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K 细胞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中药抗流感病毒机制研究进展
【 关键词】 流感
中药
机制
机体 完 整 的一 种 方 式 , 宿 主 细 胞 的 大量 凋 亡 , 可导 致 机 体 组 但 又
流感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 ,人群普遍易
维普资讯
・
9 8・ 8
中国中医急症 20 0 7年 8月第 l 6卷 第 8期 J T M. u. 0 7 V 11 , o8 E C A g2 0 , o. 6 N .
・
综
述
・
中药抗流感病毒机制研究 进展
杨殿福 徐泊文 指导 郝 钰 。
以 及 巨噬 细 胞 的吞 噬作 用 , 除被 流 感病 毒 感染 的细 胞 , T 清 C L作
用于靶细胞后 , 本身也 因表达 F s Fs , a 和 aL 导致活化诱导 的细胞
死亡( CL ) A ID 而耗竭 …1从而降低细胞免疫水平。 , 巨噬细胞吞噬
流感 病 毒 感 染 的细 胞 是 凋 亡依 赖 的吞 噬 作 用 ” 数 目众 多 的巨 , 噬 细 胞被 激 活 ,随 之 产 生 大量 的细 胞 因子 ,进一 步加 重 免 疫 损 伤 。 中药 通 过 抑 制 流 感病 毒 感 染 的 宿 主 细胞 的凋 亡 , 故 而减 轻 免
物质 , 该物质可抑制流感病毒唾液酸酶活性及膜融合作用 ]如 ,
连翘、 银花、 菊花、 莲 、 芩 、 金 野 黄 黄 大青 叶 、 腥 草 、 鱼 柴胡 、 蒡 子 牛 等 。同 时实 验 证 明 , 多 中药 复 方 药物 具 有 抑 制 病毒 复制 。 以 许 及 直接 杀 灭 病 毒 作 用 1 外 细胞 培 养 和 动 物 体 内 实验 表 明 , 。体 中药 的 这 些 作 用 机 制 系 多 途 径 。 左 丽 等 报 道 黄 芪 A 组 分 阻 断 6 流 感 病 毒 吸 附 感 染 宿 主 细 胞 的 机 制 与 其 抑 制 流 感 病 毒 包 膜 功 能 、 响病 毒 对 敏感 细胞 的吸 附 和 穿 入密 切 相 关 一 , 仅 能 直 影 1不 接灭 活病 毒 ,对 吸 附 于 细胞 表 面 及 进 入 细 胞 内 的病 毒 也 有 抑 制
NK细胞代谢途径及其功能
NK 细胞代谢途径及其功能于雅婷 张建 (山东大学药学院免疫药物学研究所,济南 250012)中图分类号 R39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4X (2024)01-0021-10[摘要] NK 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在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
NK 细胞激活主要依赖于其表面表达的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间的动态平衡。
然而,在许多慢性疾病模型中,NK 细胞受体表达失衡,导致杀伤活性及细胞因子产生能力降低,处于免疫失活状态。
近年许多研究表明,胞内代谢对包括NK 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至关重要,代谢改变能够通过影响细胞发育、增殖和活性等调节免疫细胞效应功能发挥。
鉴于NK 细胞强大的抗肿瘤和抗病毒功能及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深入研究其代谢特征及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从NK 细胞的代谢方式及其相关调控通路、代谢对NK 细胞发育、记忆和功能的调控作用以及基于代谢的NK 细胞疗法进行综述,阐述代谢对NK 细胞生物合成、体内稳定及效应功能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同慢性疾病模型中NK 细胞失活的代谢相关因素,为NK 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坚实的研究依据。
[关键词] NK 细胞;免疫失活;代谢;细胞治疗Metabolism and function of NK cellsYU Yating , ZHANG Jian. Institute of Immunopharmaceutical Sciences ,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 Shan⁃dong University , Jinan 250012, China[Abstract ] NK cell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innate immune system and play a key role in immune responses. Activation of NK cells mainly depends on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activatory and inhibitory receptors expressed on surface. However , in many chronic diseases , balance between these receptors of NK cells is disorder , resulting in reduced cytolysis activity and cytokine produc‐tion , which is in a state of immune inactivation. In recent years ,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ntracellular metabolism is crucial for immune cells such as NK cells , and changes of metabolism will regulate functions of immune cells by affecting cell development , pro‐liferation and activity. In view of powerful anti -tumor and anti -viral effects of NK cells and their importan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ir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This review mainly introduces metabolic patterns of NK cell ,related regulatory pathways , regulatory effects of metabolism on NK cell development , memory and functions , and metabolism -based NK cell therapy , also expounds important role of metabolism on NK cell biosynthesis , stability and effector function in vivo , as well as metabolism -related factors involved in NK cell inactivation in different chronic diseases , providing a solid research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K cell therapy.[Key words ] NK cells ;Immune inactivation ;Metabolism ;Cell therapydoi :10.3969/j.issn.1000-484X.2024.01.00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300603)。
清开灵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60例
清开灵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60 例
陕西中医 2008 年第 29 卷第 2 期 性差异 ( P < 0. 05) ,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 论 病毒性心肌炎 , 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 心脏器质性疾病。近十几年来 , 以 Coxsackie B 组病毒 为主要病原体的病毒性心肌炎有日益增多的趋势。 以 中医辨证来看 , 本病属于 “胸痹” 、 “心悸” 范畴, 多因外 邪所致。 叶天士谓 “温邪上受, 首先犯肺 , 逆传心包” 。 而 逆传多见于心气虚或心阴素亏以及受邪教重者, 其心 气心阴素亏为本, 感受湿热毒邪为标。 笔者根据辨病与 辨证相结合的原则 , 确立了扶正祛邪为治疗本病之大 法, 治宜益气养阴, 清热解毒利湿。 方中党参、 麦冬、 五 味子、 黄芪益气生津 , 敛阴止汗; 大青叶、 板蓝根、 蒲公 英清热解毒; 苦参清热利湿解毒; 丹参活血化瘀, 通利 血脉。 现代医学认为 , 本病主要与病毒感染及免疫性心 肌损害有关。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生脉散具有抑制自由 基的生成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 从而保护心肌细胞受 脂质氧化损害 , 促进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细胞功能
及出版社, 1996 .
15 5 的恢复, 提高心肌收缩功能。 黄芪能促进体内干扰素的 诱生 , 提高 N K 细胞活性, 增强免疫力。 大青叶、 板蓝 根、 蒲公英均含有 “靛甙” , 该成分具有抗病毒功能。丹 参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促进侧枝循环 , 改善微循 环。 苦参具有非特异性 “奎尼丁” 样效应 , 能影响心肌细 胞膜钾、 钠传递 , 降低心肌应激性 , 延长绝对不应期, 从 而抑制异位节律点的兴奋性。 综上所述 , 诸药配合, 共 奏增强机体免疫力, 达到抗病毒、 保护心肌、 改善临床 症状的功效。 参考文献
nk细胞
属于细胞生物学,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细胞来源:NK细胞确切的来源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直接从骨髓中衍生,其发育成熟依赖于骨髓的微环境。
小鼠和人的体外实验表明,胸腺细胞在体外IL-2等细胞因子存在条件下培养也可诱导出NK细胞。
小鼠脾脏在体内IL-3诱导下可促进NK细胞的分化。
NK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占PBMC 5~10%,淋巴结和骨髓中也有NK活性,但水平较外周血低。
由于NK细胞具有部分T细胞分化抗原,如80~90%NK细胞CD2+,20~30%NK细胞CD3+(表达CD3ζ链),30%NK细胞CD8+(α/α)和75~90%NK细胞CD38+,而且NK细胞具有IL-2中亲和性受体,在IL-2刺激下可发生增殖反应,活化NK细胞可产生IFN-γ,因此一般认为NK细胞与T细胞在发育上关系更为密切。
细胞功能自然杀伤活性:由于NK细胞的杀伤活性无MHC限制,不依赖抗体,因此称为自然杀伤活性。
NK细胞胞浆丰富,含有较大的嗜天青颗粒,颗粒的含量与NK细胞的杀伤活性呈正相关。
NK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后杀伤作用出现早,在体外1小时、体内4小时即可见到杀伤效应。
NK细胞的靶细胞主要有某些肿瘤细胞(包括部分细胞系)、病毒感染细胞、某些自身组织细胞(如血细胞)、寄生虫等,因此NK细胞是机体抗肿瘤、抗感染的重要免疫因素,也参与第Ⅱ型超敏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⒈识别靶细胞NK细胞识别靶细胞是非特异性的,这与CTL识别靶细胞机理不同,但确切的机理尚未明了。
现已知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 与靶细胞表面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作用参与NK细胞的识别过程,抗LFA-1或抗ICAM-1 McAb可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
此外CD2与LFA-3(CD58)结合以及CD56也可能介导NK细胞与靶细胞的结合。
nk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NK细胞是自然杀伤细胞的缩写。
它不同于T细胞和K细胞。
它不需要特异性抗体来杀死靶细胞,也不需要抗原预敏化。
它主要存在于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在淋巴结中含量很少,而在胸腺中则没有。
通常认为,NK细胞来源于骨髓。
它的免疫活性远小于K细胞和T细胞的免疫活性,但要使T细胞致敏才能获得杀伤能力大约需要10天。
K细胞的杀伤作用必须涉及IgG的特异性抗体的参与,而NK细胞则可以立即起靶细胞非特异性杀伤的作用,尤其是对各种肿瘤细胞的快速杀伤和溶解。
因此,NK细胞对癌症的监测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NK细胞的确切来源尚不清楚。
通常认为它们直接来自骨髓衍生出来的它的发育和成熟取决于骨髓的微环境。
在小鼠和人类中进行的体外实验表明,当在IL-2和其他细胞因子存在下体外培养时,胸腺细胞也可以诱导NK细胞。
在体内IL-3的诱导下,小鼠脾脏可促进NK细胞的分化。
NK细胞主要分布在外周血中,占PBMC的5-10%。
NK活性也存在于淋巴结和骨髓中,但水平低于外周血。
由于NK细胞具有一些T细胞分化抗原,例如80〜90%NK细胞CD2 +,20〜30%NK细胞CD3 +(表达CD3ζ链),30%NK细胞CD8 +(α/α)和75〜90%NK细胞CD38 +此外,NK细胞具有IL-2亲和受体,在IL-2刺激下可发生增殖,活化的NK细胞可产生
IFN-γ。
因此,通常认为NK细胞和T细胞在发育中更紧密相关。
HCV感染过程中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1 和 NK 细胞 有关 的细胞 因子 的变化
调节性细胞因子 , :G — IN ^ 。N 如 T F B、 一y等 F K细胞
对 IN 的激活 作用 非 常敏感 , F— 因此 , V诱 导 的 HC
T细胞分泌 I- 从而间接地激活 N L2 K细胞。 L 2 I一 能 够激活 N K细胞杀死未成熟的 D C细胞 ,并且可能 在免疫反应 的下调中发挥作用 。成熟的 D C细胞是
维普资讯
2 82 ・
中图分类 号 : 5 26 R 1 .3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0 7 8 3 (0 70 — 2 1 0 10 — 142 0 )5 0 8 — 3
丙 型病 毒性 肝 炎 ( 丙肝 ) 一 种世 界 范 围 内 的 是 疾病, 目前 全世 界大 约有 2亿丙 肝病毒 ( C 感 染 H V) 者。 C H V感 染后有 8% 以上 的急性病 例转 变为慢 性 0 持 续感 染 , 易发 展 至肝 硬 化 , 至肝 癌 f 且 甚 1 ] 。细胞 免 疫 , 括 固有 免疫 和特 异性 细 胞 免疫 , 抗 HC 包 在 V感
维普资讯
传染病信息 2 0 年第 2 卷第 5 07 0 期
・2 1 ・ 8
H V C 感染过程 中相关细胞 因子研究进展
宋春辉 程 云①
解放 军 军 医进修 学院
北京
105 083
① 解放 军传 染病 研 究所 北京 10 3 009
T F , N — 诱导 T l h 反应 ; P C主要分泌 I 而 D 型干扰 素, 诱导 T 2 h 反应 。在 H V感染的肝脏组织 中。C C D 细胞分泌的 I 型干扰素能够通过上调 T F 相关 N— 的凋亡位点的作用来促进 N K细胞 的细胞毒作用。 成熟 的 D C细胞是 I一 2 L 1 的主要来 源 ,而 I一2 L 1 能 够促进 N K细胞介导 的细胞毒作用和产生 IN ^ F 一y
病毒感染与靶细胞凋亡
的进一 步 研 究 , 为病毒 感 染性 疾病 的检 测、 诊断、 治疗、 预 防和抗病 毒制剂研究提
供 新 的 思路 。
要有两种形式 : ①通过 自身 蛋白直接 诱导 靶细胞凋亡 ; ②病毒编码 的产物 能诱 导凋
亡基 因 表 达 、 激活 c a s p a s e途 径 、 上 调
用 而具有抗感染 、 抗 病 毒和抗 肿瘤 作用 。 其作用机制 主要有 : ① 穿孔 素/ 颗 粒 酶途 径诱 导病毒感染细胞 ( 靶 细胞 ) 坏死 或凋 亡途径 ; N K细胞 分泌 穿孔 素使靶 细胞 膜
b o d y , r e mo v e v i r u s e s , t o a v o i d t h e o c c u r -
0 3. 0 09
病 毒感染 与 细 胞凋 亡 有着 密切 的联 系 。
化, 活化为 C D 效应 T细胞 ( C T L细胞或
摘 要 病毒 感 染与 细胞 凋亡之 间存在 着密切 的关 系, 免 疫 系统介导的靶细胞 凋 亡是 维护机体 正 常功 能, 清除病 毒 , 避免 疾病 的发 生 ; 病毒 为 了在机 体 内进行复制
F e n c e o f t h e d i s e a s e , Vi r u s r e p l i c a t i o n i n v i — V O a n d t h e c o mp l e t i o n o f t h e l i f e c y c l e s o f i n d u c t i o n o r i n h i b i t i o n o f a p o p t o s i s o f t a r g e t c e l l s , r e s u l t i n g i n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t h e d i s —
免疫细胞在抗病毒中的作用
免疫细胞在抗病毒中的作用病毒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特别是在近年来新冠病毒的爆发,对全球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身体的免疫系统是抵御病毒入侵的重要防线,而免疫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主要代表,在抗病毒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T细胞在抗病毒中的作用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类型之一,其通过分化为不同类型的效应性细胞,在抗病毒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CD8+T细胞通过特异性识别病毒抗原刺激下,分化为CTLs即细胞毒效应T细胞,通过对感染细胞的攻击和破坏,起到清除病毒和感染细胞的作用。
CD4+T细胞主要分化为Th1辅助T细胞,在抗病毒过程中能够激活CTL的功能,并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整个免疫反应的过程。
二、B细胞在抗病毒中的作用B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主要的抗体产生细胞,而抗体是抗病毒免疫应答中最主要的效应性分子。
B细胞在受到刺激后,通过分化为浆细胞的形式,产生针对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有效地中和和清除病毒。
在抗病毒过程中,除了通过直接清除病毒外,抗体还能激活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的补体,促进炎症反应和病毒清除。
三、自然杀伤细胞在抗病毒中的作用自然杀伤细胞是身体自身含有的一类紧急应对机制,其可以在非特异性条件下,对病毒感染细胞进行攻击和破坏。
自然杀伤细胞在抗病毒过程中能够识别并清除感染细胞,同时还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激活和协调其他免疫细胞的作用。
四、巨噬细胞在抗病毒中的作用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先天免疫细胞类型之一,其通过吞噬和破坏病毒和感染细胞,在抗病毒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巨噬细胞除了直接清除病毒和感染细胞外,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整个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
总体而言,在抗病毒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相互协作,通过各自不同的专门化机制完成对病毒的清除和清除后的免疫调节。
因此,保护好身体的免疫系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感染病毒的重要举措。
nk细胞标准
nk细胞标准在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中,有一群特殊的白细胞,它们被称为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识别并消灭病毒感染、肿瘤细胞等异常细胞。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了解NK细胞的标准、作用及其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NK细胞K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存在于人体的外周血中。
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表面标记:NK细胞表面具有特定的抗原标记,如CD3、CD16、CD56等。
2.非特异性杀伤:NK细胞不需要特异性抗原识别,可对多种病原体和肿瘤细胞发挥杀伤作用。
3.适应性免疫:NK细胞能与T细胞、B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
二、NK细胞的标准衡量NK细胞的功能和数量有一个标准,那就是NK细胞杀伤活性。
杀伤活性越高,说明NK细胞的功能越强。
在正常情况下,NK细胞的杀伤活性应在10%~20%之间。
此外,NK细胞的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成年人的外周血中,NK细胞的数量一般在100μl~500μl之间。
三、NK细胞的作用与重要性1.抗病毒感染:NK细胞能够识别并杀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防止病毒在人体内扩散。
2.抗肿瘤:NK细胞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的杀伤作用,并能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提高抗肿瘤效果。
3.免疫调节:NK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T细胞、B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
4.抗炎作用:NK细胞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性疾病的发生。
四、提高NK细胞数量的方法1.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NK细胞的活性。
2.合理膳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利于NK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3.适度运动: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增加NK细胞的数量。
4.减轻压力:长期的压力会导致NK细胞数量减少,学会调节压力对提高NK细胞数量有积极作用。
五、结论K细胞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参与抵抗病毒、肿瘤等病原体入侵。
关注NK细胞,维护其数量和功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保障身体健康。
NK细胞的研究进展
NK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01
抗肿瘤作用
NK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异常或 恶性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形成和 扩散。
02
03
抗病毒作用
免疫调节
NK细胞能够通过释放细胞因子 和趋化因子等机制,抑制病毒复 制和感染。
更多可能性。
03 NK细胞的激活与调控
NK细胞的激活机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
02
03
自然杀伤
NK细胞在体内充当第一道 防线,能够自然杀伤某些 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细胞 以及异常细胞。
激活信号
NK细胞通过识别被感染或 异常细胞表面的受体,接 收激活信号,从而启动杀 伤机制。
细胞因子的作用
一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 和白介素-2等能够激活 NK细胞,增强其杀伤活性。
硬皮病
NK细胞能够清除受影响的皮肤细胞,有助于缓解硬皮病等自身 免疫性疾病的症状。
05 NK细胞的未来研究方向
提高NK细胞的活性与杀伤力
发现新的激活信号
研究并发现能够更有效激活NK细胞活性的新信号分子或途径,提 高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基因编辑与改造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对NK细胞进行基因改造, 增强其杀伤功能和生存能力。
NK细胞的调控因素
抑制性受体
NK细胞表面存在抑制性受体,能够接收抑 制信号,调节NK细胞的杀伤活性。
免疫抑制分子
某些免疫抑制分子如CTLA-4和PD-1等也能够抑制 NK细胞的活性,维持免疫平衡。
细胞内信号转导
NK细胞的杀伤活性受到细胞内信号转导的 调控,如MAPK和PI3K等信号通路对NK细 胞的活化具有重要作用。
干扰素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功能及NK细胞
非特异免疫是针对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其中,干扰素和NK细胞起主要作用。
1.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α干扰素主要由人白细胞产生,β干扰素主要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α和β干扰素属于Ⅰ型干扰素,抗病毒作用较强。
γ干扰素由T细胞产生,为Ⅱ型干扰素(免疫干扰素),其免疫调节作用较抗病毒作用强。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VP)发挥效应。
干扰素首先作用于细胞的干扰素受体,经信号转导等一系列生休过程,激活细胞基因表达多种抗病毒蛋白,实现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抗病毒蛋白主要包括2′-5′A合成酶和蛋白激酶等。
前者降解病毒mRNA、后者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使病毒复制终止。
干扰素的作用特点:①间接性: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等效应分子抑制病毒。
②广谱性:抗病毒蛋白是一类酶类,作用无特异性。
对多数病毒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③种属特异性:一般在同种细胞中活性高,对异种细胞无活性。
④发挥作用迅速:干扰素既能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又能限制病毒扩散。
在感染的起始阶段,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生作用之前,干扰素发挥重要作用。
干扰素还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及抗肿瘤活性:包括激活巨噬细胞,活化NK细胞,促进细胞MHC抗原的表达等;此外干扰素还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2.NK细胞NK细胞能非特异杀伤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在感染早期,抗病毒特异性免疫应答尚未形成之前发挥重要的作用。
NK细胞的杀伤过程不受MHC限制,不依赖抗体,对靶细胞的杀伤也无特异性。
NK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作用
NK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作用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最常见的导致人类肝脏疾病的传染性病原体。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最严重并发症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自然杀伤(NK)细胞是免疫反应中识别并消除肿瘤或病毒感染的细胞,在肝细胞中根除HBV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NK细胞的表型和功能、NK细胞作为乙型肝炎免疫疗法新靶点以及通过针对NK细胞减少HCC或肝硬化的风险做一综述,为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标签: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自然杀伤细胞肝炎病毒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最常见、最容易导致人类肝脏疾病的传染性病原体[1]。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主要临床表现为免疫系统反应,尤其是自然杀伤(N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感染肝细胞的作用[2]。
长期持续的HBV感染,如慢性、无症状和隐匿性乙肝,可导致肝细胞癌(HCC)和肝硬化[3]。
目前,持续感染HBV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受感染肝脏中,NK细胞在消除感染病毒的免疫反应中扮演了重要角色[4]。
研究表明,NK细胞在HBV感染的免疫应答中扮演双重角色,破坏肝细胞、诱导肝炎和根除HBV[5]。
基于NK细胞在病毒感染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5],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NK细胞表型、功能相关文献,讨论了其作为潜在的免疫疗法靶细胞在乙肝及其相关疾病(包括HCC和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1 NK细胞的一般特征NK细胞在抗肿瘤及抗细胞内病原体(包括HBV)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NK细胞功能包括细胞溶解和分泌细胞因子、激活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s)[6-7]。
1.1 细胞溶解细胞溶解途径需要NK细胞-靶细胞直接接触和免疫突触的形成。
NK细胞溶解靶细胞的机制有两种。
第一种机制为Fas-L(NK细胞)和Fas(靶细胞)之间的交互通过外在途径激活凋亡[7]。
第二种机制为NK细胞通过免疫突触释放穿孔素和Granzymes[8]。
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wi t h c h r o n i c HC V i n f e c t i o n . a n d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NK s u b s e t c h a n g e s a n d i t s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M e t h o d s F l o w e y t o me t r y wa s u s e d t o d e t e r mi n e t h e f r e q u e n c i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s u b s e t s o f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NK c e l l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HCV i n f e c t i o n . a n d t h e c o re —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c h a n g e s i n NK c e l l s u b s e t s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a n t i v i r a l t h e r a p y a n d a n t i v i r a l e f i f c a c y wa s a n ly a z e d . Re s u i t s C o m—
细胞巨噬细胞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细胞巨噬细胞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研究随着病毒性疾病的不断增多,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病毒感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日益凸显。
在对抗病毒感染的过程中,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细胞巨噬细胞作为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其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细胞巨噬细胞是一种来自单核细胞系的专门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的免疫细胞。
在病毒感染中,细胞巨噬细胞通过吞噬病毒颗粒和感染病毒的细胞,将病毒颗粒消化分解为小碎片,并通过进行抗原呈递,激发T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达到对抗病毒感染的目的。
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表明,细胞巨噬细胞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十分复杂和重要。
例如,研究人员使用野生型和免疫缺陷小鼠进行的研究显示,细胞巨噬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程中会被激活,从而产生足够的细胞因子和其他免疫分子,促进抗病毒免疫应答。
此外,研究还表明,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细胞巨噬细胞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直接吞噬HIV病毒颗粒,或者释放有助于抑制病毒复制的分子来对抗HIV病毒。
除此之外,细胞巨噬细胞还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反应中各种进行所激活信号分子的平衡,来调控免疫应答的强度和节奏。
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细胞巨噬细胞在SARS-CoV-2感染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人体受到SARS-CoV-2感染时,细胞巨噬细胞会受到激活并释放各种免疫分子,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对于抗击病毒很重要,但是过强的免疫反应也会导致炎症过度增加,最终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衰竭。
因此,在SARS-CoV-2感染中,如何调节细胞巨噬细胞的反应,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总的来说,细胞巨噬细胞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尚有很多尚待研究的领域。
虽然细胞巨噬细胞的功能已经被部分认识和了解,但是其在免疫应答网络中的精细调控机制仍不十分明晰。
因此,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细胞巨噬细胞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和广泛,为抗击病毒感染提供更多的技术和思路。
细胞凋亡与病毒感染的关联研究
细胞凋亡与病毒感染的关联研究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死亡方式,也被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在正常的细胞调节过程中,细胞凋亡是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但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如肿瘤形成和病毒感染,细胞凋亡也可以促进疾病的发展和传播。
因此,研究细胞凋亡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病毒感染是引起许多疾病的原因之一。
病毒侵入细胞后,会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制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并使用细胞器来合成新的病毒颗粒。
这种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不仅会消耗宿主细胞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还可以诱导细胞凋亡。
研究表明,许多病毒感染会引起细胞凋亡。
例如,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会通过不同的机制诱导细胞凋亡。
这种细胞凋亡可以是直接诱导的,也可以通过招募宿主细胞的免疫细胞间接诱导。
此外,病毒感染还可以影响宿主细胞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导致细胞凋亡过程的异常和细胞生长控制的丧失,从而为肿瘤形成打开了突破口。
细胞凋亡的抗病毒作用与病毒感染相关的细胞凋亡除了促进病毒复制和传播外,还可以作为机体抗病毒的重要保护机制。
由于病毒入侵机体后,机体一般会通过激活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来消灭病毒。
其中,细胞凋亡是视为天然免疫的重要武器之一。
在细胞感染病毒时,细胞会产生天然免疫反应,包括产生干扰素和使用Toll样受体来激活免疫细胞。
这些反应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同时,细胞也可以通过启动细胞凋亡来消除已经感染病毒的细胞,从而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此外,某些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如多聚腺苷酸依赖的核糖酶(PRK),可以通过干扰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程序来抑制病毒的扩散。
PRK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调节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PRK的异常表达或功能可能会导致细胞凋亡程度的减少,从而增加病毒复制和传播的风险。
细胞凋亡在抗病毒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细胞凋亡作为一种抗病毒保护机制,其在抗病毒药物研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细胞凋亡通路可以作为研究对象,以开发新型的抑制剂和增强剂。
抗病毒感染免疫
抗病毒感染免疫在病毒感染早期,主要以固有免疫为主,这包括病毒入侵部位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如补体、降解素和溶菌酶等,干扰素和NK细胞。
其中IFN和NK细胞的作用尤显突出。
对防止病毒入侵、杀灭和清除病毒、终止感染,起着主要的免疫作用。
适应性免疫出现较晚,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病毒是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这就决定了细胞免疫在消除病毒感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抗体可以中和游离于细胞外的病毒,使病毒丧失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和感染力。
其在抗感染扩散过程中的作用也较为重要。
(一)固有免疫1.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结合,诱导合成多种抗病毒蛋白,从而实现对病毒的抑制。
抗病毒蛋白主要有2'-5'腺嘌呤核苷合成酶和蛋白激酶等。
前者可降解病毒的mRNA,后者可阻断病毒的转录和翻译,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终止病毒复制。
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在病毒复制的同时即产生和释放干扰素,并很快诱导邻近细胞使之产生干扰素。
因此,干扰素既能限制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的增殖,又能限制病毒在细胞间的扩散(图22-2)。
IFN-a和IFN-β不仅可活化巨噬细胞及NK细胞,而且还可促进病毒感染细胞表达MHC I类抗原,有利于CTL发挥杀伤性作用。
IFN-γ除具有抗病毒作用之外,还可诱导抗原呈递细胞表达MHC II类抗原,强化特异性免疫的识别过程,并可增强NK细胞、巨噬细胞和CTL的杀伤功能,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转化。
2.NK细胞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即可直接非特异性地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
病毒感染细胞后,由于MHC I类分子表达减少或缺失而活化NK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及颗粒酶,溶解破坏病毒感染细胞;或通过活化病毒感染细胞内的核酸酶,降解细胞基因组DNA,引起病毒感染细胞凋亡。
NK细胞的杀伤作用出现较快,因此在机体免疫监视和早期抗感染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NK细胞激活后,还可释放IFN-γ、TNF 等细胞因子,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微生物对抗病毒感染的机制研究
微生物对抗病毒感染的机制研究病毒感染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而微生物可能成为对抗病毒感染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微生物的种类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具有生物对抗病毒感染的潜力,大多数是属于细菌和真菌。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微生物对抗病毒感染的机制是复杂的。
一般而言,微生物通过两种途径来对抗病毒感染,即通过抗病毒物质或与宿主免疫系统合作。
微生物的抗病毒物质包括多种物质,其中最为普遍的是抗细菌素。
抗细菌素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真菌,而有些抗生素也可以抑制病毒。
通过这种抗病毒物质,微生物可以直接地对抗病毒,最终达到更好的防治感染的目的。
与此同时,微生物还可以与宿主免疫系统合作来对抗病毒感染。
此时,微生物起到的作用是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帮助宿主抵御病毒的侵入。
这种调节的方式包括直接通过特定的分子和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或者通过向宿主免疫系统提供信号分子、细胞因子等物质来调节其功能。
此外,部分微生物还可以在宿主细胞内生存并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发挥其抗病毒作用。
这里,我想重点介绍一下微生物通过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功能来对抗病毒感染的机制。
实际上,宿主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可以包括直接的免疫调节和抗炎调节两种方式。
对于这两种调节方式,微生物利用的机制有所不同。
免疫调节是指微生物可以通过一些信号分子和细胞因子来刺激宿主免疫系统,提高其免疫力,增加其对病毒的攻击力。
这些信号分子和细胞因子有时被称为细菌因子,它们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中的多种细胞,例如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来协同作用抵御病毒侵入。
此时,微生物起到的作用是间接地对抗病毒,通过帮助宿主免疫系统达到更好的免疫效果来抵御病毒的侵入。
抗炎调节是指微生物可以通过一些信号分子和细胞因子来抑制宿主免疫系统,减少其抗病毒时可能产生的过度炎症反应。
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避免宿主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造成损害,同时减小炎症反应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此时,微生物起到的作用同样是间接的,通过减轻宿主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炎症反应来抵御病毒。
NK细胞在HIV感染中的作用:进展和展望
NK细胞在HIV感染中的作用:进展和展望曾永秦;逄晓莉;汪笛;李蓓;樊立娜;郝禹;李国立;杜娟;赵红心【期刊名称】《传染病信息》【年(卷),期】2018(031)006【摘要】NK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NK细胞是重要的抗病毒免疫细胞,识别被感染细胞后,能快速分泌颗粒酶和穿孔素裂解细胞,并分泌促炎症因子如IFN-γ、TNF-α引起更广泛的免疫应答,控制机体病毒的数量.目前研究表明,HIV感染可以引起NK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的改变,NK细胞也能控制HIV及感染细胞,有助于病毒的清除与控制.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HIV感染者CD4+T细胞的数量,将病毒载量控制在低水平,但病毒储存库的存在仍然是HIV治疗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最近对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猕猴和HIV感染者的研究发现,存在于B细胞滤泡中的NK细胞可抑制病毒复制、清除储存库,为病毒储存库的清除提供新的研究方向.随着对NK 细胞研究的深入,其在HIV感染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NK细胞的表型、功能及其在HIV感染中的改变与作用进行介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总页数】6页(P566-571)【作者】曾永秦;逄晓莉;汪笛;李蓓;樊立娜;郝禹;李国立;杜娟;赵红心【作者单位】100015,北京大学地坛教学医院感染一科;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100015,北京大学地坛教学医院感染一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91【相关文献】1.HIV感染者T细胞NKG2 C/NKG2 A表达及与疾病进展关系研究 [J], 陶安福;何磊;张子宁;傅雅静;刘静;胡清海;姜拥军2.Th17细胞在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刘丽改;伦文辉3.NK细胞与HIV/SIV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 吴芳新;王卫;魏强4.调节性B细胞在HI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康文臻;党便利;孙永涛5.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HIV感染研究进展 [J], 张秋月; 粟斌; 张欣; 吴昊; 张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DCC作用
ADCC作用
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机制,其中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通过特异性抗体介导的识别和杀死
靶细胞。
ADCC的过程中,特异性抗体与靶细胞上的抗原结合,激活NK细胞的Fcγ受体,从而引发NK细胞释放细胞毒素的
反应。
ADCC作用的机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解释:首先,细胞表面的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接下来,NK细胞上的Fcγ受体与抗体上的Fc区域结合,激活NK细胞。
激活的NK细胞释放细胞毒素,如穿孔素和颗粒酶,通过两种
主要的途径来杀死靶细胞。
一种途径是通过颗粒酶的释放,颗粒酶可以在靶细胞上引发细胞死亡。
另一种途径是通过穿孔素的释放,穿孔素在靶细胞上形成孔,导致靶细胞溶解。
ADCC作用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和清除感染的功能。
在感染过程中,特异性抗体可以识别和结合病原体表面的抗原,激活
NK细胞进行杀伤。
此外,ADCC作用还参与肿瘤的免疫治疗。
特异性抗体可以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激活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总结而言,ADCC作用通过特异性抗体与靶细胞结合,激活
NK细胞杀伤靶细胞。
它在免疫调节和抗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
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因子的作用[26,27]。
多价抑制剂出现还可能因改变N S3蛋白的构象,降低病毒蛋白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减小细胞伤害。
另外,抑制剂如何定向到病毒感染细胞,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理想的办法是利用感染肝细胞特异性表达的抗原作为导航靶位,将抑制剂或抑制剂表达载体定向到感染细胞内,定点清除病毒。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HCV研究的深入,人类最终战胜丙型肝炎的日子已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1 成军.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28(1):23~272 Failla C,et al.J V iro l,1994;68:3753~37603 D iM arco S,et al.J B i o l Chem,2000;10:7152~71574 Barten sch lager R,et al.J V iral H epat,1999;6(3): 165~1765 Bu tk iew icz N,et al.J V iro l,2000;74:4291~4301 7 Yao N,et al.Structu re,1999;7:1353~13638 L ove RA,et al.Cell,1996;87:331~3429 Grakou i A,et al.P roc N atl A cad Sci U SA,1993;6:10583~1058710 Yao N,et al.Structu re,1999;7:1353~136311 Ish ido S,et al.B i ochem B i ophys R es Comm un,1998;244:35~4012 Bo row sky P,et al.A rch V iro l,1999;144:687~70113 Sakam u ro D,et al.J V iro l,1995;69:3893~3896 14 Kw un HJ,et al.J Gen V iro l,2001;82:2235~224115 Sh i m izu Y,et al.J V iro l,1996;6:127~13216 Zhang RM,et al.J V iro l,1997;6:6208~6213 17 U rban i A,et al.J B i o l Chem,1997;6:9204~920918 Sudo K,et al.B i ochem B i ophys R es Comm un, 1997;238:643~64719 N arjes F,et al.Expert Op in Investig D rugs, 2003;12(2):153~16320 U eno T,et al.J V iro l,2000;74:6300~630821 Fukuda K,et al.Eu r J B i ochem,2000;267:3685~369422 H ein tges T,et al.J M ed V iro l,2001;65:671~68023 Berdichevsky Y,et al.J V iro lM ethods,2003;107(2):245~25524 Y iM,et al.J V iro l,2003;77(6):3557~356825 Y iM,et al.RNA,2003;9(3):331~34526 L uo G,et al.J V iro l,2003;77(5):3312~3318 27 L ohm ann V,et al.J V iro l,2003;77(5):3007~3019N K细胞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二系 (杭州 310029)孙超超综述 蔡 挺审校[摘 要] N K细胞是一种重要的淋巴细胞,在机体抗病毒自然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随着对N K细胞表面受体及其特异性配体的认识,N K细胞抗病毒感染的特异性应答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观点,使调节通路更为复杂,对N K细胞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N K细胞因机体无需预先致敏就具有杀伤肿瘤细胞作用而被认识。
许多研究表明,N K细胞构成了抗病原微生物阶段第一道免疫杀伤防线[1]。
N K细胞不仅具有抗肿瘤、抗微生物作用,而且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在炎症及免疫应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抗病毒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介绍N K细胞抗病毒免疫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1 病毒逃逸N K细胞杀伤机制N K细胞杀伤靶细胞由抑制性(K iller Cell Inh ib ito ry R ecep to rs,K I R)和激活性受体(K iller Cell A ctivati on R ecep to rs,KA R)介导, N K细胞搜寻、攻击“M HC 类分子丢失 变异”的细胞,对那些病毒感染或癌变异致M HC 类分子丢失或下降的细胞以及某些同种异型或异种细胞K I R不能识别并与之结合,无法传入抑制信号,致使N K细胞激活而杀伤上述靶细胞,机体处于免疫稳定状态。
K I R每条肽链的胞质区末端均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 I M s)。
K I R与其配体结合后,胞浆末端的IT I M s磷酸化,磷酸酶聚集活化影响激活性受体的信号传导,并产生抑制信号,抑制N 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
近年来KA R及其配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因发现较晚,相关报道亦较少。
多数研究涉及的K I R胞质区不含IT I M s,但跨膜区含有一个带正电荷的精氨酸残基,并通过胞浆中带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 s)的信号分子(FcΕRΧ,CD3Φ和DA P12)转导活化信号,直接诱导N K细胞杀伤功能。
因此,抑制性受体、激活性受体与其相应配体的的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着N K细胞的功能活性。
病毒通过作过于N K细胞激活及杀伤感染细胞的各环节逃逸N 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N K细胞受体尤其是KA R在抗病毒免疫防御中起主导作用。
有些病毒通过各种机制下调M HC 类分子使感染细胞逃避细胞毒性T 细胞(CTL)杀伤的同时,根据“丧失自我”假说,易成为N K细胞的攻击对象。
但病毒选择性下调HLA2A和HLA2B,HLA2C和HLA2E表达并无明显影响。
后两者不被CTL识别,却能被抑制性受体识别,保护感染细胞免于N K细胞杀伤,故病毒对M HC 类分子选择性下调使感染细胞既免于CTL识别,又免于N K细胞的识别[2]。
此外,人巨细胞病毒(HC M V)U L40可增强感染细胞表面HLA2E表达,由CD94 N KG2A介导,产生抑制信号,抵抗N K细胞杀伤[3]。
病毒感染细胞产生的异常M HC 类分子也可以向N K细胞转导抑制信息,最终有助于N K细胞抑制性受体识别选择性表达或异常表达或表达增强的M HC 类分子配体。
疱疹病毒能够编码M HC 类分子类似物,与K I R结合,逃逸N K细胞的杀伤。
小鼠巨细胞病毒(M C M V)的m144和鼠巨细胞病毒的r144编码产物均与M HC 类分子具有同源序列,可能与一种尚未定论的K I R相互作用,增强宿主体内的病毒作用。
另一种M C M V m157编码与M CH 类分子具有结构同源而非序列同源的分子,直接与抑制性受体L y49I 结合,但对确切作用尚不清楚[4]。
HC M V编码的M HC 类分子类似物糖蛋白抗原U L18能识别白细胞抑制受体,不受病毒下调M HC 类分子机制的影响[5]。
M C M V中另有10种尚未明确的O R F编码产物,推测具有M HC 类分子结构,但无明显同源序列[6],这些产物可能作为M HC 类分子类似物与K I R结合或起到其它免疫调节剂的作用。
病毒可影响配体的表达如协同刺激分子B7和粘附分子I CAM21,从而影响靶细胞激活N K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的能力。
除此之外,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可与N K细胞表面CD81结合,产生抑制效应,不同于与T细胞结合产生的协同刺激作用[7]。
总之,病毒通过选择性表达抑制性配体以及影响辅助受体配体等途径阻断KA R在N K细胞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
2 N K细胞激活性受体与病毒感染抗病毒感染中KA R的作用逐渐被认识。
M andelbo i m等[8]报道了首例KA R识别病毒蛋白,即人类KA R NA p46可与流感病毒血凝素及副流感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结合,可能介导抗病毒作用,但相互识别作用有赖于唾液酸残基的广泛表达。
但上述结果在人体内较难得到证实。
鼠N K细胞识别M HC分子主要依靠L y2 49受体,其中有一些是非抑制性的。
近年对小鼠N K细胞激活性受体L y49H有深入研究,且第一个被确认为是体内抗特异性病毒感染不可或缺的KA R[9]。
L y249H表达的遗传缺失,对M C M Y的易感性增强,故L y249H证实了定位于小鼠第6号染色体远侧的N K基因复合体上的Cm v1r(抗M C M V)遗传位点。
在体内用抗L y249H抗体封闭该位点,正常耐受株小鼠与遗传易感株小鼠对M C M V有相同的敏感性。
正确表达的L y249H通过含有ITAM的DA P12(亦称KA R相关蛋白,KA RA P)传递激活性信号,发挥抗M C M V作用。
A rase[4]和Sm ith[6]将L y249H和DA P12转染由感染M C M V靶细胞激活的异性细胞系,分别研究了L y249H的配体。
前者采用突变型M C M V,后者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均证明L y249H能够特异性识别M C M V m157。
L y249H及其配体m157的发现,为研究N K细胞抗特异性M C M V免疫应答提供了新途径。
将N K细胞与感染M C M V的巨噬细胞或传染m157的其它细胞系共同在体外培养,通过胞内IFN2Χ和A TA C的染色发现表达L y249H的N K细胞可在早期阶段被活化[6]。
Dokun等[10]证实体内M C M V感染不仅能刺激N K细胞增殖,而且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感染后1~2天),N K细胞增殖是非L y2 49H选择性的,这与病毒感染或IFN2Α Β刺激所引起的由细胞因子驱动的T细胞“旁观增殖”(stander2byp ro liferati on)相似。
这表明病毒介导的N K细胞增殖初始阶段是对增殖性细胞因子如I L215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随后L y2 49H N K细胞选择性增殖,4~6天达高峰。
若用抗体封闭L y249H,则无第二阶段增殖期,表明L y249H识别感染M C M V细胞,刺激L y2 49H N K细胞的选择性增殖。
感染痘苗病毒后,仅有N K细胞增殖的第一阶段,无第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