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解放战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美国相比,苏联在战后的政策是以扶蒋抑共为主旨的。这个政策的基本点是:承认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通过支持蒋介石国民党对中国的统治,来确立苏联在亚洲的战略地位。为此。苏联政府力图说服中共放弃武装斗争,解散军队,参加国民政府,使国民党统一中国。苏联采取的这种扶蒋抑共政策,是与其在战后所推行的民族利己主义的全球战略相关的。不可否认,苏联在战后曾支持中共军队进入东北,并控制了部分地区,为中国建立稳固的东北根据地创造了条件。但同时要看到,苏联承认的是国民政府,并试图以此换取苏联在东北的特权,因此,中共对于苏联.仅是一种地方势力。苏联这种做法,不仅贬低了中共的地佗,而且为蒋介石发动内战、制造国共分裂增加了筹码。
㈡可能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治较量和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国民党反动派和人民革命力量对比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具备了向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的条件。
⑶战略反攻的展开(时间、人物、部队、标志)
★选定中原为战略反攻主攻方向的原因
①国民党军队主力集中在陕北和山东,此地是国民党军队兵力空虚之地。②此地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可西扼武汉,东下南京,所以,出击中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②第二次机遇
㈠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
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③第三次机遇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⑴背景: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①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发展或解决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③抗战胜利前后,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和两种命运的斗争。
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二战"以后国际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形势下赢得最后胜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使苏联的国际地位有很大的提高,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①斗争形式:和平斗争
②斗争方式: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尽一切努力争取民主、避免内战。
⑵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决裂的原因
由合作走向决裂,是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的总特点。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最基本的原因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二者主次地位变化的结果。
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⑷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及失去机遇的原因
③中共调整与国民党的关系说明,中共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方针,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④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合作或对抗,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
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3.战略反攻阶段:土地改革和战略反攻
⑴土地改革(时间)
①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
②意义
㈠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㈡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
㈢翻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支援战争。这一切都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第17课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的分期
解放战争时期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⑴主要以和平方式争取民主和平的阶段:1945年8月至1946年夏,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⑵三年战争阶段
三年战争阶段又可分为三小段:①从1946年夏至1947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党进攻;②1947年6月至1949年1月,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③1949年1月至1949年4月,解放战争胜利。
4.战略决战阶段:三大战役
⑴发动战略决战的原因
①条件: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表现:㈠国民党军队的数量迅速下降,士气低落,尤其是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遭到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处境十分孤立。
㈡人民解放军的数量迅速增加,装备有了很大改善。
②中共中央认为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作出了进行战略决战的决定。
②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分裂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国民党坚持顽固的一党独裁制度。
坚持一党专政,反对成立联合政府,是国民党政府一贯坚持的方针。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从抗日大局出发,曾就边区问题、军队问题、组织联合政府等问题,与国民党多次商谈,但均因国民党的阻挠破坏毫无结果。战后,蒋介石虽口头上也讲了一些有关和平、民主等动听的承诺,但是,他又表示,实现这些承诺的条件是所谓"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其实质就是坚持国民党一党独裁,反对成立联合政府。这样,一心想成立联合政府,以实现民主、和平、团结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独裁政策就处于难以调和的地步,终于导致了国共关系的破裂。
③美国的扶蒋反共与苏联的扶蒋抑共政策,是导致国共关系破裂的外部原因。
抗战胜利后,美国和苏联两个对中国很有影响力的大国,为在远东争夺霸权的需要确立了各自的对华政策。
从1944年下半年开始,美国为在战后控制中国,遏制苏联,即设计了以扶蒋反共为主旨的对华政策。这个政策的基本点是:在中国选择与苏联有严重政治冲突,明显表示战后站在美和重点进攻
⑴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战略战术、成果)
①战略战术: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②成果: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逐步地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争取了力量对比和战略形势的根本改变。
⑵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时间、地点)
时期 内容 作用 变化及依据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大大提高了贫雇农的革命积极性,保证了土地革命顺利进行 变化:由消灭封建剥剧变为粮制封建剥削,再到消灭封建剥削。
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首要任务的变化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使解放区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 ⑵解放战争第二年人民解放军的基本任务
②北平谈判(时间、地点、结果)
⑵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见必修三第17课)
⑶渡江战役(时间、命令、概况)
⑷国民政府的覆灭(时间、标志、意义)
6.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⑴客观上
①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③统治腐败,贪官横行.
④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㈠抗日战争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联合斗争,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的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㈡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并压制或解散民主党派,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
二、解放战争
1.内战的全面爆发(时间、标志)
④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
⑵谈判的原因
①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原因、表现)
②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的目的
⑶重庆谈判(时间、人物)
⑷主要内容
①签署了《双十协定》(时间、主要内容)
②未能就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达成协议(体现了蒋介石消灭中共的根本意图)
⑶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规律与认识
①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②两党关系决定了中国政局,合作与分裂都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和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从中得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⑵三大战役(名称、时间、概况)
⑶成果和意义
5.解放战争的胜利
⑴国共北平谈判
①背景
㈠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㈡毛泽东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㈢中国共产党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引退"后,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所提八项条件为基础进行谈判,企图以谈判为手段,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划江而治,以便卷土重来。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其奸,但仍从尽快结束战争,实现和平的愿望出发,同意谈判。
⑵鼓舞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
3.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胜利的原因
⑴从国际大背景来看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冲击和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力量,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①第一次机遇
㈠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
㈡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胜利果实,并逐步恢复了封建帝制。他死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专制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
①基本任务
②"内线作战""外线作战"
㈠"内线作战"是指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属于战略防御性质的作战。
㈡"外线作战"是指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攻,属于战略进攻性质的作战。
③进行战略反攻的原因
㈠必要性:只有打出去、进行战略反攻,才能减轻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压力,减轻解放区财力、物力的消耗。
【学思之窗】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答案提示:土地改革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支援战争。这一切都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
⑸意义
①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
②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
③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2.政协会议(时间、地点、结果)
3.几个相关问题
⑴这一阶段中共的斗争形式和斗争方式
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③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道路。
④掌握了革命武装,并坚持武装斗争。
⑤组成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⑥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国内意义:实现了中国的独立、统一。
2.世界意义
⑴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⑵主观上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㈠全面内战爆发不久,毛泽东发表《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谈话。,这篇谈话,在内战初期敌强我弱的严峻态势下,给中国人民指出必须打倒蒋介石和能够打倒蒋介石的道理,在战略上武装了中国人民,使之树立起革命必胜的信心。
㈡党中央指出了能够打败蒋介石的正确的政治原则和军事原则,有效地指导了解放战争时期全局的政治工作和军事战争的战略战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