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5.1认识环境管理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选修6学案-5.1-认识环境管理
5.1 认识环境管理 学案(人教版选修6)【学习目标】 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行为的②____________。
2.解决共识⎩⎪⎨⎪⎧ 全人类的一切③ 应该得到满足发展经济不能超出④ 耐受的极限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就是⑤3.环境管理(1)概念: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⑥____________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2)必要性:单靠⑦____________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⑧________________。
二、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1.环境管理的对象(1)个人:主要是个人的⑨____________和⑩________环境行为。
(2)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⑪________排放。
(3)政府:具有⑫________身份。
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1)执行主体:⑬______________。
(2)具体工作: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确定⑭____________方针大计,颁布与环境保护相关的⑮____________,制定环境⑯____________和⑰__________________,以此来推动全国⑱____________工作有序地进行。
三、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1.管理手段(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⑲____________,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其他手段:⑳____________、技术手段、○21________________等。
2.公民要求(1)应当具备一定的○22________知识。
(2)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约束○23____________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3)利用○24____________制止违法案件的发生。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1.资源环境管理包括( )A .城市环境管理B .交通环境管理C .可再生资源的恢复和永续利用D .工业生产环境管理2.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是( )A .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B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C .禁止对生态环境的利用D.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考查点2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3.能有效遏止环境的恶化,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环境管理手段有()A.经济手段、技术手段B.法律手段、宣传教育手段C.法律手段、行政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技术手段4.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A.个人和团体B.国家和政府C.环发大会D.企业和事业单位方法技巧练框图记忆中国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6高中地理5.1 认识环境管理导学案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习目标】1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思想以及中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2通过案例认识实行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通过案例和活动明确环境管理必须纳入法制轨道。
【课前预习】一、认识环境管理(一)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______________。
实行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
2.公产与环境资退化3.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实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或重要保证)。
(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3.环境管理的手段(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2)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三)中国的环境管理【问题探究】1.谈谈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2.谈谈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归纳总结】【课堂反馈】今天,“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
“绿色食品”、“绿色能”、“绿色消费”是当今热门话题。
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A.日常消费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B.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少用普通电池,多用蓄电池D.尽量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吊白块”④利用农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止病虫害A.①②B.②④.②③D.③④北京此次申奥成功的基础工作,就是塑造了北京的新形象,特别是北京奥申委提出的绿色奥运、人文奥运、技奥运三个主题,更是打响了北京申奥品牌。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新环境观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正确认识见诸行动”的教育,以促成环境观发展的新水平。
2.在新环境观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在人类承受着需求膨胀和生态环境恶化双重压力的情况下,我们除了采取有效行动,以求达到环境与发展双赢的结果外,别无选择。
要把行动由自发转为自觉,必须依靠正确的思想来指导,因此树立现代环境观和发展观乃是最基本的任务。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1.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它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人地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己“征服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要把这种正确的认识见诸行动。
我们往往在思想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而在实际行动中却常常背道而驰。
请以无记名的方式在下列表格中打勾,用投票箱收集。
1.收集表格,计算每一项结果的百分数,然后分析结果。
计问卷。
上课时公布调查结果,全班进行讨论。
2.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人们对知行差异司空见惯,往往习以为常。
调查活动能揭示这一问题,引起关注和思考,促使学生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中。
这是一项育人价值较高,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人类应该怎样实现“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协调”呢?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就能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平衡。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5.1环境管理及其实施教案中图版选修6
-我国环境管理取得的成效:环境质量逐步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态系统恢复等。
6.学生应掌握的环境管理知识点
-环境管理的定义、目的和基本原则。
-环境管理的实施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环境问题案例分析,了解其成因及治理措施。
-我国环境管理的政策体系、法律法规及实践成效。
(1)部分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复习。
(2)在案例分析题中,学生的分析思路不够清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恰当。
(3)部分学生的作业态度不端正,字迹潦草,需要加强教育。
针对以上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课堂讲解,重点讲解环境管理的实施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开展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教学。
2.能力层面: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环境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环境问题中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沟通表达方面有待提高。
3.素质层面:学生在环境责任感、环保意识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关注环境问题,能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够,缺乏主动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三、实践活动(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环境管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认识环境管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认识环境管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保责任感和参与环境管理的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认识环境管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管理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领域等,并完成预习导读中的相关问题。
2. 课堂讨论:在第一课时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当前环境问题的现状、环境管理的重要性、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等。
每组需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3.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的环境管理案例(如某城市的垃圾分类管理),分析其管理措施、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改进建议。
4. 环保实践活动计划:结合所学的环境管理知识,每组学生制定一个针对本校或所在社区的环保实践活动计划,并说明计划的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
5. 写作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我的环保观”的短文,内容需包含对环境保护的理解、个人环保行动计划以及倡导同学共同参与环保的理由和方式。
三、作业要求1. 课堂讨论要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2. 案例分析要详细描述所选案例的具体内容,分析时要客观公正,提出的改进建议要具有可操作性。
3. 环保实践活动计划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计划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计划需包括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措施和合理的时间安排。
4. 写作作业要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表达流畅,体现学生的思考深度和独特见解。
四、作业评价1. 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将作为评价的一部分。
2. 案例分析的评价将依据内容的完整性、分析的深度和改进建议的可行性进行评判。
3. 环保实践活动计划的评价将考虑计划的创意性、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等因素。
4. 写作作业的评价标准包括内容充实性、语言表达和逻辑条理等。
五、作业反馈1. 及时对各组学生的课堂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积极参与的学生,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建议。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环境保护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环境保护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高中地理必修2、3的系统学习,已经掌握了环境问题的出现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对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也有利于本节课的开展。
3重点难点
1.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2.行政和立法手段是实行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环境问题引入
以学生熟知的环境问题导入教学。
据2014年中国环境质量公告显示,中国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大气质量、河流和湖泊等水体质量、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呈恶化趋势。
2【导入】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完成各知识点相应填空。
重点突破:微视频播放《环境问题解决中的技术局限》。
问题探究:《公产的悲剧》。
学生按小组完成相应问题。
1、如果三个牧民都增加了奶牛数量后,三个农民的收益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地增加奶牛数量? 3、为什么草场不能保证每个牧民都实现利益最大化? 4、当三个牧民意识到上述问题后,为了增加奶牛数量发生争执时,应如何解决? 5、怎样能够做到在环境退化之前就能够避免资源滥用现象的发生?
3【活动】核心知识突破
为什么要实施环境管理? [提示] 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因此单靠技术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
《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认识环境管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认识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以及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进一步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升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与预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本单元相关课文,明确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内涵。
2. 课堂知识点掌握: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理解环境管理的原则、方法及政策背景。
3. 案例分析:选择一至两个国内外典型的环境管理案例(如城市垃圾处理、水源地保护等),进行小组内分析讨论,并总结其成功经验或存在的问题。
4. 实践活动:学生需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一项关于环境管理的具体措施或建议,并撰写简短的可行性报告。
5. 拓展学习:学生可自行查找并阅读有关环境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或政策文件,拓宽知识面。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应涵盖课堂所学的环境管理知识点,且要有深度和广度。
2. 案例分析要结合实际情况,不得空泛无物或脱离实际。
3. 实践活动应结合本地特色,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或建议。
4. 报告应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500字左右。
5. 拓展学习部分需注明资料来源,并附上简要的内容摘要或评论。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及报告内容给予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点掌握程度、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
3.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4. 教师将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以便于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六、附加建议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次作业,建议家长在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认识环境管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认识环境管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保责任感和参与环境管理的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知识学习:学生需阅读并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在课本或网络资源中寻找相关内容,并记录关键知识点。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典型的环境管理案例(如某个城市的环境综合治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收集数据和相关信息,分析该案例中环境管理的措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3.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针对环境问题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讨论,讨论中需结合所学的环境管理知识,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实施建议。
4. 调研报告:每组需编写一份调研报告,内容包括案例分析的总结、对环境问题现状的描述及个人或小组对环境管理提出的建议。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阅读课本和补充材料,掌握相关知识点。
2. 案例分析要求详实、准确,能够清晰地反映环境管理的措施和效果。
3. 小组讨论要积极发言,每位组员需有明确的观点和论据。
4. 调研报告需结构清晰,内容详实,建议具有可操作性。
5. 所有作业需按时提交,并按照教师要求的格式和规范进行排版和呈现。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作业进行评价:1.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环境管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分析能力: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是否能准确找出关键信息。
3. 团队合作:小组内成员的参与度、合作情况和讨论成果的共享程度。
4. 报告质量:报告的逻辑性、内容详实程度以及格式规范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反馈:1. 对知识掌握不足的学生进行指导,强化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2. 对案例分析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对小组讨论和调研报告给予具体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加以改进。
《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认识环境管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使学生:1. 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了解我国当前环境管理现状与主要措施。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环境问题及解决策略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基础知识学习: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环境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意义和基本理论等。
这一部分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视频学习与思考:学生需观看一段关于我国环境管理现状的视频资料,视频内容应涵盖环境政策、环境治理措施及成效等。
观看后,学生需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如:我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挑战是什么?有哪些有效的应对措施?3. 实地考察报告: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如参观当地的环境保护项目或污水处理厂等。
学生需观察并记录考察地点的环境管理现状,并就其优缺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4. 小组讨论与汇报: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就实地考察结果和视频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并形成小组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应包括对环境管理现状的分析、问题及改进建议等。
5. 书面作业: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和小组讨论结果,撰写一篇关于“我国环境管理的现状与未来展望”的书面报告。
报告中应包含对当前环境管理现状的描述、问题分析以及未来改进的设想等。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完成每一部分作业内容,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视频学习与思考部分,学生需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答案,以便于课堂交流和教师评估。
3. 实地考察报告应详细记录考察过程和结果,并附上相关照片或数据支持。
4. 小组讨论与汇报材料需在组内充分交流,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5. 书面作业需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并附上相关数据或案例支持观点。
四、作业评价本次作业的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学生对环境管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视频学习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是否提出了有深度的问题及有效的解决思路。
3. 实地考察报告的真实性和详细程度,是否能够清晰地反映考察地点的环境管理现状。
《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认识环境管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使学生:1. 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2. 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3. 增强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认识环境管理》课程的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环境管理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方法和实践案例等。
2. 课堂准备学生需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工具,并提前阅读相关环境管理政策文件或案例分析材料。
3. 案例分析选取一至两个典型的环境管理案例(如某城市的环境治理项目),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需从案例背景、管理方法、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每组至少四人,围绕“环境管理的意义与挑战”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并形成小组观点报告。
5. 报告准备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每组准备一份简短的PPT或书面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组对环境管理意义的理解、案例分析的总结、个人或小组建议等。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提问和回答老师的问题。
2. 案例分析要详细且深入,确保总结的观点和结论有充分的依据。
3. 小组讨论中应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意见。
4. 报告准备应充分整合小组成员的意见,确保内容准确、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四、作业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小组讨论的表现及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评价指标包括:1. 对预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的深入程度及创新性。
3. 小组讨论的活跃度及成员之间的合作程度。
4. 报告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创新性。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每组报告进行点评,并就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2. 教师将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3. 教师将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环境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实践,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
高中地理 认识环境管理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认识环境管理目标分析: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环境管理相比起环境问题来,在环境教育中是比较新的概念了。
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按照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介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地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
我们可以把环境管理当成一门学科看待,也可以将其当成一个工作领域看待。
如果作为工作领域,如何让学生对“环境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对一个环境管理机构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进行采访,以了解该机构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手段。
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到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应向学生介绍我国现行的一些环境管理制度,比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等等新老制度。
在教学中应避免死板的灌输,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环境管理的具体过程。
比如介绍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体系(ISO14000体系),可以通过案例的方式向学生说明ISO14000体系是如何运作的。
通过这种参与式的学习,学生会对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手段有切身的体会和了解。
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思想以及中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2.通过案例认识实行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通过案例和活动明确环境管理必须纳入法制轨道,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环境法知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及环境管理的对象、执行主体、手段难点: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旧课:中国生态环境恶化原因?1.巨大的人口压力------根本原因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②管理不力③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④环保意识弱引入新课: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的根源在于-----管理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说明: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5.2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总第56课时第十九周星期五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习目的】:1.认识环境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2.通过案例、信息收集等方式了解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主要形式以及努力履行国际公约的情况。
【学习重点】:环境管理中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表现。
【学习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学习过程】:一、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1.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说明: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经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在全球均有分布;一些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其影响也不只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成为全球性问题。
例如,酸雨随着大气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更是威胁着全人类,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决定了各国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2.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环境污染没有国界,保护环境关系到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
因此环境保护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公益事业,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国际社会应当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3.国际社会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存在利益冲突由不同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存在着很多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主要是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这些利益冲突会妨碍各国在国际环境保护利于中的协调行动,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克服这些障碍,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
表5、2 联合国三次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对表5、2联合国三次环境与发展会议的学习,了解以下内容:了解联合国三次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与会国家数目及会议上各国达成的共识与协议。
课下探究:登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银行以及其他有关国际环境合作组织、中国环保总局等网站,了解有关国际合作进展情况。
高中地理 5.1认识环境管理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总第55课时第十九周星期三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思想以及中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2.通过案例认识实行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通过案例和活动明确环境管理必须纳入法制轨道,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环境法知识。
【学习重点】: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及环境管理的对象、执行主体、手段【学习难点】: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学习过程】: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2.公产与环境资源退化【学生活动】(分组探讨)案例1探究活动: 1、三个牧民都增加了奶牛数量后,三个农民的收益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地增加奶牛数量?3、为什么草场不能保证每个牧民都实现利益最大化?4、当三个牧民意识到上述问题后,为了增加奶牛数量发生争执时,应如何解决?5、怎样能够做到在环境退化之前就能够避免资源滥用现象的发生?【探究结果】1、如果三个牧民都增加奶牛数量,三个农民的收益都会减少。
2、3、由于大气、水、河流、地下水、森林等公共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废物,势必造成滥用资源的倾向。
而草场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这片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无限制地增加,最终会有一天,这片草场完全退化,再也无法在此放牧。
4、理性的方法是协商解决,并减少奶牛数量。
5、可以给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并在牧民中广泛宣传,自觉执行;必要的时候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强制执行。
——环境管理3.环境管理概念(补充):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
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按照经济建设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体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
简单地说,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目的:核心: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通过阅读表5、1,了解不同管理对象的环境管理内容。
高中地理选修六《认识环境管理》创新学案2
5.1认识环境管理学案(2)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思想以及中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2.通过案例认识实行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通过案例和活动明确环境管理必须纳入法制轨道,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环境法知识。
学习重点: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及环境管理的对象、执行主体、手段学习难点: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学习过程: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2.公产与环境资源退化探究活动:1、三个牧民都增加了奶牛数量后,三个农民的收益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地增加奶牛数量?3、为什么草场不能保证每个牧民都实现利益最大化?4、当三个牧民意识到上述问题后,为了增加奶牛数量发生争执时,应如何解决?5、怎样能够做到在环境退化之前就能够避免资源滥用现象的发生?3.环境管理概念(补充):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
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按照经济建设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体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
简单地说,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目的:核心: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1.环境管理的对象:通过阅读表5、1,了解不同管理对象的环境管理内容。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3、环境管理的手段(1)主要手段:(2)其他手段:三、中国的环境管理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通过读图需要掌握以下知识:①我国的环境保护三大政策:②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③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阅读“我国环境保护的国家行动”,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十五”期间重点实施的10项工程。
2.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宪法》是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依据和指导原则。
《环境保护法》是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规定和调整的综合性立法,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中的有关规定,又是制定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基本依据。
通过对案例②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到:近些年我国加强了管理环境的行政和执法力度,有效遏制了污染企业对环境的危害,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和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权威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学案-认识环境管理 (2)
5.1 認識環境管理 學案(人教版選修6)【學習目標】 說出環境管理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手段。
一、實行環境管理的必要性1.資源與環境問題的形成:源於人們的社會經濟活動,特別是社會經濟活動目標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行為的②____________。
2.解決共識⎩⎪⎨⎪⎧ 全人类的一切③ 应该得到满足发展经济不能超出④ 耐受的极限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就是⑤3.環境管理 (1)概念:環境管理就是對人類損害⑥____________品質的活動施加影響。
(2)必要性:單靠⑦____________不能從根本上控制環境問題的發生和發展,還必須借助對社會經濟活動的⑧________________。
二、環境管理的物件和執行主體1.環境管理的物件(1)個人:主要是個人的⑨____________和⑩________環境行為。
(2)企業:生產全過程中的⑪________排放。
(3)政府:具有⑫________身份。
既是環境管理的執行主體,又是被管理的物件。
2.環境管理的執行主體(1)執行主體:⑬______________。
(2)具體工作: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確定⑭____________方針大計,頒佈與環境保護相關的⑮____________,制定環境⑯____________和⑰__________________,以此來推動全國⑱____________工作有序地進行。
三、立法和行政干預是管理的主要手段1.管理手段(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⑲____________,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其他手段:⑳____________、技術手段、○21________________等。
2.公民要求(1)應當具備一定的○22________知識。
(2)學會運用法律手段來約束○23____________和保護自己的利益。
(3)利用○24____________制止違法案件的發生。
基礎達標練考查點1環境管理的物件和執行主體1.資源環境管理包括()A.城市環境管理B.交通環境管理C.可再生資源的恢復和永續利用D.工業生產環境管理2.環境管理的根本目的是()A.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B.綜合治理環境污染C.禁止對生態環境的利用D.謀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考查點2立法和行政干預是管理的主要手段3.能有效遏止環境的惡化,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環境管理手段有()A.經濟手段、技術手段B.法律手段、宣傳教育手段C.法律手段、行政手段D.宣傳教育手段、技術手段4.環境管理的執行主體是()A.個人和團體B.國家和政府C.環發大會D.企業和事業單位方法技巧練框圖記憶中國環境管理環境管理是指通過行政、法律、經濟、教育和科學技術手段,組織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按照一定的環境目標和規劃而開展保護和改善環境的社會活動。
认识环境管理-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教案
认识环境管理-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管理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3.熟悉环境管理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与趋势;4.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管理的概念和作用环境管理的概念环境管理是指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系统地研究和规划、设计、改善、保护和维护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
环境管理的作用① 保障生态安全;② 维护环境的持续稳定性;③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④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 环境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环境管理的内容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修复等。
环境管理的方法环境管理的方法包括技术手段、经济手段、管理手段和法制手段等,其中技术手段是环境管理中最重要的手段。
3. 环境管理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与趋势环境管理的国内发展状况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环境管理工作逐渐得到重视和加强。
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环境问题仍然存在。
环境管理的国外发展状况发达国家在环境管理方面经验丰富,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成熟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正在向全球推广。
环境管理的趋势未来环境管理的趋势将是多元化、综合化、系统化、国际化和可持续化。
4.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素养在学习环境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2.图表辅助教学;3.观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修复方案等案例;4.小组讨论和汇报。
四、教学过程1. 环境管理的概念和作用1.讲授“环境管理的概念”。
2.讲授“环境管理的作用”。
3.总结和讨论。
2. 环境管理的内容和方法1.讲授“环境管理的内容”。
2.讲授“环境管理的方法”。
3.图表辅助教学。
4.总结和讨论。
3. 环境管理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与趋势1.讲授“环境管理的国内发展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55课时
第十九周星期三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思想以及中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2.通过案例认识实行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通过案例和活动明确环境管理必须纳入法制轨道,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环境法知识。
【学习重点】: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及环境管理的对象、执行主体、手段
【学习难点】: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
【学习过程】: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
2.公产与环境资源退化
【学生活动】(分组探讨)案例1探究活动: 1、三个牧民都增加了奶牛数量后,三个农民的收益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地增加奶牛数量?
3、为什么草场不能保证每个牧民都实现利益最大化?
4、当三个牧民意识到上述问题后,为了增加奶牛数量发生争执时,应如何解决?
5、怎样能够做到在环境退化之前就能够避免资源滥用现象的发生?
【探究结果】
1、如果三个牧民都增加奶牛数量,三个农民的收益都会减少。
2、3、由于大气、水、河流、地下水、森林等公共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废物,势必造成滥用资源的倾向。
而草场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这片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无限制地增加,最终会有一天,这片草场完全退化,再也无法在此放牧。
4、理性的方法是协商解决,并减少奶牛数量。
5、可以给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并在牧民中广泛宣传,自觉执行;必要的时候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强制执行。
——环境管理
3.环境管理
概念(补充):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
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按照经济建设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体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
简单地说,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目的:
核心:
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
通过阅读表5、1,了解不同管理对象的环境管理内容。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3、环境管理的手段:
(1)主要手段: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2)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三、中国的环境管理
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
图5.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通过读图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①我国的环境保护三大政策:
②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
③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
【学生活动】阅读“我国环境保护的国家行动”,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十五”期间重点实施的10项工程。
2.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
《宪法》是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依据和指导原则。
《环境保护法》是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规定和调整的综合性立法,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中的有关规定,又是制定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基本依据。
案例②
通过对案例②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到:近些年我国加强了管理环境的行政和执法力度,有效遏制了污染企业对环境的危害,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和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权威性。
【学生活动】思考
1.加强环境管理能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2.环境管理在哪些方面有待加强?
3.通过上网或其他途径查阅我国颁布的8部环境保护法,并指出3部相关的资源法律。
1、引起犯罪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加强每个人的环境法制观念对于环境保护具有什么意义?
板书提纲:
§5.1认识环境管理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解决环境问题是技术的局限性
2.公产与环境资源退化
3.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3.环境管理的手段
主要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其他手段: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手段
三、中国的环境管理
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
2.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