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 .doc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_《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教案
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学习目标】1.说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2.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学地位】本节内容是上一节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延伸,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产生了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及产生原因在高考中常考到。
【教法指导】1.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根据地质年代由近及远出现的生物化石来证实的,通过多媒体展示在不同地层中发现的化石即可得出结论。
2.生物多样性是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来说明的。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与进化的关系注重理解。
【新课导入建议】1.展示几件化石或化石图片,提出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很有规律,提出与生物进化有什么规律?2.展示各种形态各异的各种生物图片,地球上生物具有多样性,提出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是怎样产生的?【教学流程设计】,填充“【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完成课前自主导学:(1)阅读教材P103-105思考交流1”。
(2)阅读教材P105,填充“【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完成思考交-109流2”。
⇒步骤1:课程导入:选择【新课导入建议】中的两种形式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步骤2:检测预习情况:(1)学生尝试表述生物进化的方向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学生抢答【正误判断】,并进行校正。
⇒步骤3:学生根据教材P104表格总结生物进化的顺序、趋势和生物代谢类型的演变,通过【探究1】总结,学生分析解答【例1】。
⇓步骤6: 默诵【结论语句】,尝试构建最佳知识网络,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和教材P109【评价指南】。
⇐步骤5:学生总结生物五界系统细胞结构特征和能量利用方式的基本差异。
⇐步骤4:学生回答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内涵讨论总结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分析解答【例2】。
【课前自主导学】1.主要进化事件(以动物为例)35亿年前—原核细胞首次出现↓21亿年前—真核细胞首次出现↓7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出现↓古生代奥陶纪—无脊椎动物繁盛,无颌鱼类及脊椎动物首次出现↓古生代志留纪—有颌鱼类首次出现↓古生代泥盆纪—昆虫、两栖类首次出现↓古生代石炭纪—爬行类首次出现↓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鸟类出现↓新生代更新世—现代人类出现2.进化方向单细胞→多细胞;简单→复杂;水生→陆生;低级→高级3.依据化石、同源器官。
2020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2020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 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身边的生物科学
2020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 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 传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目录
0002页 0036页 0038页 0072页 0106页 0172页 0206页 0272页 0338页 0372页 0374页 0477页 0541页 0557页 0573页 0607页 0641页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粮食问题 第二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科学思维 第一节 减数分裂 生殖细胞的形成 授精——孕育新的生命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三节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DNA的复制
高中生物必修二有关遗传的计算公式总结.doc
高中生物必修二有关遗传的计算公式总结新教材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主要介绍了遗传的知识,是高中学生要学习好相关计算公式。
下面我给高中学生带来生物必修二有关遗传的计算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有关遗传的计算公式遗传题分为因果题和系谱题两大类。
因果题分为以因求果和由果推因两种类型。
以因求果题解题思路:亲代基因型双亲配子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表现型及其概率。
由果推因题解题思路:子代表现型比例双亲交配方式双亲基因型。
系谱题要明确:系谱符号的含义,根据系谱判断显隐性遗传病主要依据和推知亲代基因型与预测未来后代表现型及其概率方法。
1.基因待定法:由子代表现型推导亲代基因型。
解题四步曲:a。
判定显隐性或显隐遗传病和基因位置;b。
写出表型根:aa、A_、XbXb、XBX_、XbY、XBY;IA_、IB_、ii、IAIB。
c。
视不同情形选择待定法:①性状突破法;②性别突破法;③显隐比例法;④配子比例法。
d。
综合写出:完整的基因型。
2.单独相乘法(集合交并法):求①亲代产生配子种类及概率;②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③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在后代出现概率。
解法:①先判定:必须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②再分解:逐对单独用分离定律(伴性遗传)研究。
③再相乘:按需采集进行组合相乘。
注意:多组亲本杂交(无论何种遗传病),务必抢先找出能产生aa和XbXb+XbY的亲本杂交组来计算aa和XbXb+XbY概率,再求出全部A_,XBX_+XBY概率。
注意辨别(两组概念):求患病男孩概率与求患病男孩概率的子代孩子(男孩、女孩和全部)范围界定;求基因型概率与求表现型概率的子代显隐(正常、患病和和全部)范围界定。
3.有关遗传定律计算:Aa连续逐代自交育种纯化:杂合子(1/2)n;纯合子各1―(1/2)n。
每对均为杂合的F1配子种类和结合方式:2 n ;4 n ;F2基因型和表现型:3n;2 n;F2纯合子和杂合子:(1/2)n1—(1/2)n。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2.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Dd×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或DD×Dd或DD×dd3.分离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部分复习
过程:自然选择。优胜劣汰,仅适应环境的得以定向保留 结果:种群基因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形成生殖隔离 (产生新物种)
句子:_______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_______ 为进化提供
了原始材料; _______ 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_______ 导致了新物 种的形成。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一、遗传
一、调查研究方法
1. 假说演绎法: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 传实验
2. 类比推理法:萨顿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3. 物理模型法:沃森克里克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 统计学方法:关键词“随机、大样本”
5. 同位素标记法:DNA的半保留复制、赫尔希蔡斯的“噬 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 7. 单眼皮的父母生出双眼皮的孩子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双眼皮的
父母生出了单眼皮孩子是因为发生了基因重组( )
三、遗传的物质基础
要点:DNA的结构、功能(复制、表达)
1.结构:会画、会看平面图。熟知“基本组成物质→基本单位→链 →双螺旋结构”;理解结构特点、计算规律。
2.功能: ➢DNA的复制过程、条件、结果、方式及证明、相关计算 ➢蛋白质合成过程、条件、结果、相关计算
1. 一株开白花的桃树枝条上出现了一朵红花,通常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
2. 利用红色重瓣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红色单瓣的 月季,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 )
3. 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人们能培育出高产的青霉菌( ) 4. 兄弟姐妹中性状的区别往往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 5. 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 6.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法、隐雌×显雄法、显杂相交法【例】(三)16、25、惠模 6. 自由交配的后代群体基因型:基因频率法【例】(三)2 7. 特殊情况的后代分析:棋盘法(如致死情况、性别与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P:AA×aa↓杂交↓杂交F1:高茎豌豆F1:Aa↓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AA Aa aa3 :1 1 :2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
这表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是隐性性状。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必修二 遗传、变异和进化知识点+练习
一、遗传的物质基础(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
有DNA的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遗传物质。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想: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3、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实验时间和科学家目的和思路材料、方法、结果结论小鼠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斯研究肺炎双球菌的致病性见教材P43,重点是第4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物质(转化因子)。
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等目的:研究转化因子是什么。
思路:将S型菌中的物质分离提纯,观察其作用。
见教材P44 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目的和思路实验材料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结论目的:略思路: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的作用噬菌体:①结构②繁殖(在寄主细胞中)过程: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同位素标记法(标记特有元素):35S(或32P)培养基→细菌→亲代噬菌体→35S(或32P)标记的子代噬菌体35S-噬菌体→…。
重点是分析35S的去向。
蛋白质在亲代和子代间没有连续性,不是遗传物质32P-噬菌体→…。
重点是分析32P的去向。
DNA在亲代和子代间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3)极少数生物(即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1、DNA分子的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G ≡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DNA的特性: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 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2023高考生物:《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2023高考生物:《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1.豌豆做遗传学材料的优点:豌豆是雌雄同株(两性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豌豆花较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
生长周期短,繁殖快,后代多。
2.对分离现象或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分离定律)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彩球的组合有 3 种,各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理论上应为DD:Dd:dd = 1:2:1。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7.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联会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8.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联会后的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交叉互换。
9.减数分裂Ⅰ的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10.减数分裂Ⅰ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12.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13.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稳定性的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4.、萨顿假说:假说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法;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5.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实验者:摩尔根;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果蝇眼色杂交实验结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16、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7.人类红绿色盲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是: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②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必患病。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遗传因的发现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
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2、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4、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5、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
6、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交叉遗传。
7、性别决定的类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XX)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1、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程纲要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新密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课程类型:必修2授课时间:46课时设计教师:韩南方适用年级:高二设计日期:2015年8月【课程目标】1.重点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象、本质及验证方法,能熟练解答“基因分离”“基因自由组合”相关题目。
2.能透彻理解“减数分裂”同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内在联系,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熟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相关的实验,以及基因表达的过程。
3.理解生物“变异”的三中方式的具体内容及三者之间的区别;能熟练掌握变异在“育种工作”中的运用,初步了解“基因工程”的大致过程。
4.理解“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内容,能够运用基因频率解答“基因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中相关的计算题。
5.结合遗传学近几年的新发展,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思考遗传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伦理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树立学生正确的社会观念和伦理观念。
6.学业水平测试备考,复习必修1—3的内容,学业水平测试指导的相关练习。
7.期末复习,整理构建知识网络,做一定量的遗传习题,进一步夯实遗传学这门高考必考的重难点。
【课程内容】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课时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离现象的解释[课时2]分离定律的验证,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课时3]相关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学生随堂练习[课时4] 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课时5]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及其规律的再现[课时6] 自由组合定律例题、习题课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时7]精子的形成过程[课时8]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课时9]基因在染色体上[课时10]伴性遗传[课时11]本章例题、习题处理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课时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13] DNA分子的结构[课时14] DNA分子的复制[课时1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课时16] 本章例题、习题处理第四章:基因的表达[课时17]转录[课时18]翻译[课时19]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课时20]本章例题、习题处理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课时21]基因突变和重组[课时22]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组[课时23]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课时24]人类遗传病[课时25]本章例题、习题处理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课时26]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时27] 基因工程的原理。
苏教版教学素材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
抽样测试第4题评析:
抽样测试第5题 :分析下列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1)人类的正常血红蛋白(HbA)β链第63位氨基酸是组氨酸,其密码子为CAU或CAC。 当β链第63位组氨酸被酪氨酸(UAU或UAC)替代后,出现异常血红蛋白(HbM),导致一种 贫血症;β链第63位组氨酸被精氨酸(CGU或CGC)所替代而产生的异常血红蛋白(HbZ)将 引起另一种贫血症。 ①写出正常血红蛋白基因中,决定β链第63位组氨酸密码子的碱基对组成。 ②在决定β链第63位组氨酸密码子的DNA三个碱基对中,任意一个碱基对发生变化都将产 生异常的血红蛋白吗?为什么? (2)如表是DNA分子中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的某一部分。已知氨基酸及其对应的密码子 如下:组氨酸(CAC)、苏氨酸(ACG)、赖氨酸(AAG)、半胱氨酸(UGC)、缬氨酸(GUG)、 苯丙氨酸(UUC)。
2、1:遗传的细胞基础 (包括1~3条)
课程内容标准 课程内容分布 苏教版和人教版课程内容标准 的特点 2、1:遗传的 第二章, 细胞基础 第一节: (1)、阐明 减数分裂 细胞减数分裂 并模拟分裂过 程中染色体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 (2)、举例 说明配子的形 成过程 (3)、举例 说明受精过程
1、苏教版相关概念有所减少,有助于减轻学习 负担,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 2、苏教版更注重能力培养,如15页的“边做边 学”要求学生填图、绘出染色体;14页增添了课 题研究栏目:”种子植物花药中发生的减数分 裂”,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对实 验材料的自主选择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等。 3、苏教版19页将受精意义与代谢、性别决定及 其遗传等知识相联系;人教版25页将受精意义与 生物多样性、生物的遗传变异知识相联系等,都 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知识体系。 4、苏教版增添了减数分裂显微图,更有助于知 识理解。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基础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基础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1 -1.2分离定律 ......................................................................................................................... - 13 -1.3自由组合定律 ................................................................................................................. - 25 -1.4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 35 - 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或卵细胞一、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或卵细胞1.减数分裂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可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主要阶段。
3.减数分裂的意义(1)子代既能有效地获得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确保遗传的稳定性,又能保持遗传的多样性,增强子代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2)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也是生物遗传、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证。
二、减数第一次分裂1.减数分裂前间期(1)主要变化:精原细胞经过生长发育,体积增大,细胞核中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后,发育成为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新旧教材比较与解读——以《生物的进化》章节变化为例
2022年2月第6期Feb. 2022No.6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新旧教材比较与解读——以《生物的进化》章节变化为例赵文婧1a,刘瑞敏1b,李婷婷2,刘世恩2,范文岗2(1.太原师范学院 a.生物系;b.教育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2.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山西 太原 030001)[摘 要]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是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修订而来,修订的主要依据为《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以人教版2019年版教材《遗传与进化》中《生物的进化》章节变化为例,从新旧教材的引言、内容、插图、栏目设置、文章小结、课后习题分析等6个方面进行对比,了解新教材的特点,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教师和学生充分了解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真正培养中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遗传与进化》新旧教材;核心素养;《生物的进化》;比较与解读[基金项目] 2020年度太原师范学院校级项目“案例分析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GLX2123)[作者简介] 赵文婧(1980—),女,山西晋中人,理学博士,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生物教学论研究;刘瑞敏(1998—),女,山西忻州人,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20级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6-0037-04 [收稿日期] 2021-05-312019年,我国部分省市中学开始使用《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1](以下简称新教材)。
教材修订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根本任务为努力落实立德树人,以培养高中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 易错点 易混点 判断题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易错点易混点判断题1、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B、错误答案:A2、性状分离是子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杂合子自交的后代出现显性性状一隐性性状的现象才是性状分离3、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A、正确B、错误答案:B4、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豌豆的遗传物质就是DNA5、每个卵细胞含有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多于1/46、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A、正确B、错误答案:B7、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A、正确B、错误答案:B8、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但不会是有丝分裂后期9、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等方法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测交的前提是已知显隐性,用隐性个体与显性亲本杂交,测定显性亲本是否纯合10、在调查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选择的调查对象都应该包括随机取样的所有个体。
A、正确B、错误答案:B11、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12、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HIV是RNA病毒13、mRNA可与核糖体结合,是核糖体的化学组成成分之一A、正确B、错误答案:B14、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A、正确B、错误答案:B15、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A、正确B、错误答案:B16、一对等位基因(Aa)如果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这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与性别无关。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课后复习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练习一、基础题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身高与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C.猫的白毛与蓝眼;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2.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陛遗传因子控制的。
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
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A.1/2 B.1/4 C.1/8 D.1/63.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
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
请回答:(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结果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F1自交,产生的植株中花粉有__________种类型。
4.观察羊的毛色遗传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毛色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
(2)白毛羊与白毛羊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二、拓展题1.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
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和b控制。
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拟设计配种方案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
(1)在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
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项鉴定,应该怎样配种?(2)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如何根据结果判断栗色公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2.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决定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
优化学案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
优化学案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向,它涉及到生物的传承和演化过程,是我们认识生命、理解生物世界的基础。
在高中生物学必修2课程中,遗传与进化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学生通过学习遗传定律、基因变异、进化理论等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传承和进化规律。
然而,遗传与进化这一主题的内容广泛且深入,如何更好地教学和学习这一内容成为了考验教师和学生的难题。
在优化学案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更好地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设计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充分考虑遗传与进化这一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呈现遗传与进化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遗传与进化的知识;在撰写文章时,要结合自身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个人观点,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高中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于抽象概念、理论推演等认知活动还不够成熟,对于生物学这一学科的知识体系也尚未建立完整。
在教学时,我们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到遗传与进化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考虑遗传与进化这一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从遗传的基本定律开始,引导学生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等基础知识,然后再逐步深入到基因变异、自然选择、进化等领域,使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理解生物的遗传和演化过程,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探索生物的神秘和多样性。
撰写文章时要结合自身观点和理解,给学生更多启发和思考。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共享自己对遗传与进化的理解和体会,也可以根据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学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例证和经验。
通过共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更易于产生共鸣,也可以潜移默化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苏教版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苏教版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遗传是指生命物质的传递,而进化则是物种的适应和演化过程。
本文将重点讨论苏教版生物必修二关于遗传与进化的内容。
在苏教版生物必修二中,遗传与进化是一个重要的单元,它涵盖了遗传与变异、自然选择与进化、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等内容。
遗传与变异是遗传与进化的基础。
遗传是指生物个体将基因和特征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和遗传信息的单位。
在遗传过程中,基因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和组合来实现。
变异是指基因组中的差异。
在个体繁殖的过程中,基因组中的突变、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等原因都会导致变异的产生。
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它为进化提供了多样性基础。
自然选择与进化是遗传与进化的核心。
自然选择是指物种适应环境选择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适应性差异,适应环境更好的个体将更有可能存活和繁衍后代。
而这些适应性更强的个体的基因将通过后代的遗传物质的传递逐渐在物种中广泛分布,从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也是遗传与进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人类是在长期的进化演化中逐渐形成的物种。
通过化石、考古遗址和现代遗传学等多种证据和方法,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成为生物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延伸分析在遗传与进化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更深入的分析来进一步理解其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首先,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是相互关联的。
遗传是进化的基础,变异是物种进化的重要动力,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关键机制。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和进化过程。
其次,遗传与进化也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类生物的多样性。
变异和自然选择促进了物种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
通过遗传与进化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再次,遗传与进化也涉及到人类的自身发展和进化。
人类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们与其他物种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祖先和亲缘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四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一课的教学设计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xx
【学习目标】
1.通过图解分析,说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
2.通过解读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图解信息,解释基因突变的概念。
3.通过小组讨论,说明基因突变的原因。
4.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出基因突变的特征。
【教学重点】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
2.基因突变的概念。
【教学难点】
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与课题引入
投影: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中有关氧合血红蛋白的图片(说明血红蛋白分子的四条多肽链)。
投影:苏教版初中生物学(八下)中有关生物变异的描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遗传的变异)。
引出学习问题: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原理是什么?
2.遗传物质发生怎样的变化会引起生物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二、课题内容与学习目标
投影:第四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今天学习的是《基因突变》。
投影:学习目标(如上所示)。
三、新课研学
1.搭建学习支架
投影:在DNA复制过程中,子链和母链的碱基是严格配对的。
投影:在转录过程中,DNA模板链通过碱基的严格配对形成信使RNA(mRNA)。
投影:在翻译过程中,也是通过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碱基的严格配对决定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
讲解:许多研究发现,在DNA复制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差错。
2.图解分析镰刀型贫血症的病因
(1)教师的范例画图(2)学生的对照画图1(3)学生的对照画图2
2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全体学生在学案上补齐图片中的空缺内容。
分析讲解:DNA分子中碱基对被替换,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3.基因突变概念的形成
设问:基因中除替换式改变外还可能有哪些改变?
投影图解:还有增添与缺失。
形成概念:由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4.自主学习,分析并归纳基因突变的原因
学生自学教材P77的相关内容。
归纳总结出基因突变的原因包括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1)自发突变:没有人为因素干预而自发产生。
(2)人工诱变:人为因素干预下而诱变产生。
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激光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和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和某些细菌等。
5.小组讨论,分析基因突变的三大特征
小组汇报:
1.自发突变频率很低(低频性);(列表分析)
2.方向不确定(不定向性);(图解分析)
3.随机发生(随机性);(文字分析)
在此基础上作适当补充。
4.普遍性;5.多数有害、少数有利。
6.基因突变的意义
讲解: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诱变育种的材料来源、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7.适度拓展
(1)基因突变的低频性和普遍性矛盾吗?
不矛盾,因为一个基因的突变频率虽然很低,但一个种群中个体数可以很多,一个细胞
中也有许多基因。
(2)由于碱基对的替换,是否一定会引起蛋白质的改变?
结论:DNA碱基对替换,不一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3)基因突变形成的新基因一定能遗传吗?
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对人体来说,存在基因突变的体细胞有可能转变成癌细胞。
(4)生物变异的类型
投影:超链接到情景问题与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呼应课题引入时的学习问题与学习目标)。
【自我评价】
1.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中,个体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
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数目改变D.染色体结构改变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这一遗传病基因突变的情况是()A.碱基增添B.碱基替换C.缺失一个碱基D.缺失几个碱基
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自然条件下,基因自发突变频率低B.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D.人工诱变的基因突变都是有利的
4.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A.基因重组B.染色体数目变异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突变
5.技能增进题,列表比较。
归纳两种及两种以上事实的异同点,常用列表比较的方法。
生命活动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
不同基因决定了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而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如果发生了基因突变,蛋白质的结构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通过列表比较,分析下列信息,也许能帮助你找到问题的答案。
课堂小结:学习的过程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学习要抓住核心的知识内容;学习要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初中的学习、与前面的学习、与后续学习等)。
【教学反思】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应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堂教学评价设计应先于教学设计,应是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教学质量,应体现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本课学习内容对应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的内容标准。
在对具体学习内容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情况,教师就能依据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准确定位学习目标。
2.教学中以初中化学、初中生物学所学过内容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引出两个学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在呈现学习目标以后,带领学生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让学生在图解分析中感知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的变化情况,由此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这样就抓住了教学的核心内容,抓住了基因突变的核心概念,分析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征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也便于问题的呈现与解决的首尾呼应。
3.在情境引入时就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学习支架搭建中,在图解分析时,都引导学生在画图中“积极思维”,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讨论的基础上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自然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