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诗歌鉴赏专题
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 专题14 诗歌炼字
专题14 诗歌炼字【母题来源】2015年湖北卷第14题【母题原题】【2015年语文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4分)(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4分)【答案】(1)(4分)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
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
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
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2)(4分)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试题解析】(1)该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考生在阅读题干时必须明确题干要求说明的是“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答题区间是“前两联”,重点要把握的是“时空变化”,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空间。
时间上,第一联先写的是在水上行舟,舟随山转,而后豁然开朗,这是白天所见之景;第二联再写树边泊舟,峰头月圆,这是暮夜所观之象。
空间上,写了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其中有近景(孤舟山曲、树杪船帆),远景(平川、峰头、圆月),视野由低到高,布置巧妙。
(2)此题考查考生对炼字型诗歌鉴赏题型的把握。
考生可从字的本义,在诗句中的意义,以及其表达效果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如,①荒,荒凉冷落;瘦,贫瘠。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专题14 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13 诗歌鉴赏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公子行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23.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______”,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______”,结果“______”。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23.(1)锦(红)衣(2)春游(3)踏烂麦青青(骄骢踏烂麦青青)24.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意对即可)【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对是个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品味语言,从“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二、【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为三、【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4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篇
阅读理解——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篇今天这堂课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诗歌鉴赏。
今天考点可是重头戏,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儿中都非常热门——比较阅读。
什么叫比较呀?即两两相比,放到诗歌里呢就是两首诗歌让我们比较着看,比较着体会。
它既考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又考察我们的比较分析能力。
同学们又要开始喊了:难上加难,简直是强人所难嘛!老师还是想说,不难不难~无论什么样的比较阅读,考点只有两个——诗歌特点和情感表达。
今天我就要为同学们送上三把解题金钥匙,轻轻松松解决比较阅读。
解题之前同学们先来欣赏三首名篇,分别是杜牧的《泊秦淮》,刘禹锡的《乌衣巷》和邓剡的《唐多令》。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第二首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还附上了注释:乌衣巷:位于秦淮河畔,东晋时名门望族的聚居区。
王谢:指王导和谢安,二人均为东晋时的权贵。
第三首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本首诗的注释是:邓剡,南宋人,坚持抗元,南宋政权最后的据点崖山失守后被俘。
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南京时所作。
同学们发现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吗?这三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按比较阅读题所占比例来看,咏史怀古诗称第二,就没题目敢称第一!因此,这里就隐藏着比较阅读的第一把也是最重要的一把金钥匙——知人论世。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的体裁类型、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等等。
咏史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
作者的朝代往往也透露解题的思路。
上面三首诗的作者都生于唐宋覆灭时期。
河南中考总复习古诗词曲阅读鉴赏 第14首 使至塞上 唐王维
续表
原文呈现
精准译文
重难点突破
修辞:比喻。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诗
出行的人像飘飞的蓬草一 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
征蓬出汉塞, 样飞出边塞,像振翅北归
塞,又恰似振翅北飞的“归雁”一般进入胡
归雁入胡天。
天。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诗人被排
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地。
挤出朝廷时的孤寂、落寞与漂泊无定的内
2022版 突唯《一战通关》 河南中考总复习
2022
语文
第14首
使至塞上 唐·王维
讲解通பைடு நூலகம் 当堂通关
【近10年未考,2022热度:★★★★★】
原文呈现
精准译文
重难点突破
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守 单车欲问边,
军,使者(我)来到了 属国过居延。
辽远的边塞地区。
炼字:“单车”说明此次出使随从少,轻车 简从,流露出诗人的失意情绪。“欲问边” 交代了出使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属国”,是诗人自称;实际诗人并不需要经 过居延,这样写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 烘托孤寂的心情。
2. 请从线条美和意境美两个角度赏析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案] ①线条美。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诗中有 画的特色。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 展现出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②意境美。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 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描绘了塞 外奇特壮美的风光。 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答案]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 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的 抑郁激愤之情。
诗歌鉴赏专题
诗歌鉴赏专题诗歌鉴赏专题(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8分)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14.这首诗描写了春夏之交的气候特点。
(1分)15.全诗调动多种感觉来描写时令特点,请作分析。
(4分)16.分析第三句“怪来一夜蛙声歇”在诗中的作用。
(3分)(二)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14―10题.(8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晚年过江峡作《旅夜书怀》诗云:“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后人常将此二诗颔联加以比较,或称“李虽壮而杜骨力过之”,或称“未容优劣,二者皆有兴会”。
①渡荆门送别:开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峡初次出蜀,作此诗。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自此以东,地势平坦。
送别,意指江水速自己离别蜀中。
②海楼:海市蜃楼。
14.李白与杜甫,世称,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1分)15.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李诗画线句。
(3分)16. 后人对李、杜诗颔联有两种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8分)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14.这首诗歌的体裁是___ _。
(1分)1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_。
(3分)A.一、二句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
“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1①B.三、四句表达诗人因战乱不能重返故土,漂泊憔悴,只好老于绵江边的无限悲凉。
C.七、八句抒发了诗人听到战胜消息的喜悦及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
D.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全诗诗意豪迈昂扬。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八套)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八套)诗歌鉴赏专题训练_________(一)黄河罗隐①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②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③,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
②银汉:本指上天,这里指皇室、朝廷。
③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
这句话是说功臣的爵位永不失去。
1.本诗前两联所写的“黄河”有何特点?请概括并分析。
(5分)_________2.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的“讽喻”特点,并简要概括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6分)_________(二)水边偶题罗__________________隐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柯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注]①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屡试不第。
②丘轲:孔丘、孟轲,周召:周公、召公。
③蒙邑先生:庄子。
3.这首诗的首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________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颈联对这种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三)太常引__________________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5.“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4分)_________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四)生查子_________独游西岩①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专题14 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4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评价(解析版)考点穿透【考向阐释】鉴赏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方法探究】分析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类题目的解题思路: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
诗言志,词缘情,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基础。
鉴赏诗歌时,定要关注写作背景的介绍,从而懂得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的作者的感情。
诗歌创作讲求含蓄、凝练,因而作者常常借助外物来抒情言志。
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意象是融人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
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
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怀念古代英雄孙权和刘裕,这是切合题目的,下阕却写到北伐失败、扬州烽火神鸦社鼓、顺尚能饭否等四件互不关联的事,抒发的是虽有雄才大略却不被重用的慨叹。
4.抓住注释,提取暗示内容。
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下面就注释分类及其所暗示内容做一表格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典例在线【一、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二)(共5分)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_____的自然之景,抒发了______之情。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手法 点染
对比
说明
作用
教材示例
赏析
所谓“点”, 指的是点明情 感的内涵;所 谓“染”,指 的是用景物来 渲染烘托点明 的情感。
“多情自古伤离别
运 用 点 染 法 ,多 情 自 古 伤 离 别 ,”是点,点明
会收到情景 更那堪,冷落清 离别;“更那堪,
相生的艺术 秋节!(柳永《雨 冷落清秋节!”是
效果。
而曲折达意, 两 地 的 思 念 , 知我,倚阑干处,“佳人”盼望自己回去;本是
收到委婉旁衬 情 感 的 表 现 将 正恁凝愁!
自己
的艺术效果。 更加细腻动人 ,( 柳 永 《 八 声 甘 倚栏凝愁,却说“佳人”不知
耐人寻味。 州》)
自己的愁苦。
关注易混的几种表达手法
衬托与对比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①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 出现。
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表现手法——(一 )衬托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答
案
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运用了衬托手法。这首词 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 上片并非全部直接写鹰,而
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 是写寒山、大地、秋空,为
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 鹰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
表现手法——(三)渲染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翻
译
青玉案 贺 铸①
你步履轻盈却不肯来到横塘,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 依旧凝望目送你带走了芬芳。
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你与谁相伴共度这美好时光?
飞云冉冉蘅皋③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 月桥花屋朱门映着美丽花窗,
练习14: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教考融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练习14: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闻思归乐①二首(其一)吴融山禽连夜叫,兼雨未尝休。
尽道思归乐,应多离别愁。
我家方旅食,故国在沧洲。
闻此不能寐,青灯茆屋②幽。
注①思归乐:杜鹃的别名,俗谓杜鹃鸣声近似“不如归去”,故名。
这里指杜鹃的鸣声。
②茆屋:茅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通过对鸣叫的山禽、未休的小雨的描写,渲染了冷清的氛围,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颔联写听到杜鹃鸟声声“不如归去”的鸣叫后,引发了诗人思乡思家的愁绪。
C.本诗语言晓畅自然,少用或不用修饰词语,写来淡泊清疏,吐露了凄凉的韵致。
D.本诗将描写、记叙与议论相结合,写出了诗人远离故乡、旅食在外的深切感受。
16.尾联中的“青灯”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西窗烛”相比,在手法运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比较阅读题型)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庚子荐饥(其三)戴复古[注]饿走抛家舍,从横死路岐。
有天不雨粟,无地可埋尸。
劫数惨如此,吾曹忍见之。
官司行赈恤,不过是文移。
[注]戴复古,南宋诗人。
字式之,自号石屏,一生仕途失意,长期浪游江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宋庚子年间连续发生饥荒,流民充斥,殍死盈路,诗人有感于灾情写下这首诗。
古诗歌鉴赏之高考真题解读(14套)
古诗歌鉴赏之高考真题解读(14套)[高考真题解读]1.(2015•新课标全国Ⅱ,8~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1分)残春旅舍[唐]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执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答案(1)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2)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2.(2015•新课标全国Ⅰ,8~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1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唐]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_________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_________答案(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中职语文专题复习之诗歌鉴赏阅读技巧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本诗可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0
“思归”二字表现了诗人身处异地而深切的思念 自己的故乡,急欲回到故乡的心情.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 月初七,时间虽短,却已经历了旧年和新年两个 年头。七天和两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 切。大雁是候鸟,每年春天北归。这时大雁从南 方飞回北方,自己却没有回家,落在大雁的后面; 江南初春的花朵原本是让人快乐的,自己因为思 乡,在花前反而更惆怅了。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的小小沙洲。这时 候,面对着茫茫暮色,旧愁未了,新愁又涌上心 头。望着无边无际的旷野,那天,好像比树还低 沉;由于江水清清白白,那月亮,使人更加感到 亲切近人。 抓住诗眼“客愁新”就可判断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远离家乡、旅居在外的孤独伤感之情。
22
3意象:诗人用来表情达意的物象
而是忧国伤时、报国无门的悲愤。
15
读作品
逐字逐句品味忌一目十行不加咀嚼应 及时对读后的第一印象进行回味和总 结在内容和形式上对诗歌产生比较完 整的感性认识。
16
应关注的对象
1首尾联(句) 首联(句)可能开篇扣题,奠定感情基调 尾联(句)可能直接或间接点题
17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说说首联和尾联的作用
11
读作者或出处
读作者或出处有助于了解背景,知人论世 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诗歌表达出来的思想倾 向。在鉴赏时可先注意作者,如果作者是 陌生的,一般来说,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 作不会影响对诗歌的鉴赏,如果作者是熟 知的,则应联系其生平经历及创作来解读 诗歌,即借助平时所积累的有关作者的思 想、时代、风格流派等背景材料理解诗歌。
2022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 专题14 第2节 考点6 诗歌综合填空
考点6 诗歌综合填空浙江卷的诗歌鉴赏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命题特点和风格。
两道诗歌鉴赏题,其中第一道是填空题(注:2016年是简答题),考查的内容多为识记、理解、分析和迁移、拓展,同时也涉及诗歌鉴赏的其他方面。
“诗歌鉴赏”中出现的这种填空题型,在全国各省市的历年高考卷中极为少见,除浙江卷外,只有湖南卷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
因为题型特殊,有自己的命题特色,所以此处单独列为一讲,为考生作一简要分析和备考指导。
☞熟技巧(一)加强识记,丰富积累浙江卷“诗歌鉴赏”的填空题,往往考查一些名句背诵或历史文化常识等内容。
这就要求考生们平时注意积累,将高中阶段和初中、小学阶段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得滚瓜烂熟,甚至对课外的以及生活中广泛流行的名言、熟语、格言、警句等都要注意积累。
答题时一方面要准确领悟诗歌本身的句子和内容,另一方面要善于联想和准确迁移,由此一点引发联想,以唤起记忆和积累。
知识需要积累,而联想能力则需要平时多多练习。
(二)字斟句酌,准确理解做“诗歌鉴赏”的填空题,其实不仅仅是在考查知识积累,也是在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鉴别欣赏能力。
浙江卷的这类题,往往从诗中的隐含信息或隐性的背景方面来命题。
所以对于诗歌中所叙事件的时令、季节、地点、事件、起因等,一定要细细品读,准确把握。
这些信息往往不是直接从诗句中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景物或事象的特征.间接地暗示出来。
例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暗示夏季,而“人面桃花相映红”则暗示春天。
除了仔细品读诗歌之外。
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识。
(三)掌握概念,善用术语形象、意象、意境、感情、修辞、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在填空题中仍然会有考查。
与简答题或论述题不同,填空题往往是根据诗歌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某一方面的提示,要求填写出符合这一提示的某一个概念或术语,它与简答题的命题思维不同,是一种反向思维。
因此,如果我们对诗歌鉴赏的各个方面(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比较熟悉的了解和掌握,那么做起这类的填空题来,就能如鱼得水而毫不费力。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14首)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精选14首)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精选14首)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确定都不生疏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 1《假如生活不够慷慨》假如生活不够慷慨,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何必要细细的盘算,付出和得到的必需一般多。
假如能够大方,何必显得猥琐,假如能够潇洒,何必选择孤独。
获得是一种满意,赐予是一种欢乐。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 2《如果才华得不到承认》如果才华得不到承认,与其诅咒,不如坚忍。
在坚忍中积蓄力气,悄悄耕耘。
诅咒,无济于事,只能让原来的光线黯淡,在变得黯淡的光线中,沦丧的.更有,大树的精神。
飘来的是云,飘去的也是云,既然今日,没人识得星星一颗,那么明日,何妨做皓月一轮。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 3 《假如你不够欢乐》假如你不够欢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原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走向生命的原野,让风儿熨平前额,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能够掩盖浅色。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 4 《嫁给幸福》有一个将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火的俘虏,摇摆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漂亮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谁能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 5 《挡不住的`青春》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惆怅,想起往往令人断肠,我不知道我的追求在何方,问风问雨问大地,却没有点回想。
岁月无声的流淌,可是有谁情愿总是迷惘?我要飞行,那么有没有人为我鼓掌?我用生命和热血铺路,没有一个季节能把青春阻挡!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 6《感恩之心,常驻我心》树叶在空中漂浮,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 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培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题14:诗歌鉴赏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专项复习专题14: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吹来,船行平稳而快速。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3.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本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5.阅读划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几句在你脑海中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左迁”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7.“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的时间,又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专题14《春夜洛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专题14《春夜洛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被寄予了治国安邦的神圣愿望。
诗,在唐代发展到顶峰,很多诗人以笛声入诗,以表情达意。
你听,《折杨柳》已吹起,正勾起李白的诗情。
现在,跟着老师去欣赏《春夜洛城闻笛》。
二、目标1、了解作者李白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抓取,分析领会诗人情感。
3、通过找组诗中共同的意象——笛声,明确诗人用笛抒发的情感。
三、原文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四、注释《春夜洛城闻笛》:选自《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五。
玉笛:笛子的美称。
洛城:即洛阳。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故园:故乡,家乡。
五、诗意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幽的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又能不萌生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六、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①“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②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③“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散入春风满洛城。
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
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
这里“散”字用得妙。
“散”是均匀、遍布。
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满”字从“散”字引申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衬托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
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
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整体赏析: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高中语文-14鉴赏边塞诗
壹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出自边塞诗?( D )
走
A.高适《塞下曲》
进
B.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边
C.柳中庸《征人怨》
塞
D.曾巩《咏柳》
诗
贰 下列选项中,属于边塞诗的是( C )
走
A、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进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边
C、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015年全国I卷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飞雪。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作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
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业 作业2: 思考: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
大漠的豪情与悲愁
——边塞诗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标志:常见意象。 2.掌握边塞诗中诗人常见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 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
何 隋唐时开始兴盛,到唐代,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 为 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边 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 塞 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诗 ?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
,
”
5.《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
“
,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
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泊秦淮》(杜牧)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100题(含答案详解)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100题(含答案详解)题目1:诗歌标题:《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请回答以下问题:1.《春晓》是哪位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2.诗中的春指的是哪个季节?3.诗中的“春眠不觉晓”是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的?4.诗中的“夜来风雨声”是哪种声音?5.诗中的“花落知多少”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答案1:1.《春晓》是杜甫的作品。
2.春指的是春季。
3.“春眠不觉晓”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
4.“夜来风雨声”是指雨声和风声。
5.“花落知多少”表达的是春天的景色变化迅速。
题目2:诗歌标题:《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请回答以下问题:1.《静夜思》是哪位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2.诗中的明月光为什么让人产生疑惑?3.诗中的“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这两句有什么特点?4.诗中出现的“思故乡”表达了什么情感?5.你认为诗人为什么会在夜晚思念故乡?答案2:1.《静夜思》是李白的作品。
2.明月光在床前照耀,使人产生了这是地上的霜的错觉。
3.“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这两句都是以对称的方式表达诗人的情感。
4.“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诗人在夜晚感到寂寞,想念起遥远的家乡。
题目3:诗歌标题:《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回答以下问题:1.《登鹳雀楼》是哪位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2.诗中的白日和黄河分别象征着什么?3.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是什么意思?4.诗中的“更上一层楼”暗示着什么?5.你认为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答案3:1.《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作品。
2.白日象征着白天,黄河象征着大河。
3.“欲穷千里目”意味着想要看得更远。
4.“更上一层楼”暗示着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就。
5.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追求进步和超越的渴望。
…依此类推,提供100道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详解以供学习和练习。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答案】(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
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分析】(1)“微雨”写天气,“残秋”写季节,“微雨送残秋”是一幅秋雨萧瑟的画面;“落叶”一词让人想到落叶在萧瑟的秋风在飘飞的画面,而“落叶东西随水流”让人想到落叶飘落到水里,然后随着水流漂向远方的画面。
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分析最后两句话的含意,这是曾国藩赠给朋友凌十一的一首诗,从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分析,凌十一应该是到京城中谋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成功,因此可以说凌十一当时是失败而归,这让凌十一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当然心情非常的抑郁,因此作为朋友的曾国藩就写这首诗赠给他,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
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⑵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木兰花令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 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 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1)、开头两句“霜余已失长淮阔,空 描写了深秋枯水季节淮河水 听潺潺清颖咽。”作用:
浅声低的萧索景色,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触景 生情,引发对故人的怀念,为表现主旨奠定了 感情基调。 (2)、这首词的主旨 通过描绘颍水萧索 的秋景,抒发了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表达了对恩师醉翁的深切怀念。
3、词的主旨是:
背景:
通过描写寒夜凄冷的景色和“孤鸿”的 处境,表现了作者遭受打击被贬官后悲哀、 凄凉的心境以及绝不同流合污的决心。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 在黄州所作。在此之前他经历了“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定慧院在黄州东南。此 词是苏轼在贬所抒怀之作。 注释: “漏”指漏壶,是古人计时的器具,从 漏壶中滴水计算时间,夜深时,壶中滴水减少, 仿佛断了,故“漏断”是指夜深。
2、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所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缺月挂疏桐”写景有何作用?
描写了寒夜里、庭院中萧条冷落的景 象,渲染了凄凉、冷清的气氛,给“孤鸿” 的出现设置了特定的环境,为表现主旨做 了铺垫。 作者自己 (2)、“孤鸿”实际指
联 系 全 文
2.背景与作品内容和主旨关系密切,所以 ,鉴赏作品必须先了解背景。 3.怀古是为了讽今(悼今、伤今),追慕 古人往往是为了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情。
(三)、总结
1、鉴赏时,尽可能的分清类别,把握形象、思想内容、表达 技巧,意关键词,注意结句。 2、如果遇到较空泛的题目,尽量先将它具体化。 3、答题要规范 A、在内容上 (1)、要准确,即准确运用术语,平时要多积累。 (2)、要具体,结合诗词内容,注意表述的修饰词。 (3)、要全面,注意思维的前牵后连。 B、在形式上 (1)、有条理。如果要点较多,要按照逻辑顺序分条表述,可 以先总后分或者先分后总,也可以列①②③等。 (2)、书面要整洁。 书面表述前,要求做到“意在笔先”。
例文:
练习
1、《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
堆雪。”一句有何作用?
描绘了雄浑壮阔势如奔马惊雷的赤壁 景色,体现了豪放的风格,令人振奋,引 人遐思,自然地引出英雄周瑜,为表现主 旨做好铺垫。
2、由此可知概括具体写景语句的作用 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A、表面作用即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B、渲染气氛,体现风格;引发联想。引出下文。 C、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 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 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 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 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 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 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 “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 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 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 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 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 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 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 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 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 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 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 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 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1091)。 当时他五十六岁,任颍州(治所在今安徽省 阜阳)知州。词中的“醉翁”是欧阳修,他 是苏轼的老师。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 改革,而被贬到滁州、扬州、颖州等地,但 他能兴利除弊,务农节用。人民怀念他,传 唱他的词和立祠祭祀就是最好的证明。泛舟 颍河是当年欧阳修经常游乐的地方。苏轼曾 在《祭欧阳文忠公文》中写道:“清颖洋洋, 东注于淮,我怀先生,岂有涯哉!”
歌曲导入
临江仙【《三国演义》主题歌】
——杨慎(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 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 笑谈中。 1、听了这首歌,你的情绪受到怎样的 影响? 2、你觉得此曲风格特点是:
(一)、概括主旨:
通过对赤壁壮阔景色的 描写和对周瑜这一少年英雄的刻画,抒发了作 者壮志难酬的悲凉之情。
可知:
1、主旨与背景关系 正确把握主旨必须先了 解背景,了解背景是正确把握主旨的前提。 2、怀古的目的是 悼今 ,追思古人往往是为了借 抒发自己的情怀 此 。 3、景物描写的作用(3) 为主旨服务
(二)总结:
(1)、渲染气氛,体现风格
1. 景物描写的作用
(2)、引发联想,引出下 文 (3)、为表现主旨服务
注意:做题时应具体题目具体分析,不能死搬硬套。
浪淘沙①
• 【南唐】李煜 •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注释】 •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
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 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 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