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中英两种思维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两个文化的不同背景和思维方式。

下面将从语言表达、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等方面对中英思维方法的差异进行比较。

在问题解决方面,中英思维方法也存在差异。

中文思维一般较为细致入微,注重整体问题的解决。

中文习惯于从整体出发,通过探究事物的根本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中文思维也注重过程和方法的灵活性,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相比之下,英文思维更注重分析和抽象思维。

英文思维习惯于将问题分解为细节,然后通过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

英文思维更注重目标的明确和计划的实施,强调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措施。

在决策制定方面,中英思维方法也有差异。

中文思维更加注重集体决策和共识达成。

中文习惯于通过讨论和辩论,通过多方参与和观点的碰撞来达成共识。

中文思维注重协调和妥协,倾向于找出多方利益的平衡点。

相比之下,英文思维更注重个人决策和效率。

英文思维更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注重迅速决策和追求效率。

可以看出,中英思维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不仅是由两种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也与两种文化的不同背景和价值观有关。

中文思维强调整体、直觉和情感,追求协调和平衡;英文思维注重逻辑、分析和理性,强调个体和效率。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容易造成误解和困惑。

因此,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思维方式是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

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可以达到思维方法的融合和转化,提高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效果。

中英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2009春英语w447409125610011 甘绍妮摘要: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它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而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维的结果。

思维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翻译活动的基础。

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由于风俗习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存在着思维的差异。

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向,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侧重点等。

思维方向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侧重点的差异在这两种语言上的表现也不同。

所以对翻译带来了影响。

本文拟从思维差异及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上的表现来分析中英思维对翻译的带来的影响。

及在翻译时如何处理思维差异。

关键词:思维差异翻译影响引言不同的民族,不仅有各不同的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思维风格等,这便是思维差异。

当然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

这往往就造成思维的差异。

汉语是世界上最多人讲的一种语言,而英语是分布最广,使用最广的一种语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语言在交往中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使大家能顺利进行交流,我们不得不把两国的语言进行翻译。

翻译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种思维活动。

但由于两国的思维差异往往影响着两国人的对话。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思维的差异,而使我们的沟通无法进行,甚至导致了非常消极的影响,也就是对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笔者拟从思维的差异,分析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中英思维的差异1.思维方向不同英语国家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

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如,However,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and even some foreigners, are becoming interested in it nowadays.英语常常把时间状语放到句子的最后。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一、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着持某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百年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体现着持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抽象思维与具像思维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汉民族重具像思维。

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像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而汉语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理性概念,例如:1.“I hope my presence here tonight is further proof of the importance we British attach on relations with your great country.”“我希望,今晚我到这里来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英国人非常重视和你们伟大祖国的关系。

”英文中的抽象名词presence, proof, importance 汉译时都转换成了具体的动作.2.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

此例中的抽象名词wisdom, folly汉译时都转换成具有共相概念的一类人。

以上两例中的抽象名词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英美人来说,词义明确,措辞简练;但对于习惯于具像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必须将这些抽象名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汉语遣词造句的习惯。

试析中西思维差异与汉英对比翻译

试析中西思维差异与汉英对比翻译
( t , ,b u , i ,f ) 关 系 词 ( ta , hc , h , h n 如 o i a o tw t o 等 、 n h 如 h tw i w o w e , h w ee hw )介 词短 语 和具 有 状 语 功 能 的 分 词结 构 等 。如 : hr,o 等 、 ( ) 叫 你 不 要进 来 。 1不
W i medf c l b u h e u d t yo ik n . ts h o i u t I r g t r o n mywa f h n ig i y o h r o t
然 地识 别 出来 。因 此英 语 注 重 形 合 , 有 以形 统 意 的特 点 。而 具
本 中文 的 , 样 别 人 相 信 的 可 能性 还 会 大点 。 那
通 过 对 比 ,我 们 发 现汉 语 在 表 达 思想 时 是 句 子 内各 种成 分 直接 的组 合 . 不 必 改 变语 法 形 态 。 以汉 语 句 法 中的 各个 而 所
『 i 1 了, 了。 4 6 是 气 死 我 了。 个 俺 原 来 就懂 。 ws 懂 h 懂 75 就 这 『 i 1 老 不 要 生 气伤 了身 子 , 17 8 4 。 其 实这 些俺 ws 您 h 84 , 17
和 思维 方 式 具 有 一 致 性 。思 维 方 式 的差 异 本 质 上 是 文 化 差 异 的 表现 。 长久 生 活 在 不 同区 域 和 不 同 历 史 的人 , 有 不 同 的 文 具 化 特征 . 而也 形 成 了不 同 的思 维 方 式 。 因
1意 合 与 形 合 . 英 语 的语 法 构 成 具 有 明确 的形 态 标 志 , 每 一 种语 法 意 义 都 由一 个 明确 的 形 式 表 示 。 如 : 名 词 复 数 加 S 将 来 时 态 由wl 动 词 原 形 构 成 , 行 时 由 , i+ l 进 b +n , 等 。 句 子 内 部 的语 法 关 系通 过 这 些 标 志 可 以 一 目了 ei 等 g

从中英电影名称互译看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差异

从中英电影名称互译看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差异

从中英电影名称互译看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差异生动有趣、个性独立的中英电影名称互译折射出了英汉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

而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在电影名称翻译的表达形式及词语选用上的差异,我们能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英汉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做出合理的解释。

一、综合思维和分散思维:字数上四字短语与不限字词中国传统哲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天人合一。

这反映在语言上就表现出一种着眼于整体,强调统一感、和谐感和综合性的特点。

倾向于用凝练的四字短语来刻画完整的意象或意境。

相比之下,英美人则偏好分散性思维,以自然为本,注重个体,强调个人,因此在语言上不刻意追求或者不拘泥于音节、形式上的统一与和谐。

正是由于汉英民族思维上的差异,致使中国人在翻译英语电影名称时,往往会煞费苦心地使用四字短语。

例如:(1)Pygmalion——《窈窕淑女》、Terminator——《未来战士》。

A Walk in the Cloud ——《云中漫步》(2)Dances with Wolves ——《与狼共舞》、Home Alone——《小鬼当家》、Top Gun ——《壮志凌云》。

(3)Ordinary People——《凡夫俗子》You Can not Take It with You——《浮生若梦》、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风流》等。

从中也可看出英文电影命名的特点,即长短不一、变化多端。

可短至一个单词甚至一个数字,也可长至一整句话。

虽然中文影片中也有短至一字的片名,但长达十数词的片名却难得一见。

这种特点也体现在中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中。

如将《非诚勿扰》译为If You are the One、《东邪西毒》译为Ashes of Time等。

二、显性思维和隐性思维:表达上含蓄婉转与简单直白受儒家思想及“中庸”哲学的影响,汉民族特别强调平衡美和含蓄美,提倡内敛矜持、隐晦婉转。

与此相反,第一语言为英语的欧美民族则更善于显性思维,其文化导向强调具体准确,因而思维方式也具有明晰、精确的特点。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中西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恰又影响了语言表达方式。

下面小编为你讲解中西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希望能帮到你。

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比(一)综合vs.分析综合思维,即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并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等结合起来。

翻译家杨友钦(1999)曾说,中国人强调整体和归纳;而西方人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即强调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试图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因此,中国人喜欢先从整体上分析事物,然后再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西方,柏拉图首先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

分析性思维从二元的角度解释世界。

它明确区分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二者对立起来。

分析性思维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二)形象vs.抽象形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并且大量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通过物体的形象表达思想,重视直观经验。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西方人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概念来表达具体的现象或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

在语言中大量使用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三)螺旋型vs.直线形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受其文化影响巨大。

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或规则来为人处事,他们总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认识并指出事物。

Hofstede(1991)指出,中国人从直觉或感觉上去思考,认为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其思考方式是呈螺旋型的。

与此相反,西方人善于分析推理,其思维模式是呈直线形,即一开始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直线形思维模式。

思维差异-中英思维的差异在哪里?

思维差异-中英思维的差异在哪里?

思维差异-中英思维的差异在哪里?许多同学在学英语的时候总有这样的感觉——“套话太多太生硬”“总体感觉不到位”“说完别人不明白”其实原因只有一个——思维不同!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中英思维的差异在哪里?,一起来看看吧!前言许多同学在学英语的时候总有这样的感觉——“套话太多太生硬”“总体感觉不到位”“说完别人不明白”其实原因只有一个——思维不同!在现在的实用口语技能交际当中,文化差异随处可见,因此语言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应该得到重视。

例如,我们可以试着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你舞跳得很好。

(2)那首歌是怎么唱的?参考译文分别是:(1)You are a good dancer.(2)How does that song go?怎么样,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呢?我想大多数人会翻译成:(1)You dance very well.(2)How do you sing that song?而后者的翻译恰恰说明了你的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语的影响,还未形成自己的英语思维。

这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其实是反映了汉英两种语言在描述同一种事物时的思维角度不一样,只有先了解中英文思维的差别,我们才能更好的培养英文思维。

总结来说,两者的思维差别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汉语很直观,在描述一件事物的时候,倾向于用身体可以感受到的动作或表象来直接描述,而英语则倾向于透过现象描述本质的东西。

例如:Help me up! Let me see if I can bear weight.这句话发生的情境是说话的人脚摔伤了,需要别人帮忙把她搀起来。

汉语用的是“站”这个最直观的词,不管你是不是因为受伤了,想站起来还是坐久了想站起来,反正都是站。

但在英语中,则明确表明了她是想验证自己伤得重不重,自己的脚是不是还能支撑身体的重量,和一般的“站起来”是不同的,所以用了“bear weight”,意思更加明确。

二、汉语主观性强,英语客观性强。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

在英汉互译中,思维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翻译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思维转换,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思维转换:
1.主被动转换: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则多用主动语态。

因此,在
翻译时要注意将英语的被动结构转换为汉语的主动结构。

2.时空转换:英语和汉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
语中常用过去时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汉语则常常使用现在时态。

此外,英语中常用的时间顺序与汉语也有所不同,需要灵活调整。

3.名词和动词的转换:英语中名词使用较多,而汉语中动词使用较多。

因此,
在翻译时要注意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转换,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

4.抽象和具体的转换:英语中常用抽象名词表达概念,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
用具体的名词。

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抽象和具体的转换,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5.文化背景的转换:英语和汉语背后的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翻译
时要注意文化背景的转换,以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文化的习惯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需要灵活调整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这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泛的文化知识。

由汉译英看中英文思维差异

由汉译英看中英文思维差异

由汉译英看中英文思维差异◎ 文 / 程骊妮作为跨文化交流的翻译不仅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也是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转换。

拿英汉两种语言来说,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等诸多因素,这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着重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三大思维差异:句子重心的差异、语态的差异和否定视角的差异。

认识这些差异主要是为了在英汉互译中,尽量使译文更地道。

在翻译练习中,有一种非常有效的翻译方法叫“回译法”,也就是对译文进行再次翻译后与原文进行对照,在对比中找到差异所在。

本文就将利用“回译法”,把《新概念英语》第三册(下文简称《新概念3》)中的参考译文作为例句,将其“回译”成英文,然后在通过与原文的对比来进一步洞悉英汉两种语言的三大思维差异。

句子重心的差异句子重心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语义重心,另一个是结构重心。

英语和汉语的语义重心基本没有大的区别,这两种语言句子重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结构重心的差异上。

西方人说话喜欢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他们在表达思想时喜欢先安排主要内容,然后再借助各种连接手段补充其他信息,因而英语句子的结构重心通常在前,句子常常头短尾长。

而中国人则喜欢水到渠成、渐入佳境,所以他们在表达思想时喜欢先对所述的事物进行铺垫和渲染,然后再点出中心意思,因而汉语句子的结构重心往往靠后,句子头长尾短。

由此可见,大家在汉译英时要充分意识到两种语言在结构重心上的差异,所译的句子要符合英语思维习惯。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句:例1: 当读者读到小说最后几页,了解到书中女主人公,那位一向待大家很好的可爱的老妇人,年轻时一连毒死了她的五个丈夫时,不禁会毛骨悚然。

(《新概念3》Lesson 24: A Skeleton in theCupboard)翻译练习:When readers read the final pages of a novel and know that the heroine, a lovely old lady who had always been kind to everyone, poisoned her fi ve husbands successively, they would feel nothing but fear.大家可以看到,翻译练习中“回译”出来的英文是完全按照例1中的中文语序和中文思维习惯来翻译的:先说原因,再阐述结果。

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看汉英翻译

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看汉英翻译

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看汉英翻译摘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人类的语言表达深受思维方式的支配。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性造成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应重视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性,避免受到本族语言思维方式的干扰。

关键词:思维方式;中西差异;汉英翻译一种文化的特点集中反应在该文化地区族群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差异造成语言的差异性。

当今世界各民族地区间的交往离不开翻译,翻译的基础是人类思维共性。

然而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可译性、不可译性、误译等问题,这是因为人类思维除了共性特征外,不同地区或民族间的思维方式均有个性特征。

与共性相比,个性特征的差异性虽然不占主要地位但恰恰造成翻译困难。

因此,研究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离不开研究中西思维的差异。

一、思维结构与方式的基本概念思维结构是人类思维过程或形态。

思维在经历直观行动、具体形象及抽象逻辑这三大阶段中呈现的思维能力结构模式,例如: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系统化等等。

而思维方式则指同语言的群体其思维结构特征或特定样式以及共同倾向性。

这些特征、样式或倾向性是对思维结构共性或常规的变异。

思维方式长期影响人的一言一行,使得在某一背景成长的人类无意识地接受了它,并以此来与人交流。

反应在语言上,表现为不同民族、地区的语言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而生活在同一文化背景中的人往往难以发现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对语言的隐蔽控制机制,这种机制常常呈现无意识状态,只有当与异文化民族发生实际碰撞时,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因此,人们在学习和应用外语时常常不自觉的将母语思维方式移植到外语表达中,阻碍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有人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翻译为中式英语“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把人山人海译成“people mountain,people sea”,使得说英语国家人民看到后不理解。

二、中西思维特点(一)中国人重螺旋式思维,西方人重线性思维中国人思维通常是“螺旋式”的,思维活动螺旋式绕圈向前发展,做出的判断或推理的结果以总结的方式安排在结尾。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与形象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

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

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

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

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

2.思维风格不同——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语言表达各异——聚集与流散英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

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

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

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

因此,英语句式呈“聚集型”。

而汉民族是散点思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但形散而神聚。

3.思维指向不同——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语言表达各异——物称与人称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强调用客观、理性、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寻求自然规律,探索科学真理。

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

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4.思维侧重不同——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语言风格各异——形合与意合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而汉民族重辩证思维。

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用各种形式连接手段,而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意合,“刘勰(465-532)所谓…意授于思,言授于意‟(《文心雕龙•神思》)就是说意思受思维支配,语言受意念支配” (陈定安,1998:38)。

汉语很少或几乎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汉语中少用虚词,只是将句与句排列起来,让读者去了解其内在关系。

(完整版)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完整版)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概念与形式的对立统一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

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

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汉语重视形象思维,擅长使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

语言上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 might be a liability (N.债务) to his friend.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他那么心直口快,是否会让他的朋友背上思想包袱。

英语的这种独立语结的模糊性和汉语的正好相反his outspokenness=he was outspoken(语义结构)a liability to his friend=his friend had a liability(in his mind)(语义结构)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distraction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ract派生来的),但在该句中仍保留动词的语义(VT. 分散……的注意力),其语义特征要求这个词必须要有它的动元,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distracted sb.,即发出该动作的施事(句法上的主语)和受事(句法上的宾语。

)distance 也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ant派生来的),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was distant from sb。

这样我们就得出这句话含有两个动核结构。

即:1 he could distract others. 别人注意不到他2 he was distant from others. 他远离别人按照自然的逻辑将两个事件合并在一起,就是“他远离别人后,别人就注意不到他”。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源于两种语言所依托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这种差异对于翻译工作的进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中英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理解和处理这些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影响:一、词汇和语法的差异中英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存在许多差异。

中文的词汇较为简洁,常常通过词义的扩展或者变化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而英文则更注重将不同含义的词汇分开,以确保准确性和清晰度。

举个例子,中文中的"心"可以用来表示心脏、情绪、思想等多种意思。

但在英文中,这些含义通常被分开表达,比如"心脏"、"情感"、"思绪"。

因此,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准确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另外,语法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而英文则更注重主语、谓语、宾语的一致性和顺序。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要转换思维方式,并根据英文的语法规则进行调整和重组。

二、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的差异例如,英文中常用的"Thank you" 是表达谢意的方式;而中文中的"谢谢" 并不仅仅是表示感谢,还具有一种礼貌的表达,类似于"请您多关照"。

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种差异,以确保传递正确的信息和意义。

此外,各国文化对于礼貌、隐喻和直接表达的态度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更注重委婉和间接的表达方式,而英文则更直接和明确。

在进行翻译时,要确保能够准确传递原文的意思,同时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沟通方式。

三、修辞手法和文体差异中文和英文在修辞手法和文体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使用成语、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意义。

而英文则更注重简洁性和直接性。

在进行翻译时,要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以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和感觉。

此外,不同文体对于语言的使用和表达也有所区别。

英汉思维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思维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思维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思维差异及其翻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英语以及汉语双方互相渗透, 也让英汉之间的思维差异变得越来越被重视, 那么,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从怎样的角度去突出英汉之间思维差异至关重要。

首先, ,英汉的文化背景不同, 常常导致了双方思维的不同。

例如,汉语语言更加注重表达思想, 而英语语言却偏向于客观描述。

此外,汉语注重叙述到英语更加偏重简洁概括。

此类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极大的影响着翻译质量。

其次, 英汉言语之间还有词汇差异,例如汉语中拥有比英语词汇更多的俚语以及自定义词汇,这也导致在翻译过程中产生两语差异,而翻译技巧就是解决这种词汇差异的重要手段。

此外,双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句式差异,汉语句子结构较英语句子结构复杂,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尤其是翻译汉语到英语的时候,我们要注重简洁,尽量使句式简单明了,以免影响语义的精准性。

最后,在翻译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双语之间文字语气的差异。

汉语中文字语气表现丰富,而英语则严谨明确,在翻译时不能以汉语带来的柔美语气译成英语,以免使得句子表意不明。

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要加以区分,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心情舒畅安定。

综上所述,英汉之间思维差异主要涉及文化背景、词汇、句式差异以及文字语气四个方面,在翻译语言学中,要注重突出这些差异,以便更好地传达准确意义。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商业领域中,中西方之间的交流更是常规。

然而,由于中西方思维文化的差异,中西方人在交流交流过程中常常出现误解和不适应的情况。

本文将对中西方思维差异进行详细对比,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一、方法论差异中西方对每个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西方人讲究逻辑分析,强调条理清晰。

而中国人则讲究系统思维,强调全面考虑。

在商业谈判中,西方人通常会把研究和分析作为事前准备,以便在会谈中采用逻辑清晰和精确的论证方法来达成协议。

在中国,人们更愿意在会谈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试图与对方建立关系,以此达成协议。

二、表达方式差异中西方人的表达方式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西方人喜欢直截了当地表达,简短而有力。

而中华文化则强调含蓄委婉,善于通过修辞手段来实现表达(如歇后语、成语等),并注重语言风格的优美和演讲技巧。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人需要倾听对方的表达方式,并学习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

三、时间观念差异中西方人的时间观念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人讲究时间管理和效率,强调快速和及时地完成工作。

而中国文化则强调“时势造英雄”,注重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宿命论的思想体系。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人需要理解彼此的时间观念,以便更好地协调与合作。

中西方人的平等观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西方,平等观念不仅被应用到社会和政治领域,还广泛地应用于商业领域。

一些西方商业公司实行“平权”(equal opportunity)政策,以确保雇用更多的女性和少数族裔。

在中国,平等观念则强调协调和统一性,注重群体意识和文化共同体建设。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人需要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平等观念,以此更好地进行合作。

五、领导力差异中西方文化对领导力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领导人通常是独裁的,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他们手中。

而在中国,领导人通常会倾听下属的意见,以便作出更为全面的决策。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人需要理解彼此对领导力的期望和理解,以更好地协作和合作。

英汉互译中中西思维模式的主要差异及转换技巧

英汉互译中中西思维模式的主要差异及转换技巧
学教育
图 囝
英 汉 互 译中中 西 思 维 模式的 主 要 差 异 及转 换 技巧
圃 姚 泽 文
内容摘要 : 语言是 思想的载体。不 同民族 由于地域 , 环境等 因素, 思维方 式存在差异 , 在表达 同一事物上会 有不 同的角度 和思维方式。 所 以在翻译 的过程 中消除这种差异带来的思想理解隔膜是 必要的。 本文通过中西方 思维差异点为 出发点, 简述 了在英汉互译 中西思维 的差异 , 并提 出如何 消除这种差异 带来 的影响。
法 中 有 明确 规 定 ,一 个 句 子 中有 且 只 能 有 一 个 谓 语 动 词 ,而 对 于
疑使句子更灵动 , 更具 有美 感。由
此 可 见 在 英 文 中 ,通 常 用 名 词 来 表 达 动 词 的含 义 。 而 动 词 多 使 用 弱势动词如 : b e , h a v e , b e c o m e , g r o w ,
强 势 动 词 的 形 式 可 以 翻译 为 : I
o f e r m y s u p p o r t t o y o u . 这 无
重形合 , 汉语 重意合
英 语有 着 严 格 的语 法 规 定 , 句子 的 形式 构成 遵 从语 法 规 定 。
而 汉 语 是 一 门 自 由 的 语 言 ,注 重
表 达 意思 。基 于刘 宓 庆 的定 义 :
“ ‘ 形合 ’指 借 助语 言 形 式 手 段f
包括词汇手段 和形态手段1 实 现 词 语或句子 的连接; 所谓 ‘ 意合 ’ 指
要体 现在汉语 有一种 多用 动词 的 习惯 , 因而叙 述呈动态 。而造成这 个现 象 的最 根本原 因是 :英 语语
e it f , n e v e r r e me mb e r i t ; i f y o u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英译汉的转换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英译汉的转换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英译汉的转换一、中西思维差异综述 You don’t grow the grain you eat and you don’t make the clothes人类思维的规律大致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渊源, you wear.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差异。

西方思维长于抽象,具有你吃的粮食不是你自己种的,你穿的衣服也不是你自己做的。

开放性、认知性、精确性、分析性和逻辑性的特征。

自古希腊时期主语与话题的差别可以概括如下: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起,就注重自然客观、探索自然奥秘,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富有言(subject一prominent) ,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的汉语是主全球观念和宇宙意识,认为外界是对人有价值的客观存在,崇尚以题显著的语言(topic- prominent)。

其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

自然为认知对象,认为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把握自然并进而征服自 (二)被动主动然。

因而就导致英语主语具有了逻辑的倾向特点,并建立了抽象形英汉翻译中有关主动与被动用法的差异容易引起表达方式的式逻辑系统,形成了规范化思维模式、抽象时间、空间、因果和其混淆。

几乎每一本讲英汉翻译的著作谈到被动句的问题,认为英语他思维逻辑。

与之相比,东方的特点可以概述为:中国传统思维长爱用被动句,汉语不爱用被动句。

如果我们在往深看一点,就可以于切实、具体和实用,不割裂具体经验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因而不发现这些句子的后面也体现了两种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除了个别善于抽象,思维不拘泥严格逻辑规范,思维概念倾向笼统甚至模棱原因之外,很多英语被动句必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是因为前者反映两可,因而不能产生抽象分类、种差界定、形式分析、归纳演绎、了客观意识而后者必须对应之主体意识(潘文国,1997)。

中国传统假说实证等科学思维因素。

从根本上去了解英汉语言和思维习惯的哲学注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在人和万物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基本差异,对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从英汉思维差异看翻译中视角和语序的调整

从英汉思维差异看翻译中视角和语序的调整

从英汉思维差异看翻译中视角和语序的调整由于地域和文化渊源的不同,中英两种语言背后的思维也不尽相同。

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西方人重抽象思维;中国人重具体,西方人重逻辑。

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

因此,研究语言必须研究语言背后的思维,研究翻译必须注重语言背后的思维模式。

英汉两种语言的形成不尽相同。

由于地域和文化渊源的差异,语言背后的思维也不同。

王国维先生说:“我国人之特点,实际的也,通俗的也,西方人之特质,思辨的也,科学的也,长于抽象而精于分类。

”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西方人重抽象思维。

中国人重具体,西方人重逻辑;中国人看待问题带有直观性和经验性,西方人则重在分析和系统性。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联。

任何语言的结构都包含对世界结构的认识。

辜正坤认为,印欧语和汉语句法结构鲜明地表现了不同民族的思维——心理结构模式。

正是由于语言和思维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研究语言必须研究语言背后的思维。

研究翻译就必须考虑两种语言背后的思维模式。

一英汉同位语顺序差异及翻译中西方人们的思维差异在同位语的位置顺序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英语思维是从小到大,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整体,所以英语同位语中人名、地名在前,人物的头衔、地方的功用在后,常用逗号隔开;汉语的思维模式是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从集体到个人,所以汉语中人物的头衔或地位、地方的功用在前,而人物的具体姓名或地方的名称在后,中间无逗号。

这种思维的差异就要求译者根据译入语的思维对同位语的位置进行调整。

如:Thomas Wolfe,the American novelist,had his first novel Look Homeward,Angel rejected 39 times before it was finally published and launched his career and created his fame.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的第一部小说《安琪儿,往家里看吧》被退稿39次之后终于得以出版,从此开启了其写作生涯并为其赢得了声誉。

从中西思维语言差异看英汉互译

从中西思维语言差异看英汉互译

收稿日期 : 2006 - 03 - 01 作者简介 : 刘文军 (1973—) , 男 , 江西赣州人 , 广东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教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英汉对比和翻译理论与 实践研究 。
·127·
第 3期 宜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第 28卷
·128·
尔对西方多种语言进行比较研究后证实 , 句法中所 谓 “主语 ”、“谓语 ”之分 , 是从形式逻辑来的 。[ 5 ] 这种语言组词造句往往条分缕析 , 句子成分清晰 , 层次结构严谨 , 是一种形式化 、 “法制化 ”的语 言。
英语也不例外 。这与西方思维中逻辑分析 、演 绎推理是相符的 。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 , 受这种哲 学思维的影响 , 形成了一套形态变换规则 , 是形态 外化型语言 。英语组词造句 , 就是利用各种显性的 形态关系粘连各种成分 , 叠床架屋 , 环环相扣 , 层 层相套 , 呈一种静态的空间型构造 , 也称树型构 造 。英语的这种句子建构模式 , 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西方的科学理性精神 。
西方主客二分 、物我分明的思想推演发展下 去 , 就形成了西方典型的思维模式 : 线性抽象思 维 , 擅长逻辑分析和演绎推理 。这种思维模式注重 事物内在的差别 、对立和规律性 , 进行 “非此即 彼 ”的推理判断 。[ 3 ]要把握事物 , 首先分析事物的 性质 、特点 , 然后对其或进行逻辑归纳或进行演绎 推理 , 最后做出价值判断 。中国由于受 “天人合 一 ”思想的影响 , 其思维模式是以人的主观感受 为基础 , 注重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辩证性 , 是典 型的圆式思维 。这种思维模式强调人的主体性 、悟 性 , 以及事物的整体性 。凡事物都直接把它纳入人 的经验之内 , 从整体上 、宏观上去把握 , 寻求动态 的平衡 , 对其作直感式价值判断 。所以是一种具象 思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语言作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在翻译中灵活转换,就很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其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标签:思维模式;思维差异;英汉互译
很多学者认为,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连淑能,2002)。

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模式。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模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理性、逻辑、实证等等。

英汉互译中语言转换很大程度上受英汉思维模式的影响,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整体思维VS 分析思维(Synthetic thought VS Analytic thought)
一般来看,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恰恰相反,会将整体分解成具体的部分,然后分析其特征、功用、关系等。

中国人计算时间一般按照年-月-日-小时-分钟从大到小的顺序,而英语中则从小到大,分钟-小时-日-月-年;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将姓置于前,名放在后,而英语国家的人名顺序是先名后姓。

二、形象思维VS 抽象思维(Imaging thought VS Abstract thought)
中国人往往选择形象思维,西方人选择的抽象思维。

中国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会选择形象思维,例如,“人”、“田”、“山”等;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其需要借助于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含义。

例1:Now that the merger of “dot and com” has created so many young millionaires,there’s a new topic:venture capital.
译文:既然网络公司的兼并造就了如此多的年轻百万富翁,我们面临一个新话题:风险资本。

例2:.All the wit and learning in the economic circle will be present at the seminar.
译文:所有经济界中的专家和学者都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综合来看,英语重抽象思维,汉语重形象思维。

但是实际上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即汉语运用的是抽象思维而英语运用的是形象思维。

这些例外的情况也应该引起注意。

三、顺向思维VS 逆向思维(Ordinal thought VS Inverse thought)
中国人通常是顺向思维,而西方人是逆向思维。

为体现对他人的敬意,中国人会说“您先请!”,而英语对应的则是”After you!”同是一种意图,汉语用的是“先”,但英语是”after”。

在时间概念上,中国人用前指已经发生的事情,用后指未来发生的事情。

而英语中forward一般只未来发生的事情,back则指以前发生的事情。

一首中国古诗可以看出这种区别。

例3: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枪然而泪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参考译文:Looking back,I don’t see the ancients,
Looking ahead,I cann’t see the wise ones to come;
Brooding on the endless universe,
Alone,in my sorrow,tear stream down.
——杜承南、文军《当代中国翻译百论》
四、主观思维VS 客观思维(Subjective thought VS Objective thought)
中国人强调天人合一,事在人为,重视个人感受,强调主体思维。

汉语中的主语多是有灵主语,即有生命力的人或群体、组织等作为动作的发出者。

西方强调“人为万物尺度”,物我分明,主客体对立,其思维方式并非单纯的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

在语言表达形式上,英语句子主语多为物称表达法,即让事物以客观口气呈现出来。

例4:Concern lingers that the banks could experience a shortfall in capital in the future.
译文:各家银行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这种担心挥之不去。

例5:Opposition from the company’s labor union and business partners emerged as obstacles to the signing of an agreement.
译文:该公司的工会及其业务伙伴提出了反对意见,这成为签订协议的障碍。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英语的主语都是一些抽象名词和人的心理感觉,而这些成分在汉语中不太适合做汉语的主语,因此在转换成汉语时,应该按照汉语的使用习惯将一些具有生命力的群体单独提出来作为汉语译文的主语。

思维决定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是思维的具体体现。

语言之间的转换需要对思维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了解中英之间的思维差异和具体表现,从而能有效地避免和减少中式英语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Ellis,nguage Thinking and Logic. Evanston:Northwestern Universtiy Press.1993
[2] 陈新厦,郑维川.思维学引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3]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4]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40-43
[5]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3.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