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诗歌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语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优美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到人生的多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不必过于追求别人的评价和期待。
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培养他们自豪和自信的心态。
要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管理。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和体验优秀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帮助他们认识到情绪是正常的,不同情绪所带来的不同体验是人生的一部分,教会他们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面对和解决。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技巧,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绪压力和心理问题。
学生在青春期往往面临着来自学习、家庭、社交等方面的压力,语文教师应时刻留心学生的情绪变化,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
如果发现学生出现情绪问题或心理困扰,要及时与家长和学校心理老师进行沟通,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要在语文教学中传递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观。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思考优秀文学作品中所传递的积极价值观,如勇敢、坚持、善良等,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管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重视学生的情绪压力和心理问题,传递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观。
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才能培养出健康积极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快乐成长。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诗词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诗词教学中的渗透作者:张帆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6年第05期中职学校培养的不仅是未来的一线技术人员,更是能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新生力量。
这就要求中职生不仅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更要具备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心理素质。
与普通中学生相比,中职生没有高考压力,空闲时间较多,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大都源自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那么,中职学校应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就心理健康教育与诗词教学的融合谈几点看法。
一、古诗词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1.符合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对于中职生而言,深奥的理论文章难度较大,容易让他们产生厌学心理,难以从中获取成就感。
而古诗词大都篇幅短小、音韵上口,内容包罗万象且蕴含哲理。
如:曹操的《短歌行》,短短几句,很容易背诵,能较好体察古人的精神世界,学生自然乐意接受。
2.蕴含德育功能,易与心理健康教育契合我国文学起源于诗歌,记事言志,独抒性灵。
大批题材广泛、意境深远的诗作,体现了作者人生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与理想、意志。
诗人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与现代人也有很多相通之处,学生很容易与这些作品产生共鸣。
对古诗词,教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它们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结合起来,使其转变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绝好范本。
二、古诗词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1.反复吟诵,挖掘智力潜能大声吟诵,可以使口、耳、心达到立体化的协调,体味诗词中蕴含的美和情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吟诵时需要强调:第一,倾注感情,反复诵读。
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生只要全身心投入,就能体会到诗歌字里行间的意蕴。
第二,通过对作品抑扬顿挫的吟咏来把握感情基调。
美的文字与音韵会把人带到作品所描述的情境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2.激发共鸣,自我调节情绪评价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关键不在于他是否会产生消极情绪,而是看这种情绪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负面情绪在整个情绪中所占的比重。
在中学诗歌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诗歌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诗歌有一个传统:言志。
就是说诗歌都是诗人心志的表现。
这样很好,因为它在给予我们优秀作品的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作者的心理状态和作者的心理疾病,从而为我们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疾病:习得性无助。
就是作者经过反复的失败之后,已经听任风吹雨打,失去了积极奋斗的锐气了。
这在苏东坡、白居易、陶渊明甚至陆游的诗歌里都存在。
苏东坡在他的《定风波》中说“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在他被贬黄州之后。
白居易在自己的《白云泉》中说“何必奔冲下山去,平添风波在人间”,这是他已经走出了人生低谷之后,但是他还是感觉官场险恶,不必留恋。
他的心理还没有走出被打击的阴影。
陶渊明在不断地遭受“拜迎官长心欲碎”的心理打击之后,决定“守拙归园田”。
但是,他不知道,农民也是那么不好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陆游的诗歌里有《书愤》这样的名篇,同样也有《临安春雨初霁》这样的作品,作者在他的《临安春雨初霁》中明白地说“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是遭受连续失败之后的消极抵抗心理的表现,即习得性无助现象。
当然是心理疾病。
我们在分析诗歌的时候必须告诉学生,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不能学习他们,而应该是:即使我被击倒一百次,也应该第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应该学习郑板桥的竹子精神,“任尔东西南北风”,学习于谦的石灰精神,“粉身碎骨浑不怕”。
这样教育,学生才能有健康的心理。
我们在分析《诗经》中的作品《氓》的时候,从人物心理的角度探究了抒情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成因:焦虑和脆弱。
怀春的少女渴望美好的爱情可以理解,但是,她不应该“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甚至后来“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过分焦虑和脆弱。
它的不良后果就是匆匆结婚,婚后自然不幸福。
诗歌中的内容就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让女主人公只能“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健康的恋爱心理应该是能够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折磨,特别是思念之苦的折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其融入到学校的教学中。
而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健康观。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生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
在传统的文学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阅读《红楼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荣宁二府的衰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不同人物形象和事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观的形成等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诵读,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在诵读诗歌时,学生可以通过朗诵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通过欣赏文章时,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力。
学生也可以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缓解紧张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
老师也可以通过评价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尊心,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特点。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等方式,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发现问题后,老师可以与家长沟通,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成长。
诗歌润童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作用
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对世界和生活的感悟和情感。
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心灵感染力,它可以激发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引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思考。
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诗歌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对文学的热爱,还可以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诗歌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1.1 培养审美情趣诗歌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美妙的语言,可以激发儿童对美的感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婉转动人的诗歌语言,绚丽多彩的意象,都可以让孩子在美的世界里徜徉,感受并领略生活之美、自然之美、人性之美。
这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对美的独特感悟,激发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提高他们的情感修养和审美修养。
1.2 激发情感共鸣诗歌以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和深刻的情感内核,可以深深触动儿童内心的情感和情感共鸣。
儿童在接触和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到诗人对生命、对情感的深切思索和感悟。
这可以帮助儿童建立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经历,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价值观,有利于儿童的情感发展和人格塑造。
1.3 促进心智发展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促进他们的心智发展。
在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对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建立新的理解和感悟,这有利于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和认知发展,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益于形成积极进取、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学校如何利用诗歌润童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2.1 诗歌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诗歌教育,加强对学生诗歌的学习和欣赏。
可以在语文课程中设置专门的诗歌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欣赏和朗诵优秀的诗歌作品,分析诗歌的意蕴、形式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内在美。
可以通过开设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欣赏和创作诗歌的能力。
高中古诗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课堂实践
高中古诗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课堂实践摘要:高中古诗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但单一的文化传统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因此,本文针对高中古诗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进行课堂实践。
通过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搭建心理情景分析桥梁、运用分组讨论等创新教学方式,以及相关案例分析,本文成功实现了高中古诗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
实践表明,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对于高中古诗文教学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中;古诗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课堂实践古诗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高中古诗文教学是普及中华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但是,传统古诗文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无法满足当今高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本文旨在探索一种高中古诗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课堂实践模式,以期为教学带来新思路。
一、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古代文人及其心理特质通过学习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了解他们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等,可以让学生对于人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中表达出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从不同角度去诠释人生的意义,这种积极的心态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正面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二)古代文化背景和生活情境古代文化背景和生活情境可以作为理解古代诗词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以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例如,唐诗中不少诗人都吟咏过春天的景象,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春天是生命的新开始,通过大自然中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人生也需要有不断进步的阶段,从而激发出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诗词中探讨人生哲理古代诗词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通过解读和讲解诗句,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人生的意义,并为其建立健康的心态打下基础。
让心灵在诗歌教学中健康成长
“ 诗言志 ” ,优 秀的诗歌不仅能营造 出优美的意 境, 同时也能 给人 以情感的抚慰 。在诗歌的教学 中, 如何更好 、 更充分地使用教材 中丰富的人文资源 , 培 养学生正确的情感 、 态度 、 价值 观 , 让学生 的心灵在 诗歌的教学 中健康成 长 ,是 当前我们每个语文老师 努力思考 的一个问题 ,下 面就我在实践 中的一些粗 浅认识 和做法 , 与同仁交流 、 探讨 。
二、 打锻“ 青 松 品格 ” — — 抗 压 能 力 的心 理 教 育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 , 都是温室里 的花儿 , 玻璃做 成的人儿 。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当今学生 抗压能力差 , 意志力薄弱 的特点。 在 当今社会 中有一 种相 当普遍 的心理疾病—— 习得性无助 ,也 就是连 续遭受失败之后 , 失去 了奋斗的锐气 , 以消极抵抗 的 方式面对困难 。这正说明了挫折教育 的重要性 和紧 迫性 ,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好古诗词中的正能量 , 让 学 生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磨难。 在屈原《 离骚》 的教学 中, 我抓住了诗人一再遭遇坎坷 , 陷入孤独绝望境地 , 但 依 旧矢志不屈的经历 ,让学生感悟在追逐理想的过 程 中, 必然是会遭遇风雨的 , 关键是要怀着“ 百炼钢 ” 的坚定意志 , 直面挫折。 “ 宝剑锋从磨砺出 , 梅花香 自 苦寒 来” , 没有“ 咬定青 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 中” 的青松 品格 , 就难 以迎来绚烂 的朝霞 。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 对两性关 系充满了好 奇 , 假 如引导不 当, 必然会产生诸多 问题 , 现实生活里 , 因 爱而伤害别人 、 伤害 自己的事情屡见不鲜 。 怎么让学 生树立正确 的婚恋观呢? 我认为 , 诗歌里许多动人 的 爱情篇章 , 足以成为这方面的典范 , 让大师的优 秀作 品去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最美好 的情感 。我们不单是 享受“ 在天愿作 比翼 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 曾经 沧海 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 ” 的甜蜜 , 也要有 “ 两情若是 长久时 , 又 岂在朝朝暮暮 ” 的自信 , 懂得最美好 的果 子要采摘合时才最为甜美。当然 ,我们也可以遥望 《 氓》 里的那个坚强独立的女子 , 当所爱非人 的时候 , 也有“ 反是不思 , 亦 已焉哉” 的决绝。 对 于现代 的青年 来说 , 像《 致橡树》 里 描写的一样 , “ 我必须是你 近旁 的一株木棉 ,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 , 紧握 在地下 , 叶, 相触在云里” , 这种平等 的 、 建立在 自尊 自立基础上的爱 , 更加值得我们思索。 优秀的古诗词渗透 了人情美 、人性美和爱 国主 义思想 , 有利于教育学生在当前充满了信仰危 机 、 物 欲横流的现实 中,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价值观 , 洁身 自爱 , 让 自身获得健康发展。在教学的环节上 , 宜采 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 ( 1 ) 反复 吟咏 诵读 。让学生通过富于感情 的诵读享受和品味诗歌 外在的形式美和蕴涵的音乐美 ,领会 诗歌 丰富深刻 的 内涵 , 体会诗人表达 的思想感情 。( 2 ) 抓住诗歌 的 意象。 意象是诗歌情感 的载体 , 欣 赏诗歌首先就必须 把握诗歌的意象 。 特别是要注重“ 意” 的内涵 , 即对作 品思想感情 的把握理解 , 领会作品的意 旨。( 3 ) 琢磨 字、 词、 句。 文有文眼 , 诗有诗眼。 诗歌篇幅短小 , 言简 意赅。想要领悟诗意 ,就要 分析字词句的丰富表现 力, 领悟诗人炼字的技巧 。 让学生首先体验诗歌的语 言美 , 然后 更 加 深 入 地理 解 诗 歌 所 表 现 的思 想 美 , 提 高文学素养和心理素质。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教育传统 。 L 记・ 经 解》 里记载 : “ 孔子 日: ‘ 入其 国 , 其 教可知也 。其为人 也, 温柔敦厚 , 《 诗》 教也 。 ” ’ 诗歌的教学 , 不单是要教 给学生知识 , 更重要 的是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能 , 培 养学生人文素质 ,让学生 的心灵在诗 歌的天空里快 乐 翱翔 !
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如今这个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因学业过重而产生心理不健康的情况。
这就要求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如此,学生才能在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才能真正的学好一门学科,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引言:在高中语文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也可以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
在诗人所经历的事件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也可以在诗人身上看到些许自己的影子。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中语文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诗人的身上学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那么,高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中语文古诗文的日常教学中呢?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举办比赛加深对于诗人的了解,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讨论诗句内涵,把握健康的思想、创设能引起共鸣的氛围,提升积极精神渗透三个层面努力。
下面,本文就以高中语文古诗文为例,针对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进行分析和研究。
1.举办比赛加深对于诗人的了解,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这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学生很容易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垂头丧气,对自己的学习丧失信心。
因为高中这个阶段,是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他们命运的关键时期,所以学生对待自己在这个阶段的学习是非常重视的。
但是在这个阶段也是需要树立去积极的心理的,因为,只有拥有积极的心理才能够让自己找到一个奋斗的目标,才能保持高昂的学习姿态,大步向前。
而这达到的方式,可以采取举办比赛的模式,在高一左右举办一些比赛,在学生有时间的阶段去举办一些比赛,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一些诗人的了解,带领学生去领略几百年前的诗人的独特风貌[1]。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与高中古诗文渗透的案例研究——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研究
探索篇•课题荃萃心理教育与高中古诗丈濛透的秦例研老—一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研究李宝弟(甘肃省永靖县移民中学,甘肃临夏)摘要: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丰富的人文资源可以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老师具有天然的亲和力,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将教材中的相关篇目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研究心理健康与古诗文联系的案例,其现实意义正在于此。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文言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我看来,是指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己想要的成功,若最后没能如愿以偿,我们起码可以告诉自己我特点,运用心理学的相关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当下的高中日常教学中,由于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存在,虽然喊了好多年的素质教育,说了好多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最终在我们西北地区,能做到的高中学校又有几个呢?因此,本:人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最终我发现高中语文古诗文中的相关篇目,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最佳阵地。
现本人将高中语文古诗文中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案例加以整理分析如下。
《诗经•卫风•氓》这首诗歌叙述了女主人公悲惨的一生,批判男子的三心二意,揭示当时不公平的社会婚姻制度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
每次讲到“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我都在想,这哪里是在讲几千年前那个女子的痛苦呢?这简直就是一堂活生生的早恋劝诫课,它似乎穿越了几千年的时光隧道,带着那女子对生活的痛苦的感悟,走到每一位同学身边,告诉那些青春期对爱情懵懂又萌动的小丫头们“男子沉溺在爱情之中,仍然可以解脱,女子沉溺在爱情之中,就无法解脱了”。
这篇课文放在高一第二学期一开始讲,学生已从刚升入高中的陌生和羞涩中走了出来,刚刚开始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好感,此文无异于当头棒喝,告诉他们什么阶段就应该干什么事情,过早成熟的果子注定会早早掉落,珍惜自己、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诗歌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尝试
诗歌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尝试作者:郑云霞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11期内容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常规教学的不少学科都可进行,而在文学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除教育、心理学科之外最为便利、最容易切入的一个学科。
因此笔者就如何在诗歌的教学中去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例发表教学心得。
关键词:心理素质教育诗歌教学挫折品质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指开发潜在的智能,使人获得正常的智力;培养愉快的情绪,使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对生活充满信心,具有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形成健全的意志,使人能主动自觉地迎接困难,具有独立、果断、坚韧、勇敢的品质等。
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我们常规教学的不少学科都可进行,而在文学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除教育、心理学科之外最为便利、最容易切入的一个学科。
文学课的教师可从大量的写人写事的现代散文教学中去实施这种教育,而如何在诗歌的教学中去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似乎没有引起我们过多的重视,缘于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我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深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愁苦;“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喜悦,都曾引起过无数人的共鸣。
诗言志,诗抒怀,通过欣赏诗歌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文学课教师的责任。
下面以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决不颓唐自弃的豪迈情怀。
在引导学生欣赏这首诗时,先结合时代背景来讲诗句的内涵,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对培养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使他们保持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有积极作用。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作者被抛弃在巴山楚水这荒远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的漫长岁月。
刘禹锡因为参加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二十三年后被召回,前时旧友丧亡殆尽,一切景象面目全非,恍如隔世,这就不能不使他在颔联发出了“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慨叹了。
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如何有效助力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如何有效助力心理健康教育文/王娜娜 昆山陆家高级中学高中教育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生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有助于健康成长,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要求。
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同古诗文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并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正向的价值观;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增强抗压能力和其他心理素质。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出于对自身能力不了解造成的心理问题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一切未知事物都存在好奇心、探索欲,加之情绪起伏变化大,容易激发出复杂多变的心理问题;同时,该期间内的高中生容易因课业负担、压力等因素,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问题。
面对学习压力、考试焦虑等问题,学生不能完全依靠自身去解决,或者没有足够的心理知识去解决,容易造成新的心理问题,从而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出于对他人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心理问题高中生比较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容易陷入人际关系问题的困扰,如老师、同学和家长对自己不够客观的评价,还有不良的关系处理会直接影响到高中生的情绪。
部分高中生情绪的管理和处理能力还不足以支持他们处理相对复杂的问题,一旦出现类似情况,会对他们造成一系列心理困扰。
3.出于对社会价值观不理解造成的心理问题高中生在学习、社交的过程中会受社会影响,对于自身理想、未来规划、对待人生的态度等问题产生困惑,而受社会流行思想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当社会价值观与学生的价值观发生碰撞时,学生容易因此产生对应的个案聚焦青春期健康66心理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将在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上给出解决策略。
在古诗文教学中有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1.结合学生本身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学生的心理一直在成长变化,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提高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关注程度。
教师要时刻做好记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改善学生因为学习困难出现的压力大等情况,并调节其紧张情绪。
在古诗词拓展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古诗词拓展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者:张艳梅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年第05期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容易遇到心理困惑。
经典古诗词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生哲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能感染人、影响人。
在古诗词拓展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满足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结合古诗词鉴赏主题活动培育积极心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与学生当下心境相同或相似的古诗词,整合设计拓展点,以古诗词作为传达感情的工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环境,克服成长中的心理障碍。
例如,针对部分学生缺乏自信、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笔者开展“天生我材必有用”古诗词鉴赏主题活动。
笔者选取苏轼的《题西林壁》、刘禹锡的《秋词》、杜甫的《望岳》、韩愈的《晚春》和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设计了欣赏活动,有针对性地根据这部分学生的优点安排学习任务。
如安排擅长书法的学生书写诗词,安排善于朗诵的学生诵读诗词,安排有绘画特长的学生绘画表现诗词意境,安排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改写诗词或根据诗词内容设计剧本。
一系列的活动,不但使全体学生感悟到这些古诗词共有的精神内涵,而且针对性地疏导了部分学生的心理困惑,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再如,有的学生遇到困难就找借口逃避,考试失利就萎靡不振,笔者就此开展“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古诗词鉴赏主题活动。
笔者选取郑板桥的《竹石》、杜牧的《题乌江亭》、岳飞的《满江红》和苏轼的《定风波》,充分挖掘这些古诗词中的挫折教育元素,让学生在鉴赏诗词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情感熏陶,坚定意志品质。
活动中,学生通过收集古诗词背后的历史事件(如郑板桥颠沛一生、项羽楚汉之争、岳飞艰难抗金和苏轼三起三落)、梳理诗人所写人物在困境下的不同表现(如郑板桥离经叛道、项羽乌江自刎、岳飞班师回朝和苏轼笑看风雨)、整合表现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诗词(如杜牧的《题乌江亭》与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陆游的《项羽》和项羽的《垓下歌》)、开展“谁是真正的英雄”辩论赛等活动,不仅感悟到古诗词的内涵,还涵养了迎难而上的勇气,提高了抗挫折的能力。
古诗词与心理健康教案
古诗词与心理健康教案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有助于传承历史与美学,还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欣赏古诗词,人们可以舒缓情绪、放松压力,并从中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慰藉。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份教案,以帮助人们通过诗词欣赏来调节心理健康。
一、古诗词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1.1 情感宣泄与释放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悲伤、欢乐、思念等。
在面对困扰与压力时,人们可以通过欣赏诗词,将自己的情感与诗人共鸣,倾吐内心深处的情绪,将负面情绪转化为艺术的表达。
这样的情感宣泄与释放有助于减轻心理负担,提升心理健康。
1.2 心灵抚慰与激励古诗词中常蕴含着对人生、对命运的思考与抚慰。
当人们面临挫折与困境时,通过欣赏那些充满力量与智慧的诗句,可以给予内心一丝慰藉。
同时,古诗词中也常包含着对人生的鼓励与激励,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与勇气,促进心理健康的提升。
1.3 增强共情与人际关系古诗词创作源于生活,反映着人们对社会、对他人的思考与感悟。
通过欣赏和分享古诗词,人们可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共情能力,理解他人的情感与境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持续的良好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
二、基于古诗词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我们可以将其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与心理状态。
以下是一份古诗词与心理健康教案的示范:教案名称:诗词之旅教案目标:通过欣赏古诗词,帮助学生培养情感表达与情绪管理的能力,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教学内容:1. 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古诗词,如友情、梦想、自信等。
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诗词。
2.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欣赏活动。
教师可以朗读诗词,学生跟读、齐读,共同感受诗词的韵味与意境。
3.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情感表达与内涵,并与自身经历联系,分享与他人的共鸣与感悟。
4.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
通过写诗词的方式,学生可以将内心情感进行表达,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而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环节,也应该对心理健康进行有效渗透。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增进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以期引起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更多关注。
初中语文教学可以通过经典名著、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观念。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文学名著,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小王子》,学生可以理解人生是一种探索和领悟,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通过阅读《红楼梦》,学生可以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世间的悲欢离合,增加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这些作品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心理的抗压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让学生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从而促进学生对情感认知的提高。
通过研读《茶馆》,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戏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路历程,增进对自己情感的认知和情绪的调控。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情感体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感交流,增进对内心的认知和情感的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与情绪管理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现实生活的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应对困难的心态和方法。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以优秀作品为载体,引导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及人们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以《平凡的世界》中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讨论人物在面对困境时的积极态度和奋斗精神,从而启发学生如何应对困难,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通过渗透心理
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
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课文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积极认识自己的情感,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学习古代诗词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词的欣赏和感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体验。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语文教学要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
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学会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合作。
在小组讨论或合作作业中,
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文学作品的选材。
文学作品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载体,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人物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积极向上、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作品,如《荷花淀》、《小船儿与海》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心理,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同理心。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之一是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活动。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展视野、增加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自我反思的作文,如写一篇《我与压力的斗争》、《我对友谊的看法》等,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之一是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
课堂是学习和思考的场所,教师可以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教师可以多给学生一些赞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关注。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之一是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和社团,让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情和困扰,通过集体讨论和互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关心,提高学生的友善意识和互助精神,促进班级的和谐氛围。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选材、阅读和写作活动、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班级文化的建设等多种途径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词】初中古诗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引言一、解析新时期初中古诗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1.古诗文教学方式华而不实2.古诗文教学内容枯燥单一传统古诗文教学模式通常都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
并且古诗文教学内容在新时期教育大环境下仍旧展现出枯燥、单一且乏味的主体特征。
学生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古诗文的记忆、背诵、翻译、默写与答题的枯燥学习循环之中③。
教师在古诗文的艺术思想、人文理念和情感情怀教学中缺乏一定的重视与关注,学生们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初中生们一旦缺失情感体验与审美升华,对于古诗词传达出的各种美也就无法充分得到理解、领悟与感知,整体学习效果与水平必然会差强人意。
3.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性较差二、新时期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1.教师应当借助古诗文教学教育学生能够坦然面对各种挫折2.教师借助古诗词情感色彩与情感倾向强化学生内心世界3.教师借助优秀诗文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与远大志向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新时期许多初中生们在学习与生活中缺乏远大的理想、志向与人生目标,更没有博大的情怀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经常会展现出一种唯唯诺诺、哀哀怨怨的不应用消极思想与理念,一旦面对人生挫折与挑战就会变得不堪一击,表现的茫然失措。
鉴于此,教师应当借助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正能量和積极情感因素帮助学生们树立人生目标和远大志向。
举例说明,人教版初中语文《岳阳楼记》这篇励志经典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范仲淹旷世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进行情感升华与心理教育渲染与引导,让学生们能够真正体会到范仲淹的博大胸怀与远大志向。
进而也能够拥有一颗豁达之心,在面对各种困难时锐意进取,形成知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念。
4.教师借助古诗文教学让学生与自己的内心形成“对话”实事求是的讲,初中阶段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的家庭条件、人生经历和个人性格。
让古诗词为心理健康
让古诗词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饶振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在中国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文明中,诗词作为文艺百花园的一朵奇葩,产生了数以万计的优秀诗篇,而其中名言警句众多,脍炙人口,令人赞叹。
这些名句文质兼美,被人们赞誉为“千古绝唱”,至今传诵不衰。
中学生要不要多学习,多看看古诗词呢?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人格完整。
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思、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
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多学习,多看看古诗词可以培养完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
学习古诗词的好处是什么?学习古诗词的好处是使你的心永远年轻。
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
”如果你的心完全沉溺于物欲之中,对其他一切都不感兴趣,那实在是人生中第一件悲哀的事。
诗有一种“感发的生命”。
它由作者传达给读者,而且可以不断生长,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
这种感发的生命,可以使你的心活泼起来,永不衰老,这就是诗歌的好处。
中国的诗歌很重要,它参与中国人的人生,通过诗歌陶冶心灵。
通过诗歌来丰富精神世界,复兴中国的文化,因为我们没有宗教的传统,所以中国的诗歌就起到代替宗教的作用,这是林语堂先生的话。
中国人生活方式很大程度是由诗歌来塑造和决定的。
古诗词是对中国文化,中国人生最深刻的解读。
诗歌有润泽人们内心的力量,在领会诗歌之美的同时,成为一个能赏析能领会诗歌美的人,拥有一颗真正的“诗心”。
古诗词对精神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素养的形成,语言能力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植根于人们的心中,使之成为高素养的人,终身受益。
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爱情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可利用爱情诗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爱情。
如《关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心理健康诗歌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名称:《心灵之歌》心理健康诗歌教学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魅力,提升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心理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心理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人情感。
2. 将诗歌与心理健康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五、教学对象:初中生六、教学时间:2课时七、教学准备:1. 诗歌《心灵之歌》及相关背景资料。
2. 诗歌朗诵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3. 诗歌朗诵的场地布置(如音响设备、诗歌背景图等)。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诗歌朗诵的音频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歌的名称吗?作者是谁?3.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及作者。
(二)诗歌朗诵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诵诗歌,注意节奏、韵律。
2.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教师指导。
(三)诗歌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修辞手法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四)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诗歌中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诗歌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心灵之歌》的意境,创作自己的诗歌。
2.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创作,教师指导。
(二)诗歌朗诵1. 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进行朗诵。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1. 教师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理困惑,教师给予指导。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朗诵、创作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学诗歌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诗歌有一个传统:言志。
就是说诗歌都是诗人心志的表现。
这样很好,因为它在给予我们优秀作品的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作者的心理状态和作者的心理疾病,从而为我们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疾病:习得性无助。
就是作者经过反复的失败之后,已经听任风吹雨打,失去了积极奋斗的锐气了。
这在苏东坡、白居易、陶渊明甚至陆游的诗歌里都存在。
苏东坡在他的《定风波》中说“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在他被贬黄州之后。
白居易在自己的《白云泉》中说“何必奔冲下山去,平添风波在人间”,这是他已经走出了人生低谷之后,但是他还是感觉官场险恶,不必留恋。
他的心理还没有走出被打击的阴影。
陶渊明在不断地遭受“拜迎官长心欲碎”的心理打击之后,决定“守拙归园田”。
但是,他不知道,农民也是那么不好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陆游的诗歌里有《书愤》这样的名篇,同样也有《临安春雨初霁》这样的作品,作者在他的《临安春雨初霁》中明白地说“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是遭受连续失败之后的消极抵抗心理的表现,即习得性无助现象。
当然是心理疾病。
我们在分析诗歌的时候必须告诉学生,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不能学习他们,而应该是:即使我被击倒一百次,也应该第一百零
一次地站起来。
应该学习郑板桥的竹子精神,“任尔东西南北风”,学习于谦的石灰精神,“粉身碎骨浑不怕”。
这样教育,学生才能有健康的心理。
我们在分析《诗经》中的作品《氓》的时候,从人物心理的角度探究了抒情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成因:焦虑和脆弱。
怀春的少女渴望美好的爱情可以理解,但是,她不应该“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甚至后来“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过分焦虑和脆弱。
它的不良后果就是匆匆结婚,婚后自然不幸福。
诗歌中的内容就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让女主人公只能“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健康的恋爱心理应该是能够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折磨,特别是思念之苦的折磨。
而这一切都是心智没有成熟的中学生所远远不能做到的,所以《中学生行为规范》上反对中学生早恋是应该的。
这样的规定,无论对女生还是对男生,也都是负责任的。
语文课本里,还有一篇诗歌叫《孔雀东南飞》,这也是一曲爱情的悲歌。
我们在分析女主人公刘兰芝的悲剧成因的时候,同样不能放过人物心理的分析:软弱、情绪化或者说不理智是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
既然自己已经“奉事循公姥”了,为什么还要自请还家?这是向错误势力妥协啊。
再者,刘兰芝你既然已经认识到“昼夜勤作息”,“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那就坚持下去,不要再对焦仲卿有任何幻想了,因为他根本左右不了自己的母亲。
但是,后来刘兰芝
在焦仲卿的温情进攻下,彻底没有了章法,竟然说出了“不久望君来”话。
她不知道,焦仲卿的性格决定了他根本不可能兑现让刘兰芝“不久当还归”的承诺。
回到家之后,本来自誓不再嫁了,但是,软弱的刘兰芝在哥哥和母亲的压力下,她又屈服了。
后来就是招来了焦仲卿的讽刺,再后来,就是双双自杀了。
其实,刘兰芝没有必要“举身赴清池”的。
理智地想想,既然焦仲卿没有办法兑现他自己的承诺,那么,刘兰芝就可以寻找自己的幸福,再嫁有什么不可以?为什么去为这样的人殉情?
心理不健康,不能顽强地坚持自己合理的决定,没有钢铁般的神经和意志是刘兰芝爱情悲剧的根源。
相反的,如果想有一个幸福的生活,就不能软弱,不能情绪化,做事情要冷静。
这也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所必须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