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四讲-几种主要的传播类型及传播制度、传播媒介
播形式。具有传播速度快、反馈性强、易变形等
特点。流言可分为非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和紧急事
态下的流言。集合行为中的流言属于紧急事态下 的流言。这种流言的特点是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 殖,流言信息连同它携带的情绪以异常速度弥漫 到人群中;2,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指已经 添加了许多新的内容的流言又重新回到发布者那 里。3,流言中伴随着大量谣言,别有用心的煽动 者会凭空捏造信息来达到特定目的。
群体规范group norms,包括1,协调成员的 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 的达成;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 体合作;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 群体的自我同一性(identity);4,为成员个人 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群体意识group consciousness,是参加群 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1,关于群体目 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2,群体感情;3,群 体归属意识。
布里德与“潜网”
• 传播者研究的经验案例。经过对美国几十家报社 的调查,布里德在《编辑部的社会控制》一文中 描述了报社内部存在的一张十分微妙又非常强劲 的控制网络。这个网络一方面确保媒介组织的传 播意向得到顺利贯彻,另一方面防止不懂规矩的 新来者对媒介组织既定行规的袭扰。布里德认为 潜网存在的原因在于:社会的主要问题就是维护 秩序和加强凝聚力,尤其是保持价值体系的一致, 暗存在媒介组织中的这种控制网络,实际上是特 定社会环境中更大范围的社会控制体系的折射。 这一观点是对传播者把关行为研究的发展,揭示 了更广大范围内的、制度化的传播控制状况。
• 群体传播(group communication主要指自 然发生的社会群体,如家庭、亲友、社交 圈、阶层、世代等等):不仅存在着许多 个体系统的传播,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 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规范和群 体价值。群体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 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而且对个人的社 会态度和社会行为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是现代社会中媒体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基础。
传播制度是指一套规范和约束媒体行为的体系,包括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等。
媒介规范则是指对媒体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以保证媒体工作的公正、客观和负责。
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是为了解决媒体行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产生的。
在传播中,信息的传递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因此,传播制度的建立和媒介规范的制定是必要的,它们可以规范媒体的行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保护公众的利益和权益。
首先,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可以保护公众的知情权。
媒体作为信息传递和传播的中介,其内容和形式对公众的认知和理解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传播制度应当规定媒体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播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同时,媒介规范也应当限制媒体从业人员的行为,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和误导公众。
其次,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
在现代社会中,媒体已经成为社会管理和治理的重要工具。
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可以规范媒体的行为,防止媒体滥用权力,传播虚假信息或挑起社会矛盾。
通过建立权威的传播制度和明确的媒介规范,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稳定。
此外,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还可以促进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媒介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都面临着经济利益和商业竞争的压力。
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可以规范媒体行业的竞争行为,防止不正当竞争和恶性竞争的出现。
同时,它们也可以规范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提高整个行业的职业水平和声誉。
综上所述,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媒体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它们可以保护公众的知情权,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促进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只有依托于合理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媒体才能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为公众提供准确、客观和有价值的信息。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媒体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8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1.什么是传播制度?为什么说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答:(1)传播制度的含义传播制度是指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2)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其主要原因有:①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反映。
社会制度是一个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它体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反映,也同样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②传播制度中包括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
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还包括竞争与秩序、生产与消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
因此,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2.国家和政府对传媒的政治控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
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
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规定所有制形式是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传播体制的前提。
采用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主要取决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传媒本身的性质也对所有制形式的确立产生重要影响。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报纸、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控制较为宽松,一般采用私有企业制度;对广播、电视等电波媒介的控制则比较严格。
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所有制是公有制。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包括对传媒的创办进行审批、登记;分配传播资源;对媒介活动进行多方面的监督管理等等。
第9章第2节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
在新时代,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
推动媒介竞争,有利于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
企业化经营
经济利益
为商业主义和营利主义的抬头提供了条件
片面追求发行量或收视率而不顾社会效益的倾向,不正当竞争,虚 假新闻,变相广告,传播内容的低俗化、刺激化和煽情化现象。 这种状况,使得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传播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和行为规范问题、传播媒介的自律问题、社会和广大受众对媒介活 动的社会监督等一系列新的重大规范课题,都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1、概念: 极权主义也称威权主义,是从权力或权威的关系 上对新闻传播和媒介管理的认知规范。 极权主义者主张社会事物必须一切以权力或权威 为转移,强调社会等级秩序和上下之间的绝对支配与 服从关系(马基雅维利主义)
马基亚维利(1469~1527)主张国家至上, 将国家权力作为法的基础,代表作《君主论》
。
第二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
英国学者麦奎尔曾经将各种国家体系中所含的关于 传播制度或媒介制度的规范进行归纳,归纳出六种 主要类型,即: 极权主义媒介规范;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 社会责任媒介规范; 民主参与媒介规范; 社会主义媒介规范; 发展中国家媒介规范。
一、极权主义媒介规范
(2)密尔: 在1859年出版的《论自由》 一书中特别强调了意见表达 自由的重要性:“假如全人 类都意见相同,而只有一个 人持有反对意见,即使在这 种场合,人类也没有迫使这 个人沉默的权利。反过来说 也是如此,即便这个人拥有 迫使全人类沉默的力量,他 也没有这样做的权利。
3、意义:
传播学 第八章 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关于传媒制度的规范理论归纳为以下六种: 1、极权主义(Authoritarianism)媒介规范理论;
2、自由主义( Libertarian )媒介规范理论; 3、社会责任( Social responsibility )媒介规范理
论; 4、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
5、苏联的共产主义( Soviet-totalitarian )媒介理
论; 6、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 7、我国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和规范
传播制度的概念
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 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包括:
与政府的关系; 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 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
反映了一般民众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 垄断程度的加强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呼声。
在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不少地方自治体规 定,商业有线电视必须开设“开放频道”,允许受 众个人或团体可以按申请时间先后顺序播出自己制 作的节目。
返回
五、苏联的共产主义
( Soviet-totalitarian )媒介理论;
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 一句话,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
关系的复杂性。
返回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为了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 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例如英国和日本 的广播电视事业采用以公营为主、私营为辅的制度, 德国和部分欧洲国家采用公营和私营的“双轨制”, 意大利是公私合营制度,美国主要采用私有企业制 度,但规定实行特许制,社会主义国家是公有制。
传播学教程新版分章节重点
传播学教程分章节重点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3)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0)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5)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9)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22)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25)第七章大众传播 (30)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33)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38)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41)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46)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53)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58)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61)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68)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概述
相关链接:“动新闻”引发抗 议
2009年11月26日,台湾数十个社会团体来到台北壹传媒 大楼,抗议该媒体推出的“动新闻”内容
第二节 传播制度和媒介控制
四、传播媒介的内部控制
对传播媒介的控制还包括另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对传播者的 直接控制。由于这种控制主要还是在传播机构内部进行,我们把
一、极权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极权主义理论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 同样体现了极权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观点,它的最大特点,是主张媒
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极权主义媒介制度的主要内容:
①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
②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 治价值;
英国广播公司(BBC)----当代公共服务电视 的典范
链接:美国地方电视台所受的法律法规影响。
• 宪法第一修正案;诽谤法; • 联邦通讯法、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的其它
法规。
第二节 传播制度和媒介控制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1.政党与团体对传播媒介的控制
2.经济集团对传播媒介的控制
①直接创办大型媒介联合企业
②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它中小媒介的活动
链接:超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
传媒大亨默多克
第二节 传播制度和媒介 控制
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1.个人的信息反馈 2 .结成受众群体 3.诉诸于法律手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理论整理
1、框架理论:框架理论的概念源自贝特森(Bateson , 1955),由高夫曼(Goffman , 1974)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
后来再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成为了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高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他或她对情景的定义。
这种定义可分为条和框架。
条是指活动的顺序,框架是指用来界定条的组织类型。
他同时认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
关于框架如何而来,高夫曼认为一方面是源自过去的经验,另一方面经常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
2、第三人效果理论:198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与社会学教授戴维森在《舆论学季刊》发表题为《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The third-person effect in communication 。
他认为,人们在判断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对“我”或“你”未必产生多大影响,然而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由于这种感知定势的作用,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通常不是在传媒指向的表面受众中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与他们相关的“第三人”的反应行为实现的。
戴维森把这种现象或这种影响机制称为“第三人效果”。
1978年到1982年间进行四次实验,验证第三人效果的存在。
从此该理论在国际传播学界得到广泛重视。
P46_901.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的过程理论称为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2.“自我与客我”理论:米德认为,人得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
“主我”是形式(由行为反应表现出来),“客我”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也可以改变“客我:,两者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第8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pptx
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一)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 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机制。 理论基础:17、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 核心:以权利、自由为主体的自由主义思想。
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 实行集权主义传播制度的国家主要是封建君主 专制的国家与军人独裁的国家。
❖ 中国的焚书坑儒、文字狱,民国时期几位名记 者之惨遭暗杀皆在集权主义传播制度之下。
❖ 西方在中世纪时的黑暗,上个世纪法西斯的强 化控制等,尤以戈培尔控制舆论为甚。
❖ 法西斯主义是集权主义传播制度中的重要实 践和表现,其宣传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方针是 至高无上的领袖与国家意志、民族优越和对 外扩张。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控制研究
❖ 大众传播者:在大众传播过程中,通过大众 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活动的职业传播者。
❖ 大众传播者从事大众传播活动的专业性权利: 编辑权、采访权、著作权、秘匿权(消息来 源保护权)、安全保护权。
四种控制形态
❖ 政治控制:主要是政府控制; ❖ 经济控制:媒介所有权;广告商;读者; ❖ 文化控制:价值观;不同的文化背景…… ❖ 自我控制:自律;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
援助。
❖ 传播不仅无法摆脱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 关系的束缚和控制,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史就 一部互动互助、共进共演的历史。
回顾:5个W:
❖ 传播者处于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个环节,是 传播活动的发起人,也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
媒介体制和媒介规范(精)
J.A.巴隆《媒介接近权:为了谁的出版自由》B.H. 巴格迪坎《传播媒介的垄断》 信息化使信息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大 媒介垄断使信息资源越来越集中 任何公民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 媒介应为广大民众所存在,而不是为媒介组织、宣 传家和广告商所存在。 社会各阶层和各社区都应拥有自己的媒介 与垄断型的大媒介相比,小规模、双向参与型媒介 更符合社会理想。小的然而是美好的。
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政治法律因素:社会 政治制度决定传播制 度 经济因素:经济控制 远比政府的控制影响 大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 价值体系和文化开放 程度。J.鲁尔《中国 打开了电视》
信息自身的因素:信 息价值 组织自身的因素:要 求、规范、传统 受众因素:社会需要、 受众结构 技术因素:条件 传播者个人因素:世 界观、个性、水平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政治控制
经济控制
受众控制
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1、规定媒介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美、英、法、日、德的比较) 2、对媒介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3、限制或禁止某些内容的传播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 或实行国家援助(信息高速公路、电 讯法)
2、利益群体或经济势力的控制
3.社会责任的理论
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自由与负责的报 刊》 自由主义理论受到修正的原因: “观点的公开市场”与社会现状的尖锐 矛盾。 只强调传播者的权利,未涉及受传者的 权利 媒介受到资本与商业的控制,人们对自 由主义产生怀疑。
社会责任论的基本原则
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媒介必 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 任与义务。 媒介的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 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 媒介应在法律和制度范围内自我约束。 不能传播煽动社会犯罪的不健康内容。 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圣才出品】
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本章概要】本章梳理了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四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本章的重点包括: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1.传播制度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2.媒介控制的方式(见表9-1)表9-1 媒介控制的方式控制主体主要内容考点二: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1.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见表9-2)表9-2 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2.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1)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见表9-3)表9-3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2)社会责任理论(见表9-4)表9-4 社会责任理论(3)民主参与理论(见表9-5)表9-5 民主参与理论要点具体内容3.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见表9-6)表9-6 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的媒介规范理论9.2 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传播制度?为什么说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答:(1)传播制度的含义传播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2)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其主要原因有:①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反映。
社会制度是一个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它体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第九章媒介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在 内的大多数主要报纸都在19世纪末创建,经过报业家族三 代人的经营,它们以20-40%的高利润率滚动增值。到20世 纪60年代,已成长为巨大产业。 到1989年,80%的报纸都属于报业垄断集团。 由于不断兼并与集中,日报数量从1960年的1763家减 少至1989年的1643家,而同一时期全国日报发行量却保持 小幅上升,从6200万份到6290万份。
1870-1900,美国面向大众发行的英文报纸从489家到 1967家,总发行量从260万份到1500万份。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美国报业市场从一城一报 走向高度垄断化——迎来了报业历史的鼎盛时期。 1918-1928,赫斯特报团集中收购了16家报纸。 美国日报1910年2200家——1930年1942家。 1930年代,报业1/3员工失业。 1930年,人口超过10万而只剩一家报纸或一家报团旗下的 晨报和晚报的美国城市有8个,到1940年,这样的“一城一 报”城市达到25个。
以率先实行公共广播电视的英国为例,从1927年 到1955年间,BBC就没有任何竞争对手,受众收 听收看的只有BBC,从1955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 代初,英国人的家里也只有四个电视频道,包括 BBC1,BBC2,独立电视台,第四频道。而这四 个频道被业界普遍统称为“大公共广播电视网”, 因为其中只有独立电视台播出广告,而由于没有 任何竞争对手,独立电视台垄断了电视广告市场, 广告价格由它控制,由此可想而知对它而言根本 不存在为了追逐广告收入而不择手段的情况,因 此它基本上全面继承了BBC制作节目的理念和宗 旨即担负起教育大众的公共责任感,因此被纳入 了不已追逐利润为目的而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主的 公共广播电视的范畴之内。
而这四个频道被业界普遍统称为大公共广播电视网因为其中只有独立电视台播出广告而由于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独立电视台垄断了电视广告市场广告价格由它控制由此可想而知对它而言根本不存在为了追逐广告收入而不择手段的情况因此它基本上全面继承了bbc制作节目的理念和宗旨即担负起教育大众的公共责任感因此被纳入了不已追逐利润为目的而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主的公共广播电视的范畴之内
媒介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自己整理的,人大考研专用)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 制度是多种多样 的,但就国家发展
①大众传播活动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须与国家政策保持 同一轨道,以推动 国家发展为基本任
务; ②媒介的自由
伴随着相应的责 任,这种自由必须
发展中国 家媒介理 论
的状况和条件来说 也有不少相同的特 点,例如经济比较 落后,发展经济是 国家的首要目标; 政局相对不稳定, 有些国家甚至经常 面临内战、政变或 外来势力颠覆的威 胁;从大众传播的 状况而言,由于资 金和技术的限制, 在硬件和软件两个 方面对西方发达国 家的依赖程度都很 高。
可;②除人身攻击 以外,报刊有权批 评政府和官吏,这 种批评是正当合法 的;③新闻出版不 应接受第三者的事 先检查,出版内容 不能受到任何强 制;④在涉及观 点、意见和信念的
问题上,真理和“谬 误”的传播必须同样 得到保证。
资 本 主 义 社会责任 制 理论 度
①传播媒介的垄断 使大多数人越来越 失去表达意见的手 段和机会 ; ②媒介内容浅薄 化、刺激化、煽情 化 ,严重地危害 了健康的社会道德 规范,并带来了不 少深刻的社会问 题。 这种状况,引起了 人们对自由主义理 论及其媒介制度的 强烈不满,“社会 责任”理论就是在 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的。
罪,不能传播宗教
或种族歧视的内
容;④受众有权要
求媒介从事高品位
的传播活动,这种
干预是正当的。
①任何民众个人和 弱小社会群体都拥 有知晓权、传播 权、对媒介的接近 和使用权、接受媒
民主参与 理论
苏联的共 产主义媒 介理论
信息与传播在社会 中的作用越来越重 要,与每个社会成 员发生了越来越直 接的联系。媒介垄 断使传播资源越来 越集中在少数人手 中。民主参与理论 正是在一般民众要 求自主利用媒介的 意识不断提高,而 现实中又缺乏可以 利用的传播资源的 矛盾状态下出现 的。
《传播学教程》全书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教程》全书知识点总结郭庆光《传播学教程》——Summarized by CYYS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一) 传播概念的把握1. 起源 communication1) 库利: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空间上得到传递、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2) 皮尔士:通过“像”(icon)或符号对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3) 施拉姆: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2. 实质:社会互动行为(二) 传播与信息1. 信息定义:物质的普遍属性,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体2. 信息分类:1) 信息系统和作用机制的不同: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2) 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3.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1) 生理反应→伴随精神心理活动,态度,感情,价值,意识形态2) 符号系统本身→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三)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四) 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共享,关系,双向,共通,行过系)(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1. 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大众传播特点:专业机构,对象,技术,内容公开,反馈2. 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开放性,子系统,双偶,双自)P103.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Eg制度合理,渠道畅通,系统功能正常4. 传播隔阂: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5. 传播学的任务: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六)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1. 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1) 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2) 精神交往关系与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3) 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得思想、观念、意识、道德、政治、法律、宗教和意识形态相联系2. 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1) 精神~→起源于→物质~2) 物质生产力→制约→精神~3) 精神~→反映→物质~3. 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1) 精神~发展→推动→物质~2) 物质生产力发达到一定程度,精神生产状态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3) 精神~&物质~→不同的特殊规律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1) 正确处理“批判”和“借鉴”的关系2) 实现传播学的本土化和中国化3) 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1.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2. 动物传播的局限P243. 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P26-274. 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1) 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2) 无限的灵活性3) 发音的经济性4) 能动性和创造性(二)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1. 口语传播时代:1) 口语(命名)出现的意义:加速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P29;2) 口语的局限:空间&时间,小规模&近距离P29-302. 文字传播时代:1) 文字的出现P302) 文字发明的意义[巴勒克拉夫]时间,空间,传承P313. 印刷传播时代:1) 印刷术的发明(中国造纸印刷术、古登堡印刷机)P31-32;2) 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及郭的补充)P32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社会经济的推动,信息经济的主要部分4. 电子传播时代:1) 电子媒介的意义(时空和速度的突破、声音与影像信息系统的体外化)P33;2) 电脑,电子媒介发展趋势(电脑、无线、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P33-34(三)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1.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P352. 媒介传播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再现,示现,机器)P35-36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P36从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具体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9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一、威权主义(authoritarianism)制 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 威权主义理论属于一种绝对控制的传 播体制和观念。威权主义媒介规范理 论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 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 威权主义(authoritarianism),由authority( 权力,权威)一词而来。
–1910年12月,资政院把原有的《大清报律》修订为 《钦定报律》,由皇帝颁布实行。
• 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与大众传播
• 形成于20世纪初叶垄断资本的统治确立、工人 革命运动高涨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流行于 德国。 • 法西斯主义是极权主义传播制度中的重要实践 和表现,其宣传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方针是至高 无上的领袖与国家意志。它通过积极的强制改 造使传播媒介成为国家和战争的宣传机器。
–“我们永远不能确信我们力图窒闭的意 见是一个谬误,即使我们确信,要窒闭 它也是一个罪恶。” –“凡是压毁人的个性的都是专制,不论 管它叫什么名字,也不论它自称是执行 上帝的意志或者自称是执行人们的命令 。”
–“国家机器的作用越强大,人们的自由 就越难保证。”
• 最早的两个宪法性文件是1789年的法国《人权 宣言》和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 对传播制度的研究(控制研究)包括两个方面:
–1、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 响。(外因) –2、考察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 的制约。(内因)
本章主要涉及第一个方面
第一节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传播制度: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 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控制的部分。 传播制度是 社会制度的反映。 所有社会制度都要对它们的媒介进行控制, 这种控制体现在国家和政府的控制、利益集团 和经济势力的控制、广大受众的社会舆论控制。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一)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渊源: 1马克思
2列宁 “报纸的作用并不限与传播思想,进行 政治教育和吸引同盟军,保证不仅仅是集体的宣 传员和集体的组织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强调媒介的组织作用。
传播思想的功能;政治教育的功能;宣传鼓动的 功能;统一战线的功能;像“建筑物手脚架”一 样的组织功能
采访;C、“人盯人”战术;D、发放基本准则表; E、新闻发布会 思考:我国新闻传播活动所受的法律与政治因素影 响
美国关于限制电视节目暴力和色情內容的分级 制度和V芯片制度
G
一般观众都可以看
PG
在父母指导下观看,适于成年
PG-13 13岁以下在父母指导下观看
R
限制性的,除非有成人陪同,
17岁以下不得观看
霸王员工冲击报社
舆论监督,代价几何?
7月21日,央视记者河南遭打手围攻。7月 28日,《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因对上 市公司的负面报道被网上通缉。7月29日, 《华夏时报》女记者陈小英被人打成重伤。 7月30日,“霸王”员工闯入《每日经济新 闻》报社。
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机制
1、个人的信息反馈。(意见、建议、批评 或抗议)
(4)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 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3、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米尔《论自由》 托马斯·潘恩和杰斐逊:《独立宣言》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意义:
1、早期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 制度和等级支配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 权利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
(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 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
第七章 媒介规范理论
第七章
媒介规范理论
传播学概论
媒介规范理论
“那种认为媒介是独立的力量,能够随意影 响和型造社会的老看法,过于简单而且已 经过时。所有的制度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 对它们的媒介加以管制和控制。基本的原 则是,在任何社会对它的传播机构所施加 的控制都是从这个社会中产生出来并代表 它的信仰和价值观的。” ——梅尔文·德弗勒
事件的论述,它还要能说明事件的意义
②现代传播媒介应当成为一个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③现代传播媒介要描绘出社会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画面
④现代传播媒介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
⑤现代传播媒介要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
传播学概论
媒介规范理论
媒介控制:社群意见,消费者行为,媒介职 业道德 媒介禁忌:对公认的个人权利和重要的社会 利益的严重侵犯 媒介所有权:私有;除非政府为了保证为公 众服务而接管媒介
传播学概论
媒介规范理论
四、苏维埃共产主义(Soviet communist theory)
发展于:产生于前苏联(前纳粹德国和意大 利也采用过类似方式)
思想源泉:马列主义-斯大林理论,混合了 黑格尔的思想与19世纪俄国人的思想 主要目的: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和 发展做贡献,特别要服从政党的专政
媒介规范理论
弊端:
①大众传播媒介不受政府控制,但是受到资本 控制。媒介所有者形成了垄断,使得其他声 音的发出者根本无法进入这个领域,无法实 现意见的自由竞争。 ②大众传播媒介为了获取利润,多注意肤浅和 刺激性的新闻事件,娱乐内容也缺乏积极性 和创造力。 强调了传播者的权利,没有涉及作为公众的 受传者的权利。
传播学概论
媒介规范理论
媒介使用者:忠诚和正统的党员 媒介控制:政府采取政治手段来监督并控制经 济命脉 媒介禁忌:批评党的目标 媒介所有权:公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媒介为国有并被严格 控制, 媒介只作为国家工具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