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成分 文言句式

合集下载

文言文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

文言文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

文言文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范文1:文言文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句子结构比较特殊的句子,这些句子的特殊之处在于句子成分的顺序往往和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不同。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文言文常用句式中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

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典型的转折句式,其中“以子之矛”是主语,“攻子之盾”是谓语,而特殊之处在于,“以子之矛”和“攻子之盾”这两个宾语是颠倒了顺序的。

这种顺序的颠倒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称之为“倒装”。

再比如,“夫乐莫大于和以善人”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夫”字“乐”字“以”字都是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意味着一个强调的语气,表达了很强的感情色彩。

而“和以善人”则是修饰主语“乐”的状语。

这种以“夫”、“乐”、“以”等词语开头的句式,我们称之为“借助”句式。

总之,文言文中的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和现在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学习和理解。

只有我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和特点,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文言文的意义。

重点分析:文言文常用句式中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倒装和借助句式。

用词分析:文言文、句式、主语、谓语、宾语、顺序、语法、强调、感情色彩、修饰、规律和特点、准确地理解和表达。

范文2:文言文常用句式:反复句式在文言文中,有一种句子结构比较特殊,就是反复句式。

这种句子结构常常出现在文言文中,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句读效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表达思想。

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中,“天生我材”和“散尽千金”这两个并列的谓语之间形成了一种反复的关系,是彼此呼应、互为补充的。

另外,“必有用”和“还复来”这两个结果之间也形成了一种反复的关系,意味着“我一定能够成功,即使失败也会再次振作起来。

”还有一种反复句式是重复句式,这种句式就是把同一个意思用两次相同的句子表达出来,以强化表述的效果。

比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中,“静以修身”和“俭以养德”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是通过重复表述来强化效果的。

文言文复习之特殊句式

文言文复习之特殊句式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 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一)于 受……于…… (二)为 为……所…… ……为所…… (三)见 见……于…… (四)用介词“被”表被动。 (五)动词本身表被动,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同步练习
(一)于 受……于…… 1. 不拘于时,学于余。 2.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同步练习
(一)中心语+定语+者 1.客有吹洞箫者 2.求人可使报秦者 3.楚人涉江者 4.人马溺死者甚众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二)中心语+之+定语+者 1.马之千里者 2.石之铿然有声者
同步练习
(三)中心语+之+定语(形容词)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凌万顷之茫然
1.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它们之后: (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介词的宾语提前) (三)宾语提前加“之”“是”提宾
同步练习 (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 忌不自信。 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 古之人不余欺也! 4.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 臣未之闻也。 7.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8.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四)中心语+定语(数量词) 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2.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3.状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 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面。 (一)谓语动词+于:青,取 之 于 蓝,而 青 于 蓝 (二)谓语动词+以:道 之 以 德,齐 之 以 礼 (三)谓语动词+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四)无标志:沛公军(于)霸上 意得甚

文言文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

文言文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

文言文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范文1:古文中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相关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古代文化进行了解,尤其是对古代文言文的学习。

在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句子成分省略的现象,这成为了许多学生学习文言文时的难点。

本文将从句子成分的省略相关入手,对此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文言文中,经常会省略主语或宾语,而这种省略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比如,当主语和宾语都是人或物时,为了强调动作的重要性或者语气的变化,可以将主语或者宾语省略掉。

例如《庄子·齐物论》中就有“程颐与之俱来同学”,这里省略了“他们”这个主语。

此外,在文言文中的状语也常常被省略掉。

例如,《水浒传》中就有“乱石山无径,峻岭谷多难,百无一能,而独母夜叉王能过之”,这里省略了“在这里”这个状语的表述。

需要注意的是,省略状语应保证句子的意思不会产生歧义。

在写作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省略成分要与上下文相符合,尤其是对文学作品中省略成分的运用要更加注重其上下文所蕴含的意义。

同时,也需要注意省略的语气和语调上的差别,有时省略成分达到了强调句意或者韵律效果的作用。

要点分析:本篇文章以句子成分省略相关为入手,简述了句子成分的省略规律,并强调了在文言文中此类规律的重要性。

在写作方面,我们需要重视文本上下文的相符合,尤其是对文学作品中省略成分的运用。

用词分析:文章用词基本上恰当,既没有过于简单,也没有过于复杂。

虽然文章没有对较难的词汇做出解释或注释,但考虑到这篇文章的读者定位,这并不是必须的。

范文2:论文言文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相关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其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无疑是一个让学生头痛的问题。

随着古代文化的研究升温,文言文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将着重讨论句子成分省略相关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古代文言文中,常常存在着场景、上下文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得作者省略句子成分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比如在《孟子·尽心上》中:“子谓吾尝为汝病治,汝以予为不治;今日吾望汝,汝服矣乎?”这里省略了“君”作为宾语的表述。

文言文的句子成分

文言文的句子成分

文言文的句子成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文言文的句子成分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主状谓宾主语在谓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谓语之后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四、短语:大于词,小于句。

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

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

可作主语宾语。

1、并列关系用“和、跟、同、与、及、以及、或”连接例如:工人农民城市和乡村、2、偏正关系?名词和定语组成,修饰语+中心语。

定语是修饰语,名词叫中心语。

例如:壮丽山河2、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3、例如:黑板上4、“的”字短语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5、复指短语例如:司机老王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例如:调查研究?2、偏正式(状语+动词)例如:立即动身3、动宾式:例如:挖地道4、动补式例如:变得更美丽5、连动式?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6、兼语式?例如:请你参加(“你”是“请”的宾语,“参加”的主语,一兼二职,兼语?C、形容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例如:坚韧和刚强2、偏正式?例如:非常生动3、形补:漂亮极了D、主谓短语例如:春天来了E、介宾短语介词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构成。

表方向,处所,时间,方式,目的,原因,对象等。

一般充当状语或补语。

例如: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旁边(补语)我们在高高的土堆旁边坐着(状语)F、固定短语包括:主要是成语二课时教学内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教学过程:一、展示例子,思考在现代汉语中,1、名词能否做谓语一般是由动词充当。

2、名词能否做状语一般是由副词、介宾短语充当3、形容词动词能否做主语、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4、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一般是由及物动词充当请看例句:二月草已()请分析成分。

句子成分分析+文言句式讲解

句子成分分析+文言句式讲解
• “的”定“地”状“得”后补
古文常见句式
• 从句子结构分: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省略句、固定句式。
• 从语气上分: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 祈使句。
• 倒装句的常见形式为:宾语前置、定语后 置、状语后置、主语后置等。
判断句
• 对主语的性质、情况等作判断的句子。 • 常见形式:
1、……也(梁,吾仇也) 2、…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3、……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4、…者,…(粟者,民之所种) 5、无判断标志,主谓直接表判断(秦,虎
• 这种情况很少,主要是为了表示强烈感叹。 • 如:①、甚矣,汝之不惠
(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②、快哉此风
(这风真是爽快啊,应为此风快哉)
状语后置
• 也叫介宾结构后置,或介词短语后置。指 介宾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 的现象。
• 常见形式: 1、介词于为标志(青,取之于蓝) 2、介词以为标志(树之以桑) 3、介词乎为标志(生乎吾前)
如何划分句子成分?
• 第一步可先从中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 第二步再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 与谓语部分的中心词——谓语;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 第三步分析有沒有宾语及定语、状语、补 语等各种成分。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宾语
•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 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 类问题。
• 例:什么叫做信息? 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大家认为他很有勇气。 他是学生。 我们拥有青春。
• (能做主语的一般都能做宾语)
定语
•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 语中心语的作用。

常见的四种文言句式特点

常见的四种文言句式特点

常见的四种文言句式特点常见的四种文言句式特点文言特殊句式是从语法角度划分的,主要分为以下四种句式形式:1.判断句式判断形式判断标志示例肯定判断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用“……也”表判断环滁皆山也用“……者……”表判断次者吾君,次者遂变化判断词用“为、乃、则、即、皆、必、雅”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否定判断用判断副词“非”等表示公非长者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2.被动句式被动标志示例……于……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见……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受……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为……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为……所……不者,若属皆为所虏直接用“被”表被动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意念被动,无标志,主语后用动词表被动洎牧以谗诛3.省略句式省略成分省略形式示例主语承前省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蒙后省()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对话省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甚急。

” 谓语承前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蒙后省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对话省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动词宾语承前省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蒙后省樊哙侧其以撞(),卫士仆地。

介词宾语省“以”的宾语归以()示成省“与”的宾语不敢与()较省“为”的宾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4.倒装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句子成分的顺序,通常是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谓语后,定语、状语在中心词前。

而在文言文里,这些方面常常与现代汉语不同,它们的位置常前后倒装了,文言文中句子成分倒装的构成形式主要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类别句型示例主谓倒装为突出谓语,将其放在主语前甚矣,汝之不惠。

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到动词或介词前面大王来何操?何以知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通过“之”“是”使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孤臣唯命是听陈述句中介词“以”的代词宾语前置余是以记之定语后置中心词+定语+者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心词+之+定语+者受物之汶汶者乎中心词+之+定语苟以天下之大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动词+介词结构“于……”耻学于师谓词动词+介词结构“以……”覆之以掌练习: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特殊句式1、且立石于其墓之门2、具告以事3、列其姓名与大堤之上4、南冥者,天池也。

如何利用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文言特殊句式与词类活用[论文]

如何利用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文言特殊句式与词类活用[论文]

如何利用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文言特殊句式与词类活用通过文言文句子成分与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比较,判断文言倒装句的类型;通过文言文各成分词性与现代汉语成分通常词性的比较,判断词类活用的类型。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位置词性文言倒装句词类活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最头痛的是对特殊文言句式中的倒装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发觉,运用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法来理解文言倒装和词类活用,效果很好。

一般过程如下:一、理解现代汉语句子成分(一)例句:例1.[昨天],(我们)的班长[在家里][一连]写了(语文)作业。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例2.[慢慢地],他[从地上]爬。

状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例3.(秋日)的天空[格外]晴朗定语主语状语谓语例4.(你说)的这件事我知道定语主语谓语(二)句子成分特征强调1.现代汉语句子成分位置[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2.主语特征:动词、形容词一般不能作主语。

3.宾语特征:动词、形容词一般不能作宾语。

4.谓语特征:不及物动词、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5.现代汉语有补语,而文言文没有补语。

6.除时间名词可直接作状语外,一般名词不直接作状语二、如何运用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特点判断文言文倒装句式基本要求:将文言文翻译成符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的现代文,与现代汉语句子成分位置比较:1.如果主语与谓语的位置发生颠倒,即为主谓倒装。

如: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对译:严重啊,你不聪明!主语谓语(主谓结构充当)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译句:你太不聪明了!(即“你不聪明很严重啊!”的转译)主语谓语2.如果谓语动词与宾语(或介词与宾语)位置发生颠倒,即为宾语前置。

如:(1)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对译:什么满足有?宾语谓语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译句:有什么满足?谓语宾语(2)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宾语介词对译:一句话用概括它宾语介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译句:用一句话概括它介词宾语3.如果定语与中心词位置发生颠倒,即为定语后置。

句子成分及特殊句式

句子成分及特殊句式

如“我写字”中地“我”,就是主语,它做出“写”这个动作.“写”则是谓语,而“字”是接受谓语“写”这个动作地对象,它因此被称为宾语,又如"花死了"中地"花"就是主语,"死了"即是对主语"花"地陈述说明,是谓语.主语可以这些词类或形式来担任:名词,代词,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例句:、桌子是木头做地.(“桌子”地词性是名词,担任地句子成分是主语.)、她看起来那么美.(“她”是代词是主语)、六是三加三地和.(“六”是数词,也是主语)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地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谓语动词地位置一般主语之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谓语地作用是表明主语怎么样、有什么性质、处在什么状态等等,是用来陈述语地.常常由动词,形容词等充当谓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例句:、他们正在排练节目.(排练,动词作谓语)、鱼儿在河里遨游.(在河里遨游,动词作谓语)、山上地树又绿了.(绿,形容词作谓语)、这里地黎明静悄悄.(静悄悄,形容词作谓语)、外面热,别中暑了.(热,形容词做谓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宾语:又称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地接受者.宾语是动作、行为地对象,是动作地承受者.宾语由名词、代词或者相当于名词或代词地词担任. 例句:他们正在排练节目.(“节目”是“排练”地对象,是名词,是宾语)我写字.(“字”是“写”地对象,名词,是宾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定语: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地品质与特征.“地”是定语地标志.一般是在主语和宾语之前,修饰说明限定主语和宾语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定语常由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当,也可有其他词或短语充当.定语用来修饰主语和宾语.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例如:(暖和)地阳光照着(平静)地湖水.(形容词作定语)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数量词作定语)(今天)地报纸看过吗?(名词作定语)(我们)地历史有(自己)地特点.(代词作定语)几点说明:在句子中,结构助词“地”前用来修饰、限制名词地词或短语就是定语.也就是说,结构助词“地”是定语地标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有时定语后可不带“地”.(如:今天天气很好. “天气”是句子地主体,“好”是对“天气”地描述,“今天”是对“天气”地限制和说明,是定语,没有“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名词前有时定语不止一个.(我们班两个同学被选上优秀三好学生. “我们班”和“两个”都是对主语“学生”地描述,是两个定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状语:它附加在谓语地前面,从动作地状态、方式、时间、地点、程度等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进行修饰、限制或描述说明),一般有副词担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这个简单了解,只要五分懂就够用了哦,不着急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表示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挺、极其、格外、分外……. 表示范围:也、都、全、总、总共、共、统统、又、仅仅、只、光、净、…….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表示肯定、否定:不、非、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地确、未、别……. 表示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 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状语地例句:我【今天】吃了一块巧克力.(“今天”是对谓语“吃”时间上地描述,是时间状语)你【在学校】学习了吗?(“在学校”是对谓语“学习地点上地描述,是地点状语)上了高中,我们【忽然】发现自己语法学习很糟糕.(忽然”是对谓语“发现”地一个描述,是状语.)……补语:(简单了解即可,古代汉语很少出现,)是动词或形容词(主要是宾语后面)后面地说明成分,补充说明述语地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地成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例句:我高兴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得”后面地成分是对“高兴”这个谓语地程度补充说明,高兴到什么程度了?高兴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老师气得脸都白了(自己分析)铜川一中成立七十年了.(“七十年”是对谓语“成立”时间上地补充说明,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文言文地特殊句式(倒装)宾语前置:古汉语中,宾语地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谓语之后,但有时宾语出现在谓语地前面,这种现象称为“宾语前置”.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何陋.“之”,宾语前置标志,“有”是动词,“何陋”是宾语,在有之前)《陋室铭》、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 (而狼未知之也,其中,“狼”是主语,“未知”是谓语,“之”是代词即“这件事”是宾语,宾语“之”在谓语“未知”地前面,是宾语前置)《狼》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地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因为文言文中补语地定义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不管这种情况,一律把在谓语之后出现状语地现象称作“状语后置”.尤其是有地句子在翻译成现代汉语之后,这些修饰语在谓语前就一定是状语后置.(比如我们今天学习地“言于郑伯曰”翻译过来就是“对郑伯说”,“于郑伯”就是在前面修饰“言”地,是对“言”地人进行限制,状语后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定语后置: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主语或宾语地前面,起修饰限制地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主语或宾语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例如,“马之千里者”中“千里”是对“马”地修饰限定,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一日能跑千里地马”(《马说》),定语“千里”应该在“马”前面,却出现在后面,就是定语后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文言文句子成分和特殊句式复习大全

文言文句子成分和特殊句式复习大全

文言文句子成分和特殊句式复习大全古代汉语句子成分句子成分组成的基本模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表1)主语在谓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谓语之后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在文言文中,主语主要由名词或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主要由动词或者形容词充当;宾语主要由名词或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定语主要由形容词充当;状语主要由副词和介词结构充当;补语主要由介词结构充当。

如果将这些成分代入(表1)即可演变成:名、代+[副词或介词结构]+动+(形容词)+名、代+〈介词结构〉(表2)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省略句、和固定结构。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这五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11、用副词“非”表否定的判断句用“非”放在主谓之间,否定谓语,形成一个否定判断句。

译为“不是”。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为仲卿母所遣。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1)“于”(“乎”)字句。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2)“为”字句。

文言文常用句式:(五)句子成分的省略

文言文常用句式:(五)句子成分的省略

文言文常用句式:(五)句子成分的省略(五)句子成分的省略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习惯上常常省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

1、兼语省略。

省略的兼语必须是已见于上文,或者是从内容上看没有必要说出来的。

如:①召入,使拜夫人。

((左忠毅公逸事)──召(之)入,使(之)拜夫人。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卿。

以上二例省略的兼语都是已见于上文的。

2、动词的代词宾语省略。

这种省略有两个条件:一、省略的宾语必须是可以用代词充当的,即可以从上文看出来的。

二、后边有“于”或“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作补语。

如:①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追(之)于宇下。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告(之)以事。

3、部分介词的宾语往往省略。

省略的宾语必须是从上文可以看出来,能够用代词充当的。

如:①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怵然为戒”,怵然为之戒,小心翼翼地因此警惕起来。

“视为止”,视为之止,目光因此集中。

“行为迟”,行为之迟,行动因此迟缓。

②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与谋”,与之谋,同他商量。

③左右以告。

(《冯谖客孟尝君》)──“以告”,以之告,把情况告诉(孟尝君)。

④毋从俱死也。

(《鸿门宴》)──“从俱死”,从之俱死,跟着他一起去死。

⑤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张衡宴》)──“因以讽谏”,因之以讽谏,通过它来委婉地劝谏(朝廷)。

4、介词“于”“以”往往省略。

如:①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逼兵势”,逼于兵势,被兵势所逼。

②又试之鸡。

(《促织》)──试之鸡,试之以鸡,用鸡去试验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汇总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汇总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汇总高考语文中的文言句式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每年必考的考点之一。

文言句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又进一步细分为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

以下是对这些句式的详细解释:一、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例如,“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等。

二、特殊句式1.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形式包括:-使用“者……也”表判断,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句末使用“者也”表判断,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使用“者”表判断,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使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使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使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 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的句子。

常见的类型包括:-使用“见”、“……见……于”、“于”表被动,如“臣诚恐见欺于王”。

-使用“为”、“为……所”表被动,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 省略句省略句是指在文言文中,由于上下文关系或者习惯用法,某些句子成分被省略的现象。

这种省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和补全。

4. 倒装句倒装句是指文言文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

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较为常见,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

对于考生来说,熟练掌握这些句式的特点和用法,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高考语文文言句式的各个方面。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及古代汉语常见几种特殊句式 骏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及古代汉语常见几种特殊句式 骏

5、状语: 是动词、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状 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副词、形容词、表时间(处所)的名词 和短语充当状语。“地”是状语的标志。如: 副 词 [刚 ] 来 [很 ] 好 介词结构 [从北京] 来 [为人民]服务 短语 [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 [很高兴] 地说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说明作用。 它可以回答 “怎么样”、“多久”、“在什么地方”等问题。形容词、动 词、代词、副词、数量词和短语可以充当补语。“得”是补语的标志。如: 形容词 这本书写得好 数量词 文章看了几遍了 短语 他做得又快又好 小李说得大家都笑了
练习:判断下面句式属于哪种类型的特殊句式
1、快哉此风! 谓语前置 2、以为莫己若也。 宾语前置 3、而良人未之知也。 宾语前置 4、惟命是听 惟利是图 惟你是问 宾语前置 5、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定语后置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定语后置
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省介词
⑴今以钟磬置(
)水中。 )
⑵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势耳。
⑶是儿少( )秦武阳二岁。 (《童区寄传》)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 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 几种形式:
注意下面句子:
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例 : 仕宦于台阁
自缢于庭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宾语前置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 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 后边,但也有一小部分是放在前面的,就 是所谓的“宾语前置” 例:“恐年岁之不吾与。” “时不我待。” “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之人不余欺也”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文言文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

文言文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

文言文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关于文言文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它有一些独特的语法规则,其中包括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

本文将探讨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对文言文的影响。

一、句子成分的常用顺序文言文中常用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为主语+谓语+宾语,比如“孔子说:‘巧言如簧,利口如箭。

’”这个句子中,主语为“孔子”,谓语为“说”,宾语为“巧言如簧,利口如箭”。

这种顺序通常用来表示简单的陈述,是文言文中最常用的句子结构。

二、句子成分的倒装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顺序不仅仅限于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有时候为了强调某些成分,会采用倒装的方式。

倒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1、谓语倒装谓语倒装是指将谓语放在句子的前面,比如“来者何人?”这个句子中,谓语“来”被置于句首,强调“来”的重要性。

谓语倒装通常用于问句、感叹句或表示强调的语句中。

2、宾语倒装宾语倒装是指将宾语放在谓语的前面,比如“书信我已阅读。

”这个句子中,“书信”是宾语,放在了谓语“阅读”前面。

宾语倒装通常用于文言文中的长句或者诗歌中。

3、主语倒装主语倒装是指将主语放在句子的谓语之后,比如“谁知道?”这个句子中,“谁”被放在了谓语“知道”的后面。

主语倒装通常用于问句、句首曲折、逆叙等语句中。

4、完全倒装完全倒装是指将谓语与主语对换,完全倒过来,比如“风雨飘摇,树木凋零。

”这个句子中,谓语“飘摇”和主语“风雨”对换了位置,构成完全倒装句。

完全倒装通常用于句首,表示强调或者引起读者的注意。

三、句子成分的要点分析在写作文言文时,要注意句子中句子成分的顺序和语法规则。

在表达想法时,可以通过倒装构造一些复杂的句子,但也要注意句子可读性和流畅性。

使用复杂的句式可以提高文章的水平,但不应过于追求花哨,否则会影响文章的阅读体验。

四、用词分析在文言文中,用词尤其重要。

正确的用词可以让文章更贴近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同时也能够使表达更加准确和自然。

文言文句子成分

文言文句子成分

文言文句子成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其句子成分结构严谨,语言优美。

了解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特点,对于学习和理解古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文言文句子成分的构成和特点入手,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首先,文言文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其中,主语是句子的主要话题,谓语是主语的行为或状态,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定语是对名词的修饰,状语是对动词或整个句子的修饰。

这些成分在句子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构成了文言文句子的基本结构。

其次,文言文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往往比较灵活,但总体上呈现出主谓宾的结构。

在文言文中,通常采用主谓宾的句子结构,例如,“王子乘马而行”、“孔子读书”等。

这种结构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表达句子的主要内容,是文言文句子成分的一种典型表现。

此外,文言文句子成分的使用也注重修辞和表达方式。

在文言文中,往往通过修辞手法来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排比、对仗等。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言文句子成分更加丰富多彩,增添了句子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文言文句子成分的构成和特点,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通过对文言文句子成分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具有重要的学习和研究意义。

最后,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学习古代文学,还可以为现代汉语的学习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启发。

文言文句子成分的严谨结构和优美表达,对于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和修辞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研究和学习,不断挖掘其中的价值和意义,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学习古代文学、提高现代汉语表达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探讨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特点和运用规律,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语言能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言句式之状语后置

文言句式之状语后置

例如: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 投以骨《狼》——以骨投
2021/3/10
4
(2)格式:动十于(有时候也用“乎”,相当 “于”,一般译为“在”)十宾
• 例如: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于 市朝谤讥
•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战 •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乎东西叫嚣,乎南北隳突 • 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于诸侯闻达
•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
• ⑥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 ⑦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 ⑧生乎吾前 (《师说》)
2021/3/10
7
• 把左右两边句式相同的项用线段连接起来
• ⑴忌不自信。 • ⑵君何以知燕王。 • ⑶石之铿然有声音。 • ⑷大声发于水上。 • ⑸痛哉斯言。
2021/3/10
2
文言句式之 状语后置
2021/
3
3/10
(四)状语(一般是“介宾短语”,常见介词是“以”和“于”) 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 状语往往放在谓语动词后面,所以翻译时要把状语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1)格式:动十以(一般译 “用”“拿”“把”十宾)
文言句式之 状语后置
2021/
1
3/10
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词结构)后置
汉语的句子成分顺序一般为: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文言文四大句式

文言文四大句式
(4)采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如:“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世说新语》)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
文言-句式
2.被动句 区别: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
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 “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 “为”字句。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如:时人莫之许也。
文言-句式
4、倒装句 C. 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何以战? 项王项伯东向坐
①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安”“孰”“谁”等作介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② 介词宾语是方位名词,放介词前。
文言-句式
文言四大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合
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四种:判断 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区别: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 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者,……也”“……,……也”“……,……者也” “……者……”“……者……者也”
3、省略句: (2)谓语省略。并列句,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即可省。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3)宾语省略。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较多,所省多是代词“之” 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4)省略介词“于”“以”及“自” 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阳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
文言-句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成分
主语:1、定义: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

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中括号〔〕。

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口诀: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举例来说:
小张踢球。

这个句子中“小张”是句子的陈述对象,所以是主语;“踢”是谓语动词;“球”是宾语。

定语是修饰限制名词的成分,如上句变成
一中的小张踢很大的球其中的“一中”和“很大的”是修饰“小张”和“球”的,就是定语
如果变成:小张狠狠地踢球,“狠狠地”是修饰限制踢这个动作的,所以是状语了
补语是,在动词后,起补充说明的作用的,如,小张踢得球破了,中“破了”就是补语了。

文言句式
一、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语—谓语—宾语”,“定(状)—中心词”。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主谓倒装(谓语前置);②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③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④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下面分述之。

1.主谓倒装方法指导:主谓倒装即主语和谓语顺序颠倒,如: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为主语,“甚
矣”是谓语,前置了,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①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②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
2.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就是把本来应在前面修饰中心词的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形成倒装。

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在句中,“石”是中心词,“铿然有声”是定语,正常语序应为:铿然有声之石,所在皆是
也。

又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在句中,“人”是中心词,“可使报秦者”是定语,正常语序应为:计未定,求可使报秦之人,未得。

定语后置句一般有三种形式,其判断方法如下:
⑴判断方法之一:中心语+定语+者
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村中好事之少年②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烧溺死之人马甚众)
⑵判断方法之二: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无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⑶判断方法之三: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
3.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例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

”句中“余”是宾语,“欺”是谓语动词,“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又如:“大王来何操?”句中“操”是谓语动词,“何”是宾语,“何操”即“操何”
对于宾语前置句式判断方法如下:
⑴判断方法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
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忌不信自)
⑵判断方法之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
①沛公安在?(沛公在安)②夫晋,何厌之有(夫晋,有何厌)
⑶判断方法之三:宾语前置的固定句式,一般为“唯......是......"、"惟......之......"或单用“之”等作为宾语前置的
标志词语,这种用法具有很明显的强调宾语的作用。

如:
①唯利是图。

(图利)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⑷判断方法之四: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籍以何至此)②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
4.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和“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

如:以勇气闻于诸侯。

”“闻”是谓语中心词,“于诸侯”意思是“在诸侯之间”,在句中作状语修饰“闻”,本来应该在“闻”前,现在后置了。

这就是典型的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的判断种方法。

(1)判断方法之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位于动词之后时,一般后置作状语。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2)判断方法之二: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位于动词之后时,一般后置作状语。

如:①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以桑树之)
(3)判断方法之三: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位于动词之后时,“乎”的意思相当于“于”,一般作后置的状语。

如: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②名垂乎后世。

(于后
世名垂)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句,是指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词语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语意被动句。

先看有标志的被动句。

其判断方法有四种。

1.判断方法之一:“于”字被动句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②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2.判断方法之二:“见”字被动句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判断方法之三:“为”字被动句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判断方法之四:“受”字被动句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三、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是指用判断动词“是”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在文言文中,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往往用一些标志词语来表示。

所以,掌握了这些表示判断的标志性词语,再加上对句意的理解,就可以做出准确判断了。

1.判断方法之一:“…者…也”判断句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判断方法之二:“……,……也”判断句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判断方法之三:“……者,……”判断句②粟者,民之所种。

4.判断方法之四:“……者也”判断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5.判断方法之五:“是”字判断句
文言早期“是”字往往不作判断词用,而是指示代词;但在汉、魏以后,“是”作判断动词的逐渐增多,如:①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6.判断方法之六:句意判断句
这种判断句没有标志词语,只能根据句意来判断。

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秦,虎狼之国。

四、省略句
所谓省略句,是指在一定的文言语境中,有些句子成份自然省略,不仅不影响表意,还能使语言更加简练,这种省去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就叫省略句。

文言文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如都有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但省略的成分却更多,如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等。

下面分述之。

(一)省主语:就是省略句子的主语成份。

1.判断方法之一:承前省主语这种省略句是指前一句有主语,后句主语与前句同,就省略。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②(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村人)便要还家,(村人)设酒杀鸡作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