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城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2017)

《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修订课题组第三次工作会议会议资料2017年7月14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重庆目录第一部分修编工作说明 (4)一、工作背景 (4)二、修编原则与思路 (4)三、修编依据 (5)四、主要内容 (6)五、工作过程 (7)第二部分《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说明 (9)第三部分《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正文 (10)1 城市总体规划 (10)1.1总体规划 (10)1.2城镇群规划 (11)1.3城乡统筹规划 (11)1.4多规合一 (12)2 分区规划 (12)3 详细规划 (13)3.1控制性详细规划 (13)3.2修建性详细规划 (14)4 风景区规划 (17)4.1风景区规划大纲 (17)4.2风景区总体规划 (17)4.3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8)4.4风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18)5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19)6 城镇体系规划 (20)7 城市设计 (20)7.1总体城市设计 (20)7.2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22)7.3专项城市设计 (23)7.4其它 (23)8 镇规划 (23)8.1镇总体规划 (23)8.2镇详细规划 (24)9 乡、村规划 (24)9.1乡规划 (24)9.2村庄规划 (25)9.3村庄整治设计 (25)10 交通规划 (26)10.1综合交通规划 (26)10.2交通详细规划 (27)10.3交通详细设计 (28)10.4轨道交通规划 (29)10.5交通专项规划 (35)10.6交通改善规划 (36)10.7交通影响评价 (37)10.8交通量化分析 (37)11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8)11.1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38)11.2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39)11.3综合管线规划 (40)11.4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40)12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及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 (41)12.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41)12.2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42)12.3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42)12.4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 (43)12.5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保护整治规划 (44)13 其他类专项规划 (45)13.1公共服务类专项规划 (45)13.2城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 (46)13.3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 (47)13.4生态环境景观类专项规划 (48)13.5更新改造类专项规划 (48)14 规划选址与规划设计条件 (49)14.1 规划选址、选线 (49)14.2 规划设计条件 (51)15 信息技术服务 (53)15.1信息咨询服务 (53)15.2信息加工处理 (53)15.3 信息系统开发 (54)15.4智慧“城市规划” (55)16 研究型规划 (55)16.1研究型规划—总体层面 (55)16.2研究型规划—实施层面 (56)16.3研究型规划—工程层面 (57)17 规划咨询 (57)17.1顾问咨询服务 (57)17.2开发策划 (58)18 编制标书 (59)19 规划标底 (59)第一部分修编工作说明一、工作背景2001年国家计委《关于放开和下放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通知》(计价格[2001]1218号)中取消了1993年由建设部、国家物价局联合颁布的《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放开了规划设计市场。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0.13•【字号】鄂府办发〔2017〕145号•【施行日期】2017.10.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鄂府办发〔2017〕145号各旗区人民政府,康巴什新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大企事业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鄂尔多斯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0月13日鄂尔多斯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
我市作为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于促进区域生态恢复治理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工作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17〕133号)、《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编制本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建议方案的函》(内环函〔2017〕30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以国家、自治区推进生态保护有关决策部署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有关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的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形成既符合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又切合地方实际的划定方案,发挥生态保护红线对于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和国土空间开发的底线作用。
二、划定原则(一)科学性原则。
以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为目标,采取定量评估与定性判定相结合的方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鄂尔多斯最新城市规划

鄂尔多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指导鄂尔多斯市城市建设和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城乡统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鄂尔多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编制背景(1)2004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期末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已被突破或接近突破,城市功能布局也亟需调整;(2)近年来城市多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建设速度加快,需要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予以整合;(3)2008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上版总规已不适应。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
(2)从城市的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保障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第四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3)《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鄂尔多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6)《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城镇群规划 2007-2020》(7)《内蒙古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8)《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9)《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第五条规划期限鄂尔多斯市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近期: 2008-2015年;远期: 2016-2020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
鄂尔多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鄂尔多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第一章总则1、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
近期为2011-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2、规划层次和范围市域:为鄂尔多斯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现辖一区七旗(东胜区、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乌审旗、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总面积86752平方公里。
核心内容为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中心城区:包括东胜和康阿两大片区。
东胜片区北至北环路,西至包西铁路,东至东环路和机场快速路,南至荣乌高速公路。
康阿片区北至荣乌高速公路,西至东康第三快速路,东至包西铁路,南至阿大快速路。
其中203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325平方公里。
核心内容为编制中心城区规划。
3、城市规划区包括东胜区和伊金霍洛旗全部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为8098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1、城市发展目标以打造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辐射晋陕蒙高端服务业中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重点,将鄂尔多斯建设成为“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改革示范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民族文化交融的宜居宜业城市”。
2、城市发展战略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改善民生,富民强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富民优先。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立设施先进、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和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努力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范围,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保障水平。
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公共服务均衡化和要素流动自由化,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形成城乡互补、分工协作、融合发展的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城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城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期限:根据《城乡规划法》及相关规划编制要求,确定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
近期:2013-2015 年;中期:2016-2020 年;远期:2021-2030 年。
第2条本次规划的规划区范围分为两个层次:镇域:下辖1区1办事处,28个行政中心村,总面积为1096平方公里。
核心内容为编制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镇区:即红庆河中心镇区。
南到安纳线与新西线交汇的南端,北到现状养老院的北面,西到新西线,东到自来水厂的西侧,规划用地面积为 2.77平方公里。
其中规划远期2030年镇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28平方公里。
核心内容为编制中心镇区规划。
第二章镇域体系规划第3条镇域发展总目标:依托本地农、林、牧、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化农牧业,积极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以打造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蔬菜肉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为重点,将红庆河镇建设成为伊金霍洛旗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模范镇、西部地区独具风格和宜居宜业的农、林、牧业生态城镇。
第4条 镇域经济发展目标:2011年,红庆河镇域 GDP 为10.29亿元,农牧 民纯收入为10000元,规划到2015年,镇域 GDP 为16.46亿元,农牧民人 均纯收入突破15000元;2020年力争比2015年翻一番,使镇域GDP 达到30 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0000元。
第5条 镇域社会发展目标:坚持“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发 展现代农牧业为主线,打造鄂尔多斯市中心城区西南部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 推行在规模化经营上、产业发展上、城乡统筹上实现新突破的发展思路;全面 加强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改善水、电、路、 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治镇,形 成社会治安良好,人居环境优美,人文环境优良,人民生活舒适、富裕的生活相协调的富裕、和谐、文明的红庆河镇。
鄂尔多斯项目规划及建筑设计说明00

鄂尔多斯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第一章规划及建筑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本项目用地位于鄂尔多斯市,总用地面积147543.48㎡,二、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7、《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8、《鄂尔多斯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9、甲方提供的用地红线及地块规划设计条件10、甲方提供相关要求及设计任务书。
11、其它相关国家及地方规范及标准三、设计指导思想本规划方案以实现宜居社区为目标,在设计上打破现有的居住生活模式和邻里空间的局限,实现创新。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宜构建开放型社区,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宜构建生态型社区,城市和社区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城市向社区提供配套生活资源,社区的特色空间和服务设施又给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共享。
基于生态理念,我们在设计中采用紧缩的策略,压缩建筑密度,增大绿化空间,基于城市设计的理念,形成统一地块,完善被规划道路打破的格局。
这两种互动的关系落实在基地上,拓朴变形以适应地形,获得本方案的基本规划结构。
四、总平面布置本方案根据建筑功能性质的不同,将基地划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办公酒店区、还迁住宅区、商品住宅区。
考虑到地块北侧纺织街城市景观和规划要求,办公酒店沿地块北侧设置,即靠纺织街一侧为办公酒店区。
沿兴胜路的对面为三台基库,此处景色优美怡人,方案将商品住宅区沿兴胜路布置,可为住户提供没有遮挡的充足的日照,优美的绿化景观、远离周边道路干扰的宁静环境、充分体现了对住户的尊重与人文关怀;沿准格尔路、兴胜路及规划路道路布置了沿街商业,为服务于小区及周边的各种商业配套设施提供丰富的经营空间;基地的其它部分则为还迁住宅区。
伊金霍洛旗自然概况

伊金霍洛旗自然概况伊金霍洛旗位于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市中南部。
地理坐标是东经108°58′~110°25′,北纬38°56′~39°49′。
东与准格尔旗、省府谷县接壤,西与乌审旗、杭锦旗交界,北与区毗连,南隔红碱淖与省神木县相望。
东西长120千米,南北宽61千米,总面积5565平方千米。
至2005年底总人口143718人。
旗人民政府驻阿勒腾席热镇,邮编:017200。
代码:150627。
区号:0477。
拼音:Yijinhuoluo Qi。
【行政区划】伊金霍洛旗辖7个镇:阿勒腾席热镇、乌兰木伦镇、纳林亥镇、伊金霍洛镇、札萨克镇、红庆河镇、布尔嘎镇。
共有15个居委会、138个嘎查(村)。
【历史沿革】伊金霍洛旗历史悠久,所辖地域历来为北方少数民族游牧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为林胡活动地域,时由匈奴占据,后由大将蒙恬收复。
两汉之时,仍为匈奴驻牧之地,到三国南北朝五胡十六国之时,有河西鲜卑、羌胡、铁弗匈奴等在此驻牧。
至隋唐时期,西夏党项族在此活动。
宋辽金元时,灭党项族,辽金争而未获,被蒙古族占领。
清朝时期先后设立由蒙古族治理的郡王旗和札萨克旗,1958年经中华人民国国务院批准,札、郡两旗合并为伊金霍洛旗。
【地形地貌】伊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漠东北边缘。
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起伏和缓。
海拔在1070~1556.4米之间。
,东部属晋陕黄土高原的北缘水蚀沟壑丘陵区,海拔在1300~1500米,水土流失严重。
中部为坡梁起伏的鄂尔多斯高原,地表属于干燥剥蚀地带,多为风积沙。
部分地区有大小不等起伏不平的沙梁沙滩,属荒漠性草原,生态脆弱。
西部是毛乌素沙漠与毛乌素沙地残省区。
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
覆盖面积约589平方公里,土壤风蚀沙化,沙移动速度约5~7厘米/年。
【气候资源】伊金霍洛旗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特点是干旱少雨,日照强烈,冷热巨变,风大沙多。
冬季受蒙古冷气团影响,气候干燥而寒冷。
伊金霍洛镇

区域概况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旗辖7个镇,总人口15.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1万人。
伊旗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植被覆盖度达到87%,森林覆盖率达到38.08%,2008年被评为首届“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伊旗物华天宝,资源富集,素有“地下煤海”之称,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78亿吨;伊旗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公路总里程1900.5公里,已基本形成集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伊旗历史悠久,人文独特,现已成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鄂尔多斯风土人情和草原文化的汇集地。
编辑本段通行语言伊金霍洛旗的官方语言是蒙古语和汉语普通话,使用于正式场合。
但伊金霍洛旗的汉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为蒙古语和晋语。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简介伊金霍洛(汉意为“圣主的苑囿”)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总面积5600平方公里,辖7个镇,总人口15.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1万人。
境内资源富集,交通便捷,人文独特,是国家重要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长眠之地,也是鄂尔多斯城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周边地区的重要立体交通枢纽。
伊金霍洛旗(15张)发展预期目标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0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5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亿元。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概况伊金霍洛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漠东北边缘,东与准格尔旗、陕西省府谷县接壤,西与乌审旗、杭锦旗交界,东与东胜区毗连,南隔红碱淖与陕西省神木县相望,东西长120公里,南北宽61公里,总面积560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及气候地理座标东经108°58′至110°25′,北纬38°56′至39°49′之间,地处亚洲中部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的半干旱、干旱地带。
全旗地形地貌基本呈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倾斜,海拔在1070-1556米之间。
东部属晋陕黄土高原的北缘水蚀沟壑地貌,中部为坡梁起伏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是风沙地貌比较发育的毛乌素沙地。
「阿勒腾席热镇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阿勒腾席热镇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章阿勒腾席热镇概况1.1自然地理概况1.2 社会经济概况1.3 城市发展历史1.4 资源条件1.5规划背景与规划依据第二章区域城市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1 区域城镇关系2.2 区域发展的制约因素2.3 镇体系规划第三章城市发展现状与目标3.1 城市现状概述3.2 城市发展因素分析3.3 城市发展目标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4.1 城市性质4.2 城市规模第五章城市用地布局结构5.1 城市主要发展方向5.2 城市空间结构5.3城市主要功能第六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6.1 居住用地6.2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6.3 工业用地6.4仓储用地规划第七章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7.1 现状及规划建议7.2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7.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7.4 静态交通设施规划第八章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8.1 现状及其规划建议8.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8.3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第九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9.1 给水工程9.2 排水工程9.3 供电工程9.4 通信工程9.5 燃气工程9.6 供热工程第十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10.1 防洪规划10.2消防规划10.3 抗震规划第十一章城市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1.1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11.2环境环卫设施规划第十二章总体规划实施的支撑体系12.1法律机制12.2配套保障政策第一章阿勒腾席热镇概况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概况阿勒腾席热镇地处伊旗北部,位于东经109度31分—109度53分,北纬39度30分—39度38分,海拨高度在1321—1380米之间。
北以乌兰木伦河为界与康巴什新区、苏布尔嘎镇相望,东南、南与乌兰木伦镇、伊金霍洛镇相连。
东西长约33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面积为295平方公里。
ﻫ阿镇北边被乌兰木伦河所环抱,境内有大柳沟、掌岗图、车家渠等河流,其中大柳沟流入黄河二级支流乌兰木伦河。
在东部有东西两个海子。
全镇境内西部波状起伏,沟壑纵横,东部较为平坦,土壤以栗钙土为主。
管线综合专项规划说明书.

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城市专项规划(送审稿)工程编号:2009-NM-021第一册管线综合规划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零一零年十月第一章总则 (1)1.1规划背景 (1)1.2规划编制依据 (1)1.2.1规划依据 (1)1.2.2项目直接依据 (1)1.2.3标准及规范 (2)1.3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原则 (2)1.4规划期限、范围及内容 (2)1.4.1规划期限 (2)1.4.2规划范围 (2)1.4.3规划内容 (2)1.5规划意义、范围、对象及规划目标 (2)1.5.1城市管线综合规划的任务和意义 (2)1.5.2城市管线综合规划的范围与对象: (3)1.5.3管线综合规划目标 (3)第二章规划区域概况 (3)2.1地理位置 (3)2.1.1区位关系 (3)2.1.2地理位置 (3)2.2自然特征 (4)2.2.1气候特征 (4)2.2.2水文、地质特征 (4)2.2.3工程地质 (4)2.2.4资源特征: (4)2.3历史沿革 (4)2.4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4)2.5城市道路现状及规划 (5)2.6管线综合现状 (5)2.7城市市政建设的必要性 (5)第三章城市总体规划 (6)3.1城市规划原则 (6)3.2城市规划结构布局 (6)3.3人口规模规划 (6)第四章管线综合规划 (6)4.1管线与道路及相关工程的关系 (6)4.2现状保留管线和各种类、各规格的规划管线的空间布局 (7)4.3管线综合规划方案 (7)第五章存在问题与建议 (9)5.1存在问题 (9)5.2建议: (9)第六章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中的应用 (10)6.1管线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背景 (10)6.2管线地理信息系统在管线管理中的应用 (10)6.3管线地理信息系统在管线综合规划中的应用 (10)6.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科学的发展方向 (11)附录:本规划图纸 (11)第一章总则1.1规划背景“十一五”期间,为配合我国实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层级体系和框架,以便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
6.13-《西安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第二版)(1)

称《省标》)为技术依据。《省标》颁行 6 年以来,随着规划工作精细化要求的不断
提高,西安市规划局于 2013 年 10 月开始,以《省标》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融
入新近颁行的各类法规、规范、标准,深化编制了《西安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在征询市政府各委办部门、专家、设计院的意见,
第一节 行政办公设施用地 ............................................................................................................12 第二节 文化设施用地 ....................................................................................................................12 第三节 教育科研用地 ....................................................................................................................14 第四节 体育用地............................................................................................................................16 第五节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16 第六节 社会福利用地 ....................................................................................................................19 第七节 文物古迹用地 ....................................................................................................................20 第七章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20 第一节 商业用地............................................................................................................................20 第二节 商务用地............................................................................................................................21 第三节 娱乐康体用地 ....................................................................................................................21 第四节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21 第八章 绿地与广场用地 ....................................................................................................................22 第一节 公园绿地............................................................................................................................22 第二节 防护绿地............................................................................................................................23 第三节 广场用地............................................................................................................................24 第九章 工业用地................................................................................................................................24
《城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2018年修订稿

《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修订课题组第三次工作会议会议资料2017年7月14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重庆目录第一部分修编工作说明. (4)一、工作背景. (4)二、修编原则与思路. (4)三、修编依据. (5)四、主要内容. (6)五、工作过程. (8)第二部分《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说明. (10)第三部分《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正文. (11)1 城市总体规划. (11)1.1 总体规划 (11)1.2 城镇群规划 (13)1.3 城乡统筹规划 (13)1.4 多规合一 (13)2 分区规划. (14)3 详细规划. (15)3.1 控制性详细规划 (15)3.2 修建性详细规划 (16)4 风景区规划. (19)4.1 风景区规划大纲 (19)4.2 风景区总体规划 (19)4.3 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4.4 风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1)5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1)6 城镇体系规划. (23)7 城市设计. (24)7.1 总体城市设计 (24)7.2 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25)7.3 专项城市设计 (26)7.4 其它 (27)8 镇规划. (27)8.1 镇总体规划 (27)8.2 镇详细规划 (28)9 乡、村规划. (28)9.1 乡规划 (28)9.2 村庄规划 (29)1.5 村庄整治设计 (29)10 交通规划. (30)3.3 综合交通规划 (30)3.4 交通详细规划 (32)3.5 交通详细设计 (33)3.6 轨道交通规划 (35)3.7 交通专项规划 (42)3.8 交通改善规划 (44)3.9 交通影响评价 (44)3.10 交通量化分析 (45)11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46)4.5 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46)4.6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47)4.7 综合管线规划 (48)4.8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48)12 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及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 (49)7.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49)7.6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50)7.7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51)7.8 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 (52)7.9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保护整治规划 (54)13 其他类专项规划. (55)8.3 公共服务类专项规划 (55)8.4 城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 (57)8.5 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 (59)8.6 生态环境景观类专项规划 (59)8.7 更新改造类专项规划 (60)14 规划选址与规划设计条件. (61)9.3 规划选址、选线. (61)9.4 规划设计条件. (64)15 信息技术服务. (66)15.1 信息咨询服务 (66)15.2 信息加工处理 (67)15.3 信息系统开发. (67)15.4 智慧“城市规划” (69)16 研究型规划. (69)16.1 研究型规划—总体层面 (69)16.2 研究型规划—实施层面 (70)16.3 研究型规划—工程层面 (71)17 规划咨询. (72)17.1 顾问咨询服务 (72)17.2 开发策划 (73)18 编制标书. (74)19 规划标底. (75)第一部分修编工作说明一、工作背景2001年国家计委《关于放开和下放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通知》(计价格[2001]1218号)中取消了1993年由建设部、国家物价局联合颁布的《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放开了规划设计市场。
煤矿工业储量计算方法

煤矿工业储量计算方法煤矿资源/储量计算根据详查报告总结,勘探区共获得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预测的资源量(334)321345万t。
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90512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01836万t,预测的资源量(334)28997万t。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占总资源量的28.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62.8%,详见表44。
2、资源/储量评价和分类根据煤层查明程度、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条件和开采的经济性进行评价。
(1)矿井控制的资源量90512万t。
由于本地区煤层开采技术条件较好,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简单,各煤层的开采受不利因素限制极少,无孤立不可采块段,开采效益显著,因此设计把控制的资源量作为控制的经济预可采基础储量,即矿井获得控制的经济预可采基础储量(122b)90512万t。
(2)获得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01836万t。
矿权范围内共获煤炭资源/储量321345万t。
表44 矿井资源/储量分析表3根据《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是指地质资源量经可行性评价后,其经济意义在边际经济及以上的基础储量及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数之和。
可信度系数值取0.7~0.9。
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矿井,333的可信度系数取0.9,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矿井取0.7,根据本矿井各主采煤层均为较稳定煤层、地质构造简单的赋存情况,取0.85的可信度系数。
按此计算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262072.6万t,见表45。
4、矿井探矿权范围设计资源/储量设计资源/储量=工业资源/储量-永久煤柱损失全矿井各类煤柱留设共计2210.2万t,留设方法如下:(1)井田边界煤柱根据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在井田范围内留设井田边界安全煤柱,煤柱宽度为50m,共留设2210.2万t。
表45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分析表(2井田范围内中南部有零星住户分布,北部有红庆河镇所在地,住户较多;根据设计前期调查,伊金霍洛旗政府已在该地区实行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井田内所有住户建议建设单位结合当地政府政策,可根据井下工作面推进速度,采取逐步搬迁措施,该方法经济合理,可操作性强,故不设村庄保护煤柱。
发展壮大伊金霍洛旗农村牧区嘎查村

有12个。三是受限于服务机制。从集体经济项目落地 推进情况来看,部分政策部门和包联部门发挥部门职责,主动服务,形成 合力共同推进。 4.3 主政思想拖拉疲软
基层党员干部先行先试的胆识、敢为人先的闯 劲、一鼓作气的干劲普遍不足,有的村干部以任期时 间较短为由,自力更生、自主发展意愿不强,没有发 挥出“主人翁”应有的担当和作为,只在意一时一 事的利益得失,不能从乡村振兴、产业富民的高度主 动对接企业开展帮扶。有的嘎查村只想着争取上级帮 扶,只愿通过“先进”带动“后进”坐享其成。部分 镇村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对乡村振兴的认知不 足,对村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4.4 班子结构不科学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11期
工作研究
发展壮大伊金霍洛旗农村牧区嘎查村
集体经济的几点思考
刘要仙1,李怀平2,田瑞军2,张丽芬3,康锦艳2,王晓兰4,雷晓云2, 段晓磊2,王宝成2,高俊梅2,刘子廷2,贾利锋2,王泽平3,赵 录5*
(1.伊金霍洛旗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200; 2.伊金霍洛旗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200; 3.伊金霍洛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200;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同意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等六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成果的批复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同意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等六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成果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8.04.10
•【字号】
•【施行日期】2018.04.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规划发展
正文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等六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成果的批复
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
《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关于批准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调整完善成果的请示》(伊政字〔2018〕10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乌兰木伦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调整方案》《伊金霍洛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调整方案》《札萨克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调整方案》《纳林陶亥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调整方案》《红庆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调整完善版》《苏布尔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调整方案》(下称《调整方案》)。
二、你旗要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确保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调整方案》确定目标,建设用地总规模
控制在《调整方案》确定的目标以内。
三、你旗要认真执行《调整方案》,确保到2020年实现《调整方案》确定的各项指标。
市国土资源局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调整方案》落实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2018年4月10日。
伊金霍洛旗可行性研究报告(下载编辑)

伊金霍洛旗可行性研究报告(下载编辑)伊金霍洛旗xxx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伊金霍洛旗xxx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伊金霍洛旗,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下辖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北靠东胜区、与康巴什区隔乌兰木伦河相望,东与准格尔旗相邻,西与杭锦旗接壤,南临乌审旗、隔长城与陕西省交界。
总面积5600平方公里,辖7个镇138个行政村,2011年户籍人口16.7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7.78%。
2020年3月,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6021.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609.9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55%;流动资金1411.9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45%。
达产年营业收入12358.00万元,总成本费用9425.72万元,税金及附加124.87万元,利润总额2932.28万元,利税总额3461.60万元,税后净利润2199.2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262.3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8.69%,投资利税率57.48%,投资回报率36.52%,全部投资回收期4.24年,提供就业职位196个。
坚持应用先进技术的原则。
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项目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在项目产品生产技术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性、操作安全性。
采用先进适用的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努力提高项目产品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的同时,做好项目投资费用的控制工作,以求实科学的态度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努力提高项目承办单位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使企业完全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境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转型,巨大的市场需求培育了蓬勃发展的经济,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有眼光、有魄力、有作为的陶瓷企业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城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期限:根据《城乡规划法》及相关规划编制要求,确定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2030 年。
近期:2013—2015 年;中期:2016—2020 年;远期:2021—2030 年。
第2 条本次规划的规划区范围分为两个层次:镇域:下辖1 区1 办事处,28 个行政中心村,总面积为1096 平方公里。
核心内容为编制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镇区:即红庆河中心镇区。
南到安纳线与新西线交汇的南端,北到现状养老院的北面,西到新西线,东到自来水厂的西侧,规划用地面积为2.77 平方公里。
其中规划远期2030 年镇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28 平方公里。
核心内容为编制中心镇区规划。
第二章镇域体系规划第3条镇域发展总目标:依托本地农、林、牧、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化农牧业,积极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以打造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蔬菜肉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为重点,将红庆河镇建设成为伊金霍洛旗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模范镇、西部地区独具风格和宜居宜业的农、林、牧业生态城镇。
第4条镇域经济发展目标:2011 年,红庆河镇域GDP 为10.29 亿元,农牧民纯收入为10000 元,规划到2015 年,镇域GDP 为16.46 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5000 元;2020 年力争比2015 年翻一番,使镇域GDP 达到30 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0 元。
第5 条镇域社会发展目标:坚持“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发展现代农牧业为主线,打造鄂尔多斯市中心城区西南部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推行在规模化经营上、产业发展上、城乡统筹上实现新突破的发展思路;全面加强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改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治镇,形成社会治安良好,人居环境优美,人文环境优良,人民生活舒适、富裕的生活体系;不断提高城镇人口综合素质和城镇文明程度,实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相协调的富裕、和谐、文明的红庆河镇。
第6条镇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2015 年全镇总人口为1.0 万人,镇区人口为4000 人,城镇化水平为40%。
2020 年全镇总人口为1.1 万人,镇区人口为4500 人,城镇化水平为54%。
2030 年全镇总人口为1.2 万人,镇区人口为5000 人,城镇化水平为83%。
第7条村庄布局规划:根据伊金霍洛旗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及“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战略要求,并结合各村庄发展的实际情况,规划将镇域内的28 个行政村进行了优化整合,以适应红庆河镇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规划按照突出重点,相对集中的原则,将镇域内各村庄划分为优化型、控制型和转移型。
第8 条镇村等级规模规划:规划根据镇村职能、规模、产业结构,以及对人口规模和村域面积综合分析,规划将28 个行政村在综合考虑区位、交通、产业立地条件等规划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合并,整合为15 个行政村。
整合后的行政村规划按照中心镇(一级)——办事处(二级)——中心村(三级)——基层村(四级)四个等级结构。
强调资源优势发展,城乡统筹发展,达到规模梯度等级有序、优势互补、服务共享的镇域城镇规模等级体系。
第一级:中心镇(1 个)为红庆河镇,是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域旅游服务基地;各等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最齐全,交通便利的新城镇。
第二级:办事处(1 个)为红庆河办事处,是镇域的商贸、文化副中心,人口比较集中。
第三级:中心村(4 个)是沟通基层村与集镇的纽带,人口相对集中,是各类服务设施相对比较齐全的行政村。
第四级:基层村(10 个)是农牧民休息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应配置基本的服务设施,其主要是为满足自身的生产、生活服务的需要。
第9条镇村职能结构规划:按镇村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向来分类,整合后的行政村职能类型为牧业型、农业型、林业型。
其中昌井渠、乌兰敖包、独贵梁、巴音布拉格、巴本岱属于丘陵沟壑区,主要以牧业为主;纳林希里、乌兰淖、哈达图淖、其和淖的土地土壤肥沃,水利设施完善,是红庆河镇重要的粮食蔬菜生产基地,属于农业型;冯家渠、布连图、台盖希里、阿鲁图、红庆河、柴达木处于毛乌素沙地的东北边缘,地势虽平坦,但保水保肥性差,不适合农耕而应加强防风固沙林的建设,是红庆河镇重要的林沙产业基地。
第10 条城镇空间结构:根据其地理位置、资源特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将红庆河镇域划分为三个经济发展区,分别为镇区、旅游与农牧产业发展区、镇区东部高效畜牧业区和林草生态保育区。
第11 条镇域产业布局规划:(一)产业发展策略1、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切实做好现代农业这篇文章,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培育新型农牧民,推进新农村建设。
2、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3、加大新农村和生态建设力度,在城乡统筹上有新突破。
4、全力打造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蔬菜肉食品生产基地(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全镇划分为旅游与农牧产业发展区和林草生态保育区,农牧业发展区依据产业类型又划分为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区和他种植区、养殖区。
第12条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根据红庆河镇现状自然状况并综合考虑后续社会经济发展将会对其所产生的影响,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规划将镇域划分为高效生态农业区、退耕还林区、水域生态保护区、资源富集区四大区域。
第13 条镇域空间管制规划:根据对镇域资源环境条件的分析,结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要求,确定将城镇土地及空间资源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在对村镇建设空间进行规划控制的同时,对非城镇建设用地及空间资源也实施有效的管制。
第14 条镇域综合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为加强红庆河镇与阿镇、札萨克镇的交通联系,支撑同城化发展。
规划将新西线镇区东段改造为一级公路,作为伊旗南部东西向货运主通道之一,承担原阿大线、阿四线货运;规划新建公纳线,改善红庆河镇区与阿镇的交通联系。
2、镇域交通体系现状新西线穿过镇区,规划向镇区外围转移,减小对镇区干扰。
考虑远景煤矿开采,镇内公路建设和镇区对外通道应预留足够的交通走廊空间。
镇域内新建木呼尔敖包至巴本岱一级公路,红庆河至林家圪堵公路,柴达木至阿鲁图公路,阿鲁图至通格朗公路,巴音布拉格至独贵梁公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
完成绕城路、书画碑林旅游专线、公纳线、阿日勒图线四条公路的砂石路黑色路面工程,进一步打通全镇交通网络,构建通畅的交通运输环境。
第15条镇域环境卫生设施规划:(1)镇村生活垃圾治理规划1)镇村生活垃圾预测镇村生活垃圾主要由居民生活垃圾、道路清扫垃圾、商业垃圾、企事业单位垃圾四部分组成。
2)镇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镇区生活垃圾近期采用袋装化收集方式,镇域村庄生活垃圾近期采用就近堆放填埋方式。
3)垃圾处理在镇区东侧规划设置垃圾填埋场,镇区及周边村庄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后运输至填埋场进行统一处理,分类后的有机垃圾尽量回收利用(资源化);无机垃圾送入该场地填埋,生产出沼气用于居民用气(资源化),产生的污水提出后集中处理(无害化)。
新建垃圾收集点尽量和公共厕所一并设置。
(2)公厕规划公共厕所规划要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卫生实用、有利于清运的规划原则,逐步实现数量足够、全部水洗、专人管理、清洁卫生的标准。
建设中镇区重点新建公共场所及道路两侧的公共厕所,间距为不大于800 米一座;公厕建筑形式因地制宜,镇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公厕宜附设在其他建筑之中按规范垃圾容量器、废物箱等公共环卫设施。
中心村近期以旱厕为主。
第16条镇域防灾减灾规划:1、消防:镇区应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镇域内各村应设置义务消防队和消防水池,并设置消防通讯设施。
2、防洪: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确定镇域范围内加固和建设干渠堤防、完善排水设施,确保规划区防洪、排涝安全;防洪措施要体现出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工程防洪措施与非工程防洪措施相结合。
3、抗震:依据1990 年全国地震烈度区划,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 度。
4、人防: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红庆河镇按照规划期末1.2 万人设置各类人防工程。
第17条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下列耕地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三)蔬菜生产基地;(四)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五)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
第三章布局结构与土地使用规划第18条城镇性质:本次规划从红庆河镇所处的地位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担负的职能出发,综合分析城镇地理位置、产业特色、内部功能等多方面因素,规划确定红庆河镇城市性质为:以发展商贸、农业观光等第三产业为主的生态型镇区,是红庆河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19 条城镇规模:近期2015 年,人口规模为4000 人,城市建设用地68.61 公顷,人均用地171.53 平方米;远期2030 年,人口规模为10000 人,城市建设用地128.81 公顷,人均用地128.81 平方米。
第20 条规划依托现状用地布局情况及规划发展思路,形成四大组团的用地空间布局结构。
中心组团是红庆河镇居住、商贸、文化、管理中心,面积为97.28公顷。
生态农业组团处于镇区北侧,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是伊金霍洛旗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之一,面积为152.75公顷。
东北居住组团是由镇区周边的农村整合而成的,面积为26.66公顷。
三大组团以路相通,以绿相隔,形成一个结构均衡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发展空间。
第21 条规划居住用地54.21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42.09%,人均居住用地54.21 平方米。
第22条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4.5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9.03%。
其中:1、行政办公用地在保留政府办公用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部分新的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3.8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97%,人均用地3.82平方米。
2、教育机构用地保留现状幼儿园,第一小学进行重新选址,规划教育机构用地6.8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5.29%,人均用地6.82平方米。
3、文体科技用地规划文体科技用地总用地面积为0.9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0.57%,人均0.93平方米。
4、医疗保健用地规划将原卫生院,原养老院重新选址,规划医疗保健用地2.5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96%,人均2.53平方米。
5、商业金融用地规划商业金融用地5.3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4.18%,人均5.38平方米。
6、集贸市场用地规划一集贸市场用地,用地总面积为3.99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10%,人均3.99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