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届高三一轮复习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共34张PPT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课件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
减灾防灾措施与政策建议
01
02
03
04
加强预警监测
完善气象、地质等监测体系, 提高预警准确性。
推进防灾减灾立法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 主体和救援程序。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众 自救互救能力。
推进科技创新
鼓励研发新型防灾减灾技术和 产品,提高应对能力。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完善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人类是自然资源的开发者和利 用者,有责任和义务合理、可 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避免浪 费和破坏。
同时,人类也是自然灾害的受 害者和应对者。通过科学技术 和工程措施,人类可以预防和 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保护自 身和自然资源的安全。
在资源利用和减灾过程中,人 类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 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台风、沙尘暴等其他灾害
01
02
03
04
台风灾害概述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具有 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破坏性 特点。
成因分析
台风的成因与热带海洋表面温 度高、水汽含量大以及合适的 气流条件有关。当这些条件满 足时,热带气旋就会形成并可 能发展成为台风。
沙尘暴灾害概述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沙尘吹 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变得混 浊并造成一定破坏的自然灾害 。
经济损失
灾害对基础设施、农田、工厂等造成破坏,导致 严重的经济损失。
环境破坏
灾害往往对环境造成破坏,如水源污染、土地沙 化等,影响生态平衡。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国内案例
如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等,分析灾害 成因、影响及救援措施。
国外案例
如日本311地震海啸、美国卡特里娜 飓风等,探讨国际救援合作与经验借 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PPT(共22张)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考点分析
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资源概述 ①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 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 量的总称。
判断某种资源 是否属于自然
资源的方法
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就 要看: ①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 ②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 凡是既符合①,又能满足②的物质或 能量,就是自然资源。只符合其中一 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 与人类社 会的关系
WPS
自然资源 的利用与 人类社会 经济发展 的关系
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经 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2.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自然资源的分 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分类
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可以再生,如果利用不合理,资源或资 源环境遭到破坏,也会变得不可再生。
20世纪60年代后,煤炭在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煤炭 生产量和消费量的下降,因为世界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总量增加很快,导致煤炭所占的 比例有所下降,而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数量仍在增加。
•
6.在局部,“群山穿起长袍”用了比 喻,形 象的表 现出山 河变貌 后的美 丽;“ 山峦臣 服”、 “江河 也愿供 奔走” 则用了 拟人, 生动形 象,将 人与自 然拉近 ,也从 侧面表 现了劳 动者的 伟大。
2019届高考一轮创新思维地理:第四章 第三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课件
第四章
第三讲
考点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考点二 课时规范练
1 自然资源概述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 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属性: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特 点。
第四章
考点二 课时规范练
(2)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 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 的影响 农业社 会阶段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地形、气候、水文等 的依赖程度很大 工业社 会阶段 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 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 定性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 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 要因素
第四章
第三讲
考点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考点二 课时规范练
解析:第(1)题,词中提到的是森林资源,大兴安岭的森林为天 然林,因此属于自然资源中的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具有 多用性属性。第(2)题,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能源中的煤、 石油、天然气等也属于自然资源,人工能源(如汽油、焦炭等) 因不具有自然属性不属于自然资源。
第四章
第三讲
考点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考点二 课时规范练
(1)关于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大 B.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 C.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减缓,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 D.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 GDP 增长而增加
第四章
第三讲
考点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考点二 课时规范练
最新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优质课件)(共34张PPT)-PPT课件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
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特征:
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 潜在性、复杂性 3、分类:
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 灾害、海洋灾害
判断
下列现象主要反映了自然
灾害的哪些特征?
(1)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
(二)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 流域地貌特征 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 植被分布 人类活动以及极端天气和 气候事件
阅读:2003年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结合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说说 洪涝灾害有哪些危害?
人员伤亡 农田受淹 房屋倒塌 经济损失
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和分洪、蓄洪工程 加固河堤,疏浚河道 植树造林,退田还湖
非工程措施
加强防灾、减灾意识 加强洪水的监测和预报
活 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分析淮河 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自然因素:降水集中;支流众多; 河道弯曲;无独立的入海河道。
人为因素:围湖垦田
2. 下列措施中,哪些适合在淮河流域治理 中实施: ③④
①开挖入长江水道; ②防止凌汛泛滥; ③上游植树造林; ④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
二、自然灾害的危害
1、直接影响: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种类多,频率高,影响范围广,以洪涝和
干旱最为常见。
我国洪涝分区
“1951~1988年中国干旱等效频度分布”图
东北
长江 中下游
华南 和西南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第17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湘教版
煤炭 为主, 煤炭对当时世界工 以______
煤炭大规模开发 业布局和经济发展 和利用 产生了利用程度 煤炭优势地位逐渐 被石油和天然气所 取代
石油 消费量 后煤炭时期 20 世纪 60 年 ______
(石油时代)
代初期开始 显著增加
能源发展方 向
从长远看, 将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 转向以可 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的多样化利用阶段, 在转换的 过渡期仍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
很大 会阶段 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______ 矿产资源 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 工业社 __________
会阶段 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后工业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 因素 后天性资源
下降 化阶段 相对______
趋势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 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人地关系不断发展变化
20 世纪 60 年代后, 煤炭在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 降,并不意味着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下降,因为世界能源的 生产和消费总量增加很快,导致煤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而 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数量仍在增加。
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 影响生产力布局的 主要因素 地形、气候、水文等 矿产资源的储存状 况、交通运输的便利 程度等
考向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人类 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 降低。 (2)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自然资 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 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课件
返回
2
考点突破
分类解读
FENLEIJIEDU
返回
考点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以“识记”为前提——准确记忆•灵活迁移]
[ 全练题点]
1.(2017· 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 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 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如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 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
返回
理性归纳——记一记
1.自然资源的分类
按自我再生性质
按自然属性 气候资源、水资 源、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关系 当对可再生资源开 发利用不合理时, 它们可能转化为非 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2.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 (4)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答案:(1)D
(2)C
(3)A
2.(2015· 全国卷Ⅰ)海冰含盐量 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 为淡水资源。如图示意渤海 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 -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 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 ) ) )
第 三 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自然资源与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案(第1课时)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一:自然资源与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设计思路】自然资源的质量、数量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方式和规模,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从而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自然资源考点常结合能源、节能减排等热点问题,考查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及解决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目前自然灾害频率变大,破坏性变强,与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过大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部分,多以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重点是洪涝、台风、干旱、地震等常见的自然灾害,同时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通过此部分的知识点对我国的能源问题、灾害问题进行梳理、串联、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迁移的能力。
第一课时:自然资源对人类【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识记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运用分析新能源开发、水资源、能源短缺的原因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对“自然资源与人类”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的把握应该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复习重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复习难点:利用本节知识去构建知识框架,完善分析问题的思路,探究现实世界中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及措施。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2019高考一轮复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2.【解析】 第 1 题,考查海洋资源的分布。海冰厚度越大, 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四城市中葫芦岛纬度最高,年平均气温≤ -4℃日数最多,故海冰厚度最大。第 2 题,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读 图可知,渤海年平均气温较低,海冰资源充足,故 A 错误;海冰数量 庞大且分布在海水表层,其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故 B 错误;环渤 海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淡水需求非常旺盛,故 D 错误;大 规模开采海冰要有大型的挖掘、运输、储存海冰的设备和设施,就目 前而言投入巨大、成本过高,故 C 正确。
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互动探究 考点一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 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2)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 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 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 一寸土地;因地制 宜,宜农则农、宜林 则林、宜牧则牧;防 止土地资源被污染 或破坏 既要重视其经济效 益,也要重视其环境 效益;利用时要做到 采育结合;同时要延 长产业链,提高经济 效益
煤炭主要分布在亚 煤炭主要分布在华 北、东北,石油主要 矿产资源 分布于东北、西北、 华北,铁矿分布于辽 宁、河北、四川等地 欧大陆、北美大陆, 石油主要分布在波 斯湾沿岸、墨西哥湾 沿岸和北海等地区, 铁矿主要分布在巴 西、印度、澳大利亚 等国
开采时要注意不对 周围生态环境产生 破坏;利用时要充分 合理,提高利用率; 针对地区分布不均 的情况,可合理地进 行资源调配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8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
知考纲
明考情
1.自然资源对人 类生存与发展 的意义
2.重大自然灾害 发生的主要原 因及危害
1.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开发利用与 保护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措施 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考查形式 多为综合题
2.能够分析台风、寒潮、干旱和洪涝 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其应对措施, 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多为综合题
3.中国主要的能源资源
能源
主要特点
分布
煤炭
非可再生能源;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和利用难 度不大,发热量和燃烧效率不高,输送和使用方 便,灰渣、粉尘多,易污染环境
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以山西、内蒙古、陕西、 河南等省区分布较丰富
石油 水能
非可再生能源;发热量高,开采、运输、使用方 便,属于高质量的能源;会产生污染
理线索
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概述
读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资源的概念:指存在于 自然界 ,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 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_物__质__与__能__量__的总称。 (2)分类 ①分类依据:图中自然资源的分类依据是_自__我__再__生_性质。 ②类型:若按自然属性分,属于可再生资源范畴的有气候资源、水资源、_土__地___资源、 生物资源等;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范畴的有__矿__产__资源等。 (3)属性:__有__限__性、整体性、__地__域___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2)下列措施中,不能降低我国资源进口依赖度的是( ) A.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B.广开源流,增加资源的进口渠道 C.研发新材料,开发新能源 D.加大本国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
华南一带
2019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8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提示:(1)夏季风强,我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我国北旱 南涝。
(2)分析某流域多洪涝灾害特点时,主要从开始早晚、持续 时间、洪峰次数、水位高低等方面分析。
思考探究 3 洪水就是洪灾吗?
提示:洪灾是由洪水造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洪水都能造成 灾害,形成洪灾。只有当洪水发生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 时才可以称之为洪灾。
工业社会 阶段
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 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
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储 存状况、交通运 输的便利程度
后工业化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
阶2 自然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
提示:分布不平衡,但有一定的规律性。由于各种可再生资 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明显,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 的区域差异规律,如生物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受多种因素(如地 质条件)的制约,其分布符合地质分异规律,虽然分布不平衡, 但仍有一定的规律性。
思考探究 1 试说出目前世界及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提示: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我国能 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社会阶段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
影响生产力布 局的主要因素
农业社会 阶段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 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
度很大
地形、气候、水 文等
五、中国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类型 (1)洪水灾害
(2)雨涝灾害
2.形成洪涝灾害的两大因素
气候: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 自然地貌:流域地貌特征 (1)因素水文: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
植被:植被分布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等因素。
3.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1)受季风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量年际 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 (2)我国的暴雨范围广、历时长、强度大。 (3)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在 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洪涝灾害。
高考湘教版一轮复习 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ppt课件
其原因与解决措施具体如下表所示。
原因
措施
空间分布不均 自然
时间分配不均 原因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 节约用水
原因
措施
人为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 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适度控制经济规模;提高水资源利用 率(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发 展节水农业)
原因 水资源浪费严重
提高节水意识,合理用水;水资源市场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 分类:按成因与发生过程 ,大致可分为
、
、生物灾害和海洋灾害。
由此可见,集中浇灌时间应在春季之前,D项正确。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广度不断扩展
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典例】 〔2014北京卷,36(1)(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题组•训练突破
角度1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金门岛地处厦门湾,距厦门市约10千米,岛屿面积约151平方千米,地形以山 地、丘陵为主,岛上水资源严重匮乏。2018年8月5日,福建省晋江市向金门 岛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并将供水工程陆地部分的开放式明渠改为地下管道。 据此完成1~2题。 1.金门岛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根本原因是( ) A.储水条件差 B.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C.水污染严重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少
地质灾害
、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分析节水措施以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包括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灌溉技术,以及修建农业基础设施以减少水的下渗和蒸发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生物灾害和海洋灾害。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岛屿面积小,储水少,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储水条件差,排水速度快,下渗少,因此水资源短缺,A项正确;金门岛地处厦门湾,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D项
高优1高考地理·湘教 一轮复习课件 4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1)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
(2)在一部分自然条件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 以形成和发展。
2.工业社会阶段
(1)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
决定性的影响。 (2)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
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
前煤炭时 期 (木柴时 代) 煤炭时期 (煤炭时 代)
时间
18 世纪中期以 前
18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 60 年代 初期
主要能源 以木柴、水力等为 基本能源
煤炭
煤炭地位
开发利用程度很低
大规模开发和使用,建立 了煤炭工业和以煤为主 的能源体系
第四章
第2讲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5-
第四章
第2讲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3-
一二 三四五
一、自然资源概述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
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属性: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3.分类 (1)按自然属性: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 资源等。
加剧了洪涝灾害。
第四章
第2讲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10-
一二 三四五
思维辨析
1.只要是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物质和能量都属于自然资源。(×) 2.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带性特点,非可再生资源的分布遵循地质 作用的规律。(√) 4.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占 70%左右。(√) 5.在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的作用相对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1世纪能源结构优化:重点是加快水电、天然气开发利用
原因:①天然气具有干净、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等优点; ②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天然气较早,有较成熟的开发经验; ③我国水能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一; ④水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资源。
6、我国能源利用问题及对策 问题: ①能源紧张,人均消费量低;
后工业化阶段
(1).农业社会阶段
读图回答,世界古文明发源地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地区为什么能够成为古 代文明的发源地?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尼罗河谷地
印 度 河 谷 地
黄河中下游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2).工业社会阶段
克拉玛依
金昌
大庆
本溪 鞍山 东营
攀枝花
铜陵
油田
图 例
铁矿
镍矿 锡矿
个旧
铜矿
2、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各不相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程度逐步拓展。
我国的土地资源
1、特点
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 耕地、林地比重小, 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2、主要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耕地
草地
地形
东部湿润、半湿润 的平原、盆地,低 缓的丘陵地区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与旱涝灾害:
7-8月份
华北、 东北
6-7月初 江淮 4-5月份 华南
夏季风强:锋面雨带快速北移,停留在北方时间长, 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锋面雨带北移速度慢,停留在南方时间长, 北旱南涝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2003年6~7月,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遇的 水灾,200万公顷农田受到威胁,被水围困人口达210万,倒 塌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80亿元。
废
CO2
热
化民建提
工用材取
产
有
品
色
探究
金 属
硫硫 酸磺
温温 室室 种养 植殖
固利 化用
北半球的亚欧大陆;
1、世界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美国、加拿大;
2、煤炭的开采有哪两种方式? 露天、井下 南半球澳大利亚\南非
3、煤炭具有哪些用途? 能源、工业原料
100
(﹪)
80
煤
60
40
20
木柴
探究
(3)20世纪80年代后:
水电、核电比重迅速上升。
探究1: 当今世界能源消 费构成有何特征。
以石油、天然气为主
探究2:从长远看,世界能源消费结 构如何发展?
将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太阳能、水 能、风能、生物能等)的能源的多样化利用阶段
知识延伸: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的变化
1. 自1995年以来,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 构总体趋势有何变 化? 煤比重下降,但仍为 主要能源; 石油比重上升; 水电、天然气也明显 增加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自然资源利用的历史进程——以煤炭为例
根本原因:各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1. 简要描述当 今能源消费构 成的特征。
50%
2、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作
用
程
强
度
较强
气
土生
候 资 源
水 资 源
地 资 源
物 资 源
矿产资源
能源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一般
综合利用各种自 然资源
2. 石油在何时达 到产销平衡?
1998年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天然气2.1% 其它6.5%
其它10%
3. 与世界能源消费 结构相比较,我国的
石油 19.8%
天然气 23%
石油40% 能源消费结构有何特 点?
煤炭27% 世界以石油天然气为主;
我国以煤为主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4、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存在问题
平原、盆地、低缓的 丘陵
北方干旱、半干旱 的高原、山地,青 藏高原区
高原、山地
林地
东北、西南交通不 便的深山区、边疆 区和东南部的山地
山地、丘陵
气候 年降水量>400mm的 年降水量<400mm的 湿润、半湿润地区 湿润、半湿润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3、问题和对策 (1)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 草场资源普遍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 (2)对策 ①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 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分类:
地质地貌: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寒潮、台风 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 生物灾害:蝗灾、虫害、生物入侵
3、危害:
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繁荣
四、中国的洪Hale Waihona Puke 灾害【洪涝灾害成因的分析方法】
【洪涝灾害的危害 】
河堤崩溃 破坏交通等公共设施 淹没农田村庄与城镇 人畜伤亡
问题:长期以来,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煤炭比重过高,水电、天然气比重太低
原因:①煤储量丰富;②开采成本低、运输方便;③价格便宜;
带来的问题:①排入大气大量粉尘—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排入大气大量CO2、SO2——全球气候变暖、酸雨 ③煤炭堆放,燃烧废渣——环境污染 ④北煤南运——给我国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巨大压力
【防治洪灾的措施 】
工程措施:
兴建水库,修筑堤坝,疏通河道; 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中游地区退耕还湖等.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非工程措施: 严格控制滥砍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
加强洪水的预报和监测.
【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
【夏季风的强弱与降水】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南涝北旱
7~8月份 6~7月份 4~5月份
材料二:淮河流域图
(1)淮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_小__麦__和_水__稻__。
(2)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 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气候、地形、水系。
气候:6、7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 地形: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 水系:上中游支流多,下游河道淤塞,出海口少,泄洪不畅
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年)
1.图示时间内能源结构呈现怎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这种变化对世界工业布局有何 影响?
不同时期的能源结构
18世纪中期前
20世纪初—20世 纪60年代初期
木柴、水力 为主
以煤为主
木柴时代
煤炭时代
20世纪60年代 以来 石油、天然气为 主,能源结构多 样化
第六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
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分类: (自然属性) (自我再生的性质)
矿产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非可再生 可再生
开发利用 不合理时 可转化
石油时代
生产力落后 以蒸汽机为标 志的产业革命
内燃机的使用
根本原因:各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知识延伸:世界能源消费 构成的变化: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图
(1)20世纪60年代以前:
以煤为主------煤炭时代;
(2)20世纪60年代以后:
煤比重不断不降,石油、天然气
比重不断上升,逐渐以石油、天
然气为主-----石油时代
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问题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分析水资源紧张的原 因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
(1)自然原因 淡水总量有限,季节变化大 人口和水资源分布不均
(2)人为原因
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增多,用水量 大增 人类对水体的污染和浪费严重,造成水质性缺 水 植被破坏严重,陆地蓄水能力减小
长芦盐场(最大): ①位于渤海沿岸,有广阔平坦的海滩。 ②温带季风气候,春旱严重,蒸发旺盛,
利于晒盐。
台湾布袋盐场和海南岛莺歌海盐场: ①都有平坦的海滩; ②都位于山脉的背风坡,故降水少,晴天
多,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
三、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
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
(1)开源 ①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 ②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③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2)节流 ①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浪费 ②防止和治理水的污染 ③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主要能源资源分布与我国能源问题
知识延伸:能源
B
A----能源
②其他措施: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
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高耕地质量;提 高土地利用率;科学开发土地和整理土地, 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规律技巧总结
我国(人均)耕地减少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 ①生态退耕(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 ②国民经济建设(道路、城市、工矿、乡村等)占用耕地; 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④耕地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⑤自然灾害等导致耕地减少; ⑥我国宜农荒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⑦我国人口数量增长量大。(人均耕地减少的原因就要加 上这一点)
1、区别能源与能源资源
A
B---能源资源
2、分类 (1)按性质分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 地热能、潮汐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2)按开发利 常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
用现状分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
气化
煤炭
燃烧
气煤煤煤 化气渣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