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结构新

合集下载

哲学知识框架完整版

哲学知识框架完整版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学前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意识的内容(反映什么)是客观的,形式(怎么反映)是主观的(因人而异,受立场、知识结构、世界观等影响)。注意: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础知识)
知识点
补充
哲学是什么
哲学源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客观的,但具体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原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的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和认识
辩证关系方法论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唯一来源、发展动力、检验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积极、消极)。注意:来源与途径的不同

哲学基本知识结构

哲学基本知识结构

哲学基本知识结构(必修)辩证唯物主义1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2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错误的意识对人们的改造世界起阻碍作用,→树立科学的意识,正确的意识3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按规律办事4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① 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 发挥主观能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包括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2)真理是 具体的 有条件的(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变化而转移3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整体具有支配地位, 部分居于被支配地位 ,部分 从属地位 →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2)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 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功能推动整体的发展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对新事物要充满信心3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 光明的 ,道路是 曲折的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牙,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 。

4 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① 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 坚持适度原则。

(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整体结构图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普遍联系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思现象与本质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义可能与现实哲偶然与必然学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与谬误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社会存在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基本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结构图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马克第二性问题思主不可知论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界观特征科学性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法论特征实践性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西方哲学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结构图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时间和空间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主体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的物实践手段质性物质世界客观现实性和人与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的实人的实践社会历史性践活生产实践动实践的形式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实践的意义造成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性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物质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统一性与意识本质: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实事求是功能: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和人工智能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第三章结构图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普遍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普遍联系中的系统基本特征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规律客观性和层次性永恒发展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是事物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对立统一发展的动力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联系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和发质、量、度展的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规律基本规律质量互变量变和质变及其规律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核心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事物联系的环节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的相互关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揭示事物是内在要素与结合方式的统一可能与现实:揭示事物发展中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关系偶然与必然:揭示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第四章结构图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的本质主体与客体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的关系价值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与实践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认识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本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质和认识的过程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过程到实践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条件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补充相互对立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第五章结构图地理环境: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存在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和社会实践本质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社会本质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有机体劳动资料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类结构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社会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的本政治制度质和要素法律制度结构社会政治政治法律设施结构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政权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核心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类型社会意识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相对独立性自身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艺术社会观念观念形态道德结构的构成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观念形态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的功能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第六章结构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基本动力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与技术本质特征创造性社会特征探索性发展连续性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科学技术科技作用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结构的变革史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造者科教兴国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历史人物人民群众个人历史作用反动人物:阻碍历史发展普通个人:参与历史群众路线的内容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第七章结构图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历史过程技术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历史进程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社会辩证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性人的本质多层次性社会一切社会关具体性发展人的本质系的总和历史性和人和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及其关系的发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实现途径:社会实践展主体自身条件人的价值实现条件机遇社会发展必然王国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的特征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结构图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考点浏览: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概念 P3;本义 P6;产生 P4;源于 P5;作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联系)P7;用 <对个人 >P6;功能 P25;任务 P6。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联系)P8;二、三对关系:3.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区别、联系)P8-9。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内容 >P10-11?为什么? P11-12)四、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唯心(两者的分关歧、基本观点、基本形态、局限性或优点) 1.什么是真正的哲学?为什么?P16 P12-14<能正确判断 > 2.P16于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五、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3.哲学的作用 <对社会 >P17(与“对个人”的学作用区分开)1.马哲产生的条件、意义 P18-192.马哲的特征 P20-21六、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哲的产生 3.马哲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P22-234.马哲的作用 <与哲学的作用区分 >P25第一单元线索图: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派别真正的哲学哲学史上的伟大的变革第二单元考点浏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物质的概念 P292. 世界的物质性(为什么?) P28-30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P31一、世界的本质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P32辩 5. 规律(概念、特点P33、对应的方法论P33-34)证唯物 1.意识的产生(起源)P35、生理基础P36、内容主P36-37、本质义2. 意识的作用(认识、改造) P38-40二、把握思维的奥妙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P40-41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内容、重要性、要求 P4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P51辩证唯物论的线索图: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7)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1.实践的概念 P42、特点 P42-43实践与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P44-46认识认识、 3.真理的概念 P47、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P46-47论真理 4.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 ----- 追求真理永无止境48-49;及方法论 P49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基础<四方面 >P44-46 ;能动反作用)及方法论(投身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认识论的线索图实践的概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与谬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第三单元考点浏览: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一、联系观二、发展观唯三、矛盾观物(实质与辩证核心)法四、否定观1.联系的含义 P542. 联系的特征(普遍、客观、多样)及对应的方法论P54-573.具体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a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b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方法论(要求)1. 发展的实质(与运动变化的区别)P632. 发展的普遍性及方法论P60-623.具体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原理及方法论) P64-65;b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量变、质变含义P6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P66)1.矛盾的概念 P672.基本属性(内涵 P67、两者的辩证关系 P68-69)3.矛盾的普遍性(内涵 <原理 >P69,及对应的方法论 P70;矛盾特殊性(内涵 <原理 >P70,及对应的方法论 P73-7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两者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P71-72 )4.具体讲“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a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含义、各两者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P72-73)b 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P73(一)辩证否定观(含义P75、实质 P76)及一、树立创新意识是方法论 P76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创新的哲学基础)(二)辩证法的本质P7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P77 及方法论P77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3 个方面) P78-80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内涵、两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P83;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P83唯物辩证法的线索图: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第四单元考点浏览:拥有更美的人生(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3)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4)价值观实现途径:对社会、他人的奉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创造并实现价值的途径一、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二、人生价值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P3.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P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P5.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1.人的价值及其评价P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P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P4.价值创造与实现P历史唯物主义的线索图: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哲学知识框架(完整版)

哲学知识框架(完整版)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础知识)知识点补充哲学是什么哲学源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区别研究的范围(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为什么?(依据)①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是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各自观点)两大基本派别么?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唯物主义方向;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片面、孤立、静止,否认内因的根本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现时代的思想智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夸大成第一性。

“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夸大成第一性。

神创论、宿命论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升华)。

哲学对时代有反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知识体系结构

《哲学》知识体系结构

《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知识体系结构既是历史性的,又是逻辑性的。

在哲学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学派和思想家对于哲学的认识和关注点不同,因此哲学知识体系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美学和逻辑学。

一、本体论(Ontology)本体论关注的是存在的本质、实在的性质以及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关系。

它探究的是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从而为认识论的问题提供基础。

本体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实在与现象、物质与形式、理性与感性等。

本体论主要研究存在哲学的基本问题,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等。

二、认识论(Epistemology)三、伦理学(Ethics)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和价值观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道德性和价值,以及人类行为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原则。

伦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行为的判断标准、道德责任和义务、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关于好与恶、善与恶、义务和责任的问题。

四、美学(Aesthetics)美学是研究艺术和美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对于美的感受和美的价值,以及艺术作品和审美经验的本质和特征。

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美的定义和特征、艺术的本质和功能、美学体验和创造等。

美学的核心问题是关于美的标准、美的价值、美的目的和实现途径的问题。

五、逻辑学(Logic)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思维和推理的过程、方法和规律,以及正确和有效推理的标准和方法。

逻辑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推理形式和规则、命题与谓词的转换和推理、谬误和批判性思维等。

逻辑学的核心问题是关于思维和推理的规律和方法、正确性和有效性的问题。

除了以上五个方面的知识体系,哲学还涉及到其他一些重要的学科,如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社会哲学、科学哲学等。

这些学科综合了以上五个方面的知识,根据具体的对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总之,哲学的知识体系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的方面和学科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相互支持和促进。

哲学知识结构图表

哲学知识结构图表

1,什么是人民群众? 二,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 主体
①物质财富…
2,为什么……?(表现 在哪些方面?)
②精神财富…
③社会变革…
3,群众路线、群众观点
价值与 价值观
1,什么是价值?什么 是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认识和改造世界 ②人生道路的选择
价值判断和 价值选择
1,标准:
(集体主义价值观P98)
树立全局观点,立足整体,统 筹全局,选择最佳…;重视发挥 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6,系统优化的原理 系统的基本特征:…
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与旧事物 及区分标准 2、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要 求
发展观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 折性的统一的原理 ②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关系原 理
联系 根 本 内 容 1、基本属性: 同一性、斗争性(及相互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原理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动 力 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③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及其相 互关系原理 发展 ④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的
1,哲学的产生
哲学
2,含义:(哲学—世界观
哲学—具体科学)
3,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真正的 哲学
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产生:
马克思主 义哲学
2,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意识
物质
1、含义 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2、世界的 物质性
①物质的唯一特性;②物质
矛盾: 对立统一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
高考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知识整合
第一单元 哲学一般理论
决定 体现
世界观
方法论
具体 科学
时代 精神
基 本 问 题
哲学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产生ABC 辩唯和历唯 基本特征ABC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主观唯心主义
何者为本原 唯心主义
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 的关系问题
马哲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 1.辩证唯物论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唯物辩证法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二、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三、价值观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 <
矛盾的普特关系 —→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5)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 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6)矛盾主次方—→ 面辩证关系 看主流,着重看矛盾的主要方面 也不能忽视支流
坚持两点 论与重点 论的统一
马哲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 2.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辩证的否定观 事物自身的否定 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观 (1) 发展的环节 实质是“扬弃”
马哲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 1.辩证唯物论 2.唯物辩证法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 三、价值观
< < < < < < < < < < < <
< < <
马哲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原理

哲学常识知识结构

哲学常识知识结构

高三哲学常识知识结构图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2.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3.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4.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7.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8.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9.
认识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10.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11.寻求真知有一个过程 1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4.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4.量变、质变及其关系 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 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8.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9.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关系 10.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1
.用矛盾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12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13
.把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14
.增强创新意识
1.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2.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3.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4.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7.科学精神与追求真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人生价值的内涵 3.创造有价值人生的根本途径
4.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5.正确选择人生道路 6.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 (一)
前言与唯物论 (二) 辩证法
哲 学
(三) 认识论 (四) 人生价值观
2。

哲学知识的结构图

哲学知识的结构图

1) 实践的含义 P11(1)一般本质(2)特殊本质(1)客观现实性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2)自觉能动性1.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3)社会历史性(1)生产实践3)实践的基本形式(2)社会关系实践(3)科学实验(4)艺术和教育活动4)意义(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1)实践联系人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1)含义 P12(2)任务甲、(力量)2)主体(3)能力结构乙、(智商)丙、(情商)个人主体(4)社会结构集团主体社会主体人类主体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1)含义 P12甲、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3)客体(2)实践的客体的理解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乙、客体又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自然形式的客体(3)类型社会形式的客体精神形式的客体4)实践——主客体的中介(1)关系: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限5)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理解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2)实现: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3.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2)实践主体根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3)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反馈调节(1)自在世界甲、从时间上看1)涵义乙、从空间上看(2)人类世界人化自然人类社会2)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4)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1)不可分割,互相制约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内在联系(2)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又不可避免地要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甲、自然界物质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决定的必然的、合乎规律的乙、是经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子、从无生命物质的机械的、物理的、化(1)自然的产物学的反应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丑、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寅、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丙、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反映形式1)产生包括感知、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全部心理活动和动物心理的区别(2)社会的产物:关键在于弄清劳动的决定作用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1)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甲、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2)本质乙、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2)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甲、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乙、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丙、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甲、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乙、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主要表现在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3)作用具有能动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整体结构图】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得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就是普遍联系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得动力与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得形式与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得方向与道路克原因与结果思现象与本质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义可能与现实哲偶然与必然学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得能动反映认识得本质认识与实践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得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论认识得循环性与上升性认识得真理性真理观检验真理得标准真理与谬误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社会存在社会本质与社会得实践本质基本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得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与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发展与人得本质与价值人得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结构图】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得世界观哲学哲学与世界观得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得关系哲学与哲学朴素唯物主义得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思维与存在唯心主义得关系问题) 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马克第二性问题思主不可知论义哲历史根源与阶级基础学就是马哲产生得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前提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得世哲学得基本主观条件界观特征科学性与方马哲得本质革命性法论特征实践性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马哲与现代得两大流派人本主义西方哲学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方哲学得关系相互影响深化了马哲得宇宙观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得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得丰富与发展基本原理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得研究领域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得世界观方法论得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结构图】物质就是标志客观实在得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得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得可知论与唯物主物质及其得意义义反映论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得、历史得物质观运动就是物质得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存在形式时空得相对性与绝对性时间与空间时空得无限性与有限性实践得本质:人类有目得地改造客观世界得一切社会性得物质活动实践主体世界实践得要素实践客体得物实践手段质性物质世界客观现实性与人与实践得特征自觉能动性得实人得实践社会历史性践活生产实践动实践得形式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得实践科学实践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得分化实践得意义造成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得分化人与世界相互作用得中介在于它得物质性世界统一性多样性得统一世界物质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得产物,社会劳动得产物统一性与意识本质:客观现实得主观映象实事求就是功能:意识得能动作用意识与人工智能实事求就是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精髓实事求就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就是得辩证关系【第三章结构图】联系得普遍性与客观性普遍联系联系得多样性与条件性普遍联系中得系统基本特征事物发展得方向性:前进、上升得运动变化规律客观性与层次性永恒发展事物发展得规律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发展得实质就是新事物得产生与旧事物得灭亡矛盾得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就是事物同一性与斗争性得作用对立统一发展得动力内外因得辩证关系规律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联系矛盾分析法就是唯物辩证法得根本方法与发质、量、度展得量变与质变相互依存规律基本规律质量互变量变与质变及其规律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核心质量互变规律得方法论意义事物得自我否定辩证得否定事物联系得环节事物发展得环节事物发展得周期性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得前进性与曲折性得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得方法论意义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得普遍关系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得相互关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揭示事物就是内在要素与结合方式得统一可能与现实:揭示事物发展中现在与未来得历史关系偶然与必然:揭示事物发展中得两种不同趋势【第四章结构图】认识就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得能动反映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得本质主体与客体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得关系价值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实践对认识得决定作用认识与实践认识对实践得反作用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区别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依赖认识 (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得本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得条件质与认识得过程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得必要性过程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得条件认识过程得循环性与上升性真理得客观性与价值性认识得真理性真理得绝对性与相对性实践标准得确定性真理检验真理得标准实践标准得不确定性逻辑证明就是实践标准得补充相互对立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归纳与演绎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第五章结构图】地理环境:社会存在与发展得必要条件社会存在人口因素:社会存在与发展得自然前提生产方式:社会发展得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实践就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得基础与社会实践本质实践就是一切社会关系得发源地社会本质实践构成社会生活得基本领域社会有机体劳动资料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得地位与相互关系人类结构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社会阶级就是特定经济结构中得人群共同体得本政治制度质与要素法律制度结构社会政治政治法律设施结构国家得起源与本质国家政权国家得对内、对外职能(核心) 国体与政体得关系上层建筑得意识形式类型社会意识非上层建筑得意识形式与社会存在发展得不完全同步性相对独立性自身发展中得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得能动反作用艺术社会观念观念形态道德结构得构成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对社会存在得认识功能观念形态对社会现实得评价功能得功能对社会活动得调控功能对社会生活得创新功能【第六章结构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得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得生产力就是社会发展得最终决定力量基本动力与阶级斗争就是阶级社会发展得直接动力直接动力革命与改革就是社会发展得直接动力科学与技术本质特征创造性社会特征探索性发展连续性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得发展与历科学技术科技作用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结构得变革史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造者科教兴国社会物质财富得创造者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得创造者(历史创造者) 社会变革得决定力量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历史人物人民群众个人历史作用反动人物:阻碍历史发展普通个人:参与历史群众路线得内容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第七章结构图】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历史过程技术社会形态社会发展得社会得世界历史进程历史进程决定性与选择性得统一社会辩证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得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得统一社会性人得本质多层次性社会 (一切社会关具体性发展人得本质系得总与) 历史性与人与价值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及其关系得发人得价值人得价值实现途径:社会实践展主体自身条件人得价值实现条件机遇社会发展必然王国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得特征消灭阶级与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社会成员具有高度得思想觉悟与科学文化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新教材高中政治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结构

新教材高中政治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结构

(1)原理:含义: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1,联系的普遍性和相互作用。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1)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客观性(2)方法论: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具体形态,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实一,联系观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总特征)①,区别:A,含义不同;B,整体与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1)原理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辩证关系)有部分没有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4,整体与部分②,联系:密不可分:A,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功能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功能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B,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影响整体。

(2)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②,重视部分的作用,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含义;(2)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整体状态的优化,力求系统的最佳效应。

(1)自然界是发展的1,发展的普遍性(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3发展的途径和曲折性的统一。

(2)方法论:①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进其成长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1)量变和质变含义①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二,发展观4,发展的状态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总特征)(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础) ★考纲点击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源于生活、指导生活)2、什么是哲学(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4、哲学基本派别的区分5、哲学与时代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哲的产生、马哲的基本特征、马哲中国化的理论成果)7一、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二、什么是哲学唯物主义 ()(1 文化的关系: 2)真正的哲学的判断标准(为什么是精华): 的关系 (辩证关系)五、马哲产生易错点:1.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注意:概括和总结)3.哲学具有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4.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5.哲学能为科学家的研究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6.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7.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空架子。

()8.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 ) 9.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0.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11.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1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不一定是科学的关系)13.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注意:哲学)1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与唯心主义)1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17.一般说来,所有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是可知论者.(了解)重要观点:1.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要作具体的、辩证的分析,不能笼统说一切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一切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1)在哲学发展史上,唯物主义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主要是凭借笼统直观的经验观察和想象猜测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朴素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缺少辩证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倾向)。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的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在于物质是什么)(3)无论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都把意识视为世界本原,从根本上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但是,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2、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一回事吗?3、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区别。

静止、孤立、片面4、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注意: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及划分标准)5、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两者都过分的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和反作用,其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把人的主观精神看做第一性,后者把客观精神看做第一性。

9、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6.从性质上看,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作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哲学,只能是真正的哲学,不一定是正确的、科学的哲学。

其判断标准为:它是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否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的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但科学的哲学一定是真正的哲学)7.在中国古代也存在哲学的基本问题。

先秦至两汉的天人之辩、名实之辩;魏晋至隋唐的有无之辩、形神之辩;宋元明清的理气之辩、理器之辩、道器之辩、心物之辩、知行之辩。

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经典观点(1)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2)赫拉克利特: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火是万物的本原,一切都是由火形成的”。

泰勒斯: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其观点“水是世界万物的始基”。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其观点“神是世界的最高主宰,它有目的的安排了世界上的一切”,哲学研究自然是毫无意义的。

柏拉图: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其观点“世界的本原是理念,现实中的事物都是理念的摹本”。

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其观点“绝对精神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费尔巴哈:黑格尔的学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

其观点“人不是导源于天,而是导源于地,不是导源于神,而是导源于自然界”。

老子、荀子、王夫之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

荀子“天地合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判断:①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②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④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⑤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⑥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⑦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⑧朱熹:理在事先;柏拉图:理念论⑨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唯物主义:①⑥⑨唯心主义:②③④⑤⑦⑧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部分)★考纲点击【重要原理及方法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及方法论4、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的原理及方法论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重要概念】1、物质 2、运动 3、静止 4、规律 5、意识【重要关系】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3(一) 世界的本质物质统一性 原理:。

方法论:。

(二) 物质的运动静止、规律3 (三)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四)的关系易错点:1、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固有属性(根本属性)(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是万事万物共同具有的共性所在,而非各种具体的事物和现象(唯物主义一元论),它独立于人的意识、精神之外,但能够被人的意识所认识、所反映(可知论)。

(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绝对静止的事物。

2、运动与变化、发展的关系运动和变化既有前进、上升的,又有倒退、下降的,而发展只指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

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判断)(1)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2)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属于自然规律。

()(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即现象)(3)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4)任何规律都是无条件的、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任何事物运动的规律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在商品经济下;把规律看成永远不变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

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或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或免收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从而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在福。

)(5)规律有好坏、正确错误之分。

()(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正误之分)(6)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注意: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和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 (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做事情就会成功。

()(8)任何联系都是主观的。

()4、(判断)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意识是对客观事物正确地反映,其能动作用是推动客观事物发展。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关系【属于(三)(四)的方法论范畴】(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含义:②原因:③要求:①②③(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求在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关系:我们在想问题、做事情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主观符合客观,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注意:对传统观念要一分为二地对待)6、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7、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8、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9、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0、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直接的推动作用(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也不能直接作用)1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注意: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12、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注意:要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13、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客观事物(注意:意识指导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改造世界)14、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注意:客观实际是出发点)15、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注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16、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注意:规律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17、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18、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19、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注意:还要受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20、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认识论)★考纲点击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及方法论31、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2、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注意:不一定是不同的)3、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