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益集团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分析_基于渐进主义改革的背景审.
利益集团2
二、中国利益集团的演变1. 从20 世纪80 年代利益主体多元化到90 年代三大利益集团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是政治经济文化高度一体化,不存在公开的利益集团。
改革以来,中国出现了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第一阶段,20 世纪70 年代末到90 年代,形成五大利益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垄断部门、企业和个人。
计划经济下“条块分割”体制,随着“放权让利”,演变成为地方与部门利益。
1985 年实行财政包干,72000 个镇,2780 个县,460 个地级市,28 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政府有了独立利益。
各经济部门政企分开形成部门利益。
国企改革和私人经济发展,形成独立的企业利益。
第二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广泛实行劳动合同制,劳动力变成商品,于是商品经济变成了资本经济。
权力创造市场,资本与权力高度结合,权力资本化延伸。
外资大规模进入,直到全面开放国内市场,外国资本力量迅速发展。
发展出三大新兴利益集团:国内垄断资本、国际资本、民营资本。
工人农民和消费者组织程度低,拥有资源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告状难。
他们连弱势集团也称不上,只能称为“弱势群体”,不能制约强势集团。
第三阶段,21 世纪,中国进入利益集团博弈时代。
三大利益集团简述如下。
(1) 垄断资本集团垄断资本,专指国有企业改制的深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要得益于行政垄断。
政府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搞地方保护主义。
行业垄断指公用企业和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比如铁路、邮政、水电、电信、航空和金融等企业) 实施强制交易或限制竞争行为,主管部门利用行政权力保护本部门企业高额利润,排斥或限制民营资本的准入。
国家通过强制分拆、引入竞争的方式进行改革,改变国家公司一家独揽的局面,比如对电力行业分拆为五大公司,独占变为寡头垄断,寡头得到主管部门特殊照顾,如限制市场准入、价格管制等,通过高定价享受垄断利润。
一些垄断、准垄断行业,由于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监管缺位或不到位,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成本核算不清晰、不透明,行业内个人收入和福利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成为社会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的突出表现。
杨帆发表司法部2007年重点课题报告 《当代中国的利益集团和社会主义法治》
杨帆发表司法部2007年重点课题报告《当代中国的利益集团和社会主义法治》《当代中国的利益集团和社会主义法治》第一主持人杨帆第二主持人张弛欧阳光目录一、利益集团理论与历史(一)关于利益集团研究的理论综述:多学科的视角(二)发达国家利益集团及其治理的历史:以美国为例(三)转型国家利益集团形成及其治理的历史:以俄罗斯为例(四)几点结论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其特点(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利益主体多元化(二)90年代初至今――三大利益集团形成(三)1990年代后期我国利益集团发展的重要趋势:集团博弈(四)进入新世纪以来,特殊利益集团日见雏形(五)我国利益集团发展特征分析三、我国利益集团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影响(一)利益集团对立法的影响(二)利益集团对执法的影响(三)利益集团对司法的影响(四)利益集团影响立法、执法与司法的行为方式总结四、社会主义法治下抑制利益集团负面影响的对策:平衡与遏制(一)承认利益集团的存在及其影响,主动把“利益集团”纳入决策话语与决策考量(二)建立起促使不同利益集团平衡发展的机制,使其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三)坚决遏制特殊利益集团寻求特殊利益的活动,尤其是要防止强势资本集团继续向形成成熟的分利联盟方向发展(四)在立法、执法、司法各个环节,防止特殊利益集团的干扰主要参考文献附件:1.关于利益集团理论的综述2.地方政府的利益走向3.民营企业的发展4.外资的发展5.房地产集团的利益6.垄断行业集团利益7.弱势群体与维权8.美国烟草业利益集团前言这是杨帆教授主持的司法部2007年重点课题《利益集团与社会主义法治》的成果。
总思路是我和卢周来多年以来共同研究结果,卢周来是国防大学教授,对制度经济学有深厚造诣。
我们共同参加了与特殊利益集团代表人物的论战,关于中国利益集团的起源及其恶性发展的可能性与危害,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多次发出警告,并进行了长期的坚决斗争。
对于中国利益集团比较早的实证研究,是姜洪和关山在20世纪80年代关于“块块经济学”和中国地方政府的研究,我在1998年《战略与管理》发表中国渐进改革特点与权力资本化的论文,综合性地揭露中国利益集团的起源与内在逻辑,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受到严厉打压,但始终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关注,10年以后,终于为全社会广泛接受,并在决策层面具有了现实的意义。
中国的利益集团研究
中国的利益集团研究作者:刘玉成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2年第16期源于政治学的“利益集团”一词原本中性,是指基于共同利益形成的社会团体,力图对国家公共政策和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影响。
现提及更多的是其特殊概念,指借助公权以不合理的手段获取自身利益。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并不认为自身存在利益集团。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利益分化,十三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内部仍然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
”对于“中国有没有利益集团”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但对利益集团其他方面的讨论仍在继续。
谁是利益集团?针对这一问题,学界既有共识也分歧,其普遍认为中国利益集团具有内生于权力、行政性垄断、形式合法化、形态模糊性四个特征,但在具体划分方法上存在不同意见。
有学者认为中国已形成三大利益集团——以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群体、以国有垄断企业为代表的垄断利益群体、以房地产和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资源利益群体,并由此衍生出权贵、经营垄断以及地产资源三大富豪群体。
也有学者提出判断中国利益集团的三条标准:攫取了并将继续攫取来自改革开放的大部分收益;对可能损害其利益的进一步改革持消极态度;有很大的能量阻扰、化解改革。
他们认为中国存在七种利益集团。
据此判定中国存在七类利益集团:中央部委特别是有很大审批和管制权的部门、地方政府及其相关官员、以中石化和中石油等为代表的国有垄断企业、跨国资本及其国内代理人(主要指官二代、官三代)、具有挟持政府的能力的房地产开发商、民营企业及民营资本、体制内的部分专家学者。
还有学者根据利益集团运行机理将其划分为六类:一是权力市场化的特权官僚集团,指个别掌握公权力的政府职能部门,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二是垄断重要资源和市场的国有垄断企业集团,主要集中在烟草、电力、石油开采与加工、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和金融保险等七大行业;三是公共资源市场化的准政府型部门,指处于权力与资本之间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如公立医院和学校以及某些与公共事业联系密切的服务性部门;四是享有超国民待遇的境外和涉外利益集团,如各国在华商会以及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五是向权力寻求特殊保护和优惠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六是与权力有着密切关系或直接是官商同盟的暴利行业集团,如房地产企业集团、采矿企业集团和靠股市、期货等获取暴利的行业。
政治社会学论文中国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特点分析
政治社会学论文中国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特点分析中国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特点分析引言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利益集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利益集团是由一群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组成的,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争取和维护自身的利益。
本文将分析中国利益集团在政治参与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影响。
一、利益集团的形成和组织1. 利益集团的形成利益集团的形成通常源于经济利益的追求。
在中国,由于经济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源和权力的分配不均等原因,各种利益集团应运而生。
这些利益集团可以是由企业家、地方政府官员、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等组成的。
2. 利益集团的组织利益集团通常以非正式的方式组织起来,例如通过人际关系网、行业协会、社交圈等。
这些组织形式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能够更好地应对政策变化和利益调整。
同时,利益集团也会通过行业协会、商会等正式组织来进行利益代表和政策倡导。
二、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方式1. 利益集团的利益代表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方式来代表自身的利益,例如通过游说、献金、宣传等。
他们会积极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中国,一些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官员通过捐赠资金给政府或政治家,以换取政策支持和资源分配。
2. 利益集团的政治联盟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一些利益集团会形成政治联盟。
这些联盟可以是由多个利益集团组成,共同合作来实现共同的政治目标。
例如,在中国,一些行业协会和商会会联合起来,通过共同发声、互相支持等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利益集团的政治影响力1. 利益集团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利益集团通过政治参与来影响政策制定的过程和结果。
他们可以通过游说、献金等方式来争取政策的支持和资源的分配。
一些利益集团甚至可以通过与政府官员的亲密关系,直接参与到政策制定的过程中。
2. 利益集团对政治权力的影响一些大型利益集团通过对政治家的献金和支持,获得了与政治权力的紧密联系。
这些利益集团可以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身的利益,例如获取资源、市场垄断等。
我国利益集团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二、改革政府体制和立法体制,以扩大利益集团的有利影响
在政府部门设置上,除了保留和加强一些必要的政府部门和宏观经济调 控部门外,彻底废除一些建立在行业和产品基础上的政府经济主管部门,相 关的部门规划功能转由国家发改委执行。
利益集团以其成员共同利益代言人的身份向政府提出 利益要求,以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决策,使政府的政策 与立法有利于本集团的利益或目标的实现。
利益集团还为自己的成员提供各种服务和信息 ,以谋 取集团利益; 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情报,以影响政府 制订政策;利用传播媒介向社会宣传自身的价值观、 利益目标和对政策情况的分析等,以扩大组织影响, 获取公众支持。
我国利益集团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广东金融学院 公共管理系 汪洋
利益集团是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向政府施 加影响,进行非选举性的鼓动和宣传,用 以促进或阻止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变,以 便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 主张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 (政党)存在于选举过程之外,不向公众负责
• 每一利益集团都有特定的组织目标。根据组织目标指 向与受益的对象,利益集团可分为两大类:特殊利益 集团与公共利益集团。 • 特殊利益集团追求其成员自身的特殊利益要求,一般 是以经济利益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是形成最早、 存在最广泛的一类集团。工商界利益集团、金融界利 益集团...... • 公共利益集团的目标范围非常广泛,凡是对社会具有 普遍意义的公共利益问题都可能成为公共利益集团的 组织目标。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利益协会、和平组 织......
浅谈中国利益集团
浅谈中国利益集团国政二班 2009140582 韩英杰对于中国利益集团有无的问题,向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利益集团的含义及发展历程:在西方,利益集团又称利益团体、压力集团等,是指按照一定形式组织起来的享有共同的信念、态度、价值或关注点的个体集合,它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向政府施加影响,进行非选举性的鼓动和宣传,用以促进或阻止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变,以便在公共政策决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主张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
它最早出现于18世纪末的北美13州。
其后,英国、法国也相继出现了利益集团,但数量不多,对政治过程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19世纪中叶,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出现巨大的分化。
利益分化造成的矛盾和对立促使利益性质相同且处于同一利益水平上的人们,在明确的利益意识的驱使下结成了一定的利益团体,各种利益集团便发展了起来。
进入20世纪,尤其是二战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自身的缺陷表现得愈来愈明显,于是出自政府的各种干预政策便纷纷出台,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也不断加强。
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政府政策就成为追求利益的各种利益集团表达和获得利益的重要途径了。
由此可见,利益集团起源于美国,并且其发展演变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我们并不能仅仅因为中国的历史背景,地缘环境,意识形态,制度模式不同于西方便否定了利益集团存在的可能性,同时,我们也不能不考虑诸多相关因素而将中国利益集团存在与否问题简单化。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中国社会是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高度一元化的社会,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政党利益、阶层利益、个人利益都被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因而在政治生活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中基本上就没有“利益集团”这一说法,人们对它是非常陌生的、不熟悉的。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发育所引起的社会分化过程,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多元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我们知道,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引起了社会利益、社会结构的分化,利益的多元化、群体化、个人化。
中国利益集团行为特点分析
中国利益集团行为特点分析作者:王元黉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01期摘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利益集团对我国社会、经济、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了解利益集团的含义、正视其存在、分析其特点,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利益集团;特点;应对;对策中图分类号:C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01一、利益集团概述(一)利益集团的含义利益集团是一个持有共同态度,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向社会其它集团提出要求的集团,如果它通过向政府的任何机构提出其要求,进行非选举性的鼓动和宣传,用以促进或阻止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变,以便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主张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利益集团就变成一个政治性的利益集团。
(二)中国的利益集团在中国,利益集团是指有着相同社会地位和共同利益追求的人的集合体,阶级和阶层属于特殊的利益集团。
中国现有的利益集团格局,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
利益集团的本质是为特定群体争取利益。
由于一个社会所能拥有的利益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各种利益集团争夺社会资源的现象将会变得越来越突出。
当然,利益集团的活动并不仅仅表现为冲突,还表现为利益合作。
有共同的诉求,就会有共同的利益,也就会形成共同的利益板块。
这是当前利益集团发展过程中的新特点。
实际上,中国的利益集团格局中,可以轻易发现有很多的利益板块存在,这些利益板块可以横跨若干个利益集团。
国有企业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利益板块。
不同的国有企业可以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它们在市场中可能也会有冲突,但当面临涉及国有企业整体利益受损的时候,它们就会形成一个整体的利益板块。
整体而言,利益集团在中国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利益重组,中国的利益集团将会更加多元化,其诉求表达会更加多样化。
二、中国利益集团的行为特点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有30多年了,在这段时间内,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转型,我国的利益集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解读中国利益集团
解读中国利益集团承认中国也有利益集团,这本身即是一个社会变革的过程“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曾经,这个口号振奋了无数人。
为什么联合?除了有共同的理想,还有着共同的利益;而且,联合起来才有力量。
这是社会利益集团出现的基础。
很长一段时间里,代表“局部”、“狭隘”和“个人”利益的利益集团得不到承认,也不被允许存在和发展。
xx远华走私案使人们从梦中醒来,利益集团并不遥远,它的存在并不会因为“不承认”受到影响。
事实上,人们的表述中早已出现了“既得利益集团”,利益集团的出现似乎总是伴随着贬义。
中共xx大以来,新一届政府力倡“平衡”,在调整利益再分配中坚持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其间就包含着平衡和调控利益集团。
在这种情况下,对“利益集团”才有了严肃意义上的解读。
中国有哪些利益集团XX年7月,为声援支持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民间对日索赔,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等地高校教授、研究生、大学生代表、医生代表等组织了“原告声援团”。
XX年11月4日,“声援团”还与中国原告团、日本律师辩护团、原告证人、全国各地原告一道,在浙江义乌市崇山村举行“细菌战诉讼二审声援大会”,继续推动细菌战诉讼工作。
研究者认为,“声援团”是常说的~组织、帮会、走私集团、地下传销组织等非法利益集团之外的另一种利益集团。
事实上,人们往往忽视了合法的利益集团,比如常见的村民自治委员会、居委会、经有关部门登记注册的社团以及民间自发产生的公民自助组织、兴趣组织等。
中国社会正从单一性社会向多样性社会转型。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程浩认为,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是:整个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分化与重组,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逐步形成,并分化组合成特定的“利益集团”,并不同程度地对地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
程浩所说的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包括私营企业主、个体户、自由职业人员、受聘受雇人员等不同的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甚至还包括驻大陆台商的利益群体和“买办”者利益阶层。
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
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一、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的存在与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利益集团是指一群具有共同经济、政治或文化利益的个体或组织,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并参与政策制定和政治决策过程。
在中国政治中,利益集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政治资源,对国家治理和政策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政治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利益集团的分类及特点中国政治中的利益集团可以分为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集团。
这些集团通过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源来影响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以实现自己的利益。
政府利益集团是指政府官员和机构所组成的集团,他们通过政治权力来获取利益。
这些利益集团通常是政府的一部分,如党派、政府机构和军队。
他们通过权力和地位来影响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
企业利益集团是指那些由企业家和企业组成的集团,他们通过经济资源来影响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
在中国,企业利益集团通常是由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组成,他们通过捐款、行贿和掌握经济资源来获取政治资源。
社会团体利益集团是指传媒、学术界、宗教团体等非政府组织所形成的集团,他们通过舆论和人际交往来影响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
这些团体通常与政府和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在社会舆论中塑造某种利益诉求和意见来推动政策的制定。
地方政府利益集团是指中国各个地方政府所形成的利益集团。
地方政府通过发展地方经济、资源、投资等手段来获取政治资源。
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在政治中的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利益集团在中国政治中有着不同的特点。
首先,他们具有较高的组织性和组织能力,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来参与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
其次,他们拥有丰富的资本和资源,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资源,这些资源使得他们能够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最后,这些利益集团在政治上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政治环境的变化来调整策略和行动方式,以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中国社会的利益集团及其政府政策探析
中国社会的利益集团及其政府政策探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变迁,各种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
本文旨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历史分析、利益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历史流变、基本特征、社会影响进行剖析,并在提出相应的应对政策。
1.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历史流变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从自在的利益群体到自为的社会利益集团的过程。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仅存在一些自在的利益群体,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利益集团开始产生并迅速发展,出现了能自觉代表相关社会群体利益的自为性社会利益集团。
1.1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利益集团建国之初,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纲领的实施,中国的大资产阶级集团被消灭,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基本上被赶出大陆,中国还存在着工人利益集团、农民利益集团、城市小资产阶级利益集团、民族资产阶级利益集团。
各利益集团在共同纲领的框架内的表达自己的经济、政治诉求。
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旧中国中的一切代表剥削阶级的利益集团都被彻底摧毁。
此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在政治上实行中国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意识形态上主张人民利益高度一致,强调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这种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特点,使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呈现出高度的整体性,尽管当时中国社会也存在着简单的阶级、阶层结构,但是代表局部利益的利益集团不应该也不容许存在。
1.2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利益集团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双重转型,政治权力、资本、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场域中重新洗牌,中国社会高度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不断解构、分化与重组,出现了能自觉代表相关社会群体利益的自为性社会利益集团。
首先,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为中国利益集团的产生创造了经济基础。
浅析中国利益集团在当今政治体制下的发展特点
浅析中国利益集团在当今政治体制下的发展特点利益集团作为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在全球各国普遍存在,无论我国学界和政界是否承认其存在,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确实存在利益集团,而且有其不同于他国家的特点。
美国马里兰大学讲座教授奥尔森在他的《国家的兴起和衰落》一书中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有足够长时间的政治稳定,就会出现特殊利益集团,而且,它们会变得越来越明白、成熟、有技巧。
然后它们就会对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公共政策,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机器,尤其是行政和法律,会越来越知道该怎样操纵,懂得在操纵时怎样找到好的理由。
由于他们的技巧越来越娴熟,因而获得的利益也就越来越持续、越多。
最终慢慢导致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行政、法律等方面的体制、政策、组织,变成最符合特殊利益集团的安排,使得该国发展的新动力越来越被抑制,各个部门越来越僵化,这必然导致国家的衰落。
毛泽东时代从1949年到1977年,在中国很难找到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特殊利益集团,因为毛不让国家体制稳定,政治运动频繁,确实不易形成稳固的特殊利益集团。
从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上讲,特殊利益集团只有在相当长的政治稳定性之下,才能慢慢形成巩固起来。
中国进入邓小平时代,大的动荡越来越少,为利益集团的形成提供了大好气候。
因此可以看到中国的利益集团形成时间较晚而且在短时间内发展迅速是不同于西方国家利益集团发展的很大特点。
每个利益集团都不只需要在经济资源上运作,更重要的是要有政治上的保护。
特殊利益集团必须是政治资源与商业资源的结合体。
虽然在美国、西欧也存在特殊利益集团,但它们的大环境体制与中国的非常不同。
在美欧的体制下,那些利益集团虽然可以影响法规政策,却没法一手遮天。
第一,没有哪个特殊利益集团可以长期操纵选举行政首脑的全过程,尽管会影响它。
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美欧的全国大选中,常有异军突起。
第二,特殊利益集团也无法一手操纵全国议员的选举,尽管当中确有一部分是它们的游说者,但它们不可能把国会的两院操纵在手。
浅析中国利益集团产生的原因_面临困境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可以从诸多角度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进行剖析和 研究, 利益集团就是其中之一。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 利益集 团崛起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 成的单一格局被打破, 社会被分解为各种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 此时利益集团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 成为一股对有限社会资 源进行分配有着重要影响的力量, 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政府政策 的制定和执行, 其影响力有着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 一、 利益集团的概念 “利益集团” 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政治学领域, 而后被广泛应 用到其他领域。 纵观理论界, 国内外学者对利益集团作出过不同 的定义,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位: 美国学者詹姆斯・麦迪逊, 他对利益集团的定义是: “为某种共同利益的冲动所驱使而联合 起来的一些公民, 不管他们占全部公民的多数或少数, 而他们的 利益是损害公民的权利或社会的永久的和总和的利益的。 ” 戴维 ・杜鲁门对利益集团做了如下定义: “利益集团是一个持有共同 态度的向社会其他集团提出要求的集团。如果它们向政府的任 何机构提出其要求, 它就变成了一个政治性的利益集团” 。 中国 学者王浦劬则认为 “利益集团是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
◆社会观察
2011 ・ 04 (下)
浅析中国利益集团产生的原因、 面临困 境及未来发展趋势
锁
摘 要
琳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演进, 中华和特点,各利益集团已经并且将在中国未来的政治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 方面, 在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下, 利益集团的发展又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本文通过对中国利益集团产生的历史背景、 现状的分析, 找出其发展困境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以期对正确引导利益集团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起一定的指导 作用。 关键词 利益集团 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11)04-180-02 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等传统观念的影响, 人们缺乏以团体方式 参与国家生活以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 因而利益集团在当时的中 国没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中国执政党和政府也不承认中国存在 利益集团。 改革开放后, 受政治、 经济、 文化、 科学技术、 国际环境等各种 因素的影响, 中国社会从单一性社会向多元化社会转变, 利益集 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198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二中 全会报告指出: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中国内部存在不同利益集团 的矛盾。 ” 这是官方第一次公开承认中国存在着利益集团, 从此, 利益集团得以新生, 它从无到有,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 产生原因 一是市场经济发展导致利益和阶级阶层分化的结果。改革 开放后, 中国打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与生产力发展不 相适应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带来了社会利益结构的根本性变 革, 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 出现了利益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为利益集团的出现奠定了经济和社会基础。 二是国家政治民主和法制化发展的结果和需要。1982 年颁 布的宪法第 35 条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具有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 游行、 示威的自由” 。 这成为利益集团存在和活 动的合法性基础。伴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 党 内民主制度、 信访制度、 基层民主建设、 大众媒体监督等政治制度 的改革和不断完善, 再加上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权利而进行的各 项民主改革, 为利益集团的产生提供了宏观的政治保障和制度条 件。 三是公民参与意识的觉醒。 改革开放后, 公民受教育程度增 强, 素质不断提高, 伴随而来的是公民利益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 强, 由于个人力量有限, 人们以求借助于集团的力量来实现依靠 个人力量无法实现的利益, 因此就需要更多的渠道来满足人们的 这种欲望, 利益集团就是实现其欲望的平台。 四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席 卷世界,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迎来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 尤其是 作者简介: 锁琳,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2009 级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政治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 D663
我国利益集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6.11我国利益集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杨荣军谭勇(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利益集团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现实,它在政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利益集团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和对政府的依附性等问题,政府应采取措施促进利益集团均衡、良性发展。
关键词中国利益集团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1-040-02利益集团是具有共同利益和要求并为此采取共同行动的人们。
它有三个特征:第一,群体有共同的利益;第二,成员有群体意识,能意识到共同利益的存在;第三,能采取集体行动维护共同利益。
利益集团可以是显性的、有组织的正式社团,也可以是隐性的、没有正式组织的群体。
事实上,在中国,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具有政府机构性质,组织严密的利益集团只占少数,游离于政府管理之外、组织程度低的利益集团大量存在。
一些行业依托主管部门,制定同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原则相违背的行业规定,谋取行业的特殊利益,这些行业部门也应被看作是利益集团,因为它们完全符合利益集团的定义和特征。
而且,由于拥有大量的资源,它们是当今最有影响的利益集团。
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就不能完整把握中国利益集团的状况。
利益集团是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被看作政治过程的奠基石,它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它能使人民联合起来,保护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制约权力,监督政府。
第二,成员利用整体的力量,使与自身利益密切的问题能够更容易提上议事日程,力图使政府的政策能反映自己的政策要求,从而有利于利益的表达,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在转型时期,随着单位制度的解体,社会控制减弱,利益集团作为一种组织对社会政治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著名政治学家戴维杜鲁门认为,在社会迅速变化的历史时期,当人们的期望持续受挫时,便趋于建立组织,这样的组织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第三,在日益复杂和多元的现代社会中,利益集团作为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桥梁,利益集团能够使二者有效地沟通,一方面,它能使公民的愿望、要求能够被政府所察觉、掌握。
解读中国利益集团
解读中国利益集团
中国利益集团指的是在中国国内具有一定经济、政治和社会影响力的组织或群体,其成员通常会团结在一起,为了共同的利益目标而行动。
中国利益集团包括了各行业的利益集团,如国有企业、私营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
这些利益集团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来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并通过与政府的合作或者影响来获得资源、政策支持和市场机会。
中国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政治制度的结果。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在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和市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利益集团通常通过与政府合作、寻求政策支持或者通过腐败行为来获取资源和权益。
然而,中国利益集团的存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它可能导致竞争不公平,限制了其他经济参与者的发展空间。
其次,它可能促使政府制定偏向特定利益集团的政策,不符合整体的公共利益。
最后,利益集团的权力可能导致腐败和滥用权力的现象,损害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因此,解决中国利益集团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和治理,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加透明度和问责制度,以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
中国利益集团多元化发展探析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培育出了自为性 、 自主性 的利益主体 ( 包括利益个体以及 由利益个体有意识组织起来 的利益集团) , 也 为利 益主体公 平 参与 利益博 弈 、 自主表 达 利 益诉 求 、 自由追 求 自身利益。 并为单个利益主体 ( 利益个体) 通过组团结社等方式 来维护或实现利益 目标 , 提供 了最重要的宏观条件和制度背景。 市场经济的发展, 提供了以市场为核心 的机会结构。这种 机会结构为各利益主体参 与利益博弈 、 表达利益诉求提供了可 能和 公平 。在 以市 场 为 取 向 的改 革 中培 育 出来 的 利益 主 体 , 对 自身利益的认知越来越明确, 利益意识越来越 自觉 , 利益表达行
维
改与展 革发
中国利益集 团多元化发展探 析
程 浩
( 深圳大学 , 广东 深-I 586 ) O 100 I
[ 要]中国的利益集团, 摘 除了在传统体制和市场化改革初期不规范体制 中已经形成的‘ ‘ 既得利益集团” 外,
还有正在 生成、 成长 、 能代表 相关社会群体之利 益的 自为性 “ 社会 利益 集团” 。随着 中国经 济市场 化的 深入发展 , 利 益集团呈现 多元化发展 趋势。 [ 词】利益主体 ; 益集团 ; 关键 利 多元化
[ 中豳分类号]C1 9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l 7 88(060 — 09 0 o — 4720)4 04 — 2 o
的大爆 炸 。 n7 ” 7 )
总体上说 , 利 益 集 团是 在 传 统 体 制 和 市场 化 改 革 初 期 既得 不规范体制中形成的。传统 的计划体制。 一方面导致形成一些 垄 断性行业 , 官商不 分 的企业 。 不 同 身份 制特 征 的 工人 与 农 具有 民、 部与群众等“ = F 天然” “ 的、 自在” 的利益群体; 另一方面 , 为这 些群体中的强势群体维护其 既得利益 , 提供了政策性保护和制 度性支持 , 使得这些既得利益者能够凭借既有的制度安排 , 继续 获取稳定的利益 , 并有可能瓜分和 占有他人利益 , 排斥他人参与 利益 分配 。“ 自在 ” 利益 群 体 逐 步 演 化 为分 利 性 、 他 性 的 既 的 排 得利益集团。例如 , 由于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和高度国有化 , 在主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部门形成了行政性垄断。这种垄断 带来的直接后果 , 就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如 通讯 、 电力 、 铁路、 民航等 . 它具有明显的分利性、 排他性 , 并具有 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研究
中国社会利益集团探究引言社会利益集团是指由一群人组成的非营利组织,其目标是为了维护和增进社会福利、利益和权益。
在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进步日渐迅猛,并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进步现状、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第一部分:社会利益集团的进步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利益集团蓬勃进步。
依据统计数据,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数量已经从几十个迅速增加到数以百万计。
这些集团遮盖了各个领域,包括环保、健康、教育、社会公益等。
而且,这些组织不仅数量浩繁,规模巨大,而且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加。
其次,社会利益集团在组织形式上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进步,社会利益集团的形式也在不息创新和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非政府组织(NGOs),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和志愿者组织加入到社会利益集团的行列中。
这些新型组织形式不仅重视社会效益,还强调经济可持续进步,这为社会利益集团的进步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二部分:社会利益集团的特点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特点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社会利益集团涵盖了各种领域和行业,从环保组织到健康慈善机构,从教育组织到社会公益团体。
这种多元化体现了社会利益集团的广泛性和宽容性。
2. 反映社会问题:社会利益集团的成立往往源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挑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环境污染、贫困救助、公平教育等方面。
社会利益集团通过调研和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援助改善社会状况。
3. 专业性:社会利益集团通常由一群专业人士组成,他们在特定领域中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这使得社会利益集团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专业的意见。
第三部分:社会利益集团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利益集团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调配:社会利益集团通过向弱势群体提供资源和服务,平衡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
他们致力于改善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
2. 社会创新:社会利益集团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他们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模式,解决现实问题。
我国现阶段利益集团的特征及其在立法中的利益表达
团: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人民内部仍然存在着不同 “ 利益 集 团的矛 盾 。利益 集 团的存 在及其 利益 表达对 ” 我国立法过程产生了重要 的作用。 然而 , 我国对利益 集团的立法规范尚不完善: 一方面 , 利益集 团能充分 利用体制内利益表达渠道积极表达利益 ; 另一方面 , 由于法律 规范 的不完 善 ,利益集 团的某些 利益 表达 行为 又往 往游 离在 法律规 范之外 。
“ 利益集团” 例如各种学术团体 、 , 社会组织等 。尽管
它们 对社 会现 实 的关 注点 不尽 一致 ,关 注方 式和 手
段也颇有差异 , 所欲达到的 目 标各不相同, 但它们都 不 同程度地 参 与并试 图影 响甚 至左 右立 法 的方 向以 实现 自身 的利益 诉求 。基 于此 , 笔者 认为 , 利益 集 团
和影响力。 第三类是弱势利益集团, 包括城市下岗职 工 、 市化进 程 中的被 拆迁 群体 、 民工 及经 济 收入 城 农 在贫困线以下的社会群体。这类群体 的组织化程度
较 低 ,是社会 转 型和经 济高 速发 展带 来 的利益 分 配 结 构性 不平衡 的产 物 。这类 群体 往往 在立 法 和公 共 政 策制定 中缺乏话 语权 ,也 缺乏 表达 利益 诉求 的有 效 途径 ,对公 共政 策施 加影 响 的愿望 和 实现程 度 之
体 和 谐 , 断推 动 中 国社会 的 民主 法 治 进程 。 不 [ 键 词 ] 现 代 立 法 ; 益 集 团 ; 益 袁 达 关 利 利
[ 中图分类号 ] 6 8 [ D3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30 9 10 ( 00 0 - 0 0 0 10 — 2 3 2 1 )5 0 7 — 3 -
重 要 标 志 ” [ 中 国共 产 党 在 1 8 。 I 9 8年 的十 三届 二
我国利益集团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广东金融学院 公共管理系 汪洋
利益集团是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向政府施 加影响,进行非选举性的鼓动和宣传,用 以促进或阻止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变,以 便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 主张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 (政党)存在于选举过程之外,不向公众负责
• 每一利益集团都有特定的组织目标。根据组织目标指 向与受益的对象,利益集团可分为两大类:特殊利益 集团与公共利益集团。 • 特殊利益集团追求其成员自身的特殊利益要求,一般 是以经济利益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是形成最早、 存在最广泛的一类集团。工商界利益集团、金融界利 益集团...... • 公共利益集团的目标范围非常广泛,凡是对社会具有 普遍意义的公共利益问题都可能成为公共利益集团的 组织目标。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利益协会、和平组 织......
• 3.合法利益集团政府主导型色彩浓厚;在现实的社
会中,绝大多数有影响力的社会都是由政府领导或者是干 脆由政府直接一手创立。
• 4.利益集团的网络化进程加快。现代网络技术的发
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利益集团开始建立自己的主页和网站 ,以网络为载体,吸收成员,以网络为平台,进行成员间 的联系和交流,表达利益诉求的途径更为便捷,利益集团 的网络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利益集团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 显。
党和政府应该对利益集团加强严格的分类控制,对利益集团的制度建设 在方向性加以引导和控制。党和政府也应该适度地放权,转变对利益集团的 观念和态度,对一些自治性的民间社会利益集团,给予其合理表达利益诉求 的空间和合法性。
二、改革政府体制和立法体制,以扩大利益集团的有利影响
在政府部门设置上,除了保留和加强一些必要的政府部门和宏观经济调 控部门外,彻底废除一些建立在行业和产品基础上的政府经济主管部门,相 关的部门规划功能转由国家发改委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与发展中国利益集团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分析———基于渐进主义改革的背景审视杨友国,刘志民(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摘要]中国渐进主义改革背后隐藏着利益集团政治的渐进发展模式,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利益集团处于孕育阶段,发展较为隐性,社会利益相对共容,这就奠定了有序的改革环境。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利益集团步入形成阶段,由于渐进改革的不完善,其发展带有强烈的失衡特征,强、弱势集团之间两极分化严重。
本世纪初,中国利益集团进入到博弈阶段,各集团间无序竞争不断加剧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成为渐进改革持续推进的障碍。
因此,中国利益集团发展迫切需要过渡到有序治理阶段,以实现社会利益分配的规范化、均衡化。
[关键词]利益集团;渐进改革;利益共容;利益分化;利益冲突[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0901-0044-06上世纪80年代,中国采取了渐进主义改革路线,明显区别于前苏联与东欧地区的激进主义变革———“休克疗法”。
学界一般认为,正是这种截然不同的转型方式造成了两个地区起点相似且目标任务相同的社会改革取得的效果却差异巨大。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渐进主义创造了“中国奇迹”,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国家,而休克疗法带来的却是前苏东地区的全面衰退与几近崩溃。
然而,也有部分学者将目光集中于不同转型方式背后隐藏的利益集团政治之谜,认为中国之所以转轨进程比较顺利,就在于其渐进主义改革一直处于作为社会“共容利益”[1](p4代表的中央政府主导之下,着眼于社会总体产出水平的增长,避免了在改革初期出现地方政府、官僚资本、跨国资本等“狭隘利益”集团对社会“共容利益”的激烈瓜分与侵蚀。
[2]事实上,中国渐进主义改革路径之下隐含着富有中国特色的利益集团渐进发展模式。
中国利益集团的渐进发展,不仅对改革初期的顺利转轨与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对当前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同样有着深刻的影响。
换言之,利益集团的渐进发展已经成为渐进改革的重要结构语境,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改革的发展进程。
一、利益集团孕育阶段:利益隐性共容关于利益集团,西方政治学界早已有所研究。
美国政治学家戴维·杜鲁门认为,利益集团指一种“在其成员所持的共同态度的基础上,对社会上其他集团提出某种要求”的集团。
[3](p41罗伯特·达尔则认为,“任何一群为了争取或维护某种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一起行动的人,就是一个利益集团”。
[4](p235而阿尔蒙德则使用它来指代“因兴趣和利益而联系在一起,并意识到这些共同利益的人的组合”。
[5](p200本文将利益集团界定为:基于共同的群体利益自觉并付诸特定利益诉求行动的组织或集团。
利益集团研究一直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是研究现代政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对于理解现代政治特别是民主政治过程中诸多现象至关重要。
政治过程论创始者本特利曾经指出,“如果能解释利益集团,那么一切都可以解释清楚了。
”[6](p13但在中国,利益集团政治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鲜事物,直至近二十年才逐渐为我国学界所研究关注。
究其本因,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并不存在上述西方学者所描述的典型利益集团,取而代之的是意识形态话语把持下的人民利益、国家利益与阶级分化。
中国共产党主张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否认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差别,并利用农村中的人民公社体制以及城市中的国有企业体制,将人民主要划分为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通过强调工农阶级联盟将整个社会利益高度同构进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中。
因此,基于社会局部群体利益诉求的[收稿日期]2008-10-10[作者简介]杨友国(1982-,男,江苏盐城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分析;刘志民(1960-,男,陕西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公共政策分析。
2009.144利益集团便失去了生存土壤,否则只能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予以清除。
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旧有的社会结构日渐松动,中国利益集团开始隐性孕育。
单一的计划经济结构被打破,逐渐向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结构转变。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动,原有社会阶级构成也开始松动,知识分子阶层从工人阶级中独立出来,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内部逐渐多层次化。
此外,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新型阶层也开始崭露头角。
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阶层的初步分化并没有立即引发局部群体利益的强烈诉求,也没有造成社会中利益集团活动的迅速增加。
整体而言,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社会仍然处于一个利益集团相对隐性的孕育阶段,其主要社会特征表现为利益隐性共容。
之所以出现社会结构日渐松动而利益集团却相对隐性的局面,正是由于渐进主义改革路径对我国利益集团发展所特有的深刻影响。
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种渐进主义改革,旧有的体制存量成为抑制中国利益集团活动的结构性力量。
渐进改革的主导权掌握在社会“共容利益”的代表———中央政府手中。
为了降低改革风险,中央政府必须确保改革的可逆性,也即当其所推行的政策措施引发社会经济产出下降时,能够退回到起点以重新开始。
[2]这就使得中国当时的社会改革带有明显的渐进主义色彩,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试探性氛围中,中央政府谨慎地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改革策略。
改革初期,中国原有经济体制“存量”几乎不变,国有经济等旧有结构仍然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占有社会总体产出水平的绝大部分。
地方政府为了维持本地区经济产出的进一步增长,顺应了中央政府的谨慎,在改革初期也并不希望改变国有制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结构,而是通过利改税、拨改贷以及承包制等手段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在此之外辅助性地发展三资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这种体制“存量”巨大的渐进改革所带有的保守性,并没有在改革初期立即从根本上动摇旧有的社会经济结构,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旧有结构中国家对社会利益的统合能力,抑制与避免了基于各自“狭隘利益”诉求的利益集团的迅速增加以及可能发生的激烈冲突。
此外,长期体制惯性下的保守性思想,导致人们对非公有制方向的改革预期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社会中的各个隐性利益群体的诉求冲动。
另一方面,中国的渐进改革促进了社会总体产出水平的迅速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渐趋分化的利益群体提供了利益共容的基本条件。
笔者认为,中央政府主导与旧有体制的巨大“存量”固然是改革初期利益集团活动相对隐性的结构制约,但渐进改革所带来的社会产出水平迅速增长,则为社会中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活动提供了巨大的利益共容空间,是导致改革初期利益集团相对隐性的决定性因素。
同样必须改变单一的国有制结构,前苏东地区一味强调所有制结构的彻底私有化,而中国的渐进主义改革更多强调的是社会经济产出水平的快速增长,强调在中央政府主导之下对所有制结构的渐进调整。
一切改革都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为判断标准,使得渐进主义改革在改革初期即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秦晖(2008认为,改革初期的巨大经济增长并不仅仅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样得益于对传统计划经济成分的积极改造,是一种双重效率增益。
[7]由于长期的动员式经济建设和政治阶级斗争,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大量的不合理成分,一旦破除原有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维,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加之地方政府各项提高国有经济产出水平措施的实施,原有计划经济成分的产出效率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提高,社会总体产出水平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保持国有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为社会总体产出快速增长注入了持久动力。
总之,渐进改革在其改革初期即取得了巨大经济成就,有力促进了社会总体产出水平的快速增长。
这种以社会总体产出水平为代表的“共容利益”的快速增长,正如一个迅速膨胀的利益蛋糕,使得社会中隐藏的各个利益主体能够在分配结构未作根本性变动的情况下共享改革的丰硕成果,实现各自“狭隘利益”的共容与增长。
换言之,社会中的绝大部分成员都在改革初期经济快速发展中实现了各自利益的较快增长,成为渐进主义改革的受益者。
于是,在整体社会利益蛋糕迅速膨胀、几乎人人受益的改革初期,旨在推动利益蛋糕重新分配的利益集团活动需求就显得不那么急迫了。
总体上,改革初期中国社会中利益集团发展处于相对隐性的孕育阶段,呈现出某种利益共容的自发状态。
反过来,中国利益集团孕育的相对隐性,也为渐进改革奠定了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避免了前苏东地区出现的各利益集团之间激烈冲突、竞相瓜分共容利益的混乱格局。
二、利益集团形成阶段:利益显性分化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社会结构的进一步松动。
改革初期形成的利益隐性共容局面逐渐被利益显性分化所取代,中国利益集团发展开始由孕育阶段步入形成阶段。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市场化,社会阶层日益多元化。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彻底结束了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理论摇摆,为渐进主45义改革明确了方向与目标。
从此,中国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至上世纪末已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趋于瓦解,国有经济成分退缩至少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垄断行业,三资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私有制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扩大,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与改革初期相比,传统计划经济的体制“存量”已经相当有限,国家失去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合社会利益的结构性基础。
同时,社会分层日益多元化。
知识分子阶层从工人阶级中独立出来,并成为最为活跃的社会阶层之一。
传统的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内部也发生了进一步阶层分化,工人阶级分化为知识白领、技术工人、社会蓝领等阶层,农民阶级内部进一步分化为农民、农民工、农民企业家等阶层,此外,最为根本的变化是,私营企业家、个体劳动者、科技创业人员、企业高管人员、社会中介服务人员等新兴社会阶层不断涌现并日趋分化。
随之而来的是,群体(或阶层利益意识的日益觉醒。
在改革初期社会结构松动下出现的初步阶层分化,与其说是利益集团的隐性孕育,倒不如说是利益群体(或阶层的自发性存在,因为利益集团相较于松散的利益群体(或阶层存在,具备更高的群体利益意识自觉以及与之相伴的利益行动自觉。
随着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加之思想上的解放,这一时期社会内部各个阶层开始愈发意识到自身群体利益的特殊存在,开始寻求组织化的利益表达方式,并付诸特定的群体利益诉求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