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异、求同、变异——谈翻译的思维结构
英汉思维差异学习
英汉思维差异学习英汉思维差异学习汉语语义流程: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后,强调从整体直观出发,属于后重心。
句尾封闭,语义由后向前延伸。
英语语义流程:先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信息呈现按“倒金字塔”逐次减弱,先概括后细节,先一般后具体,先判断后阐述,属于前重心。
一、英语思维特点1、英语思维受“主客二分”思想影响,具有分析型、逻辑性、外倾式、抽象化、个体性、写实性、细节化、直接性等特点,属于“法治化”语言,具有“理性”特点。
英语重形合,是一种高度形式化的语言,句法完备,逻辑严密,用词求异,表意精确,富有变化,具有“显山露水”的特色。
英语句子必须有主语,句尾可无限延伸。
2、英语名词性结构多(句子呈现静态特征),介词结构多,物称结构多,被动结构多。
静态结构多,抽象性表达多,长句多,从句多,用抽象的词表达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体现了英语的形式化和逻辑化特点,用介词表达比较虚泛的意义。
3、英语句子呈现“焦点式”特点,句子组织结构是树状或葡萄型结构。
即句子的主谓结构,尤其是谓语动词,是全句的焦点和出发点,其它修饰、限制、补充附加成分的配置都要根据主谓框架而搭建,好似主干上的旁支,借助各种关联手段(关联词、语法手段)进行空间搭架构成一种树状结构。
在表达复杂意思时,主要通过增加结构层次,旁支延伸,叠床架屋的办法,是一种空间构型的复杂化。
二、英语的布局谋篇以直线为主,段落通常是以一个主题句开头,然后再按照一条直线展开,在以后各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属于直线式的篇章结构。
三、1、英语:描述事物大致可以分为按时间顺序描述和按空间顺序描述。
从时间上来说,美国人崇尚一种“人文序列”,习惯“开门见山”,从自我出发,描述时总是把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先点出来,然后是次重要的,他不考虑这个东西在时间上按什么顺序发生。
2、而中国人习惯“按部就班”地描述事物,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后。
从空间上来说,美国人总是由我及外,由里及表的,而中国人通常是远远地走来,一步步贴近自我。
翻译的思维
翻译的思维[摘要] 翻译的研究总体可分为翻译的过程和结果两大方面。
其中,翻译的过程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人的大脑究竟是如何将一种语言符号加以理解并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呢?人类大脑的共性决定了语言符号理解和生成机制具有共性,同时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理解与生成过程也有其特性。
语言符号转换的内在过程就是译者进行双语思维的过程,就是语言符号理解和生成机制发生两次甚至多次作用的过程。
[关键词] 思维语言符号转化语言编译机制语言理解机制语言生成机制一、翻译的本质过程—译者的思维在翻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中,什么是翻译的本质过程这个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我们知道,翻译不仅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作品,更有一个复杂的翻译过程。
前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在《语言与翻译》一书中曾专门作过阐述,说翻译一词用于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一定过程的结果’,即译文本身;二是指‘翻译过程本身’,即翻译这一动词表示的行为,而这一行为的结果则是上面说过的译文。
”[1]可见,忽视翻译过程的翻译理论是不完整、不健全的,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对于完善翻译理论和提高翻译水平都是十分有益的。
那么,翻译的过程是什么呢?从表面上看,翻译始于一种语言,终于另一种语言,似乎只是一个语言之间的转换。
然而,深究这种转换的实质,我们发现,任何语言转换都是在译者的大脑指挥下发生的,用谭载喜的话说,“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都只能在个人的大脑里进行。
……真正的转换却似乎只是一刹那即可完成。
”[2]人的大脑里是不是存在一个转换机制,“好比铁路的道岔扳子,一扳,某个信息就从一种语言转移到了另一种语言”[3]?从个体来看,译者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翻译态度直接作用于翻译结果,产生出不同风格的作品;而从整体来看,不论是什么样的翻译,都需要经过译者的思维才能实现语言的转换,并且,由于人脑的共同物质基础,这种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性,因此,我们认为,“翻译活动的过程,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都是一种思维过程,并且是一种有别于任何其他语言活动的思维过程”。
汉英新闻翻译过程中的思维转换
具 , 这种思维方式 的不同 , 也 能 够 通 过 语 言 体 现 出来 , 如 汉 语 的 意 合 与 英 语 的形 合 , 汉语的动态与英语的静态等。
2 翻 译 实 质 上 是在 不 同 的 语 言 之 间进 行 信 息转 化
原 文 中有 两 个 主 要 信 息 点 ,一 是 该 省 内 正在 进 行 的经 济调 整, 而 是 向外 宾强 调 其 合 作 的机 会 。 毫无疑 问, 外宾 在 访 问 、 考察
反 应 和 所 采 取 的措 施 ” , ( 黄涵琪 段雅婧 , 2 0 1 3 ) 而 不 是 关 注 救 灾
人 员 贯 彻 了何 种 精 神 及 某 人 的 指示 。 在 翻 译 此 类新 闻过 程 中 。 应
在 人类交 流信息 的过程 中 , 传达信 息 的内容 、 信 息 的 组 织
形 式 都 是 按 照 特 定 的思 维 模 式 来 组 织 。居 住 在 世 界 上 不 同 地 区 的人 . 由 于 其 不 同 的地 理 、 自然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 其认 知 、 观 察 事 物 的方 式 、 角 度 亦 不 同 。 连 淑 能认 为 “ 如东方 人偏重人文 , 注 重
p r o mo t i n g e c o n o mi c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a n d i n d u s t r i a l u p g r a d i n g ,
wi t h e no r mo us po t e nt i l a a n d s pa c e f or mut ua l c o o pe r a t i on .
p r o mo t i n g e c o n o mi c t r a ns f o r ma t i o n a n d i n du s t ia r l up g r a di ng ”。
同中辨异 异中求同——在比较中分析理解课文
一 一
异 中 求 同
在 比较 中分析理解课 文
◎王献春
比较 是 人类 思维 的基 本 方 式, 也 是创 造 性 思维 的 重 略文章的艺术特色 ,我们运用 比较法教学是必要 的。 要方 法 。在 中学语文 教学 中,运用 比较 的方法 ,不仅使学 生学起来有 条不紊 ,思路清 晰,印象深 刻 ,而且 能使学 生
一
、
在 比较 qil 学 生 的 逻辑 思维 能 力  ̄) l 练
语法教学 ,学生常常感到枯燥乏味 ,教师在语法 教学
把握 重点 ,加深理解 ,增强记 忆 ,利 于培养学 生的辨析 能 中若 采用 同中辨异 的比较法 ,往往 能调动学 生的学 习积极 力 ,开拓学 生的创造性 思维 。应 该说 ,比较法在语 文教学 性 ,使学生乐 于思考 ,在 比较 中准确把 握知识 ,从而收到 中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 的方法。
较好 的学 习效 果。 同中辨 异即求 同法 ,就是通过 对 同类教
比较法教 学 “ 着力 点 ”应放 在学生 方面 ,以提 高学 习 材 ,同类题材 文章 的比较 分析 ,辨 别他 们 的异 ,体会选材 效 果为最 终 目的 ,要 把教与学 和谐地统 一起来 。由于作家 谋篇 的变化之妙 。例如 , 《 捕蛇者 说》 , 《 马说》这两篇 思想 素质 、文 化修养 的不 同,在 文章 中表现 出来 的思想 内 课文都 是属于 “ ”这类文 体 ,相 同题 材的文章 ,在写作 说 容和 艺术特色 是不相 同的 。为 能把握文章 的思想特 征 ,领 手法 与内容上有 哪些不 同呢? 《 捕蛇者 说》是先 叙事后议
诗 中明 晰 的韵脚 ,分 明 的色 彩 ,细 腻 的情 致通 过 诵
读都 能让学生 较好地 掌握 。并且 诗 中大量运 用色彩对 比,
“异”与“同”辨
“异”与“同”辨——翻译的文化观照许钧高方(南京大学法语系,南京210093)摘要:“异”与“同”是翻译实践与研究所涉及的一对基本概念。
异与同的对立统一深刻地展现了与翻译相关的方方面面。
本文从“异”之概念的界定入手,进一步探讨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揭示翻译的跨文化本质;在异同的矛盾对立中,从文化立场的表达及文化重构的高度对“异化”与“归化”两种翻译策略加以审视与探讨。
关键词:异;同;自我;他者;归化;异化对翻译而言,“异”与“同”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翻译研究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与“异”与“同”问题相遇,从中可以发现一个虽属表面但却又颇能说明实质的现象:不可译往往源于“异”,而可译则基于“同”。
与之相关,持不可译论者强调“异”,持可译论者则着眼于“同”。
异同之间,深刻地展现了与翻译相关的方方面面。
本文从“异”的概念之界定入手,对涉及翻译的根本问题作一梳理,进而揭示翻译活动的跨文化本质,对翻译活动的原则和立场以及翻译研究中“归化”与“异化”之争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我们有必要对“异”与“同”的基本含义及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作一界定与梳理。
根据《辞海》的解释,“异”字有五种基本含义,其中三种与我们的讨论密切相关。
“异”字第一义,为“不同”,与“同”相对,构成两极。
“异”字第三义,为“其他、别的”,如“异地、异域”等。
第五义,为“不平常的,特殊的”。
我们不妨以这三种基本含义为起点,展开对“异”与“同”问题的讨论。
“异”相对于“同”,可解为“不同”。
对翻译研究来说,“异”是一个具有异常重要性的问题。
首先,没有“异”,就没有翻译的必要性,拿德里达的话说,如果没有上帝变乱语言,出现各种不同语言,且各种语言又有不可简化的多样性,那人类就不需要进行翻译。
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是因语言之“异”而产生。
按照我们通常的说法,正是因为语言之“异”造就了翻译的必要性,那么翻译的根本任务,便是“克服”语言之“异”造成的障碍,以进行思想的沟通与交流。
英汉语言思维对比
英汉语言思维对比在英语学习中,当汉语与英语有差异时,前者总会干扰后者;而在汉语近似或与英语相同的地方,前者无形中会有利于后者的学习。
故英语学习者应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由英汉差异引起的学习困难上。
由此英汉对比应运而生。
英汉对比既可帮助学习者确定学习重点,又可避免中式英语。
那么通过对比,英汉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汉语重点在后,英语重点在前英语往往先说明要点,再谈及细节和添加信息;而汉语往往先铺垫,先谈背景信息,最后说明要点。
英语组织句子结构遵从的是“突显律”,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句首。
与英语的排序原则不同,汉语一般遵循“时序律”,即按事物发生的时间顺序安排内容。
2、汉语重整体性,英语重分析性整体性思维注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统一,主体与客体合一;追求浑然一体,关联性思维,整体包含部分,各部分之间关联密切,互相依存,互相对立,互相制约,平衡协调;不善于对事物做具体的分析,而是习惯于从总体上把握整个研究对象,忽视微观分解,注重宏观判断,难以通过步步分析揭示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也难以得出可以验证的明确结论。
分析性思维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现象与本质,并把两者分离、对立。
注重形式逻辑,从事物的本质来把握现象。
注重于把复杂的现象和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或具体的细节,然后深入考察各部分、各细节、各要素的性质、地位、作用、联系,从而了解其规律。
为此,必须把各部分、各细节、各要素割裂开来、抽取出来、孤立起来,因而分析具有孤立,静止、片面的特征。
中国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和西方的分析性思维方式,体现于中西文化的许多方面,例如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中医采用有机整体观、宏观辩证的方法,研究阴阳五行、经络脏腑等,注重横向联系、定性把握、经验积累、师徒传授,但缺乏实验、解剖和定量分析等科学手段。
相比之下,西医注重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透视、B超等科学的、量化的验证。
西医注重纵向深入、对症治疗、微观辨证、实验测定,因而客观、可靠,说服力强,易于理解和接受。
浅谈“英汉语言的不同思维方式”
浅谈“英汉语言的不同思维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英语教学的不断进展,对于交际教学法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英语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
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着眼于教会学生理解和分析规范的英语语句,或者只要求他们多听或多说,而对于英语的语用规则则教得较少,因此,学生在与操英语的本族人进行交际中就会出现语用失误,并常常会因此产生误解。
可见,语言的适用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语言是反映了其相应的文化的。
英语与汉语是不同的语言体系,体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
一个民族的语言势必反映该民族的文化,中西方不同的语言决定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交流上的障碍,即文化差异。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了该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英汉语言中都拥有大量的习语。
习语具有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
换句话说,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因而习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上,比其它语言成份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晨读课上,在一位学生的桌面上发现了一句很特别的励志句子“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的第一感觉判定: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汉语式英语。
学生在表达英语时启用了汉语思维。
但我清楚这位学生是要努力进取了,于是告诉他正确的英语表达——Study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之后,在办公室和同事们聊及此事,大家都颇有体验,同时如数家珍似的罗列出来:no three no four(不三不四),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money or life(要钱还是要命?),I`ll give you some colour to see see(我要给你点颜色看看)``````等等。
恐怕如果要将这种经典一一陈述决不是一两天之功,因为只要有人用汉语思维来表达英语就会创造出这样的典范!究其根源,英汉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象与抽象,整体与个体,综合与分析,本体与客体,顺向与逆向等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在语言上,英汉两种语言具有很大的差异。
探讨从辩证思维角度看科技英语翻译技巧
探讨从辩证思维角度看科技英语翻译技巧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科技英语的翻译也日益重要,对其翻译技巧及翻译理论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
国内学者侯维瑞就科技英语与文学英语进行对比,提出科技英语比文学英语更讲究准确性。
刘春燕从科技翻译的信息等价性标准出发,提出科技文体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郑声滔首次提出科技英语长句汉译的括号翻译法,并以实例分析了括号翻译法的六种使用场合。
祁慰提出翻译人员必须了解相关科技领域的知识;遵循简洁准确、避免误译的原则;注意直译、意译、音译、形译方法的采用;注重词类转换。
杨榕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受试对象在科技与文学语篇英译汉过程中选取的主观翻译单位和客观翻译单位的特点。
严俊仁推出了“句型比对译法”和“英汉科技翻译关键词法”。
可见,科技英语文体分析和翻译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而从辩证思维的视角对科技英语的汉译进行探讨必有一定的价值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辨证思维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
其方法包括:联系法: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考察思维对象,从空间上来考察,是横向联系的一种方式。
发展法:运用辩证思维的发展观来考察思维对象,是纵向上从时间方面来考察思维对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种方式。
全面法:就是运用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思维对象,即从时空整体上全面地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过程。
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对翻译技巧的理解需要加深方能灵活运用。
科技英语是用来陈述自然界、科技界所发生或出现的事情,为人们从事科技活动时所使用,即描写自然科学各专业的著作、论文、实验报告,科技实用手段的结构和操作说明等,包括描述其规律、特点、过程等,具有表达客观准确、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等特点,其句式往往偏长、结构复杂,给读者和译者带来一定的困扰。
主要句法特征表现可归纳为下述“五多”,具体内容如下。
1.被动句和非限定动词多科技英语文体本身旨在给读者提供客观的科技信息,很少用人称代词做主语,故而经常使用含有被动结构的句型以及非谓语形式和介词短语等来表述。
“五步教学法”──谈如何上好高三地理复习课
“五步教学法”──谈如何上好高三地理复习课其他学科2013-04-24 11:19在短短45分钟内,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呢?本人在教学中尝试和实践了以“讨论-反思-求异-辨析-质疑”为基本结构的“五步教学法”,并取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第一步讨论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讨论,在倾听不同意见中集思广益,不同思维方法中相互启发,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复习地球运动一节时,把全班学生以10人为一组,开展讨论,要求每组1人作记录。
讨论后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时阐述,这样要求每个小组一般在15分钟内完成。
我在讲规律前设计了几个平时同学们容易错的和难理解的问题。
1.如何判断晨昏线?2.如何判断南北半球?3.在光照图上如何计算时间问题?4.的判读关键是什么?5.黄赤交角如果变化了,地球上的地理事物有什么变化?6.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7.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有什么关系?经过分组讨论,学生把上述问题加以分析,初步得出结论,但每个组的总结不一定全面具体,有些可能还存在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转入第二步。
第二步反思(1)得出结论的条件有哪些,所依据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有哪些?(2)解题的思维分析。
这一步是验证学生的讨论结论是否正确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是要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在思考中锻炼他们的思维。
正如古人所说“学而不思则惘”,经过一一验证,学生们总结出了正确结论。
第三步求异引导学生在常规的一般应用的基础上,冲破原来的思维结构,加强引申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自由思考、想像猜测。
这一步我给学生出示一道有关地球运动的典型试题,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
很多学生在求时间问题时有不同的方法,但结论是一样的。
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解答问题的思维更加敏捷。
第四步辨析缺乏批判性思考的人,易受已有的暗示影响,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辩别正误,区别真伪。
翻译中的“同”与“异”之辩-文档
翻译中的“同”与“异”之辩提要:翻译中“同”与“异”的关系从矛盾角度来看是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是共谋与抵抗的文化策略。
译者的翻译观正是对其翻译哲学思考的外在表现。
在汉英翻译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异质文化间的“同”与“异”,用“同异俱于一”的谐同和异翻译原则来处理翻译中特有的物象词语。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Zhu An bo(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 China)The relationship of“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 impliesdome 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naturalized contradictions in translation; and the complicity and resistance of the culture strategy from a cultural point of view. The concepts of the translators become evident in the external appearance of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in translation. We should have a dialectical viewof“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in transl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of“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provides a harmonic translation principle for dealing with the unique words in translation.同与异是一对哲学范畴,具有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初三
文言文阅读
古文阅读
九年级语文思维导图
基础知识掌握与应用
多音字——结合词义,摸准规律分好类
字词的音形义
习惯误读字——创设语境反复记 字形字义——了解造字知识,掌握关键语素
解题和复习——及时检查,及时修正
成语
运用
俗语
词语
歇后语
平时重积累,扩大词汇量 方法
答题重分析,温故而知新
成分残缺
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
常见错误类型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联系生活实际,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提出独到的见解
结合个人经历,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词句还原题
词语还原 句子还原
词语辨析 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说明对象
事物性说明文 事理性说明文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看题目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抓中心句、关键词
逐层、逐段归纳概括并提炼
由浅入深
递进式
由表及里
由现象到本质
说明文结构
对比式
论证过程
课外文言文
分清文体、确定写作对象
辨清题型、明确写作内容
审题
辨明题意、明确写作重点
积极健康 立意
深刻新颖
鼓励写亲身经历 选材
典型性
简洁准确 拟题
生动、传神
亲切
活泼 语言
优美
有哲理
结构完整(有头有尾)
自然过渡 结构
详略得当
顺序合理(运用三种记叙顺序)
材料作文
半命题作文
全命题作文
要求 方法题型
写作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考点梳理
《昆虫记》
《傅雷家书》 考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著
《名人传》
谈翻译中的思维转换
谈翻译中的思维转换初学翻译的人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在翻译表达时容易受到字典和原文的束缚,照搬字典的释义和原文的句子结构。
究其原因还是在思维上没有转过弯来。
其实,一种语言的使用往往反映着说这种语言的人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民族,因其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造成他们在认识同一事物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角度或切入点,因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这种差异又必然会反应在语言层面上,从而造成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例如下面几个词语的表达就反应了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认识方式:wall clock —挂钟(英语强调位置:在墙上的钟;汉语强调方式:挂起来的钟);stop watch —跑表/秒表(英语强调操作功能:可随时停止;汉语强调用途:为跑步计时的表或可计秒数的表);horizontal bar —单杠(英语强调杠与人的位置:成水平状;汉语强调数量:一根杠);parallel bars —双杠(英语强调两根杠的相对位置:平行状态;汉语强调数量:两根杠);antiaircraft gun —高射炮(英语强调炮的用途:攻击飞行器的炮;汉语强调炮的射击方向:向高处射击的炮)。
再看一组句子:Wet paint. 油漆未干。
(英语用一个省略了主谓的肯定形式的名词短语表达一种警告;而汉语则用否定的主谓句表达警告)It’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有路必有弯。
(英语是一个包含否定词的陈述句,仿佛只说了谜面,显得委婉,道理要听者去推导;汉语则是肯定句,直接表达判断,说出了谜底)It’s the wisest father that knows his son. 最聪明的父亲也未必了解自己的儿子。
(原理同上例。
试比较汉语成语:知子莫如父。
)由此可知,在翻译时,当我们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或原文的句子结构进行表达时,如果无法使译文顺畅或被读者理解,我们就要考虑换个角度思维,即要转换思维方式,这是翻译的一项的基本功。
英汉思维方式及语言结构差异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我元们化讨研论究到的,趋我势国,的不译过学总词体典来编说纂,研这究种,跨已学经科出性现的了研多 结构差异对翻译过程
究 ,层次还不 够深远 ,研究领 域也 比较 单一 ,未能达 到
泽以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有利局面。所 , 我们下一 步要做 的 ,就是继 续深化跨 学科 多元化 的
系的建设与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 要】不 同 的 民族 由于 其 所处 的 自然环 境 、历史 条 件 、地 理 位置 以及 社 会现 实 的不 同,人们 的思维 方式 、 情 感 、语言和 行为 也存在各 种差 异 ,从 而产 生跨 文化交 际 的隔 阂及 翻译 的障碍 。在 英 汉翻译 实践 中 ,译者 虽然 有 时可 以凭 着英汉双 语 经验直 觉地理解 原语 并将其 转换 成 译语 ,但 当英汉 句子存在 较 大差异 时 ,却 往往 因为不 能理性地 认 识差异 并选择适 当翻 译方 法处理 差异 而产生 翻 译失 误。 因此 ,对 英 汉思维 方式及语 言结构 差异 的研 究对翻译过 程极为重要。 【关键词】英 汉思维方式 语 言结构 翻译过程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167(2018)08.0061.02
从本 质上 说 ,翻译过 程是译 者思 维与信 息 的加工过 程 ,把 精神 思想 从 一种 语言 转换 为 另一种 语 言 的过程 (颜林 海 ,2008)担任这一复杂 活动 的主 角是 译者 ,要求 主角完 全 “不在 场”是 不可 能的 。译 者在 翻译过 程 中除 了受 到原文 的 限制 ,也 定会受 到 自己大脑思 维方 式 的影 响 。思 维方 式 ,即思考 问题 的根本方 法 、或 思维 的方法 论 ,是人 们 看待 问题 的 角度 、方 式 和方法 。不 同国籍 、
群文阅读取精华 求同辨异拓思维
群文阅读取精华求同辨异拓思维作者:胡涛来源:《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第9期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胡涛“一文独阅不是春,百文共读春满园” 。
单文本阅读是点,群文阅读是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统编版语文教材单元体系的编排就是按照群文阅读的原则,主题内容与语文知识双线组元,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主题是写景抒情,编者优选了《春》《济南的冬天》《古诗五首》等诗文,这些文本的内在关联是借助自然景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
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看,朗读能力的训练串联起整个单元,教师指导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品词析句,提升语言感受能力。
那么,怎样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开展行之有效的群文阅读研究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一、通过举三反一促进聚合思维的发展举三反一的“三”即群文,“一”即共同的主题或写作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在同一个主题或写作方法的统领下,建立阅读小单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某一类写作方法的特点和实际应用,促进学生聚合思维的发展。
举三反一的群文阅读有两种探究方式:一种是以一带多,即1+X,精读一篇,略读几篇,一篇为主,其他为拓展内容,最后得出共同性的结论。
比如都是以探究托物言志的写法为例,先指导学生精读茅盾的《白杨礼赞》,让学生于字里行间品词析句,从白杨树的形美悟到神美,进一步体会作者寄予它的象征意义。
教者由此及彼,引导学生拓展到课外阅读中其他托物言志的篇目,探究这种写法的特点,如《行道树》《丁香赋》《丑石》等,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更能够通过以一篇带多篇的赏析,让学生体会托物言志写法的精妙之处。
当然,1+X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拓展阅读实践:1个研读主题 + 研读同一主题不同体裁与风格的文章特点;1种写作方法 + 品读同一写法不同作者的思考方式及特色;1位著名作家 +研读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思想及艺术特色;1种情感基调+研读同一基调不同作品的选材及表达特点。
…………另一种是群文共读,也就是先初步略读主题或写法有内在联系的一组文章,形成初步感知,再品读细节描写,最后得出共性结论。
翻译生态理性:译学研究的“整体性思维”
翻译⽣态理性:译学研究的“整体性思维”2019-09-10摘要:翻译⽣态理性是⽣态翻译学的指导思想,可归纳为:注重整体/关联、讲求动态/平衡、体现⽣态美学、关照“翻译群落”、提倡多样/统⼀。
⽣态理性源于⽣态学,是⽅法论和整体性的体现。
本⽂通过解读翻译⽣态理性的“整体性思维”、对⽐翻译⽣态理性和“⽂化⽣态翻译观”,探讨了翻译⽣态理性“五原则”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体现以及⼈作为⽂化动因对⽣态翻译学理论构建的借鉴作⽤。
关键词:翻译⽣态理性;⽣态翻译学;整体性思维中图分类号:H059 ⽂献标识码:A⼀、引⾔⼴义的⽣态理性指⼀种⾏为模式的理性,研究⼈与⾃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
翻译⽣态理性,是⽣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
⽣态翻译学由胡庚申教授提出,是根植于我国本⼟的译学理论,其哲学基础深厚、体现中国⽂化元素,紧跟时代脉搏,为翻译学诸多⽅⾯提供了崭新的范式。
胡庚申认为“以⽣态理性为宏观指导的⽣态翻译学,表现为⼀种整体性思维、有机思维、关联思维和过程思维,既注重分析与综合的结合与统⼀,⼜注重翻译⽣态环境对译者⾏为的影响与制约,既强调‘译学’、‘译论’、‘译本’的贯通整合,⼜追求翻译⽣态宏观、中观、微观的整体协调。
①”他将翻译⽣态理性归纳为:注重整体/关联、讲求动态/平衡、体现⽣态美学、关照“翻译群落”、提倡多样/统⼀。
为⽅便陈述,笔者将其称之为翻译⽣态理性“五原则”。
本⽂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态哲学观点、⽂化⽣态翻译观点解读⽣态翻译理性的理论基础、概念,并探讨⽣态翻译理性“整体性思维”在译学研究中的作⽤和意义。
⼆、翻译⽣态理性与“整体性思维”⽣态理性是较为抽象的哲学概念,将理性的思维⽅式纳⼊到⽣态学的研究中,体现出“⽣态―整体”观,是⼀种“思想⽅法和思维⽅法”,“特别推重整体精神②”。
世界是运动的,是关联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态系统作为万事万物的存在形式,包含了抽象和具体的概念、是⽣物体存在的各种形态、物质和精神的整体,“精神结构的整体,不独限于⼈类,⽽普遍存在于物种⽣命,⼈之为⼈在于他能有意识和⽬的地构建世界精神意蕴和万物⽣命意向。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许多相似的事物或者情况,判断这些事物或情况之间的异同,对于我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就是指在面对这些相似的事物或者情况时,我们要通过全面的把握,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进而辨析它们之间的差异。
这样的能力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够帮助我们在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分析。
本文将从整体把握和求同辨异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这种能力对我们的重要性。
我们来谈谈整体把握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就是要在面对复杂的事物或情况时,通过全面的观察和把握,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
这种能力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往往都是相对复杂和多样化的,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只是从某一个角度来看待,必然会影响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只有通过整体把握,我们才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许多事物或者情况之间的共同点,这就是求同。
在寻找到事物或者情况之间的共同点后,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辨异。
辨异,就是在求同的基础上,寻找事物或者情况之间的差异点。
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通过辨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事物或者情况之间的差异,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特性。
当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事物或者情况之间的差异时,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整体把握,求同辨异的能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当我们能够通过整体把握,求同辨异的方式来处理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时,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发挥我们的潜能,更好地应对和解决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整体把握:整体把握指的是对一个事物、一个问题或一个系统以全局的视角进行理解和把握。
它是通过综合、汇总和比较个别事物、问题或要素的各个方面来形成对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在把握整体时,首先需要对各个部分进行逐一了解,并且彼此之间进行比较和联系,以便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需要从一个综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仅要关注各个细节,还要看到它们之间的整体性。
整体把握还包括对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进行整理和归纳,找出其中的主次关系和重要性,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通过整体把握,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指导我们的行动和决策。
求同:求同指的是在讨论和辩论中发现双方意见中的一致点,以促进共识的达成和问题的解决。
求同是一种以合作、和谐和妥协为基础的沟通方式。
在求同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沟通、交流和思考,将双方的观点进行整理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这样可以避免争吵和冲突,有利于达成一致的意见和决策。
求同不是简单地抹平差异和一味迎合对方,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找共同的点和共同的目标,以达到双方共赢的结果。
通过求同,可以减少误解和误导,增进双方的理解和认同。
辨异不是简单地强调对立和冲突,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思辨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途径。
通过辨异,可以发现问题的盲点和局限,促进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解决。
辨别差异和寻求共同点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候差异可以促进共识的形成,有时候共同点可以解决差异的分歧。
在实际的讨论和辩论中,求同辨异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oe的译文是: o pr
Vi t e l w o n an lo nn r beo F u ti sYel w,
中图分类号 :H 1 . 3 9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1 5( 0 1 5 00 - 5 0 9 8 2 1 )0- 18 0 3
翻译者 的思维结构可 以概括为 “ 辨异求同 ”思维结构。翻译思维首先 要辨异 ,是为 了避免望文生义, 貌合神离 ;其次要 “ 同” 求 ,因为翻译的 目的就是要寻找两种语言的等值转换。但 是面对有语义差异 ( 语指 对象及 内涵外延差异 )的两种 语言符号,如何做 到等值性转化 ?这就要 “ 变异 ” 。既然两种语言之间没有完 全对等 的直接转化方式 ,就需要根据具体语境 ,灵活 “ 变异 ”译语的字词句语法修 辞形式 ,追求语效 同值。
辨 异 、求 同、变异
— —
翻译 的 思 维 结构
张 慧 仁
( 州大学外 国语 学院 ,福 建福 州 3 0 0 ) 福 5 0 2
摘
要:翻译并不是 两种语 言的直接 转换,而是 需要经 由中介对 象的间接 转换 。翻译首先要
把原语 言转换为非语 言符号,即语指 对象,然后 把语 指对象转化为翻译语言 。因而 ,翻译思维首
“ 辨异 ”是对原文 “ 辨义 ”的手段、途径 ,变异不是 “ 无法无天 ” ,而是以语效 “ 同”为 目标 。“ 求 辨异 ”
越丰 富、细腻 、周 到,译语 “ 变异 ”艺术越灵活 、高超 ,语效 “ 同”就越惟妙 惟 肖。 求 翻译学 的核心 ,是对语义 问题提供一个科学 的解释模式 。由于翻译涉 及两种语 言,语义研究 自然涉及 两种语言之 间语义 的对 比研究 :异同研 究。语 义是一个 复杂的混合体 ,任何话语的意义都包 括词汇 、句法 、 修辞 、语境 ( 所指和联想 )意义几个层 次。从多个角度而不是一个角度、通过多个参照系而不是一个 参照 系来对 比剖 析两种语言 的异 同,更能揭示语义 的本质 。因此 ,翻译必须从多个层面着手 ,进行 语义差别系 统研 究。只有充分把握 了两种语言 的各种差异 ,才能真正讨论等值或等效翻译。 翻译学 中的语义对 比研究 ,核心在 “ 辨异 ” ,没有 “ 辨异 ”的翻译 ,最容易犯直接式完全对 等式转换错 误 ,只有望 文生义、牵强 附会 的表象式 、简单式求 同,而没有本质性 、深刻性求 同。翻译中最普遍 的现象
朱光潜先 生在 《 谈翻译》一文 中说:“ 国文 外 学最难 了解和翻译的第一 是联想 的意义 ……” 【 ) ,】。 ( “ 它带有特殊 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 ,在字典 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 国的人 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 于文字 的这种意 义就茫然, 尤其是在翻译时i 字义最不易应付。 【 中 ”】 3 ( 李 白的 《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 里,还 :“
和最大 的危 险就 是这种 “ 貌合神离 ” p lo e g 。“ ul n ’Se ”并不等于 “ l 拉后腿 ” et n ’S od ”并不等于 ,“ ao e rs w
“ 食言 ” “ , 行尸走 肉” 并不能翻译成 “ a igse tn ,因为后者表达 的意 思只是说他骨瘦如柴 , “ a l n lo ” w k ke 把 翘
尾 巴”译成 “ a e n ’sa ” h v o e iu ,毫无贬义,反倒有 了表扬之 意。 tlp
翻译错 误 ,几乎都可 以归因于两种语 言的简单直接对应 ,忽视语义结构本质上是多层次复合结构 ,这 种 结构需要通过 “ 辨异9 9 9才能从语言 的表层 ,跃 入到语 言的深层 ,全面把握语义 内涵和外延 ,译语才能实
晰地 把 握 。
一
、
文化辨 异,语词变异
一
般来说,文化有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在跨
文化交流中,表层文化交流比较容易进行,因为它 只涉及文化 的物质方面;而深层文化则较难沟通与 交流 , 因为它涉及人们 的精神生活, 包括价值标准 、 心理 习惯、思维方式、观念定势等。如英国婚礼在
新郎新娘要走 的时候,亲友们都跑到 门口,朝他们
先要辨 异 ,以避免两种语言完全 直接 “ 等”转化,导致望文生义 、貌合神 离;接着要 “ 对 求同” ,
翻译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两种语言的等值转换;但 “ 求同”只有通过 “ 变异”才能实现,要根据具 体 语境 ,灵活 “ 变异”译语 的字词句 语法修 辞形 式,才能实现语 效同值 。 关键词:辨异;辨义;求同;变异
2 1年 第 5期 01
重 庆 三 峡 学 院掌 报
No5.01 , 2 1
第 2 卷 ( 期 ) 7 15 3
J U N LO H N I H E O G SU V R I Y O R A FC O GQ NGT R EG R E NI E ST
、o .7N o 1 5 ,1 . 3 2
作者简介 :张 慧仁 ( 0 ) ,福建龙岩人 ,硕 士,福 州大学副教授 ,主要研 究英美现代 派文学、翻译 。 17一 ,女 9
-
1 8 0-
重 庆 三 峡 掌 院 学 报
维性 的 “ 辨异求 同”结构 。
C n hh i h g s ,就是归根结底是 文化 习俗 的差异,这种差异有时候凭字典都无 法明
事求 是、因地制宜地灵活 “ 变异 ” ,实现语 效同值 。 因为辨异,因而辨义,因为 “ 求同 ” ,所 以 “ 变异 ” ,以达到翻译的最佳境界。但 要养成 “ 辨异一求 同
—
变 异 ”思维 习惯 ,需要做多方面的研 究工作和大量地翻译实践。笔者认为 ,翻 译思维结构 ,本质上是 四
收稿 日期 :2 1- 5 2 O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