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一)(含解析)
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二)-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
1
高考频度:
★★★★☆ ┇ 难易程度:★★★★☆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精卫词
王 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观点一: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试题分析】 本题设置开放性答案,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张力。
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变化,对一些古诗的解读。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中的最高层次,它要求诗歌鉴赏者从诗歌中走出来,拉开距离观照(审视)诗歌作品,用现代观念对诗歌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作出评价。
初学阶段,一般不要求鉴赏者作出实质意义上的评价,只要求鉴赏者判断作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现出的思想倾向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即使涉及到评价这一层次,也多是开放性题目,考生可以任选一面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一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多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热爱祖国及其山水,忧国忧民;②反对战争,追求和平;③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表达高洁情操,追求建功立业;④咏史规劝统治者,揭露社会黑暗;⑤表达亲情、友情、爱情、思乡之情;⑥抒发个人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等情感。
总之,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对古典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范仲淹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守边抗击西夏。
“燕然未勒”意为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史载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①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伤感;②表现了戍边将士不曾破敌立功的抑郁之情。
词的上片是写景,体现戍边将士艰苦的环境:塞下秋天的荒凉、萧瑟,连南归的大雁都无留恋的意思;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人的情怀;在落日余晖、烟雾缭绕的群山中间,有座早闭的孤城。
高中语文_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课题】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使用日期】【学习目标】掌握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
定标自学【考点解读】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包括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细化为三个方面:主旨内容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一、评价思想内容型评价思想内容是理解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等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概括作者情感和主旨,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入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高考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为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等。
1.常见提问方式: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表现了怎样的情趣?”4.“主旨是什么?”5.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某个典故发问。
2.答题模板步骤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就相关诗句结合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二、评价观点态度型所谓观点“态度”,是指对事物、人物、社会现实、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观点态度及对人生感悟的倾吐。
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人生感悟或生活理念等观点和态度做出评价。
该考点单独出现的频率不高,往往结合情感等综合考查。
1.常见的命题方式(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这首诗体现了××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答题模板步骤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就相关诗句结合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步骤二: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合作探究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① [宋]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 ①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3分)
(2015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 全诗简要分析。(5分)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 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 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流寓夔州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柔美。(3) 未缺指月圆,(4)列宿指群星。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 度进行赏析。
二、掌握全面、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的核心 方法
小结: (1)抓住诗题 (2)抓住关键词 (3)抓住题材类型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5)抓住典型意象 (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 诗的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介绍别人评价
鉴 赏 诗 歌考 的点 思一 想 情 感
一、分清诗歌题材,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
送别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 咏物抒怀诗
羁旅思乡诗
边塞征战诗 即景感怀诗
闺情宫怨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客居他乡,孤寂思乡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含解析)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参考答案】BD【试题分析】【易错警示】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先明确典故的类型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
典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为国家,一为个人。
运用前者,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运用后者,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
故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关注典故的内容,本题中的典故是“李揆因担心被扣留而否认是‘大唐第一人’”,而苏辙出使契丹与李揆之行相同,故苏轼有与李揆一样的担忧。
如何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诗歌的修辞手法,属于诗歌常见的三种表达技巧之一,此外的两种是表现手法(表现方法)和篇章结构(谋篇布局)。
这里先介绍修辞手法。
诗歌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夸张、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复、双关、用典、互文等等。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首诗(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的思想内容
诗歌鉴赏的思想内容诗歌鉴赏的思想内容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的思想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歌鉴赏的思想内容1一、考点解读: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二、自主学习1、了解不同题材诗歌的思想感情①山水田园诗东晋陶渊明等人的诗形成田园派,南朝谢灵运、谢脁等人的诗形成山水诗派,唐朝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形成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多以自然山水或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或以农人、渔父的劳动为题材。
借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淳朴勤劳的农人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其思想内容往往是:?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厌恶官场,向往隐逸生活。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书法一种宁静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②边塞征战诗边塞诗,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内容为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边塞诗多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状写戍边将士深重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情别绪;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间民俗。
③咏物抒怀诗这种诗往往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即诗人通过对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使诗人笔下的物具有美感,并寄寓作者的情怀和志向。
如于谦的《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又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接对梦游仙境的描绘抒发了不是权贵的傲岸性格。
④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2018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课件
事为重的爱国热忱。②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 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题方略] 概括分析诗句情感题的2大步骤
典故情感题
[例2] (2016· 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
[解析]
这里属于用典抒情,首先要理解典故表达的内容,
然后结合全诗理解诗人用在此处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注释④来 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这 里诗人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 无用武之地。因为,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一,国 力强大,世无巨寇。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 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 惆怅之情。 [参考答案]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 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 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失落。
2.概括分析情感内容题的2步答题规范 步骤一:准确概括思想情感及志向。 步骤二:用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和志向。
二、突破1个易失分点
从 4 个角度破解诗人含蓄、复杂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表达感情往往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 情感内容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简单的;诗人在诗歌 中流露的情感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 出于情感表达的含蓄、复杂性,高考对诗歌情感类的考 查一般呈如下两个特点:一是切口小,多为局部语句思想感 情的理解、领悟;二是从整体上理解,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 层面解读思想感情。因此解答情感类题目时考生应特别注意 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避免含蓄、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经常体现在不同的 时间阶段,我们可以从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段来分 析诗歌,给诗歌划分层次,从而找出多个感情要点。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诗歌的篇章结构含解析20170905111
鉴赏诗歌的篇章结构【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闾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这是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找到写曹霸画技的内容,那么前面都应是铺垫的内容;只要考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出答案。
如何鉴赏诗歌的篇章结构古诗词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感情的重要手段。
赏析其结构形式要整体分析诗词的结构特点,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和对诗词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诗歌常见的结构技巧有:1.先景后情、以景结情;2.重章叠句、铺垫、照应、过渡;3.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解答这类试题的技巧有:1.认识诗歌结构特点。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结构特点: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照应、情景分写、情景合写、小中见大、画龙点睛、起承转合。
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诗歌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七个“抓手”
诗歌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七个“抓手”高考诗歌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考点之一,属较高的能力层级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在复习备考中必须确立“宏观把握,微观切入”的备考策略。
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关注诗歌的类别。
如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思妇闺怨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要关注古诗中常常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羁旅愁思、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
要做到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要了解掌握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掌握作家的时代风貌,从而把握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特征。
在做到“宏观把握”的同时,还必须要能从“微观切入”,也就是在评价某一首具体的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时要有行之有效的便于掌握的方法或技巧。
我认为以下七个方面可以作为很好的抓手,试作例析。
1. 从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
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作品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
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5年江苏卷)题目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全篇紧扣“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问题:试简析“倦”字是如何贯穿全篇的,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诗歌前六句,描写了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凉气侵袭卧室,月光洒满庭院,风吹露滴,月朗星稀,飞萤自照,宿鸟相呼,这幅“秋夜图”,暗示了作者彻夜未眠,实写“身倦”。
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原来是为国事而忧心,点出“心倦”。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含解析20170905110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参考答案】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任选一种)如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常见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如典例部分,明确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让考生从中任选一种加以赏析。
一般答题步骤和要领:(1)首先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解题格式和模板: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晨雨杜甫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诗歌鉴赏思想情感参考答案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参考答案1.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以及内容与题目的关系。
这要紧扣题目中的“晚”和“望”字,并结合全诗来进行作答。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
主要指出这两句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并指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可,不要忽视诗歌所给的注解。
答案:(1)诗人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几乎多至“万重”;在遍山皑皑白雪中,采樵人缓然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
(2)诗人在回山寺的路上,听到山寺上传来钟声,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禁不住心潮起伏,平添了更浓厚的诗意,也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
这两句又起着点活全诗的妙用,前六句景色全是望景,这一声清亮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
这钟声不仅惊醒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活泼动人的局面。
2.解析:(1)从内容来看,是一首写景诗,融情于景。
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诗歌的寓意。
关于寓意,要结合注解中“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来回答。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颈联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眼前之景结合起来,再结合注解,不难看出诗人的无奈与愤激。
答案:(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雨后溪水漫流,道路被淹没而时隐时现的迷漫景象,寓意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渺茫,杳不可知。
(意思对即可,一、二句的寓意分开写亦可)(2)颈联以比喻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的无奈和愤激之情。
(“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说是“报国无门”亦可) 3.解析:(1)抓住描写月、桐、人声、鸿等事物时使用的缺、疏、断、孤等词语,就能较容易把握作者营造的氛围。
(2)“无人省”“不肯栖”是作者心绪和人生态度的体现。
答案:(1)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 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二)(含解析)
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二)参考8月31日典例部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七首(选二)王昌龄其三关城①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②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③。
其六胡瓶④落膊紫薄汗⑤,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⑥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注】①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②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③龙荒:荒原。
④胡瓶:唐代西域的一种工艺品。
⑤紫薄汗:骏马名。
这里指将军骑的马。
⑥明:明白地训示或告诫。
敕:专指皇帝的诏书。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关城榆叶早疏黄”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
B.“日暮云沙古战场”用意象“日暮云沙”,比喻古战场的暗淡无光与破败。
C.“碎叶城西秋月团”通过营造和烘托战场的气氛,暗示将军关注边塞安危。
D.“辞君一夜取楼兰”写出了将军率兵奔赴边关杀敌的神速和气势。
E.两首边塞诗均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
2.这两首边塞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异同?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注】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E.“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一)(含解析)
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一)【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参考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
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辞;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抓住这些作答即可。
如何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学生面对试题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在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时,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
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往往都与诗歌的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这些往往能为理解诗歌内容提供思考的方向;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学生若能在自己的答案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一般就能和答案无限接近了;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联系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一含解析
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一)【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参考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
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辞;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抓住这些作答即可。
如何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学生面对试题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在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时,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
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往往都与诗歌的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这些往往能为理解诗歌内容提供思考的方向;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学生若能在自己的答案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一般就能和答案无限接近了;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联系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专题19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最深层次,也是最普遍的考点之一。
热点题型一思想感情的概括例1、(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清]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提分秘籍】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在历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都有重要体现。
这类题的设题角度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从诗词的全局入手,要求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提问的方式往往为“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词)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词)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词)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人生态度)”等;一种是就某几句或某一句设题,结合具体诗句的内容、意境、语言或表达技巧等来考查。
【方法归纳】打开古代诗歌情感大门的5把钥匙1.借景抒情。
景和情之间有极强的关联性,考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分析判断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景与情大多有相似性,当然也有少数会以乐景衬哀情。
如“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以“春花”“秋月”等美好的景象来表达作者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2.以行显情。
诗歌中主人公的行为常常蕴含着情感,考生能敏锐地提取出这些关键点,然后对其进行准确分析,得出情感态度。
如【例1】开头两句中的“高卧”和“仰看”这两个动作细节,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惬意悠闲以及对这里的自然山水的热爱。
3.咏物抒情。
诗词中的许多物象表达的情感往往是固定的,如长亭、柳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之情,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浮云常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松、竹、梅象征高洁超俗的情操等。
考生要熟悉这些常见的物象所表达的情感,并准确分析其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的感情。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
2、但是,诗歌鉴赏考查也有将思想感情态度等的评 价,引向思想的多维度、意趣性价值的多向度、意 象主旨的多义性、情感内涵的不定性等方面,这样 的题更能体现考生对诗歌文本的个性解读与鉴赏。 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越来越深入到语文教学领域的 今天,开放试题能鼓励探究创新,不以定向的大一 统标准束缚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就允许见仁见智。 如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问:这首诗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通过对比表达 了怎样的人生感叹?
答:表达了人格高洁却无人赏识的人生感叹。“玉盘” 即是白牡丹,它的“承露冷”“无人看”与人人“争 赏”的“街西紫牡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诗题中 特别点出是“裴给事宅”的“白牡丹”,这就含蓄地 表达了作者对裴给事人格高洁而无人赏识的人生感叹。
这个考点,在古诗鉴赏题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命题预测
1、从近两年看,在对文本情感情趣、思想价值、态 度观点的评价中,目前的试题还多从让考生在诗歌文 本中指认的层面设题,即以某个句子或整首诗表达出 了什么样的心情,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是否 赞同前人的评价等为设题形式。如 “这首诗写到了 ‘伤心’,诗人什么伤心”,这种试题的答案,一般
[注] ①伯时:宋著名 画家李公麟的字。② 野次:郊野。③棰: 鞭子
问: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 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说明。
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 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 者不愿意见到的。
(5)发挥想象和联想。创作诗歌需要联想和想象,鉴 赏诗歌也离不开联想与想象。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 为读者留下了相当大的联想和想象空间。透过一些 关键字词,读者可以联系诗人本身,想象诗人创作 时的心情、感受、处境等,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 体验,由己推人,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一)
【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参考答案】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
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
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辞;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抓住这些作答即可。
如何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学生面对试题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在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时,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
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往往都与诗歌的情感有关;
二是作者、朝代、注释,这些往往能为理解诗歌内容提供思考的方向;
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学生若能在自己的答案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一般就能和答案无限接近了;
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联系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此外,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如典例要求“从‘戏赠’入手”,并明确要求“结合全诗”。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1.忧国伤时。
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
2.建功报国。
有表现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表示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体现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反映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抒发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的,也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也有畅谈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
3.思乡怀人。
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
4.生活杂感。
有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发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抒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悲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愁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告慰平生的喜悦的。
5.长亭送别。
有写依依不舍的留念的,有发情深意长的勉励的。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远怀舍弟颖、观等①
杜甫
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
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
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注】①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
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②阳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
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
③错莫:纷乱昏暗。
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
B.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字来写。
C.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
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
两句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
E.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距离很近却不能相见的感伤。
2.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如何表达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踏莎行·候馆梅残
(宋)欧阳修
候馆①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②。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①候馆:指旅舍。
②征辔:行人坐骑的缰绳。
3.请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4.近代俞陛云曾言:“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
”请从这一角度结合全词作具体赏析。
一、
1.C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A项,“老去无为的感慨”无中生有,作者借此句表达了时光流逝、归乡无期;B项,“虽无一字写思念之情”
有误,“吟诗正忆渠”直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E项,“诗人与弟弟们距离很近”有误,“阳翟”对“荆南”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相隔很远。
2.(1)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我们家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这在动荡的时局中实为难得。
(2)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
对往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含着现实中兄弟分隔的悲伤。
二、
3.①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以不断的春水喻无穷的离愁,化抽象之情为具象之物;这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伴着自己的迢迢春水,绵延不断,表现了主人公愁绪之多。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回答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①上片从行者落笔。
起三句写离家远行者的旅途所见,以景衬情,后两句转入写远行者的无穷的离愁别绪。
②下片从闺中妇人落笔,行者从居者的角度进行想象。
“寸寸”“盈盈”表现出思念的缠绵深切,“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希望登高远眺行人而又不得的无奈之情。
最后两句写思妇凝目远望,只能看到原野尽头的春山,而所思念的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