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41课时期中复习市级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2017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复件+平均数教案市级公开课教案

2017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复件+平均数教案市级公开课教案

统计与平均数学教学目标:1、 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 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 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咱们班的同学喜欢体育运动吗?你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运动?前两天三(9)班的几位男生、女生篮球爱好者约好要进行投篮比赛,每人投15个篮球,看哪队投得准一些。

想不想知道他们的比赛情况?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这是第一组的比赛结果:(出示统计图)赵 许 刘 秦 王 吴兵 力 俊 依 宁 佳(1)观察统计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请你想,是男生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队投得准一些?(3)当男生队、女生队都是3个人,要看哪队投得更准些,我们可以比较两队投中的总个数。

3、那第二组的比赛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统计图)男生投篮成绩统计图 2011年5月 (个) 女生投篮成绩统计图 2011年5月 (个) 7 5 6 4 3 8 男生投篮成绩统计图 2011年5月 (个) 6 6 6 女生投篮成绩统计图 2011年5月 (个)顾 何 周 刘 周 殷 陈祯 文 军 丹 洲 桃 怡(1)从这两张统计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2)当人数不相等,但每人投中的个数相等时,要看哪队投得更准些,我们可以比较每人投中的个数,这样更公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第三组的比赛情况:(出示统计图)张 王 李 吴 孙 李 张明 宇 刚 燕 云 曼 娟(1)那现在哪个队投得准一些?你觉得比什么比较公平?为什么?(2)怎样知道男生队、女生队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呢?A 、移多补少男生投篮成绩统计图 2011年5月 (个) 6 9 6 女生投篮成绩统计图2011年5月 (个) 5 2 10 7男生投篮成绩统计图 2011年5月 (个) 6 96女生投篮成绩统计图2011年5月(个)B、求和均分生:我是先把每队每人投中的个数加起来,再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实践课 间隔排列 总第 41课时》导学案含反思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实践课 间隔排列 总第 41课时》导学案含反思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实践课间隔排列总第 41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2、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引出规律游戏:拍手游戏× ×┃×××┃× ×┃×××┃× ×┃×××┃× ×┃×××┃× ×┃×××┃× ×┃×××‖师生一起拍手,发现规律。

(二)自主先学指出: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一个隔一个出现,在数学上称作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1、观察:夹子与手帕,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一一间隔排列。

2、探究师:仔细观察表格中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把你的发现填在表格下面的横线上,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①夹子和手帕生:夹子个数比手帕块数多 1。

师:反过来?②小兔和蘑菇生:小兔个数比蘑菇块数多 1,蘑菇块数比小兔个数个数少 1。

师:8只小兔中间有几个蘑菇?9只小兔呢?10只小兔呢?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生:根据规律说就快了。

③木桩和篱笆生:3、猜想提问:从位置上看,夹子、小兔、木桩在每组的排列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我们把处于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两头的物体叫两端物体。

(课件出示)师:每组中的两端物体相同吗?师:反过来,手帕、蘑菇、篱笆处于中间,就叫?生:中间物体。

(课件出示)(四)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展示交流。

师:看看他的3种不同摆法,小棒和圆在排列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师:小棒和圆一一间隔排成一行,两端都是小棒,我们发现的这些关系与前面猜想的规律一致吗?(课件出示)师:大家用小棒和圆画出了许多摆法,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课件出示)。

最新2016-2017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最新2016-2017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除法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除法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除法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除法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除法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除法课题认识整千数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五册——p16-17《认数》教案属性第1课时总11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目标1、经历数整千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

2、掌握个、十、百、千、万的计数单位,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3、探索掌握整千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4、体会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经历数整千数的过程,借助直观材料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直观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整千数和一万,会并结合具体的情景感受较大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计数器、学具卡片(正方体图)、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个人加工1、认识整千数下面的这样一个大正方体里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动画演示: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一百一百数,)你是怎样数的?图1 图3图2 图4一个一个地数, 10个一是十。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我们就用一个正方体表示一千。

(依次出示1-10个正方体)问:这是几千?(3个正方体表示3个一千就是三千)10个一千是多少?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讨论交流)1010个10个10个一个一十一百一千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认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认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认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认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加和减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加和减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加和减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加和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复习课教案(区级公开课)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复习课教案(区级公开课)

《两位数乘两位数》复习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04-105页,两位数乘两位数复习。

二、制定依据:1.教学内容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复习本单元教学的乘法计算,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先分别复习口算、笔算和估算,再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将知识进行拓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灵活口算的能力。

2.学生实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通过前期的练习,学生计算时的正确率也比较高。

本节课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判断和分析,培养学生灵活估算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提高口算和笔算以及估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实际生活作出一些有价值的判断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发展计算技能,深入理解不同形式的计算方式中蕴含的算理。

五、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口算、估算及笔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常规训练口算14×10 40×12 80×3020×21 10×65 20×501、自己先算算得数,然后说说是怎么算的。

2、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算理)先不看末尾的0,乘出得数再添上相应个数的0真不错,口算不仅算得又对又快,还善于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么算的,明白算理。

)3、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做18个零件,那么工作了14个小时做了多少个零件?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小组讨论,并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

(2、)为什么8和十位对齐?(3、)应怎样计算?(结合板书说)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一个数18乘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4,得数末位“2”和个位对齐。

再用第一个乘数18乘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1”,得数的末位“8”和十位对齐。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知道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怎样求。

发展计算技能,深入理解不同形式的计算方式中蕴含的算理。

【苏教版】2017年秋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50页)

【苏教版】2017年秋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50页)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1课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二、自主探究谈话: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来一起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

1.解决“小女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⑴问:求小女孩要跑多少米怎样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⑵谈话: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计算400×2,结果是多少?再在小组里交流。

⑶班级交流。

谈话: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说出算法,教师板书。

2.尝试解决“小男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⑴问:怎样列式?⑵谈话: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结果是多少?⑶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⑷班级交流,总结算法。

3.小结,问:观察上面两题的乘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揭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算法上的联系,从而促进算法的有效迁移。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再移动卡片,学生抢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每组的三道题之间的联系。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观察图意,搜集信息,明确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图画,引导搜集信息,明确要求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1、整除:除数能够整除被除数,余数为0.2、除数增大,商减小;被除数增大,商增大。

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4、小数点后第一位是个位数,第二位是十分位,第三位是百分位,以此类推。

5、小数点后面有几个零,就要在分母上乘以几个10.6、小数点后移,数变小;小数点前移,数变大。

7、余数可以用被除数减去除数乘以商得到。

8、如果除不尽,就用分数表示,分子是被除数,分母是除数。

9、小数除以整数,先把小数乘以10,再除以整数。

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同的数量或重量。

1、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将整十、整百数的末尾数挡住,然后除以一位数,商就是几,再将商后面补上挡住的数。

2、用竖式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除,如果不够一位就看两位。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如果除到某一位不够商,就用占位符。

在除的过程中,每次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

3、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4、被除数的中间可能有逗号,但商的中间不一定有。

被除数的末尾可能有逗号,但商的末尾不一定有。

5、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商乘以除数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商乘以除数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被除数减去余数等于商乘以除数。

6、在比赛中,单打是两人一组,双打是四人一组。

7、一个数除以2再除以4等于除以8.(2乘以4等于8)8、在遇到师生坐船、乘车或装箱等问题时,除得的余数也要考虑,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同的数量或重量。

2017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44页整理与复习市级公开课教案

2017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44页整理与复习市级公开课教案
1、师:谁来说说小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
练习:完成联系与应用第1题。
2、师:小数的性质是什么?你能联系实际说说吗?
3、师:学习了小数的性质有什么作用?
练习:找出每组中与其他三个数不相等的数,把它圈起来。
(1) 0.5 0.05 0.500 0.50
(2) 60.2 60.20 60.200 60.02
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师生教学活动预设
个性化备课
回顾与整理
一、师: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小数,你能说说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板书:
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小数的性质;
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整数和小数的联系和区别
……
二、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对其中的部分知识进行整理与练习。
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七第4、5题,完成后交流
2、指导完成第6题
3、学生独立完成第7题。
师:为什么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
4、学生独立完成8题,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个人独立备课
(3) 7.90 7. 9 7.09 7.900
4、复习:小数的计数单位指导完成第2题
师:每一大格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一大格是0.1,每一小格呢?
第二个口在几与几之间,应该是多少?
2、指导完成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3、指导完成第4题
同桌互相读,再说说每个小数中的“5”分别表示多少?他们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中心小学备课纸(个人)
总第20课时授课时间10.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P44—45“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5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共10套)2017用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共10套)2017用

年苏教版小学三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一、填空。

(32分)1.()六十二四()二十五()二十五()五十五二()得八三()十八()四十二()得二()得九2.()÷4=430÷()=5()÷2=1()÷5=624÷()=61÷()=13.(1)5乘3写成算式是(),积是(),再加25得()。

(2)2×6表示()个()相加,或()个(计算。

(3)16÷□4=,读作:()除以()等于()。

4.下面的图形分别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相加,用口诀()()()()()()()二、计算。

(12分)3×4+4=12÷4=12÷2=6-6=5×2=4÷2=25÷5=30÷5=2×2+66=4×4=9+5=6×4=三、填><或=。

(6分)12÷○34○830÷5○636+625÷○5524-○643+○39四、看图写算式(6分)○○○○○()×()=()○○○○○()÷()=()○○○()÷()=()○○五、计算。

(10分)(1)5个6连加得多少?(2)被减数是36,减数是6,差是多少?(3)把9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4)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5)12除以6等于多少?六、判断:对的“√”,错的画“×”。

(4分)1.5+5+5+5改写成乘法算式是5×4。

()2.16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

()3.在25÷5=5中,“25”叫做被减数。

()4.把10朵花平均插在两个瓶子里,一瓶插4朵,另一瓶插6朵。

()七.填空.(10分)因数61454被除数201852436因数51326除数46546积积八、应用题。

《复习(2)(第17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复习(2)(第17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复习(2)(第17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认识小时和分钟的单位,理解它们的关系;2. 学会读写小时和分钟,包括普通计时法和24小时计时法;3. 学会计算时间,如加减时间和推算时间。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钟表的认识,灵活运用小时和分钟进行时间的读写和计算,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钟表的认识,时间的读写和计算。

难点:24小时计时法的转换,以及时间推算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钟、时钟模型、计时器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电子钟,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流逝,引发学生对时间的好奇心。

2. 知识点回顾: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复习小时和分钟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读写方法。

3. 例题讲解:用实例讲解24小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以及时间的加减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时间的读写和计算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时间推算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小时和分钟的概念及关系;2. 时间的读写方法;3. 24小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4. 时间加减计算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答案:普通计时法:8:00 早上8点,15:30 下午3点30分,22:00 晚上10点。

24小时计时法:8:00 08:00,15:30 15:30,22:00 22:00。

答案:3:00 PM 12:00 PM = 1小时9:00 AM 5:00 PM = 8小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使学生对钟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时间的读写和计算。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24小时计时法的转换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关注和辅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公平的计时器,既能显示时间,又能方便地进行时间的推算。

2017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40课时期中复习市级公开课教案

2017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40课时期中复习市级公开课教案
有同样大小的红、白、黑珠共180个,按先5个红的、4个白的,再3个黑的顺序排列着。
(1)第158个珠是什么颜色?(2)这156个珠中黑珠共有几个?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个人独立备课
2、如果小红向北走50米记作+50米,那么小明走了-60米,表示他向()走()米。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0平方米,高是5米,底是()。
4、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长12厘米,宽7厘米,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是()厘米。
5、○○☆☆☆○○☆☆☆……左起第21个图形是(),前50个图形中○有(),☆有()个。
2、2、小明寒假在家要写250个大字。前面10天每天写了15个,余下的准备5天写完,那么每天需要写多少个大字?
3、杏花村有一个梯形果园,它的上底是46米,下底是54米,高是50米,共种500棵果树,平均每棵果树占地多少平方米?
靠墙边围成一个花坛,围花坛的篱笆长38米,求这个花坛的面积。(4分)
4、有一堆同一型号的钢管堆成梯形,顶层有7根,底层有13根,每层相差一根,一共有7层。这堆钢管一共有多少根?
中心小学备课纸
总第40课时授课时间11.10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认识负数、多边形面积计算、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系统地梳理所学的相关知识,训练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师生教学活动预设
个性化备课
概念和填空
1、在-4、+36、-18、59、0、-290中,正数有()、负数有()。
理解图形面积的计算
1、在下面格子与图中梯形的面积相等。(6分)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试列表看一看可能有几种情况?(6分)

2017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法估算教案市级公开课教案

2017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法估算教案市级公开课教案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 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与难 点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时 日期 第 1 课时月 日一、教学目标:重 点两位数的积。

与验算的过程,感受估算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计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 结果的合理性。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时 间活动板块2-3’ 常规性积累活动一:估算引导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完成课件上出示的题目。

课件出示 4 囗×2 囗≈?提问:你们觉得答案回事多少?答案必须为整百数。

比比谁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方式学生开火车报答案。

学生回答。

交流方式完成后集体交流。

全班交流,有不同意见补 充。

可能的结果有 800、1000、 1200、1500。

追问:当说到 800 时询问,提问:老师这里有个疑问要问同桌交流,学生回答大家,是不是不管我们的囗里是否无论囗里面填几,结果 一定比 800 大?当说到 1500 时,询问是否 无论囗里面填几,结果一定 比 1500 小?全班交流核 心 过 程面填的是什么数字,我们总是可以估算出这个两位数乘以 两位数的结果一定比 800 大 一些,一定比 1500 小一些?跟同桌商量一下再问:那你们能不能给这两种学生回答估算的方法起一个名字?分别起名为小估和大估追问:你是怎么估的?总结:小估是看成比这个数 小的整十数进行估算的 大估是看成比这个数大的 整十数进行估算的 指名回答活动二:探索方法提出42×29=?你会分别用小同桌互相交流估和大估,估一估吗?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教师巡视,重点检查学生竖式计算的典型错误。

下面请同学们在随堂本上用竖式计算验证一下大家刚刚的估算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

提问:有没有哪位学生估计出同桌交流学生回答来的值比大估小估的方法更加接近准确结果的?跟同桌说说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复习教案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有哪些?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三年级数学复习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三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

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彩色手工纸10盒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1.认识盒装手工纸数目师:拿一盒手工纸,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张?学生猜后教师打开演示:介绍每沓10张,每盒100张。

1.2.师演示、生口答(1)1盒里面有( )沓手工纸,10沓有( )个十张;(2)2沓纸有( )张,有( )个十张;(3)80张纸有( )沓;(4)2盒纸有( )张,( )个百张;(5)400张能装( )盒,有( )个百张。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教学例12.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

(课件出示例1)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1)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60÷3)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学生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盒手工纸或小棒操作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与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预设1: 60张纸就是6沓,先每人分一沓,共分掉3沓,剩下3沓再每人分一沓,刚好分完。

2017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17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1×10= 3×32= 5×11=2×20= 30×3= 6×20=学生计算,汇报交流。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

(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108+12=120(个)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24×5=120(个)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60×2=120(个)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小学备课纸
总第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认识小数、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系统地梳理所学的相关知识,训练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师生教学活动预设
个性化备课
概念和填空
1、整数都比小数大。()
2、10个百分之一是一个千分之一。()
3、大于0.3而小于0.4的小数有无数个。()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个人独立备课
3、下表是某校食堂库存大米在一个星期内的变化情况。
星期
日一二三四 Nhomakorabea五

出入库大米(千克)
+500
-280
+400
-300
+180
-500
+900
-200
-320
+100
-190
+190
(1)、星期三运来大米()千克,运出大米()千克。
(2)、星期()只运出大米而没有运进。
(3)、星期五运出的大米比运进的大米多()千克。
8、5.41的计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9、30.303这个数的最高位上的“3”在()位上,表示3个();十分位上的“3”表示3个();末位上的“3”在()位上,表示3个()。
计算训练
竖式计算并验算
2.4+4.56=
12.86+7.2=
8.5-6.69=
7-3.84=
2.58×3.1=
简便计算
3.1+25.78+6.9
12.7-4.8-5.2 34.82-(4.82+15.2)
15.25+4.72+4.75+5.28 8.64-2.4+2.36-1.6
实际应用
1、甲仓有粮食若干,运出了3.5吨后,剩下的比运走的多2.7吨,甲仓原来存有粮食多少吨?
2、一瓶油连瓶重3.4千克,用去一半后,连瓶还重1.9千克,原来有油多少千克?瓶重多少千克?
4、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5、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为十。()
6、据《2004昆山市国民经济和发展统计公报》,到2004年底,昆山市户籍总人口637157人,外来暂住人口达625345人,把前一个数改写成用“万”做万做单位的数(),把后一个数保留两位小数是()万人。
7、在数位顺序表上,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