2.难点: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方。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归纳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乘方的运算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方的概念、运算规律的课件。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乘方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一瓶饮料中有多少粒葡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个问题。
通过讨论,让学生发现需要用到乘方来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5分钟)介绍乘方的概念,讲解乘方的运算规律。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乘方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乘方的运算规律,总结乘方的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游泳池中水温的变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乘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2)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索精神,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二、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2.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3.关键: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注意区别-a n与(-a)n的意义.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是怎样确定的?答: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2.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面积是多少?棱长为2的正方体,则体积为多少?答:边长为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2×2=22=4,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为2×2×2=23=8.(二)讲授新知: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a,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a·a.a·a简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a·a·a简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个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1个细胞30分钟分裂成2个,1小时后分裂成2×2,1.5小时后分裂成2×2×2,•…,5小时后要分裂10次,分裂成10222221024()⨯⨯⨯⨯=个个为了简便,可将1022222⨯⨯⨯⨯个记作210.一般地,几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记作a n .即n a a a a a 个=a n这种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 中,a 叫底数,n 叫做指数,当a n 看作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 的n 次幂.例如,在94中,底数是9,指数是4,94读作9的4次方,或9的4次幂,它表示4个9相乘,•即9×9×9×;又如(-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4次方(或-2的4次幂),它表示(-2)×(-2)×(-2)×(-2).思考:32与23有什么不同?(-2)3与-23的意义是否相同?其中结果是否一样?(-2)4与-24呢?(35)2与235呢? 答:32的底数是3,指数是2,读作3的2次幂,表示3×3,结果是9;2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幂,表示2×2×2,结果是8.(-2)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幂,表示(-2)×(-2)×(-2),结果是-8;-2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幂的相反数,表示为-(2×2×2),结果是-8.(-2)3与-23的意义不相同,其结果一样.(-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四次幂,表示(-2)×(-2)×(-2)×(-2),结果是16;-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4次幂的相反数,表示为-(2×2×2×2),其结果为-16(-2)4与-24的意义不同,其结果也不同.(35)2的底数是35,指数是2,读作35的二次幂,表示35×35,结果是925;235表示32与5的商,即335,结果是95.因此,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因为a n就是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例1:计算:(1)(-4)3;(2)(-2)4;(3)(-12)5;(4)33;(5)24;(6)(-13)2.解:(1)(-4)3=(-4)×(-4)×(-4)=-64 (2)(-2)4=(-2)×(-2)×(-2)×(-2)=16(3)(-12)5=(-12)×(-12)×(-12)×(-12)×(-12)=-132(4)33=3×3×3=27 (5)24=2×2×2×2=16(6)(-13)2=(-13)×(-13)=19从例1中,你能发现正数的幂、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底数为正数时,不论指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其结果都是正数.若底数为负数,当指数是偶数时,其结果是正数,当指数是奇数时其结果为负数.实际上这可以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来确定,负因数是奇数个时,积为负数,负因数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因此,可以得出: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0.(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52页练习1、2.2.补充练习.(1)下面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22=-4B .-(-2)2=4C .(-3)2=6D .(-3)3=1(2)下列各式是否正确,若有错误,请改正过来.①∵43=4×3=13,34=3×4=12,∴43=34②∵(-3)2=-3×3=-9,-32=-3×3=-9,∴(-3)2=-92(3)如果(-2)m >0,则(-1)m =_______;如果(-13)n <0,则(-1)n =_____. (四)课外延伸:【国际象棋的故事】在古印度有一个国王,他拥有超人的权力和巨大的财富。
但权力和财富最终让他对生活感到厌倦。
他渴望着新鲜的刺激。
有一天,来了一位老人,他带着自己的发明“国际象棋”来朝见国王。
国王见了这新奇的玩意儿非常喜欢,就和老人对下起来。
但是一下上了手,就舍不得放下了,竟留着老人一连下了三天三夜。
到了第四天早上,国王感到非常满足,就对老人说道:“你给了我无穷的乐趣。
为了奖赏你,我现在决定,你可以在我这儿得到你所要的任何东西。
”的确,这位国王是如此富有,难道还有什么要求不能满足吗?但是老人却回答说: “万能的王啊,你虽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恐怕也满足不了我的要求。
” 国王不高兴了,他皱起了眉头,严厉地说道: “说吧,哪怕你要的是半个王国。
”“请王上下令在棋盘的第一格上放一粒小麦,在第二格上放两粒小麦,在第三格上放四粒,第四格上放八粒,就这样每次增加一倍,一直到第六十四格为止。
” “可怜的老人,你的要求就这么一点点吗?”国王不禁笑了起来。
他立即命人去取一袋小麦来,按照老人的要求数给他。
但是一袋小麦很就完了。
国王觉得有点奇怪,就命人再去取一袋来,接着是第三袋、第四袋……小麦堆积如山,但是离第六十四格还远得很呐。
只见国王的脸色由惊奇逐渐转为阴沉,最后竟勃然大怒。
原来,他国库里的小麦已经搬光了,还到不了棋盘上的第五十格。
国王认为老人是在戏弄他,就下令把老人杀了。
老人的话没有错,他的要求的确是满足不了的。
根据计算,棋盘上六十四个格子小麦的总数列式是 。
结果将是一个十九位数,折算为重量,大约是两千多亿吨。
而当时全世界小麦的年产量也不过是数亿吨而已。
(五)课堂小结: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a n 表示n 个a 相乘的积.注意(-a )n 与-a n •两者的区别及236312222+++++相互关系:(-a )n 的底数是-a ,表示n 个-a 相乘的积;-a n 底数是a ,表示n 个a 相乘的积的相反数.当n 为偶数时,(-a )n 与-a n 互为相反数,当n 为奇数时,(-a )n 与-a n 相等.(六)作业布置:课堂作业:课本P47习题1.5 第1题家庭作业:课本P51复习题1~4做在书上,5(1)~(12)做在练习本上。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旧知和从学生熟知的细胞分裂现象出发,根据乘法的意义,具体地阐述了乘方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始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一个“引导—帮助—点拨”的作用,较好地做到了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为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尽量围绕学生展开。
在备课中,我认真备了学生,预设了学生会出现的问题。
例如: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我提问“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有什么关系?”学生能否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回答时,我该怎么引导?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强调,强化训练。
(1)注意区别2(3)- 和23-区别。
前者代表2个(-3)相乘,后者代表3×3的相反数。
念法前者可以念做“负3的平方”,后者可以念做“3的平方的相反数”。
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事先没预计到的,也有想体现但没体现完整的。
主要表现在:较多的着眼于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及学生能力(如:合作、探究、交流等)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学中最重要的知识点的落实。
综合应用部分的练习题处理得很仓促,例题学生讲解的机会不多,教师在课前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较为单一,肯定不够及时,表扬不够热情,比如当最后一个平常表现较为一般的学生有此创意时,教师就应大加赞扬,从而也能激发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