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2讲 第1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受热过程、气温和降水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微课 课件)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微课+课件)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从今天起给大家介绍大气的相关知识,这部分是高中地理的难中之难和重中之重,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本节为:大气的成分、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
微课《大气的受热过程》(来源:地理微课程学习)一、大气的成分及作用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的特点下图为各层气温分布特点和成因高层大气特点为:空气稀薄、气压低,有电离层。
电离层的作用看下图三、大气的受热状况1、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从图可以得出:吸收: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吸收红外线反射:云和大颗粒尘埃把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散射:空气分子和微尘埃散射太阳辐射2、大气的保温作用:保温作用:地面辐射主要被大气吸收,然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
(保温作用主要由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决定,大气逆辐射主要由大气吸收多少地面辐射决定,大气吸收多少主要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多少决定,所以:二氧化碳和水汽就是云的多,则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下图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能量的传递过程是:太阳辐射大部分能量被地面吸收,地面再以地面辐射的形式传给大气,大气再以大气逆辐射形式传给地面。
白天地面的主要热源为太阳辐射,夜晚地面的主要热源是大气逆辐射。
所以: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突出,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突出(物理学的结论是:物体的温度高则向外辐射的波长段,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大气容易吸收长波辐射。
)练习:答案:1、地面辐射。
2、大气中的云和二氧化碳答案:1、晴朗的夜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也弱,所以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2、烟为二氧化碳,可以增加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从而使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
3、塑料大棚相当于大气层,能让太阳光照进来,但是热量不易出去,起到保温作用。
(课件来源:北京九中刘文娟)。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用)
风向
(hPa)
1010
1020
1030
左右
初始方向
南半球偏转方向
北半球偏转方向
关于左右
关于偏向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下,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h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风向平行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夜晚: 保温作用
云层越厚,气温越高
昼夜温差越小
3、阴雨—昼夜温差小; 2、晴朗—昼夜温差大—中国西北、青藏高原、中亚
13
月球与地球的昼夜温差
资料: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
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 无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
试用大气的作用加以解释: 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
(hPa) 1000
1005
摩擦力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1010 1015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影响风速)
小结: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风向垂直于等压 线,指向低压
1006
1008 1010
风向垂直等压线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1006
(高空大气)
1008
1010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各种波长光都 能被散射
吸收
臭氧
水汽、二氧化碳
紫外线 红外线
无选择性,云层越 厚反射能力越强
有选择性,空气质量 好天空蓝紫色
没有选择性。空气质量 差,天空灰白色
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优秀课件
水汽和固体杂质
• 水的相变形成云、雨、 雾、雪等天气现象; 同时吸收和释放热量, 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 凝结核,是成云致雨 的必要条件。
然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正在改变着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Where i am
由于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加上大量
物扩散的情形是(A )
A.①
B.②
C.③
D.④
逆温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但在一定条 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 象,称为逆温。 图中哪段发生了逆温现象
逆温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但在一定条 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 象,称为逆温。
高度/Km
人造卫星 高
层
大
气
流
50
星
平 流 层 12
气温垂直分 布
对
流
层 - - - - - - - - - - 0123456
100 9 8 7 6 5 4 3 2 1
000000
000000000
温度/℃
对流层
高度
低纬度:17-18千米 中纬度:10-12千米 高纬度:8-9千米
组 成
整个大气质量的 3/4和 几 乎 全 部 的 水汽和固体杂质
2.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是
①新加坡 ②北京 ③漠河 ④摩尔曼斯克
D
A.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当堂检测
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3~4题。
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地理实践力: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比例,理解各成分对地球环境的作用。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大气垂直分层的知识,分析不同高度大气层的特点及其对气候、天气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大气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树立保护大气环境、合理利用大气资源的意识。
4.区域认知:初步了解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性与差异性,为后续学习不同区域气候特征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理解大气各成分如何共同维持地球生命系统的稳定。
•掌握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含大气组成示意图、大气垂直分层动画)。
•教材配套图表和资料。
•课外阅读材料(如大气科学简史、大气污染案例)。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
•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资料分析加深理解。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宇航员在太空舱外执行任务时,需要穿着特制宇航服以保护自身免受宇宙辐射和极端温度影响的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的大气层对生命如此重要?”从而引出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话题。
新课教学1.大气的组成•展示图表: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气组成示意图,介绍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及其比例。
•功能分析:分组讨论各成分的作用,如氮气是地球生物体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氧气支持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关键原料等。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大气各成分对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性,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2.大气的垂直分层•动画演示:播放大气垂直分层动画,直观展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的特点。
•分层讲解:•对流层:重点讲解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天气现象多发生在此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对流层 (1)气温变化规律: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 (2)原理:对流层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绝大部分被氧原子和臭氧 吸收;红外线一部分被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一部分被反射、散射和衍射,一部分会到 达地面;可见光几乎都能到达地面。对流层从太阳辐射中吸收的能量有限。而最终到达 地面的主要是可见光、一部分红外线和极少的紫外线,它们加热地面,使地面产生波长 较长的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的地面辐射被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由于海拔越 高,距离地面越远,空气也越来越稀薄,故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就会越少,气温也就越低。
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大气分层
垂直高度
⑩ 对流层
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高纬度地区:8~9千米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 高空
高层大气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
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对无线电通信 有重要作用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我们地球上空的大气,是由水汽、杂质和干洁空气组成的。 ( √ ) 2.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尽管含量较少,但它们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起到保温作用,且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 ✕ )
二氧化碳只能吸收地面辐射,不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的中长跑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这是由于这些 国家位于高原地区,运动员经常在大气含氧量特别低的环境下训练。 ( ✕ )
问题 1.地球大气各垂直分层,其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如何变化?
提示:观察“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即可得出答案。 2.大气各垂直分层气温变化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主要从各层大气的成分和吸收辐射的波长范围考虑。 3.在对流层大气中,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气温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变化的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
C.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D.臭氧能大量吸收红外线
(3)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
具有保温作用的是( C )
A.氮
B.臭氧
C.二氧化碳 D.氧
解析:第(1)题,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 多紫外线伤害,主要分布于平流层。第(2)题,干洁空气由氮、 氧、二氧化碳、臭氧等组成。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 的紫外线;水汽和杂质的含量很少,却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会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第(3)题,二氧化碳既是植 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材料一 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统计,2018年2月下旬,北 冰洋的冰层面积降至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点,比正常值少 了约1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减少了一个埃及的面积。一些科 学家认为,人们可能低估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材料二 美国环保局发现,臭氧总量每耗减1%,地面紫外线 会增加1.5%—2%。他们预测,如果氯氟碳化物等消耗臭氧的 物质的生产和消费不加限制,到2075年,地球臭氧总量将比 1985年再耗减25%。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目标素养
1.运用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分析大气不同层次的特点、成因 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 2.观察天气变化,体验大气组成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培养地理 实践力 3.通过对大气组成的学习,认识大气的物质组成以及人类活动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知识概览
一、大气的组成 1.低层大气组成
A.约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
B.占大气成分的99%
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1课时 大气的组成、结构及受热过程课件 鲁教版必修1
护伞”。
3.垂直分层
(1)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 温度 、密度 及
运动状况的差异。
(2)分层: 垂直分层 A对流 层 气温特点 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 增加 与人类的关系
随高度增加而 最密切,风、云、雨、雾等天气 现象都发生在该层 气流以 水平 运动为主气流平稳
B 平流 层
密度小,有若 电离层 C高层大气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干 电离层
分
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及成因
与人类
的关系
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呈递增趋势。 人类生
平 从对流层
流 顶至50~ 层 55千米
成因: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存环境 特点:以平流运动为主 的天然
成因: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屏障,
特点:天气晴朗单一。成因:水汽、 利于高
杂质少,气流平稳 空飞行
分层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C.③ B.② D.④
(
)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解析] 图中信息显示,Ⅰ、Ⅱ、Ⅲ分别为对流层、平 流层和高层大气。第(1)题,①②③④为温度变化曲线,四 条曲线中,与实际大气层气温变化较为接近的是①②;两者 比较,①曲线所示对流层顶的温度与实际不符,平流层上部 气温变化与实际有差异;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排 除④;平流层大气随海拔增高而增加,排除③。第(2)题, 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 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答案] (1)B (2)D
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这
就是逆温现象。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Fra bibliotek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1.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干洁空气主要成 分是氮气和氧气。
2.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汽对生命活动、自然环境具有重 要作用,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3.根据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分为对流 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2.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 __大__气__污__染___,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例如: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合作探究•释疑难
问题探究 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统计,2018年2月下旬,北冰洋的冰层面 积降至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点,比正常值少约100万平方千米,相当 于减少了一个埃及的面积。一些科学家认为,人们可能低估了全球变暖 的趋势。 美 国 环 保 局 发 现 臭 氧 总 量 每 耗 减 1% , 地 面 紫 外 线 会 增 加 1.5% ~ 2%。他们预测,如果氯氟烃生产和消费不加限制,到2075年,地球臭 氧总量将比1985年再耗减25%。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1)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A )
A.占干洁空气体积的99%
B.占大气体积的99%
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2)目前,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是( D )
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高中地理第二章2.3.1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第1课时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1.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理解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2.掌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知识导引一、大气的垂直分层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1)选择性吸收: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光。
(2)散射和反射:散射主要改变太阳光线的方向;云层或尘埃能反射太阳光线,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反射越强。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1)地面辐射:如图中的B ,从波长看,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大气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即为大气辐射。
(3)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如图中的C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物体温度越高,其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物体温度越低,其辐射能力越弱,辐射波长越长。
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 000 K ,它的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0.4微米~0.76微米),故被称为短波辐射。
地面温度和大气温度比太阳温度低得多,其辐射的波长范围主要集中在3微米~120微米之间的红外波部分,因而被称为长波辐射。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点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者的波长关系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探究点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核心归纳]1.大气的垂直分层地球大气从地面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可将其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关系如下表所示:(1)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汇总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1)干洁空气①氧气,约占21%,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②氮气,约占78%,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③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了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3)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
(3)臭氧层空洞:大量使用氯氟碳化物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1)高度: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的大气上部冷、下部热。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该层。
2.平流层(1)高度: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②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③天气晴朗,无云无雨,能见度好。
—水汽、杂质少。
④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1)高度:平流层顶部到2000-3000千米的高空。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先降低后增加。
②空气密度很小。
③在80-120千米的高空,有流星现象。
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教学目标1,识记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名称;2,了解干洁空气、水汽和尘埃在大气中的作用;3,理解各层的气温变化、气流运动、天气状况等主要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气各垂直分层的名称;对流层、平流层温度变化特征及应用。
2.难点:对流层、平流层的温度变化特征及成因三、教学方法谈论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第一章我们认识了行星地球,也知道了地球是一个普通又是一个特殊的行星,因为它有生命。
那么地球有别于其他行星没有的条件是什么呢?之前我们也讲到过,分别是(1)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度,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3)、液态水的存在。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条件二中的大量气体是什么。
[新课教学]:板书:一、大气的组成师:大家阅读书第28页的四段话,阅读时要带着“大气究竟由什么组成”这个问题去阅读。
师:大家阅读完了吗?接下来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大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师:回答正确。
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的,其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
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书上图2.2,一起看看干洁空气的体积分数。
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的99%,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另外,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却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 层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无线电短波通讯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紫外线(波长<0.4um) 可见光(波长0.4-0.7um) 红外光(波长>0.76um)
物体温度越高波长越短,温度越低波长越长;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人体辐射等属于长波辐射;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 温差比地球大得多
1、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水汽
微小尘埃
干洁空气组成图
大气各成分的主要作用
大气成分
氮气
氧气 干 洁 二氧化碳
空
臭氧
气
其他
水汽
尘埃
作用 蛋白质主要成分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原料
保温作用 吸收紫外线
成云致雨 保温作用 成云致雨
2、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垂直分层 分层依据 气温垂直分布图
①对流层
范围: 0—12km 温度变化:随着高度的增
高而降低
原因: 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运动状况: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状况: 天气变化显著
原因: 集 中 了 几 乎 所 有 水 汽和杂质
厚度变化: 因 纬 度 和 季 节 的 不同而不同: 夏季厚,冬季薄;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云层、尘埃 特点:无选择性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 气 分 子 和 微 小 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蓝色光 最易被散射
小结: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 参与作用的大 波长范围 形式 气成分
臭氧(平流层) 紫外线
吸收 水汽、二氧化 碳(对流层)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随堂演练·强化落实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 的联系。
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结合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说明各层大气的特点、成因,并举例 说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A.上午 B.正午 C.傍晚 D.凌晨
答案: A 解析:c表示逆温逐渐消失,故c出现的时间是在黎明之后,午后之前。
5.逆温的影响有( ) 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③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②利于雾的形成 ④减轻山区农作物冻害
答案: B
解析:逆温出现后近地面温度低,高空温度高,空气不易发生对流运动,不利 于污染物的扩散,故①错误;由于近地面的温度较低,有利于水汽凝结成雾,故 ②正确;逆温出现后,大气运动会减弱,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故③正确;山 区农作物分布海拔较高,如果处于逆温层,温度较高可以减轻冻害,故④正确。
3.逆温的影响
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有利 ③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作为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 影响 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 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多年生果树越冬可 以免受冻害等
影响: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学以致用] [2023·青岛市高一模拟]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 地面高度约120 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 至预定高度后,返回舱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 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 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 摩擦。下图示意“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路径。据此完成1~3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 学习笔记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综合思维) 2.结合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说明各层大气的特点、成因,并举例说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3.结合材料,了解逆温的概念,并能说出逆温的影响。
(综合思维)目标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成分占大气体积作用干洁空气78%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21% 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0.038%①绿色植物进行的基本原料;②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______臭氧很少①能吸收太阳光中的,使大气增温;②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具有保护作用水汽很少,因时因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地而异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和,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_______杂质作为,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______,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2023·安徽合肥阶段练习)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据此完成1~2题。
1.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A.二氧化碳B.臭氧C.氧气D.氮气2.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大气组成成分是()A.二氧化碳B.臭氧C.氧气D.氮气包围着地球的厚厚的大气层,是生物乃至地球的保护层,人类活动可能导致大气中某些成分含量发生变化,并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大气的成分及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B.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能力强,使气温降低C.臭氧吸收水汽能力强,使地球保持湿润D.杂质含量很多,保护人类健康生活4.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二氧化碳增多B.臭氧增多C.氧气增多D.氦气减少目标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划分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____________和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讲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的基本理论
1、太阳辐射的分类:可见光、波长较长的红外线、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2、物体只要有温度,都要向外辐射能量;物体的温度越高,向外辐射能量的波长越。
太阳辐射又叫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又叫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又叫大气辐射。
3、二氧化碳、水汽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线,臭氧主要吸收波短的线。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由于陆地和海洋的比热容不一样,
(1)在同样受热时,陆地的气温比海洋升得,且温度比海洋;在同样受冷时,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降得,且温度比海洋;
(2)陆地上气温的变化幅度比海洋上要。
(3)我们把这种差异称为差异
5、大气压强
概念: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压力。
规律: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6、冷暖气团的大气物理性质的比较
第一节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气温和降水
第一课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成分
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组成,干洁空气的成分比较稳定,水汽、固体杂质则因时因地而变化。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
(一)对流层 1、基本知识
(1)物质组成: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圈中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和大气质量的3/4。
(2)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于 。
2、特点:
(1)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 (2) 运动显著; (3)天气变化复杂多样; 3、 理解与应用: (1)对流层的厚度
从赤道向两极 。
对流层厚度:低纬 千米、中纬 千米、高纬 千米
对流层平流层/ºC
明确:近地面与高空的温差越大,对流越。
(2)气温的垂直递减率:
(4)逆温现象:
①对流层大气的自净能力:
由于对流层通过对流,自己能及时将近地面人类产生的有害气体净化掉,我们把对流层大气自身具备的这种能力称为大气的自净能力。
②产生:对流层的温度一般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上下。
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0.6°C,即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理论温度,称为逆温现象。
③判断:A、定性:下冷上热。
B、定量:T实>T理。
(消失条件:T实≦T理)。
④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A、出现多雾和晴朗干燥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B、加剧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就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C、对航空造成影响。
“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
而“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高空,却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⑤逆温现象的类型及原因:
A、平流逆温: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大气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中纬沿海地区。
B、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C、地形逆温:在山谷盆地中,晚上较重的冷空气,沿山坡流动,聚集在山谷底部,谷底原来的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由此形成逆温,这种逆温一般发生在晚上。
还有一种情况是,冬半年冷空气在向低纬地区运动过程中,因冷空气较冷重,把地势较低的盆地和谷地地区填满,而盆地上空是暖空气,在盆地上空暖空气与盆地内冷空气交界的大气层形成逆温。
这种逆温现象发生在冬半年。
D、锋面逆温: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
E、洋流逆温:
(二)平流层
1、热量来源:靠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而增温。
2、特点:
①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②大气以运动为主;
③天气稳定;有利于高空飞行。
(三)高层大气:
1、气温的变化:先,后。
2、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高度电离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起重要作用。
焚风形成示意图
气温的垂直递减
温度(0C)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习题
1.有关大气各层气温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B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C .高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D .高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2、飞机在10千米的高空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
A .始终在对流层
B .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C .始终在平流层
D .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读右图,完成3--4题: 3.图中曲线表示的是: A .臭氧层的高度
B .对流层的高度
C .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D .平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4.对图中甲、乙两处的叙述,正确是: A .乙处的气温高于甲处
B .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
C .甲乙两处同为上升气流
D .热量主要来自短波辐射的是甲处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据此回答5--6小题:
5、如果用相同的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施放,升空最快的地区是( ) A.赤道地区 B.副热带地区 C.副极地地区 D.极地地区
6、如果氢气球充气达到接近饱和状态时,施放后便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升空后由于气温上升导致气球膨胀而破裂
B.升空后气温下降,氢气在低温状态易爆炸,使气球破裂
C.高空空气稀薄,气压低,气球因膨胀破裂
D.高空太阳辐射强,强烈的光照使气球破裂
受焚风效应影响,石家庄市在2010年12月27日上午从9时到10时一小时间气温急速上升了9℃。
焚风效应是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地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
一般发生在背风坡地区,使气温比山前异常变高。
读下图
回答7—8题
7.气流过山时,常在②至③处成云致雨。
与该山地其它处相比,②至③处气温的垂直递减率的变化及成因为: A .变大,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B .变大,水汽凝结消耗热量
C.变小,水汽凝结释放热量D.变小,水汽凝结消耗热量
8.空气过山后按干绝热变化,④处气温比①处高多少()
A.3℃B.9℃C.12℃D.10℃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回答9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右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
可能是()
①台风过境②晴朗无云的夜晚
③冷空气南下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⑤暖锋过境⑥连续阴雨
A. ①④
B. ③⑥
C. ②③
D. ⑤⑥
12、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
A. 山地
B. 谷地
C. 平原
D. 丘陵
13、下图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理论温度为T0 ,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 s。
当T s≥T0 ,近地面空气上升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
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回答:
(1)若T s 稳定在-8°C,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C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是的时间约为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两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