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学案第1课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答案
关于《史记》选读教学的几点做法(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论文)
关于《史记》选读教学的几点做法(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论文)
韩海军
今年是山西省高中试用选修教材的第一年,这也是新教材使用,新理念实施的关键一年。广大教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同时探索不少新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还有等商榷。但是只要把握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并能根据文言文的教学特点,并认真探索的教学规律,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正是这一位在教学前线的探索者,下面谈谈我在教读《史记》时的几点做法:大致分为方法指导、文言知识块,文学鉴赏块,写作指导块四个方面。
一、《史记》选读的学习要得法。
选修教材和课改以前的教材相比,广大师生的共同感觉就是内容太多,容量太大,学生学不过来,教师教不过来,结果学得无味,教得疲惫,效果也不好。所以做为课堂的两个重要角色的教师和学生,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再以往那样对于一篇文言文,教师一句句教读,学生一句句翻译。以往这种学习的方法在过去那种教材中似乎还能够实行,但是现在这种方法根本就行不通,如果只是翻译,一句句直译,仅《高祖本纪》,用两个星期也上不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个学期上学习两本选修教材《史记选读》和《唐诗宋词选读》。所以必须改变以往的做法。在教学中我总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去读译课文,在课堂上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用现代汉语去复述课文,要求尽量做到和课文一致。而不再在课堂上一句句翻译。当然对于重点字词还是要强调检查掌握。只是在译文上不能再象以往那样满堂灌,出力效果不好。课堂上在注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我注重重点点内容的讲解和落实。这大大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夏本纪)Word版含答案
《夏本纪》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本文节录的是大禹治水定九州的部分,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3、列传:
是记一般人臣、古今特殊的人物的事迹。有的是一人一传;有的是以类相从,多人一传。还有几篇总记外国大事、物产风俗的。
4、表:十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略似于年表。第一个用表来编写历史的是司马迁,表能够节省纪传中的许多繁文,使人一目了然。
5、书:八书,讲社会制度的沿革、来历、演变过程,非记传可记。它是讲一些专门学问、专门历史。
关于夏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总 课 题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
《太史公自序》教案(含学案的答案)
太史公自序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究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
1、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
2、分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以后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梳理文言词句,探讨对司马迁的“义”“时”“名”。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序言是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得阅读《史记》。
二、展示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正音。
2、研读1—3自然段,了解司马迁的家世谱系。
三、整体感知
(1)正音
颛顼(zhuān xū)唐虞(yú) 绍(shào) 蒯(kuǎi)聩(kuì)
卬(áng) 徇(xùn)朝歌沅(yuán) 汶(wân)
峄(yì) 鄱(pó)阳湖邛(qióng) 笮(zã) 爰(yuán)及
篡(cuàn) 弑后稷(jì) 紬(chōu) 牝(pìn)牡(mǔ)
缧绁(lãi xiâ)篡(cuàn) 弑纂(zuǎn)俟(sì)
封禅(shàn)於戏(wūhū)三十辐(fú)一毂(gǔ)
会稽(kuàijī)司马靳(jìn)羑(yǒu)里厥(juã)有国语
壅(yōng)室金匮(kuì)股肱﹙gǔgōng﹚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指数千旨
苏教版高二语文太史公自序
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 施已然之後;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 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 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 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 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 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 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 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
《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 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後,使复典 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 周,程伯休甫其後也。当周宣王时,失其 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 间,司马氏去周適晋。晋中军随会奔秦, 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適晋,分散,或在卫, 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在 赵者,以传剑论显,
Baidu Nhomakorabea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 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 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 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 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於是迁仕为 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 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 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適 使反,见父於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 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第1课太史公自序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太史公自序
<时间:30分钟分值:35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而子迁适使反
B.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C.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D.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解析:选C。A项,"反"同"返";B项,"无"同"毋";D项,"拂"同"弼"。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
B.南略邛、笮、XX
C.孔子修旧起废
D.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解析:选D。A项,"将",名词活用为动词,率领军队;B项,"南",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南;C 项,"旧""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过去被废弃、破坏的礼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序:顺序
B.守经.事而不知其宜经:经过
C.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表被动
D.海外殊俗,重译款.塞款:叩
解析:选D。A项,序:理,主管。B项,经:常,通常。C项,被:蒙受,遭受。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错误!
B.错误!
C.错误!
D.错误!
解析:选A。A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表祈使语气/代词,他们;C项,目的连词,用来/介词,把;D项,表修饰/表顺承。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迁的感叹表明他对自己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一事深感后悔。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1.1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K课堂深入
EQIAN XUEXI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颛顼 ..zhuān xū 更 名 gēng . 牝牡 ..pìn mǔ 后稷 .jì 朔 旦 shuò . 壅 .yōng 俟 .sì
蒯聩 休甫 ..kuǎi kuì .fǔ 靳 n 卬 .jì .áng 邛 .qióng 鱵 .chōu 封禅 .shàn 缧绁 ..léi xiè 讫 .qì 会稽 .jī 篡弑 ..cuàn shì 羑 里 yǒu . 股肱 .gōng
K课前学习 K课堂深入
EQIAN XUEXI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相关链接司马迁
(约前 145 或前 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人,西汉时期杰 出的史学家、文学家。青少年时代在家乡耕牧,10 岁开始学习古文典籍。 20 岁离开家乡漫游各地,寻访古代遗迹,收集资料,回到长安后,入仕做了郎 中,奉武帝之命随军西征巡视西南地区。父亲司马谈去世之后,当了太史令, 曾经参与制定太初历。 《史记》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 马迁。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 “自序”,内容多说明著作的内容、写作缘由、写作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 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屈原列传)Word版含答案
《屈原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学习屈原爱国、正直的高尚品德,理解作者在屈原身上寄寓的情感。
教学重点: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重点的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词义的运用。
教学难点:课文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理解其作用以及蕴含的作者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屈原爱国、正直的高尚品德,理解作者在屈原身上寄寓的情感。
教学重点:阅读全文,理清全文记叙的线索。
教学难点:解释难句,理清行文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作家与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令。元封元年(前110)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写史书。父卒三年后,司马迁继父任太史令。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意在待机答汉,因此触怒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史记》。史书名。西汉司马迁著。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时代,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通史)。该书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人,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招魂》等,今天,我们学习《史记》中的《屈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
太史公自序教案
太史公自序教案
《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之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文章气势浩瀚,宏伟深厚,是研究司马迁及其《史记》的重要资料。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太史公自序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太史公自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序言是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得阅读《史记》。
二、朗读课文。正音,断句。
三、疏通课文。
(说明文章比较长,旁边已经有了翻译,讲读的时候,点重要的字词,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
字词总结:
(一)古今异义词
至于去市长河古文故事往往
(二)通假字
反阙指罔失承拂
(三)活用字词
相显则死善恶君臣子闻是非
(四)一词多义
所以次
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太史公自序》教案作者:碧叶凝露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下列常用文言实词:报、让、宜、权、被、垂、次、俟;
掌握积累下列常用文言虚词:以、而,《太史公自序》教案。
2.在学习《报任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
3、在了解了司马迁其人的基础上,分析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以后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 史记选读 课时作业1 太史公自序
课时分层作业(一)太史公自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姓
②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
③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视为准则
④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显:显露
⑤故长于风.风:讽喻
⑥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遭受
A.①②④⑥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
B
2.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事武安君白起②堕先人所言③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④辅拂股肱之臣配焉⑤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⑥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
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其.念哉②察其.所以
③王卬于.殷④而君比之于.《春秋》
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
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
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相同
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①相.中山②堕.先人所言
③整齐
..百家杂语④存.亡国,继绝世
⑤善.善恶恶⑥则续.吾祖矣
⑦贤.贤贱不肖⑧既科条
..之矣
A.①⑧/②④⑥/③⑤⑦
B.①③②/⑥⑧/④⑤⑦
C.①②/⑥⑧/③④/⑤⑦
D.①/②⑥⑧/③④/⑤⑦
A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以何明
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B.显功名于虞夏
C.臣不臣则诛D.浮于沅、湘
A
6. 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言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屈原列传学案1史记选读
《项羽本纪》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课题:《项羽本纪》(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了解项羽的生平及其性格特征,并学会辨证地评价他人。
2、通过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
1、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感受主人公独特的人格魅力。
2、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及辨证地评价项羽。
【学习流程】
模块一、情境引读
(一)温故知新
(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回顾以前所学,向大家展示)
大风
歌:
(二)基础知识
(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译文以及课文下的注释,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基础知识)1、给下列重点字词注音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田父绐日项王自度不得脱
斩将,刈旗乌江亭长舣船待羽岂其苗裔邪
栎阳狱
掾骓檥
2、文言基础知识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
②乃持项王头视鲁
③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2)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
①梁以此奇籍②皆沉船,破釜
甑
③无不膝行而前④遂霸有天下
⑤项王军壁垓下⑥项王则夜
起
⑦数十万人,亦足王也⑧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
⑨无不膝行而前⑩东渡乌江
(3)解释实词
①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怀王竟听郑袖
②项梁尝有栎阳逮盖当寥洲周公之被
逮
③毋妄言,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⑤屈平属草稿未定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⑥平伐其功自矜功伐
(4)解释虚词
以: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2021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课件:专题一 第1课 太史公自序 -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
后读厚积 - -文本拓展
素材运用
(3)失之豪厘 ,差以千里:__同___"毫__〞___,毫__毛___,极__小__的__数__量__单__位_______
(4)察其所以 ,皆失其本已:__同___"矣__〞___,助__词___,表__陈__述__语__气_______
(5)堕先人所言 ,罪莫大焉:__同___"隳__〞___,毁____
____ ______ 文中指遗业 . (5)维我汉最继||低五的帝等末级流||或,接品三类代. 绝||业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么文学①彬彬稍进 ,?诗??书?往往②间出矣 古义:_①__古__义__:__儒__生___._②__不__断___.__ 今义: ①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 ,包括戏剧、 _诗_歌__、__小__说__、__散__文__等___. _②__表__示__根__据__以__往__的__经__验__,_某__种__情__况__在__一__定__条__件___ _下_某__种__情__况__在__一__定__条__件__下__时__常__存__在__或__经__常__发__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常识
序 序 ,又名 "序言〞 "前言〞 "引言〞 ,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 者自己写的叫 "自序〞 ,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别人代写的 序叫 "代序〞 ,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前者如鲁 迅的?<呐喊>自序? ,后者如毛泽东的?<农村调查>序言? .语言表达方式比 较灵活 ,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 ,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古代另 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 ,叫做 "赠序〞 ,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 推重或勉励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便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还
《史记》选修教材考点复习学案
《史记》选修教材考点复习学案
——《高祖本纪》《项羽本纪》
【学习目标】
要求1、浏览教材、学新课时的笔记、翻阅资料及古汉语字典,用笔记法二次归纳复习考点。要求2、完成对应的考点训练,力求把积累的知识转化转化为技能。
要求3、再读《史记》时注意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
一. 文言知识整理
(一)文中常考字词释义
1、常用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2)遂坐上坐,无所诎
(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4)无内诸侯军……距之
(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6)不如决策东乡
2. 古今异义词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2)诽谤者族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3. 一词多义
(1)吕公者,好相人无如季相
(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3)因重敬之,引入坐沛公引兵西
(4)去辄烧绝栈道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实词当堂练:
①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必:②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必:
③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④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⑤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二)词类活用
1. 使动用法
①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②降章邯
③会项伯欲活张良④沛公从百余骑
2. 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沛公然其计
3. 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欲约分王关中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都彭城
4. 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夜往见良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高祖竟酒,后
吕媪怒吕公曰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
凤凰新学案高中语文 选修《史记》选读(教师用书)
第一专题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专题解说
司马迁和《史记》,凡接触过中学语文教材的师生,谁不知道?传统语文教材中就选有《史记》的经典篇目,高考文言文阅读也常从《史记》中取材。然而,对绝大多数中学师生来说,真正比较深刻地认识了解司马迁,比较全面地学习探究《史记》,恐怕得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的教学开始。教学《<史记>选读》,当然得从《太史公自序》起始。《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前后跨越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选读《史记》,我们首先要了解作者司马迁其人其事,以及他写作《史记》的目的与经历。本专题只选了一篇《太史公自序》;还有一篇是同学们在必修五学过的《报任安书》,此处列为“存目”。如果说《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心灵史”,那么《太史公自序》便是司马迁的“学术史”兼“心灵史”。两文结合起来阅读,便能走近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撰写《史记》的始末,从而比较具体地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
教学定位
文本概述
司马迁不把《自序》置于卷首,而是将其放在七十列传之末。这是为什么?清人金圣叹说:“此篇于《史记》为序,于太史公便是自己的列传。”金圣叹之言,为我们解读《太史公自序》打开了门。《太史公自序》既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史官家世所作的传记。全序规模宏大,文气深沉浩瀚,是《史记》全书的纲领,也是我们这册选修教材的总起,更是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司马迁和了解《史记》的开始。《太史公自序》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文字艰深,学生学习的困难很大,所以教材为它提供了译文。让学生对照译文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完成“预读积累”练习,这是学习文言词句知识的主要方法;在复习《报任安书》的基础上,抓住“传”和“序”的特点,先“传”后“序”,寻找出相关语段和相关语句,加以分条理解和分析归纳,从而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则是学习了解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三专题《高祖本纪》Word版含答案
《高祖本纪》教案
教学设想:
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三专题“不虚美、不隐恶”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史记》的史家“贵乎真”的传统。
仍属于比较难懂的篇目,选文较长,没有译文。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本文的教学宜了解有关常识,通晓大意,基本理解内容,能够有所思考探讨。以指导阅读的方式来处理选修教材。
在理解疏通时,对于那些浅易的文本,可以用全文总结的方法,一下子全部提取出来处理;对于连教师看一两遍尚不能全部理解的文本,本人的做法就是一段一段来“清障”,这样的课虽然不好看,但实用。这篇课文的处理,先指出要积累的词句,让学生理通意思,再整体理解翻译,最后在全文理通的情况下做问题探讨。
专题目标:
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史记》“贵乎真”的史家传统。
4、了解刘邦,并探讨刘邦的个性及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时设置:4教时
第1教时
要点:了解有关内容,流畅朗读,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评论二十四史说“多不可信”,为什么?因为史是人写出来的,人是可以说假话的,正史是官方修订的,官方是要替当朝统治者粉饰的;再有我们一般人最容易以结果看人事,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名人、伟人、成功者,看到的就是优点,常人、小人、失败者,看到的多是缺点。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是,就《史记》而言,我们从那篇《太史公自序》里就知道,《史记》的写作是司马迁的一种独立行为,我们再来看看司马迁笔下的汉最高权位者和最高享誉者刘邦,是个怎样的人?是否完美无缺的?今天我们学《高祖本纪》。
语文:《太史公自序》课件(1)(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阅读7-10 注音: 注音 牝牡雌雄 必陷篡弑之诛 cuàn 必陷篡 pìn 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 阻塞 小子何敢让 谦让,推辞 大夫壅 小子何敢让 谦让 推辞 大夫壅之 下辨人事之纪 法度,准则 下辨人事之纪 法度 准则其指数千 同”旨” 尊重; 动 尊重 贤贤贱不肖 形-动,尊重 善善恶恶 奖励; 形-动,奖励 动 奖励
做……相 攻占 事奉 坑杀 夺取、攻占 一并封王 封……为王 掌管市场的官长
以图表形式显示司马迁的家世. 以图表形式显示司马迁的家世
南正重、 南正重、北正黎 重黎之后 程伯休甫 (赵) 蒯聩 (孙子辈) 孙子辈) 司马卬 司马氏 (卫) 司马错 (秦) 司马靳 (孙子辈) 孙子辈) 司马昌 (孙子辈) 孙子辈) 司马无泽 司马喜 司马谈 司马迁
(4)司马迁为什么要提及孔子著《春秋》的事?从 司马迁为什么要提及孔子著《春秋》的事? 与壶遂的辩论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记》 与壶遂的辩论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记》的目 的是什么?他为什么否认自己是创作, 的是什么?他为什么否认自己是创作,而认为是 “整齐”? 整齐” 采用汉代初年学者常用的问答体的形式, 采用汉代初年学者常用的问答体的形式,借评 述孔子作《春秋》 表明自己著《史记》的目的, 述孔子作《春秋》,表明自己著《史记》的目的, 说明自己著《史记》就是想效仿孔子, 说明自己著《史记》就是想效仿孔子,通过论述历 评判是否,褒善惩恶,为天下仪表。 史,评判是否,褒善惩恶,为天下仪表。他否认是 创作,非本心话,是为了逃避世俗的劫难, 创作,非本心话,是为了逃避世俗的劫难,怕世俗 人犹壶遂那样批他著《史记》 人犹壶遂那样批他著《史记》是如孔子那样是因为 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 或者为发个人私愤。 “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或者为发个人私愤。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文言基础知识讲练文言基础知识讲练 动词、形容词活用 Word版含答案
动词、形容词活用
动词的活用
古汉语中,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类,一是活用作使动用法,一是活用作名词。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它分两种:
1.多数情况下,不及物动词表示使动。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一旦带了宾语,就有可能是使动用法。如:
(1)项伯杀人,臣
△
活.之。(使……活)(《鸿门宴》)
(2)故远
△人
△
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季氏将伐颛臾》)
2.及物动词表示使动。及物动词本来就可以带宾语,它的一般用法和使动用法从句型上看不出区别,只能从上下文意中去体察。如:
(1)外连衡而斗.诸
△侯
△
。(使……相斗)(《过秦论》)
(2)沛公从.百
△余
△
骑
△
,驱之鸿门。(使……跟从)(《高祖本纪》)
练习一指出下列句中具有使动用法的词语,并解释其义。
(1)太上不辱先。
辱:使……受辱
(2)臣具以表闻。
闻:使……知道
(3)百忧感其心。
感:使……感触
(4)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受屈
(5)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惊:使……惊。泣:使……泣
(6)拔剑而破之。
破:使……破
(7)毕礼而归之。
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8)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
练习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用法。
(1)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将要有兴造宫室一类的事情,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安:使……安宁。)
(2)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阙”“利”均为使动用法。)
(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五人墓碑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第1课太史公自序
【学习导引】
本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是70列传的最后一篇。它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是了解司马迁、学习《史记》的一把重要钥匙。学习此文,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疏通文字,梳理大意,重点掌握通假字、“适”“略”“论”“卒”“罔”等多义词及古今异义词,翻译重点句子。
二是进一步了解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和人生抱负,理解他创作《史记》的条件、动机和指导思想,加深对其人其书的认识。
初学《史记》,同学们一定有理解不深不透、弄不明白的地方,不必急躁,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将它与必修五中的《报任安书(节选)》结合起来学习。
2.借助注释和译文。抓住常见常用的语言点学习积累,过于艰涩的地方可以放过。尤其对文中最难的部分——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只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要效仿孔子作《春秋》、寓褒贬于书中即可,不必强求自己弄通。
3.实在不明白,可以边学习其他文章边学习本文,将本文与其他具体文章结合学。还可以在学完所有的选读篇目后,再重温甚至重学它。
【文本卡片】
一、人物名片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生卒年月不详。其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武帝时为太史令,专掌秘籍、职司记载,立志写一部完整的史书,未及动笔就去世了。司马迁受其父熏陶,十岁就学于长安,二十岁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地方风土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继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室古籍,参与修订历法,并开始写作《史记》。武帝元封五年,因上书为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武帝,获罪下狱,受宫刑。他认为自己既然不能在政治上建功立业,那就得更加发愤著书。为完成《史记》的写作,他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写书,历十年艰辛,终于在征和初年(前92)写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其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二、背景资料
处于上升时期的封建社会,要求有一部记载天子盛德、叙述功臣世家贤大夫业绩的史书,以总结历史经验。司马迁根据这一时代的要求,再加上父亲的遗愿——“立志写一部完整的史书”,广泛汲取以前的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乃至诗歌的丰富的创作经验,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并达到了史传文学的顶峰。
三、文体知识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前者如鲁迅的《呐喊自序》,后者如毛泽东的《农村调查序言》。语言表达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便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做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
【积累运用】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
(1)《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
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4)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5)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6)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______同______;________
(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8)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
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
(1)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2)迁俯首流涕曰:“小子..
不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3)《礼》经纪..
人伦,故长于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4)余所谓述故事..①,整齐..②其世传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5)维我汉继五帝末流..
,接三代绝业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6)则文学..①彬彬稍进,《诗》《书》往往..②间出矣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适⎩⎪⎨⎪⎧
司马氏去周适.晋: 而子迁适.使反: (2)卒⎩⎪⎨⎪⎧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于是卒.
述陶唐以来: (3)罔⎩⎪⎨⎪⎧
罔.疏则兽失: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4)略⎩⎪⎨⎪⎧ 南略.邛、笮、昆明: 略.推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