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城市化的教学设计
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教案标题: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背后的原因;2. 掌握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3. 分析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定义和原因;2.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3. 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4. 城市化的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所在的城市是否经历了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对你们生活的影响是什么?知识讲解:2. 解释城市化的概念和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化、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等。
3. 分析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如人口增长、社会结构变化、社会服务需求增加等。
4. 探讨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如就业机会增加、经济发展机会等。
5. 讲解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如资源消耗增加、生态环境破坏等。
案例分析:6.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城市化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例如中国的深圳、印度的孟买等。
7. 学生通过调查和研究,分析该城市化案例中的挑战和机遇,并准备汇报。
讨论和总结:8. 学生汇报各自的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9.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城市化的挑战和机遇,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作业:10.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城市化的短文,包括城市化的定义、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等。
教学评估:1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12. 评估学生的作业,包括短文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2. 城市化案例研究材料;3. 学生调查和研究报告模板。
教学延伸:1. 邀请城市规划师或相关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城市化的经验和案例;2. 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化过程中的典型城市,加深对城市化的理解和认识。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
第三节城市化教学设计.doc
第三节城市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Z后,本节教材主耍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M化的概念、lit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
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应用重点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以及原因,通过事实例子印证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诊响。
从而了解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促使我国城市更加健康地发展。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M化的定义及农现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以及对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有棊本的解决方法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学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分组对木地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粘神与合作意识,并通过实地调查,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三、教学重难点(1) 城市化的进程(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教学方法探究法口主学习案例研究五、教学过程<情境创设,设疑导学〉1. 什么是城市化?2. 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互动交流,共同探究〉师生交流1) 在学生的交流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提出:土地利用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进而言之,城市化的动力因索有哪些?2) 在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上标有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请问这是依据什么划分的?教师点拨:小城市:<20 Jj (市区非农人口)中等城市:20万一50万大城市:50万一100万特大城市:〉100万3)我们用什么來衡量城市化的水平呢?换何话,就是城市化的最主要的标志是什么?教师点拨:通过影像资料以及学生的实际调査,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过程中有以下明显的变化:①城市人口増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化 教学设计
第三节城市化【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本章在第一章人口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人口与城市的关系。
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从城市的外部轮廓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遵循的是从内到外的逻辑顺序;第二节又从多个城市的角度,遵循由局部到整体的原则,比较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本节内容则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从静态到动态研究城市的发展变化过程,即城市化。
主要介绍城市化的内涵及其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而提出解决措施。
【学情分析】本节主要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城市中的一员,所以对城市并不陌生。
他们每个人都会对城市的发展、变化有所认识,只是不能运用地理学科的专业术语去描述、解释城市化现象。
本节课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运用地理专业术语去描述、理解城市化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类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城市功能区的作用、形态和区位特征。
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看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
让学生认识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2、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解释其成因。
难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解决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案例论证法、读图分析法、主题讨论法【板书设计】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1.城市化2.城市化标志城市化水平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三、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产生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二)、解决办法:1.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河流、控制大气污染物、大力加强绿化建设2.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居住条件3.控制城市规模【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一、城市化的含义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5教材内容,思考:1.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城市地域城市化。
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教案主题:城市化目标:- 了解城市化的定义和过程- 理解城市化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讨论城市化对个人和社会的挑战和机遇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 (5分钟)引入城市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的过程。
可以以图片、视频或故事开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讨论城市化的定义和过程 (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 城市化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城市化的主要过程有哪些?-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迁移到城市?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城市化是一个多方面、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人口、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
第三步: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 (15分钟)分组讨论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包括:- 人口增长和流动- 社会结构的变化- 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需求- 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和融合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讨论,然后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第四步: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15分钟)分组讨论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水、空气和土壤污染-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讨论,然后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第五步: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 (10分钟)让学生讨论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包括:- 就业机会的增加- 经济发展的推动- 资本和人才的集聚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对经济发展和个人就业的影响,同时让学生思考城市化可能导致的问题,如贫富差距的加剧和城乡经济的不平衡等。
第六步:城市化的挑战和机遇 (15分钟)让学生讨论城市化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包括:- 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高昂的生活成本-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不足- 多元文化和知识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并发现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好处。
第七步:总结和评价 (5分钟)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你对城市化有何新的认识?- 城市化对个人和社会有哪些挑战和机遇?评价学生对于城市化的理解和思考,可以通过口头回答问题或书面反思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城市化教案
第三节城市化第1课时城市化及其进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 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运用有关资料, 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2)案例教学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对比分析, 从中找出一条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为国家富强而学习。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课型及课时】新授课(共1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启发、分析法来讲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运用讲练结合法, 将课本图、地图册、投影图片与本课活动两方面结合, 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运用比较法, 让学生来区别、理解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城市的外部形态及城市的内部结构, 那么, 在它们的变化过程中, 城市的人口、用地、数量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读第31页图2.16, 看长江三角洲1985年与2000年城市数量、城市规模有哪些变化。
[板书] 一、城市化1)学生阅读思考, 教师总结。
2)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 城镇数量增加;3)城镇等级升级。
[过渡] 从上图可以看出城市化就是: 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板书] 1.城市化的定义[过渡] 根据城市化的含义, 要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正在城市化, 可应用什么标准来判断?[点拨]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在三个标志中,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指标, 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板书] 2.城市化的标志[过渡] 请同学们观察图中哪些城市等级升级了, 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学生] 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 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
(精品)城市化教学设计
(精品)城市化教学设计《城市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分为三大主要内容,一是城市化的定义、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表示方式;二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知识结构3.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与本章前两节的内容联系密切,城市化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城市化也是城市等级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的过程。
同时本节课与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也有着联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城市化的一方面的表现。
二、学生情况分析1.认知基础本节课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知并联系必修一地理环境要素、水循环、气候等知识内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要结合有关的图文资料进行引导。
2.能力基础本节课对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已经接触和一定程度上学习了地理的读图分析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学生进行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化的表示方法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各个阶段的特点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对地理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污染问题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适当的读图分析的学法指导。
3.情感倾向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景观图片对其的吸引力比较大,本节课通过展示相关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教学案例分析结合乡土地理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学生学习兴趣大。
三、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读:本条课标要求课堂授课要通过有关资料的理解分析进而获得知识内容的学习,这里的资料包括了相关城市的数据统计资料和图文资料,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能通过直接讲授法讲解知识,而是要采用读图分析分法,让学生通过探究分析的方式获得知识,对学生的理解分析总结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城市化的定义、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掌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观看珠江新城10年景观大变化感受广州的城市化过程,理解城市化定义;读广州建成区面积、城乡人口比例、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数据变化,探讨理解城市化的主要标志;读世界城市化水平进程图知道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一事实;读英国和中国城市化水平曲线图,理解英国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并结合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理解城市化进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读世界城市化水平进程图并结合英国、中国城市化发展案例,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差异;读广州城市污染案例,理解城市化对城市环境质量的的影响;读《广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解生态城市的内容;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表示方法;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教学难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3.学习突破通过结合中国、英国和广州的城市发展案例,让教学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点内容。
2.3城市化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P31 图中哪些城市等 级升级了,哪些是新 增加的城市。然后引 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 的结果
1 通过 2.16 分析城市化的定 义.
课件展示图片, 有 利于统一引导学 生学习
2 学生讨论结合图城乡人口迁 移的驱动力示意分析推动城 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3 读图 2.18,了解世界城市化 水平的提高过程, 着重从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分 析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 第一、 城市化起步时间有什么 差异?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 异?现在所处的阶段有什么差 异? 第二、 试简单分析这些差异出 现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准确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动力、意义及衡量标准 ②能够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读图思考,能够理解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及意义 ②通过读图分析,能够说出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看城市化过程
新课讲授
通过计算中国城市化 水平,了解与世界及 发达国家的差距,过 渡到第二部分 先进行图 2.18 内容 的教学,引导学生总 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城市化过程和城 市化水平存在的差 异,进一步通过预测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 展趋势,概括出城市 化进程的 “S” 型曲线, 然后结合 P33 图 2.19 和案例 4 完成 P34 活 动题。
多媒体显示课堂 练习题, 起到从第 一部分到第二部 分的过渡。
4 读取图 2. 每个阶段的城 19 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 观察曲 线的倾斜程度, 明确城市化进 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多媒体设计动画 演示城市化进程 的发展趋势, 有助 于学生理解城市 化进程的“S”型 曲线
课堂小结
《第三节 城市化》教学设计(重庆市县级优课)
《城市化》教案一、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正确认识城市化的积极作用。
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原因。
理解城市化利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七个情景分析,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通过曲线图能够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
能够根据情景内容归纳出城市化利弊及对弊提出合理的建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化,为不合理的城市化出谋划策;培养学生乐于交流与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修正自己观点的习惯。
树立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建设发展生态城市的观念。
三、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Ⅱ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什么是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课时:城市化对城市的影响。
由于面向的学生是高三学生,所以我进行了教材的整合,将两个课时融合为一个课时进行复习。
四、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大部分以单招和专科为升学目标仅有少部分同学参加高考。
但是,他们对城市化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因为它研究的是我们身边的地理,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来看,他们对城市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往往是表象的、片面的,本节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更加理性、深入去分析有关城市化的问题;教材中统计图表较多,学生对统计图表往往缺乏正确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中需加以引导。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重点在于城市化的标志、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及城市化的利弊这几个方面。
【教学】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教学设计
【关键字】教学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正确认识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重难点1.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
2.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
3.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4.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方法1.运用导学法来讲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
2.运用讲练结合法,将图6.17与本课活动两方面结合,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来区别、理解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具准备投影仪●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新课)由本单元第一课我们知道: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城市是由乡村演变来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一个地区的农村人口,一部分人就会离开土地,进城打工或从事第三产业,其中有些就会在城里定居下来,转变为临时的或正式的城市人口。
而在城市中,随着新建项目(包括新的工矿企业)的不断增加,城市中行业分工的深化、细化,也需要吸收大批农村人口进城,这样,城市中的人口就会逐渐增多,由于城市建设,城市所占的地域范围也会逐渐增大,这样的发展、转变过程,就是城市化(教师可举学校附近的、学生比较熟悉的城市为例子,来说明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过程)。
第四节城市化(板书)一、城市化及其标志(板书)1.城市化的含义(板书)(讲解)由刚才的分析、举例和课文中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的过程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是哪两个方面呢?(教师提问、归纳、然后板书)城市化人口城市化——较多的农村人口转变成城市人口地域城市化——较大的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板书)(解释、分析)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三节 城市化》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
《第三节城市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
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应用重点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以及原因,通过事实例子印证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而了解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促使我国城市更加健康地发展。
学情分析“城市化”研究的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现象,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来看,他们对城市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往往是粗浅的、片面的,本节教学要让学生更加理性、深入地分析有关城市化的问题;教材中统计图表较多,学生对此往往缺乏正确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中需加以引导。
设计理念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地理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等理念,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实践问题。
本节课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以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可以是教师情景创设下的研究也可以是实地调查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是小组性的研究也可以是组间诘疑性的研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意义,了解引起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2、运用资料,概括出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人教版必修二《2.3城市化》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城市化现象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认知角度看,高中生正处于理性思维逐渐成熟的阶段,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仍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
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城市化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认识,如过分强调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形成客观、全面的认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2.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城市化现象,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结合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城市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阐述。
2.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城市,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该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什么是城市化?它有哪些表现形式?
-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你认为城市化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城市化》的教学设计
广东番禺中学黄冬梅
一、学习课题;第三节城市化
二、课程目标
三、重难点: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实验电教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城市化概念
人口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
地域城市化:城市范围扩大、乡村变为城镇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A1、B1。
引导学生找出推动城市化的推力、拉力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A2。
引导学生读下图完成课本P33读图思考题1、2。
提问: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如何表示?
引导学生读上图完成课本P34活动题1、2、3,并比较
美国与印度的城市化进程曲线,说明这两个国家的三个
城市化阶段各在哪个时段?
展示城市化的图片,播放有关“伦敦城市化进程”视频。
A3(1)由图1到图2该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
B2上图(1)从A到E反映了_____过程,该过程的主要
标志是、、。
(2)从E 到F反映了该城市出现了现象,该国按
B7“城市的特殊环境形成了城市气候。
城市气候相对郊外农村气候来说是个气候岛。
”
(1)结合上图,判断该城市为“___岛”和“___岛”根据北京的城市环境状况,如何从能源利用角度
学生学习成效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