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1
国学经典《论语》全文及译文
【导语】《论语》是孔⼦及其弟⼦的语录结集,由孔⼦弟⼦及再传弟⼦编写⽽成,⾄战国前期成书。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及其弟⼦的⾔⾏,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经典《论语》全⽂及译⽂。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 【译⽂】孔⼦说:“学了⼜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来,不是很令⼈⾼兴的吗?⼈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吗?” 2、⼦⽈:“巧⾔令⾊,鲜矣仁。
” 【译⽂】孔⼦说:“花⾔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是很少有仁德的。
” 3、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为别⼈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君⼦⾷⽆求饱,居⽆求安,敏于事⽽慎于⾔,就有道⽽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译⽂】孔⼦说:“君⼦吃不追求饱⾜,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谈谨慎,时时改正⾃⼰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 5、⼦⽈:“不患⼈之不⼰知,患不知⼈也。
” 【译⽂】孔⼦说:“不怕没⼈了解⾃⼰,就怕⾃⼰不了解别⼈。
” 6、⼦⽈:“《诗》三百,⼀⾔以蔽之,⽈:‘思⽆邪。
’” 【译⽂】孔⼦说:“《诗经》三百(零五)⾸,⽤⼀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 7、⼦⽈:“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逾矩。
” 【译⽂】孔⼦说:“我⼗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岁,得知天命;六⼗岁,⼀听别⼈⾔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到了七⼗岁,便随⼼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 8、⼦⽈:“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一章
论语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如下: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再得到官位的,是淳朴的一般人。
先得到官位再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
如果要选用人才,我主张选用先学习再做官的人。
”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译文:孔子说:“跟随我在陈国、蔡国之间的学生,与这两国的君臣,都没有什么交往。
”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译文:德行优良者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杰出者有:宰我、子贡。
长于政事者有:冉有、季路。
熟悉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因为他对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是不喜欢的。
”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译文: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别人都不质疑他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
”6、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子。
译文: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孔子就把他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南宫适)。
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死死矣。
今也则亡。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人了。
”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译文:颜渊死了,他的父亲请求孔子把车子卖掉给颜渊买个外椁。
孔子说:“不管有才华还是没有才华,但都是自己的儿子呀。
(我的儿子孔鲤死了,也只有内棺而没有外椁。
我不能(卖掉车子)徒步行走来为他买外椁,因为我也曾做过大夫,是不可以步行的呀。
”9、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译文:颜渊死了。
孔子说:“噫!天亡我也!天亡我也!”10、颜渊死,子哭之恸。
论语《先进第十一》原文及解读
论语《先进第十一》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先进第十一》原文及解读【导语】:(共二十六章) 11.1 子曰:先进(1)于礼乐,野人(2)也;后进于礼乐,君子(3)也。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论语》11-20篇中的成语
成语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5.9 志士仁人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 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成语义: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
15.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 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成语义: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 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 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
16.1
开柙出虎
原文: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 椟中,是谁之过与?
成语义:原指看管虎的人未尽 责任。后也用来比喻放纵坏人。
16.5 直谅多闻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 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 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成语义:为人正直,守信用,而且见 识广博。
16.9 困而不学 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 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 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成语义:遇到困惑而又不学习。指 基础很差而又不爱学习。
成语义:一句话导致国家沦亡。告诫人出言慎重。
13.16
近悦远来
原文: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 远者来。” 成语义:邻近的人由于受到恩惠而 喜悦,远方的人也闻风赶来归附。
13.17
欲速则不达
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成语义:做事只想快速,目的反而达 不到。指急于求成,反而无法把事情 办好。
成语义:说话一定要守信用,行 动一定要坚决果断。
13.23 和而不同 原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 同而不和。
成语义:虽然与人和睦相处, 但不盲从附和。
13.25 求备一人 原文: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 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 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 焉。” 成语义:要求人完美无缺。比喻对 人苛求的非常过分。
国学宝典《论语》:先进第十一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先进第十一原文翻译先进第十一【原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论语·先进第十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先进第十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原文】11.8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译文】颜渊死的时候,孔子说:'啊!苍天灭我啊!苍天灭我啊!'【解读】颜渊死的时候,孔子已经是老年晚境时刻。
《论语》中没有记载孔子父母离世,甚至儿子死的时候的情感表现。
唯独记载了弟子颜渊死的时候,他悲恸欲绝。
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极端情感?我们要知道孔颜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师徒关系,是亦师亦友、亦父亦子、亦兄亦弟的关系,是生命想通、心灵相通的朋友,更为重要的是孔子一生的努力和探寻的学问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唯恐都系于颜回一身,文化的延续是孔子生命的根,断绝这些,孔子能不锥心的悲恸吗?【原文】11.9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译文】颜渊死,孔子哭得过分悲恸。
跟随的人说:'您过分伤心了!'孔子说'过分伤心了吗?这样的悲恸不为他还为谁呢?' 【解读】孔子为这样的一个弟子悲恸,伤心伤情,也因为这样的失去伤了身体。
不全是为了师生之间的亲亲情感,更是为了文化的断续而悲。
【原文】11.10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
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
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译文】颜渊死,同学们想要以厚礼埋葬他。
孔子说:'不可以这样。
'他的同学还是厚礼埋葬了他。
孔子说:'颜回把我想父亲那样看待,我却未能把他当儿子那样看待。
不是我要这样,是那些同学要这样啊。
'【解读】理解这一章需要考虑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世人大多会认为葬礼隆重就是对死者的尊重。
然而,孔子认为对死者的尊重应该体现在对死者意愿的尊重。
颜渊生前节俭,不喜欢铺排。
所以,隆重的葬礼并非颜回的生前意愿,而这样做也不是孔子这样做的。
国学经典:论语(三)论语第十一至第十五篇译文
国学经典:论语(三)论语第十一至第十五篇译文论语先进篇第十一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孔子说:先进一辈,从礼乐方面讲,像是朴野人。
后进一辈,从礼乐方面讲,真像君子了。
但若用到礼乐的话,吾还是愿从先进的一辈。
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译文】孔子说:以前从我在陈蔡的,此刻都不在我门下了。
德行: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有宰我、子贡。
政事:有冉有、季路。
文学:有子游、子夏。
3、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
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4、子曰:孝哉,闵子骞。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译文】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5、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
的诗句。
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6、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弟子哪个是好学的呀? 孔子对道:有颜回是好学的,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是没有了。
7、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译文】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
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
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
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而给他买椁。
因为我还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
8、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译文】孔子的学生颜渊死了,孔子说:噫,这是老天亡我的命啊!这是老天亡我的命啊!9、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译文】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
论语先进十一原文翻译评析归纳
论语-先进十一 本篇谈论的就是孔子对众弟子的具体评价以及鼓励与教诲。
11、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 【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人,就是普通百姓。
后学习礼乐的人,就是世袭的贵族。
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就遵从前者"。
【解读】对这一章的解读各家不一,就目前我读过的书来瞧,我还不能完全赞同那一家的说法,于我个人而言,坦率地说我还没有完全参透孔子的原意,暂且这样理解吧。
11、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 【译文】孔子说:"跟从我周游陈蔡之间受苦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了。
道德修养好的人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与仲弓。
善于辞令、口才好的有宰我、子贡。
长于政事的学生有冉有与季路(子路)。
文学才华突出的有子游与子夏。
" 【解读】我的理解,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就是晚年回到鲁国的时候了。
她带着满怀的感情回忆与她一起颠沛流离的那些学生与那些过往的岁月。
有感慨、有惋惜、也有留恋,万般情感皆在心头。
接下来她对自己的弟子做了一个总评,也就就是后世所说的孔门"四科十哲",这十哲也就就是孔子一生的学生中最优秀的十个人。
十哲的优秀不像我们今天所说的一定奖学金获得者,而就是各具特色与突出长处的学生。
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才很值得思考。
11、3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 【译文】孔子说:"颜回这个学生不就是对我有帮助的人,对我所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 【解读】颜回就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视之如子、如生命之友,但她为什么说颜回就是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人呢?这里直接反映了孔子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观念,那就就是"教学相长",孔子不但希望弟子能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得到提高,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教学中有所成长。
国学宝典《论语》:先进第十一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先进第十一原文翻译先进第十一【原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论语十则及翻译
论语十则及翻译《论语》薄书一本,一万余字,细读一遍,一生无害。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论语十则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论语十则及翻译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论语12则原文
论语12则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有子问曰:“有一以聪明,斯亦极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聪明在学,礼以行之。
”子曰:“聪明就应在学习中得到,而礼以行之,则乃可以更为高尚有道,仁义圆满。
若聪明过于孤独,而礼也无度,则穷其效用。
故曰:“聪明在学,礼以行之。
”《论语》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子曰:“为人子,事父事母,孝也;视兄弟,恭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衣服其余,弗费也。
”《论语》4、子曰:“诲女教也,视之以养。
”子曰:“诲女教也,视之以养,有义则行之;有过则改之。
视幼而教诲,有过则废焉,无过则进焉,孝弟而已矣。
”《论语》5、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若言不信,行不果,则乱矣。
惟弟子宜思之。
故言不经,行不果,不足以及人;言乃先,行乃后。
言不符,行不谐,不足以及人。
”《论语》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得与固,失与顺;非与固,失与顺,无以弗得也。
”《论语》7、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子曰:“尊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寒者,不患贫而患不安;必有失也,尊以待之。
临以辩之,故人莫不以明德自荣。
” 《论语》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衣服上下其宜,寝朝乎室,不乱于家。
”《论语》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温故,不知新,又何以学我无?爱之,方中也。
憎之,厌中也。
人之为德,我知之矣;人之好恶,我亦知之矣。
”《论语》10、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以及下,则能坚;主恭敬以及上,则能逮。
论语第十一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十一章原文及翻译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论语第十一章概述
2.原文及翻译
1.1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1.2 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1.3 德行:颜渊、闵子骞
正文
【论语第十一章概述】
论语第十一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孔子关于礼乐的观点,指出先学习礼乐的人可能是乡下人,后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
第二部分是孔子谈到跟随他周游陈蔡之间的学生,现在都不在他身边了。
第三部分是德行的论述,提到颜渊和闵子骞。
【原文及翻译】
1.1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原文: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乡下人啊;后来学习礼乐,君子啊。
如用的,那么我们从前辈。
1.2 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原文: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译文:孔子说:"跟从我周游陈蔡之间受苦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了。
1.3 德行:颜渊、闵子骞
原文:德行:颜渊、闵子骞。
译文:德行方面,颜渊和闵子骞是值得称赞的。
综上所述,论语第十一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礼乐、学生以及德行的观点。
在这一章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礼乐的重要性,并表示自己更倾向于先学习礼乐的人。
同时,他也提到了跟随他周游陈蔡之间的学生现在都不在他身边了,表达了对学生们的思念之情。
论语第十一讲
《论语》解读 论语》
第十一讲:知人论世 第十一讲:
论语解读
知人论世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 立也。”《卫灵公》
“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都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下惠恐 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 鲁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厘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 托之。男子闭户而不纳。妇人自牖与之言曰:“子何为不纳我乎?”男子曰: “吾闻之也,男女不六十不间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妇人曰: “子何不若栁下恵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男子曰:“栁下恵固 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学栁下恵之可。”孔子曰:“欲学栁下恵者, 未有似于是也。”《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 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 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 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论语解读
知人论世
孔子曰:“伺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 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 瞽。”《季氏》
论语解读
知人论世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卫灵公》
论语解读
知人论世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卫灵公》
论语解读
知人论世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 乎!”《宪问》
论语解读
知人论世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
论语解读
知人论世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 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卫灵公》
论语解读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知识点梳理及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
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
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形式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其核心思想为“仁”。
被世人称为“孔圣人”,与孟子并称“孔孟”。
二、三行对译【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注释】①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②说:同“悦”,愉快。
③愠:生气,恼怒。
④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注释】①吾:人称代词,我。
②日:每天。
④省,自我检查,反省。
③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⑤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⑦信:诚信。
⑧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注释】①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
命,命令。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论语》论仁
六、杀身成仁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 孔子在谈论仁人志士对待生死得态度时,指出仁者应有“杀身成仁”得决心和准备。
七、修身达仁
• 1.“仁”是道德标准和理想人格(孔子把具备“仁”得理想人格得人称为“君子”。孔子得学生曾 参说“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仁”与生活
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 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当大家 了解完孔子得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
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
(1)克己复礼:克制
• 自己,回复到礼得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
• 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
•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
• 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
• 意识到,你身边得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得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得工 人,如为我们宿舍得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得宿管老师,如为我们学校得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得门卫老师……当 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得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 得原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得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得一 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得条目。”孔子说: “不合于礼得不要看,不合于礼得不要听,不合于礼得不要说,不合于礼得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 要照您得这些话去做。”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注音版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注音版《论语·先进篇》是《论语》中的一篇,全文分为十一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对于先进及其修养的思考和教导。
本文在教导人们如何做先进人物的同时,也探讨了先进人物的特点和品德。
先进篇第一章是关于如何赞赏和学习先进人物的。
孔子强调,一个人应该向先进人物学习,但不应简单地崇拜他们。
他说,“如用之,则可知勇乎?”先进篇第二章是探讨如何培养自己成为先进人物。
孔子说,“自行束脩,师道以立。
”他认为,一个人必须首先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然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和榜样。
先进篇第三章讨论了学习的过程。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暂的目标。
他强调,一个人应该不断努力,永远追求更高的境界,而不是满足于眼前的成就。
先进篇第四章强调了在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说,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才能真正地了解事物的真相,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先进篇第五章主要阐述了孔子对于先进人物的评价。
他认为,一个先进人物应该有博学善思的能力,懂得分辨是非,勇于承担责任,并且有着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标准。
先进篇第六章是孔子对于先进人物能力的评价。
他强调,一个人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先进人物。
他说,“能知不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先进篇第七章讨论了如何做一个贤人。
孔子认为,一个贤人应该尽力聚德修业,以便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道德标准。
先进篇第八章强调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孔子说,“上好下法,则民服;上不好下法,则民不服。
”他认为,一个人的言行和品德会直接影响到他所引导的人们。
先进篇第九章提出了先进人物的标准。
孔子说,一个先进人物应该有温和的性格,善于与人交流,能够调和人际关系,并且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先进篇第十章是关于教育的。
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他强调,一个人应该尽力去教育和培养年轻人,以便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并且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论语第十一章先进篇心得总结
论语第十一章先进篇心得总结的第十一章先进篇,读来真让我感触颇多。
这一章里,孔子和他弟子们的言行举止,就像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眼前不断展开。
先来说说这一章中的一些具体内容吧。
里面提到了颜回的安贫乐道,子路的直率勇敢,还有孔子对于不同弟子的评价和教导。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就拿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小宁来说吧。
小宁啊,那可真是个特别的人,跟颜回有点相似之处呢。
小宁的家庭条件不算好,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出租屋里,房间简陋得很,一张旧床,一个掉了漆的书桌,还有一把坐上去嘎吱嘎吱响的椅子。
可他却把那小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在墙上贴了自己写的励志话语。
有一次我去他那里,一进门就被那股积极向上的氛围给感染了。
他正在那张书桌上认真地学习,台灯的光洒在他专注的脸上。
我好奇地问他:“小宁,你这条件这么艰苦,咋还这么有劲头呢?”他抬起头,笑着对我说:“这算啥艰苦呀,能有个地方让我安安静静学习,我就很满足啦。
”他的眼神里透着坚定,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颜回那种“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境界。
小宁在学习上也特别刻苦。
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背单词,晚上我们都出去玩了,他还在那里做练习题。
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约好一起去看电影,大家都到齐了,就差小宁。
打电话一问,他居然还在图书馆查资料,为了一道难题在那钻研呢。
等他赶到电影院的时候,电影都快结束了。
我们都埋怨他,他却一脸不好意思地说:“哎呀,那道题我要是不弄明白,心里就不踏实。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知识竞赛。
小宁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比赛前的那几天,他几乎是废寝忘食,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准备上。
我们都劝他别太拼了,可他却说:“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得好好把握。
”比赛那天,他在台上镇定自若,对答如流,最终赢得了比赛的冠军。
那一刻,他站在领奖台上,笑容灿烂得像阳光一样。
再回过头来看中的先进篇,我觉得孔子对于弟子们的教导,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要有自己的坚守和追求。
中考语文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11 待价而沽
11 待价而沽有一天,子贡对孔子说:“我的柜子里有一块美玉,我是继续把美玉收放起来呢,还是找一个有眼光的买家,把美玉卖掉呢?”孔子不懂得经商,为什么子贡还要问孔子这种问题呢?子贡的心里认为,像孔子这样学术渊博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贪官,但是却不愿意出来做官,不愿意为天下人付出,古代的君子个个都配有美玉,因为那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子贡就借物喻人,想知道孔子愿不愿意出去做官,也想知道,如果有人请自己去做官,自己是不是应该马上去。
孔子回答子贡说:“卖掉吧。
但是,打算把它卖了的话,一定要等遇到欣赏他的人再卖。
”于是,子贡明白了,孔子并不是不愿为天下人做事,而是在等待欣赏他的人。
如果着急去做官,遇到不识货的人,把好好的美玉看成了玻璃就糟了。
子贡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知道了自己应该学会等待。
一个人再怎么优秀,也要等到欣赏自己的人,再去为他服务。
如果是没有人欣赏你,或者没有遇到自己想要的,大可不必着急,等待合适的时机就好。
不久,子贡遇到了欣赏他的人,他先后做了鲁国和卫国首相。
他把从老师那学来的技能发挥得淋淋尽致,为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事。
后来,他又感觉自己不喜欢做官,就辞官下海经商,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成为当时孔子弟子之中的首富。
不只是子贡,我们熟悉的姜太公姜尚,也是待价而沽的典范。
殷商王朝后期,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而西部的周部落,由于西伯姬昌实行仁政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
足智多谋的姜尚,得知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来到渭水之滨的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等待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放上鱼饵,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
但姜尚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并且离水面三尺来高。
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正好遇见了钓鱼的姜尚。
姜尚奇特的钓鱼方法吸引了文王的注意。
于是,便和他聊起天来。
谈话中,周文王发现姜尚是一个目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信,所要遵守的诺言;近,符合;义,《礼记·中庸》:“义者,宜也”,依然是符合于礼;复,实践诺言,朱熹《论语集注》:“复,践言也”,正是此意。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之意就是:所守的诺言如果符合于义,那么所说的话就能够兑现。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是指恭敬、谨慎的态度符合于礼,就不致遭受到耻辱。
“远”在此处是使之远离之意,可理解为避免。
“耻”、“辱”二字其实是一个意思,按《说文解字》的说法:耻既是辱,辱既是耻。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的“因”字是有争论的。
有人认为此处的“因”通“姻”,那么“因不失其亲”就是“与之婚姻的都是可亲之人”,这种说法有些牵强。
“因”字在此应解作“依靠”,“因不失其亲”既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近的人。
“宗”在此处为“宗而主之”的意思。
这句话是说:(由于)依靠的都是关系亲近的人,(这个人)也就可靠了。
有子说:“所守的信符合义,说的话就能兑现。
态度容貌的庄矜合于礼,就不至遭受侮辱。
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
12、【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语境】
听了有子的议论,子禽说:“善于观察,就是好学的人吧!”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患:忧虑,担心。
人:指别人。
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不了解自己,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之:助词,无意。
不能:没有能力(才能)
也:一样,相等
译文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
1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
意译: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想管理好一个团队或组织,从行为上,自己必须身体力行,成为表率;从思想和战略上,自己要明白这个团队的使命和任务并且坚定不移,就像天空中的北斗星,处在他应在的位置,永远是那么的从容和淡然。
白天,大家见不到他;而当夜晚大家看不清前面的路时,就会看到灿亮的北斗星,指示着自己前行的方向。
1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自真情”。
思是发语词无意义,无邪是直的意思。
也就是说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出自真情之自然流露而有这些作品的。
此章另有一种解释是:诗经有劝善惩恶的意思,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基于无邪的思想来创作这些诗篇,而读了它之后,人应该也可以去除邪恶的思想。
这种解法是把思解释为思想。
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思无邪”一词出自《诗经·鲁颂驹》篇: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祛祛:强健的样子;徂:行、往;思:发语词无意义,思无邪:马行直前的意思。
16、《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意思是:我十五岁时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三十岁时略有建树;四十岁时能明辨是非,不受迷惑;五十岁时已能掌握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能冷静思考而不冲动;七十岁时已能做到按照是非和道德标准而从容应对,言论和行动都不逾越规矩。
17、、“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意思是对父母能付出当自己孩子生病的时候那种关心的程度才是孝道;
《论语·为政篇》
【注释】
①孟武伯:姓孟孙,名彘,“武”是谥号,孟懿子的儿子。
【翻译】
孟武伯问有关孝的事,孔子说:“父母只为孝子的疾病而担心。
”(把这种父母对你忧愁的心情用于对待父母,就是孝。
18、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
子游请教什么是孝。
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侍奉父母。
就连狗与马,也都能服侍人。
如果少了尊敬,又要怎样分辨这两者呢?”[1]解读
一般的翻译,包括朱熹在内,翻译为:“现在所谓的孝顺就是奉养父母亲,但是我们对于狗跟马也能养,如果你不尊敬父母亲,那你跟养狗跟马有什么差别呢?”
这样的翻译是不通的,哪里有养父母亲跟养狗养马对照的,这是讲孝顺正好降到最不孝顺的情况,我们奉养父母亲要把自己比喻为狗跟马。
那为什么特别要提狗跟马呢?狗替人看门,马替人拉车,所以古人在动物里面提别挑狗跟马作为代表,就是它能为人类服务。
到现在我们还在用这个词“愿效犬马之劳”。
代表狗跟马是可以照顾人的,帮助人的。
如果子女只是对父母奉养而不尊敬的话,那跟狗跟马照顾人有什么区别呢?(狗跟马不会尊敬人)所以我们在奉养父母的时候还要尊敬父母。
[2]
19、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来问孝,孔子说色难。
什么叫色难呢?就是态度很难。
他说:“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事的时候,像我们做后辈儿女的,看见父母扫地,接过扫把来自己做。
“有酒食,先生馔。
” (先生是现代的一般称呼,古代对前一辈的人都尊称为先生。
”有好吃的,就拿给父母长辈吃。
“曾是以为孝乎?” (“曾是”是假定的意思)你以为这样就是孝吗?替长辈做了事,请长辈吃了好的,不一定就是孝了。
为什么呢?“色难”。
态度很重要,好像我们下班同家,感到累得要命,而爸爸躺在床上,吩咐倒杯茶给他暍。
做儿女的茶是倒了,但端过去时,沉着脸,把茶杯在床前几上重重的一搁,用冷硬的语调说:“喝嘛!”在儿女这样态度下,为父母的心理,比死都难过,这是绝不可以的。
所以孝道第一个要敬,这是属于内心的;第二个则是外形的色难,态度的。
子夏问了同样的问题,什么是孝。
孔子说,子女侍奉父母,只有和颜悦色的面色最难能可贵。
人的脸色,是由心决定的。
子女对于父母,必然有深切笃定的孝心,由此才会有愉悦和婉的面容。
凡事都可以勉强,惟有面色不大容易伪装,因此说最难,能做到这一点的就可以说是真孝顺了。
至于说父兄有事,做子弟的帮忙代劳,子弟有酒饭,请父兄共享,固然是应当提倡的,但并不困难,不可以以此来判断孝顺与否。
前面子游问孝,夫子说要敬亲,这里子夏问孝,夫子说要爱亲。
子游、子夏都是夫子的高徒,供奉父母的礼节对他们来说不成问题,唯恐他们的敬爱之心不够恳切,用这话来警示弟子,让他们知道,侍奉父母之道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在,因此不应该求之于外,要求之于内心。
还是说孝,这里说到的是勉强与发自内心的区别,孝顺不是表面文章,而是由心而生的实际行动,脸色只是内心的体现之一,心生孝顺,外貌自然有好的表现。
同样推广到天下百姓,利益人民不是做面子工程,真心从人民的角度考虑。
2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说:“看他的所做所为,考查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
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
先生说:“要观察他因何去做这一事,再观察他如何般去做,再观察他做此事时心情如何,安与不安。
如此般观察,那人再向何处藏匿呀!那人再向何处藏匿呀!”
这是夫子教人观察别人的方法,觉得,钱穆的译文有点不直接。
这个段落,无非是说,看一个人,看他做事的动机,用什么办法达到目的,作事情时候的状态如何?
似乎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眼前,每天,我们看到这样的人多矣。
但如果从自己是被“察”的角度去看,可说的,就多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