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
常见病原菌
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1.形态:G+,球形,葡萄状,0.4~1.2m2.培养:色素、耐盐3.抗原构造:SPA4.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5.抵抗力:强;易耐药致病性:1、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2、所致疾病:化脓性炎症;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加强食品监督;合理使用抗生素。
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物学特性:1、形态:G+,球形,链状,0.5~1.0m2、培养:血平板3、分类:1) 根据溶血现象分: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溶血环。
条件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透明宽大溶血环。
致病性强丙型链球菌:无溶血环。
无致病性2) 依细胞壁多糖抗原不同分:A、B、C、D等20个群,致病链球菌株90%属A群4、抵抗力:不强致病性:1、致病物质:(1)菌体表面物质:M蛋白;脂磷壁酸(2)毒素:1)链球菌溶血素:SLO:对氧敏感,免疫原性强,感染后血中可出现溶血毒素O抗体;SLS:对氧稳定; 免疫原性弱,与溶血环有关2)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3)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使链球菌的感染容易扩散且脓汁稀薄。
2、所致疾病(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猩红热);超敏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2)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条件致病菌,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防治原则:1、讲究卫生,及时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减少传染源。
2、彻底治疗咽峡炎、扁桃体炎,以防止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治疗链球菌感染性疾病首选青霉素G。
肺炎链球菌生物学特性:1、形态:G+ ,矛头状,钝端相对,成双排列,荚膜2、培养:血平板,自溶现象3、生化反应:胆汁溶菌试验阳性,菊糖分解试验阳性4、抗抗力:弱致病性:主要致病物质:荚膜所致疾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防治原则:增强体质,接种疫苗,治疗用青霉素等脑膜炎奈瑟菌生物学特性:形态:G- ;肾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荚膜、菌毛;培养:巧克力色培养基致病性:流脑防治原则:隔离;流脑疫苗;青霉素等淋病奈瑟菌生物学特性:G-;肾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荚膜、菌毛致病性:致病物质:菌毛等感染途径:性接触传播或产道感染;所致疾病:淋病;新生儿淋病性眼结膜炎防治原则:注意卫生;新生儿1%硝酸银滴眼肠道杆菌---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1、形态与染色:杆菌,大多数细菌有鞭毛和菌毛,革兰染色阴性。
病原菌的分类与识别技术
病原菌的分类与识别技术病原菌是人类健康的威胁之一,对于能够区分不同病原菌的分类与识别技术,医学和生物科技行业都有极大的需求。
本文将从病原菌的分类以及识别技术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病原菌的分类病原菌的种类众多,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病毒特征,根据病原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方面的不同,病原微生物分为细菌和真菌两大类。
1.细菌细菌是一类极微小的生物,按照菌形可分为球菌、链球菌、杆菌、弧菌、螺旋菌、丝状菌、放线菌等多种。
细菌的特征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无真核膜、无细胞核,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
2.真菌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无色或有色、寄生或自养且寄生常以半腐生、腐生为主的菌类,包括酵母菌、担子菌、接合菌和真菌等几个门。
真菌的特征是菌丝状、营养方式多样、细胞壁含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等成分。
二、病原菌的识别技术1.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扩增某个DNA序列,从而通过检测扩增产物来进行病原菌的识别。
PCR技术在病原体检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肺炎支原体、结核分枝杆菌、沙门菌、大肠杆菌等。
2.细胞学检查技术细胞学检查技术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病原体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结合特异性染色,来验证病原体在患者的细胞样本中是否存在,比如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的检测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3.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样品中分子的质量和相对强度来确定其化学成分的方法,细菌分类鉴定可采用生物质谱判定鉴定方法。
利用质谱技术还可以检测细菌代谢产物、细胞表面蛋白和核酸序列等属性,因此当用于微生物检测时,质谱技术尤为有用,可以检测出极小浓度的病原菌和其他微生物。
4.免疫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通过检测病原菌特异性抗原或特异性抗体来识别病原菌,是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病原体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在于对病原体特异性较强,而且检测能力也比较高,例如ELISA、免疫印迹法和荧光素酶标记等。
主要的病原性细菌
2020/2/8
29
2020/2/8
30
2020/2/8
31
3、抗原
链球菌分为20个血清群。 与致病性有关的M蛋白(细胞壁的蛋白质抗原)
主要见于A群链球菌。根据M蛋白不同,将A群链球 菌分为60多个血清型。
M蛋白与致病性及免疫原性有关
2020/2/8
32
4、分类
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的溶血现象在鉴定链球菌的致 病性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2020/2/8
14
产溶血素,菌落周围呈明显的β溶血。
2020/2/8
15
5、毒素和酶
金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故致病性强。常引起化 脓性疾病和毒素性疾病。
(1 )毒素
A.溶血素:具有溶血作用,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要致病物质。 B.杀白细胞素:损伤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C.肠毒素:引起人胃肠炎和食物中毒。肠毒素耐热,100℃ 30min仍有毒
64
第五节 炭疽芽孢杆菌
2020/2/8
65
一、所致疾病
炭疽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可引致多种 动物的炭疽,其中草食兽最易感,犬、猫、 食肉兽等则有相当大的抵抗力,禽类一般不 感染。
食草动物——急性败血症 猪——慢性的咽部局限感染 犬、猫和食肉兽——肠炭疽
2020/2/8
66
二、主要生物学性状
1、形态及染色特性
2020/2/8
37
一、所致疾病
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引起动物的大肠杆菌病。 猪: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 鸡:发生急性败血症、气囊炎、关节滑膜炎、眼球炎、
脐炎、输卵管炎和腹膜炎等。
大肠杆菌在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学上,常用作被粪便 污染的检验指标。
第5章 常见病原菌
•
猩红热
免疫性
• 正常人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 免疫力。只有当皮肤黏膜受创伤后,或患有慢 性消耗性疾病以及其他病原体感染导致宿主免 疫力降低时,才易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难以防止再次 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
• 1.标本 • 化脓性病灶采取浓汁、渗出液;败血症采 取血液;食物中毒分别采取剩余食物、病人呕 吐物和粪便等。 • 2.直接涂片镜检 • 脓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
所致疾病
• • • • 人类约90%的链球菌感染是由A群链球菌引起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皮肤伤口感染。感染类型有: ⑴化脓性感染: 1)皮肤皮下组织感染:如丹毒、淋巴管炎,蜂窝组 织炎,痈,脓疱疮等。 2)其他系统感染: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中耳 炎及产褥热等。 炎症特点是: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界线不清,有扩散 的趋势,且浓汁稀薄,带血色。 ⑵中毒性疾病 :如猩红热,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征。 ⑶超敏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
• •
•
丹毒
免疫性
•
感染A群链球菌后,机体可获得对同型链球 菌的特异型免疫力。
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伤口的脓液,咽喉、鼻腔等病灶采用棉 试;败血症取血液;检测抗体时取血清。 2.直接涂片镜检:脓液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 后镜检。 3.培养:怀疑链球菌感染的标本应在血琼脂平板 上培养。
血清学检查
致病物质
4.侵袭性酶:A群链球菌可产生多种侵袭性酶, 促进细菌在组织中扩散。 ①透明质酸酶:又名扩散因子,能分解细胞间 质的透明质酸,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 ②链激酶(SK):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酶原转 变成纤维蛋白酶,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 增强细菌的扩散能力。 ③链道酶(SD):降解浓汁中具有黏稠性的 DNA,使脓液稀薄,利于细菌的扩散。
病原细菌知识点总结
病原细菌知识点总结病原细菌是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之一,它们可以通过食物、水、空气、接触等途径传播给人类和动物,引起各种不同的疾病。
病原细菌在医学、生物学和公共卫生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了解病原细菌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的基本特征病原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其大小一般在0.2-2微米之间,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在形态上,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体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细菌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此外,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构成,这也是细菌与其他微生物的重要区别。
细菌的代谢特征病原细菌的代谢特征是其能量来源和代谢产物的具体特点。
一般来说,病原细菌主要通过对有机或无机物质进行代谢来获取能量,其代谢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水、酒精、有机酸和氨等。
此外,细菌的代谢过程还包括酶的合成和酶的作用,这些过程对于了解病原细菌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具有重要意义。
病原细菌的致病机制细菌引起疾病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其特有的致病因子对宿主机体进行侵害。
病原细菌的致病机制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毒素的产生、细菌的黏附和侵入、细菌的定向遗传和抗原变异等。
这些致病机制是细菌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了解这些机制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病原细菌的分类病原细菌按照其在宿主机体内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可以分为内源性细菌和外源性细菌。
内源性细菌是指在宿主机体内生长和繁殖的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炭疽孢等;外源性细菌是指在宿主机体外生长和繁殖的细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
此外,根据细菌的病原性和致病力,还可以将病原细菌分为高致病力和低致病力的细菌,这对于了解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病原细菌的检测方法病原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生化试验是利用细菌的代谢特征来进行检测,包括对细菌的培养、生长情况和代谢产物的检测等。
血清学试验是利用宿主机体对细菌的免疫反应来进行检测,包括抗体的产生、抗体滴度的检测等。
病原菌及拉丁学名
病原菌拉丁学名辣椒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ery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烟草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 (brek.et br.)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ria f.sp mali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白术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 (syd.) Butl.棉花黑根腐病菌Thielarviopsis basicola莴苣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oon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Ell.etMart.)Joneset Grout.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F.arde—naceum(Fr.)Sacc.F.culmorum(w.G.Smith)Sacc.小麦赤霉病菌F.moniliforme Sheld.F.acuminatum(Ell.et Ev.)Wr.木霉Trichoderma spp.褐斑病菌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Arth.玉米大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Nisikado et Miyake)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les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辣椒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等9种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Phyricularia grisea (Cooke)Sacc.。
病原菌
病原菌部分需氧/微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与球菌:假单胞菌属、军团菌属、奈瑟菌属、莫拉菌属产碱杆菌属、布鲁斯菌属、罗卡利马体属、鲍特菌属、弗郎西斯菌属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弧菌: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耶尔森菌属、弧菌属、巴氏杆菌属、嗜血杆菌属厌氧革兰氏阴性直、弯或螺形杆菌:类杆菌属、梭杆菌属厌氧革兰氏阴性球菌:次体属、考克斯体属、衣原体属螺旋体:密螺旋体属、疏螺旋体属、钩端螺旋体属革兰氏阳性球菌“:肠球菌属、球菌属、链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形成芽胞的革兰氏阳性杆菌芽胞杆菌属、梭菌属形态规则的无芽胞革兰氏阳性杆菌李斯特菌属、丹毒丝菌属形态不规则的无芽胞革兰氏阳性杆菌棒状杆菌属、放线菌属、动弯杆菌属分枝杆菌分枝杆菌属放线菌诺卡菌属、链霉菌属、红球菌属Ⅲ类,无细胞壁的真细菌支原体属、脲原体属Ⅳ类,古细菌未发现有致病菌一、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链球菌属:α、β、γ链球菌肠球菌属:鸡肠球菌、猪肠球菌等按葡萄球菌产生的色素分: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按生理及化学组成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其中常见的动物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亚种、中间葡萄球菌及猪葡萄球菌二、链球菌病:1.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都是牛乳腺炎的病原体。
2.化脓链球菌:如化脓性炎症、猩红热、扁桃体炎、产褥热及败血症。
也可引起牛的乳房炎3.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人的大叶性肺炎或脑膜炎,也可致幼畜肺炎或败血症。
典型的排列为双球状。
4.猪的链球菌:猪链球菌2型为R群,猪链球菌1型为S型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及细胞外蛋白因子(EF)三、肠杆菌科四类引起人类腹泻和肠道感染的细菌: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耶尔森菌属。
引起肠道感染的大肠埃希菌:1.肠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2.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3.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4.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5.肠凝聚型大肠埃希菌(EaggEC)志贺菌属(痢疾杆菌)A群:痢疾志贺菌,致病力最强。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称为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感染而生病。
这些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病原菌,它们是一种寄生于其他生物体内或体外并对其产生危害的微生物。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致病性,在医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病原菌的分类和特征病原菌在分类上是属于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而在其特征上,病原菌首先表现在其形态、结构、营养、生长特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
1. 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异:病原菌在其形态和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弯曲菌、芽孢杆菌、分枝杆菌等等。
不同形态的病原菌在其病原性、致病机制、致病部位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2. 营养和生长特性上的差异:病原菌在其营养和生长特性上也存在差异。
有的病原菌需要特定的营养和环境才能生长、繁殖;有的菌种对于酸碱性、温度、氧气含量等条件有较高的要求;而有的菌种则能在一系列环境中适应生长。
二、病原菌的致病机制病原菌的致病机制是指病原菌在机体中的作用,包括如何进入、侵入和定植机体以及引起病变的过程。
不同的病原菌具有不同的致病机制,最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 细菌外毒素:例如,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会破坏神经系统导致痉挛、抽搐等症状;百日咳杆菌产生的外毒素会引起剧烈的咳嗽。
2. 细菌内毒素:例如,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 coli)、葡萄球菌等产生内毒素会导致中毒和腹泻。
3. 细菌侵入机体细胞:例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菌种可以侵入机体细胞并破坏细胞功能。
4. 细菌滞留在细胞表面:例如,链球菌等菌种可以滞留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并引起球菌性心内膜炎。
有趣的是,某些病原菌(如霍乱弧菌)未必都是通过细菌自身的致病因素来引起疾病,实际上,其致病性误导了人类的免疫系统,使得机体的自身免疫系统去攻击细胞,进而产生霍乱的症状。
三、常见的病原菌及其致病性表现不同的病原菌在其致病性上也存在差异,本节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病原菌及其致病性表现。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哪些(细菌病真菌等)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哪些(细菌病真菌等)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院治疗的患者中,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新感染。
这些感染常常由各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以下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一、细菌感染:1. 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是导致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危险,它可以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液感染以及呼吸道感染等。
2. 肠杆菌科细菌:这一类细菌在肠道中广泛存在,包括大肠埃希菌等。
它们常导致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和腹腔感染等。
3. 铜绿假单胞菌:它主要通过医疗设备和输液管道传播,是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发生在呼吸道、血液和泌尿道等部位。
4. 肺炎克雷伯菌:这种细菌主要引起医院内的肺炎感染,尤其威胁重症患者。
5. 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医院中心脏病和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二、真菌感染:1. 白色念珠菌: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真菌之一,能引起口腔、胃肠道和泌尿系统等多个部位的感染。
2. 毛霉菌:该种真菌常感染免疫系统功能较差的患者,尤其对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来说,毛霉菌感染尤为危险。
3. 曲霉菌:曲霉菌感染多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体内,尤其在接受化疗或器官移植等患者群体中。
三、病毒感染:1. 呼吸道合胞病毒:该病毒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于儿童和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来说尤为危险。
2. 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严重腹泻的病毒,对于婴儿以及接受放射治疗或化疗的患者来说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四、寄生虫感染:1. 弓形虫:弓形虫感染多发生在妊娠期间,通过感染患者的排泄物以及生肉等途径传播。
2. 蛔虫:蛔虫感染主要通过食入寄生虫卵或幼虫,特别是饮食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更容易发生。
总结:医院感染是严重的医疗安全问题,了解常见的病原体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各种病原体都可能引发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医疗设备消毒和个人防护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常见病原菌大全
-食物中毒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毒性休克综合征 -假膜性肠炎
(二)葡萄球菌所致疾病 1.侵袭性疾病(化脓性感染) : 局部化脓性炎症:如疖、毛囊炎、痈、伤口化脓
病灶较为局限且脓汁黏稠。 内脏器官感染:如肺炎、脓胸、中耳炎、脑膜炎、心包炎、心 内膜炎等。 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 普通琼脂平板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琼脂平板
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10
❖ 生化反应
▪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 致病菌株分解甘露醇
• 鉴定致病性
3. 抗原构造
❖ 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SPA) ▪ 细胞壁的表面蛋白 ▪ 与IgG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
引起化脓感染 的球菌
脑膜炎 奈瑟菌
肺炎 链球菌
链球菌
3
葡萄球菌属概述
分布广泛 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 所致疾病(常见、特殊)
化脓性炎症 食物中毒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毒性休克综合征
耐药性
一、葡萄球菌属
(一) 生物 物学特性
1、形态:G+,球形,葡萄状 2、培养:无特殊要求,产色素 3、抗原构造:重要的是SPA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脓汁、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等
直接涂片镜检 革兰阳性葡萄球菌
分离培养 生长现象 色素、溶血
生化反应
血浆凝固酶 发酵甘露醇 耐热核酸酶
毒素检查 肠毒素试验
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
凝固酶(+) 耐热核酸酶(+) 金黄色色素(+) 溶血性(+) 发酵甘露醇(+)
肠毒素试验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原菌是一种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其形态各异,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接触、食物、空气、水等方式传播,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
了解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对于保护健康和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 病原菌的分类根据生物学特性和疾病发展过程不同,病原菌可以被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形态多种多样,有球形、杆状、螺旋形等,而细菌的大小从非常小的球菌到长达100微米的巨细菌不等,它们最常见的形态是棒状菌。
真菌通常是多细胞的,它们的体积比细菌大得多,并与植物有相似之处。
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生存良好,可以从空气、水和土壤中获得营养。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无法独立地生存和复制,只能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制来繁殖。
寄生虫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有单细胞或多细胞,形态各异。
二. 病原菌的生长环境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在生长环境方面各有不同。
例如,大多数细菌需要温暖、潮湿的环境,疾病常常发生在高温和潮湿的条件下。
真菌则对干燥的环境更有耐受性,但它们需要潮湿和温暖的环境才能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和生长。
病毒在大多数环境条件下都能生存和传播,但它们需要合适的宿主细胞才能繁殖和产生病变。
寄生虫是寄生在另一个生物体内的生物,只有在宿主身上才能生存和繁殖。
三. 病原菌的传播途径病原菌的传播途径也因菌种而异。
例如,细菌和真菌可以通过空气、食物或水传播,致病后经常寄生在口腔、鼻腔、性器官或肺部等部位。
病毒则是通过接触、食物或水传播,原因是病毒需要宿主细胞才能繁殖和生长,所以病毒需要进入人体以利于繁殖和生长。
寄生虫可以通过接触、食物和水传播,致病后寄生在肠道、肺部等部位,严重病例下可能侵袭内脏器官和大脑。
四. 病原菌的特性不同的病原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例如,病原细菌可以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
外毒素会导致局部组织破坏和器官功能受损,影响人体健康。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件第三章常见病原菌
第三章常见病原菌第一节化脓性球菌第二节肠道杆菌第三节弧菌属第四节厌氧性细菌第五节分枝杆菌属第六节其他病原性细菌第一节化脓性球菌一、化脓性球菌概述二、葡萄球菌三、链球菌四、肺炎链球菌五、脑膜炎奈瑟菌六、淋病奈瑟菌1.列出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说出血浆凝固酶、抗O试验的临床意义;3.了解其他化脓性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一、化脓性球菌概述病原性球菌因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称化脓性球菌。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见图1-3-1)。
图1-3-1 化脓性球菌(一)主要生物学特性1.菌体呈球形,平均直径1µm,典型排列呈葡萄串状,革兰染色阳性。
2.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光滑的有色菌落。
在血平板上,致病菌株可形成透明溶血环。
3.根据色素和生化反应的不同,葡萄球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4.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
在干燥的脓汁、痰中可存活2~3个月;加热80℃30min才被杀死;耐盐性强;对龙胆紫敏感;对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
但本菌易产生耐药性。
(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包括: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2.所致疾病包括: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
(三)标本的采集与检查根据不同疾病,可采集脓汁、渗出液、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粪便等。
根据镜下细菌形态、排列和染色性作出初步诊断。
再经培养后根据菌落特点、凝固酶试验等鉴定是否为致病性葡萄球菌。
(四)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创伤应及时消毒处理。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
三、链球菌(一)主要生物学特性1.革兰阳性,球形或卵圆形,常呈链状排列。
2.营养要求较高,在血平板上不同菌株表现不同的溶血现象,据此将链球菌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
微生物学中的病原菌防治
微生物学中的病原菌防治病原菌是导致疾病的微生物,它们能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引起各种疾病。
在医学上,对病原菌的认识和防治颇具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着微生物学中的病原菌防治,来为大家介绍关于这个话题的知识和实践操作。
1. 病原菌引起的疾病病原菌可以导致各种疾病,由于病原菌的种类繁多,所以人体的疾病也就千差万别。
例如: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痢疾由带菌者的粪便所污染的饮食后,感染杆菌 (Shigella)而引起。
此外,一些微生物则是存在于人体内,当宿主防御机制受到损伤时,它们就会变为致病性。
例如: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就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2. 病原菌防治的重要性病原菌的防治在医学领域是极其重要的。
病原菌能引起各种疾病,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人们就很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与病原菌的防治相关。
例如,医生会建议病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头等等,以避免受到病原菌的感染。
3. 病原菌防治的措施现代医学中,病原菌的防治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3.1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针对病原菌的特定药物,是微生物学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病原体感染过程中,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达到治疗的目的。
然而,由于抗生素被滥用,导致了病原菌出现了抗药性。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非常注意,不能盲目使用。
3.2 疫苗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的药物,可以使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来预防特定病原菌感染。
疫苗被广泛用于预防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等等。
使用疫苗预防疾病,是微生物学中预防病原菌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3.3 消毒消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防治病原菌的方法,用消毒剂将表面物体上的病原菌死亡,消毒剂可以是碘酒,新洁尔灭等。
消毒能够消除绝大部分的病原菌,并可有效遏制疾病的传播。
3.4 良好的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防治病原菌感染的重要途径。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机制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机制病原菌是指可以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等。
这些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变异能力,能够在宿主内部生存、繁殖和致病。
本文将介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机制。
1.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病原菌具有以下生物学特征:(1) 外皮结构病原菌的外皮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胞外多聚物等。
细胞壁是细菌的重要抗药性结构,能够抵御抗生素和宿主的免疫攻击。
细胞膜则是细胞内的一层脂质双层,具有调节物质进出,维持细胞内稳态等重要生理功能。
(2) 遗传物质病原菌的遗传物质一般为单环DNA或双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区或质粒中。
病原菌的基因组非常复杂,包含了很多代表性基因、毒力基因、抗药性基因等。
(3) 繁殖方式病原菌的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芽生、孢子形成等。
其中,细菌通过二分裂的方式繁殖,速度较快;真菌则通常通过分枝芽生、无性生殖等方式繁殖。
部分病原菌还可以形成芽胞或孢子,从而在环境中存活和传播。
2. 病原菌的致病机制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侵入宿主细胞许多细菌、病毒等病原菌通过黏附、入侵宿主细胞,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沙门氏菌通过菌膜的fimbria结构选择性黏附到宿主肠道上皮细胞表面并进入其细胞内部;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结构可以容易地与宿主细胞上的受体相结合,这样入侵到宿主细胞内。
(2) 释放毒素病原菌通过释放毒素,给宿主细胞或组织带来了损害,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毒素可以分为内毒素、外毒素。
内毒素是某类细菌细胞壁结构成分,在细菌死亡或分裂破裂时大批量释放出来。
而外毒素则可以直接侵袭机体造成损害,像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分泌的肉毒杆菌毒素,在脑神经元末梢处是特异性基因的锁定点,通过释放毒素而造成神经元肉毒中毒症状。
(3) 激活宿主的免疫反应病原菌通过活化特定的免疫反应,诱导宿主产生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 肺炎鏈球菌能够通过侵入肺部细胞等方式活化宿主的免疫反应,诱导炎症反应,导致肺炎症状加剧。
病原菌的生物学和致病机理
病原菌的生物学和致病机理病原菌是引发多种疾病的微生物,它们存在于人体、动物、植物和环境中。
病原菌的生物学和致病机理是研究病原菌的传播、侵入、繁殖、代谢和毒力等方面的科学。
一、病原菌的分类病原菌是按照形态、代谢方式、耐受能力等特征进行分类的。
按照菌体形态分类,有球菌、杆菌、螺旋体和真菌等;按照代谢方式分类,有需氧菌和厌氧菌等;按照耐受能力分类,有芽孢菌、酸极端菌和碱极端菌等。
二、病原菌的传播途径病原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水、食物传播等。
接触传播是指人与人或者动物之间通过直接接触、血液、尿液、精液等体液接触传播病原菌;空气传播是指在空气中通过飞沫、气溶胶等方式传播病原菌;水、食物传播是指通过饮用未消毒的水、摄入被感染的食物等方式传播病原菌。
三、病原菌的侵入途径病原菌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皮肤、黏膜、呼吸道和胃肠道等。
皮肤是一道重要的屏障,但是一些病原菌可以通过皮肤划破、烧伤等方式进入人体;黏膜是人体内部和外部的分界面,人体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黏膜,病原菌可以通过这些黏膜进入人体;呼吸道是病原菌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感染呼吸道病原菌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胃肠道是感染病原菌最多的途径之一,感染后会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
四、病原菌的繁殖和代谢病原菌的繁殖和代谢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病原菌可以在宿主体内繁殖,形成感染的病灶。
在繁殖的过程中,病原菌进行代谢活动,产生一些毒素和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会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和组织损伤,从而导致疾病。
五、病原菌的毒力病原菌的毒力是指病原菌致病的能力。
病原菌的毒力与其菌株的特性、毒素的种类和数量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病原菌可能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毒素,如百日咳杆菌会产生毒素P、ACT、FHA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则会产生葡萄球菌肠毒素。
六、病原菌的防治病原菌的防治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一个重要措施。
预防病原菌感染的方法有多种,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生活饮食等。
对于已经感染的病原菌,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病原菌的特性及其防治方法
病原菌的特性及其防治方法病原菌是一类可以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水体、空气以及人体等各种环境中。
病原菌具有一定的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方式和繁殖能力:病原菌可以以单细胞或链状、菌丝状等多种形态存在。
它们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来增加数量,并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如酸碱度、温度、湿度等。
2. 毒力:病原菌可以通过产生各种外毒素或内毒素对宿主造成伤害。
外毒素主要通过破坏宿主细胞膜、抑制宿主免疫反应等方式导致疾病发生。
内毒素则是由细菌细胞死亡后释放出来的,会引起炎症反应及其他病理改变。
3. 抗药性:病原菌有一定的抗药性,可能是天然存在的,也可能是通过基因变异而获得的。
这使得抗生素等药物对其治疗效果降低,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针对病原菌的特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预防和控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原菌防治方法:1.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定期洗澡、保持家居清洁等。
这样可以减少病原菌在人体上的滋生和传播。
2. 食品安全:正确处理和烹饪食物,避免生食或不洁食品的摄入。
同时,在食品储藏、加工和配送中,要严格遵守卫生标准和规范,防止病原菌感染。
3. 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和适度通风,定期清洗和消毒公共场所,如厕所、医院、学校等。
这可以减少病原菌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4. 个人防护:在疫情或传染病的高发期间,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人群聚集等个人防护措施可以降低病原菌传播的风险。
5. 合理用药:在必要时,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
同时,避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避免病原菌对药物产生抗药性。
6. 疫苗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某些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疫苗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提高人体对病原菌的免疫力。
7. 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病原菌的科学研究和监测,了解其特性和传播途径,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总之,了解病原菌的特性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控制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病原菌生理小种
病原菌生理小种病原菌是导致人类和其他生物某种疾病的微生物。
它们以单细胞形式存在,通常在不适宜的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病原菌的生理小种,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它们的传播。
病原菌生理小种是指同一种病原菌具有不同的生理和遗传特征。
这些特征可能表现为不同的生长条件、抗药性或菌株变异。
这些差异可以影响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传播和致病性。
对于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而言,了解病原菌的生理小种非常重要。
通过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我们可以确定疫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沙门氏菌的生理小种。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原菌,可以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给人类。
不同的生理小种可能在致病性和抗药性方面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对沙门氏菌进行不同的鉴定和监测。
除了了解病原菌生理小种,预防和控制病原菌传播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控制病原菌传播的措施: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是最基本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在接触动物、处理食物或垃圾之后,一定要彻底清洗双手。
2. 食品安全措施。
病原菌可以通过感染食物和水源而传播。
在烹饪和食用食物时,要确保食物煮熟、煮沸或足够热以杀死潜在的病原菌。
避免生吃未经处理的生肉、水果和蔬菜,以减少病原菌传播的风险。
3. 环境卫生控制。
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庭和公共场所是防止病原菌传播的重要措施。
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臭氧浓度也可以帮助控制病原菌的生长。
4. 接种疫苗。
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某些病原菌感染。
通过接种疫苗,我们的免疫系统可以形成对病原菌的防御,从而减少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总之,对于病原菌生理小种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疫情的传播和变异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同时,个人卫生、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和接种疫苗也是预防和控制病原菌传播的关键方法。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全面执行,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社会的健康。
重要的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布广泛,又称化脓性球菌 (1)普通琼脂:形成湿润、光滑、隆起的圆形 1.形态及染色特征:圆或卵圆,致病性菌株 菌落,直径1~2mm,有时可达4~5mm。 菌体较小,某些可形成荚膜或粘液层。固体 (2)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较大,周围 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常呈串状。 有明显溶血环者多为病原菌。。 (3)在普通肉汤中生长迅速,初浑浊,管底少 2.生长要求及培养特性: 量沉淀、轻振沉淀物上升,消失。培养2~3天后 普通培养基上良好,加入血液、清、葡萄糖生 可形成很薄的菌环,在管底形成多量粘稠沉淀。 长更佳。需氧环境生长迅速、发育最佳。
结核分枝杆菌(M.tulerculasis) 炭疽杆菌(B.anthracis) 猪丹毒杆菌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E.rhusiopathiac) 假单胞菌属(paerdomonas) 厌氧芽孢杆菌属 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 布氏杆菌(Brucella)
第九章
第九节 第十节
重要的病原菌
(二)培养及生化特性:为需氧菌 在普通琼脂 培养基上生长不良 在血液/清琼脂上生长良好,在血液平皿上培 养24-48小时后生成园形,灰白色透明针尖大露珠 样透明小菌落,菌落周围可见狭窄绿色溶血环。 肉汤培养呈轻度混浊,有少量灰白色粘稠沉淀,但 不形成菌环、菌膜、明胶穿刺时沿穿刺线有横纹向 四周发育,宛如试管刷样。不液化明胶在麦康凯琼 脂上不生长,接触酶阴性。 发酶糖类时产酸不产气。
炭疽杆菌
(八)微生物学诊断: 1.镜检 2.分离培养 3.动物感染试验 4.血清学试验(AscoliYACW)
炭疽杆菌
(九)免疫:
无毒炭疽芽胞苗:羊以外其它家畜、14
日产和免疫力,期一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原菌病害一、真菌病害(一)霜霉病二、病症原因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霜霉菌是专性寄生菌,极少数的霜霉菌已可人工培养,如引起谷子白发病的禾生指梗霉、引起白菜霜霉病的寄生霜霉。
有的种存在不同的生理型,如引起莴苣霜霉病的莴苣盘梗霉和引起黄瓜霜霉病的古巴拟霜霉。
常见的霜霉病除上述几种外,还有甘蔗霜霉病和大豆霜霉病。
烟草霜霉病是毁灭性病害。
病症状况此病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
主要为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
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
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在种子或秋冬季生菜上为害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
主要通过气流、浇水、农事及昆虫传播。
病菌孢子萌发温度为6~10℃适宜侵染温度15~17℃,田问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
春未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病害严重时可造成20%~40%产量损失。
防治方法:1. 选用抗病良种。
2.加强栽培管理,适当稀植,采用高畦栽培: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天注意防漏,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滴灌技术可较好地控制病害。
3.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并带至棚、室外妥善处理。
4.药剂防治:有条件优先应用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
发病前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千克喷粉预防,10~15天1次,或选用45%安全型百菌清烟剂重烟预防,每亩0.5千克,7~10天1次。
发病初期选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液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赛得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喷雾时应尽量把药液喷到基部叶背。
(二)疫病主要指由疫霉属(Phytophthora)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表现为叶斑、幼苗猝倒、根茎腐、冠腐、枝干溃疡和果实腐烂等,植株受害部位产生边缘不明显的黑褐色水渍状病斑,可迅速引起病部的坏死和腐烂,空气潮湿时,病部尤其是叶背面产生疏松的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疫病可导致对植物的毁灭性破坏。
在全世界广泛分布,高温、高湿地区尤其猖獗。
在中国对农业威胁较大的疫病主要有由棕榈疫霉(P.palmivora)引起的橡胶树割面条溃疡和季风性落叶病、胡椒瘟病,由寄生疫霉(P.nicotianae var.parasitica)引起的剑麻斑马纹病,由致病疫霉(P.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晚疫病等。
疫霉属真菌中不同种的寄生性程度差别很大,寄生程度高的如致病疫霉有生理分化现象,存在许多不同的生理小种。
各种疫霉菌的寄主范围也很不相同,如致病疫霉只侵染1~2种植物,而樟疫霉可危害50科273个属。
有的一种植物上可以发生好几种疫霉病,如橡胶树、柑橘、番茄、茄子等。
病菌以卵孢子、厚壁孢子或菌丝体越冬,寄生程度高的疫霉菌在植物的枝条、贮藏器官或病残体上存活,寄生程度低的还可在土壤内存活。
以孢子囊内的游动孢子引起初侵染和再侵染,病菌从植物的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
在田间主要通过气流、雨水和灌溉水传播。
由于病程短,再侵染发生频繁,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疫病的流行速度特别快。
防治可采取选育抗病品种、做好田园清洁、减少侵染源,以及加强栽培管理等措施。
由于疫病流行速度快,生长季应做好发生和流行的预测预报,并及时喷药控制蔓延。
药剂中铜制剂、有机硫剂、有机氯剂等是较好的保护剂;乙磷铝和瑞多霉是较好的内吸治疗剂。
(三)白粉病病症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
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为害茎和穗子。
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
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
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分布与为害麦类白粉病近年来在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山东、贵州、四川等地发生较为普遍,为害日趋严重。
由麦类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D.Cf.sp. tritici E.Marchal.)引起,主要为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
发病规律病菌在河南省平原地区不能越夏,但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可在海拔500米以上山区的自生麦苗或夏麦上发生为害,秋后通过气流传到平原麦苗上引起发病。
粉病流行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二是适宜的环境条件。
一般在小麦密度偏大、施氮肥过量的情况下,麦株旺长,植株衰弱,田间湿度大或者发生了倒伏的麦田,发病往往较重。
该病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出现发病中心,4月中旬后随气温逐渐回升,病株率迅速增加,在适宜的条件下导致大流行。
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合理密植,合理施肥。
2.药剂防治一是秋苗发病重的地块,可药剂拌种,方法同小麦散黑穗病;二是在秋季或春季,田间发病率3%~5%时(成株期调查以旗叶到旗叶下2叶计算发病率),每666.7平方米用20%粉锈宁乳油20~3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60千克喷雾,或对水10~15千克低容量喷雾。
也可用25%病虫灵乳油每666.7平方米50毫升,加水50千克,均匀喷雾。
甜瓜白粉病症状主要为害甜瓜叶片。
初发生时叶片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病斑变黄褐色为病菌的闭囊壳。
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
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甜瓜白粉病防治方法1、2%白尽(武夷菌素)1000倍喷雾,24小时起效。
2、25%阿米西达3000倍喷雾,每20毫升加水60公斤。
每7天喷药一次,喷药2~3次。
该药在白粉病单独发生地块或同时轻微发生霜霉病的地块采用。
注意阿米西达在配药时不能和其它任何农药和化肥混配,配药要用清水,渠水要经过沉淀后才可配药。
3、10%世高1500倍加72%霜疫必克600倍喷雾,40克世高加100克霜疫必克加水60公斤,同时防治白粉病和霜霉病。
4、80%成标400倍加72%霜疫必克600倍喷雾,,150克成标加100克霜疫必克加水60公斤,同时防治白粉病和霜霉病。
5、40%信生(腈菌唑)5000倍加72%霜疫必克600倍喷雾,12克信生加100克霜疫必克加水60公斤,同时防治白粉病和霜霉病。
6、40%福星7500倍加72%霜疫必克600倍喷雾, 8毫升福星加100克霜疫必克加水60公斤,同时防治白粉病和霜霉病。
注意:两种药剂混配时,原药母液要单独配制,分别加入药桶。
黄瓜白粉病的防治黄瓜白粉病白粉病,俗称白毛,系常发性病害,是黄瓜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防治措施:1、栽培抗病品种。
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栽培上可选择叶片厚实的品种。
2、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在阳光下晒种2-3天天,以杀灭表皮杂菌,随后用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温度下降至常温后继续浸种4-6小时,再做消毒处理,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驱避地下病虫,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随时保持土壤湿润,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洒壮瓜蒂灵使瓜蒂增粗,强化营养输送量,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瓜体快速发育,使瓜型漂亮,汁多味美。
4、药剂防治: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洒药剂加新高脂膜形成保护膜,隔离病源菌,防止病菌借风雨再次传播感染。
(四)锈病简介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
为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
锈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有的还可在枝干上引起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症状,或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
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
锈病分布广且危害性大,多见于禾谷类作物、豆科植物和梨等。
不少作物的锈病是世界性的,有些有大区流行的特点,产量损失常以万吨计。
中国在20世纪60~70年代,小麦叶锈病(Puccinia recondita var.tritici)曾大面积流行;小麦条锈病(P.striiformis)等也常有为害。
(见彩图)生物学特性锈菌具有形态上的多型性、生理上的专化性和变异性等特点,并有转主寄生、夏孢子远距离传播等现象,其生活史在真菌中是最为复杂的。
锈菌的多型性指锈菌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孢子。
典型的产生5种,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
由它们引起植物受害部产生的小疱点,有的为黄色至铁锈色(夏孢子堆),有的为黑色(冬孢子堆),有的为白色或黄色(性孢子器),有的则为黄色的疱状、杯状或毛状物(锈孢子器)。
这5种孢子发生在同一寄主植物上的称同宗寄主,如菜豆锈病菌。
5种孢子发生在分类地位极不相近的两种植物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称转主寄主,如小麦秆锈病菌夏孢子和冬孢子发生在小麦上,性孢子和锈孢子发生在小檗上。
不典型的锈菌生活史内缺少一二种类型的孢子,但也有同宗寄主与转主寄主之别,如梨锈病菌无夏孢子,冬孢子发生在桧柏上,性孢子及锈孢子发生在梨上。
锈菌的专化性和变异性表现在同一种锈菌对不同属的植物有不同的致病性,并可因此而分为不同的专化型。
如为害禾谷类作物的禾柄锈菌,至少有9个专化型;为害小麦的是其中一个专化型。
各种专化型又根据对同一种作物不同品种的致病性,分为不同的生理小种。
为害小麦的禾柄锈菌已经鉴定出300多个生理小种。
侵染循环有些锈菌的夏孢子可借气流远距离传播,这在锈病循环上有重要作用。
通常锈菌以冬孢子越冬,初次侵染来源是担孢子或夏孢子,而后以锈孢子或夏孢子在作物生长期间靠气流传播继续为害。
在亚热带和热带,不少锈菌不产生冬孢子,靠夏孢子或由病菌直接在自生苗或冬季作物上越冬。
在有些地区,转主寄主在病害循环中不起作用,如中国东北的阿穆耳小檗展叶期的气候不适宜小麦秆锈病菌冬孢子的萌发,而夏孢子虽在当地不能越冬,都可由东南沿海地区借气流长距离从南向北吹来成为初次侵染源。
此外,有些锈菌侵染循环中的主要问题不是越冬而是越夏,如小麦条锈病菌不耐高温,须在高寒地区的自生麦苗和不同生育期的麦株上越夏。
防治途径对大面积栽培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锈病的防治,主要可利用锈菌寄生专化性这一特点进行抗病品种的选育。
应针对各地区所流行的生理小种培育抗病品种,并随着新的生理小种的发生和发展及时更换,合理布局,不断提高品种抗病力,防止品种单一化而引起的抗病力减退。
此外还应加强对锈病的预测预报,在锈病流行年份辅以药剂保护。
对转主寄生的锈菌,可消灭转主寄主,以切断病菌侵染来源,如在梨和苹果树周围5公里范围内不种植桧柏等转主寄主植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