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章 3.2网络的工作原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
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的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
关于这一点,我在上课当中体现的比较突出。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因此,若是一开始就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来做讲解的话,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选择了情景导入法来突破重难点。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首先想到的是在课堂开始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的兴趣。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选用了最近发生的BAIDU被黑客攻击的一起案例,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明白:黑客很容易在网上进行攻击。
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大家都期待着具体内容的深入。
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有效的调动起来了,黑客的攻击如何实现?实现的原理是什么?而我们如何来保护自己?在开课时,这三个问题就吸引了他们的思维,引发了其兴趣。
除了提高学生兴趣之外,还需要激发他们积极的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所以在系统的讲解完OSI七层模型之后,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及主动性,巩固和强化学生对OSI七层功能的理解,我给学生提出4个问题,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并且与他们互动交流,学生的反应也都很活跃。
在这里,我对每位学生的回答都尽量的予以鼓励或肯定,问题的讨论也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并且让他们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
对于这个设计,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很好。
本课程中这个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OSI七层分层思想的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的最后,我给学生留下了关于本节课的知识在现实当中如何体现的小论文写作,相信能够通过课外自主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再进一步提高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课题:3.2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了解OSI模型中的各个层次;2.了解TCP/IP协议在OSI模型的位置;3.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能进行不同的数据交换技术比较;4.使用数据交换技术的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解释生活中技术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5.通过体验、感悟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技术发展的过程和思维,体验突破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技术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OSI模型的理解、TCP/IP协议的重要地位、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三者的特点与区别教学难点:OSI模型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据传输过程一、OSI参考模型1、很多同学都非常喜欢玩网络游戏,比如魔兽世界,梦幻西游。
不知道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些网络游戏在网上的一个工作原理,了解游戏是如何在网上运作的。
2、在了解游戏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邮政系统,参照这个邮政系统能加快我们对网络游戏的一个理解。
课本上的P55页上3.2.1数据传输过程中,图3-3 邮政系统的分层模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平时的写信寄信的一个过程。
首先我们写好信后,要让这封信能寄出去,我们就得贴邮票。
而邮票,就是我们和邮政局的约定,我交8毛钱给你邮政局,那么你要负责帮我把信送到。
而邮政局呢,也和运输部门有个类似的约定。
通过这一系列的约定,我们可以保证我们所写的信能送到我们想要送到的目的地。
但是这里注意一个问题:邮票做为约定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说,刚刚解放前,也许送信只需要几分前。
而现在人民的生活富裕了,相应的,一封信是8毛钱。
也就是说,协议,或者约定完全是按照当时的情况做出的适当的处理。
如果情况出现变化,协议一样可以随着情况而做出改变。
3、实际上,网络上数据的传输过程和现实中是非常类似的,我们可以来想象一下:我现在有一批水果,准备运到罗马。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教案课程
第三章第二节课题:3.2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了解OSI模型中的各个层次;2.了解TCP/IP协议在OSI模型的位置;3.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能进行不同的数据交换技术比较;4.使用数据交换技术的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解释生活中技术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5.通过体验、感悟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技术发展的过程和思维,体验突破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技术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OSI模型的理解、TCP/IP协议的重要地位、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三者的特点与区别教学难点:OSI模型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据传输过程一、OSI参考模型1、很多同学都非常喜欢玩网络游戏,比如魔兽世界,梦幻西游。
不知道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些网络游戏在网上的一个工作原理,了解游戏是如何在网上运作的。
2、在了解游戏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邮政系统,参照这个邮政系统能加快我们对网络游戏的一个理解。
课本上的P55页上3.2.1数据传输过程中,图3-3 邮政系统的分层模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平时的写信寄信的一个过程。
首先我们写好信后,要让这封信能寄出去,我们就得贴邮票。
而邮票,就是我们和邮政局的约定,我交8毛钱给你邮政局,那么你要负责帮我把信送到。
而邮政局呢,也和运输部门有个类似的约定。
通过这一系列的约定,我们可以保证我们所写的信能送到我们想要送到的目的地。
但是这里注意一个问题:邮票做为约定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说,刚刚解放前,也许送信只需要几分前。
而现在人民的生活富裕了,相应的,一封信是8毛钱。
也就是说,协议,或者约定完全是按照当时的情况做出的适当的处理。
如果情况出现变化,协议一样可以随着情况而做出改变。
3、实际上,网络上数据的传输过程和现实中是非常类似的,我们可以来想象一下:我现在有一批水果,准备运到罗马。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案讲课讲稿
第三章第二节课题:3.2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了解OSI模型中的各个层次;2.了解TCP/IP协议在OSI模型的位置;3.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能进行不同的数据交换技术比较;4.使用数据交换技术的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解释生活中技术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5.通过体验、感悟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技术发展的过程和思维,体验突破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技术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OSI模型的理解、TCP/IP协议的重要地位、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三者的特点与区别教学难点:OSI模型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据传输过程一、OSI参考模型1、很多同学都非常喜欢玩网络游戏,比如魔兽世界,梦幻西游。
不知道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些网络游戏在网上的一个工作原理,了解游戏是如何在网上运作的。
2、在了解游戏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邮政系统,参照这个邮政系统能加快我们对网络游戏的一个理解。
课本上的P55页上3.2.1数据传输过程中,图3-3 邮政系统的分层模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平时的写信寄信的一个过程。
首先我们写好信后,要让这封信能寄出去,我们就得贴邮票。
而邮票,就是我们和邮政局的约定,我交8毛钱给你邮政局,那么你要负责帮我把信送到。
而邮政局呢,也和运输部门有个类似的约定。
通过这一系列的约定,我们可以保证我们所写的信能送到我们想要送到的目的地。
但是这里注意一个问题:邮票做为约定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说,刚刚解放前,也许送信只需要几分前。
而现在人民的生活富裕了,相应的,一封信是8毛钱。
也就是说,协议,或者约定完全是按照当时的情况做出的适当的处理。
如果情况出现变化,协议一样可以随着情况而做出改变。
3、实际上,网络上数据的传输过程和现实中是非常类似的,我们可以来想象一下:我现在有一批水果,准备运到罗马。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两封信的旅程
数据的传输过程
网络的所有功能都建立在数据的准确传输上
数据的传输需要有相应的格式和协议。
数据的传输过程
网络数据通信过程中的协议
1、OSI参考模型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简称O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统一的网络通信标准。
F
D
C
A
存储数据,将数据发送给C
存储数据,将数据发送给D
存储数据,将数据发送给F
存储数据,将数据发送给乙
甲
乙
据交换技术
3、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是报文交换技术的改进,它将数据分成一个个分组,通过不同的中间设备和线路同时进行发送,效率比报文技术要高,成本却要低。
数据的传输过程
2、协议概念
在OSI每一个功能层中,通信双方都要共同遵守的约定,我们把这种约定称之为协议
比如说,首先我们写好信后,要让这封信能寄出去,我们就得贴邮票。而邮票,就是我们和邮政局的约定,我交8毛钱给邮政局,那么你要负责帮我把信送到。而邮政局呢,也和运输部门有个类似的约定。通过这一系列的约定,我们可以保证我们所写的信能送到我们想要送到的目的地。
我们收到的货物很多,每辆的容量是有限的,就要分好多车装,每辆车按顺序编号
)最后车子走在道路上,有公路、铁路等
电脑中的各式各样的文件一样,像甲乙同学聊天用的语音、视频、文本等
网络的表示层则把应用层的数据进行文本格式化,显示代码转换,形成统一格式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持、协调通信。
传输层负责建立、维护和拆除传输层的连接
数据交换技术
1、电路交换技术
A.与电话交换方式的工作过程很类似; B.两台计算机通过通信子网进行数据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然后再进行数据通信; C.在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条链路进行信息传输,而不允许其它计算机和终端同时共享该条链路。
网络通信教案
网络通信教案教案标题:网络通信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网络通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网络通信的重要性,并学会使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通信的定义、原理和分类。
2. 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通信工具及其功能。
3. 掌握使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的基本技巧。
4. 能够运用网络通信工具完成指定任务。
教学内容和活动:1. 网络通信的定义和原理a. 通过简单的图示和实例,介绍网络通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b. 引导学生思考网络通信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网络通信的分类a. 介绍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的概念和区别。
b.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通信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3. 常用的网络通信工具a. 介绍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社交媒体等常用的网络通信工具。
b.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工具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
4. 网络通信技巧的培养a. 分析有效的网络沟通技巧,如礼貌用语、简洁明了的表达等。
b.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网络通信技巧。
5. 实践任务:网络合作项目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网络合作项目。
b. 学生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信息交流、合作和成果展示。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和质量。
2. 学生完成实践任务的成果和表现。
3. 学生对网络通信概念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图示、实例和案例分析的相关材料。
2. 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和社交媒体的演示和操作指南。
3. 小组活动和网络合作项目的指导手册。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网络通信社区和活动,拓宽网络交流的经验和技巧。
2. 引导学生学习网络通信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知识,避免网络通信中的风险和问题。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网络通信技巧和意识。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案5篇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案5篇第一篇: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案第三章网络是怎么工作的第三章第二节课题:3.2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了解OSI模型中的各个层次;2.了解TCP/IP协议在OSI模型的位置;3.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能进行不同的数据交换技术比较;4.使用数据交换技术的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解释生活中技术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5.通过体验、感悟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技术发展的过程和思维,体验突破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技术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OSI模型的理解、TCP/IP协议的重要地位、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三者的特点与区别教学难点:OSI模型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据传输过程一、OSI参考模型1、很多同学都非常喜欢玩网络游戏,比如魔兽世界,梦幻西游。
不知道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些网络游戏在网上的一个工作原理,了解游戏是如何在网上运作的。
2、在了解游戏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邮政系统,参照这个邮政系统能加快我们对网络游戏的一个理解。
课本上的P55页上3.2.1数据传输过程中,图3-3 邮政系统的分层模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平时的写信寄信的一个过程。
首先我们写好信后,要让这封信能寄出去,我们就得贴邮票。
而邮票,就是我们和邮政局的约定,我交8毛钱给你邮政局,那么你要负责帮我把信送到。
而邮政局呢,也和运输部门有个类似的约定。
通过这一系列的约定,我们可以保证我们所写的信能送到我们想要送到的目的地。
但是这里注意一个问题:邮票做为约定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说,刚刚解放前,也许送信只需要几分前。
而现在人民的生活富裕了,相应的,一封信是8毛钱。
也就是说,协议,或者约定完全是按照当时的情况做出的适当的处理。
如果情况出现变化,协议一样可以随着情况而做出改变。
《网络通信工作原理——数据的传输过程》教学设计
《网络通信工作原理——数据的传输过程》教学设计作者:丁小平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第23期● 课标要求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能描述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理解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过程,能描述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 教材分析本节是《网络通信工作原理》两课时中的第一课时,内容比较抽象、深奥,但却是网络的基础内容。
只有在理解网络数据传输过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数据的交换技术的作用,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服务。
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对“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和“因特网是如何组织与管理的”有了一定了解,但对网络互联通信的工作原理还是比较模糊,尚且停留在感性认识。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网络中数据传输工作原理的认识,从而为以后学习网络规划设计奠定基础。
● 学情分析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应用范围的扩大,现在的高一学生对因特网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应用已经比较熟练。
学生们喜欢网络游戏,喜欢QQ聊天,习惯于发E-mail,能够网上购物,但是真正能够了解网络数据通信工作原理的学生却寥寥无几。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避免技术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教师需要向学生充分展示网络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展示网络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过程;了解TCP/IP协议体系的基本知识;了解OSI 模型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结合网上购物活动的生活实例类比网络中分层思想和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过程,自主探究学习新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交流、讨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
深刻认识和理解分层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体验人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
● 设计策略本节从教学内容来看是一节纯理论的课,而且内容比较抽象。
首先,在引课上要将网购的例子分析透彻,通过“情境分析、问题设疑”的方式引出“约定”和“功能层”的概念为后面讲解TCP/IP协议的层次结构、OSI的层次模型埋下伏笔。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学案例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学案例作者:徐美琴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第12期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版的高中《网络技术应用》(选修)第三章中的第二节,教材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既有经验和实际需求出发,让学生了解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该内容是对上一节课《网络的功能和构造》的补充和延伸,也是为下一节课《网络的规划设计》作铺垫,承上启下。
另外,本节内容较为抽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网络通信和邮政通信过程的共同点,形成U型结构的概念。
(2)理解OSI模型和TCP/IP协议的相关知识,掌握其分层及约定的思想。
(3)了解三种数据交换技术。
2.过程与方法(1)将动画片中的故事和学习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2)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化解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断地将生活现象和所学知识进行类比,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随处都是知识,要善于发现,认识到技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通过故事主人公的困惑,不断促进学生思考并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学会感恩。
三、教学重点了解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理解OSI参考模型及TCP/IP协议体系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其分层和约定的思想。
四、教学难点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树立技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五、教学方法及策略1.类比,将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几个困惑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一个个知识点化解,使学生的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变得丰富有趣。
2.问题层层递进,通过预设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从而化解重点难点。
六、创新之处1.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直观的图形予以展现,将网络通信的过程抽象成一个U字型结构,并贯穿这节课的始终,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并形成知识点之间的自然过渡。
2.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一个学生喜爱的动画片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动画片中不断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从而使枯燥的学习变得快乐有趣。
最新信息技术教案: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1)(教科版选修)解析
【教材分析】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实验教材《网络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主要包括“数据的传输过程”、“数据交换技术”两大块内容,考虑到此节内容较多,我把这一节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上:第一课时讲“数据的传输过程”;第二课时讲“数据交换技术”。
现在我针对第一课时来说课。
本节内容是对网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提出了协议和OSI模型的概念,属于网络结构的入门知识,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网络的结构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将来深入学习网络体系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其中部分学生家中有电脑可以使用,尤其是那些偏好游戏的男生,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在网上冲浪、下载电影、听音乐、聊天以及购物等已经能体现出他们对计算机或者网络的熟练操作和理解,从而产生“书上教的我都会了”的想法。
因此在机房里经常会有不听课而玩游戏或聊天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会影响到其他对这部分知识不熟悉而想要学习的一般学生。
所以,处理好这个问题将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重点。
【教学目标】依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及教材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协议在网络中的重要作用,了解OSI模型的7个层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协议和OSI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对协议和网络体系OSI七层模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到他们以前所掌握的游戏、聊天、浏览网页、下载电影和听音乐等行为,仅仅只是7层中的第1层,即应用层。
只有通过学习其他的6层,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学生们才会体验到整个网络体系的博大,并提高其学习的兴趣,激发自己的求知欲。
而且,还能使他们从对游戏和上网的痴迷,转变到对整个网络的兴趣上来,并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互相帮助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OSI七层模型是整个网络的入门基础知识,但是在现阶段,学生学习OSI七层模型并不是为了做开发研究,也不是为了使他们成为黑客,我们只需要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所理解和体会即可。
网络通信课程设计
网络通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通信的原理;2. 学会使用网络通信工具,了解网络通信协议及其功能;3. 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信息检索、交流的能力;2. 培养学生解决网络通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网络编程能力,能够编写简单的网络通信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网络通信相关知识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网络通信环境下的沟通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安全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网络通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沟通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网络通信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知识基础薄弱,需要从实际操作中掌握网络通信技术。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网络通信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网络通信基本概念:介绍网络通信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发展历程,涵盖课本第一章内容。
- 网络通信的定义与功能- 网络通信的分类-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2. 网络通信原理与协议:讲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传输介质、拓扑结构以及常见网络协议,对应课本第二章。
- 网络通信原理- 传输介质与拓扑结构- 常见网络协议(如TCP/IP、HTTP等)3. 网络通信工具与应用:介绍常用的网络通信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等,涉及课本第三章。
- 电子邮件的使用- 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 社交网络平台的功能与使用4. 网络编程基础:引导学生学习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掌握套接字编程,参考课本第四章。
江苏省泰州二中高中信息技术《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
江苏省泰州二中高中信息技术《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OSI 模型及 TCP/IP 协议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尝试理解OSI分层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网络的神奇,亲历数据在网络中传输奇妙。
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 OSI 分层模型的知识并不在于对 OSI 中七层结构的功能的记忆,而是通过对分层的认识,让学生掌握数据传输的思想方法。
教材中给出七层模型的结构图,目的是说明这些层各实现什么样的功能,而不是要让学生机械地记住有这七层。
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分层作用的讨论上。
难点的化解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并与学生讨论得出OSI七层的实际作用,并由此了解七层协议在数据传输中的各层作用。
以及TCP/IP协议体系的实际功能。
教学重点:1.描述开放互联系统( OSI )分层模型的思想。
2.描述 TCP/IP 协议的基本概念与思想。
教学难点:1、开放互联系统( OSI )分层模型的思想的理解。
(学生往往只知道名称)2、TCP/IP协议体系。
教学方法:1、以讲授为主。
用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2、“讨论交流”:本节开始通过展示与“网络通信”这个名词相关的文字、动画等素材,激发学生对网络知识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到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
媒体运用:使用ppt投影讲授。
教学过程:引入:生活案例:邮寄信件或邮寄包裹网络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先用邮政系统的运作来说明。
数据的传输过程:阅读:书P55-P56邮政系统:学生参考书本叙述:①发信时层层加包装,收信时层层拆包装;②对等层按照相同的规则,做相同的工作;例上面第二层关于地址的写法,要用相同的规则,收信人在上,名字在中间,寄信人在下等等。
③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分层使每一步的操作具体化了,分工更明确,对每一层的处理或改进不会影响到其他层。
OSI模型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性的结构模型,将网络分成若干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信息技术教案: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1)(教科版选修)解析
【教材分析】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是教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般高中试验教材《网络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主要包括“数据的传输过程”、“数据交换技术”两大块内容,考虑到此节内容较多,我把这一节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上:第一课时讲“数据的传输过程”;第二课时讲“数据交换技术”。
如今我针对第一课时来说课。
本节内容是对网络进展了简洁的介绍,提出了协议与OSI模型的概念,属于网络构造的入门学问,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网络的构造有一个系统的相识,为将来深化学习网络体系打下根底。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其中局部学生家中有电脑可以运用,尤其是那些偏好嬉戏的男生,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在网上冲浪、下载电影、听音乐、闲聊以及购物等已经能表达出他们对计算机或者网络的娴熟操作与理解,从而产生“书上教的我都会了”的想法。
因此在机房里常常会有不听课而玩嬉戏或闲聊的学生。
这局部学生会影响到其他对这局部学问不熟识而想要学习的一般学生。
所以,处理好这个问题将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重点。
【教学目的】根据以上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围绕“以学生开展为本”的理念,以培育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根据学生现有的学问构造及教材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驾驭协议在网络中的重要作用,理解OSI模型的7个层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协议与OSI的学习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老师对协议与网络体系OSI七层模型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到他们以前所驾驭的嬉戏、闲聊、阅读网页、下载电影与听音乐等行为,仅仅只是7层中的第1层,即应用层。
只有通过学习其他的6层,揭开网络的神奇面纱,学生们才会体验到整个网络体系的博大,并进步其学习的爱好,激发自己的求知欲。
而且,还能使他们从对嬉戏与上网的痴迷,转变到对整个网络的爱好上来,并通过探讨性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相互扶植与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分析】OSI七层模型是整个网络的入门根底学问,但是在现阶段,学生学习OSI七层模型并不是为了做开发探讨,也不是为了使他们成为黑客,我们只须要让学生对这局部内容有所理解与体会即可。
网络通信工作原理
们来看寄信的过程。
[师]虽然寄信的过程很复杂,但人们采用了分层分步的方
法很好地解决了。
我们仔细分析后可以看出寄信的过程具体 3 个特点:
①发信时层层加包装,收信时层层拆包装;
②对等层按照相同的规则,做相同的工作;
例上面第二层关于地址的写法,要用相同的规则,收信人在
上,名字在中间,寄信人在下等等。[学生回答]
寄信的过程示意图 <过渡> [师]计算机网络系统也是一个很复杂的信息系统,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网络的规模与数量都得到了迅猛增 长。但是许多网络都是基于不同硬件和软件实现的,这使得它们 之间不兼容,而且很难在不同标准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 (3) OSI 层次模型 这就有必要制定一个标准,所以 ISO 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边 参考模型( OSI ), OSI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所谓开放系 统 (Open System),是指任何信息系统(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 只要遵循这一国际标准进行构造,它就能与世界上所有遵循这同 一标准的其他系统互相通信。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 OSI 层次模型把网络按通信功能分成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 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每一层都有其 独立的功能。
1.描述开放互联系统( OSI )分层模型的思想。 2.描述 TCP/IP 协议的基本概念与思想。 1.开放互联系统分层模型的思想。 2.TCP/IP 协议与 OSI 体系结构分层情况的比较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激励法
教学媒体 网络广播软件、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采用 TCP/IP 协议联网的 Windows 网络
掌握对复杂问题逐步细化、求精的解决方法 对于复杂问题的解决,可以采用一种分层的思想方法来解决。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 OSI 分层模型的知识并不在于对 OSI 中七层结构 的功能的记忆,而是通过对 “ 为什么分层”、“分层设计有什么好处 ” 等问题 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分层设计的思想方法。教材中给出七层模型的结构图,目的是 说明这些层各实现什么样的功能,而不是要让学生机械地记住有这七层。教学的重 点放在对分层作用的讨论上。 TCP/IP 协议是因特网中最基本的网络通信协议簇。整个协议结构分成应用层、 传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四层。应用层协议直接支持应用程序对网络通信的要 求,如 HTTP 、 FTP 、 SMTP 和 Telnet 等。传输层中有两个并列协议 UDP (用 户数据报协议)和 TCP (传输控制协议), TCP 协议负责保证数据按次序、安全、 无重复地传递, TCP 协议层上的端口号是 TCP 协议层与应用层打交道的访问点, 端口 80 是 WWW 的端口, 21 与 20 是 FTP 协议端口, 23 是 Telnet 服务的端 口。网际层 IP 协议提供将一个数据报从一台计算机或设备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或 设备的方法以及网络寻址的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3.了解三种数据交换技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理解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过程。
2.运用类比让学生学会区分三种数据交换技术。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将生活中的现象和所学知识进行类比,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随处都是知识,要善于发现,认识到技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它也蕴含了分层和约定的重要思想,所不同的是OSI参考模型分为七层,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名称和功能。
参考模型各功能层的名称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56页,结合刚才所学,完成学案上的任务二,试着在学案上画出数据在OSI参考模型中传输的抽象结构图,标出每层的名称。
参考模型各功能层的功能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邮寄系统中用户、邮局、运输部门三层的功能,那么,在网络中传输电子贺卡时,OSI参考模型这七层又各自有什么功能呢我们一起来看!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课时
1课时
所选教材
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网络技术应用》(选修)
所属学科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学生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网络技术应用》(选修)第三章的第二节,教材从学生学习、生活的既有经验和实际需求出发,让学生了解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该内容是对上一节《网络的功能和构造》的延续,也是本章的重点,包括“数据的传输过程”和“数据交换技术”两部分。
和老师共同分析, 慢慢形成分层解决问题的思想。
深入探究
(二)OSI参考模型
【师讲】如果在母亲节当天,你还想给母亲发一张电子贺卡来送上你对母亲的祝福,那么这个电子贺卡如何在网络中传输的呢
信息技术教案: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科版选修)解析
【教材分析】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实验教材《网络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主要包括“数据的传输过程”、“数据交换技术”两大块内容,考虑到此节内容较多,我把这一节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上:第一课时讲“数据的传输过程”;第二课时讲“数据交换技术”。
现在我针对第一课时来说课。
本节内容是对网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提出了协议和OSI模型的概念,属于网络结构的入门知识,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网络的结构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将来深入学习网络体系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其中部分学生家中有电脑可以使用,尤其是那些偏好游戏的男生,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在网上冲浪、下载电影、听音乐、聊天以及购物等已经能体现出他们对计算机或者网络的熟练操作和理解,从而产生“书上教的我都会了”的想法。
因此在机房里经常会有不听课而玩游戏或聊天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会影响到其他对这部分知识不熟悉而想要学习的一般学生。
所以,处理好这个问题将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重点。
【教学目标】依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及教材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协议在网络中的重要作用,了解OSI模型的7个层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协议和OSI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对协议和网络体系OSI七层模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到他们以前所掌握的游戏、聊天、浏览网页、下载电影和听音乐等行为,仅仅只是7层中的第1层,即应用层。
只有通过学习其他的6层,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学生们才会体验到整个网络体系的博大,并提高其学习的兴趣,激发自己的求知欲。
而且,还能使他们从对游戏和上网的痴迷,转变到对整个网络的兴趣上来,并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互相帮助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OSI七层模型是整个网络的入门基础知识,但是在现阶段,学生学习OSI七层模型并不是为了做开发研究,也不是为了使他们成为黑客,我们只需要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所理解和体会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第三章第二节《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本教材在充分考虑与尊重学生现实水平的基础上,贴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度上的准确把握。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这一节教学内容是对上一节课《网络的功能和构造》的理论补充和延伸,也是对下一节课《网络的规划设计》作理论铺垫,同时它也是计算机网络知识中很重要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教材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既有经验和实际需求出发,将网络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网络数据传输的过程和几种数据交换技术,从而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
【学情分析】
结合我校特点,高一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学期的《信息技术基础》,对网络知识多少有点了解,但是本节课内容理论性太强,比较枯燥,学生难于理解,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不强。
【教学目标】
(1)理解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2)了解OSI模型的基本知识
(3)了解TCP/IP协议的基本知识,简单分析TCP/IP协议被广泛采用的原因。
(4)理解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原理,分析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列举各自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协议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
2)、OSI七层模型的含义
由于学生对协议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他们对OSI七层模型的理解,因此,协议的作用和OSI七层模型的含义一样是本章的重点。
(TCP/IP协议体系部分归入到协议内容中)
难点:
1)、对OSI七层模型的理解
2)、了解协议如何在网络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OSI七层模型的具体含义和深入的内容,与协议如何在网络中起作用,为本章的难点。
【教学方法及策略】
这节课的理论内容偏多,实践内容非常的不容易布置,我个人感觉要讲好这节课是有一定困难的。
但学生接触网络以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网络上
的数据传输充满了好奇感,揭开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的神秘面纱热情非常高。
其实网络数据通信的原理和现实生活中的交通问题非常类似,我在这里设计一个活动,组织学生让他们自己完成邮政系统传递信件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OSI的分层模型,激发起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欲望。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创设情境(学生思考,并作简短讨论)
情境1:在生活中我们写信寄信是什么样一个过程?
学生:独立阅读课本,小组讨论
教师:从生活中邮政局发信的过程出发,归纳出图示化的送信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邮政系统送信过程,分析送信过程中“约定”的重要性。
既然邮政系统送信与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那么在计算机网络中为了有效地传递数据,传输过程中一定也需要一种共同的约定,这里的约定就是“协议”。
情境2:通过网络的电子邮件是如何收(发)的?
以发送电子邮件为例,(可演示动画)
1、如OUTLOOK软件,是应用层;
2、然后处理文本格式化,显示代码转换;是表示层
3、接着,建立、维持、协调通信;是会话层
4、下一步,确保数据正确发送,是传输层
5、下一步,决定传输路由,处理信息传递,是网络层
6、下一步,编码、编址、传输信息,是数据链路层
7、最后,管理硬件连接,是物理层
2、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探讨:
(1)学生根据教材中的OSI模型图和PPT文件中“完整的OSI数据传递与流动过程”图,认识、体会数据传递过程。
(2)思考探讨: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模型有什么好处?
类比概念,模型对照
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OSI参考模型的工作流程,并对每一层的功能等进行讲解,并与与邮政工作系统进行类比,通过类比,学生用生活经验来理解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
将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进行比较,在理解了OSI参考模型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的理解TCP/IP模型。
展示材料,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PPT文件提供的材料,学生分组讨论
① TCP/IP 协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 TCP 协议:传输控制协议, IP 协议:网际互联协议)
② TCP/IP 协议的产生背景是什么?
(如何让不同类型操作系统不同的计算机按照共同的工作方式和共同的标准连接起来的问题)
③ TCP/IP 协议的特点是什么?
(低成本、局域网间通信的可靠性)
模型对照,归纳讲解
1.师引导学习总结出TCP/IP 协议的基本结构、各功能层的名称及其作用。
2.TCP/IP 模型与 OSI 模型的对照比较。
引导学生回答并总结 TCP/IP 协议结构与 OSI 模型结构的异同。
形象模拟,体会抽象概念
教师演示讲解:根据FLASH动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讲解三种数据交换技术。
小组探讨讨论:(1)比较三种交换技术的优缺点。
(2)比较传统电话、电报、IP电话的优缺点。
(3)分析为什么IP电话比传统电话省钱?
【课堂小结】
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两种模型产生的背景,鼓励学生进行更深的探究,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作业】
一、选择题:
(1)OSI参考模型中第四层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传输层
(2)TCP/IP是()。
A.一个网络地址
B.一种网络操作系统
C.一种通信协议
D.一种网络应用软件
(3)在TCP/IP概念层里,IP协议在哪一层工作()。
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际层
D.网络接口层
(4)TCP协议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A.接收
B.打包
C.数据包的管理与校核
D.传输
(5)下列哪一项不是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功能()。
A.控制信息
B.差错检测、纠正
C.分块和重装
D.使用网络阻塞
二、OSI模型连线题
主要功能层名传输的信息
管理硬件连接 应用层 数据比特流(Bits) 在网络应用程序之间传递信息 数据链路层 数 据 包(Packet) 决定传输路由,处理信息传递 网络层 数 据 帧(Frame) 编码、编址、传输信息 物理层 数据报文(Message)
三、名词解释,并简要说明其功能
TCP :
IP :
【板书设计】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一、 数据的传输过程
OSI 参考模型:即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 参考模型将网络结构划分成七层:
二、TCP/IP 协议体系
TCP/IP 协议是 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的简称。
TCP/IP 协议体系大致可分成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
在TCP/IP 协议集中,TCP 协议和
IP 协议是最重要的核心协议。
IP 协议的工作是把数据包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TCP 协议的工作是对数据包进行管理与校核,保证数据包的正确性。
三、 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
1、电路交换技术
2、报文交换技术
3、分组交换技术
【教学反思】:
教材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既有经验和实际需求出发,将网络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网络数据传输的过程和几种数据交换技术,从而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
但是本节课内容理论性太强,比较枯燥,学生难于理解,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不强。
本节课从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进行类比概念,模型对照等方法,让学生对本
节知识更易理解。
最后让学生对本节的重难点根据材料进行自主探究。
高中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反应比较积极,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本课教学中,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取学生情况,从而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各知识点。
但是各个环节抓的太死,不能够根据时间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做出相应调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教学技能、课堂管理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从而有效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