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4单元 第13课 课时跟踪训练.pptx
历史必修2第4单元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公开课优质课件
高中历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 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 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 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 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 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 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外开放格局。其中闽东南地区(厦、漳、泉三角区)在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上属于( D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D.沿海经济开放区
高中历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 [ 2019•山东日照高一检测 ] 1985年1月,国家决定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
Hale Waihona Puke 开放区,1988年4月又决定扩大该开放区的范围。国家作出该决定的主要目的
是( D )
A.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B.配合浦东开发的进程,发挥其龙头、辐射作用
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树立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D.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并带动内地开发
4. [ 2019•湖北宜昌高一检测]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
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做出的决定是( B )
①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_高___科__技___产业和_现___代__工___业__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___革_ 开__放___的重点和标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8共26张PPT%29
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
指的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的 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内 容),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目的)。它是加强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地 位)。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目的: 2.概况:
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
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
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三)沿海经济开放区:
1.概况: 2.结果: 3.意义: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四)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对外开放的背景:
(二)国际背景:
1.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2.“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借鉴意义;
3.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新加坡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十分注重对外经济联系,积 极参与国际市场,利用发达国家传统工业转移到海外的 机会由,于不资断产从阶国级外开引拓进了资世金界和市先场进,技使术一,切使国经家济的迅生速产腾 飞消费起都来成,为成世为界亚性太的地了区…经…济过发去达那的种“地四方小的龙和”民之族一的。自邓 小给自平足十和分闭赞关赏自新守加状坡态引,进被外各资民的族成的功各经方验面,的他互了相解往到来外 商和各在方新面加的坡互设相厂依使赖新所加代坡替得了到。三大好处:一是外资企业 利润的35%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二是劳务 收入,工人—得—了《;共三产是党带宣动言了》相18关48的年服,务马行克业思,、这恩是格斯一 笔可观的收入。邓小平决心把新加坡的这个“经”取走。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4单元 第13课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
“两个扇面”是指()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深圳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也借深圳的发展来带动内地的发展。
答案:C2.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
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于是,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这一步是()A.建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开放沿江港口城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
材料中的“大连、青岛”是沿海港口城市。
答案:B3.下图中属于我国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解析:②③是指厦门和深圳,它们是经济特区,故应排除;而①④是指福州和北海,它们是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答案:C4.《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是指()A.广东、福建沿海B.海南省C.上海浦东D.广西北部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材料主要反映了1979年,我国开始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的试点,因此,这个“圈”是指广东、福建沿海。
答案:A5.下列有关对外开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1980年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B.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1992年正式批准上海浦东的开发D.1985年后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解析: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可采用排除法解题,C项发生在1990年。
答案:C6.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前十位中江苏占七席。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共58张ppt)
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题词: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 立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背景:经济特区发展的成功经验
1984年,邓小平为 深圳题词: “深圳经济 特区的发展和经验证 明,我们建立特区的 政策是正确的。”
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 影响: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促进本地 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
4、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辟
• 概况:在沿海和其他地 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 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 开发区。
4、经济开发区的开辟
• 特点: • 1、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 • 2、汇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 特点 • 3、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 所,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3、浦东开发的有利条件
• 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 • 地理优势 • 交通优势 • 人才和产业优势
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座磁悬浮铁路、磁悬浮列车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垃圾发电厂
经济增长点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4、上海开发的成就
• 浦东经历十几年的开发,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 业基地和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 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高中历史必修2 人教版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说说你对深圳的了解
1983年的深南大道
今天的深南大道
80年代初的东门
深圳东门夜景
对
外
深圳
开
放
格
人教版历史 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对外开放背景: (1)国际方面: ①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②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③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经济腾飞的借鉴意义。 (2)国内方面: ①“十年动乱”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做出将党 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 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个是外资企业利润的35%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 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 都是收入。……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 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 ——邓小平
天津
青岛
秦皇岛
大连 烟台 南通 上海
连云港
广州
北海 湛江
宁波
温州
福州
(3)沿海经济开放区(四个) ①1985年后: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②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的有利条件:教材P60历史纵横 ③意义: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 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有深远影响。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 A.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 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强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B.基础: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 C.原则:平等互利 D.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 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 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格局。 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 开放。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课件 (共21张PPT)
第一篇章 春之向往——开放的背景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受到以美国为首 的西方阵营的军事威胁、经济封锁。但是,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日本和中国正式 建交,随后西方国家掀起了和中国建交的热 潮。中国和西方世界之间的坚冰猝然瓦解, 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环渤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
1984年,中共中央决定 经济特区 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大 连、天津、秦皇岛、青岛、 思考特殊性? 烟台、上海、南通、连云 港、宁波、温州、福州、 思考:为什么国家 经济结构 14个 广州、湛江、北海共 把经济特区设在广 沿海港口城市获得了经济 经济体制 东、福建两省? 特区的部分优惠政策,经 济得到快速发展。
15
第三篇章 春色满园——开放格局的形成与
深化
(一)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从上海的历史看中国近现代的对外开放的不同
全方位是指: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对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对发 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经济方面坚持对 外开放,在精神文明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不同制度、开放程度、 领域)。 多层次是指: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地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沿边城市以及内陆地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形 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宽领域是指: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 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 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5
第一篇章 春之向往——开放的背景
材料四: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 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 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 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拨乱反正。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共21张PPT)
习仲勋
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
1979年春节过后又出现 群体性逃港局面。时任广东 在深圳特区成立十周 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深入 年的1990年,习仲勋意味 到宝安县,办学习班,期望 深长地说了这样一番话: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福永公 社凤凰大队支书文富祥当面 “千言万语说得再多,都 顶撞习仲勋,不同意抓逃港 是没用的,把人民生活水 的人,说:“共产党的政策 平搞上去,才是唯一的办 要还这样下去,还不改,人 法。不然,人民只会用脚 都会跑光的。”这对习仲勋 投票。” 震动很大。 1979年3月,广东省委批 准宝安县实行经济特殊政策。
取经之旅
“听说日本有长生不老药,这次访问的目的是… … 寻找长生不老药……寻求日本丰富的经验而来的……长得 很丑却要打扮得像美人一样,那是不行的。” “快,真快!就像后边 有鞭子赶着似的! 这就是现在我们需要的 速度。”“我们现在很需要 跑。” “这次访日,我明白什 么叫现代化了”。
邓小平于1978年10月22日抵达东京,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取经之旅
1978年11月,邓小平出访新加坡
新加坡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十 分注重对外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国 际市场,利用发达国家传统工业转 移到海外的机会,不断从国外引进 资金和先进技术,使经济迅速腾飞 起来,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发达的 “四小龙”之一。邓小平十分赞赏 新加坡引进外资的成功经验,他了 解到外商在新加坡设厂使新加坡得 到三大好处:一是外资企业利润的 35%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 了;二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三 是带动了相关的服务行业,这是一 笔可观的收入。邓小平决心把新加 坡的这个“经”取走。
“珠海经济特区好。” 率先实行暂住证制度
的”
86年
个别企业发行股票 “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更好些。”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邓小平说:“……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必须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C.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解析:邓小平的这次谈话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此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
B、C、D三项都只是材料的表象。
答案:A2.(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
首先开放的是( )A.浦东B.经济特区C.14个沿海城市D.沿海经济开放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是经济特区、14个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答案:B3.(2018·株洲高一模拟)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它们主要“特”在( )A.特殊的历史时期B.特殊的地理位置C.特殊的社会制度D.特殊的经济体制解析: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
它们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方式。
答案:D4.(2018·长沙高一检测)在现代中国的经济特区中,最为靠近台湾,并期望能够吸引台资入驻的是( ) A.厦门B.海南C.深圳D.珠海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建立。
“最为靠近台湾”的是厦门。
答案:A5.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道: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规划了四个经济特区,其是有三个都是在( )A.福建省B.海南省C.广东省D.浙江省解析:注意空间概念,先确定四个经济特区,再明确答案。
答案:C6.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该城市是( )A.上海B.厦门C.广州D.汕头解析:1842年《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
第四单元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面图表,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1997—2011年期间,以中国为目标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及其在全球反倾销调查数量中所占比例的动态趋势A.中国入世后遭遇的反倾销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B.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摩擦使国际矛盾日益尖锐C.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恶化D.中国企业在困扰中融入全球化,并适应全球化2、下表为2001一2008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统计(单位:件),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A.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加强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兴起C.反全球化浪潮再次兴起D.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3、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28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5%。
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在1990 ~1996年的6年中增加了6倍。
这说明经济全球化A.是一把双刃剑 B.缩小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差距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弥补资金缺口D.为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提供了时机4、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与这段歌词密切相关的历史史实是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扩展 B.邓小平南方谈话C.确立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方针 D.决定加入亚太经合组织5、阅读“1972-1985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两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顺差B.改革开放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C. 经贸发展得益于中美正式建交D. 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经贸往来6、有研究者认为,中国三十年来的对外开放可以分为“政策性开放”和“制度性开放”两个阶段。
依据这一观点,属于“制度性开放”新阶段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经济特区的创办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培优课件_9
连云港 南通
环渤海地区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市
瑞丽
万县 重庆
昆明
贵阳
河口
东兴 北海
宜昌 武汉
上海
九江 温州 宁波
长沙
福州
厦门
长三角
深圳
珠海 州 汕头
湛江
闽三角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海南
珠三角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
根本目的是
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A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学习发达国家经营管理方法
D.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D 3.以下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
A.海南省 B.深圳 C.上海 D.长江三角洲
B 4.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城市——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江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特区——内地——沿江沿边开放区
为什么选择广东、福建两省进行对外开放呢?
含义
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 的经济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 与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特别
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 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 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 问题。”
① 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 ② 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③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④靠近国际市场。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后练习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19年即迅速增长到1 000多万人,到2019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 779万人。
”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 A.广东省B.海南省C.四川省D.安徽省答案A2.以下为珠海市部分经济发展变化表。
这表明()A.珠海市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资B.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C.外商在珠海投资享有优惠条件D.珠海在特区城市中发展最快答案B3.1984~2019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天津、上海等沿海港口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32倍,年均增长12.38%;而同期全国增长6.22倍,年均增长为9.57%,首批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年均发展水平比全国高出2.81个百分点。
其主要原因在于()A.这些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B.这些城市对外经济活动权限扩大C.它们实行经济特区的经济政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答案B4.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答案B5.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必须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B.“人家封锁我们”,给中国带来困难C.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答案A6.(2019·海口高一检测)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7.1985年2月,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同步测试-精选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开放区④内地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②③①④D. ②①③④2.“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 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B.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结果C. 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D. 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城市的结果3.1984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天津已成为()A. 经济特区B. 沿海开放城市C. 沿海开放区D.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4.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此体系的形成标志着(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一个新阶段D. 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下列事件,与“走出去”战略无关的是()A. 海尔集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B. 具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C. 招商引资热潮的出现D. 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6.改革开放后,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的是A. 浦东B. 厦门C. 深圳D. 珠海7.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
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
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B. 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C. 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D. 标志着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成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4单元 第13课 课时跟踪训练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教师用书)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2.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 (1)概况 ① 1985 年以后, 长江三角洲 地区和 、珠江三角洲、闽东南
市场调节
为主。
3.意义 (1)特区在发展
外向型经济
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 深圳 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 用。 (4)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阅读教材第 58 页“学思之窗”,思考:国家为什么决定 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 意义?
阅读教材第 60 页“历史纵横 1”,思考:沿海经济开放 地带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
【提示】 达。 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交通便利;科技发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时间 : 1990 年。 2.目的 (1)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2)带动 长江三角洲 3.条件 (1)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2)凭借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 势。 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4.意义 (1) 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 高科技 产业和现代工业 基地。 (2)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3)成为中国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表现 已形成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 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 。
产业;发展政策上,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培优课件_6
开放城市
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
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
济开放区
三、对外开放的格局
黑河
塔城 伊宁
满洲里
珲春 长春
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
经济 特区拉萨
沿海开西宁 沿海银川经
沿江和
放城市
济开放 区
沿边开 西安 放城市
内地 省会 城市
长沙
瑞丽
贵阳 昆明 东兴
河口
点
线
面
知识整合
形成背景
对外开放格 局初步形成
形成过程
格局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方位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建立经 济特区
开放沿 海城市
建立沿海经 济开放区
沿江和沿边 开放城市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1.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 B.海南建省
C.上海浦东的开发
D.西部的开发
作用:
(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 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 探索和示范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1、经济特区(5个)(点)
2、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84年, 14个城市)(线) 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85年后,4个)(带)
环渤海地区 长三角
——《五十年国事纪要》
经济特区是在搞资本主义吗?
所有制 形式
经济特区
以公有制为主体 的多种化所有制
香港 (特别行政区)
私有制
经济体制 宏观调控下的市 市场经济体制 场经济
主权范围 实行特殊经济政 高度的自治权 策和管理体制 (法律、外交、 政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试验。
提示
3.特点
史料 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 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 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 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
发达”即可得出。特点结合所学可以回答。
1
2
3
4
5
6
解析
答案
(3) 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 20 世纪止于1989 年,那
么21世纪则始于1978年》的文章。作者马丁· 雅克提出“21世
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 的理解。 答案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 后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步融入世界,影响了世 界格局,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解析 分析。
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通过对外开放,
让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二、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 背景 在被英国的“坚船利
现代中国对外开放 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 强、独立自主的前提下 主动实行 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
炮”打败后被迫开放
成的特点。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 把握教材知 识体系 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 理解重要史 料史论 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 会做题才是 硬道理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创办 (1)1980年, 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早期经济特区。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4单元 第13课 随堂基础巩固.pptx
A. 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 B.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C.仅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
D.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 解析:B 项指经济特区,排除;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地也有分布,排除 C 项;D 项指 沿海经济开放区,排除。 答案:A 3.现在我国出现了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等城市群,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迅速发展 的原因不包括( )
A. 改革开放早,政策优惠 B.地理位置优越,区位竞争力强 C.靠近港澳,吸引资本能力强
D.农村人口少,城市人口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城市群雏形的出现,有诸多方面的原 因。A、B、C 三项分别从社会因素、地理因素方面进行阐述。D 项不符合史实,珠江三角 洲城市群崛起前也是农村。故选 D。 答案:D 4.2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此体系的形成
学无止 境
标志着( ) A.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一个新阶段 D.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对外开放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
部分,涉及的主要是对外开放,与改革关系不大,排除 A、B、C 三项。题干中形成的开放 体系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答案:D
学无 止 境
[随堂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我国经济特区的表述,错误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无 止 境
为主,以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的特点,是新型的经济区,不具 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
答案:C 8.右图所示地区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 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这里是( ) A. 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发区 C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D.上海浦东 解析:题干材料评价的是某一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是对上海浦东的评价,故 选 D。 答案:D 二、非选择题(18 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 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 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①中有江苏的连云港、南通,②③都能直接促进江苏的发展。④距离过远,对
江苏的发展不能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答案:A 7.下列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以引进外资为主 B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C.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 D.以加工出口产品为主
学无 止 境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92 年“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4 分) (3) 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三中图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E、F 分别为福建省内的城 市和地区)(8 分) (4)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旧中国的被迫开 放有什么本质区别?(4 分)
答案:(1)“老人”:邓小平。内涵:改革开放。 (2)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依据。 (3) A:深圳;B:汕头;C:珠海;D:厦门:E:福州;F:闽东南地区;G:海南;H: 浦东。 (4)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本质区别: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近代史上在西 方 列强逼迫下打开国门有本质区别,今天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开放是在独立自主 的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对外开放,而过去的开放是在被迫的、不平等条件下开放的,无独立 自主可言。
学无 止 境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 分钟 满分:5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 1.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 面”是指( )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
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深圳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也借深圳的发展 来带动内地的发展。
答案:C 2.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
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于是,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
伐。这一步是( )
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的试点,因此,这个“圈”是指广东、福建沿海。
答案:A 5.下列有关对外开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1980 年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 B.1984 年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C.1992 年正式批准上海浦东的开发 D.1985 年后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解析: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可采用排除 法解题,C 项发生在 1990 年。 答案:C 6.2011 年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前十位中江苏占七 席。下列对外开放的举措,直接有利于加快江苏经济发展的是( ) ①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 ③开发开放浦东 ④划 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第(1)问比较简单,从《春天的 故事》歌词中可以得知“老人”是指邓小平,这里“春天”比喻改革开放的春天;第(2)问 从材料中就可看出是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认识问题;第(3)问结合教材知识逐一填写 即可;第(4)问根据教材说明特点,再抓住题眼“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旧中国的被迫开放” 说明“本质区别”即可。
它们是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答案:C
学无止 境
4.《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 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是指(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广东、福建沿海
B.海南省
C.上海浦东
D.广西北部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 1979 年,我国开始在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 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 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2 分)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沿江港口城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材料中的“大连、青岛”是沿海港口城市。
答案:B
3.下图中属于我国开放的 14 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解析:②③是指厦门和深圳,它们是经济特区,故应排除;而①④是指福州和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