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2 位置五年级位置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词的意义。
2.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通过互动游戏和实物操作来加深对位置词的理解。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应用位置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位置词的理解和应用。
2.通过实例巩固学生对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词的掌握。
教学难点1.让学生区分左右和前后的概念。
2.搭建合适情景,让学生理解并应用上下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包括位置词的图片和实例案例。
2.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实物操作。
3.互动游戏道具:如指示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位置词,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2.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图片中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二、探究1.向学生提出问题:“书在桌子的哪一边?”,“球在书的上面吗?”等,引导学生思考。
2.分组进行实物操作,让学生通过操纵物体来练习使用位置词。
三、拓展1.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模仿指令进行移动,巩固位置词的掌握。
2.让学生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并与同伴交流。
四、总结1.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概括总结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词的用法。
2.鼓励学生运用位置词描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
五、课堂作业1.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的物体位置,用纸笔描述。
2.拓展作业:出示图片,让学生写出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六、板书设计•位置词:左右、前后、上下•实例:例如书在桌子上、球在书的下面等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实物操作和互动游戏的形式,生动地教授了位置词的概念。
然而,部分学生在区分上下的概念上有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练习和巩固。
下节课将增加上下概念的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人体的左右、上下、前后的基本位置概念。
2.掌握“东西南北”方位名称及用语。
3.能够准确描述简单的地图方位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位名称的学习。
2.运用“东西南北”描述简单的地图方位关系。
难点1.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关系,准确用语言表达。
2.理解“东西南北”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及地图。
2.学生用书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1.复习人体左右、上下、前后的基本位置概念。
2.让学生在课桌上进行指示方位的练习。
第二步:引入1.出示一张简单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方位关系。
2.提问:“地图上的东、西、南、北分别是什么方向?”3.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东西南北”的应用场景。
第三步:讲解和练习1.介绍“东西南北”的含义和用法。
2.练习用语言描述地图上不同地点的方位关系。
第四步:活动1.分发地图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描述写出某一地点的具体位置。
2.学生之间互相描述地图上不同地点的方位关系,加深理解。
第五步:总结1.总结“东西南北”在地图中的应用规律。
2.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观察方位,培养方位意识。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人体的基本位置概念,并学习了“东西南北”的方位名称及在地图中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观察、思考方位关系。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有关“东西南北”方位的习题。
2.在生活中积极观察周围环境的方位关系,做好方位记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东西南北”方位概念,加强方位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说课稿执教者:凼底乡中心小学邓湘军2014年下期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9页的内容。
我的设计理念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测评,拓展延伸等,激发兴趣,建构知识,发展思维。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课前说课。
一. 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
由此,可确定本课时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由具体情境到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难点:能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位置。
(四)教具准备:导学提纲、课件等二.说教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1)讲解法(2)情境教学法: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的生活悉悉相关的情境设计,既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也更好地服务了我们的教学活动。
(3)欣赏激趣法(4)小组合作学习,逐层练习,及时反馈法:通过学与练的紧密结合,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帮助学生巩固了新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坐标系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准确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游戏中物体的位置。
2.探究新知: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3.巩固新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数对: (列,行)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掌握程度。
五年级位置说课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位置》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位置》,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课堂设计、板书、评价、开发与得失来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中针对本单元有明确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利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而本节课的内容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以及数对的含义。
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确定第几列第几行时要从观察者的角度考虑。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而本节课就是对之中描述方式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节说课稿。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主要包括利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不同位置,以及用数对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和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对于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概念,他们可能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有所接触,但可能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位置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并交流分享结果。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解释数对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4.练习: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理解和应用。
5.拓展: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数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位置查找等。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主要讲述了利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平面图上的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数对的含义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对卡片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物体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探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数对的含义: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发现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理解数对的含义。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解决问题: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如寻找物品、规划路线等,让学生体会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位置》,我的设计理念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构知识、发展思维。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位置》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单元2-3页的内容。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景中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一课时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能将已有的习惯性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把习惯现象变成数学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2、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过程,使学生掌握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和根据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自身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3、重点与难点:(1)体会数对的引入,数对的规定。
(2)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标注方法和表述方法。
(3)体会数对的有效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有效的教、自主的学”的教学理念来设计。
首先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创建了开家长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的热情,一步步引导学生把习惯性描述位置的经验不断加以提升,学会用抽象的数学语言数对来描述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位置概念,包括方位词、地点及其位置关系等内容。
教材目标1.知识技能–学会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能够通过图形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学会简单的方位导航。
2.过程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位置概念。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位置概念。
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学习方位词的用法。
2.学习如何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3.学习基本的方位导航。
2.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够通过图形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3.能够根据简单的方位导航找到目标位置。
3. 教学重点1.让学生熟练掌握方位词的用法。
2.帮助学生理解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引导学生通过位置描述进行简单的方位导航。
4. 教学难点1.理解方位词在描述中的具体应用。
2.注意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5. 教学策略1.示范教学结合学生练习。
2.小组合作探讨位置概念。
3.利用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6.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引入方位词,让学生初步认识并练习使用。
•第二课时:学习表示物体位置关系,通过图形表示理解。
•第三课时:学习简单的方位导航,让学生实际操作。
三、教学活动1. 活动一:方位词拼图•分组进行拼图,每组根据提示用正确的方位词组合完成拼图。
2. 活动二:位置关系图•给出几个物体的位置,让学生用图形表示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3. 活动三:方位导航游戏•模拟场景,让学生按照提示进行简单的方位导航,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目标物体。
四、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位置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位词的应用。
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通过互动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利用数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和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关注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以及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联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通过实例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讲解和解释。
4.练习: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练习题,巩固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理解。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和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能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比较地图上事物的位置;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
•难点:能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师生互动,通过展示一幅简单地图,引出本节课的话题:位置概念。
2.学习新知(15分钟)
–讲解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认识地图上的东西南北以及方位词的使用。
3.小组活动(20分钟)
–让学生分组,在地图上指定位置,自由练习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
4.课堂讨论(10分钟)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5.拓展练习(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问题。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进一步巩固地图位置概念。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观察、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信息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说课稿
《位置》说课稿一.【说教材】《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初中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奠定基础,可以说既是对学生位置观念在形象思维方面的一个重要总结,又是从具体形象的位置到抽象直角坐标平面位置的过渡。
二.【说学生】五三班的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良好的常规习惯,精神状态良好。
除极个别学生外,绝大部分同学能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以饱满的状态,迎接数学挑战。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竖为列,横为行,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到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构建“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以学促教。
六.【说教学过程】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以“开家长会”这一情境为蓝本,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我通过家长会让学生给家长准确介绍座位这一情境引入课题,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2.独立学习,合作探究(1)、观察探究,形成表象通过预习让学生认识行与列的含义和确定行与列的规则。
并用行与列说一说“第2组第3个,第3排第2个”,明白这两个都可以用“第2列第3行”来表示。
继而根据这一描述方式用数对(2,3)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
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利用位置关系解决问题。
这一章节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和空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表示物体位置,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和总结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位置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原因:学生在表示物体位置时,容易混淆左右和上下,以及坐标的正负方向。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和总结规律。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物体位置的表示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物体位置。
2.讲解: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坐标的正负方向。
3.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4.拓展:引导学生利用位置关系解决问题,如找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标题:《位置》2.板书内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坐标正负方向的判断。
八. 说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掌握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评价学生利用位置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所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与说课材料
《位置》教学设计五年级张海云教学内容: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分析: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
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
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
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其空间观念和意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能用数对来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提出问题1、播放歌曲《我和你》,提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去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我想同学们肯定非常喜欢这些出色的运动员是吗?今天老师带来了部分运动员的照片,想看吗?(课件出示照片)2、这些运动员中,你最喜欢谁,把他的名字写在学习卡上,然后在反面简单描述一下他在屏幕上的位置,我们做个猜猜看的游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位置一、教学目标1.理解“左”、“右”、“前”、“后”、“近”、“远”等表示位置的词语。
2.学会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3.能够根据题目描述,正确使用位置词语进行位置定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应用位置词语描述位置。
难点:能够准确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教具:图片、小物体、黑板、彩色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探索位置关系1.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教室中各个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认识“左”、“右”、“前”、“后”等位置词语。
2.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提问并回答:你的左边是什么?你的右后方是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绘制简单平面图,并指导学生描述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运用位置词语1.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书上有关位置词语描述的练习题。
2.学生自主练习,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答案,并讨论正确答案的原因。
3.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在使用位置词语时的错误,并指导学生如何准确描述位置关系。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1.教师布置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位置词语,综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选择一名学生上台展示答案。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描述位置关系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各种位置词语的理解程度有所差异。
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和示范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位置概念。
同时,在综合运用环节,需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位置词语的应用能力。
以上教案仅为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应调整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利用数对、方向、距离和坐标系等多种方法表示物体位置,提高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对于新的表示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通过引导和练习,可以逐步掌握。
同时,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会相对容易一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对、方向、距离和坐标系等多种方法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对、方向、距离和坐标系等多种方法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坐标纸等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位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物体位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方法的优越性。
3.知识拓展:引入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方法拓展:介绍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坐标系的运用。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说课稿第【1】篇〗小学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说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
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需要提问:能说出我们班中队长坐在哪里吗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述小军的位置。
(学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质疑:同样都是表示小军的位置,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呢?(第一种意见是把一竖排看作一个小组,小军就在第4组第3个;第二种意见是把一横排看作一排,小军就在第3排第4个)提问:怎样才能用一致的方式,更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学生可能想到:先说清楚是什么排或什么是组,再说明小军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统一规定,横着的是排,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定去说)提问: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些?(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如果有一个约定,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做,就不会表达不清了)揭示课题:怎样规定横排和竖排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既准确又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说明:让学生说出中队长的位置,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描述小军的座位,使学生体会到用已有的经验描述小军的位置,由于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从而引起学习和探索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列、行,理解数对1. 对照座位示意图认识列与行。
讲解:(出示教材第15页的座位示意图)习惯上,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确定位置》说课稿(实用)
《确定位置(一)》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呈现了一节数学课。
现在由我对《确定位置(一)》这节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学习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向的知识,在四年级上册学生学习了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及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
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丰富学生对显示空间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目标新标指出,学习目标的制定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现实数学原理”,体现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的自然生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因此,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为:1、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重难点:重点: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难点: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三、说教法与学法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为保证教学有成效,学生能学会,我设计教法学法如下:教法因为这是一节探索活动课,所以我根据本班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问答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引导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的原则。
围绕“如何准确的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结合学生对位置的已学经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以指导,辅以直观演示,让学生自己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各个动物馆的准确位置,给予学生直接经验,加深印象。
学法本节课是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感受方向和距离对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总结、归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说课稿
《位置》说课稿同心县第一小学:杨东波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9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的方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将为下节课学习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及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能用“第几”描述物体的位置,还经历了类似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找到物体的位置,如教室里的座位、电影院的座位等,初步积累了用数表示位置的经验,但对于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很少接触。
三、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关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等数学活动经历理解数对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五、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数对的认识经历由“表象——抽象”的过程。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活动引领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数学活动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六、教学过程本节课我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尝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构建一种探索性数学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模式,主要分为:“结合经验,初步感知→探究新知,掌握方法→巩固提高、加深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拓展延伸、培养能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六大教学环节。
(一)结合经验,初步感知初步感知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编号:GLK520321119875425963854145698357
学校:黄莺读市仙鹤镇喜鹊小学*
教师:悟性中*
班级:凤翔2班*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位置》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位置》,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课堂设计、板书、评价、开发与得失来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中针对本单元有明确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利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而本节课的内容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以及数对的含义。
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确定第几列第几行时要从观察者的角度考虑。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而本节课就是对之中描述方式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
三、说模式
为保证教学有成效,学生能学会,我采用情景教学法。
在教师给出明确的规则或范例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体会第几列第几行的确定规则,以及用数对表示位置。
并且用许多的举例、练习巩固对规则、方法的理解运用。
四、说设计
1.本堂课再设计时本着一个原则:“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授学生学知识。
”所以在授课一开始就引入学生的座位摆放,通过让学生独立尝试描述某一位同学在班里的位置,引出明确、简明的描述位置的需要。
2.通过在具体情境中介绍列、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以及利用数对表示具体位置的方
法,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进行理解。
3.回归到书本中的例1中,让学生在例1的图中找到某个位置,目的就是检验学生在现实中能分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后,在书本中是否也能把这个角度转换过来。
4.之后重点介绍例1下面的各位同学的位置表示,并利用这个图做一些练习。
因为这个图是对例1中座为的抽象过程,在这一图中的练习室学生学习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的必要过度。
5.最后就是练习环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五、说板书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
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
数对:先找列后找行
第2列第3行(2,3)
第4列第5行(4,5)
(目的:在板书上明确书写出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并且在列举出的两个例子的基础上出示数对的书写格式,借此过程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
)
六、说评价
本节课的评价侧重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是否能够积极的发言这两方面,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评价,已达到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目的。
七、说开发
1.本节课没有直接利用例题传授知识,而是利用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这一实际情境授课。
一方面课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具有真实性;另一方面也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2.在练习时,利用课前的口算题在黑板上的位置进行练习,使口算练习也参与新课学习的过程,避免一堂课中口算练习与新知学习脱节。
八、说得失
得: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并且能够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2.将口算题纳入新知练习环节,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失:1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师限制比较死,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2.板书设计不够精细,在课上没有给学生表清“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及在强调数对的书写格式时只是口头强调,还可以用彩色粉笔进行标注。
3.课堂评价较少,评价语不够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