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方法探讨
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找出等量关系——谈突破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难点的一些做法
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找出等量关系——谈突破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难点的一些做法一、突破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入门等量关系教学时,老师要提醒学生,在解决列方程解应用题之前,可以尝试先观察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将所有条件归纳出来,让学生根据所获得信息来进行分析、推理和推断,从而发现等量关系。
2.引导学生定义变量解决列方程解应用题需要学生清楚的从问题中定义出变量,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或者对比,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变量的定义。
比如,x代表的是总的任务数,y代表的是你完成的任务数;z代表的是上个任务的时间,m代表的是下个任务的时间,并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和把握,不同的变量之间有着等量或非等量的关系。
3.引导学生构建列方程同学们要注意,构建列方程时,要先仔细分析问题,首先根据题意和变量的定义,推理出条件,然后将它们表述为数学语言,并将所有条件连续因式化排列起来,即可构建列方程。
4.引导学生解列方程解决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学生要先理解列方程的解的含义,即可以从列方程出发,利用乘除法,归纳出与之等价的等量关系,从而求解出问题的答案。
具体步骤如下: 根据列方程,将原式乘除系数,将单个等式化为等量关系。
然后用求差法求解出相应的该变量的值。
二、实践应用例题:某人需要做20个任务,每个任务需要耗费14分钟的时间,完成了15个任务,则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所有的任务?解法:首先定义变量: x为总的任务数, y为完成的任务数, z为上个任务的时间, m为下个任务的时间。
根据题目: x=20 , y=15, z=14构建列方程:x*z=y*m20*14=15*m解列方程:根据乘除法,将原式乘除系数,将单个等式化为等量关系,再用求差法求解出相应的该变量的值m=20*14/15m=16.8答案:剩余5个任务,还需要耗费16.8分钟时间才能完成所有的任务。
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教学的几个策略——以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教学为例
方程—
如何通过 文字找 出等量 关系?笔者在教 学中让 学生
采用给文字减 肥的系列方法 来写方程 , 效果较好。 1 )在 教 学 中应 该教 给 学生 一个 好 的 学 习方 法 ——独
1教 学理念方面 ,教师应 关注
体 验 ,顺 风 骑车 觉得 很 轻 松 ,逆风 骑 车 觉得 很 困难 ,这 基 本 关 系式 。还 要 培养 学 生 能找 出 隐含 的等 量关 系 式 的 是风 速 的影 响 。并 同 时讲 清 ,行船 与 骑 车是 一 回事 ,所 能力 。同时 , 教师 要有 目的地 用 分析 法和 综 合法 来 讲解
1 1立 足基 础 . 方 程 的基 础 能 力 , 了解 学 生对 数 据 之 间 的和 、 差 、倍 、 分 的 理解 基础 ,做 题 习惯 及 书 写 习惯 ,准 确 把握 学 生 已
“ ”数 学 ,在做 中学 数学 。 做 1 2 训练题 型 化 .
立 思考 , 动 自学 。这 是提 高学 生素 质 的一 个不 可忽视 的 主 书, 他们 有 时看 不懂 , 不 出 问题 。笔者 告 诉 学生 要 一字 提
数量 间 的关系 也就 容 易弄 明白了。 利用 己知条 件 ,启 发和 引导 学生 正确 地 思考 问题 ,理解
展 智力 。运 用类 比法 ,培 养 学生 举一 反 三 的能力 ,同一
类型题 可用 几种形 式提 出要求 和进 行一题 多解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 何 理 清 数 量 间 的 关 系 呢 ?首 先 要 让 学 生 识 别 和 2 2理 解概 念 . 了解 和 掌握 概 念 ,是解 应 用题 的基础 和 前提 。每个
数学专业知识分享: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中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教案分享
数学专业知识分享: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1. 教学目标
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中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和思路。
3. 教学方法
本节课程采用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入基础概念和重点知识,通过一些课堂演示来让学生充分理解解题思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4. 教学步骤
(1)引入问题
通过引入问题,让学生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要意义,如何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讲解基础知识
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包括行列式的概念和性质,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等等。
(3)课堂演示
通过一些经典例题的演示,来让学生充分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做题方法和步骤。
(4)课堂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针对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解题,检查和纠正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强化他们的解题逻辑和思维能力。
(5)课后作业
安排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他们良好的复习和总结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 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真实地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思维逻辑,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纯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的有机结合。
同时也能带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对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和勇气。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标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数学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识别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列方程的方法,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识别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计算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这些问题是否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2. 新课讲解:
(1) 定义方程: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如购物问题,如果一件商品的价格是未知数x,而你有50元钱,你可以列出一个方程50=x+y,其中y是你购买其他商品的花费。
(2) 列方程步骤:明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找出问题中的未知数;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 实践活动: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分给他的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得到2个苹果,问他可以分给多少个朋友?要求学生写出这个问题的方程。
4. 小结:
强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以及在实际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作为作业,要求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理解并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初中数学五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方案
初中数学五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含义,同时能够分析出问题的关键信息,建立数学模型。
2.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包括设未知数、建立方程、求解未知数的过程。
3.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事务中出现的列方程解应用题。
4.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例题分析:针对不同场景的列方程解应用题进行分析和讲解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对列方程解应用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4.课堂练习:对不同难度的列方程解应用题,进行实践演练,加深理解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采用板书讲解、文字表述等方式,让学生对概念和定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案例讲解: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探讨,丰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强其实际应用能力。
3.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观点,与教师进行互动探讨,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4.课堂练习:选取不同难度的列方程解应用题,让学生课堂上进行实践演练,加深理解。
四、教学步骤1.阐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通过例题分析,让学生了解解题重点和关键,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场景,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思路。
5.教师进行回顾点评,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估1.合理安排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高。
2.学生能够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3.学生能够在各种场景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事务中出现的列方程解应用题。
4.学生能够提高分析、归纳、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初中数学(五年级)》。
2.教具:黑板、白板、粉笔、书本、笔记本电脑等。
3.其他:相关视频、案例分析、课堂练习等。
结语对于五年级的初中数学来说,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比较难的一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解题能力。
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教学,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相关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相关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能够准确地列出方程式,并利用所学知识求出正确解答。
三、教学内容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知识。
2、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过程,如:雨水收集问题、买苹果问题等。
3、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首先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知识,重点讲解解题思路和关键技巧。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音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实际应用题,让学生猜测答案并解释原因,让学生有所感受,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环节教师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相关知识,重点讲解列方程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实际应用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3、应用练习环节教师通过实际应用题让学生熟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理论内容的重要性。
4、归纳总结环节针对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教师针对性地提出总结性问题,并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问题提出、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
2、测试评价:通过小测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3、平时作业评价:考虑到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心得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数学五年级上学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题的解决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找出等量关系——谈突破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难点的一些做法
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找出等量关系——谈突破列方程解应用
题教学难点的一些做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往往也是教学
中的难点。
其中一个主要的难点就是如何帮助学生找到等量关系,
因为只有找到了等量关系,才能准确地列出方程来解决问题。
以下
是一些可能有用的教学方法:
1. 注重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的含义。
在讲解等量关系的时候,
不仅仅是简单地数学概念,还要详细解释这个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如何建立等量关系,以及等量关系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 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引导学生找到等量关系。
通过生
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不仅仅能够抽象理解等量关系,还能根据实际
情况找到等量关系,例如:购买商品打折、汽车行驶时间和速度的
关系等。
3. 运用图像、表格等工具辅助教学。
使用图形和表格可以帮助
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等量关系,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当的方
法解题。
4. 提供不同类型的例题让学生练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多种形式,例如关于速度、重量、面积、比例等等,所以要通过多种形式
的例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等量关系的建立方法。
5. 让学生培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掌握解决等量关
系问题的方法。
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
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笔者认为七年级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应教会他们在分析题意时能画出问题示意图;或利用问题的条件、结论关系列出表格;或根据问题层次分析构建框图等,充分利用形象直观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具体能力培养可从以下三条途径出发:(1)图解分析能力: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时,借助图形,可以使抽象的关系直观化、简单化,根据题意画图列式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这里,应要求“图要达意”,避免图上发生错误而造成列式错误.(2)列表分析能力:列表法的优点是通过列表归类使对应量之间关系较为清晰,往往有利于运用比例分析法显示解题思路.(3)框图分析能力:框图分析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长方格通过题中相等关系确立而成,容易操作,不拘一格,在上海新编七年级数学教材七道例题中有五题是应用了框图分析法.例如上海新编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例6:某连队从驻地出发前往某地执行任务.行军速度是6千米/时,18分钟后,驻地接到紧急命令,派遣通讯员小王必须在一刻钟内把命令传达给连队.小王骑自行车以 14千米/时的速度沿同一路线追赶连队.问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有了一定的基础时,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6进行分析解答.图解法:解:设小王追上连队需x小时.列表法:解:设小王追上连队需x小时.框图法:根据题意,可以得到等式.又如:例7 汽船从甲地顺水开往乙地,所用时间比从乙地逆水开往甲地少1.5小时.已知此船在静水中速度为18千米/时,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运用图解法,就必须画出如下图,间接设未知数,求出两地的距离.解:设汽船逆水航行从乙地到甲地需x小时.根据题意.得(18+2)(x-1.5)=(18-2)x,x=7.5.(18-2)x=120.答略.列表法:当然例7也可直接设未知数,用列表法如下:解设甲、乙两地间距离是x千米.答略.而用框图法,则可得:解:设甲、乙两地间距离是x千米.答略.(上海市曹杨二中吴金放)。
小学数学解方程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
㊀㊀㊀㊀㊀㊀小学数学解方程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小学数学解方程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Һ王素霞㊀(甘肃省镇原县南区小学,甘肃㊀庆阳㊀744500)㊀㊀ʌ摘要ɔ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题型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同时,教师应用解方程的方法不仅能为学生解决应用题提供一种思路,而且能减轻应用题的难度.鉴于此,本文将提出几点小学数学解方程应用题的教学策略.ʌ关键词ɔ小学数学;解方程应用题;教学策略引㊀言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指导.因此,本文通过实例详细地分析了相关问题,希望为教师教学提供借鉴.一㊁小学数学解方程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一)部分教师未深度挖掘题目,很难应用解方程方法现今,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未更新教学观念,不能深度挖掘一些应用题,也没有将解方程的方法应用在具体的应用题教学中,从而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还是没有引导学生应用解方程的方法,增大了解题难度,从而很难解决题目.(二)部分教师没有做到差异化教学受制于学生的认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有较大差距,如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那么差异化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然而,现在仍然有部分教师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教学陷入被动局面,很难提升学生利用方程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三)部分学生对应用题存在畏惧心理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部分学生在看到题干比较长的题目时往往将其划定为难度较大的题目,认为自己很难解决,没有认真地分析和思考题目就直接放弃了.需要注意的是,题干比较长的题目以应用题居多,并且一些特定的题目可以采取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地分析题目,先入为主地认为题目很难,他们就很难解决实际的数学题目,也就很难提升利用解方程的思想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二㊁小学数学解方程应用题的教学策略(一)教授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步骤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要方面之一,通常可以从以下六步入手:第一,审题,也就是先分析应用题的题意,再找准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能理解题目的基本思路;第二,找等量关系,这样能为正确地列出方程㊁解决题目奠定基础;第三,设未知数,也就是根据题目的设问和其他内容设出未知数,这样能正确地设未知数,为下一步的列方程式和算出得数做好铺垫,有利于提高解题效率;第四,列出方程,这样能根据数量㊁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第五,解方程,这样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数值;第六,检验和答,这样能通过具体的方式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写出正确的答案.以上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具体步骤,学生需要严格遵循,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正确率.(二)调整教学内容,为列方程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先调整具体的教学内容,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符合他们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已经将部编版教材内所有有关方程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并且进行了大胆的调整.负数虽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笔者却在五年级时就为学生详细讲解了相关内容,使学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通过这种调整方法,教师能让学生提前认识到方程中利用移项法简化方程的内容降低了方程的难度,不仅为学生利用方程解决数学题目提供了帮助,而且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例如,在讲解 鸡兔同笼 这一内容时,这是一类典型的需要利用方程解决的数学应用题,并且这类题目应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难度最大的题目类型.因此,笔者在讲解该问题时应为学生详细地分析每句题干的内容,将题目的条件都罗列起来,找出对应的关系,设出未知数,进一步解决相关题目.由此可见,如果学生利用方程解决相关应用题,那么不仅能降低应用题的难度,而且能培养自身的方程思想.(三)培养学生设未知数的能力在利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应用题时,第一步工作是设未知数,只有正确地设未知数,才能为后期的解题做准备.众所周知,应用题中涉及的未知量比较多,那么能够正确地找到未知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讲解.对于包含多个未知数但是只能设一个未知数的题目来说,如何正确㊁合理地选择未知数直接影响题目的难易程度,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找到未知数并将其设为x,就向成功解题迈进了一大步.笔者总结了两种设未知数的方法:第一,直接设未知数,也就是应用题的设问很明确,设问是什么就怎样设置未知数.通过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解决应用题,只需要根据条件列出具体的方程组,计算出来㊁回答问题即可.一般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涉及方程的应用题多数是比较简单的,一般会采用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能为学生解决应用题降低很大的难度.第二,间接设未知数,也就是在具体的题目中,如果先入为主地利㊀㊀㊀㊀㊀用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那么可能增加难度,造成解题烦琐.但是,如果利用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就能够为解题提供一些思路,实现解决应用题的目的.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并不是将简单题目的设问设成未知数x,而是将一个不是问题的未知数设为x,从而解决和回答相关的问题.以一道具体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来说明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如小红今年8岁,小红的妈妈今年36岁,那么几年之后小红妈妈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3倍?这时,教师首先要解设,然后列出具体的方程式为x+36=3(x+8),最后得出x的值是6.为了题目的完整性,教师需要写出具体的答:6年之后小红妈妈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3倍.如果教师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应的变形,就可以利用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对问题的具体变形如下:小红今年8岁,小红的妈妈今年36岁,当小红妈妈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3倍时,那时小红是多少岁?经过变形,该题目变得更加复杂了,如果教师仍然采用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就会增加解题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采取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解决题目,即可以解设x年以后小红妈妈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3倍,列出具体的方程式为x+36=3(x+8),算出的结果是6,用8+6=14(岁),得出最终的结果为:当小红妈妈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3倍时,那时小红是14岁.由此可见,利用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能降低解题的难度,使求解变得更加简单.因此,对于数量关系比较明显㊁题干比较清晰的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而对于数字信息比较多的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以减轻问题的复杂性,提高解题效率.(四)找准等量关系,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数学属于理科,但是一些应用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字理解能力,这是有效地解决应用题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小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较差,不能全面灵活地理解和掌握一些题目,这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㊁弄清题目的重点,再开展具体的解题工作.例如,教师可以着重强调 和 差 等关键词,让学生明白数学题目是灵活多变的,不能生搬硬套例题的解法,在审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先抓住关键词,再对一些表示数量关系的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专业术语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使学生在遇到不同的数学问题时能进行具体的分析,能通过已知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化难为易,从而高效地解决应用题.以一道比较简单的方程题为例,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1200平方米,长是宽的3倍,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这时,学生需要找准等量关系,根据题目中的关键数据信息分析题目的意思,想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乘宽,可以设宽为x米,长为3x米,列出方程式为3x㊃x=1200,解出宽为20米,由已知条件解出长为60米,写出答,该题目就解决了.由此可见,通过找准等量关系和细致地分析题目,小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得以提高.(五)着重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应用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需要注重讲解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看到应用题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干,了解其中所给的各种信息,分析出已知条件㊁未知条件以及各种不同的数量关系,再帮助学生通过分析㊁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小红读一本故事书,她每天读26页,一共读了18天,还剩23页,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把18天读的页数算出来,再加上剩下的页数就是答案.因此,这道题目必须先使用乘法㊁再使用加法进行计算.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式解应用题,启发学生多动脑㊁多动手,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分析㊁判断理解为什么使用乘法㊁为什么使用加法,这样的教学过程也是提升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能力的过程,能逐渐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数量关系和思维,促进学生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的提升.(六)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应用题教学中应用题往往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学习应用题的目的也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讲解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应用题与相应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的数学知识时,学生对 比例应用题 感觉有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利用奶粉泡好两杯牛奶(质量相同,浓度不同),让两名学生分别品尝并询问他们的感觉,一名学生说: 太腻了,奶粉放得有点多. 另一名学生说: 没味道,就像白开水一样. 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将问题抛出来: 按照什么样的比例才能保证牛奶的口感最好呢? 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 1ʒ5的比例. 有的学生说: 1ʒ7的比例.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给出答案,说明书上提示按照1ʒ8的比例进行配制,并出示第一道例题: 一杯350毫升的白开水,应该加多少奶粉才是最合适的配置?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效果远大于学生被动地在课堂上讲题㊁练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进一步研究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创新出更多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结㊀语综上所述,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加强方程和题目之间的联系,探索并创新教学方法,克服实际问题中的重㊁难点知识.此外,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将一些利用解方程方法解决的题目归纳并总结在一起,从而实现解题效率的提升.ʌ参考文献ɔ[1]王全寿.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5(34):91.[2]李春林.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7(7):77.。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页内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页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案例分析与反思下面是我两次执教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页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过程,同一个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反思,在实施过程中却实现了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希望在课程改革中如何运用新理念处理好新老教材方面,能引起老师们的共鸣。
课本例题:跳高比赛中,小军获得第一名,小明获得第二名,小刚获得第三名,小刚的跳高成绩是1、39米,比第一名少0、06米。
小军的跳高成绩是多少米?「第一次执教」揭示课题:上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解方程的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请同学们看课本例题。
1、明确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设未知数X。
2、启发学生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
3、把已知量和未知量X与等式一一对应,列出方程。
4、根据以上模式进行练习。
「探讨」显然,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训练也是扎实的,铺垫是到位的。
初看,教学生学会新知识,到学生运用新知识去实践,循序渐进,逐步迁移,符合认知规律。
并且从整节课后来的效果上看,给人的感觉是既落实了知识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然而,细细斟酌,我不禁自言自语:“如此一层一层地铺垫,道路是老师设计好的,学生是不是在机械地模仿?”“有多少自主的成分?”“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否能在更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呢?”“如何在考虑数学自身的认知特点时,更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呢?”……问题在我脑海里转。
于是,我重新查阅资料,重新备课,设计了第二种方案。
「第二次执教」上课伊始,我根据家庭生活知识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下图数据:买回大米每袋的重量吃完袋数剩下的重量120千克15千克6袋30千克再将如下卡片提供给各学习小组,要求各学习小组同学将卡片剪开。
买回大米每袋的重量吃完袋数剩下的重量( ) + - ×÷=师: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数据利用卡片摆出相等的关系式,并比一比,哪一组摆出的关系式多。
数学教师如何向学生传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数学教师如何向学生传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难关。
数学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难题,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指导教师的建议。
1.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数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学生应该学会将问题转化为数学符号和语言,并明确未知数和已知数。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解题思维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学生应该学会分析问题,并找出相关规律和关系。
教师应该鼓励学不断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帮助他们避免毫无思路、无从下手的情况。
3.教给学生分步解题技巧数学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授分步解题技巧。
具体来说,学生应该首先将问题转化为数学符号、诠释问题;列出方程,用未知数表示问题中的变量,并根据已知条件填写方程左右两边的数值;解方程,确定未知数的值,并回答问题。
4.将问题转化为图形或图表有时,将问题转化为图形或图表将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
此外,图形或图表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问题,如线性方程、二次函数等。
因此,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问题转化为图形或图表,并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和解释相应的图形或图表。
5.加强实践和练习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实践和练习。
通过课堂相应的例题和习题,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技巧和方法。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每天接触和练习数学问题,并不断完善解题思维和技巧。
数学教师需要采用全面和系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理解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通过培养解题思维和技巧,激励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整体素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范文(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范文(通用6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范文篇1教学目标:1、能够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一、等量关系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单价×()=总价工作时间=()÷()()×时间=路程()×数量=总产量三角形面积=()×()÷2 长方形面积=()×()正方形周长÷()=边长(上底+下底)×()÷()=梯形面积长方形周长=(+)×2 平行四边形面积=()×()二、列方程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弄清题意,找出(),并用()表示;(2)找出应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3)();(4)检验,写出()。
常用关系: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已修的米数+()=总共要修的米数总路程-()=剩下的路程三、归纳总结,布置作业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范文篇2 教学目标: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习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具准备:配套教与学的平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解方程8x ÷ 2 =28 7(x+3)÷ 2 =282(x +17 )=40 6(5+x)÷ 2 =362.任意选择一题进行检验。
3.复习以前学过的公式:C=2(a+b)C=4a S=ab S=ah÷2 S=(a+b)h÷2 ……4.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1)[说明:复习部分安排解方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合理解法;另一方面也对方程的检验格式稍作复习,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五年级数学教案:列方程解决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列方程解决问题是中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教育科技的迅猛发展,更多的教师们开始融入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线上线下翻转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列方程解决问题这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教案:列方程解决问题(二),是一堂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为核心的数学课。
这堂课不仅能够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等综合素质。
我们来看看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此次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了解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概念;2. 练习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3. 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三个目标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第三个,因为只有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们来讲解一下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数量关系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在例子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例如:现在有三个数 a、b、c,其中a=2b,b=3c,请问a和c的关系是什么?通过这个例子,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式,逐步深入了解方程式的应用。
在进入主题环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包括定义、计算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发放一些有关于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情况下,发现这些知识点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的环节是重头戏:让学生在列方程式的基础上,运用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挑战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思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例如,下面这个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甲车间有a个工作量,乙车间有b个工作量,要求两个车间一起完成,需要c天,假设每天两个车间的工作量相等,问甲车间和乙车间各需要几天才能完成工作?这个问题相对较难,需要学生自己理解问题,在列出方程式后,根据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去解答。
简便才是真——列方程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思考
行动反思5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要求小明的体重,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解答比较方便?生:用28÷4。
2019·2C·43行动反思师进行了交流,他感慨道:“现在的学生都见多识这节课的内容就算不讲解,他们估计也不会出现问题。
课堂上,他们只是在表述10个一和1个十时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回想课堂上学生的反笔者不禁想追问:对于11~20的认识这个内学生真的都将知识掌握到位了吗?他们对10个一和1个十表述不清,真的只是表达方面存在问题吗?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笔者在其他尚未教学这个内容的班级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学生对20以内的数,不仅能熟练地顺数甚至倒数,还对每个数所表示的数量多少以及大小关系都有基本的了解。
而对于数的建立机制,即十进制计数法的具体规则,他们都不理解。
看来,学生11~20的认识,都只是基于各自的生活经验。
他们对10个一、1个十分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10个一就要看成1个十等问题并不理解,而这些是学生正确地理解计数法则、学习较大数的程是初中数学学习中常用的解题工具。
训练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无论题目中的条件有多么复杂,用方程解决问题只需要一个数量关系式。
无论什么问题,一旦使用方程方法,无“步步为营地逼近未知量”,只要理顺题中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关系,用字母代替未知量即可,思维难度大大降低。
学生只有体会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简便,才能初步树立代数思维,为初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衡南县星火实验小学)2019·2C·44。
如何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实现跨学科教学和融合教学?
如何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实现跨学科教学和融合教学?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各种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具有促进跨学科教学和融合教学的良好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实现跨学科教学和融合教学。
一、教学背景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个目标。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意义:1.促进跨学科教学。
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在求解问题时还需要运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物理、化学等。
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跨学科教学,帮助学生跨越学科之间的边界,掌握更多学科的知识。
2.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列方程解应用题涉及到实际问题的求解,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场。
3.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数学是一个抽象概念比较多的学科,而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实际问题进行求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实现跨学科教学和融合教学的目标。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和方法:1.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
列方程解应用题关注的是问题的解决过程,而不仅仅是问题本身。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鼓励他们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展知识面和探索解题思路。
带你进入数学的领域: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中使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案分享
带你进入数学的领域: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中使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案分享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
而在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占据着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一角。
其中,数学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在数学知识运用方面的重要锻炼。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中,使用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个非常实用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就以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中使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案分享为主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深入探讨这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和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1.明确学生从前的知识,理解方程式的概念2.学会把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熟练掌握列方程的方法和步骤3.学会解方程,得出正确答案4.了解一些实际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案二、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两个相遇的火车”、“田径比赛”、“数学特长生”、“购买水果”、“爬山比赛” 等等应用题。
2.学生需要准备本节课的笔记以及课后习题。
三、教学过程1.渗透法展示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车站之间的距离为450千米,开车速度不变且相同,2辆火车相向而行,经过4个小时相遇,问2辆火车的速度各是多少?”这道题,只要询问学生是否会做这个题目,学生会深深地陷入其中。
2.引入课堂经过这样的“主题渗透”,教师引入了本节课学习的主题——“用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通过和学生交流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小明和小红一起游约会地,小明比小红走得快,小明每次走5米,小红每次走4米,等小红到达目的地时,小明比她略微早到10米,请问小明从出发到达目的地总共走了几米?”或者“两个人有17个苹果,甲买了3颗苹果,乙买了4颗,问乙买了多少苹果。
”等等,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化解决实际问题的领域。
3.具体实施教师通过白板或者黑板,配合应用题的教学,向学生展示列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其中,“两个相遇的火车”题目的列方程过程如下:设车A的速度是V1,车B的速度是V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方法探讨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七至九年级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它像一条红线贯穿整个数学教材,教好它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
其难点就是:①学生一下适应不了代数方程的基本思路;②难以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为使学生掌握这一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1应用类比的教学方法,明确方法,转变思想
1.1在起始教学中要通过算术和代数两种方法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两种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都截然不同的方法。
从列式看,算术方法是从已知量出发,弄清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步考虑,综合列式,一环套一环,最后一环是“求得的数”;而代数方法是把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直截了当地用等式表示出来。
从解法来看,算术解法不唯一、费思考,而代数方法就是解方程、解法单一,使学生通过两方面的对比认识到算术方法不但是不唯一的方法,而且也不是最好的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比它更简洁明快,是方法的进化。
1.2使学生转变一种认识一一把设出来的未知数作为实实在在的已知量去用。
这是代数方法的实质。
要把学生从低年级算术方法的定势思维中解放出来,克服“不存在”、“不知道”的思想,克服畏难情绪,不断强化学生“以假当真”思想。
2突出基本量,“抓住等量”,为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打好基
础
在教学中,对于各类题型所涉及到的“基本量”以及其固有的“等量关系”,因为它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基础,必须使学生真正理解、熟练掌握。
例如:①匀速运动问题涉及的基本量:时间、速度、路程。
相互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②工程问题涉及到的基本量: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相互关系:工效×工作时间=工作量。
③浓度配比问题涉及到的基本量:溶液、溶质、浓度。
相互关系:溶液×浓度=溶质。
讲这类问题时最好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溶液有一个基本认识,即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浓度是指溶液中含溶质的百分比。
3通过列表把题意条理化、直观化
在教学实际中,应把找“等量关系”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是因为找出了“等量关系”,列方程的问题,可以说是基本解决了。
但是如何找出等量关系呢?对于理解能力不高、思维条理性比较差、习惯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加之许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比较隐蔽、不易看出。
学生更感到束手无策。
而且在教学实践中还经常发现诸如“速度+路程=路程”这些意不相通、数量不相等的“方程”,其原因在于学生对题意理解不清。
我把教学中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彻底弄懂题意上,可利用线段图,列表把题中涉及到的各量条理化、直观化,使学生顺利地找到了等量关系,
实践证明,这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列表的过程是:①设出未知数;②按顺序填好表;③找等量关系;④列方程、表格由横向、纵向构成。
横向——填题中变化着的两个方面。
纵向——填题型涉及到的基本量,注意先填已知量,后填已知量推出的量(注意:已知量包括题中告诉的量和设出来的量)。
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1:卡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由甲地开往乙地,半小时后小轿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也由甲地开往乙地,结果两车同时到达,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第一步:设未知数(学生不困难):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
第二步:完成表格。
问1:横向填什么?
答:题中变化着的两个量——卡车、小轿车。
问2:纵向怎么填?
答:填涉及到的三个量,因为题中卡车、小轿车的速度告知,路程设出来了,当真的用,故将其三者填在纵l、纵2格中,而小轿车的时间可由前三者推出,填在纵3格中。
第三步:找等量关系。
问:怎样找等量关系中的量?
答:在表中找推出来的量,本题中推出的量是时间。
问:怎样找等量关系中的等?
答:在题中找关于时间的“相等关系语”。
本题中因为是卡车早开出半小时,所以,卡车与小轿车的时间差是半小时,写成文字语言形式(方程形式):
卡车行的时间-小轿车行的时间=半小时
第四步:列方程,只要完成一种翻译工作,把文字语言翻译或相应的代数式:
卡车行的时间-小轿车行的时间=半小时
■■■
解法:间接设:已知量变了,道理不变。
第一步:小轿车x小时到达。
第二步:列表:小轿车的速度已知,时间设出来了,也是已知量填在纵1、2格中,而卡车和小轿车的行程各由前两个量推出写在给3格里。
第三步:找等量关系,以路程为等量关系中的量,相等关系在题中找关于路程的“相等关系语”——“结果两车同时到达”故等量关系是:小轿车行的路程=卡车行的路程。
第四步:列方程:40x=30(x+■),解得x=1.5(小时)
例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现先由甲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剩下的部分需要几个小时完成:
①设剩下的部分需要小时完成。
②列表(横)题中变化着的两个方面:甲、乙;(纵)题型涉及到的基本量:工效、时间、工作量。
因为甲、乙单独完成任务的时间己知,因为甲、乙的工效可知,填在纵1格。
所以,合做的时间设出来了,所以,甲、乙的工作时间己知,填在纵2格,甲、乙工作量作为推出量,在纵3格里。
③等量关系:题中已经告诉完成了工作,所以: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总工作量,即■(4+x)+■x。
通过上述两例可以看出,对于七至九年级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多次列表训练,会逐步的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能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把问题条理化、较轻松的达到其目的,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那么就为以后的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资助课题《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和问题研究》(批准号xjk08jjzb048)阶段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