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整理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
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
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
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
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
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
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原生动物门食物泡(Food vacuole):食物进入原生动物体内后被细胞质形成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随原生质流动,并经消化酶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食物泡进入内质,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体表或胞肛排出体外。
胞肛(Cytopyge):又称肛点,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体表固定位置排出体外的胞器。
胞口: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咽之前。
胞咽: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口之后。
表膜(pellicle):又称皮膜,是原生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使身体保持了一定形状。
表膜的弹性又可使身体适应改变形状。
大核:纤毛虫类都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负责纤毛虫的正常代谢、细胞分化控制等。
大核可以通过DNA的复制成为多倍体核。
小核:是纤毛虫类两种类型的细胞核的一种。
一般较小,呈球形,数目不定,小核负责基因的交换重组并由它产生大核,小核均为二倍体,因此又称为生殖核。
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是原生动物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
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纤毛虫的伸缩泡最复杂,每个伸缩泡有6-10个收集管,收集管周围有很多网状小管,收集内质中的多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最终由伸缩泡与外界相通的小孔排出体外。
收集管(collecting canals):纤毛虫体内与伸缩泡相通的,周期性地将内质网收集的水分集中注入伸缩泡的结构。
夕卜质(ectoplasm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靠近表膜的一层,光镜下外质透明清晰,较致密。
在变形虫中可以看到夕质与内质相互转化。
外质可以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腰鞭毛虫的刺丝囊(nematocyst),丝孢子虫的极囊(polar capsule),纤毛虫的刺丝泡(trichocyst)等。
内质(endoplasm):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不靠近表膜的部分,光镜下不透明,含有油滴、淀粉、副淀粉等颗粒,内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色素体(chromatophore)、食物泡(food vacuola)、眼点(stigma)、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线粒体(mitochondrion)、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卵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
卵生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囊作为营养。
卵胎生: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胚胎的发育在母体输卵管内完成,所需营养完全靠卵黄囊提供的一种生殖形式。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
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
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
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
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
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动物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普通动物学名词
普通动物学名词必须精确理解的概念第1~3章:微量元素新陈代谢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直接发育间接(变态)发育生物发生律有(无)性生殖自体受精第4章:自然分类法物种双名法第5章:渗透营养(腐生性营养)吞噬营养共生包囊伪足赤潮适应性应激性细胞内消化第6章:逆转弥散神经系统辐射对称消化循环腔共栖第7章:两侧对称皮肤肌肉囊中间(终末)寄主原肾管不完全消化道第8章:原体腔流体静力骨骼完全消化道移行泄殖腔孤雌生殖第9章:真体腔分节同律分节开式循环闭式循环后肾管机械消化血窦反射附肢疣足第10章:外套膜内骨骼外骨骼第11章:异律分节混合体腔关节马氏管(间接)变态发育第12章:后口动物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管逆行变态第13章:单循环卵生卵胎生假胎生侧线器官洄游第14章:不完全双循环休眠变温动物吞咽式呼吸第15章:槽生齿次生腭颊窝胸廓第16章:完全双循环迁徙早成雏晚成雏候鸟双重调节双重呼吸第17章:胎生胎盘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胼胝体异型齿第四部分:进化论同源器官同功器官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生态位保护色拟态生物多样性解释名词参考答案l 微量元素:生物有机体内的一些元素,虽然含量低微,但却是有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这些元素称为…l 新陈代谢:指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l 分化:指生物体结构、功能的特殊化过程。
本质是特异蛋白质的合成l 组织:形态相似、功能相近或相关的细胞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团,称…l 器官: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即称为…l 系统:功能上联系密切的器官所组成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称为…l 无性繁殖:凡不涉及细胞之间遗传物质(或信息)的交换、重组的繁殖方式,都属于…l 有性繁殖:凡涉及细胞之间遗传物质的交换、重组的繁殖方式l 自体受精:雌雄同体的动物,同一个体的生殖器官所产生的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的受精方式叫自体受精。
l 长生:生物体细胞数目和细胞体积增加的过程,即称为…l 发育:指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完善和成熟过程。
普通动物学
答:共同点:辐射对称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组织分化,消化循环腔及网状神经系统,有刺细胞为本门的特点。
不同点:1、水螅纲: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世代交替,水螅水母为小型水母,有缘膜,感觉器官为平衡囊,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2、钵水母纲: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常以幼虫形式出现,一般为大型水母、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结构较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3、珊瑚纲:只有水螅型,其结构较复杂,有口道、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生殖腺来自内胚层。
五、论述题 请简要说明昆虫对陆上生活的高度适应。
(1)昆虫具有几丁质外骨骼,并具有蜡质层,包裹整个身体,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使其能适应陆地生活。外骨骼也对昆虫提供了很好的保护,它防止外界的损伤及异物的侵入。外骨骼有许多内陷,形成所谓“内骨骼”,为肌肉的附着提供了支点。(2) 昆虫的体节是高度的异律分节,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是感觉和摄食的部分,有触角一对,头部及其附肢形成变化不同的口器,与它们各种食性分不开。胸部是运动中心有3对强壮的步足和2对可飞翔的翅(无脊椎动物中唯一),增加了它生存及扩散的机会,通过飞翔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食物及栖息场所,能更有效地逃避敌害。(3) 很小的体型。小型的身体对极少量的食物即可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有利于隐藏、躲避侵害,被携带并进行传播扩散。(4)具完整而高效的空气呼吸器官即气管。有直接供应氧气给身体各部分的组织和细胞。气管还可连接气囊,可以储藏较多的空气,以增加飞翔时的浮力。(5)消化系统发达,消化管分为前、中、后肠三部分,消化能力强,其中后肠的直肠垫能将食物残渣的水分及盐分进行重吸收,这对于生活在干燥条件下的昆虫尤为重要。6)排泄器为马氏管,与昆虫的排泄及体内渗透压的调节密切相关,以尿酸为排泄物以减少水分的丢失。7)有强大的横纹肌的肌肉系统。使昆虫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和飞翔能力。(8)具发达的神经系和感器。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周边神经系统。发达的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器(如触觉、听觉)、化学感受器(味觉、嗅觉)及光学感受器(视觉)。使之具有良好的接受刺激和神经传导及判断的能力。(9)强大的繁殖能力与较短的生活周期并产羊膜卵。昆虫具有多种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及幼体生殖等,且繁殖力较高,生活周期短,条件有利时每年繁殖数代,环境不利时可以休眼或滞育,这些特性都有利于它的繁盛。10)发育中经过变态。绝大多数昆虫在生活史中经历了卵、幼虫、蛹及成虫。变态使各虫态之间有效地利用和协调有利与不利的外界环境而保证了自身的发展。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1.双命名法:目前国际上统一使用的物种命名法。
规定每一种动物都应该有一个科学名词,这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文字组成。
前一个是该物种的属名,后一个是种名,所面还要写上最初定名人的姓氏缩写。
2.种: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种内个体不仅有相似的形态、生理及生态学特征,而且种内个体间可以交配繁殖。
3.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4.出芽:亦称出芽繁殖。
与分裂一起为单细胞生物和低等后生动物常见的无性生殖的—种类型,在个体体壁的一部分产生小的突起,即芽基,并逐渐发育成与原个体同样的形态。
5.辐射对称:是指动物体型呈辐射状的一种对称形式。
即通过动物体中轴的任何平面都可把有机体分为相似的两半。
这种体型仅有上下的差别,并无左右之分,适应于固着或漂浮生活。
6.浮浪幼虫:腔肠动物的幼虫。
腔肠动物生活史中,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实心原肠胚,其表面遍布纤毛,能在水中游动,称浮浪幼虫。
7.系统:能够完成一种或者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结构。
8.类器官:是一个体外构成的具有自我更新,自我组织能力的微型器官,与真实的器官具有相似的空间组织并且能够执行原始器官功能。
9.伪足: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门、肉足纲动物的临时性运动细胞器。
10.包囊:在不良环境下,许多原生动物体表会分泌一些物质,将自已包围,形成包囊。
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11.裂体腔法:又称端细胞法。
动物形成中胚层和体腔的方式之一。
12.真、假体腔:假体腔存在于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等是中胚层与内胚层所围成的空腔,较低等动物;真体腔广泛存在于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脊索动物等所有较为高级的动物。
13.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14.两侧对称:又称左右对称。
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15.马氏管: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原生动物门食物泡(Food vacuole ):食物进入原生动物体内后被细胞质形成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随原生质流动,并经消化酶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食物泡进入内质,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体表或胞肛排出体外。
胞肛(Cytopyge):又称肛点,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体表固定位置排出体外的胞器。
胞口: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咽之前。
胞咽: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口之后。
表膜(pellicle):又称皮膜,是原生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使身体保持了一定形状。
表膜的弹性又可使身体适应改变形状。
大核:纤毛虫类都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负责纤毛虫的正常代谢、细胞分化控制等。
大核可以通过 DNA 的复制成为多倍体核。
小核:是纤毛虫类两种类型的细胞核的一种。
一般较小,呈球形,数目不定,小核负责基因的交换重组并由它产生大核,小核均为二倍体,因此又称为生殖核。
伸缩泡(contracrtile vacuole ):是原生动物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
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纤毛虫的伸缩泡最复杂,每个伸缩泡有 6-10 个收集管,收集管周围有很多网状小管,收集内质中的多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最终由伸缩泡与外界相通的小孔排出体外。
收集管(collecting canals):纤毛虫体内与伸缩泡相通的,周期性地将内质网收集的水分集中注入伸缩泡的结构。
外质(ectoplasm):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靠近表膜的一层,光镜下外质透明清晰,较致密。
在变形虫中可以看到外质与内质相互转化。
外质可以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腰鞭毛虫的刺丝囊(nematocyst),丝孢子虫的极囊(polar capsule),纤毛虫的刺丝泡(trichocyst)等。
内质(endoplasm):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不靠近表膜的部分,光镜下不透明,含有油滴、淀粉、副淀粉等颗粒,内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色素体( chromatophore )、食物泡( food vacuola)、眼点(stigma)、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线粒体(mitochondrion)、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整理5页word
脊椎动物试题分类:学习题库2019.8.27 23:32 作者:静一| 评论:0 | 阅读:3617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1.生态幅:各种生物对生态因子(如温度)所能耐受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幅度称为生态幅。
2.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对环境条件(包括内、外环境)刺激所表现出的有利于自身生存和繁殖的可见动作或反应。
动物的吃、喝、跑、跳以及微小的动作变化,如竖耳、立毛等都是行为或行为的一部分。
3.逆行变态:某些动物(海鞘)由于适应固着生活身体失去了一些重要结构,使形体变得越来越简单,这样的变态称之为逆行变态。
4.生物群落:占据特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和功能单位被称为群落。
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方可以出现相似的群落。
5.仪式化格斗:仪式化格斗不是为了损伤或杀害对手,而是为了增强信号的效率。
由于这种格斗行为常有固定的行为序列,尤如遵循一定的规则,因此成为仪式化格斗。
1.模仿:是一种学习行为,是一个动物模仿另一个动物,间接获得经验的学习行为。
2.食物链:通过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之间的食物传递形成了一环套一环的链条式关系结构,称为食物链。
3.双重呼吸:鸟类由于具有发达的气囊与肺脏相结合,因此无论在吸气还是呼气,肺脏内都进行气体交换,称之为双重呼吸。
4.鳍式: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
5.脊索:是一条纵贯躯体背部,在消化管之上,神经管之下,并与之平行的一条索状结构,起着支持身体的作用。
脊椎动物学习题库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一,名词解释1.脊索动物2,头索动物3脊椎动物4羊膜动物5四足类6颌口类7逆行变态8无颌类9无头类10变温动物11恒温动物12咽鳃裂13有头类14小肾囊15肝盲囊16背裂17脑眼18眼点第十五章圆口纲一,名词解释1.圆口动物2.囊鳃类第十六章鱼纲一,名词解释1.鳞式2齿3脂鳍4鳍脚5鳍式6洄游7生殖洄游8索饵洄游9越冬洄游10年轮11银膜第十七章两栖纲一,名词解释,1.吞咽时呼吸2幼态成熟3幼体生殖4原脑皮第十八章爬行纲一,名词解释1.次生腭2.胸腹式呼吸3.新脑皮4.犁鼻器5.封闭式盆骨6.卵胎生7.爬行动物8.羊膜卵9.尿囊10.蜕皮11.自残断尾现象12.毒牙13.潘式孔14.屪囊膀胱15.巩膜骨第十九章鸟纲一,名词解释1.鸟类2.瞬膜3.尾脂腺4.换羽5.综荐骨6.尾综骨7.开放式骨盆8.双重呼吸9.完全双循环10.巩膜骨11.栉膜12.双重调节13.腔上囊14.气囊15孵卵斑16.喉囊17.嘴甲18.翼镜19.常态足20.对趾足21.食丸22.并趾型23.前趾型24.离趾型25.占区26.窝卵数27.早成雏28.晚成雏29.迁徙30留鸟31候鸟32.旅鸟第二十章哺乳纲一,名词解释1.哺乳动物2.胎生3.妊娠4.无蜕膜胎盘5.蜕膜胎盘6.洞角7.实角8.胸廓9.硬腭10.隔肌11.口腔消化12.颊囊13.鲸须14异型齿15.再生齿16.高冠齿17.耳咽管18.会厌软骨19.食管沟20.乳糜管21.肺泡22.胼胝体23.活命中枢24.内分泌腺25.反馈26.褪黑激素27.重齿类28.硬皮动物29.回声定位第二十三章动物地理分布一,名词解释.1.生物圈2.活跃生物圈3.泛生物圈4.副生物圈5.动物栖息地6.分布区7.动物区系第二十二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1.同源器官2.同功器官3.痕迹器官4.小进化5.大进化6.线系进化7.线系8.时间钟9趋同进化10.平行进化11.停滞进化12.趋异进化13.适应辐射14.渐进模试15.断续模试16.灭绝17.种系发生18.进化树19.物种20. 亚种21.物种形成22.地理隔离23.生殖隔离24.季节隔离25.生态隔离26. 生物发生律一,名词解释1.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或某哦一时期,具有极所,脊神经管和鳃裂的动物2.头索动物: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咽赛列三个主要特征,脊索纵轴身体权长,达到身体最前端,孤臣为头索动物3.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腹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故称脊椎动物4.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5.四足类:具有五指(趾)型附肢的脊椎动物6.颌口类;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7.逆行变态: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8.无颌类;无上,下颌合成对附肢的脊椎动物.如圆口纲动物9.无头类:头脊动物因头部不明显,没有明显的感觉器官和脑的分化,又称无头类10.变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多热个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全,体温随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称为变温动物11.恒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高,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条凝结机制完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也称内温动物12.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13.有头类:脊椎动物的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14.小肾囊:柄海鞘无专门的排泄器官,仅在肠附近有一对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称为小肾囊15.肝盲囊:文昌鱼的肠为一直管,向前伸出一盲囊,突出咽的左端,而称为肝盲囊,其功能分泌消化液,与脊椎动物的肝脏为同源器官16.背裂;文昌鱼神经管的背面并未完全愈合,尚留有一条裂隙称裂背17.脑眼;文昌鱼神经管上的黑色小点,为光线感受称为脑眼18.眼点:文昌鱼神经管前端的单个大鱼脑眼的色素点,无视觉作用第十五章一,名词解释1.圆口动物:又称无颌类,是无成对偶肢和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2.囊鳃类:圆口纲动物呼吸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故又称囊鳃类.第十六章一,名词解释1.鳞式:硬骨鱼类鳞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可用作分类鉴定特征,写法如下: 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数目/侧线下鳞数目2.迷齿:古总稽鱼类和两栖类及坚头类的牙齿,从横切面上看,珐琅质深如到齿质中形成复杂的迷路样式.3.脂鳍:有的鱼类在尾部背面的正中线生有一个由皮肤和脂肪构成的鳍,称为脂鳍.4..鳍脚:雄性软骨鱼类的交配器,是腹鳍内侧一块基鳍软骨特化形成的变形器官.5.鳍式:鳍的种类及鳍条数目的表达式.如鲤鱼为:D.Ⅱ,19-20;P.I,16-18;V.II,8-9;A.III,5-6;C.20-22.D.P.A.C,分别表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罗马字代表硬棘的数目,阿拉伯字代表软鳍条数目.6.洄游:是指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一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的迁游,如大,小黄鱼等.7.越冬洄游:从产卵场或肥育场向越冬场的迁游.8.索饵洄游:鱼类追踪捕食对象或寻觅饵料所进行的洄游.9.生殖洄游:以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进行的迁游.10.年轮:鱼体由于体内营养物质摄食状况不同呈现周期性有规律的生长,在鳞片表面留下鳞嵴变化痕迹,每年形成一个宽窄相间的生长带,即为年轮.11.银膜:鱼类眼球脉络膜层中所特有的一层银色薄膜,含有鸟粪素,可将射入眼球的微弱光线反射到视网膜上. 第十七章一,名词解释1.吞噬式呼吸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造成空气吸入和呼出肺的动力来完成呼吸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吞咽或呼吸.2.幼态成熟有些鲵螈类如山溪螈和滇池蝾螈等在性成熟和具有生殖能力时,仍保留幼体时期某些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幼态成熟.3.幼体生殖处于幼体时期的动物就能进行生殖的现象.4.原脑皮低等脊椎动物大脑表皮仅有零星的神经细胞分布,并不形成细胞层.第十八章一,名词解释1.次生腭:指口腔顶壁的数块骨形成的水平分隔,爬行动物中以鳄类的次生腭最完整,作用是使内鼻孔后移,将鼻腔和口腔分开.2.胸腹式呼吸:借助于胸廓的扩张与缩小及腹壁肌肉运动完成呼吸的呼吸方式称腹胸式呼吸.3.新脑皮:大脑表层的锥体细胞聚集成神经细胞层.4.犁鼻器:位于鼻腔前下方,开口于口腔顶壁的1对盲囊状结构,内壁有嗅粘膜,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蛇类和蜥蜴类有发达的犁鼻器.5.封闭式骨盆;可骨和荐椎连接,左,右耻骨和坐骨联合,共同构成封闭式骨盒.6.卵胎生:某些鱼类和爬行类,受精卵留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发育,直至胚胎完成发育成为幼体时才产生,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卵黄.7.爬行动物:是指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8.羊膜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羊膜的卵.9.鸟囊:胚胎发育过程中,自消化道后部发生的一个充当呼吸和排泄的器官.10.蜕皮;爬行动物的鲮被定期更换的现象.11.自残断尾现象:一些蜥蜴尾在遭受拉,压,挤等机械刺激时,附生在自残部位前后的尾肌分别向不同方向作强烈的不协调收缩,于是就会在尾椎骨的某个自残部位连同肌肉,皮肤一起断裂,这种现象就称自残断尾现象. 12.毒牙:是毒蛇前颌骨和上颌骨上的少数几枚特化的大牙,牙基部有排毒导管与毒腺相联.牙的表面有沟就称为沟牙,牙中央有管的称为管牙.13.潘氏孔:鳄类心脏的室间隔完整,在左右体动脉弓的基部里留有一个沟通2个心室的孔称潘氏孔.14.尿囊膀胱:羊膜动物的膀胱是由胚胎期的尿囊基部扩大而成的,因而成为尿囊膀胱.15.巩膜骨:爬行动物的眼球的巩膜中有一圈呈覆瓦状排列的环形小骨片称为巩膜骨.在鸟类中也有,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第十九章一,名词解释1.鸟类: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索动物.2.瞬膜:瞬膜是一种近于透明的膜,能在飞翔时遮覆眼球,以避免干燥气流和灰尘对眼睛的伤害.3.尾脂腺:是鸟类唯一的皮肤腺,能分泌油脂以保护羽毛不致变形,并可防水,故鸭雁等尾脂腺特别发达.4.换羽:鸟类的羽毛是定期更换,称为换羽.通常每年有2次换羽,繁殖结束后所换的新羽称冬羽,早春所换的新羽称夏羽或婚羽.5.综荐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有后几枚胸椎,腰椎,荐椎和前几枚尾椎愈合而成,且与宽大的骨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步行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6.尾综骨:鸟类尾骨退化,最后几枚尾骨鱼合成一块尾综骨,一直呈扇形的尾羽.7.开放式骨盘(盆):鸟类耻骨退化,左右坐骨,耻骨不像其它陆生脊椎动物那样在腹中线处相汇合联结,而是一起向侧后方伸展,鱼产大型硬壳卵有关.8.双重呼吸:鸟类由于有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相连以及肺由互相连通的三级支气管组成,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与飞翔时耗氧量高相适应.9.完全双循环:自鸟类开始,心房与心室完全分隔,心脏分维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在肺循环和体循环途径中动脉血和经静脉血完全分开.提高了携带氧的能力.10.巩膜骨:是巩膜前壁内着生的一圈覆瓦状排列的环形骨片,构成眼球壁的坚强支架,是鸟在飞行时不致因大气流压力而使眼球变形.11.栉膜:是后眼房内的是神经经背方伸入一个具有色素的,多褶的和富有血管的结构,主要有营养视网膜的功能.12.双重调节(视觉):鸟类所特有,眼球的前巩膜角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角肌能改变晶体的屈度.13.腔上囊:鸟类泄殖腔背方的特殊腺体,幼鸟发达,成体失去囊腔成为一个有淋巴上皮的腺体结构,腔上囊还被用作鉴定鸟类年龄的一种指标.14.气囊:鸟类的呼吸系统十分特化,有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通连,使鸟类具有双重呼吸,还可以避免内脏摩擦即起到冷却作用.鸟类的气囊一共有九个.15.孵卵斑:鸟类腹部的落区,与孵卵有密切关系,雌鸟在孵卵期间,腹部羽毛大量脱落,称孵卵斑.16.喉囊:鹈鹕的喉部皮肤膨大呈囊状,可以暂时存放捕获物,并有助于热天散发热量降温.17.嘴甲:雁形目鸟类嘴端加厚叫嘴甲,有保护作用.18.翼镜:绿翅鸭等鸟翼的飞羽上有发闪光的绿色,紫色或白色的斑块,称为翼镜.19.常态足:鸟的四趾为三前一后,这种足形称常态足,如雉鸡.20.对趾型:鸟类的四趾的2-3趾向前,1-4趾向后,称对趾型,如大杜鹃.21.食丸:猛禽在栖息地休息时,将所吞的入的鼠类,鸟类等不能消化的残团吐出来,这种残团叫做食丸,借此可分析鸟的食性.22.并趾型:像也鹰目鸟类那样,前趾基合并,称并趾型.23.前趾型:向雨燕目鸟类那样,后趾向前,基四趾均朝向前方,称前趾型.24.离趾型:雀形目鸟类的足趾3前1后,后趾与中趾等长,称离趾型.25.占区:鸟类在繁殖期常各自占有一定的领域,不需其他鸟类(尤其是同种鸟类)侵入,成为占区现象.所占的一块领地叫占区.26.窝卵数:每种鸟类在巢内所产满窝卵数目.27.早成雏:孵出时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的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如多数陆禽.28.晚成雏:出壳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光裸或微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需由亲鸟喂养.如雀形目及猛禽等.29.迁徙:迁徙是对改变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迁居,有定期,定向,集群等特点.30.留鸟:终年留居在出生地,不发生迁徙的鸟类,如麻雀.31.候鸟:在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来与繁殖区和越冬区域之间,分为夏候鸟,冬候鸟.如家燕.32旅鸟:夏季在我国某地以北繁殖,冬季在我国某地以南越冬,仅在春秋两季节律性地从我国某地路过的鸟类.如极北柳莺.。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复习题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
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
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
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
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
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
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
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
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
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
为无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
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
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对适应水中固着生活有重要意义。
(完整word版)普通动物学_名词解释整理
1.生态幅:各种生物对生态因子(如温度)所能耐受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幅度称为生态幅。
2.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对环境条件(包括内、外环境)刺激所表现出的有利于自身生存和繁殖的可见动作或反应.动物的吃、喝、跑、跳以及微小的动作变化,如竖耳、立毛等都是行为或行为的一部分。
3.逆行变态:某些动物(海鞘)由于适应固着生活身体失去了一些重要结构,使形体变得越来越简单,这样的变态称之为逆行变态。
4.生物群落:占据特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和功能单位被称为群落。
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方可以出现相似的群落.5.仪式化格斗:仪式化格斗不是为了损伤或杀害对手,而是为了增强信号的效率.由于这种格斗行为常有固定的行为序列,尤如遵循一定的规则,因此成为仪式化格斗。
1.模仿:是一种学习行为,是一个动物模仿另一个动物,间接获得经验的学习行为。
2.食物链:通过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之间的食物传递形成了一环套一环的链条式关系结构,称为食物链。
3.双重呼吸:鸟类由于具有发达的气囊与肺脏相结合,因此无论在吸气还是呼气,肺脏内都进行气体交换,称之为双重呼吸。
4.鳍式: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
5.脊索:是一条纵贯躯体背部,在消化管之上,神经管之下,并与之平行的一条索状结构,起着支持身体的作用。
1.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或某哦一时期,具有极所,脊神经管和鳃裂的动物2。
头索动物: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咽赛列三个主要特征,脊索纵轴身体权长,达到身体最前端,孤臣为头索动物3.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腹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故称脊椎动物4.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5.四足类:具有五指(趾)型附肢的脊椎动物6.颌口类;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7。
逆行变态: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8。
普通动物学 刘凌云 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
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
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
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
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
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
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普通动物学 生物 名词解释
普通动物学生物名词解释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也称单细胞动物。
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胚孔〕形成口的动物。
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
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胞饮作用:在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大分子化合物或离子吸附到质膜外表,使膜发生反响,凹陷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下形成一些液泡进入胞质内。
胞内消化:食物被摄入体内后,细胞质就分泌一层临时膜把食物包围起来,形成食物泡,细胞质还分泌消化酶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是较原始的消化方式包囊:在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能在失去大局部结构后缩成一团,且体表会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凝固后将自己包围,即形成包囊。
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度过枯燥、冰冻等不良环境,等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包囊破裂,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
剌丝泡: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
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痹敌害,有防御功能。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1古生物学方面:化石2形态学方面:有单细胞的动物、多细胞的动物,并形成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序列。
3胚胎学方面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根本上是相似的。
根据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简短地重演了系统开展的过程,可以说明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并且说明多细胞动物开展的早期所经历的过程是相似的。
个体发育(Ontogeny):是指多细胞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子代个体形成、成长、性成熟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系统发育(Phylogeny)即种族开展史。
也可称为系统发生。
动物的系统发育是动物界漫长的演化历史,是指动物由最低等的形式〔原生动物〕开展到多细胞结构的后生动物,并逐步完善、复杂化,进而开展成为最高级形式的动物,直至人类的全部种族开展史。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头索动物:脊索和神经管纵横于全身的背部并终身保留,又称无头类2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的类群,总称为原索动物3脊索: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帮状结构介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4逆行变态:幼体结构复杂,成体结构简单。
这种个体发育又复杂变态到简单变态的现象5无头类: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没有分化出来,因而没有明显的头部的类群6頜口类:有頜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7有頜类:鱼纲和其他高等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
8咽腮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腮裂。
9口索: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10尾索: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11双循环:在陆生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类的双循环是完全的双循环,即血流的全过程包括两条途径。
一条叫体循环—富氧血自左心室压出,流到身体各部,经气体交换后流回右心房;一条叫肺循环—缺氧血由右心房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压入肺,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后的富氧血又流回左心房。
12单循环: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13不完全双循环:除了体循环外,心脏与肺之间出现了一个小的循环途径,但仅仅心房有隔而心室一个,心脏中多氧血与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
14闭鳔类:鳔与食管之间的鳔管退化消失,如鲈形目15腮耙:着生在腮弓的内缘,为滤食器官。
16盾鳞:软骨鱼类特有,包括基板和鳞棘两部分有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
17硬鳞:只存在于少数硬骨鱼中即硬鳞鱼类,来源于真皮,鳞质坚硬,成行排列而不呈覆瓦状。
18骨鳞:是鱼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真皮层的产物,仅见于硬骨鱼类。
呈覆瓦状排列,顶区露出部分的边缘呈现圆滑或带有齿突而被称为圆鳞和栉鳞。
19圆鳞:定区边缘呈圆形。
20栉鳞:顶区边缘有齿突21韦伯氏器:鲤科鱼类的前三块脊椎的一部分变化成韦伯氏小骨,包括三角骨、间插骨、舟骨。
《普通动物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012/12/231.物种: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的总称,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属之下。
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不与其它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产生的子代不育。
2.孤雌生殖:无性生殖方式之一。
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如轮虫。
3.担轮幼虫:某些海产无脊椎动物的幼体似陀螺,圆锥形。
在赤道附近具两圈纤毛环,口前纤毛环和口后纤毛环,口在其中。
具顶毛束,肛门在后端,具原体腔,原肾管,不分节。
经变态发育后形成真体腔,后肾管,真分节。
很多在外观和分类上不同的动物都可以通过它联系起来。
4.世代交替:某些动物的生理现象之一。
在动物的生殖过程中,有性生殖(世代)和无性生殖(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如薮枝螅。
5.外套膜:软体动物的特殊结构。
外套膜是由内脏团背侧的皮肤褶向下延伸而成,像外衣一样包在内脏团外面。
如乌贼。
6.马氏管: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
马氏管来源于内胚层,是中肠后部伸出的一对或两对向前伸并且分支的细管,浸泡在血液中,吸收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排入肠内,经肛门排出体外。
如蝗虫。
7.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
形成刺丝囊,由间细胞形成,具刺丝,位于刺丝囊中。
如穿刺刺丝囊、卷缠刺丝囊、粘性刺丝囊。
8.饱饮作用:某些细胞摄食的方式之一。
在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分子或离子吸附到质膜表面,使膜发生反应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断下来形成一些液泡,移到细胞质中,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多泡小体,经消化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中。
如变形虫。
9.吞噬作用:某些细胞摄食的方式之一。
当细胞碰到食物,细胞膜包围食物,随着食物也带进一些水分,形成食物泡,与质膜脱离,进入质中。
如变形虫。
10.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11.接合生殖:有性生殖方式之一。
两个体接合,细胞膜愈合,细胞质形成原生质桥,彼此互换小核的一部分,然后分成两个小体。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的分类、结构、功能、行为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科学。
在动物学中,有许多专门的术语和名词用来描述和解释动物的不同特征和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学名词的解释:1. 动物:指的是人类和其他多细胞有机体,它们属于动物界,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
2. 脊椎动物:是一类具有脊柱或脊骨的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3. 焦点动物:指在生物学或生态学研究中特别关注的动物物种,这些物种往往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 器官:是组织的集合,用来完成特定的功能。
动物的不同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等。
5. 组织: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结构,具有特定的功能。
常见的动物组织包括肌肉组织、神经组织、骨骼组织等。
6. 器官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合而成的系统,用来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
常见的动物器官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7. 进化:是物种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动物通过进化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并形成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8.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包括食物链中的捕食者、食草动物、食腐动物等。
9. 种群:是同一物种的个体的集合,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互相交流和繁殖。
种群数量的变化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10. 属:是分类学中的一个层级,用来将不同的物种归为一组。
属包括类似的物种,并且有着更加近缘的关系。
11. 种:是分类学中的一个更低的层级,用来将同一属中的不同物种进行区分。
种是能够通过自然繁殖获得后代的群体。
12. 栖息地:是动物生活和繁殖的地方,它通常包括适宜的食物、水源和栖息条件。
13. 食物链:是描述不同物种之间食物关系的链条。
动物之间通过食物链进行能量和物质的转移。
14. 捕食者:指依靠捕食其他动物来获取食物的动物。
捕食者通常具有适应捕食和杀死猎物的结构和行为。
15. 水域生物:指栖息在水中的动物。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
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
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
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
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
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
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椎动物试题分类:学习题库2007.8.27 23:32 作者:静一| 评论:0 | 阅读:3617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1.生态幅:各种生物对生态因子(如温度)所能耐受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幅度称为生态幅。
2.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对环境条件(包括内、外环境)刺激所表现出的有利于自身生存和繁殖的可见动作或反应。
动物的吃、喝、跑、跳以及微小的动作变化,如竖耳、立毛等都是行为或行为的一部分。
3.逆行变态:某些动物(海鞘)由于适应固着生活身体失去了一些重要结构,使形体变得越来越简单,这样的变态称之为逆行变态。
4.生物群落:占据特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和功能单位被称为群落。
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方可以出现相似的群落。
5.仪式化格斗:仪式化格斗不是为了损伤或杀害对手,而是为了增强信号的效率。
由于这种格斗行为常有固定的行为序列,尤如遵循一定的规则,因此成为仪式化格斗。
1.模仿:是一种学习行为,是一个动物模仿另一个动物,间接获得经验的学习行为。
2.食物链:通过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之间的食物传递形成了一环套一环的链条式关系结构,称为食物链。
3.双重呼吸:鸟类由于具有发达的气囊与肺脏相结合,因此无论在吸气还是呼气,肺脏内都进行气体交换,称之为双重呼吸。
4.鳍式: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
5.脊索:是一条纵贯躯体背部,在消化管之上,神经管之下,并与之平行的一条索状结构,起着支持身体的作用。
脊椎动物学习题库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一,名词解释1.脊索动物 2,头索动物 3脊椎动物 4羊膜动物 5四足类 6颌口类 7逆行变态 8无颌类 9无头类 10变温动物 11恒温动物 12咽鳃裂 13有头类 14小肾囊 15肝盲囊 16背裂 17脑眼 18眼点第十五章圆口纲一,名词解释1.圆口动物2.囊鳃类第十六章鱼纲一,名词解释1.鳞式 2齿 3脂鳍 4鳍脚 5鳍式 6洄游 7生殖洄游 8索饵洄游 9越冬洄游 10年轮 11银膜第十七章两栖纲一,名词解释,1.吞咽时呼吸 2幼态成熟 3幼体生殖 4原脑皮第十八章爬行纲一,名词解释1.次生腭2.胸腹式呼吸3.新脑皮4.犁鼻器5.封闭式盆骨6.卵胎生7.爬行动物8.羊膜卵9.尿囊10.蜕皮 11.自残断尾现象 12.毒牙 13.潘式孔14.屪囊膀胱 15.巩膜骨第十九章鸟纲一,名词解释1.鸟类2.瞬膜3.尾脂腺4.换羽5.综荐骨6.尾综骨7.开放式骨盆8.双重呼吸9.完全双循环 10.巩膜骨11.栉膜 12.双重调节 13.腔上囊 14.气囊 15孵卵斑 16.喉囊17.嘴甲18.翼镜 19.常态足 20.对趾足21.食丸 22.并趾型 23.前趾型 24.离趾型 25.占区 26.窝卵数 27.早成雏28.晚成雏 29.迁徙 30留鸟 31候鸟 32.旅鸟第二十章哺乳纲一,名词解释1.哺乳动物2.胎生3.妊娠4.无蜕膜胎盘5.蜕膜胎盘6.洞角7.实角8.胸廓9.硬腭 10.隔肌 11.口腔消化 12.颊囊13.鲸须 14异型齿 15.再生齿 16.高冠齿17.耳咽管 18.会厌软骨 19.食管沟 20.乳糜管21.肺泡 22.胼胝体 23.活命中枢 24.内分泌腺25.反馈 26.褪黑激素 27.重齿类 28.硬皮动物29.回声定位第二十三章动物地理分布一,名词解释.1.生物圈2.活跃生物圈3.泛生物圈4.副生物圈5.动物栖息地6.分布区7.动物区系第二十二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1.同源器官2.同功器官3.痕迹器官4.小进化5.大进化6.线系进化7.线系8.时间钟 9趋同进化 10.平行进化 11.停滞进化 12.趋异进化 13.适应辐射14.渐进模试 15.断续模试 16.灭绝 17.种系发生 18.进化树 19.物种 20. 亚种 21.物种形成 22.地理隔离 23.生殖隔离 24.季节隔离 25.生态隔离 26. 生物发生律一,名词解释1.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或某哦一时期,具有极所,脊神经管和鳃裂的动物2.头索动物: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咽赛列三个主要特征,脊索纵轴身体权长,达到身体最前端,孤臣为头索动物3.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腹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故称脊椎动物4.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5.四足类:具有五指(趾)型附肢的脊椎动物6.颌口类;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7.逆行变态: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8.无颌类;无上,下颌合成对附肢的脊椎动物.如圆口纲动物9.无头类:头脊动物因头部不明显,没有明显的感觉器官和脑的分化,又称无头类10.变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多热个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全,体温随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称为变温动物11.恒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高,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条凝结机制完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也称内温动物12.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13.有头类:脊椎动物的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14.小肾囊:柄海鞘无专门的排泄器官,仅在肠附近有一对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称为小肾囊15.肝盲囊:文昌鱼的肠为一直管,向前伸出一盲囊,突出咽的左端,而称为肝盲囊,其功能分泌消化液,与脊椎动物的肝脏为同源器官16.背裂;文昌鱼神经管的背面并未完全愈合,尚留有一条裂隙称裂背17.脑眼;文昌鱼神经管上的黑色小点,为光线感受称为脑眼18.眼点:文昌鱼神经管前端的单个大鱼脑眼的色素点,无视觉作用第十五章一,名词解释1.圆口动物:又称无颌类,是无成对偶肢和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2.囊鳃类:圆口纲动物呼吸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故又称囊鳃类.第十六章一,名词解释1.鳞式:硬骨鱼类鳞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可用作分类鉴定特征,写法如下: 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数目/侧线下鳞数目2.迷齿:古总稽鱼类和两栖类及坚头类的牙齿,从横切面上看,珐琅质深如到齿质中形成复杂的迷路样式.3.脂鳍:有的鱼类在尾部背面的正中线生有一个由皮肤和脂肪构成的鳍,称为脂鳍.4..鳍脚:雄性软骨鱼类的交配器,是腹鳍内侧一块基鳍软骨特化形成的变形器官.5.鳍式:鳍的种类及鳍条数目的表达式.如鲤鱼为:D.Ⅱ,19-20;P.I,16-18;V.II,8-9;A.III,5-6;C.20-22.D.P.A.C,分别表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罗马字代表硬棘的数目,阿拉伯字代表软鳍条数目.6.洄游:是指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一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的迁游,如大,小黄鱼等.7.越冬洄游:从产卵场或肥育场向越冬场的迁游.8.索饵洄游:鱼类追踪捕食对象或寻觅饵料所进行的洄游.9.生殖洄游:以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进行的迁游.10.年轮:鱼体由于体内营养物质摄食状况不同呈现周期性有规律的生长,在鳞片表面留下鳞嵴变化痕迹,每年形成一个宽窄相间的生长带,即为年轮.11.银膜:鱼类眼球脉络膜层中所特有的一层银色薄膜,含有鸟粪素,可将射入眼球的微弱光线反射到视网膜上.第十七章一,名词解释1.吞噬式呼吸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造成空气吸入和呼出肺的动力来完成呼吸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吞咽或呼吸.2.幼态成熟有些鲵螈类如山溪螈和滇池蝾螈等在性成熟和具有生殖能力时,仍保留幼体时期某些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幼态成熟.3.幼体生殖处于幼体时期的动物就能进行生殖的现象.4.原脑皮低等脊椎动物大脑表皮仅有零星的神经细胞分布,并不形成细胞层.第十八章一,名词解释1.次生腭:指口腔顶壁的数块骨形成的水平分隔,爬行动物中以鳄类的次生腭最完整,作用是使内鼻孔后移,将鼻腔和口腔分开.2.胸腹式呼吸:借助于胸廓的扩张与缩小及腹壁肌肉运动完成呼吸的呼吸方式称腹胸式呼吸.3.新脑皮:大脑表层的锥体细胞聚集成神经细胞层.4.犁鼻器:位于鼻腔前下方,开口于口腔顶壁的1对盲囊状结构,内壁有嗅粘膜,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蛇类和蜥蜴类有发达的犁鼻器.5.封闭式骨盆;可骨和荐椎连接,左,右耻骨和坐骨联合,共同构成封闭式骨盒.6.卵胎生:某些鱼类和爬行类,受精卵留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发育,直至胚胎完成发育成为幼体时才产生,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卵黄.7.爬行动物:是指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8.羊膜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羊膜的卵.9.鸟囊:胚胎发育过程中,自消化道后部发生的一个充当呼吸和排泄的器官.10.蜕皮;爬行动物的鲮被定期更换的现象.11.自残断尾现象:一些蜥蜴尾在遭受拉,压,挤等机械刺激时,附生在自残部位前后的尾肌分别向不同方向作强烈的不协调收缩,于是就会在尾椎骨的某个自残部位连同肌肉,皮肤一起断裂,这种现象就称自残断尾现象.12.毒牙:是毒蛇前颌骨和上颌骨上的少数几枚特化的大牙,牙基部有排毒导管与毒腺相联.牙的表面有沟就称为沟牙,牙中央有管的称为管牙.13.潘氏孔:鳄类心脏的室间隔完整,在左右体动脉弓的基部里留有一个沟通2个心室的孔称潘氏孔.14.尿囊膀胱:羊膜动物的膀胱是由胚胎期的尿囊基部扩大而成的,因而成为尿囊膀胱.15.巩膜骨:爬行动物的眼球的巩膜中有一圈呈覆瓦状排列的环形小骨片称为巩膜骨.在鸟类中也有,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第十九章一,名词解释1.鸟类: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索动物.2.瞬膜:瞬膜是一种近于透明的膜,能在飞翔时遮覆眼球,以避免干燥气流和灰尘对眼睛的伤害.3.尾脂腺:是鸟类唯一的皮肤腺,能分泌油脂以保护羽毛不致变形,并可防水,故鸭雁等尾脂腺特别发达.4.换羽:鸟类的羽毛是定期更换,称为换羽.通常每年有2次换羽,繁殖结束后所换的新羽称冬羽,早春所换的新羽称夏羽或婚羽.5.综荐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有后几枚胸椎,腰椎,荐椎和前几枚尾椎愈合而成,且与宽大的骨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步行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6.尾综骨:鸟类尾骨退化,最后几枚尾骨鱼合成一块尾综骨,一直呈扇形的尾羽.7.开放式骨盘(盆):鸟类耻骨退化,左右坐骨,耻骨不像其它陆生脊椎动物那样在腹中线处相汇合联结,而是一起向侧后方伸展,鱼产大型硬壳卵有关.8.双重呼吸:鸟类由于有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相连以及肺由互相连通的三级支气管组成,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与飞翔时耗氧量高相适应.9.完全双循环:自鸟类开始,心房与心室完全分隔,心脏分维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在肺循环和体循环途径中动脉血和经静脉血完全分开.提高了携带氧的能力.10.巩膜骨:是巩膜前壁内着生的一圈覆瓦状排列的环形骨片,构成眼球壁的坚强支架,是鸟在飞行时不致因大气流压力而使眼球变形.11.栉膜:是后眼房内的是神经经背方伸入一个具有色素的,多褶的和富有血管的结构,主要有营养视网膜的功能.12.双重调节(视觉):鸟类所特有,眼球的前巩膜角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角肌能改变晶体的屈度.13.腔上囊:鸟类泄殖腔背方的特殊腺体,幼鸟发达,成体失去囊腔成为一个有淋巴上皮的腺体结构,腔上囊还被用作鉴定鸟类年龄的一种指标.14.气囊:鸟类的呼吸系统十分特化,有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通连,使鸟类具有双重呼吸,还可以避免内脏摩擦即起到冷却作用.鸟类的气囊一共有九个.15.孵卵斑:鸟类腹部的落区,与孵卵有密切关系,雌鸟在孵卵期间,腹部羽毛大量脱落,称孵卵斑.16.喉囊:鹈鹕的喉部皮肤膨大呈囊状,可以暂时存放捕获物,并有助于热天散发热量降温.17.嘴甲:雁形目鸟类嘴端加厚叫嘴甲,有保护作用.18.翼镜:绿翅鸭等鸟翼的飞羽上有发闪光的绿色,紫色或白色的斑块,称为翼镜.19.常态足:鸟的四趾为三前一后,这种足形称常态足,如雉鸡.20.对趾型:鸟类的四趾的2-3趾向前,1-4趾向后,称对趾型,如大杜鹃.21.食丸:猛禽在栖息地休息时,将所吞的入的鼠类,鸟类等不能消化的残团吐出来,这种残团叫做食丸,借此可分析鸟的食性.22.并趾型:像也鹰目鸟类那样,前趾基合并,称并趾型.23.前趾型:向雨燕目鸟类那样,后趾向前,基四趾均朝向前方,称前趾型.24.离趾型:雀形目鸟类的足趾3前1后,后趾与中趾等长,称离趾型.25.占区:鸟类在繁殖期常各自占有一定的领域,不需其他鸟类(尤其是同种鸟类)侵入,成为占区现象.所占的一块领地叫占区.26.窝卵数:每种鸟类在巢内所产满窝卵数目.27.早成雏:孵出时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的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如多数陆禽.28.晚成雏:出壳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光裸或微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需由亲鸟喂养.如雀形目及猛禽等.29.迁徙:迁徙是对改变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迁居,有定期,定向,集群等特点.30.留鸟:终年留居在出生地,不发生迁徙的鸟类,如麻雀.31.候鸟:在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来与繁殖区和越冬区域之间,分为夏候鸟,冬候鸟.如家燕.32旅鸟:夏季在我国某地以北繁殖,冬季在我国某地以南越冬,仅在春秋两季节律性地从我国某地路过的鸟类.如极北柳莺.(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