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域堆场水准控制及沉降测量方法

合集下载

沉降差法测压实度方法

沉降差法测压实度方法

沉降差法测压实度方法:采用水准仪观测,当碾压至试验碾压遍数后,先检查压路机重振一遍填料表面有无明显的轮迹,如轮迹明显,应继续进行该路段的压实碾压。

碾压无明显轮迹后,根据要求每40m检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检测5
--9个点,布点要求采用白灰撒点。

如有条件应采用5mm厚钢板5cm×5cm中间钻孔定点检测,检测前把钢板根据路基宽度定好位置,把钢板碾压至与路面平整并固定,用水准仪测量各点的高程,然后采用不小于18t振动压路机对各点进行重振碾压两遍,碾压两遍后的沉降差值不大于3mm。

碾压的长度不小于各点前后10m。

压实度检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要求的检测方法和频率进行,当路基填料采用土方时,压实度的检测应采用灌砂法,检测时取土样的深度为每一压实层的全部深度;当路基填料为石方时,密实度的检测采用沉降差观测法。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在工程监测中,沉降观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工程
地基的沉降情况,从而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观测方法、仪器设备、观测点设置、数据处理等内容。

1. 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一般采用水准仪法和全站仪法两种方法进行。

水准仪法适用于平面小
面积的场地,全站仪法适用于大面积地域,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2. 仪器设备
进行沉降观测需要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杆等仪器设备。

对于高要求的沉
降观测,应选择精确度高、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设置
在选择观测点时,应根据工程地基的实际情况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观测
点的设置应覆盖整个工程地基区域,保证对工程地基沉降情况的全面监测。

4. 数据处理
在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

通过数
据处理,可以得到工程地基的沉降速率、趋势等关键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结语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观测方法和
数据处理,能够有效监测工程地基的沉降情况。

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提供保障。

沉降观测步骤与方法

沉降观测步骤与方法

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 m,前后视距差≤,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

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沉降观测常用的方法

沉降观测常用的方法

1沉降观测1建筑物沉降观测常用的方法1,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作为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利用水准仪进行基谁点和沉降监测点的高程测量,根据沉降监测点各周期的高程变化,分析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

此法适合干不同类型、不同精度要求和不同施测条件的建筑物沉降监测,也是一种传统而可靠的方法。

1.2全自动测量法随着测量仪器的不断改进,全站仪在沉降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全自动跟踪测量仪的推广应用,为全天候、全方位、高精度的全自动监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自动测量法在大坝、桥梁等建筑物的沉降监测中得到了厂一泛的应用。

1.3数字摄影测量法数字摄影测量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特别适用于重要工程的变形和自动生产线的监测,弹体运动轨迹、炮口冲击波等不可接触物体的量测等。

利用该技术进行大型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时,无需接触被侧物体,并可同时提供多个点的瞬间三维空间信息,从而获得建筑物的沉降数据,侧定精度可达到24尸m。

1.4GPS测量法GPS作为一种全新的空间定位技术,从静态定位发展到动态定位,并具有很高的相对定位精度,因此,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了常规的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

应用GPs进行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可以实现全天候、实时、连续的高精度自动监测。

2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步骤设置永久观测点一埋设观测点一变形测量一内业计算一观测成果整理分析。

2.2注意事项(l)当高层建筑物附近没有永久性水准点或水准点个数少于3时,应建立永久性水准点。

永久性水准点应能长期保存,不易破坏及振动,应远离公路、铁路、严禁埋设在松软土内,其埋设深度应在最低地下水位及冻土层以下0.STn·(2)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点应沿建筑四脚、纵横墙的交接处和伸缩缝两侧布置,间距一般为15一30m。

沉降点的高度一般设在室外地坪以上500mm处,当高层建筑设有两层及两层以上地下室时,应在地下室基础底部以上500mm处设置沉降观测点。

测量及沉降观测方案

测量及沉降观测方案

测量及沉降观测方案1、设备准备:充分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保证测量工作顺利进行。

检校仪器、检定钢尺、对所有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和钢尺应根据计量法的要求,定期送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2、技术准备:测量员要熟悉工程现场情况和定位条件、主要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和轴线尺寸相对关系,建筑物标高以及设计对测量的精度要求等。

熟悉工程所在位置、周围环境及原有建筑物的关系:GPRS点的坐标、标高,建筑物的朝向,定位依据及建筑物主要轴线的间距及夹角;首层室内±0.000的绝对标高,室外地坪的竖向布置(标高、坡度)和绿化及道路,地上、地下管线的安排等,要特别注意的是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及建筑物主要轴线的布局。

要对图上全部尺寸进行核对,当各图纸核对无误后,对于总平面图要以轴线为准,核对基础、非标准层、标准层的有关尺寸,标高是否相对应。

校核GPRS点的坐标及标高:为保证整个场地定位和标高的准确性,对甲方提供的定位依据点均应进行严格的校核,以取得正确的定位依据。

核算设计图上定位点的坐标与其边长、夹角是否对应。

实地校测定位点,要求高精度。

但常因种种原因点位稍有移位,为了校核点位和防止误用移动的点位,应会同甲方一起对点与点距离及夹角进行实地校测,当发现错误或误差超限时,请甲方妥善处理。

用水准仪实地校测甲方所给水准点间的高差,发现问题请甲方处理。

桩的保护:所有的控制桩均用砼墩加固及维护栏保护,并每月进行一次全面复核。

如有变动,立即采取措施恢复。

3、基础放线验线:建筑物基础放线的基本步骤:根据基坑边上的建筑物控制桩(即轴线引桩,但要经场地控制校核后方可使用)用经纬仪仔细向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四大角和主要轴线,经闭合校核后,再详细放出细部轴线。

土方开挖深度不一样,基础底标高也就不一致,为了控制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时的标高,在基础土方开挖时,将标高引测至基坑四周。

在人工清土及基础施工时可将水准仪架在基坑内进行测量。

根据基础图以各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要的边界线。

沉降观测宜采用方法

沉降观测宜采用方法

沉降观测宜采用方法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施工监测技术,用于监测地基的沉降变化情况。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地基沉降可能会引发建筑物的不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因此进行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沉降观测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1.经验法:这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沉降情况。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长规尺量测建筑物的沉降量。

然而,由于该方法依赖于人工观测和测量,因此无法提供准确的数据,只能用作初步的参考。

2.水准仪法:利用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通过设置一个基准点,然后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上设置水准点,利用水准仪测量这些点之间的高差变化,进而确定沉降量。

这种方法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好的特点,适用于观测较小范围的工程。

3.全站仪法:全站仪是一种先进的测量设备,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和高效率等优点。

它可以通过自动跟踪目标和测角、测距等功能,实时测量和记录建筑物或构筑物沉降的情况。

全站仪法适用于大范围、长时间的沉降观测,能够提供精确的沉降数据。

4.测斜仪法:测斜仪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沉降观测设备。

通过将测斜仪安装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上,测量倾斜角度的变化,从而推测出沉降量。

测斜仪法适用于较小的倾斜变化,操作简便,成本相对较低。

5.激光测距法:激光测距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利用激光测距仪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某一点进行测量,以确定其沉降量。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高自动化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沉降数据,适用于大范围、复杂结构的沉降观测。

除了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观测频率:沉降观测的频率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和建筑物性质确定。

一般情况下,初始阶段观测频率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观测频率可逐渐减少。

2.观测点位选择:观测点位的选择应覆盖整个工程范围,并重点关注可能存在沉降问题的区域。

测量放线及沉降观测方案

测量放线及沉降观测方案

测量放线及沉降观测方案一、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1、进场后,首先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对给定的标桩进行复测,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然后以给定的标桩为基准,进行建筑物座标控制网的施测,并报监理和规划部门复核无误后,按规范要求建立控制点,有专人负责保护和定期校核。

基坑开挖前,对原有定位轴线进行复测、闭合,以经过复测的定位轴线为基准线,利用直角交汇法,用经纬仪测设本工程的控制桩,在建筑物四周设置永久性控制点,测量闭合误差不超过3mm。

根据单位工程平面尺寸,除在四角设置控制轴线外,还在横向中轴线上设置控制轴线。

控制轴线施测到现场后,应保护好控制轴线标志不被破坏。

为了稳妥起见,每条控制轴线桩在现场远处与近处分别施测两点,近点便于投测,远点用于保护和校测,定期检查各轴线间的尺寸。

2、使用经纬仪测设施工控制网点尺寸,测量应不少于一个测回。

3、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使用钢尺度量时,应将钢尺两端尽可能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方可进行尺量。

4、统一的施工控制网点、水准点、建筑物的主轴线的控制点标志,应设置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位,并用砼保护,重点的标志可加设护栏围护。

延伸轴线标志的轴线桩、龙门架应牢固、稳定、可靠和便于监控。

二、高程控制1、根据总平面图上所示的水准点标志,用水准仪准确地引测到施工场地附近便于监控的相应位置上。

2、高程的引测应进行往返一个测回,其闭合误差值不得大于n 值(n 为引测站数),闭合误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可按水平距离比例相应修正。

三、施工抄平放线1、基础施工抄平放线:⑴、基础根据基础平面图及大样图,按建筑物的轴线定位,连结相应轴线,计算开挖放坡坡度,定出开挖边线位置。

⑵、用水准仪把相应的标高引测到水平桩或轴线桩、龙门架上,并做出标记。

⑶、基础开挖完成后,应拉通线校核,坑底深度应经水平标高校核无误后,把轴线和标高引测到坑外设置轴线,基础边线及高程标记。

并在垫层面上弹出基础的平面尺寸。

⑷、基础模板完成后,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校核模板几何尺寸、轴线位置及标高。

施工现场的沉降观测与监测技术与处理方法

施工现场的沉降观测与监测技术与处理方法

施工现场的沉降观测与监测技术与处理方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施工工地的规模庞大、施工周期长,对施工现场的沉降观测与监测技术与处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施工现场沉降观测与监测技术的应用及处理方法。

第一部分:地基沉降测量方法在工程施工中,地基沉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目前,常用的地基沉降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水准仪法、GPS法、全站仪法和测边测高法等。

其中,水准仪法是一种传统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地基上一定点的水平面高度差,来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

虽然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无法实时监测,并且对人力和天气等因素有较大的依赖性。

而GPS法则是使用GPS测量设备,通过记录卫星信号来确定地基的沉降情况,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精度高、能够实时监测。

全站仪法则是使用全站仪来测量起伏不平的地表情况,通过计算不同时间测量点之间的高程变化,来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

测边测高法主要是通过使用精密测距仪和高程仪,测量地基上一系列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差,从而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

第二部分:施工现场地基沉降监测技术在施工现场,通过各种沉降监测技术可以对地基沉降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目前,常用的施工现场地基沉降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激光传感技术、振弦测量技术、达标线法和测点法等。

激光传感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监测方法,通过测量激光束的偏转角度,来计算地基的沉降情况。

振弦测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监测方法,利用振弦传感器的振动原理,来实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

达标线法是一种经验法,通过在地基上设置不同水平线,然后观察线与地基之间的垂直距离变化,来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

测点法则是在地基上设置一系列测点,通过周期性测量每个测点的高程变化,来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

第三部分:地基沉降处理方法对于施工现场地基沉降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地基沉降问题时,一般采取的方法包括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改善地基的工程性质、加固地基周边结构和提高土壤的稳定性等。

沉降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是指对地基、建筑物或其他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方法。

它是工程监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地基或结构的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沉降观测方法及其应用。

一、测斜法。

测斜法是一种常见的沉降观测方法,它通过安装测斜仪或倾斜仪来监测地基或建筑物的倾斜情况,从而间接判断其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较小范围内的倾斜进行监测,操作简便,数据准确性较高。

但是,测斜法需要在地表上设置测斜点,对地面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且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

二、水准测量法。

水准测量法是利用水准仪对地面或建筑物的高程进行测量,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高程数据来判断其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大范围地面或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操作相对复杂,但数据的准确性较高。

水准测量法需要在地面上设置测点,并且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三、GPS定位法。

GPS定位法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来监测地面或建筑物的位置变化,从而判断其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较广,可以实时监测目标的位置变化,数据准确性较高。

但是,GPS定位法受到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需要在开阔地带进行监测,成本较高。

四、应变测量法。

应变测量法是通过安装应变计或应变片来监测地基或结构体的应变变化,从而判断其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混凝土、钢结构等材料的沉降进行监测,操作相对复杂,但数据的准确性较高。

应变测量法需要在目标表面粘贴应变片或安装应变计,对目标表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综合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沉降观测方法来进行监测,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如结合测斜法和水准测量法进行监测,可以相互验证数据,提高监测的可靠性;结合GPS定位法和应变测量法进行监测,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对材料应变情况的评估。

综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还可以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是工程监测中常见的做法。

填海造陆型堆场基层质量控制

填海造陆型堆场基层质量控制

填海造陆型堆场基层质量控制随着国内海岸线开发的日益加速,已很难找到拥有大面积后方陆域的天然良港。

在此情况下,部分大型港口选择填海造陆,因其地基情况与天然地基不同,在基层设置及施工方面有其独特性。

本文以深圳盐田港三期扩建工程为例探讨此类堆场基层质量控制。

标签:填海造陆堆场基层质量1.概述深圳盐田港集装箱堆场是填海形成陆域后修建堆场的典型代表。

其三期扩建工程由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因有之前数期项目经验支撑,在堆场基层质量控制方面可代表国内先进水平。

堆场总面积约107万平方米,自2005年开工,2006年交付第一块堆场投入使用到现在已近7年,根据近期回访情况看,相比周边类似项目,其堆场结构层无论沉降控制还是外观质量都极好。

整个项目施工過程控制极为严格,可为类似工程借鉴。

2.基层选择及施工控制2.1 基层选择深圳盐田港堆场基层采用在整理好的基面上,从下到上设置20cm级配碎石、50cm贫砼,再铺设土工布的形式。

第一层级配碎石有效连接土基和贫砼,有部分类似堆场采用石粉,但石粉各方面性能均较级配碎石差。

第二层大多数堆场会选择水泥稳定砂砾或水泥稳定碎石,个别项目会选择水泥稳定土,盐田港采用的是贫砼。

贫砼造价要略高于水稳,但根据使用期超过5年以上堆场的一些现状资料来看,贫砼作为基层在抵抗沉降尤其是不均匀沉降方面,有其显著优势。

2.2 基层施工控制要点2.2.1 基面压实基面压实是保证沉降受控的第一关,建议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压实施工前在施工现场进行压实试验,试验选择与待压实区域土质情况相同的区段进行,通过试压确定各类型基面的碾压施工参数、施工机具和碾压施工工艺。

碾压首先采用光面压路机静碾压两遍,再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5-8遍,当天形成的基面需在当天碾压密实,以防止待压基面被雨水浸泡;基面碾压好后及时进行灌砂法密实度试验,合格后立即摊铺级配碎石。

准备压实的回填料均按要求进行击实试验,以确定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表沉降监测的指南和步骤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表沉降监测的指南和步骤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表沉降监测的指南和步骤当我们谈论地表沉降时,我们指的是地面表面由于地下水开采、地下工程建设以及地质原因等引起的不均匀下降或沉降现象。

地表沉降监测是为了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风险、工程建设安全等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测绘技术在地表沉降监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高精度性和实时性使其成为理解和管理地表沉降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表沉降监测的指南和步骤。

首先,在进行地表沉降监测之前,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

通常,全站仪、导线测量等常用的测量仪器和方法都可以用于地表沉降监测。

但是,基准点的稳定性是进行地表沉降监测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之一。

因此,确保基准点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是关键。

在选择测量方法和仪器时,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并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布设方式。

在地表沉降监测中,监测点的位置和布设方式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因此,在确定监测点的位置时,我们应考虑地质条件、地下工程、水文地质等因素,并选择代表性的监测点。

监测点之间的布设方式也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并避免地质坑、地下管线等不利于测量的区域。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规定的测量方法和流程进行测量,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在进行地表沉降监测时,我们通常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测量。

然后,我们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校正、差值计算和绘图等。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目的是准确获得地表沉降的变化趋势和幅度,以便我们及时了解和管理地表沉降的风险。

此外,在进行地表沉降监测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数据的保护和共享。

数据的保护涉及到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我们应将测量数据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地方,确保数据不丢失或被篡改。

共享数据对于促进科学研究、工程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可能,我们应鼓励数据共享,以便更多的专家和研究人员能够对地表沉降进行研究和分析。

路基施工及沉降观测要点

路基施工及沉降观测要点

路基施工及沉降观测要点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在建设过程所面临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气候条件都更加复杂化,高填方路基大量出现,最大填方高度甚至超过50米。

致使路基沉降在公路建设中普遍存在,并引起桥头跳车、路基沉陷、路面早期破损等多种质量病害,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质量和社会效益。

因此,我们要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路基沉降的原因,搞清路基填筑材料、填筑高度与路基沉降的关系,掌握高填方路基施工段的沉降控制措施。

一.高填方路基特点1.填筑工程量大,工期长,涉及的填筑问题较多,控制起来比较困难;2.高填方路基填筑高度较高,要求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足够的水热德定性;3.路堤本身累积沉降大,必须严格控制路堤单位填筑高度的工后沉降要求更为严格;4.高路堤的稳定性需要进行专门分析和验证。

基于以上特点,路基填筑完毕之后,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趋于稳定,这是因为路基填筑完毕之后,虽然地基所承受的土压力趋于稳定,但使用过程中除了土压力之外,它还将受到行车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所以,必须经过大约一年的时间才能真正趋于稳定。

二.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1.严格进行路基试验段工艺试验。

高填方路基施工前,必须进行填筑段试验。

作为试验段,控制长度大于200m。

在试验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以及各种参数,进行反复试验。

确定工程中的各种设备和参数,便于施工阶段的施工。

2.严格进行路基基地处理与填前碾压。

在施工前必须仔细勘察填方区域,了解其地质和土质情况,尤其是特殊地基,应根据相关规范,对地基进行处理。

可先将地面的树木和腐殖质土清除,并排除积水,晾晒、平整,然后采用压路机碾压,直到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

3.专人控制路基上土、晾晒与整平。

运料前,挖方区的填料经试验合格后使用。

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到填方区。

汽车卸料时,安排专人指挥,按每层30cm 的松铺厚度计算卸料密度,然后采用自重30t 以上大型履带式推土机进行摊铺和整平,并进行初步压实,以利于平地机平整。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1、软土分布及特性本合同段软土分布于K9+000—K11+500,主要由低液限淤泥质粘土和松散砂土组成,砂土极松散,软土厚1~2米。

据土工试验资料,淤泥质低液限粘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含水量W=25.4%,天然密度ρ=1.95g/cm3,孔隙比e=0.915,I L=1.21,压缩系数a0.1-0.2=0.5MPa-1,压缩模量E s=3.49MPa,固结快剪内聚力C g=12KPa,固结快剪内摩擦角Фg=2.8o,各级压力下垂直固结系数 C v50=0.93×10-3cm2/s,标准贯入击数N63.5=2击。

2、设计要求2.1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公路路堤,最突出的问题是稳定和沉降。

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间的变形动态,必须进行动态观测。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一方面保证路堤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

2.2观测点最好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的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2.3 每200米设置一个监测断面,桥头段每50米设置一个监测断面,且第一个监测断面设置在桥头搭板末端。

按照路基横断面图测放出路肩沉降板、路中沉降板、位移边桩的具体位置。

2.4沉降观测板采用500 mm×500 mm×10mm的方形钢板为底盘,用内径40mm 的镀锌铁管作测杆,将测杆焊于底盘中心,测杆与底盘连接处,用对角布置的4条Φ12钢筋(L行,边长100mm×100mm)帮焊。

测杆第一节长1m,以后每节长度约1-1.2 m用水管接头(标准件)连接。

位移边桩位采用1500mm ×100 mm ×100 mm的砼预制桩。

位移边桩埋设地下部分不小于1.2米,外露部分不小于0.1米。

2.5路堤沉降:在路基施工前,用DSZ3型水准仪以二级中等精度要求的几何水准测量测出沉降板的原始高程。

陆域堆场水准控制及沉降测量方法

陆域堆场水准控制及沉降测量方法

陆域堆场水准控制及沉降测量方法【摘要】本文以深圳港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为背景,简要地介绍陆域堆场水准控制及沉降变形的测量方法。

【关键词】技术标准;依据;测量1.工程概况深圳港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位于114°15’’00” E,22°34’’00”N。

道路堆场,南北向长约2400m,东西向长约600m,总施工面积约126万平方米,整个堆场是由开山石填海形成陆域。

道路堆场为连锁块铺面结构。

由于各区域软基处理采用强夯、堆载预压等不同方法,在竣工后相当长时间内会存在均匀或不均匀沉降。

堆场上堆放重型集装箱或堆放的都是重型设备,RTG跑道上行走重型龙门吊。

对地面平整度要求很高。

因此,及时对道路、堆场现场控制网进行复测、加密以及整个区域沉降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对保证施工质量和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沉降监测技术依据2.1采用的高程系统:盐田理论深度基准面高程系统说明:盐田理论深度基准面高程=黄海高程(56)+0.58米。

2.2参照的技术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B-97)《技术条件书》《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施工图纸3.水准控制测量盐田港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沉降监测项目具有以下特点:测区面积较大;沉降监测点数量较多;观测频率较高;沉降速率快。

综合考虑观测精度与生产成本因素,采用分级布网方式。

首级控制网控制整个测区范围。

网密度要求为:任一沉降监测点距最近的控制点不超过200米。

首级控制网以外的所有其它沉降监测点采用碎部测量方式。

碎部测量以首级控制点为观测工作基点,按照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观测,但视距要求不大于75米,前后视较差大致相等,不允许支站。

3.1基准点选择和工作基准点布设测量点分类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要求,基准点选择距离主施工区域1千米外的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现有的国家四等水准点“盐港10”,为起算点该点点位稳固可靠。

路基沉降观测方法

路基沉降观测方法

目录目录1.编制依据 (1)2.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 (1)2.1.1任务范围: (1)2.1.2工作内容: (1)3.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1)4.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2)4.1.1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2)4.1.1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遵循以下要求: (3)4.1.2沉降变形监测观测(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3)5.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5)5.1.1(一)一般规定 (5)5.1.2(三)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5)5.1.4.观测方法.精度及要求 (7)5.1.5.(五)沉降观测频度 (9)5.1.6.(六)沉降评估 (10)6.2.(二)过渡段的沉降评估 (13)6.2.1沉降评估所需资料 (13)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法1.编制依据根据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2008年5月《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结合本工班管段路基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2.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2.1任务范围:商合杭一分部管段路基总长614.11米,分为三段如下表:第一段:DK674+162.92-DK674+433.98 路基全长271.08。

第二段: DK680+980.19-DK681+101.27路基全长121.08。

第三段: DK681+237.65-DK681+459.60路基全长221.95。

2.1工作内容: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3.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9)《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10)路基工程设计图纸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根据《商杭合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规定,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

沉降测量方法

沉降测量方法

沉降观测方法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 m,前后视距差≤1.0m,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1.0mm,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

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土建工程测量放线及沉降观测方案

土建工程测量放线及沉降观测方案

土建工程测量放线及沉降观测方案一、测量放线方案1.建立控制基准点:在施工区域内选择合适的基准点,确定此基准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以作为后续放线和测量的基准。

2.放线测量: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确定建筑物和道路等的位置、方向、坐标和高程,并将测得的数据用标杆等设备进行标示,以便施工人员按照测量数据进行施工。

3.水平放线:主要用于外墙和内墙、楼板的放线。

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将测得的数据精确传递给施工人员,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4.垂直放线:主要用于柱子、承重墙等的放线。

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并通过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和放线。

5.其他放线:根据需要,对地下管线、电线等进行放线,并将测量数据传递给施工人员,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1.设立沉降观测点:在土地或建筑物周围选取合适位置,设立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的选取应避免影响工程施工和使用,同时应考虑到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等因素。

2.设置测量仪器:在每个观测点上设置测量仪器,可以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

要求仪器稳定可靠,测量精度高。

3.观测频率和时间: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观测频率和时间。

观测频率一般为每月、每季度或每年一次,观测的时间尽量选取在相对稳定的季节或天气条件下进行。

4.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观测过程中需要记录观测数据,包括观测日期、时间、仪器读数等。

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采用统计方法,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并进行数据的比对和评估。

5.数据的报告和处理:将测得的数据整理成报告,包括观测点位置、沉降数据、分析结果等,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沉降的调整和防范。

以上是土建工程测量放线及沉降观测的方案,通过科学的测量和观测,可以确保工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路基沉降观测方法

路基沉降观测方法

路基沉降观测方法目录目录1.编制依据 (1)2.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 (1)2.1.1任务范围: (1)2.1.2工作内容: (1)3.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1)4.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2)4.1.1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2)4.1.1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遵循以下要求: (3)4.1.2沉降变形监测观测(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3)5.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5)5.1.1(一)一般规定 (5)5.1.2(三)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5)5.1.4.观测方法.精度及要求 (8)5.1.5.(五)沉降观测频度 (10)5.1.6.(六)沉降评估 (10)6.2.(二)过渡段的沉降评估 (14)6.2.1沉降评估所需资料 (14)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法1.编制依据根据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2008年5月《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结合本工班管段路基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2.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2.1任务范围:商合杭一分部管段路基总长614.11米,分为三段如下表:第一段:DK674+162.92-DK674+433.98 路基全长271.08。

第二段:DK680+980.19-DK681+101.27路基全长121.08。

第三段:DK681+237.65-DK681+459.60路基全长221.95。

2.1工作内容: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3.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9)《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10)路基工程设计图纸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根据《商杭合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规定,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域堆场水准控制及沉降测量方法
【摘要】本文以深圳港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为背景,简要地介绍陆域堆场水准控制及沉降变形的测量方法。

【关键词】技术标准;依据;测量
1.工程概况
深圳港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位于114°15’’00” E,22°34’’00”N。

道路堆场,南北向长约2400m,东西向长约600m,总施工面积约126万平方米,整个堆场是由开山石填海形成陆域。

道路堆场为连锁块铺面结构。

由于各区域软基处理采用强夯、堆载预压等不同方法,在竣工后相当长时间内会存在均匀或不均匀沉降。

堆场上堆放重型集装箱或堆放的都是重型设备,RTG跑道上行走重型龙门吊。

对地面平整度要求很高。

因此,及时对道路、堆场现场控制网进行复测、加密以及整个区域沉降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对保证施工质量和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沉降监测技术依据
2.1采用的高程系统:盐田理论深度基准面高程系统
说明:盐田理论深度基准面高程=黄海高程(56)+0.58米。

2.2参照的技术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B-97)
《技术条件书》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施工图纸
3.水准控制测量
盐田港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沉降监测项目具有以下特点:测区面积较大;沉降监测点数量较多;观测频率较高;沉降速率快。

综合考虑观测精度与生产成本因素,采用分级布网方式。

首级控制网控制整个测区范围。

网密度要求为:任一沉降监测点距最近的控制点不超过200米。

首级控制网以外的所有其它沉降监测点采用碎部测量方式。

碎部测量以首级控制点为观测工作基点,按照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观测,但视距要求不大于75米,前后视较差大致相等,不允许支站。

3.1基准点选择和工作基准点布设
测量点分类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要求,基准点选择距离主施工区域1千米外的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现有的国家四等水准点“盐港10”,为起算点该点点位稳固可靠。

明珠立交桥墩上的盐田港内部水准点为检查点,这两个点是盐田港集团每年都会和附近的国家高程点进行联测,符合高程基准点的要求。

工作点选择尽量选在已有坐标的平面控制点上,同时保证工作点覆盖整个需要施工和监测的区域。

开工初期选在混凝土埋桩建造的工作台上埋螺丝,后期选在已完成项目的房建或者跑道梁上埋螺丝,盐田港集装箱码头工作点和沉降监测点采用圆顶水泥钢钉制作,直径5mm。

钢钉用水泥固定,高出地面约3mm。


个月沉降测量前先进行水准控制测量,尽量缩短水准控制测量与沉降测量时间一般控制测量完成处理数据后直接进行沉降测量控制测量开始时间与沉降观测完成时间最好不超过一周。

3.2水准控制测量
在进行水准控制测量时,尽量采用精度高的仪器进行观测,盐田港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中使用瑞士徕卡DNA03数字电子水准仪该仪器标称精度为0.3mm/km(仪器经国家指定机构鉴定合格),水准尺用铟瓦数码水准尺(3m),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仪器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不超过15″;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不超过0.15毫米;自动安平水准仪器补偿器误差不超过0.2″。

3.3水准控制测量时仪器设定
使用仪器前设置距离差、最长允许距离、最低视线高度、同一标尺两次读数最大差值。

盐田港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中徕卡DNA03水准仪设定按Ⅱ等水准测量进行外业观测设定,累计距离差为3米;最长允许距离为50米;最低视线高度0.2米;同一标尺两次读数最大差值0.0002米。

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3.4水准控制测量外业观测
外业观测遵循以下基本原则:观测人员固定;I号尺II号尺出发、闭合固定;观测线路固定;观测程序固定。

以上措施可以减少观测误差的偶然因素影响,保证多次重复观测结果的可比性。

每天作业必须做工作记录,详细记录人员、仪器、天气、进度等信息,以备查核。

不适宜的条件下,禁止强行作业。

每观测周期开始前,须检验水准仪i角,当i角大于或等于15″时,须校正后方可使用。

水准尺应校正水准气泡至允许误差范围内。

3.5水准控制测量数据处理
水准网平差采用平差所采用的软件为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研制的《平差易2005》软件进行严密平差。

对于数据超限的成果进行检查局部复测直到找到问题线路,修正后成果才可以使用。

4.沉降监测点测量及成果整理
4.1沉降监测点布设
沉降监测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变形体上,根据道路堆场的特点对道路堆场区域布成格网式沉降监测点,对特征结构物独立布点。

堆场布点时根据集装箱堆箱特点尽量选在箱缝容易通视的位置,提高工作效率。

对整个堆场区域整体同步监测。

建筑工程的变形监测成果资料,是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也是建筑物变形的最直观反映。

集装箱道路堆场一般都是填海压载后形成的工作面,整个道路堆场有跑道梁、排水明沟、防风锚锭、灯塔基础等,由于各构筑物的形状和自重不一样,所处的地基都是短期内形成的工作面,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为此,必须配备专门的测量员和高精度测量仪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在所形成的构筑物上及时布设沉降观测点,必要时加密观测点,对所形成的构筑物定期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的频率严格执行甲方要求并且视沉降情况及时调整,局部沉降量过大的区域进行加密和缩短监测周期。

4.2沉降监测点碎步测量
沉降观测通常采用闭合路线形式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通常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其观测路线应采用闭合路线形式,闭合差为±mm(n为测站数),当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重新观测直至满足要求。

由于沉降监测是周期性观测,
每次碎部观测可用前次观测成果作检核,若发现异常则及时复测该点,保证了成果的可靠性。

这样既可以满足沉降监测的精度要求,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生产成本。

4.3沉降监测成果整理
碎部监测点测量结束后,及时把测量监测数据及成果对比表呈报给甲方,做到对测量成果负责,对甲方负责。

[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