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城市化(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第2课时课件(共25张PPT)

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第2课时课件(共25张PPT)
还要用到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需要 另外找较近的且有条件较快赶到出事地点的巡警车(需要综合运用 上述技术)
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请你设计在接到报警到指挥警 车前往事故地点的工作程序。
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地理信息系统中) 了解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 通知该巡警车,同时通知附近路口交警保证道路畅通→启动最佳 路径功能,给警车指引道路,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事件发生地
【上节回顾】
1.城镇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标志是? 2.概括城镇化的意义?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差异? 4.城镇化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问题?趋势? 5.郊区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的区别?
第二节 城镇化 第2课时 第2课时
设计者:张凯
【导】
思考:两幅漫画反映了城镇化过程中的什么问题?
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 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 哪些部门中?
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 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 卫生救护、物流等
【固】
地理信息系统(GIS)可应用于城市规划研究。读图,回答5-6题。
5.该城市中心区位于图示区域的( A.东北部 B.西南部
B)
C.西北部 D.东南部
6.若在该区域新建物
巴西过度城镇化
过度城镇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 所谓过度是指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 和农业相应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主要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的城市化, 甚至是无工业的城市化。(虚假城镇化)
印度滞后城镇化
滞后城镇化(under urbanization)——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 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第二课时城镇化进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二课时城镇化进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城镇人口比例/100%
世界城镇化进程——时间差异
100 后期阶段
80
60 中期阶段
40
20 初期阶段
•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 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 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 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 远的农村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 减少(逆城镇化)。
• 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 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 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汽车 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 区(郊区城镇化)。
接警——确定事故地点— —显示事故附近的巡警 车——确定最近的巡警 车——通知该巡警车。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 哪些部门中?
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卫生 救援管理部门、商业管理 部门、物流管理部门等。
城镇分布与自然法则
自学


自 然 界
玄武岩 柱截面
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事故地点的道路是 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 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
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 综合运用以上技术另外找 较近且有通行条件的道路 进行救援。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请你设计在接到报 警到指挥警车前往事故地点的工作程序。
城乡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差异
1 世界城镇化进程特点
阅读教材P36英国的城镇化进程案例,完成: 3.推测英国城镇化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文化 的影响。
• 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上升,第一产业比例下降; • 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乡村扩展。
1 世界城镇化进程特点

城市化第二课时学案导学

城市化第二课时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演练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 结合影响城市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回答1-2题1.从城市的起源来看,麦加、拉萨两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A.疗养城市B.以军港和兵营为中心的城市C.矿业城市D.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2.从城市选址来看,上海、伦敦、纽约三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A.位于海岸、河口的城市B.临近了矿业资源丰富的地方C.居于灌溉条件便利的大河冲击平原D. 位于当地物资易于汇集的军事要冲 3.下图中的四座城市形成均与河流有关,对应正确的是①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 ②两点河流的汇合处 ③过河点位置 ④河口位置 A.甲—① 乙—② 丙—③ 丁—④ B.甲—② 乙—③ 丙—④ 丁—① C.甲—③ 乙—④ 丙—① 丁—② D.甲—① 乙—③ 丙—② 丁—④读右图,a 、b 、c 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

回答4-5题:4.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A.A B.B C.C D.D5.下列各点中,与亚马孙平原地区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A.A B.B C.C D.D辽宁省在清王朝时期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这里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

清王朝灭亡后,短短百年的时间,辽宁省成为拥有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

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清王朝时期辽宁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 )A.政治B.宗教C.交通D.军事7.使辽宁省成为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的地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资源开发B.交通C.自然要素D.宗教8.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B.军事因素的衰弱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C.交通运输是辽宁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D.人口迁移是辽宁省城市发展下图是北美部分地区某种人文景观的分布图。

分析此图,完9—10题。

9.这张图的标题可能是A.乳畜带分布图B.重工业区分布图C.大中城市分布图D.种族严重冲突地区分布图10.就美国而方,影响此类景观分布较小的区位因素是A.开发时间的长短B.宗教与军事C.经济基础与科技的发展D.自然资源与交通运输二、综合题11. 读图,完成(1)~(2)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课件(共20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课件(共20张PPT)
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郊区城市 化和逆城市化的现象。
郊区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中心城 区 城市郊 区 乡村 或小 城镇
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是与人口增长同步的,多数工业 化滞后于城市化,与其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相脱节的原因有 “推力”和“反推力”。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城市化》课件(共20张
PPT)
2020/8/28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初期阶段 30%以下,低
中期加速阶段
30%~70%以下, 较高
后期成熟阶段 70%以上,高
速度 缓慢 迅速 缓慢甚至停滞
பைடு நூலகம்
地域扩展趋势 缓慢 快
继续增大
常见的问题
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 能区分异不明确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 住房紧张等
推力
农村人口增长过快而农村经济增长慢
大量农村劳动力失业 推动农民进城
反推力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过快 城市就业岗位有限
农民进入贫民窟区或棚户区
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特点
原因
起步早


城市化水平高,大 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
国 市带出现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 起步晚,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发展不合理
工业化早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 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 人口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 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 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第二节 城镇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城镇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城镇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城镇化的观点和意义。

2. 掌握城镇化经过中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3. 了解城镇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城镇化经过中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城镇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 难点:如何理解并分析城镇化经过中的复杂问题,如何提出和实施解决方案。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 设计互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准备地图和教学器械,便于教室展示和互动。

4. 邀请当地政府或相关企业参与,提供实地经验和案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些城镇变化的图片,引出城镇化的观点。

并介绍城镇化的经过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新课教学1. 城镇化定义从学术的角度讲,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息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息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也可理解为,城镇化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农村社区转变为城市社区的过程。

2. 城镇化经过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我国城镇化经过的实例,如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等,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城镇化经过。

3. 影响因素影响城镇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

主要包括:人均收入、消费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化政策等。

4. 意义(1)增进经济发展:城镇化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缘,增进经济发展。

(2)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城镇化可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城镇建设,了解城镇化的具体实践和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城镇化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四)教室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城镇化的观点、经过、影响因素和意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城镇化经过中来。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城镇化的观点和意义,掌握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城镇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共28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共28张PPT)

读图技巧
【示例 2】试题调研 4~5 题,该图表达的是波士华城市带五大 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变化,按时间 序列分为五个阶段,结合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对各阶段人口增长率 的变化作出分析解释,注意整体与局部相互印证:图示信息显示 了波士华城市带各城市逆城市化到再城市化的过程,但各城市的 发展过程并不一致。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 化的主导因素。 (3)丙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 的发展变化。判读要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数量、交通线路、 功能区分布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 解决问题的措施。图丙 A~C 的过程反映了地域城市化过程。
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
考点一 城市化进程
试题调研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认真读图,并能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第 4
题,A 项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中心城
区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负值,表明中心城区人口减少。C 项Ⅳ
必修2 第二章第2讲
城市化
考点一 城市化进程
基础梳理
1981年的深圳
2000年的深圳
考点一 城市化进程
基础梳理
一、城市化的概念
1.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 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
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
城市人口总量增加 (1)人口的集中城城镇市人数口量占增总加人,口密比度重加大城市化水平指标上升
4.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2.3 城市化(第二课时) 课件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2.3 城市化(第二课时) 课件

草;保护水源;整治河道;统筹流
(5)为提升该地生态环境和谐度,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域开发,合理规划用水;节约用水
课堂小结
光污染
原因:人类活动产生的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 危害:损害眼睛、诱发癌症、产生不利情绪 措施: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改善工厂照明条件等,以减少光污染的来源.
电磁污染
原因:广播、电视、微波技术的发展,射频设备功率成倍增加,地面上的电磁辐射大幅度增加, 危害: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 伤害 措施:增强预防意识,安设电磁屏蔽装置
(3)根据材料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之间的关系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
态环境和谐度先降后升(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呈非线性关系)
(4)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__干__旱____;五城市生态环境均较脆弱,其城市化
与和谐度的制约因子是__水___资__源_。
控制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植树种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但是,过快的城 市化就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
过快的城镇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污染 噪声污染居住 交通 就业问题
大气污染
原因:燃烧化石燃料所排出的烟尘、烟气;汽车的尾气;产生光化学烟雾和酸雨 危害: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措施: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集中供暖,扩大绿化,建立隔离带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概念,并能分析城市化进程的指标。 2、运用“推拉理论”分析城市化进程原因。 3、理解并运用城市进程曲线图,分析世界和中国城市化特点。 4、结合案例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世界城市化进程

高中必修Ⅱ第二章第2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Ⅱ第二章第2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3.提出问题:“城市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它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城市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内涵和演变过程。
2.讲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阐述城市化对产业、就业、收入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高中必修Ⅱ第二章第2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发展历程,掌握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分析城市化发展的能力,学会用图表、文字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探讨解决途径,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c.举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d.提出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概念、影响和对策。
2.结合课本内容,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特点。在此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探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此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指导,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4.设计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应给予耐心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氛围。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
结论3:
——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24
活动四:观察图像,归纳结论。
25
读“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带图”,说出各城市带名 称。
26
问题1:观察“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带图”,说出各城市 带的地理位置有何共性。试分析原因。
地理位置:都位于中、低纬度地带。
27
原 因:中、低纬度地带温度适宜人类居住。
问题2:观察“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带图”,说出各城市 带的自然条件有何共性。试分析原因。
13
城市化 阶段
城市化 水平
城市化发 地域扩展 展速度 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 段
25%~ 30%以 下,低
缓慢
缓慢
各功能用地混 杂布置,功能 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 段
30%一 70%, 较高
迅速
后期阶 70%以

上,高
缓慢, 甚至停 滞

继续 增大
交通拥挤、环 境恶化、住房 紧张等
大城市的中 心空洞化、 逆城市化等
•噪声污染
43
44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噪声 • 污染严重,2/3的城市人口暴露在较高的噪 声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不到50%; • 90%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了70分贝。
45
•固体废弃物污染
46
47
48
49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固体废弃物 • 排放量大,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 • 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以上,占地5万多公顷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1.2%,影响 市容,污染大气、水和土壤。
治安混乱
60
课标落实的考查
模块样题:
A 1.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
A.农业人口比重下降

最新中图版必修二2.2《城市化》教案.doc

最新中图版必修二2.2《城市化》教案.doc

第二章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二节城市化一、课标解读[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标重在对资料的分析,此处的资料除了包括文字说明外,还包括课文中提供的插图,我认为对后者的分析更为重要。

所以我认为本节内容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读图分析法,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可以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通过插图上的景观变化来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是通过读图分析,掌握读图析图的能力,也就掌握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的插图主要有两种:一是抽象的变化示意图——曲线图,它反映的是事物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读这类图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在这节中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的是纵坐标虽然表示的都是“城市人口比重”,但数值比不同(这点最好由学生读出来)。

二是景观图,通过对这类图的分析来解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2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准备知识]:地理必修1中的地理环境要素、水循环、气候(“热岛效应”等)、数学有关知识(如曲线的斜率)、人口迁移和农民工的有关内容、调查所在城市的发展变化和主要问题及成因等等。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2.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6.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 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3.通过上网查阅和调查身边的农民工,了解他们进城的动力4.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南京市的人口数量、用地面积等调查,分析我国城市化特点5.要求学生周日到市区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了解一下南京市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产生的主要问题6.小组讨论:给南京市政府提出建设南京市的一些合理化建议(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农民工的调查,培养学生对农民工的正确认识,建立他们之间的阶级情感2.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3.通过讨论并对一些合理化建议的提出,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增强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及参与治理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四、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含义以及重要标志2.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五、教学难点: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六、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读图析图的过程,特别是曲线图的读法。

高中必修Ⅱ第二章第2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Ⅱ第二章第2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Ⅱ第二章第2节《城市化》教学设计高中必修Ⅱ第二章第2节《城市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发展图,总结出城市化的三个标志; 2.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化进程曲线”,划分出我国的城市化三个阶段,并根据曲线走势总结阶段的特征。

3.通过阅读“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图片,归纳总结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的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学习重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特点和原因。

学习难点 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学习方法 列表对比法、综合分析法课时安排1课时 一.含义1.概念:(1)农村 城市(2)农村 城市2(1)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2)城市化可以缩小城乡差距3.标志:(1)城市人口数量增加(2)城市人口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阶段 水平 速度 表现18世纪中期(1750年)前很低 (1—2%)缓慢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 居中 (1900:13.3%)加速 小城镇发展迅速,大城市发展缓慢。

20世纪后(尤其是二战后) 很高 (1990:41%) 迅猛 大城市发展迅速,小城镇发展缓慢。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小城镇;②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③开始出现特大城市;④开始出现城市群和城市带;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内容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起步 早(18世纪中期)①—⑤ 晚(二战后)速度 慢 快①②③水平 高(70%)①② 低(33%)①②阶段 后期(逆城市化)①②③ 前期(城市化)评价 较合理①② 不合理(畸形城市化)①②一.复习导入 人口地区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当中,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只发展到1—2%,几乎等于没有发展。

(2)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由于欧美各国相继实现了产业革命,世界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城市化速度开始加速,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这个事实。

①数据:在19世纪的100年里,世界人口数量增加了70%,而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增加了340%,即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是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左右;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由第一阶段的1—2%增加到13.3%。

2-2城镇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2城镇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2城镇化一、课标分析(一)内容要求“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课标解读该课标的内容要求所指导的内容为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中的第二节(城镇化)。

这一节内容较多,可将这一节内容分为“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和“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的利弊;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2个课时来落实。

在第一课时(“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中,课标中的行为动词为“说明”,属于理解层面的认知要求,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运用相关资料,要求学生能够对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加以归纳并解释清楚,但在了解城镇化过程和特点之前,必须建立在对城镇化概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案例比较的方式,发掘城镇化推进的差异,根据课标要求的“不同地区”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至少要呈现两个及以上地区的城镇化资料供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分析资料剖析城镇化过程和特点的能力。

在认识不同尺度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的同时,还要归纳城镇化的一般规律。

课标中的行为条件为“运用资料”,指学生应重点借助关于体现城镇化过程与特点等相关资料来学习本条标准所对应的相关内容,这就对学生分析相关图、表、文资料提取信息,归纳说明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第二课时包含两条内容标准,分别是(1)“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的利弊”和(2)“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课标中的行为动词为“说明”,属于理解层面的认知要求,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运用相关资料,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能够解释清楚城镇化的利弊观点,也要能够结合具体区域进行分析,利弊两方面都要考虑到。

课标中的行为条件为“运用资料”,指学生应重点借助关于体现城镇化利弊的相关资料来学习本条标准所对应的相关内容,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提取信息,归纳结论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水分蒸发的影响: 城市化不断加速,导致绿地迅速减少,不透水面积增 加,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使得地表及树木的水分蒸发和蒸腾作用相应减 弱。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3)对地下水收支的影响: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了地下水收支量的失衡,地 下水支出量远大于其收入量,结果导致了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即通常所 说过分的地下水开采,引起区域性地面沉降。
B
④就业困难 ⑤社会治安差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不透水下垫面面积的日益扩大及生产、生活污水排放 量的日益增多,不但扰乱了城市区域正常的水循环,而且还导致了水质污染等一 系列的环境问题。
(1)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化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原有的透水地区(农田、森 林、草地)不断被混凝土建筑物及沥青路面所取代。城市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 的扩大,减少了雨水向下的渗漏,增加了地表径流流速,致使地表总径流量和峰 值流量增加,滞后时间(径流量落后于降雨量的时间)缩短。
与发达国家城市水质污染基本得到控制不同,发展中国家城市水质污染 却十分严重,甚至于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经济承受力有限, 所以城市基础设施的下水道系统不完备,其污染处理能力有限,先经济发 展、后环境治理的方针,使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水质日趋恶化。
图6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节城市化
第二课时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商南县鹿城中学 刘贇
第二节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城市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城市化过程对人类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病】
1、城市环境污染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2、其它城市环境问题 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 及时清除,分类

回收、利用
影响人们休息、工 噪声大的工厂远
作和人体健康
离城市布局,建
绿化隔离带、其它城市环境问题













不 安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
————住房困难
2、其它城市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
原因
交通拥挤 城市人口膨胀, 汽车数量增加
不切实际。任何高水平的城市规划模式,都不可能普遍适合 于中国的国情。因为中国的国情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历 史文化和风俗民情也不尽相同,城市发展模式应因地制宜,并形 成城市特色。
2、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强调城市个 性,建设特色城市,塑造出独特的城市风貌。
合理。
【看谁快】
4.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占主导地位的是 (
表 现
二、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病】
城市环境污染的类型有哪些?这些污染产生了 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城市环境污染的类型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光污染
电磁波污染
1、城市环境污染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主要表现 大气污染
原因
居民燃煤排放的烟尘; 工厂排放的烟气; 汽车尾气
水污染 固体垃圾污染
大城市
郊区、卫星城
推力因素 城市病
拉力因素 环境质量好
逆城市化现象
移植大树之风为何屡禁不止
1、①破坏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②引发 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 暴等自然灾害;③违反国家保护古树的有关 法规。
2、因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上游失去了森林, 则下游失去水源补充,致使水资源缺乏;使河湖淤塞,增加了洪灾 的机率,威胁中下游地区人口、农田、城市的安全。
)
C
D.①④
18、解决交通拥挤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是( 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 B、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D、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进城

A
【看谁快】
19.目前有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
其目的是( ) A.抑制私人出租车
B.优先发展公交车
A.石油型污染
B.煤烟型污染
C.光化学污染
D.总悬浮颗粒污染
)B
5.当前,造成“白色污染”的污染物是指 (
A.白色烟雾
B.化肥和农药
C.塑料袋、塑料饭盒等 D.废旧书保护

C
6.以城市的交通拥挤会导致的严重浪费是( )
A.城市交通设施的浪费
B.人才、资金的浪费 C.城市空间和人力的浪费
D
D.时间和能源的浪费
城市是区域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区域环境受破坏,城市也会遭 殃,产生一系列城市病。
3、生态城市的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做到:①统一规划; ②城郊防护林和城内绿地构成层级系统; ③尽量种植适生的本土 草和树; ④要花、草、灌、林相结合; ⑤依法保护绿地。
三、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P46
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2、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3、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大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4、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5、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6、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城市现代化:生态化和特色化
现代化城市要具 备两个属性,即生态 化和特色化。
生态化的中心是 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
特色化的中心是 人与文化的协调融合。
生态化 【P46阅读:昆明构建“生态春城”】
生态化 【合肥市环城公园一瞥】
特色化
探讨以下议题:
1、集国内外第一流的专家,设计出一种高水平的普遍适合于 中国的城市规划模式,先搞试点,再在全国大力推广。
【看谁快】
7.现在许多城市都实行“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是
()
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
B.提高公共汽车公司的经济效益 C.抑制私人出租车
D
D.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8.城市住宅问题最严重的地区在 ( )
A.发达国家的中小城市
B.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城市
D
C.发达国家的大城市
D.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
1、城市化过程中过度扩张现象的主要表现在:①城市用地 规模扩大,大举侵占土地;②城市人口膨胀等。
2、盲目开发对当地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有:①城市用 地规模扩大,耕地面积减小,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城市 农副产品供应;②大批农村劳动力不能顺利转移等。
二、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病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产生的根源:城市规 模的无限制扩大 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
C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减少就业压力
20.下列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可行性办法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用小汽车取代自行车
B.将现有道路全部改建成高速公路 C.增加交通线路的用地面积
D
D.建造多层高架道路和立体交叉道路
【看谁快】
在上海市进行的部分工程建设项目中,请选择能改善城市环 境工程的选项,填入下表中相应空格内。选项代号:
【看谁快】
11、同时能造成城市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
染的生产部门是( )
A
A、工业 B、商业 C、运输业 D、服务业
12、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不应该( )
A、加强城市管理 C、进行全面规划
B、制约经济发展 D、扩大绿地面积
B
13、控制大城市中心区的规模,主要是控制(
A、住房高低的规模
B、工厂大小的规模
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 胀。
就业困难
城市人口急剧增 长,乡村人口无 序迁入
危害
交通阻塞导致时 间和能源的严重 浪费;
住房缺少,质量 低劣,影响生活 质量
造成失业队伍扩 大,贫困问题, 内城衰落问题, 社会治安问题
治理措施 控制城市人口 增长,合理布 局城市道路, 加快住房建设
加快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岗位
③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河流) 。 ④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破坏了生 态环境(生态) 。
3、城市化过程对人类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对人类地理环境还产生哪些影响呢?
①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
②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③景观的改变,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 观。 ④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 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 ⑤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 文化交流与融合。
三、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城市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影响城市人们的衣、食、住、行、游等 城市文明影响农村人们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等 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原因: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
活动:城市应当优先发展的交通工具?
A公汽或电车
噪声污染
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 水、城市地面径流
工业生产、建筑施工、 居民消费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光污染 玻璃幕
电磁波污染 无线电设备
危害
治理措施
使城市环境质量下 降,危害人们的健 康
合理布局污染较 重的企业;实行 集体供暖;建立 绿化隔离带
影响人体健康和植 建立污水处理厂 物繁殖
例3.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D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