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感性
主要由病原的数量、毒力和动物群 体抵抗力因素两方面因素构成
易感性之动物群体因素
1、畜群内在因素:不同种属、不同品系 —动物先天性免疫力 2、畜群外在因素:饲料营养水平、畜禽生活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第一节、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的共同特征(与非传染病区别):
1、由病原微生物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引起; 2、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免疫学诊断); 4、耐过动物获得特异性免疫(免疫预防); 5、有潜伏期和特征临床表现。 6、有流行规律
1、潜伏期
由病原侵入机体定居增殖至动物出现 临床症状止
(1)不同疾病潜伏期差异较大,同一疫病不同个体病例 亦差异,因病原数量、毒力、个体、环境、状况等致。
(2)潜伏期短——急性病,较急、重,传播快;潜伏期 长——较轻缓,病况、流行差异大;
(3)潜伏期动物可排菌(毒),应注意; (4)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指导疫情分析和防疫措施制定
在疫病控制上有何指导意义?
家畜传染病的 流行过程
第四节、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从个体感染发展到群体发病的过程亦
即传染病的流行,病原从感染的个体排出, 循一定的途径,传至另一易感的个体感染 发病,如此反复,一传十,十传百,即成 流行。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为 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
一、传染来源
2、前驱期
从发病出现症状起至特征症状出 现前,为疾病征兆阶段;
3、明显期
疾病高峰期,特征症状逐步出现,具诊 断价值,也是疾病传播最严重时期;
4、转归期
疾病进一步发展,或恶化致动物死 亡,或抵抗力增强逐渐康复,症状 渐减,病变渐消,功能渐恢复,但 在一定时间内带菌(毒),应注意。
思考 题
1.动物感染与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内源性感染的发生条件是什么?
第二节、感染类型和传染病分类
(一)感染类型
1、按来源分: 外源性感染:病原从体外侵入动物引起感染; 内源性感染:当动物体质下降,体内存在的
病原生长引起感染。
2、按病原种类分
单一感染:由一种病原引起的感染; 混合感染:由两种及以上病原引起的染; 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感染一种病原后由
于动物抵抗力下降又感染其它病原。前 者为原发感染,后者为继发感染。
土壤源性病原微生物: 抵抗力很强,能在土壤中长时
间存活,往往通过污染的土壤传染 发病。
虫媒病毒病: 主要靠吸血昆虫媒介传播的一类
病毒性传染病。
(2)垂直传播
传染病通过卵子、胎盘、产道等途径 由母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
三、易感动物(畜群易感性)
对病原微生物有易感性的动物
指动物抵抗力的反面,即动物对病 原的易感性。群体易感性由易感个体的 比例构成,易感动物的比率和密度与疫 病流行的程度直线相关。
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 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
动物机体。
传染来源包括
1、患病动物:发病期动物一般排出的病原最多, 是重要的传染源;
2、病原携带者:指外表无症状,但体内携带并能 排出病原的动物。其病原排出一般不及患病动物, 但因其外表无症状,故为危险的潜在传染源;
健康病原携带者包括
(1)潜伏期动物:多数疫病,在潜伏期、康复期 都有为期不等数量不等的带菌(毒)、排菌 (毒)现象;
(2)恢Biblioteka Baidu期病原携带者:多数疫病,在康复期都 有为期不等数量不等的带菌(毒)、排菌(毒) 现象;
(3)健康带菌(毒)者:指未患病但体内携带有 并能排出病原的动物,多见内源性感染“条件 性”病原,如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丹 毒杆菌等;
传染来源
可通过自身的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 病原,但以感染部位相关的途径排出为 主,全身性感染可多途径排出。
(二)传染病分类
1.按病原分类:病毒病、细菌病 2.按动物种类分类:各种动物、多种动物、
人兽共患 3.按感染器官或组织系统分类 4.按病程长短分类 5.按危害程度分:我国分三类,
国际兽医局分A、B两类 6.按疾病来源分类:外来病、地方病、
自然疫源病
第三节、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潜伏期 前驱期 明显(发病)期 转归期
一般以系统定位感染的疫病,以 该系统感染和排出;
而全身感染的疫病,因病原的组
织泛嗜性,可经多途径排出和入侵。
(二)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
(1)水平传播:
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 形式横向平衡传播;
A.直接接触传播:
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 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舐咬等) 引起的传播方式;
狂犬病为典型,以此为主要传播方式的 病例不多;
该方式以一个传给一个为特点,有明显 的传播链。
B.间接接触传播
在媒介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 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感染的方式。
大多数病例是以间接接触方式传播
传播媒介
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给易感动物的 各种外界因素
常见的传播媒介
飞沫、尘埃:经空气传播; 污染的饲料、饮水; 土壤传播; 活的传播媒介体: 非本动物、人、昆虫、 野生动物。
3、按临床表现分:
显性、隐性、消散型(一过型)、顿挫型、 温和型;
消散型感染:开始症状较轻,特征症状末
出现即行恢复;
顿挫型感染:开始症状较重,但特征症状
末出现即行恢复;
4、按感染部位分:
全身感染:动物抵抗力较低,病原冲破机体
的防御屏障,向全身扩展,引起全身症状, 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血症、败血症、 脓血症、脓毒败血症表现。
二、传播途径和方式
(一)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重新侵入易
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包括病原排出途径、外界停留位置
和侵入门户。
不同的病原体寄居不同的组织器官,决
定了病原体侵入和离开动物体的途径, 以及在外界停留的位置,如喘气病:呼 吸道寄居,经呼吸道侵入和排出,主要 停留于飞沫与尘埃中;又如仔猪黄痢, 消化道感染,经消化道侵入和排出,停 留于粪便及其污染物中。
局部感染:动物抵抗力较强,病原局限于一
定部位增殖引起病变 。
5、按典型否分:
典型、非典型。
6、按良性程度分:
良性感染(病死率低) 恶性感染(病死率高)
7、按病程长短分
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
8、病毒持续性感染:
动物处于长期病毒感染状态; 慢病毒感染: 动物感染病毒后缓慢发展, 最后常引起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