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要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要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填空30*1 名3* 10’简2*10’案2* 10’一.名词解释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非全日制用工: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劳动关系:广义上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社会关系,狭义上指劳动法律关系即是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社会保险:指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在其生、老、病、死、伤、残、失业及发生其它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争议: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的认定与实现所发生的纠纷。

劳动争议实质上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表现。

二简答:一、劳动合同法定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约定条款1、试用期2、培训3、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条款4、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5、其他事项二、劳动法律关系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

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双方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劳动P1(是指生产性劳动,人们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

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其实质就是指在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关系相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

)P33、劳资关系(指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4、雇佣关系(关系强调劳动关系是雇主和雇员双方的关系。

5、劳工关系(更加强调作为劳动关系其中一方的劳动者。

6、劳使关系(日本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使用的称谓。

7、产业关系(称劳动-----管理关系,源于美国。

8、员工(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利的工作者。

9、员工团体P6(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10、管理方P7(由于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或一般称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的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11、利益冲突型的劳资关系P46(强调和注重劳资关系的各自利益和不同立场,劳资矛盾和冲突较为明显。

12、利益协调型的劳资关系P47(不仅劳资双方的关系比较和谐稳定,而且使得社会和经济也稳定地发展。

13、劳动关系理论P58(通过调整劳动关系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达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已经经历了几世纪的探索和改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了现代的劳动关系理论。

14、人的需要P82(需要是个人、社会集团和整个社会对于维持和发展其自身活动条件的各种要求的总和)利益是人的外显追求,需要是人的内显追求。

15、劳动问题P104就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和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16、事业单位P127(直接从事为国家创造和改善生产条件,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不以为国家积累资金为直接目的,不以赢利为生存、发展条件的单位。

17、劳务关系P134(指当事人之间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民事关系。

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法复习资料劳动法是管理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是维护劳动者利益、规范用人单位行为的重要法规。

在我们的生活中,劳动法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工作权益和社会保障问题,因此对劳动法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劳动法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加深对劳动法相关知识的理解。

一、劳动法基础知识1.什么是劳动法?劳动法是指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

它主要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用人单位的基本义务以及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互利、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行劳动者参与管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

这些原则为劳动者提供了保障,保证了他们的基本权利。

3.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劳动法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劳动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规范了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

不仅适用于劳动合同关系,也适用于劳动者的工资、劳动条件、职业安全等方面。

二、劳动法复习要点1.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条件劳动合同是劳动法中最基本的法律关系,必须遵守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的签订需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劳动条件、工资待遇等内容,对于解除劳动合同也有具体的条件和程序。

2.工资支付和福利待遇劳动者的工资支付是用人单位的基本义务之一,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同时,用人单位还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

3.劳动保护和安全管理用人单位有责任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劳动者也有权利拒绝危险的工作任务,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4.劳动争议解决方式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时,应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

如果无法协商达成一致,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劳动争议法院提起诉讼。

三、劳动法复习资料推荐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最重要的劳动法律法规之一,包括了劳动者基本权利、用人单位基本义务、劳动合同、工资、劳动保护等内容,是学习劳动法的基础。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1、女职工在哺乳未满()的婴儿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C、1周岁2、《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依据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制定。

C、宪法3、我国劳动法律规定,集体协商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日起()年以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A、54、以下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是()。

C、保守商业秘密5、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条款属于劳动合同的()B、约定条款6、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遵循自愿原则.该原则的主要内容不包括()D、履行协议自愿7、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企业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B、最低工资标准8、若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不能履行派遣服务费支付义务.派遣机构()A、应负有担保责任9、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时间的劳动合同。

C、终止10、订立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同时双方约定5个月的试用期,则劳动合同的期限为()A、36个月11、如果某员工在企业工作了15年,被企业解除了劳动合同,那么企业应支付())的工资。

C、12个月12、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的D、岗位津贴13、劳动法的主要宗旨是()C、保护劳动者14、如果企业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的工资报酬。

C、200%15、优先保护是优先对()的保护。

B、劳动者16、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D、以上各项及其他权利17、“谁主张、谁举证”是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原则中的()的内容。

D、区分举证责任原则18、我国劳动法律规定的最低就业年龄是()周岁。

C、1619、能够认定劳动合同无效的机构是()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20、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有权向用,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1.试述管理方的特点:A.管理方具有职权;B.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C.职权是自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

2.举例说明雇员参与管理的形式?答:雇员参与的形式主要是员工持股计划,还有雇员参加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委员会;通过职工大会,实行企业明治或企业民主管理;共决合同制,即雇主与工会依据法律规定,通过谈判决定共决内容、范围,签订‘共决合同’,实现雇员的民主参与;通过工厂委员会或其他类型的专门机构,参加企业咨询或管理活动。

3. 试述雇主协会在我国的作用: 在集体谈判中支持会员组织,维护雇主利益,并积极游说政府和议会。

4.权变管理理论中关于管理方地位与作用的阐述?答:权变管理理论认为,如果管理方面对不确定程度较小、变化不大的环境,在一个稳定的产品市场中进行大规模生产,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应该是集权模式。

相反,如果管理方面对的是不确定性程度较大、变化很大的环境,就应该采用更为灵活的‘有机’组织形式;权变管理理论主要关注管理过程的技术方面,强调在设计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过程中各种权变因素的重要性,在理论上支持了企业职权结构以及管理方劳动关系政策与实践。

5.简述工会承认的方式:通常工会可以通过自愿承认和法定承认两种渠道获得承认;自愿承认是指工会与雇主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到达成共识;法定承认是由国家立法规定工会的承认,包括自动获得多数雇员的支持而获取谈判资格两种情形。

6.简述工会化的原因:A.对就业条件及管理方提供的待遇感到不满;B.认为建立工会是表达这种不满的一种有效方式;C.对劳工运动有所了解。

7.试分析现代企业制度下,为什么说管理方得定义发生了变化?答:通过持有公司股份,劳动关系中得雇员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而股权的分散化,或者说产权的民主化,使企业成为社会的企业,从而使管理方与雇员的传统角色变的复杂化,界限不再清晰。

一方面,劳动关系中得管理方,即经理层,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与人、财、物等资源的调配使用,是“雇佣别人的人”;而在公司治理中他们又是被公司产权所有者‘雇佣的人’;另一方面,本身具有‘被雇佣’身份的员工,通过持有公司股份,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公司产权的所有者,从而雇员可以参加到企业中来,参与到企业资本的利润的分配中来,成为雇主,因此,在缺乏一定监控下,经理层既是劳动关系中得“管理方",又是公司所有者‘雇佣’的人,并实际掌握着公司的真实情况和管理权力,拥有双重身份,处于‘双强势”的地位,其力量是大于委托者的,出现雇佣方作为被委托方是强势的一方,而作为委托者的董事会、股权所有者却成为弱势的一方。

【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提示:题型为单选+多选40分,名词解释4分一题,5题共20分,简答共20分;论述10分,案例分析10分,此资料提供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范围,其中也包含了部分多选与单选,案例题需要在实例中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候能够理解的背诵和阅读,看完此资料再联系书中内容复习。

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的释义狭义的劳动关系含义: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具体劳动的关系又被称作劳资关系,劳使关系,雇佣关系,甚至产业关系。

(名词解释)员工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

员工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

(名词解释)员工团体是指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名解)管理方是指由于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或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名词解释)管理方团体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一般不直接介入员工与管理方的关系之中。

主要任务是同工会或工会代表进行集体谈判,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向其成员提供支持,通过参与劳动关系有关的政治活动/选举和立法改革来间接的影响劳动关系。

(名词解释)合作:是指在就业组织中,双方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以正式的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是以一种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形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名词解释)冲突是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完全一致,相反,经常会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

(名词解释)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相互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

(名词解释)简答:劳动关系中管理方权力主要包括:一、对员工指挥和安排的权力;二、影响员工的行为和表现的各种方式,比较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提供大量的资源,增加员工的认同感和工作绩效;三、奖励和考核;四、其他相当广泛的决策内容;第二节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类型劳动关系的类型:均衡型,倾斜型,政府主导型。

员工管理年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资料

员工管理年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资料

(员工管理)年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资料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壹、名词解释1、具体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于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壹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又称为劳资关系、劳使关系、雇佣关系甚至产业关系等2、员工是指于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运营决策权力且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

3.员工团体是指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4.管理方壹般是指,由于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或壹般称产权,而于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的运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5.管理方团体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壹般不直接介入员工和管理方的关系之中。

主要任务进行集体谈判,向其成员提供支持,通过参和同劳动关系有关的政治活动、选举和立法改革来间接地影响劳动关系。

6.合作,是指于就业组织中,双方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且于很大程度上遵守壹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是经过双方协商壹致,以正式的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是以壹种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形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7.冲突,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完全壹致,相反,经常会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

对员工及工会来说,冲突的形式主要有罢工、旷工、怠工、抵制等,辞职有时也被当做壹种冲突形式。

对用人方而言,冲突的形式主要有关闭工厂,惩处和解雇不服从领导的员工。

8.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相互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

9.所谓三方性原则就是于制定劳动法规、调整劳动关系、处理劳动争议等方面,政府、雇主和劳工三方代表共同参和决定,相互影响、互相制衡。

10.于人的多种需要当中,于某种条件下会有壹种需要排于第壹位,于需要结构中占据优势,共他需要排于它的后边,这排于第壹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1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12.罢工。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学习资料.doc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学习资料.doc

第五章劳动合同1、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它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经过协商达成的书面协议。

二、简答题★1、劳动合同的特征:答: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的特定性劳动合同中劳动者的特殊性劳动合同的不自由性劳动合同可能设涉及的第三人的物质利益★2、劳动合同的作用:答: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3、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答: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致、诚实信用4、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答:用人单位提出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签订劳动合同;双方还应鉴证劳动合同;★5、管理方的特点:答:管理方具有职权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职权是自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

★6、我国劳动关系变化的特点:答: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从“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转变为“利益型的互利互惠关系”;劳动关系的建立方式从政府行政分配为主走向市场选择为主;劳动关系的调节手段从行政调控为主转变为法律调控为主;劳动关系中的利益分配由平均主义转变为分配差别化;★7、劳动法的特征:答:它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劳动法的基木价值取向是侧重保护劳动者它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统一遵循三方性原则5 .劳动法的功能: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并为之提供保护,如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

解决纠纷劳动法不仅赋予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和保障权,而旦还规定了保证这些权利实现的司法机制,这是民主法治的基木要求。

确定基本劳动标准,如最低工资,最低就业年龄,工作时间和休息以及安全卫生标准等★8、集体合同的特征:答:集体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集体合同的内容集体合同的订立有严格的程序和形式要求集体合同是特殊的双务合同集体合同具有劳动基准法的效能★9、集体谈判的功能:_答:集体谈判可以显示集团利益要求可以保护弱势个体的合法权益可以促进社会稳定M以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效益10我国集体谈判的现状是什么?答:行业协会缺位主体双方不平等企业利润率低,增资协商缺少条件员工对集体谈判的自觉意识较弱★11、私营企业实行员工民主参与与管理的要求:答: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私营企业管理的要求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要求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12、什么是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依据是什么?答: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资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完整word版)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1、劳动关系-----是雇员(劳动者)与雇主(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称。

(名解)2、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有偿法律关系。

(名解)3、优势需要---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在某种条件下只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据优势,其他需要排在它的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名解)4、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名解)5、三方协商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订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即由政府、雇主组织、工人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有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

(名解)6、雇主—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仇的法人或自然人。

(名解)7、工会—由工人组成的旨在维护并改善其工作条件的连续组织。

(名解)8、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和颁布的法律。

(名解)9、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由劳动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各自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名解)10、工资--是雇主依据国家法律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名解)11、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事实上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一种劳动关系。

(名解)12、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名解)劳动合同鉴证,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审查、证明劳动合同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项行政监督、服务措施。

(完整word版)《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复习题

(完整word版)《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复习题

2017.4《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一、单选题(A)1.更强调以劳动为中心而展开,着重于劳动力的称谓是A.劳工关系B.产业关系C.劳使关系D.劳资关系(A)2.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劳动关系基本附属于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社会关系D.文化关系(A)3.广义劳动关系的主体是A.政府B.雇员团体C.协会D.雇主以及雇主协会(A)4.劳动关系称谓中又被称为产业关系,源自于美国的是A.产业关系B.雇佣关系C.劳工关系D.劳使关系(A)5.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中直接作用于劳动力市场的是A.经济环境B.技术环境C.政策环境D.法律和制度环境(A)6.在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中,经济环境往往会首先影响A.雇员工资福利水平B.产品生产C.工作岗位设计D.工作程序(D)7.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劳动关系影响最为直接的是A.货币政策B.经济政策C.财政政策D.就业政策(B)8.在影响劳动关系的政策环境中,作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供求,对劳动关系具有更加长远影响的是A.就业政策B.教育和培训政策C.经济政策D.货币和财政政策(B)9.“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是劳动者的A.社会定义B.哲学定义C.法律定义D.经济定义(A)10.宪法赋予公民的获得有酬职业劳动的基本权利是A.劳动权B.就业权C.休息权D.择业权(B)11.在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中,公民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是A.取得报酬的权利 B.平等就业的权利C.选择职业的权利D.享有休息的权利(B)12.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中,是对享受劳动权利的主体切身利益最直接保护的为A.取得劳动报酬B.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C.享有休息权利D.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B)13.劳动者首要的义务是A.遵守职业道德B.完成劳动任务C.提高职业技能D.遵纪守法(B)14.更强调企业所有权的雇主概念是A.经营者B.企业主C.用人单位D.企业家(C)15.德国在雇主身份认定时所考虑最关键的因素是A.组织标准B.经济标准C.控制标准D.执行标准(A)16.古典管理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A.科学管理理论B.权变理论C.系统管理理论D.决策理论(B)17.认为工人数“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的雇主管理理论是A.古典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理论C.系统管理理论 D权变理论(D)18.认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的雇主管理理论是A.古典管理理论B.权变理论C.经验主义理论D.行为科学理论(B)19.人际关系学说—早期行为科学的创建者是A.马斯洛B.梅奥C.斯金纳D.泰罗(C)20.现代意义的雇主组织出现在A.18世纪末19世纪初B.19世纪70年代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70年代(B)21.国际雇主组织成立于A.1905年B.1920年C.1932年D.1941年(B)22.国际雇主组织的首要任务是A.促进企业自主发展B.在国际上维护雇主利益C.促进雇主间经贸合作D.建立和加强国家级雇主组织(C)23.我国雇主组织实行A.一元化原则B.水平化原则C.多元化原则D.垂直化原则(C)24.最早的工会组织形式是A.蓝领工会B.白领工会C.同行工会D.半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会(C)25.1880年法国成立全世界第一个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是A.共和党B.人民党C.工人党D.民众党(A)26.1871年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A)27.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25年5月正式成立于A.广州B.上海C.深圳D.珠海(C)28.工会的基本职责是A.参与企业民主管理B.完成国家经济建设C.维护职工合法权益D.接受思想文化教育(B)29.在工会的权利中,代表权和维护权的具体化的是A.财产权B.参与权C.监督权D.诉讼权(B)30.工会的基本权利是A.参与权B.代表权C.监督权D.维护权(A)31.政府在劳动关系的5P角色中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是A.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保护者B.劳动争议的调停者C.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D.公共部门的雇佣者(C)32.主张政府应该扮演“守夜人”角色的劳动关系政府理论是A.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B.B.管理主义政府理论C.新保守主义政府理论D.激进主义政府理论(C)33.劳动关系中最主要的内容是A.制定劳动政策B.建立劳动力市场C.确定劳动条件D.协调劳动关系(B)34.代表是精英理论的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是A.管理主义政府理论B.自由改革主义政府理论C.激进主义政府理论D.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C)35.从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和根本对立出发分析政府的角色的劳动关系理论是A.管理主义政府理论B.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C.激进主义政府理论D.自由改革主义政府理论(B)36.2008年出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处理实行A.一裁两审 B.一裁终局C.二裁一审D.二裁终局(C)37.调节劳动关系最基础的法律制度是A.劳动管理法B.劳动就业法C.劳动关系协调法D.劳动标准法(C)38.属于强制性规范,用人单位必须遵守执行的劳动法内容是A.劳动管理法 B.劳动就业法C.劳动标准法D.社会保险法(C)39.标志着中国劳动法诞生的是A.《劳动法案大纲》B.《劳动立法原则》C.《暂行工厂通则》D.《关于开展劳动立法运动的通告》(C)4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是A.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B.三方合作原则C.按劳分配原则D.劳动自由原则(C)41.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中,在社会连带关系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是A.劳动自由原则B.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C.三方合作原则D.推行劳动争议协商原则(A)42.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A.2个月B.3个月C.6个月D.9个月(B)43.劳动合同规定试用期不超过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2个月(D)44.以下属于劳动合同约定条款内容的是A.劳动保护条款B.劳动合同期限条款C.劳动报酬条款D.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条款(C)45.由劳动本身特点决定的劳动合同履行原则是A.全面履行原则B.协作履行原则C.亲自履行原则D.实际履行原则(C)46.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中,判断劳动合同是否履行,是否违法的法律标准是A.亲自履行原则B.协作履行原则C.全面履行原则D.实际履行原则(C)47.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A.10天B.15天C.30天D.60天(A)48.目的是保护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和生存能力,度过暂时难关的解雇类型是A.经济性解雇B.过失性解雇C.缓冲性解雇D.非过失性解雇(C)49.非全日制用工是指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A .2小时 B.3小时C.4小时D.6小时(C)50.非全日制用工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A.15小时B.18小时C.24小时D.30小时(B)51.弹性工作制提出于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D)52.主要在企业困难时期采用的弹性工作制形式是A.工作任务中心制B.工作分担方案C.紧缩工作时间制D.临时性工作分担方案(A)53.集体谈判各项功能中,强调了工会和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的是A.决策功能B.市场功能C.经济功能D.政府调控作用(A)54.集体谈判的核心内容是A.工资谈判B.工作时间谈判C.劳动安全与卫生谈判D.休息休假谈判.(A)55.集体谈判过程中,谈判双方自发行动的环节是A.谈判准备B.谈判代表资格确定C.正式谈判D.签订集体合同(C)56.集体合同的合法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合同内容和A.谈判地点 B.当事人身份C.订立程序D.有限期限(A)57.我国第一份行业集体合同诞生在A.济南B.上海C.广州D.天津(D)58.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审查实行A.专项管辖B.属人管辖C.协议管辖D.属地管辖(D)59.我国2004年《最低工资规定》中规定,月最低工资一般是月平均工资的A.25%-45%B.30%-50%C.35%-55%D.40%-60%(C)60.劳动争议处理的第一道防线是A.协商B.仲裁C.调节D.诉讼(D)61.劳动争议的最终解决手段是A.协商B.调解C.仲裁D.诉讼(B)62.劳动争议调解原则中,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性质决定的是A.自愿原则 B.民主说服原则C.公开原则D.透明原则(D)63.民法通则规定一般民事权利诉讼时效为A90天 B.180天C.1年D.2年(D)64.我国民事通则规定,特殊的民事权利诉讼时效为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年二、多选题(ABCDE)1.劳动关系主体包括A.雇员B.雇员团体C.政府D.雇主E.雇主组织(ABCDE)2.对劳动关系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A.经济环境B.法律和制度环境C.政策环境D.技术环境B.E.社会文化环境(DE)3.劳动者的范围较广,包括()A.社会工作者B.办公人员C.底层管理者D.自由职业者E.自雇佣者(ABC)4.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权的区别主要包括A.根据不同B.内容不同C.意义不同D.属性不同E.作用不同(ABC)5.制约公民劳动权利能力的因素主要有A.户籍B.职数C.制裁D.年龄E.性别(ABCDE)6.根据我国《劳动法》和有关劳动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有A.企业B.国家机关C.事业组织D.社会团体E.个体经济组织(CD)7.雇主在企业层面拥有的核心权利有()A.组织权B.分配权C. 劳动指挥权D.奖惩权E.招工权(ADE)8.社会系统学派认为组织的存在取决于A.协作效果B.组织结构C.政府D.协作效率E.组织目标应和环境相适应(ABE)9.劳动关系中的雇主管理模式根据职权结构维度可划分为A.独裁型B.集权型C.复合型D.边缘型E.自主型(BCD)10.工会组织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中经历的历史阶段有A.萌芽期B.禁止期C.承认期D.保障期E.扩张期(BCDE)11.工会的职能主要体现为A.协调职能B.参与职能C.维护职能D.建设职能E.教育职能(ABCD)12.工会的行为方式分为A.互保护互助B.集体谈判C.劳动立法D.直接行动E.经济行动(ABCDE)13.根据《工会法》的规定,我国工会组织体系的设置是A.全国总工会 B.全国和地方产业工会 C.基层工会委员会D.地方总工会E.乡镇和城市街道基层工会(ADE)14.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有A.劳动自由原则B.实现劳动效率最大化C.协调劳资关系D.三方合作原则E.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ABDE)15.劳动合同订立程序中的要约阶段具体步骤有A.招工B.应聘者报名C.调研D.考核E.择优录用(ABCD)16.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包括A.亲自履行原则B.全面履行原则C.协作履行原则D.实际履行原则E.选择履行原则(ABCD)17.劳务派遣公司经营服务基本原则有A.雇员租赁原则B.同工同酬原则C.拒绝垫付原则D.受益归责原则E.风险分摊原则(BE)18.劳动合同变更的原则有A.民主说服原则B.协商一致原则C.经济合理原则D.公正公开原则E.合法变更原则(BE)19.集体谈判的非正式谈判结构包括A.迂回性谈判B.协调性谈判C.兼容性谈判D.递进性谈判E.示范性谈判(BCDE)20.集体谈判的过程有A.发布公告B.谈判准备C.谈判代表资格确定D.正式谈判E.签订集体合同(ADE)21.在集体谈判实践中,运用协商技巧的原则有A.双赢原则B.4P原则C.让步原则D.经济原则E.2C原则(ABCDE)22.集体合同订立的内容包括A.工作时间B.奖惩C.劳动合同管理D.休息休假E.裁员(BE)23.劳动争议根据争议的内容可以划分为A.理解争议B.权利争议C.概念争议D.主张争议E.利益争议(AB)24.劳动争议调解的原则包括A.自愿原则B.民主说服原则C.全局原则D.效率原则E.责权兼顾原则三、填空题1.劳动关系冲突的根据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__________”。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1.试述管理方的特点:A.管理方具有职权;B.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C.职权是自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

2.举例说明雇员参与管理的形式?答:雇员参与的形式主要是员工持股计划,还有雇员参加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委员会;通过职工大会,实行企业明治或企业民主管理;共决合同制,即雇主与工会依据法律规定,通过谈判决定共决内容、范围,签订‘共决合同’,实现雇员的民主参与;通过工厂委员会或其他类型的专门机构,参加企业咨询或管理活动。

3. 试述雇主协会在我国的作用: 在集体谈判中支持会员组织,维护雇主利益,并积极游说政府和议会。

4.权变管理理论中关于管理方地位与作用的阐述?答:权变管理理论认为,如果管理方面对不确定程度较小、变化不大的环境,在一个稳定的产品市场中进行大规模生产,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应该是集权模式。

相反,如果管理方面对的是不确定性程度较大、变化很大的环境,就应该采用更为灵活的‘有机’组织形式;权变管理理论主要关注管理过程的技术方面,强调在设计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过程中各种权变因素的重要性,在理论上支持了企业职权结构以及管理方劳动关系政策与实践。

5.简述工会承认的方式:通常工会可以通过自愿承认和法定承认两种渠道获得承认;自愿承认是指工会与雇主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到达成共识;法定承认是由国家立法规定工会的承认,包括自动获得多数雇员的支持而获取谈判资格两种情形。

6.简述工会化的原因:A.对就业条件及管理方提供的待遇感到不满;B.认为建立工会是表达这种不满的一种有效方式;C.对劳工运动有所了解。

7.试分析现代企业制度下,为什么说管理方得定义发生了变化?答:通过持有公司股份,劳动关系中得雇员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而股权的分散化,或者说产权的民主化,使企业成为社会的企业,从而使管理方与雇员的传统角色变的复杂化,界限不再清晰。

一方面,劳动关系中得管理方,即经理层,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与人、财、物等资源的调配使用,是“雇佣别人的人”;而在公司治理中他们又是被公司产权所有者‘雇佣的人’;另一方面,本身具有‘被雇佣’身份的员工,通过持有公司股份,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公司产权的所有者,从而雇员可以参加到企业中来,参与到企业资本的利润的分配中来,成为雇主,因此,在缺乏一定监控下,经理层既是劳动关系中得“管理方",又是公司所有者‘雇佣’的人,并实际掌握着公司的真实情况和管理权力,拥有双重身份,处于‘双强势”的地位,其力量是大于委托者的,出现雇佣方作为被委托方是强势的一方,而作为委托者的董事会、股权所有者却成为弱势的一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论一、名词解释1、劳动P12、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其实质就是指在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关系相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

P33、劳资关系、雇佣关系、劳工关系、劳使关系、产业关系P54、员工、员工团体P65、管理方P7二、简答1、劳动关系的性质P122、雇主处于优势地位的主要原因P14三、其他知识点1、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力量、权力、合作与冲突P82、员工的关系力量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P103、管理方具有退出、停工和岗位的力量P114、劳动关系最基本的内容是经济关系P135、依据劳动关系各方力量的对比,劳动关系可划分为:均衡性、不均衡性和政府主导型P136、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P157、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为直接。

P178、在投入产出模式中,投入是指“冲突”,产出是指“管理规则”。

P199、产业关系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主体、环境、意识形态以及规则。

P21第二章现代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一、名词解释1、利益冲突型的劳资关系。

P462、利益协调型的劳资关系。

P47二、简答1、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P332、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劳资关系。

P483、股份制劳动关系的特点。

P54三、其他知识点1、三方性原则出现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演变的第三阶。

P48段。

2、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P333、经典作家笔下的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关系特点:平等、合作、不体现任何身份差别、主体发生在劳动者之间P424、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

P445、在社会关系中,劳动关系具有直接性、普遍性、具体性和本质性的特点。

P446、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是决定和影响劳动关系性质和特点的基本因素,而经济体制的性质则是决定和影响劳动关系性质和特点的直接因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填空选择1、“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在(欧美国家)使用最早、最为广泛。

2、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的相互交织。

3、双方对你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尤其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4、劳动关系的主体有(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

5、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有以下四种:一、(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三、(公共部门的雇主),四、(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6、冲突的根本根源有(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

7、罢工是冲突最明显的表现形式。

以你为罢工是双方都要付出成本,所以单纯从经济学角度讲,罢工是(非理性)的行为。

8、技术环境包括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方式)。

9、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直接。

10、(法律)和(制度)是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最基本形式。

11、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效率最大化),对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影响评价是(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主要集中在美国其次加拿大和爱尔兰12、(新保守派)认为,理想的劳动法应该是工人难以组织工会,或者即使有工会,其权利也很小。

13、(管理主义学派)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

主要集中在日本14、(正统多元学派)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公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主要集中在德国15、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最大特点是提出了“(结构不公平)”理论。

16(瑞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最具代表性的实例。

17、(激进派)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益,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1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1复习)

1.负责调解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的是(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的时间是(1994年7月5日)。

3.“提供证据”属于(程序法)。

4.罢工、抵制、辞职、诉怨等状况,属于冲突的哪种表现形式?(显性冲突)。

5.用人单位关闭工厂、停工、惩处或辞退员工等是冲突的哪种表现形式? 隐性冲突6.下列哪一项是按结构划分的工会组织?(企业工会)7.“制定关于劳动合同的规章和政策,指导用人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劳动合同鉴证和备案,确认和处理无效合同,监督劳动合同履行”属于政府对劳动关系哪方面的管理?(劳动合同方面)8.对职工进行经济处罚,要求职工赔偿经济损失如需要分期扣除的,每次扣除的金额一般不超过职工本人月工资的20%9.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应支付的工资报酬为不低于工资的(150%)10.张某委托朋友李某(非本单位员工)代班,这违反了劳动合同的哪项法律特征?(劳动合同的不自由性)11.下列选项中关于我国工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农民工也可以参加工会)。

12.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应自决定受理之日起多少日内结束(10日)13.以下有关里工的表述,正确的是罢工是劳动者集体的、有组织的行为14.因为制定或变更劳动条件而产生的争议属于哪种劳动争议?(集体争议)15.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在收到裁决书多少日内向法院起诉?(20日)1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不包括客体资格2.管理者的价值观和目标在管理实践中应为核心,以此管理理念为标准划分可将管理方式分为三类、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这三种类型?(放任型)3.用人单位接挤员工、任意安排员工等是冲突的哪种表现形式?(隐性冲突)4“积极采取措施搞好高校毕生就业工作”属于政府对劳动关系哪方面的管理?(就业方面) 5.(中华人民共和国穷动法》规定,劳动若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6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多少的300%7.劳动者有下列哪一种情形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8.国际上是早的劳动安全卫生立法规范是(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9衡量工程度的指标不包括(受损的企业形象)10.下列属于冲突根本根源的是(心理契约的不履行)1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说,应自决定受理之日起少日内结束?(30日)12.下列劳动争议诉讼的主要环节排序正确的是(起诉和受理一案件审理前的准备一开庭审理一裁判一上诉一强制执行)13.下列不属下可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的条件的是(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一致同意,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大纲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大纲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辅导资料一,名词解释、均衡型劳动关系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相差不大,能够相互制衡。

、谈判社团主义谈判社团主义;也称社会社团主义,指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利益的阐述和政策的确定都要通过怍为其成员和田家间的合法中介而行事.集体谈判指雇主和工会之间针对工作报酬、工作时间及其他雇佣条件,在适当时间以坦诚的态度所进行的协商和交涉。

、“效率工资”理论在某些就业组织中,有些员工会得到超出其他雇主所提供的工资和福利水平的报酬,因为较高的工资福利会促使雇员更加努力工作,提高效率,因此这部分超出其他雇主的工资被称做“效率工资”。

、协调性谈判指不同的集体协议虽然分别由不同的组织谈判而成,但是所有谈判最终达成的协议,在基本内容、基本条件上却几乎相同,至多仅有细微的差异。

、工业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足以所有成员的功能整合的方式获得发展的,秩序和进步代表着经济和社会自然发展过程的主流,而冲突和停滞仅仅是局部的问题。

、弹性工作时间是指在标准工作时间的基础上,每周的总工作时间不变,每天的工作时间在保证核心时间的前提下可以调节。

、“野猫罢工”是指未经过工会、由工人自发组织的罢工。

也叫非法罢工。

、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前者是指由于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足指由那些更加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所造成的冲交。

、霍桑试验是指在年间由美国人埃尔顿·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所进行的一系列试验,他们认为,照明强度和其他工作条件对生产率变化没有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劳动过程中的士气及其成员的满意度及生产过程中的有效管理等因素有关。

霍桑试验的重要之处在于把人当作社会的人,从而要更多地考虑岗位上的人的情感、心理、期望等。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传播的过程。

]、借调合同指借调单位、被借调单位与借调人员之间,确立借调关系,明确相互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员工关系管理)复习要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员工关系管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员工关系管理导论冲突根本根源:1异化的合法化2客观的利益差异3雇佣关系的性质背景根源:1广泛的社会不平等2劳动力市场状况3工作场所的不公平4工作本身的属性合作在组织中,管理方与员工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根源:“被迫”和“获得满足”;获得满足主要包括:1获得满足主要建立在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措施2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是员工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3管理方也努力使员工获得满足员工关系管理方与员工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并受到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的相互交织。

特点:1个别性与集体性2平等性与不平等性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员工关系管理1劳动关系管理2员工关系诊断与员工满意度调查3员工沟通与咨询服务4组织员工参与管理5纪律管理6冲突化解与谈判心理契约员工与企业在正式的雇佣合同规定的内容之外存在的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和理解。

阐述员工关系的含义和实质?见上如何理解冲突与合作,以及产生冲突与合作的各种根源?见上员工关系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见上谈谈心理契约在员工关系管理中的地位?1、目标是追求员工满意度2、组织承诺的基础3、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第二章员工关系理论新保守派劳动关系是具有经济理性的劳资双方之间的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双方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

管理主义学派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是员工产生不满的根源。

正统多元论学派雇员对公平和公正待遇的关心,同管理方对经济效率和组织效率的关心是相互冲突的。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提出“结果不公平”理论,将经济部门划分成“核心”和“周边”两个部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题型为单选+多选40分,名词解释4分一题,5题共20分,简答共20分;论述10分,案例分析10分,此资料提供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范围,其中也包含了部分多选与单选,案例题需要在实例中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候能够理解的背诵和阅读,看完此资料再联系书中内容复习。

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的释义狭义的劳动关系含义: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具体劳动的关系又被称作劳资关系,劳使关系,雇佣关系,甚至产业关系。

(名词解释)员工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

员工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

(名词解释)员工团体是指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名解)管理方是指由于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或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名词解释)管理方团体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一般不直接介入员工与管理方的关系之中。

主要任务是同工会或工会代表进行集体谈判,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向其成员提供支持,通过参与劳动关系有关的政治活动/选举和立法改革来间接的影响劳动关系。

(名词解释)合作:是指在就业组织中,双方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以正式的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是以一种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形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名词解释)冲突是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完全一致,相反,经常会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

(名词解释)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相互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

(名词解释)简答:劳动关系中管理方权力主要包括:一、对员工指挥和安排的权力;二、影响员工的行为和表现的各种方式,比较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提供大量的资源,增加员工的认同感和工作绩效;三、奖励和考核;四、其他相当广泛的决策内容;第二节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类型劳动关系的类型:均衡型,倾斜型,政府主导型。

(多选)第三节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环境因素归纳为五个方面: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府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

(多选)第四节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简答:什么是“投入—产出”模式在从“冲突”到“稳定”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渠道就是双方通过谈判和相互妥协对劳动关系进行调节,这样就把冲突转化成了规范各种就业组织的规则,而这种劳动关系的调节模式就称为“投入—产出”模式。

第二章现代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和制度背景第一节劳动关系的一般历史演变所谓三方性原则就是在制定劳动法规,调整劳动关系,处理劳动争议等方面,政府,雇主和劳工三方代表共同参与决定,相互影响、互相制衡。

第二节现代劳动关系的认识简答: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一、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二、劳动关系的确立是通过契约的形式认定的;三、劳动者集体组织在劳动关系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四、劳动关系的实质仍然是对抗性的。

简答:股份制劳动关系的特点:一、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主体身份比较清晰;二、劳动关系的运行及关系处理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首先,股份制劳动关系是通过市场形成的;其次,在劳动标准的确定以及实施上都是参考市场标准,通过合同或企业制度确定;再次,劳动关系的解除一般也是运用市场机制,由双方按照合同办理;简答:我国私有经济劳动关系的特点一、在劳动关系的性质上,我国私营经济的劳动关系,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劳资关系;二、在劳动关系的构成及力量对比上,呈明显的不平衡状况;三、关于私有制经济劳动关系的运行机制,除个别规模较大的外贸企业外,绝大部分的私有企业处于一种很不规范的状态中。

这种不规范表现在劳资关系处理的规则/程序和组织等方面,都还没有制度化和契约化。

第四章劳动关系的内在动因:人的需要第二节需要的层次和类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第一层是生理需要;第二层是安全需要;第三层是爱的需要;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个需要第一层到第五层从低到高,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简答: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的差异一、高级需要是进化上或个体发育上都比较迟的产物,高级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独有的,从人类的发展过程来看也是比较晚的;二、越是高级需要,对于纯粹的生存也就越不迫切,其满足也就越能更长久地推迟;三、高级需要的满足要有更多的前提条件;四、哪些两种需要都满足过的人们,通常认为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五、高级需要的追求与满足具有有益于公众和社会的效果;六、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相比,更部位化,更可触知,更有限度。

优势需要在人的多种需要当中,在某种条件下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据优势,其他需要排在它的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名词解释)第三节需要和劳动关系的运行论述:企业怎样利用需要理论使劳动关系走向良性运行和谐发展的道路引导人们的需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可以调控劳动关系的运行状况,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使劳动关系走上良性运行和谐发展的轨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引导人们只对自己提出合理的需要,避免不显示的需要,杜绝不正当需要;在我国劳动力饱满,市场运行还未完善,市场法则还未完全起作用的情况下,劳动者和工会组织应首先从满足基本需要和实现基本利益入手,即满足生理安全需要入手,解决劳动者以就业为核心的劳权问题。

当然在效益和管理都比较好的企业,在低层需要基本满足的状态下,应加大参与力度,加强民主管理,引导人们向高层需要发展;二、明确企业的优势需要并尽最大努力去满足。

使企业经营管理者与劳动者建立起共同奋斗目标,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共享利益。

提高企业成员整体素质,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把个体需要和追求与企业整体需要自然结合起来,发挥出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三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处理自身需要和他人需要以及社会需要的关系,使劳动关系各方能尊重他人需要和社会需要。

社会需要是反映人们共同需要和长远需要,社会需要的满足,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人的社会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保证。

因此,人们只有造福于社会,才会造福于自己,造福于企业。

第五章劳动关系的属性,特征与界定第一节劳动关系的属性简答:劳动者劳动经济权益有哪些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休息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障权等。

劳动合同就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名词解释)简答:劳动合同的特点一、劳动合同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这是劳动合同中缺一不可的特定主体,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签订劳动合同;二、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合同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而不是其他社会关系,如购销,继承,代理等关系;三、劳动合同的内容是明确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简答:集体合同的特点一、集体合同是一种劳动法律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有效的法律手段;二、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职工自愿结合而建立的工会,另一方是企事业单位或雇主及雇主团体;三、集体合同内容恢复较复杂,具体,如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提供交通车等具体措施;四、集体合同经过平等协商,职工大会审议,签字,登记,公布之后,双方就要自觉履行。

简答: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一、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不同;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相比,集体合同涉及企业中职工生活的各个具体方面,当个人劳动关系内容中某些问题没有由法律,法规加以调整时,才在集体合同中规定;三、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作用不同;四、两种合同的效力不同,集体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准则,集体合同内容中规定的劳动条件是签订劳动合同的基础和准绳;五、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产生的时间不同,集体合同产生于劳动过程中,劳动合同产生于当事人一方参加劳动之前。

第二节劳动关系的特征简答:为什么劳动关系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一、劳动关系具有平等关系的特征,劳动组织也根据它所管理的那部分生产资料的特性以及不断变化着的需要,进行劳动力的选择和吞吐,这种相互选择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这种平等关系是由劳动法来调整的;二、劳动关系具有隶属关系的特征。

劳动关系虽然是按照平等关系的方式建立的,然而劳动关系一经建立,劳动者必须根据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把他的劳动力归用工单位支配,由于劳动力与劳动者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用人单位成为劳动力的支配者,也成就了劳动者的管理者。

从属的管理关系可以说是一种隶属关系。

第三节劳动关系与行政关系的界定简答:劳动关系与行政关系的联系和区别劳动行政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主要有:一、劳动行政关系一般着眼于社会的宏观利益;而劳动关系则局限较小的范围内;二、劳动行政关系是按指令和服从、组织和监督原则建立起来的隶属关系,而劳动关系式按协商原则建立起来的。

三、劳动行政关系是无偿的关系,是国家在进行各类管理,维护社会安定,执行社会保障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是有偿的经济关系。

论述:我国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的特征:从历史发展的纵向方面观察,要认识现行劳动关系与过去劳动关系的区别;从现实生活的横向方面研究,要对当前人事关系,这一留有浓重旧痕迹社会关系进行分解,从而才能界定劳动关系与行政关系的边界。

一、劳动力是计划配置。

国家对劳动者实行“包就业”;二、用工形式是国家用工。

职工进入企业后实行“固定工制度”。

劳动力基本上处于凝滞状态,个人对国家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

三、劳动关系是公共管理。

四、调节方式是行政调节。

采用行政调节手段,企业知识作为上传下达的一个行政层次,对上负责。

在这种体制下,劳动关系被当做一种依附于行政关系社会的关系来看待,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劳动关系和劳动行政关系往往不加区别,这种由“国家用工”所缔结的劳动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行政性的劳动关系。

论述:我国现行的人事制度应如何调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人事关系调整上的问题开始日益暴露。

国家机关与企业单位的区别日益清楚,所产生的公、公务员关系与企业内的劳动关系的界限也日益明晰。

人事关系作为一个笼统的概念,已难以适应改革深化所提出的要求。

人事关系本身需要分解:一、企业单位的认识关系应依附于劳动合同关系,由于企业有较大的自主权,劳动管理可以说这是一种弹性的管理体制;二、国家机关的人事关系应依附于行政管理关系。

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公务员,一部分为公务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国家行政机关不仅要管理机关本社你的人事事务,而且上级管下级,一级管一级。

国家公务员一方面是被管理对象,另一方面他们本身也承担管理的职责,为使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必须建立一种依法行政的刚性管理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