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 演讲

合集下载

芣苢说课稿模板

芣苢说课稿模板

芣苢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一堂以“芣苢”为主题的说课稿。

芣苢,又称为车前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
具有利尿、清热、解毒等功效。

本课旨在通过介绍芣苢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了解中草药的神奇之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首先,课程的导入部分,我会通过展示一些芣苢的图片,引起学生的
兴趣。

接着,我会简要介绍芣苢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让学生对这
种植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将详细介绍芣苢的药用价值和应用方法。

通过讲
解芣苢在中医中的传统应用,以及现代科学研究对芣苢药用成分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中草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接下来,是互动环节。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与
芣苢相关的主题进行探讨,比如芣苢的采集方法、炮制过程或者在日
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加
深他们对芣苢的理解。

在实践操作环节,我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或者附近的自然环
境中寻找芣苢。

通过实际观察和采集,让学生亲身体验中草药的魅力。

同时,我还会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采集和保存芣苢,以备后续的实验或
使用。

最后,在课程的总结部分,我会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会,并引
导他们思考中草药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
望学生能够对中草药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他们对自然和传统
文化的热爱。

谢谢大家的聆听,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芣苢》fuyi高中语文试讲逐字稿

《芣苢》fuyi高中语文试讲逐字稿

一、情境导入山野里沟埂渠洼上遍地生长的车前子,在上古农耕时代传给我们的画面里,是欢快舒畅的歌韵在它的小小的淡绿叶面上跳动的音符。

不管《芣苢·周南》是农女劳作时自做的农事歌,还是婚嫁女在田间唱的祈子曲,那种人和自然的对唱,那种轻灵粗旷的音韵,在这样素净的诗里流淌。

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云:“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二、关于《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③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伴读] ③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六义“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

“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④,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深刻认识。

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伴读] ④《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十个字概括: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雅诗的内容多描写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常用在宴会歌舞中。

分“大雅”和“小雅”⑤。

[伴读] ⑤有一副精绝的对联:三星日月光,四诗风雅颂。

知道为什么叫四诗了吗?颂诗的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宗庙祭祀时演出。

6《芣苢》《插秧歌》

6《芣苢》《插秧歌》

链接高考
(2019年全国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
“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读了这两首诗歌,
谈谈你对劳动有怎样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
又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呢?
作业:
请你任意捕捉两首诗中最能打动你的
劳动场景,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劳动场景,
传递劳动之美(至少用两种修辞手法)。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
兜东西
纵观六个字,展现
了什么劳动场景?
采摘芣苢
越采越快
越采越多
收获满满
欢乐的劳动场景
《芣苢》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手法: ①《诗经》常用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此诗主要使用的手法是赋。
②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了采集芣苢的劳作过程。
③重章叠唱、回环往复,增强诗歌的音韵美、节奏感。
《雅》
分为大雅、小雅。
《颂》
祭祀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铺陈叙事。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打比方。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起兴、
发端。
诚斋体
•诚斋体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歌风格的特称,杨万里号诚斋,故
得名。诚斋体的特点:
• ① 幽默诙谐,风趣活泼。多从寻常生活中取材,常常在诗中打

关于诗经的演讲稿

关于诗经的演讲稿

关于诗经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同探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爱情、劳动、战争、祭祀等众多主题。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诗经》中的爱情篇章。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诗经》中,爱情的表达真挚而热烈。

比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雎鸠鸟的和鸣起兴,引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这种情感纯朴而美好。

再如《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描绘了一对恋人约会时的情景,女子俏皮地躲藏起来,男子焦急地四处寻找,展现了爱情中的小情趣。

这些爱情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最真挚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诗经》中也有很多反映劳动生活的作品。

《芣苢》就是其中的代表,“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通过简单的重复,生动地描绘了妇女们采集车前草时欢快的劳动场景。

还有《七月》,它详细地描述了农民一年到头的劳动生活,从春耕、秋收,到冬藏,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与坚韧。

这些劳动诗篇,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的生产方式,更让我们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战争,是《诗经》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景衬情,写出了战士出征时的不舍和归来时的沧桑,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思念。

《无衣》则展现了战士们同仇敌忾、英勇无畏的精神,“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那种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豪情壮志令人动容。

此外,《诗经》中的祭祀诗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在古代,祭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颂》中的许多篇章就是祭祀诗,它们庄重肃穆,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诗经》的艺术成就也是极高的。

芣苢演讲PPT课件

芣苢演讲PPT课件
《诗经·芣苢》赏析
选自《诗经·周南》
演讲者 毛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 1 芣苢,植物名,车前科中的车前。古人相信它可以治妇女不孕。 ❖ 2 薄言:即“薄而”,意思是急忙地、赶忙地。“薄”通迫。“言”
是语音 助词。 ❖ 3 有:采取。上面“采之”是泛言去采,尚未见到芣苢。这里“有之”
是见到芣苢动手去采。 ❖ 4 掇:拾取。 ❖ 5 捋:成把地从茎上抹取。 ❖ 6 袺:手持衣襟乘东西。这里指的是装进的动作。 ❖ 7襭:将衣襟掖在带间来盛东西。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 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 北。
节奏构成了变化。一强一弱,一张一弛,一阴一阳,由此持续下去,事物便不断 运动和变化,在变化发展中突破单调和沉闷,产生出五彩斑斓的现象来,却又在 节律中保持着统一。节奏也是自然的法则之一。人遵循节奏,同时也是追求自然。 所谓生活的体验,生命的感悟,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节奏的体验和感悟。它 是一种超越单调沉闷、划一呆板的努力,是一种新陈代谢的努力。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1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芣苢的韵律美----重章叠句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 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 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 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 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 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 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 袺、襭——是不断变化的,递进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关于诗经的演讲稿

关于诗经的演讲稿

关于诗经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走进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爱情、劳动、战争、祭祀等诸多主题。

先来说说《诗经》中的爱情诗。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诗经》中,爱情的表达真挚而热烈。

比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的和鸣起兴,引出男子对美丽女子的爱慕之情。

那一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更是生动地描绘出男子求爱不得时的思念与煎熬。

再看《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妙的意境,那苦苦追寻却始终难以触及的伊人,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爱情的象征。

这些爱情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最朴实的语言,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诗经》中也有不少反映劳动生活的篇章。

像《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通过简单重复的诗句,展现了妇女们采摘芣苢时欢快的劳动场景。

还有《七月》,详细地描述了一年中农民们的劳作和生活,“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让我们了解到古代农民的艰辛与不易。

这些诗歌让我们看到,劳动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希望和乐趣。

战争是《诗经》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无衣》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表现出战士们同仇敌忾、共赴战场的英勇无畏。

《击鼓》里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则在战争的背景下,道出了战士对爱情的坚守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些诗歌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体会到了战士们的家国情怀。

祭祀在古代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活动,《诗经》中的祭祀诗记录了当时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与尊崇。

例如《颂》中的一些篇章,庄重肃穆,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诗经》的艺术手法也十分丰富多样。

赋、比、兴的运用,让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统编版《芣苢》精讲课件PPT

统编版《芣苢》精讲课件PPT

历代观点评析2: 朱嘉解此诗说:“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
采此芣苢,而赋其以相乐也。采之未详何用。或曰,其子治 难产。”朱熹虽没有明确批驳汉儒背离实际的观点,但也无 辞相释,语意含混。在清代,以大胆疑古、不拘于前人而说 《诗》的姚际恒,对汉以来释“芣苢”为“宜子”“难产”“堕胎” 等,斥之为“邪说”。
(2)表现手法(根据朱熹《诗集传》)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 偕老。” 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四言诗:
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 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 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 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
历代观点评析3:
方玉润从文学的角度来释《芣苢》,讲了一段为当今《诗》 学者屡见征引称道的言辞:“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 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 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 旷”。他认为本诗是“拾菜讴歌,欣仁风之和鬯也”。诚然,他从 艺术的角度谈及了这种迭章的句式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也指出 了是劳动妇女的野外劳作,较汉儒宋儒是有很大的进步。遗憾 的是,他的解题也没有脱离“仁兴人和”、“德政俗美”的儒家理 想的窠臼。
第二部分内容是对这4家杂志社的征稿信息有准确的内容把握,对每一 份杂志社专栏特点、内容、要求、杂志风格和关注领域有比较明确的信息区 分和内容关注,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分辨出杂志社专栏要求的差异点,能够融 合本首诗的主旨和情感内容进行匹配。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芣苢》试讲稿(逐字稿)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芣苢》试讲稿(逐字稿)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芣苢》试讲稿【试讲课文】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试讲稿件】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高中语文的XX号考生,我抽到的试讲题目是《芣苢》,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给大家放首歌,一起来听朝鲜民歌《桔梗谣》。

歌曲播放完了,刚才播放的过程中,有很多同学都在跟着音乐轻轻哼唱着,是不是也被歌曲中欢乐的气氛感染了?谁来说说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你说你之前就听过这首歌,知道描写的是勤劳的朝鲜姑娘在一起挖野菜时的情景。

赞美了劳动的快乐。

说的真好,不愧是我们班的小音乐家。

请坐。

一首《桔梗谣》,以轻快明朗的曲调,给我们讲述了劳动的快乐,让人百听不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歌,就与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走进诗歌《芣苢》,和古人一起亲历劳作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在正式学习之前,谁来介绍下你对《诗经》的了解?别犹豫了,就是你。

没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又称“诗三百”。

说的不错,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补充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首经典诗歌,听老师来给大家范读这首诗,注意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老师读完了,有没有同学愿意尝试来给大家诵读这首诗?你刚才听的最认真,来试试看。

嗯,诗歌节奏感很好,可是有个字的读音,你把握的不是很准确,薄言捋之的捋,读一声,请你再读一遍试试。

非常准确,请坐。

高明的朗读者不仅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还能带上一定的感情。

芣苢试讲稿

芣苢试讲稿

《芣苢》[ fúyǐ]一、导入同学们,《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们曾经学过其中的《关雎》《蒹葭》。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诗经》里的另外一首,《芣苢》,它描述的是两千多年前,一群女子采摘芣苢时的场景。

二、初读1、芣苢是什么,请大家看大屏幕,图片里的这种草,叫做车前草,它的叶子可以食用,它结出的种子叫做车前子,晒干后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所以古人就要去采摘芣苢。

2、在开始阅读这首诗之前,老师给大家把这首诗中的比较难读的字都整理出来了,请大家看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芣苢[fúyǐ]、掇[duō]、捋[lǚ]祮[gào ]、撷[xié],好,请大家做好标记。

3、下面,咱们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要读出节奏感。

好咱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你来,(嗯,读得很流利,还读出了古文的韵味,很好,请坐)。

三、细读1、阅读古诗,我们既要知其音,还要知其意呀,接下来,咱们先观察一下第二章里面的“掇”“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掇指的是一个一个地摘,而捋则是一把一把地摘)2、再看祮、襭,这两个字(指的是把衣服卷起来)3、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诵读,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风和日丽,有三三两两的女子,走在田间的田野上,看到漫山遍野的芣苢,一边采摘芣苢,一边唱着欢快的歌的画面)过渡:多么美丽的劳动画面呀!让我们通过阅读每一句诗,加入他们的行列吧。

过渡:他是伴随着劳动吟唱的。

鲁迅认为文艺发源于劳动,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说原始人一起抬木头,其中有个人发出的声音,这就是创作了。

鲁迅举的例子是不是非常生动形象有画面感呢?这首诗歌也是一样,大家要发动自己的想象力,在诵读中补充画面,想象一下先民们是怎样劳动的呢?。

我们先来齐读一下。

(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是形容芣苢的茂盛,采采翻译出来就是茂盛的样子,薄言是发语词没有实际的意义,在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后面的句式都是一模一样的,一样的句式,一样的用词,只是换了其中的一个动词,这是一种复沓的写法,也叫重章叠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第一当然是音韵和谐,朗朗上口,适和歌唱。

诗经课前演讲稿

诗经课前演讲稿

诗经课前演讲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诗经的课前演讲。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诗经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大致可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其中,“风”是古代民间歌谣,以其真实、质朴、直接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雅”是宫廷乐舞的歌颂诗歌,以其华丽、庄严、高贵的特点,反映了当时宫廷的生活和风采;“颂”是歌颂君王功绩的诗歌,以其雄浑、豪放、激昂的特点,反映了当时君王的威严和威风。

诗经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诗经的诗歌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对后世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中的“采菽”、“采蘩”、“采苹”等诗篇,不仅描绘了古代农民的艰辛劳作,也表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而“关雎”、“羔羊”、“卷耳”等诗篇,则展现了古代宫廷的奢华和华丽。

在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对爱情、友情、家国的深情厚意。

诗经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它蕴含了古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诗经的精神,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最后,我想以一句诗经中的名句作为结尾,“无言以对,心之所喜。

”这句话表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表达了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让我们一起珍爱诗经,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芣苢逐字稿

芣苢逐字稿

芣苢逐字稿
《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

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

”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

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

在朝鲜族(包括中国内和朝鲜半岛上的),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

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

朝鲜族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

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

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

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

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

”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

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

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

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

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劳动演讲稿15篇

劳动演讲稿15篇

劳动演讲稿15篇劳动演讲稿1亲爱的复兴中学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让你梦想成真》。

左传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高尔基说:劳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人间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世界。

而我要说:劳动可以让你“吾辈不是蓬蒿人”,劳动可以让你“直挂云帆济沧海”,劳动可以让你“春风得意马蹄疾”,劳动可以让你的人生梦想成真、幸福花开。

劳动能产生诗歌。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这是一首描写妇女采摘车前草的欢快之歌。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这是一首冷嘲热讽剥削者的愤怒之歌。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这是一首躬耕田园、向往归隐的赞美之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是一首描写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之歌。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这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讽喻之歌。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歌咏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生活的喜爱之歌。

劈柴,喂马,周游世界。

这是一首渴望简单生活、积极向上的理想之歌。

没有劳动,何来这些千古绝唱?劳动能让你成为栋梁之才。

陶侃任职广州刺史时,公事之余,常常每天早上把一百块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搬回书房里。

别人不解,问他这样做的缘故。

他回答道:“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于悠闲安逸,恐怕难担大任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劳其筋骨,激励自己,后来陶侃出将入相,纵横四海,笑傲天下,成为东晋的擎天白玉柱,驾海紫金梁。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孟子之言真是永恒不灭的真理呀!劳动能让你健康长寿。

百丈禅师住持百丈寺时,倡导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

他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

渐渐地,百丈禅师年纪老了,但他依然每日随众上山砍柴,下田种地。

弟子们不忍心让年迈的师傅做这些粗重的工作,恳请他不要再随众劳动,但百丈禅师以坚决的口吻说:“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废人。

芣苢的典故

芣苢的典故

芣苢的典故《芣苢的典故》“哎呀,妈妈,这是什么呀?”我好奇地指着一本古旧书籍上的一幅画问。

妈妈笑着走过来,看着我手指的地方说:“这呀,是芣苢,一种古老的植物呢。

”那一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我们就围在那本书旁。

妈妈开始给我讲起了芣苢的典故。

她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勤劳的妇女,她们经常结伴去采摘芣苢。

芣苢长在田野里,小小的,绿绿的。

那些妇女们一边采摘,一边唱着欢快的歌。

“她们为什么要摘芣苢呀?”我忍不住问。

“芣苢有很多用处呀,可以吃,还可以治病呢。

”妈妈耐心地解答着。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妇女们在田野里忙碌的身影,她们的笑声好像就在我的耳边回荡。

“哇,那一定很好玩!”我兴奋地说。

妈妈笑了笑,接着说:“是啊,她们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快乐,那场景可热闹了。

你看,这就像你们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样呀。

”我点了点头,心里想着,原来古代的人们也这么有意思呢。

我又仔细看了看那幅画,那些妇女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就好像她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芣苡,还有满满的幸福。

这不就和我们努力学习后取得好成绩时的那种开心一样吗?我突然觉得,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有些情感是永远不会变的呀。

芣苢对于那些妇女们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们现在的各种爱好和追求对于我们一样。

我明白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都在努力地生活着,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和满足。

而芣苢的典故,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窗口,让我看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多了解这些有趣的典故,它们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关于诗经的演讲稿

关于诗经的演讲稿

关于诗经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诗经》。

《诗经》,这部古老的诗歌总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它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所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到贵族阶层的宴饮游乐;从爱情的甜蜜与苦涩,到战争的残酷与悲壮;从对自然的赞美,到对人生的思考,无一不在《诗经》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在《诗经》中,我们能看到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比如《芣苢》这首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简单而重复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妇女们采集车前草时欢快的劳动场景。

她们一边歌唱,一边劳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劳动成果的期待。

这种朴实的劳动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了先人们勤劳、乐观的精神。

爱情,是《诗经》中永恒的主题。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雎鸠鸟的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而热烈的爱慕之情。

而《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则将那种求而不得的朦胧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心生向往又感慨万千。

这些爱情诗,既有初恋时的羞涩与懵懂,也有相思时的痛苦与煎熬,还有相守时的甜蜜与温馨,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在爱情中的种种感受。

《诗经》也记录了当时的战争与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君子于役》中“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写出了妻子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和担忧,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使得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而《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通过对出征与归来时景色的对比,抒发了战士们思乡的愁苦和对战争的厌倦。

除了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诗经》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极高的成就。

它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赋,就是平铺直叙,直接表达;比,是比喻,通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事物;兴,则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诗经》读书笔记之“芣苢”600字

《诗经》读书笔记之“芣苢”600字

《诗经》读书笔记之“芣苢”600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这是一首描写劳动场景的诗。

在古代整理出的第一部《诗经》中,龙凤排为第一首。

可见,在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对劳动的向往和对劳动者的尊重。

在整首诗中,通过对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一种劳动的喜悦、劳动的喜悦。

在这充满节奏感的过程中,也表现出生命力的鲜活。

诗中讲了妇女们在采集车前子一一这种既可入药又可食用的植物种子时,“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

在对这一场景描述中,语感欢快,传递着收获的激情。

前四个主要动词说妇女们采的过程,用了一个总分进行顺序。

先总说“采之”,然后又通过分别可以说了我们如何采:先找到发现车前子一一“有之”,再将这些地面长的车前子拾起来一一“掇之”,还要一直握着它的茎干把籽捋下来一一“捋之”。

背面是女人如何带回家的劳动成果。

有些妇女把种子带回家,用手提的衣服,而另一些妇女则更“野性”,直接把种子系在腰带上,带回家。

虽然文中没写她们心情如何,但字里行间带给我们的情绪是如此明快,读者完全可以想象的到,她们满载而归的快乐。

由此可见,周朝的女子以劳动为美、以劳动为乐的情操。

陕西省榆林市磨上的儿子金蒙苏新,子州人。

他曾经是个老师,也是个珠宝商。

现在他为留在家乡的人们销售本地产品。

他致力于中国文化和民俗的弘扬和传承。

06《芣苢》《插秧歌》联读 公开课一等奖获奖课件

06《芣苢》《插秧歌》联读 公开课一等奖获奖课件
PART 03 写推荐词 书神形之妙
学习任务三 写推荐词 书神形之妙
1. 结合本节课学习,从意味(内容)、形式及二者关系出发,联系作 品中蕴含的劳动精神,撰写《插秧歌》推荐词。
格式要求:诗歌标题+作者+背景+内容概要+推荐理由。
学习任务三 写推荐词 书神形之妙
示例:《插秧歌》是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歌行体诗歌,淳熙六年(1179) 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 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写了这首诗。《插秧歌》按照“抛秧”—“插秧”— “拔秧”—“插秧”的顺序描绘一家四口农时冒雨插秧时的紧张劳动画面,表 现出一家人忙碌、充实的生活状态。为了展现农民质朴的劳作、质朴的民心, 《插秧歌》用俗语方言、动词、不加修饰的劳动白描连缀成篇,展现了农民质 朴的劳作、质朴的民心,充满了生活的质感和人性的温度,诗歌的内容与形式 实现了高度统一,达到了质朴清新的艺术境界,映射了中华民族“勤俭持家, 以苦为乐”的精神信仰。
PART 01 明推荐点 指鉴赏方向
PART 02 读农事诗 悟诗歌神形 PART 03 写推荐词 书形神之妙
学习任务一 明推荐点 指鉴赏方向
小组展示预习任务成果,讨论交流诗歌推荐点,明确诗歌推荐 方向。
学习任务一 明推荐点 指鉴赏方向
凡是美妙的诗歌,往往都具有“有意味” 的形式。
——克莱夫·贝尔《艺术》
质朴
学习任务二 读农事诗 悟诗歌神形
近世词人,闲情之靡诗……已尽而味方 永,乃善之善也……句中无其辞,而句 外有其意。
——《诚斋诗话》
学习任务二 读农事诗 悟诗歌神形
学习任务二 读农事诗 悟诗歌神形
杨万里以质朴不失鲜活的语言,来展现质朴的劳作、质朴的生活、质 朴的民心,表达对质朴的赞美,这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关于诗经的演讲稿

关于诗经的演讲稿

关于诗经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走进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诗经》。

《诗经》,这部古老的诗歌总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 305 篇。

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反映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篇章,如《豳风·七月》,生动地描绘了农民们一年四季的劳作场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也有描写爱情的优美诗篇。

《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雎鸠鸟的和鸣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真挚而热烈。

《郑风·子衿》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则把女子对恋人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经》中还有不少关于战争与徭役的作品。

《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征人在归途中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家乡的思念,又有对战争的厌倦。

《诗经》的艺术特色也是别具一格。

它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如《卫风·氓》中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抛弃的过程;“比”是打比方,像《魏风·硕鼠》把剥削者比作大老鼠;“兴”则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以桃花盛开的美景引出女子出嫁的喜悦。

其语言简洁而优美,多以四言为主,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且很多诗句中使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比如《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诗经》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芣苢,植物名,车前科中的车前。古人相信它可以治妇女不孕。 苢 2 薄言:即“薄而”,意思是急忙地、赶忙地。“薄”通迫。“言” 是语音 助词。 3 有:采取。上面“采之”是泛言去采,尚未见到芣苢。这里“有之” 是见到芣苢动手去采。 4 掇:拾取。 5 捋:成把地从茎上抹取。 6 袺:手持衣襟乘东西。这里指的是装进的动作。 7襭:将衣襟掖在带间来盛东西。
《周南·芣苢》 - 艺术特色
《诗》言“采”者不一,“采”的后面,通常总有事、有情,如《唐风》之《采 苓》,如《小雅》之《采菽》《采薇》《采绿》。唯独《芣苢》,“采”的本身, 就是故事,也就是诗的全部。这里边没有个人的事件,如心绪,如遭遇,却是于寻 常事物、寻常动作中写出一种境界,而予人一种平静阔远的感觉。钟惺所谓“此篇 作者不添一事,读者不添一言,斯得之矣”,是抉得此诗之神。每一章中更换的几 个字,虽为趁韵,却非凑韵,倒是因此而使诗有了姿态,有了流动之感。诗原本可 以歌唱,那么《芣苢》若配了乐,调子一定是匀净、舒展、清澈、明亮的。如今止 剩了歌辞,而依然没有失掉乐的韵致。
芣苢》 《诗经·芣苢》赏析 诗经 芣苢
选自《诗经·周南》
演讲者 毛美玲 对外汉语 09——01
关于芣苢的图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பைடு நூலகம்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节奏构成了变化。一强一弱,一张一弛,一阴一阳,由此持续下去,事物便不断 运动和变化,在变化发展中突破单调和沉闷,产生出五彩斑斓的现象来,却又在 节律中保持着统一。节奏也是自然的法则之一。人遵循节奏,同时也是追求自然。 所谓生活的体验,生命的感悟,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节奏的体验和感悟。它 是一种超越单调沉闷、划一呆板的努力,是一种新陈代谢的努力。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 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 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 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 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 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 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 体会还是很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 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
芣苢的韵律美----重章叠句 芣苢的韵律美 重章叠句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 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 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 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 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 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 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 袺、襭——是不断变化的,递进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 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 北。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何以致区区。 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佩玉缀罗缨。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于。 金薄画掻头。何以慰别离。耳后瑇瑁钗。何以答欢悦。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