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 麦哲伦和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素材 湘教版

合集下载

2024年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 2.1.1 认识地球

2024年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 2.1.1 认识地球
第二章 认识地球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上)
太阳系家族中有一个裹着蔚蓝色面纱的成员—— 地球。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虽然只是无数星 球中普通的一员,但却是目前所知道的惟一适合生 命生存的星球。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究竟对地球了解多少?如它 的形状,它的大小,它的运动……就让我们一起通 过本章节,去认识这颗美丽而又神秘的星球吧!
半径6371km、周长约4万km、 表面积5.1亿km2
地球仪 地轴、南极北极、赤道、回归线、极圈……
随堂检测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C (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
随堂检测
C 2.下列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人们先看到远航归来的轮船的桅杆 C.地表起伏不平 D.地球卫星图片
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直接展示了地球的形状。关于地球是一 个球体这一论断,已成为常识。
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总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从中你有什么感悟呢?
“盖天说” “浑天说”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 地球卫星照片
1 直觉
2 推测
3 确证
4 证实
真理的探寻过程是漫长的,科学的意义在于不断的探索新知!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同时对宇宙的构成有 初步的认识;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的真实 形状,会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培养描述地 理事物的能力。
一、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两者一起 组成了地月系。地球与太阳以及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彗 星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
你知道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 都用来表示什么吗?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1课时(曾钦贤)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1课时(曾钦贤)

3)仔细观察地球仪,说说纬线有什么特点? (师)纬线的特征:形状是一个圆;相互平行;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指示东西方向。 2、经线和经度 (活动)阅读教材 P20-22,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经线和经度? 2)纬线是怎么划分的?纬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 4)仔细观察地球仪,说说经线有什么特点? (师)经线的特征:形状是半圆;相交于极点;长度都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叙述)地球的形状,顾名思义,是“ 球 ” 形的。 不过,对于“球”形的认识却曾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16-17,了解“天圆地方”和麦哲伦环球航行等故事,初步认 识地球是一个球体。 (师)出示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讲述一些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月食等)。 (结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读图)读“地球基本数据”图,了解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思考:图中地球有两个不同半 径,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其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和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经纬线的特征;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地图册
教法运用 比较法、演示实验法等
学法指导 观察法、自主学习法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ppt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 确地说出来。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 学生思考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课件)知识讲解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课件)知识讲解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提问:1、约5.1亿平方千米多大,同学们感 觉不深刻.那么,中国的面积有多大?地球的表面 积相当于几个中国呢?
53个 2、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海拔高度约为8848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珠穆朗玛峰的多少倍呢? 72
DOWN
三、地球仪
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 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 模型。
越 向
30o
南 度



90o
怎么样,我学 得还可以吧?
棒极了!我们一 起来学习下面的
知识 吧!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 方向 起点 度数 划分 半球 划分

线
地球表面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从赤道开始,向两极逐渐缩短,到极点 时成一点。 东西方向
赤道( 0o ) 向北、向南各分为90o
3、现代宇宙观测研究 地球卫星图片
二、地球的地大球的小真实形状是不规则的球体
1、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DOWN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6357千米



识 地 球

地心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A:西班牙 B:瑙鲁 C:马尔代夫 D:沙特阿拉伯
一、地球的形状
1、“盖天说”-----“天圆地方” “浑天说”-------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2、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大地球行说”
3、现代宇宙观测研究-----证实地球的真实 形状是不规则的球体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一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一
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 一年
①四季交替 ③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一天
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昼夜交替 升西落 ③时间差异
②日月星辰的东 ②昼夜长短变化
④五带的形成
1
2
3-8
9
点评 1 吴宇航 2 石耀华 3-8 牟慧馨 9 刘玫君
展示人
展示人
展示人
展示人
地球的形状
结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 则球体。
变式训练:
思考: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 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这是为什么 呢?
为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因为地球是球体 B、站得高,前面遮 挡的东西少 C、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 D、高处视野好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浑天说” (臆想)
“天圆地方” “盖天说”(直觉)
地球卫星照片(确证)
麦哲伦环海航行(证实)
疑难突破二:地球有多大
假设
1、我们同学伸开双臂的长度为1.5米,同 学们手拉着手,要多少人才能围绕赤道一 周。 约27000000人 2、同学胸前到背后的厚度为0.3米,同学们 紧贴着排成一队,要多少人才能围绕赤道一 周。 约1.3亿人
1、“地心说”:地球位于 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 其他星体都围绕地球运动。
2、“日心说”:太 阳是宇宙的中心,地 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 转动
教材P27“活动”
(1)观察昼半球和 夜半球。 (2)观察昼夜更替。
(3)指出“坐地日 行八万里”的纬线。
地球的运动
旋转中心
自转
地轴
公转
太阳
方向 周期
自西向东
疑难突破三:地球的运动
1、 地 球 自 转
1.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2.自转周期 一天 3.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 2.1.1 认识地球(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 2.1.1 认识地球(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证据1:先见船帆,再见船身
船帆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证据2:站得高看得远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证据3:月食的阴影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浑天说”
证据1:先见船帆,再见船身 证据2:站得高看得远 证据3:月食的阴影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 不规则球体
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吗?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盖天说 (天圆地方)
浑天说
证据1:先见船帆,再见船身
证据2:站得高看得远
证据3:月食的阴影
麦哲伦船队 的环球航行
卫星照片
二.地球的大小
(记忆方法:庐山起义) 6371
4万 5.1亿
(坐地日行八万里。1千米=2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A.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C.港口的水面高
B.海面凹凸不平 D.地球绕太阳公转
C 课堂检测 1.如图现象最能说明的是( )
A.海平面上升 等高线地形B图.、郑数和字地下形西图 洋
C.地球是个球体
D.观察视野扩大
B 2.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是圆形
②地球是球体
③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④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5.1万千米
天地的关系犹如蛋壳包着蛋黄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证实阶段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第一次让人类直接认识到:地球是球体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证实阶段 确证阶段
蓝色弹珠——地球的卫星照片 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

最新七年级上湘教版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ppt-湘教版讲课讲稿

最新七年级上湘教版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ppt-湘教版讲课讲稿
B
0o
60o 40o 20o
0o 20o
40o
30o 60o
所有的经线又称为
南北线或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经过 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 1.本初子午线的度数是:
A 180o
B 20oW
C 0o
D 160oE
2.中、低纬度的分界线是:
√ A 0o纬线 B 30o纬线 C 60o纬线 D 90o纬线
3.有关纬线叙述错误的是:
()

30o
北 度
20o
数 越
10o 大
0o
数 规
()
南 纬
10o
越 向
20o 南
30o 度

数 越
90o 大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 方向 起点 度数 划分 半球 划分

线
在地球仪表面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从赤道开始,向两极逐渐缩短,到极点 时成一点。 东西方向
赤道( 0o ) 向北、向南各分为90o
N
认 识 经 线
W E 60o 45o 30o 15o 0o 15o 30o 45o 60o
本 初 子 午 线
S
经线度数规律
180o 30o 20o 10o 0o 10o 20o 30o 180o
(西经)
越往西度数越大

(东经)

子 午
越往东度数越大
线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起点 度数 划分 半球 划分
赤道( 0o )
向北、向南各分为90o
赤道把地球划分 为南、北两个半球

湘教版地理七上1-2章重点整理

湘教版地理七上1-2章重点整理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荷兰风车,因纽特人捕鱼,南美(巴西)足球比赛,意大利威尼斯水城,非洲传统舞蹈。

2.阿拉伯人头戴头巾,身着白色长袍是因为当地风沙大,气候炎热。

3.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4.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方法,经纬网定向法。

5.在室外看地图,应该手持地图,面朝北,北朝南。

6.在北半球野外,使用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

树的年轮密集的一面是北,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

7.比例尺,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8.比例尺的比较和选择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小地方选大比例尺,大地方选小比例尺。

地图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9.地图,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

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1.地球是一个球体,认识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图片2.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3.地球最北端——北极,地球最南端—南极。

一个人站在北极,他的前后左右都是南,一个人站在南极,他的前后左右都是北。

4.5.北纬:N 南纬:S 东经:E 西经:W6.低纬度地区:0°-30°中纬度地区:30°-60°高纬度地区:60°-90°7.五条重要的纬线赤道0°,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8.基多赤道纪念碑9.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10.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之和为180°),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2、纬线与纬度

北极 80ºN 60ºN 40ºN
20ºN
0º 赤道 南 20ºs
低中高纬度划分
经线圈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度数起始线 标度范围
度数值变化规律 度数表示方法
半球划分 特殊经纬线
纬线与纬度

经线和经度
半圆(弧)
赤道最长,越往两极越短 东西方向
都相等 南北方向
0度纬线(赤道)
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
A.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纬90°纬线
D.0°纬线
3.关于地球表面上两个不同地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可能有相同的纬度和不同的经度
B.可能有相同的经度和不同的纬度
C.可能有相同的纬度和相同的经度
D.可能有不同的经度和不同的纬度
4.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1、登高望远。由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知在平面上可以 看到无限远的地方。 2、从远处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再看到船身。
3、月全食和月偏食的形成。
地球有多大
地球仪
1、地轴和两极
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 的假想轴,即地球的的自转 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 个交点。北极是地球的最北 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B.地轴是地球公转的轴
C.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
D.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
5.读经纬网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下表。
纬度
经度
东西 南北 高中低 半球 半球 纬度
A 40°N 170°E 西 北 中 B 20°N 170°W 西 北 低 C 40°N 150°E 东 北 中 D 25°N 175°E 西 北 低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湘教版)

周期:一年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 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四季变化。
练习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现象( A ) A.昼夜交替 C.四季的形成 B.五带的划分 D.昼夜长短的变化
6.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是由于( C ) A.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自东向西公转 D.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作用
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方便导航。因此, 利用经纬网定位在航海、航空、交通、军事,以 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① 利用标注的度数,读出经度和纬度的度数。

B
② 利用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判断其是 东经还是西经,南纬还是北纬。

A
A:20°S,40°W
B:40°N,60°E
地理章节目录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第四节海陆变迁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一节认识地球盖天说浑天说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以张衡为代表认识过程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证明地球是圆的
地球运动——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南顺北逆)
绕转中心:地轴
周期:一天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进行自转运动,所以产生了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
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地球运动——自转
地方时计算方法:
(东加西减)
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时间差异(时差)。
地球运动——公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 世界四大航海家之功绩素材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 世界四大航海家之功绩素材 湘教版

世界四大航海家之功绩瓦斯科达伽马 Vasco da Gama(1469-1524)葡萄牙航海家1497年,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率领四艘船从里斯本南部海港出发,先列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再航向印度洋。

1498年4月,远征队抵达肯尼亚,在一位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安全横越印度洋。

5月20日终抵达印度西岸重镇科泽科德。

惊讶于印度的繁荣富庶和异国风光的达伽马,再于1502年及1524年,以同样航线从欧洲到印度。

哥伦布 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当人们认识地球是圆的之后,却没人想过如何渡过它,哥伦布却到各国游说,希望得到支持进行西航的探险。

他打动当时野心勃勃的西班牙国王,给他三艘帆船和物资,带领120人,于1492年8月3日从洛斯港启航。

在茫茫无头绪的大西洋上,哥伦布焦急地等待大陆的出现。

终于,在69天后到达中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船队在1493年1月15日启航回国,并只用了60天就走完航程,结束发现新大陆之旅。

詹姆士库克James Cook(1728-1779)英国探险家在公元1768年至1771年受命英国海军总部和皇家学会,首次航至南太平洋,于1769年发现大溪地。

公元1778,库克船长所指挥的「决心号」与「发现号」发现了夏威夷,并在考艾岛(Kauai)登陆。

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约1480-1521)葡萄牙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

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再横渡太平洋。

虽在菲律宾被杀,其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是目前被认为首位环球一周的人。

湘教版地理初一上册 第二章知识总结

湘教版地理初一上册 第二章知识总结

第二章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盖天说(天圆地方)——浑天说(天地的关系犹如蛋壳包着蛋黄)——麦哲伦环球航行——现代卫星照片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1)月食现象(2)地球卫星照片(3)环球航行,一直向东或向西,最后都能回到原点。

(4)站在远处看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

(5)在北半球不同的地方,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

3.(麦哲伦)是人类第一个环球航行的航海家和探险家。

4.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5.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

6.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地球仪。

7.借助地球仪,可以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了解地理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能直观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形成)等自然现象。

8.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轴,是地球的(自转轴),也就是地轴。

9.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点交点,叫(两极),(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与其对应的(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10.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圈。

只有(南极点和北极点是点),其他都是(圆)11.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2.(赤道)是划分南北半球的界限,赤道以北称(北纬),赤道以南称(南纬),南北纬最大度数都只有90°纬度的正确写法:北纬30°写做30°N先写数字在写字母。

13.北纬用字母N表示,南纬用字母S表示,西经用字母W表示,东经用字母E 表示。

14.纬度地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地区,30°—60°为中纬地区,60°—90°为高纬地区。

15.赤道纪念碑在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完整课件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完整课件 湘教版

北极星
认 识 地 球
北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地心
南回归线 南极圈
南 极
地球仪
请仔细观察地球仪的形态, 与同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仪是什么形状?
正圆形
地球仪有什么作用?
方便人们进行有 关地球的研究
如何转动?
自西向东运动
地球仪与真的地球有什么差别呢? 地球仪是缩小的模型
地球仪上有些在地球上并不存在的,用于 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例题三
• •

例3:一架飞机从长春起飞,沿同一经线圈飞行,最终飞回长春。请问: 它在飞行途中改变过方向没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线的指示方向这一知识。由于地球的形状是球形 ,一架飞机从地球上某一地起飞,沿同一经线圈飞行,无论是一直向北 飞还是一直向南飞,当它经过两极时,一定要改变它的飞行方向。例如 ,如果这架飞机向北飞行,当经过北极后,它就要改变方向向南飞行, 同样的道理,如果这架飞机向南飞行,当经过南极后它能要改变方向向 北飞行。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前后一共要改变两次飞行方向。 答案: 它在飞行途中改变过方向。经过北极后,要改变方向向南飞行; 经过南极后,要改变方向向北飞行。
200 赤
400
纬线: 与经线垂直相交的

S
赤道: 最长的纬线 极圈 回归线
本初子午线
经度
N
N
600 450 300
150
20° 40° 60° 0°
00 150 300 450 600
S S
南北极
经线
纬线
赤道
回归线
极圈
项目
定义
形状特征 长度分布 指示方向 数量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 地球一周的圆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哲伦和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1519年9月,在麦哲伦的带领下,二百多名探险队员分乘五艘船,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

这时,一个难题便摆在面前,怎样找到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峡,以便穿过美洲大陆(当时还没有巴拿马运河)。

他们沿着南美洲海岸线航行了几个月也没有找到这个海峡。

1520年8月,船队继续南下。

10月21日,在南纬52 的海岸发现了一个很深的水道,麦哲伦命令船队由此向西航行。

这条水道波涛汹涌,两岸悬崖壁立,迂回曲折,最狭处只有数百米,形势极为险要。

在一个皎洁的月夜,船员们发现南岸有多处袅袅的轻烟,就把那里称为“火地”,这就是“火地岛”的由来。

1520年11月28日,他们继续向前,终于走出了水道,重新进入了浩瀚无垠的大海,到达了太平洋。

人们多年设想并寻找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这两大洋的海峡,终于成功了,为了纪念麦哲伦和他的船队的功劳,后人把这个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驶出麦哲伦海峡,船队向西北方向航行,越过赤道,转而向西。

在这3个多月的航行中,海上风平浪静,没有大风大浪。

船员们都说:“这真是一个太平之洋啊!”从此,这一大片广阔的水域就有了“太平洋”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其实,这只是一个巧合,太平洋并非总是风平浪静,只是在每年的2、3、4月很少有大风大浪罢了。

船队在茫茫的太平洋上航行,一路上,船员们历尽千辛万苦,于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

麦哲伦因为介入当地土著人的纠纷而身亡。

船员们决定继续西航,他们艰难地横渡过印度洋,再绕过好望角,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

就这样,经过3年的时间,麦哲伦及他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壮举——第一次环球航海。

去时的256人和5艘船,回时仅剩18人和1艘船,麦哲伦本人也为之献身。

麦哲伦和他的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自东向西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也第一次向人们证实了一个无可置疑的真理:地球的确是球形的。

从此,人们真正相信了地球是一个圆球。

为了表彰麦哲伦船队首次环球航海成功,西班牙国王特地制作了一个圆形大地球仪,并将它赠给18位远航归来者。

在赠送仪式上,西班牙国王对船员们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它。


故事到此还没有完结,又出现了一个关于日期的小插曲。

当船员们返回圣卡尔港时,陆地上的日历都翻到了9月6日,而航海日志上却写着9月5日。

于是船员们和家乡的人们发生了一场争论。

陆上的人们说,船员们被惊涛骇浪弄糊涂了,把日子也记错了。

船员们则说,航海日志是专人逐日记录的,有严格的规定,绝对不会记错。

但是在那一天,西班牙全国的日历确实都是9月6日,也不可能全国都把日子搞错。

结果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也不明白
问题出在哪里。

后来才弄清楚,谁也没有错,这是地球自转的必然结果。

我们知道,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各地计算日期,以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当地所在经线位置的时间间隔为一天,以太阳到达该地所在经线位置的时间为正午12时。

如此推算,各地的计日计时标准并不一致,在同一时刻各地时间并不相同。

西班牙人是以当地为标准计算日期的,船员们则是以航行的船只为标准计算时间的。

此外,船队是自东向西航行的,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对于移动的船只来说,“一天”的时间比24小时要长一些,日积月累,3年恰好凑足了一天。

这就是船员们所记日期比西班牙陆地上的日期少一天的原因。

为了解决世界各地计算日期的统一标准问题,后来人们共同商定,以180 经线为基础,划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凡是自东向西过线者,多撕去一张日历,凡自西向东过线者,重过一下前一天。

这样,在到达新的地点时,旅行者所记的日期就和陆地上的日期一致了。

这样似乎解决了一个难题,但仍会出现一些趣闻。

假如一位产妇乘船或飞机自西向东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越线时生出了对双胞胎,在线以西出生的应该是哥哥,在线以东出生的应该是弟弟,但是按照计日方法,弟弟的生日反倒是哥哥生日的前一天。

这种事情实际上很难发生,也就不必过于挑剔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