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创新的语文课堂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
浅谈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在新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对新的开放而自主的学习模式的构建已经成为语文学习的新机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改革的目标。
因此,做为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
为学生构建民主、和谐、自主创新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可能充实的智慧素材。
指导学生查找、分析、归纳、总结、探索素材的内容。
教会他们自我探究的方法,从而构建完善自主学习的课堂。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关注教材的细微变化新教科书在开篇语中、编者语中,在课后的练习中、甚至在课的选编中都相应体现了民主平等、放飞个性的特点。
几千年以来沿用不变的板着面孔的“说明”或“前言”没有了,代替的是“写在前面”或“致同学”、“致同学们”。
人教版的前言就用“写在前面”来代替,有极强的针对性,给人以亲切感,让人感到学生与编者的平等对话关系。
活泼、生动、亲切、自然。
以此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百分之百的主体地位。
做为教师应在这些细微之处提高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才是自己学习的主人。
二、体现自主,应注重感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应本着适应学生的角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学习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构建自我成长的过程。
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
因时代背景的久远和学生生活经历的缺乏。
学生很难深入的理解。
尤其是鲁迅先生的作品,理解起来难度更大。
以《风筝》一课为例,我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疑问。
诸如“既然作者的弟弟已经忘记了不好的往事,为什么作者还要自责不已呢?”有的学生还问道“当作者提起往事,心仿佛变了铅块,很重的坠落下去,但又不竞断绝,只是很重的坠着,这又如何理解呢?”还有的学生问道:“无怨的怒,说谎罢了。
那怎样才是真正的宽恕?”学生么能提出如此多的问题,说明他们一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
他们也想急于了解作者内心的真正感受。
自主 合作 探究 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讨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使他们由 爱学 、学会 会 学 向“ 转
变。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 六大解放 即解放 , 学生的眼睛 , 解放学 生的头脑 , 放学生的 双手 , 解 解放 学生的 嘴 , 学生的空间 , 解放 解放学 生的时间。其核 心就是要解放学 生的个J 使 学生得到 生动 活泼地发 展。在课 堂教学中 , 性, 我始 终 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 把自己置于 主导地位 , 运用教学新理 念 , 学生对学 习语 文产 生积极地 期待和 愉悦满足的感情 , 激发 树立不断追求新 知的强烈意愿 , 把学 习语文看 成是主动参与
珠》 知道这篇寓言的寓意是这个郑 国人 没有眼光 , , 取舍不当 , 是个被人嘲讽 的对象 。我提示学 生文章 的寓意是从旁观者的
、
要激励学生养成自觉预 习的好 习惯
一
篇 新课文 的作者介绍 、 品写作背景 、 作 生字 的注音 、 生
词 的解释等 内容 , 求学生自查资料解决 。上课 时 , 要 教师用抽 查 的方法提 问 ,并对回答 正确 的和能补充别 人答案的予 以优 等评价 。因为这 样的问题比较简单 , 学生只要认真查资料 , 就 能答好 , 况且还 有评价办法 , 又有哪个 学生愿意放 弃评优 呢?
旨: 从作者做人 的准则角 度看 , 他深深 地自责 , 明他是个严 表
担 , 痛苦学习 从 转为 愉快学习 。因此 , 我在教学中注重 自
主、 合作 、 探究 、 创新 能力的培养 。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
一
格自律的人 ; 第三只 猫的遭遇看 , 章的主 旨又表明了 : 从 文 应 分清是非 , 不能 随意地下 结论 , 我们 以深深 的教训 ; 可以 给 还 从第二只猫 的讨人喜欢看 , 旨是 : 主 我们在做 人时 , 应该 让自 己活泼开朗些 , 这样才能有较好的人际关 系。学习了《 买椟还
“自主创新”四步教学法——新课程标准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四、 拓展 延伸
此环节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 , 常见的有 4种 。第 i 专题训 种, 性, 学生们的探究 能力就会得到发展。问题的解决 , 主要 由学生们 练。《 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 应着重培养 自己解 决, 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组织作用 。这一环节 , 学生在讨论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 能力 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
的语文教学 , 往往把一篇文章支解 的支 离破 碎, 生只 见树 木不见 漂亮 、 良、 巧特 点之后 , 学 驯 乖 组织 学生开展“ 鼠是否应该猎捕 ” 松 辩 森林。不能从整体上感知文章 的美。就仿佛欣赏一幅油画, 从远处 论 。此举意在培养学生的分析 能力及保护动物的意识。总之, 语文 整体上来欣 赏, 我们常会 不 自觉 的陶醉于美 的境界之中 。但是 , 当 课程是开放而又富有活力的课程 , 打破 课内与课外 、 应 语文学科 与 我们从近处仔细 的分析时, 我们看到 的是大块大 块的杂乱的颜料 , 其他学科的界限, 实现与课外的 以及其他学科 的有机联系。教师要 没有丝毫美丽可言。学生欣赏不到文章的美 , 对语文的学 习兴趣 , 精心 的设计连接 点, 巧妙 的实现语文课堂的拓展 、 延伸 。
一
济南的冬天》 时要求学生找出 自己最喜欢 提 出一个问题 , 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为重要。我们要 改变 , 教师提 问 的语言积 累。例如教学 《 学生回答 的一 问一答的传统模式 。这种模式 , 是教师主 导的模式 。 的句 子, 并说 出理 由, 有感情 的朗读这些句子。 在学习 《 爱莲说》 时,
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 的思维过程 由教师 牢牢 的控制着 , 学生 可 以这样 问学 生: 本文 除 了写莲花 之外 , 还写 了哪些花 , 作者对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广东省罗定市船步镇中心小学 许兴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要求的首要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自立性、自发性与自律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对提高我国教育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
一、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新课改纲要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教学观念已发生本质改变。
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只需要在课堂被动接受知识内容即可。
这样的观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因此,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为辅的教学观念,并将新型教学观念融入实际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调整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理布置预习内容,提高课前预习质量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合理布置预习内容,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提前预习课本内容,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点,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进一步巩固旧知识点;其次,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初步领会新知识内容,提前了解难点重点及疑问点,使课堂听讲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最后,在巩固旧知识、了解新知识的同时,建立知识新旧联系,提升新知识消化率,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学科知识体系,极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及质量。
另一方面,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自发性,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效率,满足学生终身学习需求。
三、创设优质教学情境,刺激主动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创设优质教学情境,重视问题导入教学环节,充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创新语文课堂样态--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建设
创新语文课堂样态--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建设摘要:新课标中指出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
在上述一系列的探索中,可以看出教师根据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整合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加强教、学与评三个环节的联系,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自主、连贯延伸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发展语文核心素养,获取更好的学习成效。
本次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进行研究,教学目的是整合课堂教学过程、融合三个课堂要素,构建出全新的语文课堂样态,以此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程建设进行了以下探究,供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新样态;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存在的问题(一)教·学·评内容片面根据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学·评一体化实施情况,可以看出:当前存在明显的课堂评价随意性较强、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教师组织开展的教学评价很难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作出全面客观的点评,从而影响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效果。
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语文教师过度追求语文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表面形式的一致性,比如:阅读理解教学时,教师以文本关键词填空的形式辅助进行评价,表面上看均涉及阅读,但是这样的评价仅仅考查了学生的字词识记能力,没有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输出质量等。
(二)教·学·评标准机械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进行评价,会设计数个阅读细节题目、事实性知识理解选择题作为评价任务,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是与否”“A~D”等作为答案。
这样的一问一答看似能够调动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积极性,形成了有趣的多元评价过程,但是这种评价任务本身缺乏思辨性,会影响学生发散思维、语文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难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胡主席的话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在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就简单谈谈几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教育学生自主探究,营造创新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设法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愉快的情绪投入学习活动,真正使学生置身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
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探索的,老师不要替代。
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自由创新的空间,尽量让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
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
努力引导学生在独立探求的过程中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去理解新知识,发现新规律,掌握新方法。
我在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作者两次来到德国,他对这里的风景,这里的民族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其目的就是找出中心句。
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感叹?那里让你感受到景色的奇丽?那里让你感受到民族的奇特?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进行批注。
然后小组内交流,再汇报,在汇报时,一个说不完整,另一个进行补充。
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巩固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
二、改变教学方法,扩大学生创新空间以“小组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诱导,鼓励合作,共同发展。
老师应该深入研究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为加强小组研讨学习方式的指导,相对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
开启创新之窗 构建高效课堂——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
术不住 于传授 的本领而在于激励 、 唤醒、 鼓舞 ” 因此 , 我 们
务必 千 方 下 丁 计 的创 设 富 有 变 化 的 、能 激 发 学 生 兴 趣 的学 情境 , 切实为学生提供 向丰创新 的外 部环境 , 从 而不 断历发 学生 的强烈 的创新欲望 。我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时经常止 两 条路 : 第一 条, 创设 现场情境 : 文本 中的故事情节 由于是 书 的, 往 往不能让学生 产生 激情 , 所以 , 教师有 的放矢 的创设 现场情境很有必要 。譬如 , 我在执教 蒲松龄的《 狼》 一文时 , 为 了让 学 生 体 验 当时 惊 心 动 魄 的场 丽 ,我 就安 排 了 如 此 的 情景表演 : 首先请一个男学生模 仿狼叫 , 创造一 种可怖的氛 圈, 然后让学生讨论狼在一起商量对 付屠夫 的语言 , 突出狼 的 凶恶 狡 } 乍, 最 后 又 让 学 生 参 加 表演 “ 屠夫杀狼 ” 这一场景 , 使 课 堂气 氛及 文章 情 节 同时 进 入 高 潮 ,从 而使 学 生 初 步 感 悟作 t 钻的 丰 旨。 第二 条, 创设矛盾情境 : 许 多文本表述 的是 不同 ̄  ̄ 4 - I 的 特定事件 , 学生往往对一些 词句产生矛盾性 的困惑 。譬如 , 当学生学完鲁 迅的《 孑 L 乙 已》 一 文时 , 我在 总结 性点拨是 阳 学 生提 出 : “ 大约孔 乙 已确 死 了” 这 句话 中的“ 大约 ” 和“ 的 确” 是否矛盾的? 假 如不矛盾 , 作者为什么如此叙述? 一石激 起千层 浪 , 学生在兴高采烈讨论 中 , 最终感 悟到作者如此 的 独具 匠心—— 说孔 乙己“ 的确 ” 死了 , 是因 为在 当时黑 暗 的 社 会 背景 下 , 他的卑微身价一定会被社会淘汰和淹没 , 他 不 劳动是无法养 活 自己的, 而且还被 打断了腿 , 一 定会死 ; 但 又说他 “ 大约” 死了 , 是因为事隔很多年 , 根 本没有办法考证 孑 L 乙 的真实情况 , 所 以鲁迅只能说“ 大约 ” 死了。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的途径是 多渠道的 ,但不管采用什 么途径 , 目的只有一 个 : 教 师通过创设生 动 的教 学情境 , 不 断激发学生的创新 意识 。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论文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在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遵循“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且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
下面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谈谈自己在语文课堂中的认识与运用。
一、自主学习在课堂中的渗透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三个思辨”:(一)课前思考与辨析。
在学习新课文之前老师引导学生或是学生本人自主预习课文,辨别主次,也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二)课中思考与分析。
在课堂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各抒己见,让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三)课后思考与延伸。
课后让学生回去独立思考自己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及时地反思自己在课堂中所的学习中掌握了哪些知识或技能,还有哪些知识或技能没有掌握。
让学生学会自己小结归纳,为进一步学习拓展延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告诉学生也不必“惟弈秋之惟听”,更不能盲目迷信书本和老师,要有独立思考书本能力和质疑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条条大道通罗马”,我们要敢于自主创新意识,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过程中渗透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解放思想,敢于质疑问难,学会自主提问,善于自己提问,在思考中提高学习的能力。
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高效作用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合作学习就在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
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主动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如在进行作文评改的过程中,本人注重提倡“合作”。
在具体操作时,将学生按优、中、差搭配,三到四人为一组,设组长一人。
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天地
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天地时代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教师演示多,学生动手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等等。
这些倾向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的正视和严肃的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精神。
一、把握师生角色定位——把课堂还给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学习的时间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
即使是提问,看似启发,实际也是填空式的回答,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往往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我们作为21世纪的老师,必须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索者、发现者,人人成为学习上的“研究生”。
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实践思考、自己探索、发现问题。
这样,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角,能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能从被动的学习情境中摆脱出来。
当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推导出计算的公式时,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新知,而且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创造热情。
2、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起来。
只要学生能够自己领悟的就不要再作多余的分析,节省教学时间,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自我展示。
二、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1、教学由学生的“疑”开始教学由“疑”开始,直奔要点,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不在旁枝细节上兜圈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例如:教学倒数的概念时,学生提出几个这样的问题,有的问:“书上为什么说零没有倒数?”有的问:“为什么1的倒数是1,零的倒数不是零呢?”有的问:“乘积是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两个数的和、差、商同样是1,却不是互为倒数?”能提出这些问题,正是他们思维创新的表现,此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倒数”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恰当对问题做了解答,同时对他们这种“寻根问底”的精神做了表扬,促进他们养成好思善问的良好习惯。
浅谈小学语文学法创新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法创新内容摘要: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
在学习中以学生为主题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实践创新探索创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这是时代的要求。
如何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我认为可以从学法创新方面进行尝试。
一、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过去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被老师牵着走,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就无从谈起了。
然而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
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创造条件,解放孩子,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真正实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的期望: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师生学习定向的重要手段,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需求,以此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
如我在教学《登山》这一课时,当学生通过预习知道文中主要讲了列宁在登山途中,两次冒着生命危险从一条危险的小路上通过,可他却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野游。
这时我问学生:“现在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野游?”“为什么列宁要两次从这条小路上通过?”“这条小路有什么特点?”“小路到底有多险?”……当学生的问题提完后,我说:“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你们的问题。
”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课堂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的自我需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
浅谈语文课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浅谈语文课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丁秀荣2005、7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学生参与的程度如何,对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具有探究品质,是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之一。
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教育创新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
探究性学习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很好的发展学生,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培养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保护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张扬他们的个性.一、激发情感,创设探究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环境中,一个人的情绪或感情可以传染给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或感情.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或感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教师情绪饱满,学生学得也主动、也有精神。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精神萎靡不振,表情上严肃有余,感情上平淡冷漠,情绪上无精打采,那么必然会出现沉闷、冷漠、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必然会受到压抑.我认识到,教师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自己的情绪的控制和调节,极力抑制不利于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消极情绪。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草原》等课文时,我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努力渲染气氛,并借助插图、挂图描述情景,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场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强烈感情。
在学习《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时,我怀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的憎恨之情进行教学。
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课文时,我怀着对英雄的无限崇敬之情进行教学。
这样带着情感进行教学,确实吸引住了学生,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个别有洞天的境地,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发展他们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作了最基础的铺垫。
浅谈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I U .C q
I vi Ha n a n el n t r o o O
科 教 创 新
浅谈语文课 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 自主创新能力
李 慧 玲 ( 新疆 巴里 坤县职业 技能培训学 校 新疆 巴里坤890 ) 3 2 0
摘 要: 学生 创新 学习能力的培 养取决于教师对教 学活动的合理把握 。主要做 法 : 师应转 变教 学观念 , 教 发挥知识 的智 力因素 , 鼓励 学生 创新思堆 。 堂教 学要发挥知 识的智 力因素, 课 培养创新 能力 ; 激励 学生大胆 探索 , 养创新思维 能力。 培 关键词 : 创新 思堆 创新能 力 自主创新 主体 意识 多样 型 教 学氛囤 自主 学习 中国分类号 : 6 . G 3 3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6 3 9 9 ( 0 9 0 () 0 1 - 1 1 7 - 7 5 2 0 ) 8c一 0 0 2 向更 深 更广 的领 域 。 鼓励 学 生 采 用 与 众不 同或 教 师 自己 没 想 到 的 方 法 , 许 学 生 有 允 自 己独 立的 观 点 和 个性 。记 得 在 教学 《 变 色 龙 》 一 文 时 , 一 直 被作 为 反 面 角 色 的 对 奥 楚蔑 洛夫 这 一形 象 , 我按 照 “ 成说 ” 定为 谄上 欺 下 、见风 使舵 、卑 劣猥 琐 的两 面派 。 但 有一 学 生 却说 , 楚 蔑洛 夫 也 怪 可怜 的 , 奥 值 得 同 情 。 当时 我大 吃 一 惊 , 文 也 分 析 课 完 了 , 怎 么 会 产 生 这 样 的 想法 ? 这 样 的 他 人值得 同情? 让学生 陈述理 由 , 生说 : 学 探讨 。 “ 于 在 这样 黑 暗 阴 冷 的环 境 里 , 处 既想 为 赫 留金 做 主 , 又不 能 得 罪领 导 , 这正 是 他 变 色 ” 这 1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 围 , 培养创新意 自我 保 护 的手 段 。 一想 , 位 同学 不 但能 自圆其 说 , 且 将 小 说 主 题 恰 当地 进 行 了 而 识 营 造 和 谐 的 人 际 关 系 有 利 于 师 生 之 挖 苦 ——将 讽 刺 的 矛 头 直 指 他 所 处 的 社 会 间 、 同 学 之 间 的 交 流 , 利 于 创 新 能 力 的 环 境 。 更 发挥 。 和 谐 的 人 际 关 系 关 键 在 于 老 师 , 如 我在 实 践 中时 时 注意 树 立 自己 “ 师 +朋 3 创设情景 , 老 培养创新能力 友 ”的 形 象 。除 了平 时主 动 找 学生 座 谈 交 教 者 要 善 于 挖 掘 教 材 , 掘 课 文 言 而 挖 让 流 外 , 鼓 励 学生 多与 老 师接 触 , 同探 讨 未 尽 之 处 与 情 境 创 设 , 学 生 展 开 想 象 的 还 共 问题 , 时 了解 学 生 的 思 想 动 态 。 营 造 和 翅 膀 , 炼 说 写 能 力 。在 教学 中 , 师 要运 时 锻 教 谐 的 教 学 气氛 有 助于 学 生 的 创 新意 识 得 到 用 生 动 形 象 的语 言 , 设富 有 感 染 性 的 教 创 发 展 , 为 课 堂教 学 的组 织 者 , 作 学生 学 习 伙 学 情 景 启 发 学 生 展 开 联 想 和 想 象 , 学 生 把 伴 的 教 师 , 把 自 己作 为 普 通 的 一 员 置 身 引 入 文 章 所 描 述 的情 景 当 中 , 学 生 产 生 应 使 于 学 生 主体 中 , 学 生 和平 相 处 , 情 会 更 身 临其 境 的 感 觉 , 生 情 感上 的 共 鸣 , 与 感 产 由此 融 洽 , 理上 会 更 沟 通 。走 到 学生 中 间去 , 来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热情 。著 名 的教 育 家 第 心 “ 与 学生 围坐 在一 起 , 促膝 倾 谈 , 导 学 生 积 斯 多 惠 说 过 : 教 学 艺 术 不 在 干 传 授 的 本 诱 极 探索 , 动地 去 发 现去 领 悟 , 主 为学 生 营 造 领 , 在 于激 励 、唤醒 、鼓 舞 ” 而 。因此 , 在语 个 “ 想 、敢 说 、敢干 ”的 氛 围 。 当学 文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中 , 师 必 须 做 到把 课 堂 敢 教 生 碰 到 困 难 时 , 师 应 该 积 极 地 去 帮 助他 还 给 学 生 , 放 学 生 的情 感 , 教 开 为学 生 创 设 民 们 排 忧 解 难 , 该 鼓励 他 们 不 要 惧 怕 挫 折 主 、 宽 松 的 课 堂 教 学 情 景 , 应 留给 学 生 学 习 和失败 , 培养 他 们 的 创 新 意 识 。 在 课 堂 上 活 动 较 大 的 自 由空 间 , 师 要 通 过 不 断 的 教 多用 “ 我们 一起 来 学 习好吗 ? ”“ 能 告诉 设 疑 激 趣 来 激 发 学 生 的 求 知 欲 , 动 学 生 你 调 我们 吗 ? ” “ 觉得 这 句 话该 怎 么 理 解 ?” 的 主 动 学 习 意 识 。让 学 生 积 极 的参 与 , 你 主 等语 激 发学 生 创 新 的兴 趣 。教 师 的及 时 赞 动 的 选 择 , 而 使 学 生 产 生 创 新 的 欲 望 。 从 扬 更 能 使学 生 受 到鼓 舞 , 声 “ 一 你真 行 !” 师 生 之 间和 生 生 之 间 的情 感 调 动 是形 成 良 “ 的说 法 是 个 创新 ! “ 的 理 解能 力很 好 教 学情 景 、学 生 积极 参与 学 习 的动 力之 你 你 强 !” … … 把 一 声 声 赞 扬 送 入 儿 童 的 耳 源 。如 教 《 背影 》 一课 时 , 师要抓 住 课题 教 际, 流入 孩 子 的心 田 。给他 们 以 亲 切感 , 创 及 时 设悬 提 问 题 。谁 的 背影 ? 是 静态 的还 设 美好 的情 境 , 另外 运用 好 体 态语 言 。如 : 是 动 态 的背 影 ? 文 中对 背影 的 描述 是 一 次 用 好 眼神 , 与学 生 建 立视 线 的 接 触 , 目光 和 大 特 写 , 是 几 组 背 影 ?孰 详 孰 略 ? 这 些 还 眼 神 亲 切 自然 , 含 着 对 学 生 的 的信 任和 问 题 是 学 生 们 最 想 了 解 的 , 是 学 生 在 听 饱 于 期 待 , 好 脸 部 表 情 , 肃 中有 温 柔 , 用 严 多对 到 教 师 提 出 的 这 些 问题 之 后 , 很快 就 能 表 学 生 微 笑 , 定 地 点点 头 , “ 笑 教 学 ” 现 出 强烈 的 求 知欲 望和 主 动 参 与学 习的 愿 肯 把 微 的艺术带入课堂 , 让每 个 孩 子 都 有 一 种 美 望 。 悬念 情 景 的 创 设 , 要 是 激 发 学 生 的 主 好 的 心境 , 新 意 识 就 孕 育 在 这 种 心 境 之 好 奇 心 , 学 生 产 生 对 问 题 急 于 追 问 下 去 创 使 中 , 励 学 生 用 质疑 的 态 度 听 取 老 师 的 讲 的心 理 , 激 学 生 去 积 极思 维 。 因此 , 教 鼓 刺 在 解 , 批 评 的 眼 光去 看待 周 围 的事 物 。 用 学 过 程 中 , 师 应 给 学 生 创 设 愉 悦 的 教 学 教 情景, 为学 生形 象 、逻 辑 、创 造等 方面 的 思 2 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 允许学生 : 异 维 提 供 “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 , 之 者 不 如 “ 学 好 想 天开 ” 乐 之 者 ” 只有 在 宽 松愉 悦的 情 景 下 展 开 的 创造 力 源 于 好 奇 心 , 保 护 孩 子 的 好 课 堂 训练 才 能 加 深 学生 对课 文 学 习 内 容 的 要 奇 心 , 励 学生 生 疑 、 质疑 , 鼓 把学 生 思 维 引 理 解 , 时 也 能 培 养 学 生 创 造 性 思 维 的能 同
浅谈语文课堂自主互助式教学模式
浅谈语文课堂自主互助式教学模式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自主学习水平的研究对于落实课程改革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向深层次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研究中,我们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互助”式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来实现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品质得到整体性的提升。
关键词:主体意识学案导学展示点评多元渗透新课程改革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可以概括为:建立在自我发展意识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在学习动机基础之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而“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充满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
无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是建立在学习主体自主、独立基础之上的学习,哪一种方式都需要学习主体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
语文教师有责任利用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优势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习主体对如何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切实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达成目的。
一、学案导学——关注学习主体状态,理顺教与学关系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
学案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
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鉴于学情,我将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探究文本中“坚守”的内涵,思考“坚守”的意义作为导学目标,带领学生循着语言文字的途径,一点一点去感受,一点一点去体察,通过“阅读、感知”——“品味、感受”——“思考、讨论”三个程序,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得他们能更好地完成对这篇散文的鉴赏。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Biblioteka 课文 中 的小林 用 普通 雨 衣 加 上 充气 的 塑 料 圈 , 制成 了充
争论 。要让 学 生敢 于开 口, 于怀 疑 , 敢 敢于 提 问 。在 教 学 中通 过 气 雨 衣 。教 师就 可 以引 导 学 生 说 说 我 们 身 边 的 哪 些 物 品是 像 启发 、 诱导 让学 生对 同一 问题 , 同一事 物 , 不 同 角度 , 从 用不 同的 这样 用“ 一加 ” 加 的方 法制 成 的 , 且使 用起 来 还很 方便 , 生会 而 学 方法 , 进行 全方 位 的思 考 , 这种 氛 围中 , 在 学生 们各 抒 己见 , 已 举 出带 日历 的手 表 , 闹钟 的 台灯 , 手 电的 手 机 …… 在 此基 将 带 带 知信 息沿 着不 同 的途径 朝 尽 可能 多 的 方 向扩 展 , 从而 引发 更 多 础 上教师 再 向学生 提 出创 新 的要 求 : 看 看 身边 有 哪 些物 品 使 你 的有 创意 的见 解 , 长此 下去 , 生 的 发 散 性思 维 得 到 了 发展 , 学 创 用起 来不 方便 , 去给 它做 一些 改进 。这 样 , 学生 既学 会 了可操 作
题 的答 案 , 问题解 决过 程 中 , 在 让孩 子 获得 喜悦 、 自信 , 从而 对 学 了 , 路广 了 , 生从 内心 就 产 生 了 积极 的 效 应 , 思 学 坚信 我 是 独特 习充 满兴趣 。我们 每一 位 教师 也应 该像 毕 晓 白教 授 一 样 , 励 的 , 是最 棒的 , 而 转化 为创 造 性的 内驱力 。如 教《 鼓 我 从 充气 雨衣 》
《 国家中长期 科学 和技术发 展规 划 纲 要 (0 6 0 0年) 全 文 公 的好 奇心 。常 言 说 : 善 观 察 者 , 以 见 常 人所 未 见 , 善 观 察 2 0 —2 2 》 “ 可 不 人 。教 师 要善 于 引导学 生从 习 以为 常的现 象 布 : 强 自主创新 能力 , 力建设创 新型 国家 , 增 努 已成为 全 党和 全 国 者 , 宝 山空手 而归 ”
自主创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个 体 的差 异 性 , 采 用 分 层 教 学 、 组 教 学 来 调 动学 生 自主学 可 分 习 。教 师 抓 好 师 生 之 间 、 生 之 间 的 交 流 , 生 同时 教 师 要 走 下 讲 台 , 与 到 学 生 的讨 论 中 去 , 为学 习 成员 , 学 生 广 泛 交 流 。 参 成 与 引导学生交往互 动 , 而形 成个体之 间 , 体与群体之 间 . 从 个 人
人 参 与 学 习 的主 动 局 面
3分 组 讨 论 , 发 点 拨 。 . 启
打 破 传 统 , 让 学 生 想 的一 定 要 让 学 生 想 , 让 学 生 讲 的 能 能 定 要 让 学 生 讲 , 让 学 生 做 的 一 定让 学 生 做 。 生 的讨 论 可 能 学 以分 三 步 : 一 , 生 单 独 自主 思 考 ; 二 , 第 学 第 四人 小 组 讨 论 ; 第 三, 大组 讨 论 。 讨 论 时 , 师 可 以参 与 到某 一 组 讨 论 、 以适 在 教 可 当提 示 、 拨 、 示 、 导 合 作 式 学 习 , 论 要 注 重 过 程 、 能 点 暗 倡 讨 不 只注 重 结 果 。 4分 层 练 习 , 时反 馈 。 . 及 针 对 课 堂 上 的 内 容 . 以 设 计 分层 练 习 。 可 根据 不 同层 次 的 学 生 设 计 不 同 层 次 的作 业 , 证 好 的 、 的 、 等 的都 有 较 高 保 差 中去 。
自主 、 新 学 习概 念 的理 解 创 自主 学 习 , 是 学 生 自 己做 主学 习 , 生 是 学 习 的 主 人 , 就 学 是 不 听命 于 或 依 赖 于他 人 的学 习 。自主 学 习包 括 两 个 方 面 : 一 方 面 , 生 的学 习 不 可 能 完 全 摆 脱 教 师 , 当引 导 而 不 是 追 求 学 适 绝 对 自主 。 另 一方 面 , 生 学 习 的 自主性 是 在 教 师 指 导 下 . 学 学 生 针 对 当前 的学 习 任 务 , 据 所 学 内 容 , 行 自主 选 择 , 根 进 自主 决策 、 自主 执 行 、 自主评 价 、 自我调 控 的 主观 能 动 性 。 创 新 学 习 是运 用 一 切 已 知 的 信 息 , 产生 新 的 知 识 、 的经 新 验 、 的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的 过 程 。 新 学 习 是 运用 原有 的知 识 新 创 经 验 和 周 围 环境 , 过 自我 想 象 和合 作 交 流 , 通 自主 探 索 , 决 解 问 题 . 得 新 知 , 转 化 为素 质 的过 程 。 获 并 二 、 文 自主 创 新 的 课 堂 教 学模 式 语 1用好 学案 , . 自主 预 习 。 自主 创 新 的课 堂 教 学 模 式 , 备 课 的过 程 中 , 师 要 时 时 在 教 刻 刻 把 学 生 放 在 首 位 , 据 本 班 级 实 际 情 况 , 好 教 学 目标 、 根 定 重 点 、 点 , 教材 、 学 生 , 好 学 案 , 难 备 备 写 写好 学 法 指 导 。 生 根 学 据 学 案 中 的 目标 、 点 , 助 于 工 具 书 , 重 借 自主 预 习 , 自主 预 习 在 的 过 程 中 . 录 下 发 现 的 问题 和 自己无 法 解 决 的 问题 。 记 以便 课 堂及时质疑。 2 自主探 究 , 出 问题 。 . 提 发 现 一 个 问 题 比解 决 一 个 问 题 更 重 要 。只 有 在 充 分 预 习 的基 础 上 , 只有 在 学 案 的指 导 下 , 生 才 能 对 文 章 的 内容 有 深 学 刻 的理 解 。 也 只有 在 全 面 理 解 的 基 础 上 , 生 才 能发 现 问题 、 学 提 出问 题 。 有 提 出 问 题 , 生 才 能 自主 探究 , 有 主 动探 究 , 只 学 只 学 生 才 能 有 所 创新 。
自主学习,激活课堂——浅谈自主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运用
【 关键词 】自主学习;语 文课堂 ;创新 ;方法 【 中图分类号 】G 6 3 2
【 文献标识码 】 A
《 语 文课程标 准 》 中指出 : “ 学 生是学 习和 发展 的主体 ,语 文 样 学生 自主 学 习的劲 头就 更足 了 。如我 们在 学 习七年 下册 爸 爸 的 课程 必 须根据 学 生身 心发展 和语 文学 习的特 点 ,关注学 生 的个体 差 花 儿 落 了》 这篇 文章 时 ,可 以围绕 成 长话题 ,让 学生 来 回忆 自己成 异 和不 同 的学 习需求 ,爱 护学 生 的好奇 心 、求知欲 ,充分激 活学 生 长的历 程 ,让学 生积 极地 思考 ,在 自己的成 长过 程 中 ,陪伴我 们成 的主动 意识 和进 取精 神 ,倡导 自主、合作 、探究 的学 习方 式 。”只 是 “ 授 之 以渔 ”,把 更多 的时 间和 空 间让 给 学生 ,让学 生去 思考 、 去感 悟 、去提 升 、去创新 。
长、 让 我们难 以忘 怀 的感 人亲 情 , 在 学 生主动积 极 的思 维和情 感 中 , 这 样就 开启 了学生 的情 感 闸门 ,激 发他 们 的学 习兴趣 。
有 学生 的 自主学 习 ,才能 激发 学生 的个 性 ,不再 “ 授 之 以鱼 ” ,而 加深理 解体 验和感 悟 , 从英子 的成 长足迹 中 , 感悟 成长 的真 正含义 ,
了语 文学 习 的资源 和运 用语 文 的机会 无处 不在 ,无 时不 有 ,而且让 学生 在语 文学 习 中体验 沟通 课堂 内外 、课 本 内外 、学校 内外 联 系的 乐趣 , 同时也 锻炼 了学生 的 口语表达 能力 。比如 , 在《 我 也追 “ 星” 》 综合 性学 习 中 ,笔 者首 先让 学 生观看 电影 邓 稼先 ,让学 生 在 网 络上 收看 “ 百家讲 坛 ” ,并推荐 有 代表性 的有 关名 人 的参 考材 料 , 然 后把 全班分 成 搜集名 人逸 闻 趣事 组 、整理名 人 丰功伟 绩 组 、介绍 名人 传记组 、 我 们名 人指瑕 组 、 制定 评分标 准组 、 作 文撰 写组 等 6 组, 并根 据学 生各 自的兴趣 , 自荐 或推荐 小组 长 , 由小 组 长组 织大 家完 成各 自的任务 ,并在评 价组 组 长安排 下互 相 交流 、评 比 、总结 ,推 荐 优秀 成果 和展示 成果 ,这 样 就让每 一位 同学 自主地参 与 到综 合性 学 习当 中 ,客观地 认识 和 了解名 人 ,正确 引导 “ 追 星” , 树 立健 康 、 高 尚 的情感 、态 度和 价值观 ,不但 拓展 了知 识面 ,而 且培 养 了学生 自主学 习语 文的 能力 。 创新作业设计 , 倡导 自主创新 课外 作业 ,是课 堂 的延伸 ,也 是学 生 自主学 习成果 的巩 固 ,因
浅谈创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创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作者:沈定国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1年第07期摘要:本文认为中学语文教学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分析教与学的关系,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7-073-01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分析教与学的关系语文执教方法与学习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指导。
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达到“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的目的。
方法对了就会事半功倍。
随着改革开放对人才的需要,我们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大力发扬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变为“导”师,引导学生系统地科学的有阶段性的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这是教师的责任。
二、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教学就是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更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怎样教,决定怎样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
好的教学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激励学生学知识。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为适应时代发展,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必须转变和更新。
1.变听讲,为思考。
由教师直接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变为教师用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不知到知的过程中知其所以然。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思考、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变回答,为探究。
改变教师提问,学生机械地回答,为教师指导学生探寻知识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加对知识的理性认识。
3.变思考,为质疑。
变原来由老师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质疑老师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之 间的教育互动 , 即小组合作学 习 ; 次 , 实现教师和 其 要 学生之间的教育互动 , 即师生合作学 习。创新能力 的培养需
要 良好 的师生关 系。这种师生关系必须以平 等为基础 。师生 合作 , 强调学 法 , 视研究 如何学 , 重 让学 生有更 多学 习机会 ,
的想象 ,改善学生 的思维 空间实现认识 能力 的飞跃和突破 , 提高学生的创新 能力 。
一
、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提倡启 发式教学 、 民主讨论 式教 学 、 自学为 主式教学 以 等 方 式 , 出互 动 性 , 由 “ 言 堂 ” 为 “ 言 堂 ” 让 学 生 参 突 要 一 改 群 , 与教学 的整个过程 , 给学生提供 自由选择 的学 习 自主权 。教 师 自身要具有创造 力 , 还要能 够树立新 的学 生观 , 把全 体学 生都看成学 习的主人 , 创设师生平等 、 生生 平等 的教学氛 围。 要尊重 学生个性 , 护学生 的 自尊心 和 自信 心 , 爱 具有 激发学 生创造渴望的教学艺术 。 随着教育改革 的深入 , 以课堂为 中 “ 心, 以教 为基础 , 以书本 为 中心 , 以教师为 中心” 的传 统教学
21年 1月 00 0
教 亏研 宓
创新能力探究
浅 谈 自 主 创 新 的 语 文 课 堂
张灵 叶
川 漳县香菜营 中学 , 盏 河北
临漳
060) 5 60
2 世 纪是科 学技术 、 1 国际经济迅猛 发展 、 知识 更新极其 迅速 的信息化数字化 时代 , 以培养具备创新 和应用 的创造 所 性人 才是当今教育 的重要 目标 , 这就是 说 , 师培养具 有实 教 践能力 和创 新能力 的学生 的任务显得 尤为 重要和 紧迫 。 因 此,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已经成 为这个时代对 老师提 出的更 高要求 。那么 , 在语文教学 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语文课堂教学要“ 师生互动”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 , 培
放任 自由 , 学生“ 众鸟乱飞 ”其结果是 “ , 胡思乱 想” 达不到真 ,
正 的创新 , 学生也会失去学 习的兴趣 。如果教师是先 “ ” 扶 着 学 生去探 索知 识 的方法 ,然后 在掌 握原 有 知识 的基 础上 , “ ” 放 手让学 生去摸 索 , 教师只在必 要时作适 当的引导 , 则不 但 会 使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更 灵 活 , 会 让 学 生 在 探 索 中实 现 质 还
认识 、 分析 、 综合 、 比较等学 习活动 , 利于学生 发挥创新 潜 有 能 , 高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 , 当地应用信息技术综合 提 适 处理 图像 、 音 、 画和视频 , 声 动 使教学信 息 的处理呈 多维化 、 集成性 和交互性 ; 教学信 息的容量增 大 , 使 满足 学生学 习的
教 育创 新 的 核 心 , 课 堂 教 学 措 施 的 创 新 。优 化 教 学 措 是
打 破 成 规 的训 练 。 经 过链 接 现 实 生 活 的 训 练 , 起 学 生 丰 富 唤
交流 、 相互 沟通 、 相互启 发 、 相互补 充 , 这个 过程 中教师与 在 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 经验和知识 , 交流彼此 的情感 、 体验与 观念 , 富教学 内容 , 丰 求得新 的发现 , 从而达到共识 、 共享 、 共 进, 实现 教学相长 和共 同发展。要做 到这一点 , 首先 , 要实现
更多思考 空间 , 更多发 表独立见解 的余 地 , 积极 主动地 参与
到教 学 中来 。
二 、 化 课 堂教 学 措 施 , 高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优 提
4 .应 用信 息技术 。应用教 学信 息技术 于课 堂教学是提 高创新能力不可缺少 的手 段。开展信息技 术 , 学生展开 能使
一
2 践 行 由扶 到 放 。 当学 生 对 某 种 感 兴 趣 的 问 题 产 生 疑 .
问时, 往往急于知道其 中的答案 , 时教师采用 的最便捷 的、 这 最简单 的方法 ,莫 过于 自己了解 的知识 直接传授给学生 , 令 学生佩服并得 到暂时的满足 , 这样只会使学 生对教师产生 但 依赖思想 。若教 师为了让学生“ 创新 ” 不管不 问 , , 听之任之 ,
让 学 生 对 学 过 的 课 文 进 行 简单 的改 写 、 写 等 。事 实 证 明 , 续 由
模式 已经被淘汰 , 取而代之 的是 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 以学生 为本的教育立足于开发学生 的潜能 ,构建 教育的互动系统 ,
完 善 全 方 位 、 角 度 的 教 育 促进 体 系 , 成 师 生 共 同发 展 的 多 形 教 育 生 态 。它 强 调 教 学是 教 与 学 的 交往 、 动 , 生 双 方 相 互 互 师
的飞跃 , 以达创新能力 的培养 。当然 , 刚训练时 , 在 教师要作 定 的指导 ,“ ” 扶 着学生学习 , 在学生对知识 掌握到一定程
度时 , 即可“ 手让学生 去独立完成 。在这一过程 中, 放” 只有 当 学生 独立思考 、 作学 习都不能很好 解决 时 , 合 教师才 作适 当 的点拨 。教 师可 以引导学生对学过 的知识 进行再次发现 ,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