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岳麓版: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8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单元提升练(八)(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8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单元提升练(八)(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

单元提升练(八)一、选择题1.(2018·某某日照校际考试)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

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 )A.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B.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C.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D.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各国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经济危机的程度,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9·某某某某模拟)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

他说“要取得成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是为1~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

”为此他采取了(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C.规定最高工作时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解析题干论述罗斯福重视小雇主的作用,通过制定公平的经营章程,有效地防止了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故A项正确。

答案 A3.(2018·某某长郡中学六模)下图为美国1930~1936年失业率变化示意图。

其中实线代表私人部门就业者的失业率,虚线代表全国就业者整体失业率。

出现下图所示失业率差距是因为( )A.《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B.金融体系的整顿C.《农业调整法》的贯彻落实D.以工代赈的推行解析以工代赈的推行给失业工人提供工作机会,能降低失业率,从而导致全国就业者整体失业率低于私人部门就业者的失业率,故D项正确。

答案 D4.(2019·某某聊城模拟)对已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苏联,西方世界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继续敌视苏联,并竭力阻挠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事务性联系的发展;另一种是要求停止反苏挑衅,扩大与苏联在贸易和技术方面的合作。

其中的“另一种”倾向主要反映出当时( )A.苏联已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B.西方开始效仿计划经济体制C.苏联与西方经济具有互补性D.新经济政策的效果异常显著解析据材料“对已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苏联”可知是20世纪3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正处于经济危机期间,据材料“扩大与苏联在贸易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可知,苏联推行工业化所需设备有利于缓解西方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专项排查练(八)+(共40张PPT)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专项排查练(八)+(共40张PPT)

联生产力的发展。
点拨
(× )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
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 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矫正练 强化练 规范练
易错排查矫正练
3.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 共同原因是没有突破原有的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 ×)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 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矫正练 强化练 规范练
高频考点强化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本题考查的是对领导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人物 主张的理解。可使用排除法, A 项是列宁;
点拨 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都是经济手段, 应根据本国的国
情,合理使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 国家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不是彻底救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灵丹妙药。
矫正练 强化练 规范练
易错排查矫正练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的资本主义。 ( × )
点拨 它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 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强。
矫正练 强化练 规范练
(
)
易错排查矫正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斯大林模式中与西方格格不入的就是高度集中的政 治经济体制,C 项是其典型特征,而 A、B、D 则是 C 项的具体表现。
答 案
C
矫正练
强化练
规范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8讲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经济改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8讲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经济改革

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8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经济改革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

据此推知当时苏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国营农庄吸引了大量劳动力D.政府重视日用品生产A[根据材料“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自1921年3月开始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营农庄是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的产物,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苏俄当时处于内忧外患中,没有重视日用品生产,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2.1919年,俄国兴起了“背口袋活动”。

人们背着口袋往城市运粮,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或工业品短缺问题。

莫斯科居民所需粮食的2/3是这些人解决的。

这说明( ) A.“背口袋”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B.苏俄政府支持这种交换活动C.“背口袋”暂时填补了市场的缺失D.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弊端显露C[1919年的俄国处于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打败国内外敌人进而巩固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货币和自由贸易,不存在“正常的市场秩序”,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核心是余粮征集制,“背口袋活动”显然与此不符,故B项错误;因战时需要而取消自由贸易,但是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必要的补充,该活动满足了人民的需要,故C项正确;工农业发展失衡是斯大林时期的现象,故D项错误。

]3.(2017·驻马店质检)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

”为此列宁(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B[由材料中的“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排除A项;“取消一切商品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实施计划经济是斯大林体制的内容,此时列宁已经去世,所以C项错误;自由放任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材料内容不相符,所以D项错误。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过关训练 岳麓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过关训练 岳麓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7·永州二模)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

”列宁旨在( ) 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支持A[“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反映出国内战争时期,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保障前线战争的胜利,因此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属于其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没有批判利用其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错误性,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苏维埃政权需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济支持,故D项错误。

]2.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这些措施的实施均有利于苏联(俄)( )A.加快工业化进程B.商品经济的发展C.改变所有制结构D.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B[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可以加快工业化发展,但不能加快工业化进程,故A 项错误;材料中“固定的粮食税” “非国有化措施” “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的措施均可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苏俄经济结构仍以公有制为主,故C项错误;题干措施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但不能说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故D项错误。

] 3.苏联的粮食收购率1927—1928年是14.7%,到1938—1940年达到41.2%。

对这一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农民的全部余粮收归国家所有B.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C.苏联牺牲农民利益推进工业化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C[1928年后,苏联经济发展上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斯大林模式。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单元提升课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单元提升课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单元提升课(八)1知识网络构建2热考视角探究视角1历史趋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知识点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围绕着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而逐步形成的。

一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模式的尝试到1921年以“新经济政策”为核心的列宁模式;二是“斯大林模式”的确立,逐步建立起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建立强有力的国防为目的,社会生活政治化、经济生活高度集中化的斯大林模式。

【考题例证1】(2015·课标全国Ⅱ,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据题干信息,从1930年至1931年,苏联粮食产量有所下降,但是苏联粮食出口却有了增加,联系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有关史实,说明苏联依靠农业出口,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体现了人民为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A项。

B、C两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与题干中粮食出口增加相矛盾,排除。

答案 A视角2主流思潮——国家干预、宏观调控【知识点拨】国家干预、宏观调控的经济思想,是凯恩斯主义的运用,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核心,是20世纪30~70年代资本主义自我调整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经济思想。

其核心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主要内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考题例证2】(2013·课标全国Ⅰ,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019届人民版:专题10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测试

2019届人民版:专题10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测试

专题滚动检测(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注:第1-3题为专题九内容,第4-14题为专题十内容。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九江适应性考试)1600年前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发明“泰西”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西欧。

与此同时,英语和法语出现“远东”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外一端的东亚。

“泰西”与“远东”两个名词同时出现,表明()A.海禁政策强化了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亚间的相互了解C.欧洲中心论已经产生并且影响到中国D.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欧亚间彼此隔绝解析:选B“泰西”是客观描述,且有以西方为视角的“‘远东’一词”信息,无法体现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包括欧亚之间的世界各地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了解日益加深,“泰西”“远东”是对欧亚大陆两端地理位置的客观描述,是相互了解后的“成果”,故B项正确;如果说“远东”一词有“欧洲中心论”的意味,那么“泰西”一词则有“中国中心论”的色彩,“泰西”一词的发明从逻辑上不可能是受“远东”一词的影响,且材料也未体现,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时期同时也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此前欧亚之间有间接、间歇、局部的交往,甚至有直接的交往,亚洲的丝绸、香料等商品辗转运销西欧市场,因而并非早期殖民扩张才开始欧亚间联系,故D项错误。

2.(2018·唐山模拟)下图为“卢德分子”破坏工厂机器的场景,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劳力相对过剩,部分工人失业B.生产技术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C.新的部门出现使就业机会增加D.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尖锐解析:选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逐渐排斥手工劳动使大批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失业,工资下跌,卢德运动是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故A项正确;生产技术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不是卢德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新的部门出现会使就业机会增加,故C项错误;卢德运动为代表的早期工人运动,处于自发阶段,工人尚未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24讲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24讲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24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考试说明考查角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014·课标全国Ⅱ,34)经济大危机与影视和艺术罗斯福新政1.(2015·课标全国Ⅰ,34)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保障2.(2013·课标全国Ⅰ,31)罗斯福新政对胡佛干预经济的借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2016·课标全国Ⅲ,40)中外福利政策对比2.(2014·大纲全国,23)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考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教材补充『历史概念』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它只是一种虚假繁荣,它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得益于一战结束后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这种繁荣却孕育着新的危机。

『史论观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究其根源,这是因为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产力,……但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没有适应这一重大变化,采取措施在其它领域进行相应的调整,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而是延续“无为而治”的经济政策。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考点二罗斯福新政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材补充『历史概念』滞胀:又称停滞性通货膨胀,简称停滞性通胀,在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失业及通货膨胀(inflation)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

通俗地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史论观点』福利政策的实施福利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的民主与公正,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2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2

知识(zhī shi)系统
知识(zhī shi)系统
三维线第二索十页(,x共i2à3页n。 suǒ)
命题(mìng tí)解题
实例2:2013年山东卷第29题第(2)问: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 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实例3:2013年山东卷第28题第(1)问:据表Ⅰ,说明这一阶段译 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审题方法指导 (1)“特征”与“特点”只是命题用语的不同,没 有必要去细分字面的意思,审题时可等同对待。(2)归纳(概括)历 史事物的特征,所依据的信息源不出两类:一是试题提供的材 料,二是所学知识,尤其注意二者的结合,“特征”往往在平时 学习教材时得出,要注意知识的迁移。(3)“特征”具有“特有 性”,它与比较思维有关,要注意在比较中总结。(4)“特征”是 答题的实质性用语,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后,前边的多是提示性、 限制性用语。无论前边的用语如何变化,一定要围绕“特征”去 总结。表述时文字要有概括性、简明扼要,不要拖泥带水。
答案 B
知识(zhī shi)系统
三维线第索九页(,x共2i3à页。n suǒ)
命题(mìng tí)解题
例 2 斯大林体制——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极端的年代》一书在介绍大萧条时宣称:“苏联,却仿佛
免疫似的,丝毫不为所累……最保守的估计,从 1929 年开
始,一直到 1940 年,苏联工业产量便增加了 3 倍。”苏联
取得如此成就的内因在于
()
A.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热情
B.资本主义的危机带来了发展机会
C.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推动
D.国营企业的自主权扩大
知识(zhī shi)系统
三维线第索十页(,x共2i3à页。n suǒ)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总结课件岳麓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总结课件岳麓版
解析:A 从“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可知,斯大林模式是符合苏联当时生 产力水平的,故A项正确;斯大林模式建立之初促进了苏联工业化进程,但在后 期没有随着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适时改革,从而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B项仅 指出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不够全面,故错误;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忽视市场济的作用,不适合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不是普遍有效的现代 化模式,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后期日益僵化,阻碍苏联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 重要原因,不能表明其符合社会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四、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为了缓和危机,通畅国际贸易渠道,巩固美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罗斯福上台后 提出了一些比较缓和的外交政策。 1.罗斯福上台伊始就发出对苏友好的信号,1933年11月,美苏两国正式建交并就 债务问题、赔偿问题和宗教问题达成谅解。 2.1934年6月,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降低了长期以来美国的高关税政策, 以此来缓和美国与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改善对外贸易环境。 3.为了保护美国在拉美的投资,缓和当地的民族情绪,罗斯福对拉美提出了“睦 邻政策”,废除了侵犯古巴主权的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干涉墨西哥内政的条约,撤 回了驻海地和尼加拉瓜的美军,扩大了对拉美国家的最惠国待遇。美国缓和的外 交政策为美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4.罗斯福对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采取了中立政策。1935年8月, 国家通过《中立法案》,中立法规定,对交战国实行武器禁运,但授权总统确定禁 运武器的项目和时间,禁止使用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向交战国运送武器。中立法 有利于法西斯国家获得武器,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绥靖政策。后来,随着法西斯 势力的扩张,美国国会对中立法进行了修改。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 法》,彻底改变了中立政策,开始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实质性的援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岳麓版[纵向梳理]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三大经济政策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阶段16-18世纪18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70年代核心内容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实践措施鼓励建立手工工场,拓展海外贸易,积极抢占殖民地资本家自由经营,消除关税壁垒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兴衰原因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营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影响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加紧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加速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加紧对商品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的争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飞速增长1.(2019·河南八市联考)1933年,德国推行“四年计划”,挪威社会民主党派开始采用“计划”一词,英国政府部分官员组织了一个不分党派的智囊团体,称作“政经计划会”。

这表明 ( )A.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共识B.国家干预经济渐成为共识C.经济危机逐渐得到缓解D.各国陆续推行法西斯体制B[计划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苏联的经济体制,材料中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实行经济计划,但都不是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中实行计划指导,反映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各国在1933年制订经济计划,没有介绍其效果,故C项错误;对经济实行计划指导不属于法西斯专制体制,故D项错误。

]二、苏俄(联)对经济体制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后,苏俄布尔什维克党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怀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希望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单元提升练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单元提升练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单元提升练(八)(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小题,共计50分)1.(2018·湖南永州模拟)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

”列宁旨在()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支持解析“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反映出当时苏俄处于国内战争时期,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保障前线战争的胜利,因此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

答案 A2.(2018·云南昆明模拟)1918年列宁指出:“不怕租出格罗兹内的四分之一和巴库的四分之一(格罗兹内和巴库为俄国重要产油区),我们就利用它——来使其余的四分之三赶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A.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开始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油田C.解除部分中型企业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D.设想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苏俄经济解析列宁提出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反,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油田,但不能据此推断列宁的讲话是这一政策的开始,且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开始实施,故B项错误;部分解除的是俄国重要产油区两个大型企业国有化,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故C项错误;允许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是为了发展苏俄经济,“赶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7·四川成都模拟)下表是苏联不同类型的商业在商业流转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统计表。

它反映出()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明显效果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C.苏联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D.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22~1928年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提升9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提升9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提升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某某模拟)俄国理论家司徒卢威1894年指出,“让我们承认我们缺乏文化,让我们转向资本主义接受它的教导吧”。

列宁当时极力反对这种观点,但十月革命后,列宁却多次肯定司徒卢威的话。

这说明( D )A.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B.社会主义制度不适应俄国国情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势在必行D.苏俄遭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解析:俄国十月革命中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如革命势在必行、阶级力量对比,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要求转向资本主义、借鉴资本主义的合理因素,并不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计划经济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措施,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承认我们缺乏文化,让我们转向资本主义接受它的教导吧”,十月革命后苏俄遇到严重的政治经济困难,可以向资本主义学习货币市场的经验,故D项正确。

2.(2019·某某六校联考)1918年3月,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建立合作社等具体设想,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

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 A )A.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B.已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C.主X全面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决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解析:由题干中的“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和“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可以得出A项符合题意;B、D两项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C 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C、D三项。

3.(2019·某某某某模拟)1920—1921年,瞿秋白出访苏俄,他记录到:俄国与国外通商是政府的专利。

现在国外的关系已经很好,英国已经正式签约,德国就在这几天内,其余边境各小国及意大利,捷克斯拉夫,都已结通商关系。

现在俄国还正努力协理各种租借地,借外国资本来发展俄国工业。

新编2019届岳麓版历史高一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三)_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word版含解析

新编2019届岳麓版历史高一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三)_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word版含解析

单元过关检测(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解析:选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十月革命后苏俄面对国内战争的特殊环境而实施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苏俄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资本主义,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于1932年提前完成,而此时西方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中,与材料意思相符,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是20世纪50年代为了摆脱斯大林模式所作出的改革。

2.1921年,有一个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其中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商业方面,实行自由贸易。

这个国家是( )A.日本B.苏俄C.德国 D.英国解析:选B 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资本主义,B项符合题意。

3.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 B.美国罗斯福新政C.苏联斯大林模式 D.中国的改革开放解析:选C 苏联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4.下图为某一时期某国农业生产状况,对该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圈地运动的结果B.体现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的成就C.受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推动D.得益于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解析:选B 英国圈地运动是“羊吃人”,地主把农民的土地圈占过来以后主要用来养羊,所以圈地运动不可能导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故A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从当时俄国国情出发,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耕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同步增长是可信的,故B项正确;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在农业上的措施是减耕减产,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在农业上的改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粮食减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岳麓版: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测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小题,共计50分)1.(2018·湖南永州模拟)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

”列宁旨在()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支持解析“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反映出当时苏俄处于国内战争时期,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保障前线战争的胜利,因此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

答案 A2.(2018·云南昆明模拟)1918年列宁指出:“不怕租出格罗兹内的四分之一和巴库的四分之一(格罗兹内和巴库为俄国重要产油区),我们就利用它——来使其余的四分之三赶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A.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开始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油田C.解除部分中型企业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D.设想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苏俄经济解析列宁提出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反,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油田,但不能据此推断列宁的讲话是这一政策的开始,且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开始实施,故B项错误;部分解除的是俄国重要产油区两个大型企业国有化,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故C项错误;允许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是为了发展苏俄经济,“赶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7·四川成都模拟)下表是苏联不同类型的商业在商业流转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统计表。

它反映出()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明显效果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C.苏联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D.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22~1928年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故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时间是在1918~1921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时间是在1936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私营企业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此时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肯定了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故C项错误。

答案 D4.(2018·福建厦门统测)1922年3月,列宁指出,俄共要同从小农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得到小农经济支持的俄国资本主义进行“最后的斗争”;1923年,列宁则在《论合作社》中重新审视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作用,要让所有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这表明()A.改造农业是“新经济政策”主要目的B.新经济政策旨在调动生产积极性C.列宁已认识到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D.农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解析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摆脱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巩固政权;B项中的“生产积极性”材料中没有体现;由“1923年,列宁则在《论合作社》中重新审视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作用,要让所有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可以看出,列宁已经认识到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故本题答案选C项;D项不选,材料不能看出农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答案 C5.(2017·山东临沂模拟)列宁说:“有决定意义的事情,就是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上建立最严格的全民计算和监督”;后来又说:“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

”这种认识上的变化反映了列宁()A.坚持严格的生产和分配制度B.努力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决定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主张用市场手段发展大型国营企业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列宁这段谈话讲述的是新经济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实行效率优先,故A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出台即意味着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俄国实际出发去探索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B正确;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运行,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且苏俄政府从未放弃对经济的干预,故C错误;“主张用市场手段发展大型国营企业”,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D错误。

答案 B6.(2018·福建宁德模拟)苏联学者指出:“斯大林主要是列宁学说……非本质立场的继承者。

在对待列宁遗产方面他的非连续性显然占优势。

”斯大林对待列宁遗产的“非连续性”主要表现在()A.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放弃了新经济政策C.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D.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执政时期的政策,斯大林上台后放弃了该政策,与题中“斯大林对待列宁遗产的‘非连续性’”相符,故B项正确;斯大林时期没有延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故C项错误;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 B7.(2017·江西新余高三六校统考)1930年3月,斯大林批评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于是引发了大规模退社的浪潮。

到6月,集体农庄的比例已经由60%降到了23.4%,斯大林不得不再改变态度,再一次掀起了集体化运动的高潮。

这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A.是违背农民意愿的强制行为B.服务于苏联国家工业化进程C.是超越生产力水平的激进措施D.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理念不符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苏联政府采取行政命令的过火方式,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直接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违背了农民的意愿,A 项符合题干要求,正确;B项与题干“直接反映了”要求不符,排除;C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直接反映了”要求,排除;D项说法错误,题干所示做法和当时社会主义的经济理念是相符的。

故选A。

答案 A8.(2018·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国家派出2万名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干部去当农庄主席,并向农村输送了12万名农庄农机师、农艺师和拖拉机手。

国家大力发展农机工业,使农村拥有的机械数量成倍增加。

赫鲁晓夫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农业的发展B.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C.援助集体农庄D.改变计划经济体制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可知,赫鲁晓夫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为了发展农业,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故答案为A。

答案 A9.(2018·吉林长春模拟)苏共中央九月全会(1953年)和七月全会(1955年)决议的核心是力求改变经济发展的先后次序,使劳动成果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刺激因素起作用。

这表明苏联()A.决定废除实物配给制B.决定纠正斯大林体制弊端C.生产动力不足已显现D.暂时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析根据“使劳动成果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刺激因素起作用”可知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由此推断苏联的生产已经明显动力不足,C正确。

答案 C10.(2018·湖北荆州模拟)20世纪70~80年代,苏联每年的新技术发明大约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但只有四分之一的科技成果在经济中得以应用,而一项新技术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长达10~20 年。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忽视民用工业的技术革新B.苏联过分倚重军工生产C.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D.苏联民众消费水平有限解析苏联新科技转化率低、周期长,主要是因为来自苏联体制的严重制约,计划经济排斥市场,使得转化缺少动力,故选C。

苏联的新技术发明占世界总数的比重很大,可见苏联并没有忽视技术革新,A项错误;苏联过分倚重军工生产,也会推动科技转化为应用,B项错误;苏联民众消费水平有限只是表面原因,D 项错误。

答案 C11.(2018·河南百校联考)有学者认为,由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重回老路,戈尔巴乔夫上任时,苏联共产党可以说已经病入膏肓了,这样的病人需要慢慢调养,结合良药治疗,才能获得新生。

这表明,该学者认为()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过于激进B.改革的重点应转向政治体制C.应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D.应坚持赫鲁晓夫的改革路线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采取了从经济到政治全方位的激进的改革措施,由于改革步伐过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材料的意思是苏联病入膏肓,需要慢慢调理,才能获得新生,而戈尔巴乔夫违背了这一原则,A项正确。

答案 A12.(2018·山东济南模拟)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

这表明()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解析经济危机对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故A项错误;在经济危机中,各国为渡过危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提高关税、货币贬值),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故B 项正确;凯恩斯主义是在经济危机(1929~1933年)后兴起的经济理论,材料中涉及时间是1913~1938年,所强调的是世界贸易量的减少,故C项错误;国际关系持续恶化的表述是不准确的,一战结束后(1918~1929年),国际矛盾是缓和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13.(2017·江西赣州高三诊断)1930年12月2日,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1931年12月8日,胡佛在第三个国情咨文中说:“联邦政府应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

”可见胡佛()A.始终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坚持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经济政策C.一定程度地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D.坚持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经济调节政策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联邦政府应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等可知,胡佛顽固地执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A符合题意。

B、C、D说法错误。

答案 A14.(2018·湖南四大名校联考)下表为《美国农产品产量和价格指数表》。

对该表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据福克纳《美国经济史》整理A.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农业冲击不大B.新政对农业的调整初显成效C.政府向农民提供补贴以保持低价D.美国农产品出现严重“生产过剩”解析根据表格玉米产量、麦产量总体上升,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降,可知农产品“生产过剩”,价格下挫,故D项正确。

答案 D15.(2017·湖北武汉高三起点考试)1934年底,罗斯福指出:“我们以往建立起来的惯常社会秩序,不能应付我们现今不得不面对的危机与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