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导学、以评展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熊成山)3
135课堂教学模式
关于“135”教学模式课堂操作说明“135”模式,即一个核心(学案导学);三种方法(自学梳理——展示探究——巩固提升);五个环节(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点拨解疑——检测纠错——小结评价)。
传统课堂中的导入、目标出示或强调讲解、示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五环节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选择贯穿于各个环节中。
语文课堂教学流程自学梳理(预习环节)1、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和问题。
学生根据导学稿提示和要求,利用字典、词典等学习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达到会读、会写、理解字义词义,夯实基础。
2、展示反馈,基础落实。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自主汇报展示成果和问题。
小组内进行批改,检查过关情况。
小组长评价,找出未过关人员,具体到人,课下过关。
3、课文朗读,理解文意。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对所学课文朗熟读,熟背要求背诵的内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储蓄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早读,自习的时间让学生诵读。
)探究展示(学生互动交流环节)1、汇报展示,发现问题。
让学生自己或分组汇报预习情况,夯实基础,交流补充并发现问题。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收获。
对于自己不理解的段落、句子进行交流,解决疑难。
(教师要根据自己备课时对学情的预设,对于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深入到小组内进行指导,避免学生浪费时间,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3、班内展示,畅谈收获。
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可小组、可个人、可对子展示对文本的理解、拓展、畅谈自己的收获。
其他学生点评、总结、质疑、纠错、补充、完善。
展示的形式可以是朗诵、情景对话、可唱可舞,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在展示环节,可利用小黑板、展板、学具、教具等辅助手段,提升课堂的内涵。
巩固提升(掌握学情、强调补充)1、检测学情,画龙点睛。
学生对基础字、词、重点的语句等自主进行汇报,学案然交换批改。
组长点评,总结。
对于汇报的较少的未过关同学进行关注。
初中英语三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新授课:“学、研、评、展”合作学习模式的结构流程及操作程序流程线教师线学生线“学、研、评、展”合作学习模式包含自主学习、合作研讨、展示点评、总结反馈四个基本常规环节,从教师组织线索来看可分为指导预习、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归纳提升四个环节,从学生学习线索来看可分为自主预习、交流讨论、展示评价、感悟应用四个环节。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自主学习环节既包括学生的自主预习、复习,也包括在课堂对预设的和生成的问题的自主学习。
自主预习主要通过导学案引领。
课前教师备课考虑学生自学中会遇到的问题,考虑预习的高效,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有自学提纲的导学案,具体内容包括:①学什么,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
②怎么学,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式,如看书、做笔记、观察图、查资料、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等。
③学多长时间,让学生控制好自学的进度。
④学到什么程度,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如识记词汇、复述概念、运用原理解释现象等。
教师在课前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自学的疑难。
课堂自主学习的内容一方面来自教师课前的预设,另一方面来自课堂新生成的问题。
在合作研讨之前,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内容、要求与方式先独立地思考、阅读、体会。
在此基础上再在教师的引领下再进入第二环节合作研讨。
合作研讨的一般流程如下:检查自学、组内质疑、组内解惑、汇总问题。
这一环节中以组内合作研讨为主,也包括教师参与的方式。
一般来说,在学生遇到问题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讨论效果最好。
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要求同学先陈述自己自主学习(或者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并记录下来的问题,再通过“兵教兵”的方式进行答疑,不能解决的则生成小组共性疑惑。
组间交流时,教师先让各组提出本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接着组织其它组进行解答。
所有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将由老师进行精讲点拨,这在“展示点评”环节完成。
展示点评的一般流程是:展示成果、点评完善、交流问题、释疑解惑、延伸拓展。
实施点评完善、释疑解惑环节时坚持先学生后教师的原则。
“导、探、展、评、用”五步教学法
“导、探、展、评、用”五步教学法作者:许成银来源:《南北桥》2017年第18期【摘要】为了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通过全体数学教师的实践与探究,探索出了更加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五步”教学法。
此教学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五步教学法实践与探究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8.130在学习《新课程教育改革》以及《教师培训读本》后,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通过实践与研究发现,开发和验证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一般模式、课型和策略,形成各学科五步教学系列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通过学习与探究,很多学校已经采用“五步”课堂教学法部分学校教师在课堂上均使用集体备课教案,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可对例题及练习进行修改,进行分层教学,但严禁对五个教学环节变更。
“五步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究:一、导准确恰当地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明确学习任务;恰当地导入新课,用简练的语言和科学的实验、直观的演示等揭示教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开始,就能把握教材的重点,明确学习的任务,思维很快被导入到正确的轨道。
很多教师常常直接或间接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其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浓厚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的老师。
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利用各种手段,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额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是指愉快的进行学习,使他们精神振奋、对课堂兴趣盎然、欲罢不能。
一节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课有着不同的导入方式,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适应性和具体要求,所有的导入方法都无所谓优劣之分,他们也不是必须独立使用,课堂教学中不论采取设么导入方式,教师在设计导入法时,应在遵循其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艺术性、效益性的基本要求下,根据学生、学科、教材、设备等实际情况,从利于教学的需要出发选择合适的导入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践行“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践行“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作者:王重玖来源:《教育界》2022年第30期【摘要】“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是基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教学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堂有效实施“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质疑与释疑能力,让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为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学习能力作者简介:王重玖(1970—),男,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导,即导入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即学生自學或合作学习课本内容;练,即教师精心设计习题,学生完成练习;展,即学生展示作业,提出质疑,教师或者同学释疑;评,即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是巩固延伸环节。
“导学练展评”这五个环节,虽然有先后顺序,却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质疑能力,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当下学生的数学学习仍然存在以获取惰性知识为主要目的的现象,怕思考、怕实践、怕做难题的心态在一定范围内存在[1]。
针对这一情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而“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中,学习内容的导入、学习成果的展示、学习过程的评价,都可以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个性,更加生动活泼,进而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当然,这也需要教师在践行“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把努力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导:导入任务,激发兴趣“导”是“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熟知的情境感受数学思维的环节,也是数学思维渗透的开端[2]。
课堂模式——导学练展评
课堂模式——导学练展评
在今天的课堂模式导学练展评中,我将分享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模式导学练展评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获取知识。
教师会提出一个问题或主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解决办法。
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中获得新的见解。
这种交流和合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模式导学练展评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设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师还需要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工具,帮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思考。
学生在课堂模式导学练展评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和解决办法,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这种交流和分享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总结起来,课堂模式导学练展评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是主角和发现者。
通过实践和探索,学生可以获取知识,并通过交流和分享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交流能力和表
达能力。
通过课堂模式导学练展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评导学、以评展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熊成山)3
以评导学,以评展练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四部六环式课堂教学”上新庄镇中心学习马场初中熊成山《数学课程表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的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究和推进“导---展---练---评”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实行从听数学、看数学、练数学到做数学的专变,而作为教师,我在“导---展---练---评”这个大模式下也相应提炼出了具有自己独特的“以评导学,以评展练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这个课堂教学模式本着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基本理念,体现“三性”即探究性、可操作性与互动性为基本方向,让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让人人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研究形式。
下面就对我的教学模式和大家做一下交流.以评导学,以评展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突出了一个”评”字,”评”不仅仅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进行定量和定型的描述,它还指导对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误解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一些创新.发现的激励和肯定,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规范的一种手段。
“评”的功能不能只停留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层面上,还应该体现在学生对获取知识的方法、技能和学习行为的规范上,因此“评”应该贯穿于“导—展—练”的整个过程中,贯穿于某一道数学题的探究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个学习环节中、贯穿于学生的某一个思维碰撞中,所以导学、展练环节由师生的评价,生生的评价这一互动模式来构建和进一步推进。
一、设计体现“三性”的导学案为支撑点的课前导学环节。
学本教育理念下的“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学本教育理念下的“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学本教育”理念、“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等创新教学观念应运而生。
“学本教育”相对于“教本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导学练展评”是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可实施的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以上二者都是现代先进教学理念的体现。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在学本教育理念下实施导学练展评模式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本教育;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引言:在新的《教师教育标准》中,更加强调将教学的重心从知识转移到学生身上,“学本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
而“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是基于学本教育理念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在学本教育理念下实践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可以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
一、教师导入,引领学习“导”作为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合理设置。
新课导入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掌握课程的总体方向。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法,或是创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导入新课,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氛围中,有明确的学习方向[1]。
例如教师在教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导入法,制作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比如椭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简单图案,通过幻灯片对这些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并让学生分辨其中哪些图案是轴对称图形,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并让学生对课程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二、小组合作,学练一体“学”是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的重点,在强调学生主体的学本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幼儿园小班教案《大熊山》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大熊山》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快乐成长》的第三章“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为大熊山的故事。
通过大熊山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熊的生活习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熊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知道熊是国家保护动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思考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熊的生活习性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熊的外貌特征,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熊山的图片、熊的玩偶、故事课件。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熊山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解:讲述大熊山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熊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扮演熊,模拟熊的生活场景,增强幼儿的体验感。
4. 例题讲解:通过熊的玩偶,让幼儿观察熊的特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彩笔和画纸画出自己心中的熊,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7.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大熊山熊的外貌特征:毛茸茸的身体、圆圆的黑眼睛、可爱的耳朵。
熊的生活习性:喜欢睡觉、吃蜜、游泳。
2. 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熊,并写上一句话表达你对熊的关爱。
2. 答案示例:画出一个可爱的熊,旁边写上:“熊熊,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保护大自然吧!”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了熊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培养了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熊的生活习性的讲解还需更具体,以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在课后,可以通过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一起关爱动物,保护环境,使教育效果得到巩固和拓展。
关于幼儿园小班大熊山教案精选
关于幼儿园小班大熊山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大熊山》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大熊山,了解山的组成部分,学习熊的形象特点,以及山的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大熊山的基本概念,知道山的组成部分。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事物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动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熊的形象特点及山的生态环境的理解。
重点:认识大熊山,了解山的组成部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熊山图片、熊的玩偶、挂图、PPT课件。
2. 学具:画纸、水彩笔、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大熊山图片和熊的玩偶,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自由发表对大熊山的看法。
2. 讲解大熊山的基本概念(10分钟)通过PPT课件,讲解大熊山的组成部分,引导幼儿关注熊的形象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挂图,讲解熊的特点,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水彩笔在画纸上描绘大熊山,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大熊山的基本概念2. 熊的形象特点3. 山的生态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心中的大熊山。
答案:幼儿作品。
2. 家长参与评价,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 带领幼儿实地参观大熊山,增强幼儿对山的认识。
(2)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本次教学中,难点在于熊的形象特点及山的生态环境的理解。
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幼儿来说,熊的形象特点和山的生态环境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方式来进行讲解。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熊山》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熊山》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成长》第四章《探索大自然》,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大熊山》。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大熊山的自然风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大熊山的位置、特点,了解大熊山上的动植物资源。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绘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大熊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风貌和动植物资源。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绘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大熊山的图片、视频、画纸、画笔、彩泥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球仪展示大熊山的位置,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播放大熊山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大熊山的特点。
3. 实践:分发画纸、画笔、彩泥等材料,让幼儿动手绘制大熊山。
4. 例题讲解:教师以一个简单的大熊山绘画为例,讲解绘画方法。
5. 随堂练习:幼儿根据讲解的方法,自己动手绘制大熊山。
6. 展示与评价: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大熊山的位置:地球仪上标注2. 大熊山的特点:图片展示3. 大熊山的动植物:图片展示4. 绘画方法:简单步骤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向家人介绍大熊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对大熊山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绘画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即幼儿动手绘制大熊山的环节。
幼儿园小班大熊山教案
幼儿园小班大熊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大熊山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动物种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熊山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大熊山的主要动物种类3. 保护大熊山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大熊山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动物种类。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保护大熊山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大熊山及动物的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大熊山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大熊山的特点和动物种类。
3. 游戏互动法:通过开展相关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分组讨论法: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大熊山生态环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图片:大熊山及动物的图片。
2. 故事课件:大熊山的故事。
3. 游戏道具:相关游戏道具。
4. 分组讨论卡片:关于保护大熊山生态环境的建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熊山的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说出“大熊山”。
2. 基本概念:介绍大熊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让幼儿了解大熊山的概况。
3. 深入学习:讲述大熊山的故事,介绍大熊山的主要动物种类,让幼儿了解大熊山的生态环境。
4. 实践活动:开展相关游戏,让幼儿观察图片,找出大熊山和动物,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5. 小组讨论:分发讨论卡片,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大熊山生态环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大熊山的认识程度。
2. 评估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听取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了解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合作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观看关于大熊山的纪录片,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大熊山的生态环境。
2. 开展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和学习,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幼儿园小班教案《大熊山》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大熊山》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大自然》单元,第 6 课《大熊山》。
通过介绍大熊山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让幼儿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大熊山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增长见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大熊山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卡片、画笔、画纸等。
学具:幼儿自带的画作、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个有关大熊山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知识:展示大熊山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和描述大熊山的外观特点。
3. 观察与想象:让幼儿观察大熊山的图片,引导他们说出大熊山的环境特点,如树木、动物等。
4. 表达与创作: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熊山的看法,可采用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
5. 分享与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大熊山1. 大熊山的外观特点2. 大熊山的环境特点3. 大熊山的教育意义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大熊山的资料,了解大熊山的文化背景。
2. 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熊山的看法,将作品带回学校与大家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大熊山的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表达和创作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胆怯和不自信。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幼儿的自信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进一步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同时,可以邀请有关大熊山的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加深幼儿对大熊山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大熊山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在介绍大熊山时,需要详细描绘其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动植物资源等,让幼儿对大熊山有全面的认识。
幼儿园小班优质教案《大熊山》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优质教案《大熊山》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三章《有趣的户外活动》,详细内容为大熊山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大熊山的基本情况,认识大熊山的动物和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大熊山的基本情况,知道大熊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幼儿能够认识大熊山的动物和植物。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大熊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认识大熊山的动物和植物。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熊山的图片、动物和植物卡片、地图、故事书《大熊山》。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大熊山的景色,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向幼儿介绍大熊山的地理位置、特点,让幼儿了解大熊山的基本情况。
3.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故事书《大熊山》,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大熊山的动物和植物。
4. 例题讲解:展示动物和植物卡片,让幼儿认识大熊山的动植物,并学会用彩笔描绘。
5. 随堂练习:分发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动手绘制大熊山的动植物。
7. 互动环节:组织幼儿讨论如何保护大熊山的动植物,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大熊山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特点。
2. 大熊山的动植物:动物卡片、植物卡片。
3. 绘画作品展示:幼儿绘制的大熊山动植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大熊山动植物。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查找大熊山的相关资料,了解大熊山的更多信息。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互动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大熊山的基本情况,认识了动植物,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环保意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作业完成情况,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同时,可组织家长参与课后拓展活动,共同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亲身体验大熊山的魅力。
2024年小班音乐教案大熊山
2024年小班音乐教案大熊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手册》第六章“大自然的声音”,以“大熊山”为主题,详细内容包含了对大自然中熊的咆哮、鸟的鸣叫、风的吹拂等声音的模仿与探索,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声音的感知和模仿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模仿和创造性地表现“大熊山”主题的声音,培养音乐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2. 引导幼儿在集体音乐活动中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增强集体荣誉感。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声音的兴趣,培养其探索自然、爱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大自然声音的模仿,尤其是熊的咆哮声的模仿。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声音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木鱼、沙锤、熊玩具、小鸟挂饰、风铃。
学具:小鼓、手摇铃、小动物头饰。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以故事形式介绍“大熊山”,引导幼儿想象山中的场景。
播放预先录制的自然声音,让幼儿闭眼聆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用身体动作和声音模仿熊的咆哮、鸟的鸣叫、风的声音。
引导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模仿,注意节奏和声音的准确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声音模仿游戏,每组选择一种自然声音进行模仿。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和声音。
4. 音乐活动(10分钟)全班一起表演“大熊山”音乐剧,每个幼儿根据角色分配进行声音和动作的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关注集体合作,确保音乐节奏的和谐。
每组派代表进行表演展示,大家给予掌声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大熊山”的简笔画,旁边标注不同自然声音的名称。
2.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显示重点节奏和动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创作一个关于“大熊山”的故事,并用声音和动作表现出来。
答案示例:故事可以围绕小熊在大熊山的冒险展开,家长和幼儿分别扮演不同角色,用不同的声音和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2. 家长评价:请家长评价幼儿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的表现,并给予鼓励性建议。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精彩教案《大熊山》活动设计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精彩教案《大熊山》活动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大熊山》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故事角色——大熊、小兔、松鼠等,学习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并复述故事《大熊山》,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关系和情节发展。
2. 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主题,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听懂故事,复述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大熊山》故事书,角色头饰。
2. 学具:彩笔,画纸,幼儿用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头戴角色头饰,扮演故事角色,引导幼儿猜测角色,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故事(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讲述故事《大熊山》,引导幼儿关注故事角色和情节。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挑选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讲解,如:“大熊爬上了山”,“小兔跳过了河”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型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5. 分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故事中喜欢的角色和原因,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6. 角色扮演(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扮演故事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大熊山》2. 重点词汇:大熊、小兔、松鼠、爬山、过河等。
3. 重点句型:……爬上了山,……跳过了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故事中的角色,并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型描述。
2. 答案示例:我画的是大熊,大熊爬上了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共同阅读故事书,分享故事中的趣事,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活用“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彰显小学音乐课堂魅力
教育界/ JIAOYUJIE2023年第35期(总第547期)小学教学▲活用“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彰显小学音乐课堂魅力胡文君 项 清【摘要】小学音乐教师要借助多种手段实施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文章通过分析“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的特点,探讨运用“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导学练展评”;小学音乐;以趣导学作者简介: 胡文君(1992—),女,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项清(1975—),男,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问题。
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活用“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彰显小学音乐课堂魅力,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一、以趣导学,寓教于乐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学科,具有轻松快乐、生动活泼等优点。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重视寓教于乐,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探究和合作而开展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中,深度理解知识和强化技能。
陶行知曾说:“导是更高级的教。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课程导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好的导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学习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导学设计应注重多样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课程导学。
一是指学生在课前的自主预习。
教师可在正式教学开始前让学生提前预习新课程,如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内容、查阅资料等。
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奠定学习基础。
二是指在教学正式开始后,教师通过播放音乐片段、音乐视频或讲述音乐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借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
幼儿园小班语言精品教案《大熊山》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语言精品教案《大熊山》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大熊山》这一教学内容源自幼儿园小班语言课程第三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通过故事讲述,让幼儿解和认识自然界山川,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本章以趣味故事《大熊山》为主线,引导幼儿走进大熊山奇妙世界。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培养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帮助幼儿认识和解自然界中山川,激发对大自然热爱。
3. 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山川概念,以及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自然界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大熊山图片、山川模型。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以一张大熊山图片引入课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内容,激发他们对故事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我为幼儿讲述《大熊山》故事,引导他们关注故事中山川、动植物等元素,并讲解故事中语言表达。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彩笔和画纸描绘出自己心中大熊山,培养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互动讨论(10分钟)组织幼儿分享自己作品,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作品中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大熊山》2. 故事关键词:山川、动植物、想象力、语言表达3. 作品展示:展示幼儿绘画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讲述《大熊山》故事,并用自己话描述故事中山川特点。
2. 答案:故事中大熊山绿树成荫,有清澈小溪,还有可爱小动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自然界认知。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在今后教学中,我会继续关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同时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自然环境,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热爱。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教案《大熊山》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教案《大熊山》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有趣动物故事》中《大熊山》。
该故事讲述小动物们在森林里大熊山游玩时,互相帮助,共同度过快乐一天。
详细内容包括故事梗概、角色扮演、词汇学习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认识故事中动物角色。
2.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简单复述故事。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意识,懂得互相帮助。
4. 提高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互相帮助,培养团队精神。
2. 教学重点:故事内容理解和角色扮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动物手偶、大熊山模型。
2. 学具:彩笔、画纸、动物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大熊山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大熊山环境,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故事《大熊山》,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和情节,强调互相帮助重要性。
3. 角色扮演(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用动物贴纸在画纸上进行创作,巩固对故事理解。
5. 词汇学习(5分钟)教授故事中出现新词汇,如“大熊山”、“小动物”、“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运用。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大熊山》2. 故事角色:小兔子、小松鼠、小狐狸、大熊3. 重点词汇:大熊山、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复述故事《大熊山》给家长听。
b. 家长协助幼儿用彩笔和画纸创作一幅关于大熊山画。
答案:a. 故事复述略。
b. 画作展示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课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通过故事、角色扮演和创作,幼儿对故事内容有深刻理解,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团队合作,培养互相帮助意识。
拓展延伸:1.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学习,共同体验大熊山故事。
2024年小班教案小班语言活动大熊山
2024年小班教案小班语言活动大熊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冒险》中的《大熊山》一文。
文章讲述了一群小朋友在郊游途中,意外发现了一座名为“大熊山”的神秘山脉,他们在山上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熟练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的观察、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描述自然景观和动植物。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熟练朗读课文,培养观察、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大熊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教师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句子结构,讲解语法知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章中印象最深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分享感受。
学生分享课后拓展活动,如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大熊山》2. 生字词:、、等3. 课文主旨:探索自然,发现美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5遍。
选择一个自然景观或动植物,用画笔描绘出来,并配上文字描述。
2. 答案:生字词:略描绘自然景观或动植物: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拓展延伸: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评导学,以评展练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四部六环式课堂教学”上新庄镇中心学习马场初中熊成山《数学课程表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的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究和推进“导---展---练---评”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实行从听数学、看数学、练数学到做数学的专变,而作为教师,我在“导---展---练---评”这个大模式下也相应提炼出了具有自己独特的“以评导学,以评展练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这个课堂教学模式本着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基本理念,体现“三性”即探究性、可操作性与互动性为基本方向,让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让人人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研究形式。
下面就对我的教学模式和大家做一下交流.以评导学,以评展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突出了一个”评”字,”评”不仅仅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进行定量和定型的描述,它还指导对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误解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一些创新.发现的激励和肯定,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规范的一种手段。
“评”的功能不能只停留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层面上,还应该体现在学生对获取知识的方法、技能和学习行为的规范上,因此“评”应该贯穿于“导—展—练”的整个过程中,贯穿于某一道数学题的探究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个学习环节中、贯穿于学生的某一个思维碰撞中,所以导学、展练环节由师生的评价,生生的评价这一互动模式来构建和进一步推进。
一、设计体现“三性”的导学案为支撑点的课前导学环节。
要完成“以评导学、以评展练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就要以导学案为支撑点,因为导学案可以规范学生的课前自学和课中展示的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本质理解---有意识的应用”这一数学认知规律,设计导学案要把握好一下两点;(一)、目标要针对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量的适度性,技能目标要突出探究性,对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紧扣以上三维目标,要突出培养学生主动构建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
因为现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编排强调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征,每一知识点的设计大致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由丰富的生活情景概括出数学问题,第二个环节是通过探究构建出相应的数学模型。
第三环节是套用数学模型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制定的三维目标要有机统一,才能突出学生的互动性、探究性和可操作性,现以《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这一节为例来说明三维目标的制定,知识目标: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技能目标:掌握应用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的探究来培养学生主动构建平行四边形模型来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的意识以及对数学转化思想的体会,从以上三维目标可以看出师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突出体现的“三性”即探究性、可操作性与互动性。
(二)、制定的预习目标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突出”三性”来保证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保障课堂成为一种有效的双边活动过程,现在仍然以《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这一节为例来说明制定的预习目标。
预习目标1、阅读理解,以下的图形是任意的 ABCD 、菱形ABCD 矩形ABCD 、正方形ABCD ,EF 是四个图形的一组对边AB 、CD 上的中点的连线,AC 是对角线,O 点是对角线AC 的中点。
(1)、∆ABC 的中位线EO 与BC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得出:∵AE ╩DF ,∴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EO ╩½BC ,通过对上题的探究,对学生的2个方面进行了培养。
(1)从感性上认知了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通过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复习而得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温故知新的学习意识,从而把三角形转化成熟悉的平行四变形来解决问题的“转化“思想渗透在解题过程中。
(2)、已知∆ABC 中EF 是中位线,求证EF ╩½BC 。
分析:学生通过上面的解答已经感知了中位线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有密切的联系,做这道题就是培养学生构建平行四边形的模型来解决问题。
通过做这道题较好的体现了三维目标中的目标(2)、(3)。
学生只要过C 点作CD 平行且相等于BE 从而构建一个平行四边形EBCD ,再只要证明F C B F E A C F ED B A O D FC E AB O D FC B E A OD F C BE A O E B CD A∆AEF ≌ ∆FCD (ASA )就推出EF ╩½BC ,可见设计的预习目标体现了三维目标的“三性。
(3)、作一个任意的平行四边形ABCD ,∵经过对角线交点的任意一条边(对角线除外)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梯形,由此判断梯形中位线GO 与梯形上底AE 下底BF 的位置与大小关系?分析: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GH 是一组对边AB 、CD 上的中点的连线∴BG ╩CH ∴四边形GBCH 是平行四边形∴GO =½GH ╩½(AE+BF)。
从而轻易的解决了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主动构建平行四边形解决问题的意识,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课堂教学结构和实施课堂教学中牢牢把握的“两个互动”和“一个规范”的教学原则。
“两个互动”指小组内生生互动式的预习成果汇报;班内生生互动式的预习成果展示。
“一个规范”指师生互动式的评价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1)、第二环节课堂导学:首先在小组内生生互动式的预习成果汇报,先由四人一小组,在小组内选一中心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记录的每个成员取得的成功经验、心得体会以及疑惑、困难、问题,老师在黑板一角随时记录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疑惑、困难、问题,教师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以及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来规范和引导学生紧扣三维目标。
有的小组提出的问题过大,过难。
而有的小组提出的问题超前。
还有的小组成员把定律与逆定律混淆等等,都要由教师通过恰当的点评予以规范。
如学习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有的 E F HG A D C B O学生把平方差公式的推导用图形法来解释。
老师对这一作法给予肯定的同时,让其他学生明确这是后一节课所讲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这一节课的知识内容上。
(2)、第三环节课堂展示:首先要突出班内生生互动式的预习成果展示来补充和完善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应用。
展示预习成果的主要方式以“小黑板”为主让准备充分的小组带“小黑板”在讲台上给全班同学讲解他们小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经验等,老师鼓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完善,在这期间老师恰当引导学生对第一环节课堂导学中提出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疑惑、困难、问题和同学们进行探究,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出问题的答案,让他们体会获取知识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学生展示“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中。
已知A(0,4)B(7,9)求直线AB的一次函数表达式这一题时大多数小组的解题思路是先设直线AB为的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kx+b中当x=0、y=4时有0+b=4;当x=7 y=9时有7k+b=9 ∵b=4∴7k+4=9∴7k=5∴k=5/7 ∴y=5/7x+4。
有一个小组给大家展示了另一种解法,先设直线AB的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kx+b 中∵b表示自变量等于0是的因变量的值或表示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b=4而k表示自变量每增加1是因变量增加的值,∴k=(9-4)/(7-0) ∴k=5/7∴直线AB 的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5/7x+4.通过这个小组的解法,让学生对k、b在表达式和图像中所表现的性质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是对一次函数认知上的一种完善和补充。
老师应该从这一高度来评价学生的表现,最后这个小组在老师的赞扬声和同学们的鼓掌声中带着满足的微笑走下了讲台。
其次课堂展示部分要突出师生互动式的评价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且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向更高层次推进。
因为学生毕竟对所学知识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认识。
所以在展示过程中不按常规出牌。
或者展示较凌乱,无条理。
这样就会造成整个课堂出现波动。
这种波动会打乱良好的学习气氛,阻碍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下去。
这时就要靠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适当评价来引导学生规范的进行学习。
如在学习“变化的鱼”这一课中,已知鱼的各个定点坐标分别是(0,0)(5,4)(3,0)(5,1)(5,-1)(3,0)(4,-2)(0,0)现在想让这条鱼向上平移3格。
再横向拉长原来鱼的2倍。
最后做出这条鱼关于y轴对称的鱼,学生展示成果时显得很凌乱,不知道如何展示。
我就马上板书了这题的解题格式。
解:(0,0)横坐标不变纵坐标+4(0,3)纵坐标不变横坐标╳2(0,3)纵坐标不变横坐标╳(-1)(0,3)(5,4)横坐标不变纵坐标+4(5,7)纵坐标不变横坐标╳2(10,7)纵坐标不变横坐标╳(-1)(-10,7)(3,0)横坐标不变纵坐标+4(3,3)纵坐标不变横坐标╳2(6,3)纵坐标不变横坐标╳(-1)(-6,3)……………………请你按以上的方法做出下面的题,并写出这条“鱼”的“运动轨迹”,学生很快仿照我的格式做了出来,并写出这条“鱼”的“运动轨迹”;这条鱼向上平移了3格,再横向拉长原来的2倍,又作出了这条鱼关于y 轴对称的鱼。
学生对我的这一解题格式进行点评时说我的这种方法简单,格式规范,易掌握,并且对“鱼”进行平移、作对称图形时各对应点坐标的特点一目了然。
从而把那种凌乱消灭在萌芽状态。
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
(3)、第四环节课堂拓练:拓展延伸环节通过老师的点评来渗透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主动应用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和刻画现实的意识。
因为课程标准指出让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让人人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
所以只要学生具备了学以至用的这种意识,才算是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
比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中的习题第3题,已知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射一个物体,在落地之前,物体向上的速度v(米/秒) 是运动时间t(秒) 的一次函数,经测量该物体的初始速度为25米/秒,两秒后物体的速度为5米/秒。
(1)写出V T之间的关系式。
(2)经过多长时间后物体将达到最高点。
(此时物体的速度为零)老师必须向学生暗示首先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如何再用这个模型去解决有关问题,具体的操作过程是,首先设一个数学模型,然后求这个数学模型,最后再用这个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请问同学们这个数学模型是什么?【生】:一次函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