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学案第1课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一++第1课++太史公自序

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一++第1课++太史公自序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这把犁,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新的源泉。

我要坚忍,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口处磨炼出一颗灿烂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而司马迁就是坚忍精神的写照。

本专题由《太史公自序》和列为存目的《报任安书》两篇文章组成。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作的引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史官家世所作的传记。

序中叙述了司马氏的家族历史、司马谈父子的生平经历和写作《史记》的始末,特别是作者用相当长的篇幅叙写六家的要旨,论述六经的要义,充分而深刻地反映了司马父子的学术思想。

对儒、墨、名、法、道及阴阳六家的分析精辟透彻、入木三分、指陈得失、有若断案,虽历百世而无可比拟。

如果将它和《报任安书》合读,则可见司马迁的远大志向、坎坷经历和执著精神,了解他创作《史记》以继《春秋》的壮举和用心。

第1课太史公自序纪传体的开创者——司马迁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共3 000多年的历史,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肩负使命写《史记》司马迁20岁时,南游江、淮。

据《太史公自序》,他这次“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以后他在任郎中、太史令以及中书令时,或奉旨出使,或陪驾巡幸,游历了更多的地方,这些经历,使他有机会亲身领略祖国壮阔的自然风貌,调查了解许多历史故事,订正和补充文献上的疏漏,也使他接触了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增加了对社会现实的了解。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十分重视自己史官家世的传统和史官的职责,这些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很重要的影响。

司马迁任太史令后,除日常职司以外,他阅读、整理历史资料,以实现父亲的遗愿。

《太史公自序》教案(含学案的答案)

《太史公自序》教案(含学案的答案)

太史公自序【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究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1、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

2、分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以后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梳理文言词句,探讨对司马迁的“义”“时”“名”。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

序言是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

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得阅读《史记》。

二、展示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正音。

2、研读1—3自然段,了解司马迁的家世谱系。

三、整体感知(1)正音颛顼(zhuān xū)唐虞(yú) 绍(shào) 蒯(kuǎi)聩(kuì)卬(áng) 徇(xùn)朝歌沅(yuán) 汶(wân)峄(yì) 鄱(pó)阳湖邛(qióng) 笮(zã) 爰(yuán)及篡(cuàn) 弑后稷(jì) 紬(chōu) 牝(pìn)牡(mǔ)缧绁(lãi xiâ)篡(cuàn) 弑纂(zuǎn)俟(sì)封禅(shàn)於戏(wūhū)三十辐(fú)一毂(gǔ)会稽(kuàijī)司马靳(jìn)羑(yǒu)里厥(juã)有国语壅(yōng)室金匮(kuì)股肱﹙gǔgōng﹚(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其指数千旨2.失之豪厘毫3. 堕先人所言隳4.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倜傥5.故长于风讽6.弗敢阙缺(3)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V,到;prep,到2.无泽为汉市长掌握市场的官长3.不得与从事跟从侍奉4.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最终落在5.则学者至今则之意动,以……为准则6.迁俯首流涕曰眼泪7.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管理8.先人有言死去的父亲9.小子何敢让焉谦让,推辞10.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言论11.是非242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褒贬12.余所谓述故事历史旧事13.夫《诗》《书》隐约者隐奥而言辞简约14.维我汉继五帝末流遗业15.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在这时16.则文学彬彬稍进文质兼备的儒生17.《诗》《书》往往间出矣不间断地(4)找出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1.其在卫者,相中山名作动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同上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名作动,封王4.则学者至今则之意动5.忠臣死义之士为动6.上明三王之道形作动7.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形作动、形作名;存:使动8.拨乱世反之正使动9.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V 10.整齐其世传使动11.孙子膑脚名作动12.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名作动13.整齐百家杂语使动(5)解释下列句中你认为重要的实词和虚词1.使复典之掌管2.绍重黎之后继承3.世序天地理,主管4.司马氏去周适晋离开,到……去5.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句首语气词6.……伐蜀,遂拔,因而守之攻占、做郡守7.以其地为河内郡把……作为8.耕牧于河山之阳山之南、水之北9.南略邛,还报命巡视10.迁适使反恰值11.不韦迁蜀被贬谪12.且夫孝始于事亲侍奉13.爰及公刘推引14.汝其念哉表期望语气副词15.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嫉恨、抑制16.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编撰17.是故礼以节人介词,用,后略“之”18.察其所以……的原因19.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才20.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蒙受,遭受21.垂空文以断礼义用笔墨写成的著作,连词22.礼乐作焉兴起23.犹不能宣尽其意表明、表达24.堕先人所言隳,毁25.欲遂其志之思也表明、表达26.俟后世圣人君子等待27.不得通其道也实现28上记轩辕,下至于兹从……开始、现在29.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没有30.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历述、止(6)翻译下列句子(特殊句式请注明)1.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夫子所论,欲以何明译文: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先生所要撰述的,究竟想阐明什么呢?2.藏之名山译文:藏在名山。

高中语文《太史公自序》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太史公自序》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太史公自序
学习目标:
1、掌握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以、而”用法。

2、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3、了解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学习重难点:了解司马迁写《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规模,体会司马迁在前人的研究司马迁及其《史记》的重要资料。

为某事作某年表等等,全书纲
这实乃司马迁在教人读
,直到宋代《史记》才遇知音

笮..羑.里轩辕
..
..扶义俶傥
结合本文介绍《史记》的有关知识。

(自己写提纲,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一第课太史公自序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一第课太史公自序含答案

第1课 太史公自序1.通假字(1)《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___________________(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罔.罗天下放失.旧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1)适⎩⎨⎧ 白司马氏去周适.晋:而子迁适.使反:(2)卒⎩⎨⎧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于是卒.述陶唐以来:(3)罔⎩⎨⎧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罔.疏则兽失:(4)略⎩⎨⎧ 南略.邛、笮、昆明: 略.推三代:(5)论⎩⎨⎧ 于是论.次其文:孙子膑脚,而论.兵法:论.考之行事:3.虚词归纳以⎩⎪⎨⎪⎧ 以.传剑论显: 是故《礼》以.节人: 以.天下之大过予之: 作《师说》以.贻之:4.古今异义词(1)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余所谓述故事..①,整齐..②其世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则文学..①彬彬稍进,《诗》《书》往往..②间出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1)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是非,定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则学者至今则.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程伯休甫其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子所论,欲以何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见父于河洛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此孝之大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1)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高中语文第1课太史公自序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第1课太史公自序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1课太史公自序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姓②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③则学者至今则.之则:视为准则④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显:显露⑤故长于风.风:讽喻⑥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遭受A.①②④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⑤2.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事武安君白起②而子迁适使反③弗敢阙④其指数千⑤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⑥泽流罔极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⑥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其.念哉②察其.所以③王卬于.殷④建于.明堂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B.两上“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相同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部不同的一组是( )①不得与从事..,明是非⑤万物之散...之德④别嫌疑..立身③言其能论歌文武..②终于聚.皆在《春秋》⑥余所谓述故事..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⑥5.下列不属于宾语前置句式的一句是( )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B.小子何敢让焉C.欲以何明D .安在其不辱也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

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

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曰:“於戏!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于.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官。

至于余乎,钦念哉!钦念哉!”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1.1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1.1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一专题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太史公自序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绍.重黎之后 绍:继承 ②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徇:死去 ③小子不敏..不敏:不灵活 ④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害:嫉恨 ⑤退而深惟..曰 深惟:深思 ⑥秦拨.去古文 拨:废弃 A.①②④⑥ B.①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⑥解析:②徇:夺取,攻占。

③不敏:不才,愚钝。

答案:B2.下列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事武安君白起 ②而子迁适使反 ③弗敢阙 ④其指数千 ⑤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 ⑥泽流罔极A.②③④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解析:②“反”同“返”;③“阙”同“缺”;④“指”同“旨”;⑥“罔”同“无”;①和⑤没有通假字。

答案:A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其‧念哉 ②察其‧所以 ③王卬于‧殷 ④建于‧明堂A .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相同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解析:第一个“其”是副词,表强调语气,第二个“其”是代词,他们。

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答案:C4.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司马迁创作《史记》缘由的一项是( )①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②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③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④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⑤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A .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解析:①是司马迁自述出生地,④是孔子自述著《春秋》的缘由,均与“司马迁创作《史记》缘由”无关。

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9题。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专题一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第1课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答案推荐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专题一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第1课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答案推荐

第1课 太史公自序1.通假字(1)《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讽”,讽喻 (2)同“旨”,要旨 (3)同“毫”,毫毛,极小的数量单位 (4)同“矣”,助词,表陈述语气 (5)同“隳”,毁 (6)“罔”同“网”,搜罗;“失”同“佚”,散失 (7)同“弼”,辅助 (8)同“倜”,与“傥”构成联绵词,卓越洒脱,不拘于俗2.一词多义(1)适⎩⎪⎨⎪⎧ 白司马氏去周适晋:而子迁适使反:(2)卒⎩⎪⎨⎪⎧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于是卒述陶唐以来:(3)罔⎩⎪⎨⎪⎧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罔疏则兽失:(4)略⎩⎪⎨⎪⎧ 南略邛、笮、昆明:略推三代:(5)论⎩⎪⎨⎪⎧于是论次其文:孙子膑脚,而论兵法:论考之行事: 答案 (1)到/恰巧 (2)死/最终 (3)搜罗/名词,网 (4)巡行,巡视/大略 (5)读lún,编/论述/讨论 3.虚词归纳 以⎩⎪⎨⎪⎧以传剑论显:是故《礼》以节人:以天下之大过予之:作《师说》以贻之: 答案 介词,凭借/介词,用来/介词,把/连词,来4.古今异义词(1)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余所谓述故事..①,整齐..②其世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则文学..①彬彬稍进,《诗》《书》往往..②间出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义:参与其事。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 史记选读 课时作业1 太史公自序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 史记选读 课时作业1 太史公自序

课时分层作业(一)太史公自序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姓②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③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视为准则④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显:显露⑤故长于风.风:讽喻⑥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遭受A.①②④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B2.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事武安君白起②堕先人所言③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④辅拂股肱之臣配焉⑤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⑥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汝其.念哉②察其.所以③王卬于.殷④而君比之于.《春秋》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相同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组正确的一项是()①相.中山②堕.先人所言③整齐..百家杂语④存.亡国,继绝世⑤善.善恶恶⑥则续.吾祖矣⑦贤.贤贱不肖⑧既科条..之矣A.①⑧/②④⑥/③⑤⑦B.①③②/⑥⑧/④⑤⑦C.①②/⑥⑧/③④/⑤⑦D.①/②⑥⑧/③④/⑤⑦A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欲以何明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B.显功名于虞夏C.臣不臣则诛D.浮于沅、湘A6. 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序言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

B.祥瑞,是吉祥的征兆,儒学认为祥瑞的出现是上天对皇帝的行为和所发布的政策的赞成或表彰。

C.封禅之说,现存文献的最早者为《管子·封禅篇》。

而第一个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汉武帝。

D.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阴阳、法、儒、墨等诸家观点,其特点是“无为而治”。

C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语文导学苏教史记选读讲义:专题一 第1课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答案

语文导学苏教史记选读讲义:专题一 第1课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太史公自序——司马迁的学术史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如“适”“略”“论”等多义词,重点掌握通假字。

2.思维:理解太史公创作《史记》的条件、动机和指导思想,加深对其人其书的认识。

3.审美:主客问答的写作手法。

学法点拨初学《史记》,同学们一定有理解不深不透、弄不明白的地方,不必急躁,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将它与必修五《报任安书》结合起来学习。

2.借助注释和译文。

抓住常见常用的语言点学习积累,过于艰涩的地方可以放过。

尤其对文中最难的部分——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只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要效仿孔子作《春秋》、寓褒贬于书中即可,不必强求自己弄通。

3.实在不明白,可以边学习其他文章边学习本文,将本文与其他具体文章结合学。

还可以在学完所有的选读篇目后,再重温甚至重学它。

诗美晨读题汉太史司马迁墓诗[明]李园春曾读遗书慕令名,祠堂今教观仪型。

数茎白发欺霜雪,一寸丹心贯日星。

文藻不随秋色老,英灵常伴晓峰青。

穷碑犹记当年事,三复令人涕泪零。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首联点题,表达了自己对太史公的仰慕之情。

颔联承接上联运用白描,描写了太史公的白发,疑似霜雪,让人想见太史公著述的艰辛,同时诗人点出太史公的一片丹心可昭日月,与日月同辉,彪炳史册。

颈联是转,写太史公的文采不会跟秋色一样衰败,太史公的英灵永远和清晨的山峰一样万古长青。

尾联是合,写诗人读完碑文,想起了太史公一生的际遇,心中感慨万千,不禁涕泗交流。

Ⅰ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1)《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罔.罗天下放失.旧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讽”,讽喻(2)同“旨”,要旨(3)同“毫”,毫毛,极小的数量单位(4)同“矣”,助词,表陈述语气(5)同“隳”,毁(6)“罔”同“网”,搜罗;“失”同“佚”,散失(7)同“弼”,辅助(8)同“倜”,与“傥”构成联绵词,卓越洒脱,不拘于俗[必备知识]通假字古人在写作时,有时对某一个词没有用记录它的那个固定的字,而用了一个跟它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就叫做“通假”,原先那个固定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的字叫“通假字”。

太史公自序学案含解析史记

太史公自序学案含解析史记

太史公自序一、读准字音颛顼..(zhuān xū) 蒯聩..(kuǎi kuì)篡弑..(cuàn shì) 缧绁..(léi xiè)羑.里(yǒu) 股肱.(ɡōnɡ)封禅.(shàn) 牝牡..(pìn mǔ)朔.旦(shuò) 重.译款塞.(chónɡ sài)喟.然而叹(kuì) 善善恶恶..(wù è)二十八宿.(xiù) 辅拂.(bì)俶傥..(tì tǎnɡ)二、识记通假(1)堕先人所言(“堕”同“隳”,毁)(2)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纂”同“缵”,继承)(3)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同“弼”,辅助)(4)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三、一词多义(1)适⎩⎪⎨⎪⎧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动词,到……去)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形容词,舒适,满足)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动词,享受)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动词,女子出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副词,恰好)适.得府君书(副词,刚才)(2)本⎩⎪⎨⎪⎧本.《诗》《书》《礼》《乐》之际(动词,遵奉)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名词,树木的根)自言本.是京城女(副词,本来)今存其本.不忍废(名词,稿本)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动词,推理,探究)(3)次⎩⎪⎨⎪⎧于是论次.其文(动词,编排、整理)列坐其次.(名词,旁边)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词,按次序排列)其次.不辱身(形容词,低一等、次一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临时驻扎)(4)以⎩⎪⎨⎪⎧以.传剑论显(介词,凭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介词,把)是故《礼》以.节人(连词,用来)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介词,因为)(5)且⎩⎪⎨⎪⎧故发愤且.卒(副词,将要)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河水清且.涟猗(连词,又,表并列关系)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连词,并且,表递进关系)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况且,表递进关系)四、词类活用(1)其在卫者,相.中山(名词用作动词,担任国相)(2)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名词用作动词,担任将军)(3)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词用作动词,坑杀)(4)于是迁仕.为郎中(名词用作动词,出仕)(5)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名词用作动词,主管)(6)乡射..邹、峄(名词用作动词,参加乡射之礼)(7)王.卬于殷(名词的使动用法,封……为王)(8)南.略邛、笮、昆明(名词用作状语,向南)(9)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10)则学者至今则.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准则,把……视为准则)(11)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12)孔子修旧.起废(形容词用作名词,指过去被废弃破坏的礼乐)(13)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形容词用作动词,奖励;惩罚)(14)整齐..百家杂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归纳)(15)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耀)五、古今异义(1)无泽为汉市长..古义:掌管市场的官长。

《太史公自序》教学案完美版

《太史公自序》教学案完美版

《太史公自序》教学案(开篇第一课)教学设想:江苏选修教材《〈史记〉选读》共有8个专题。

第一专题“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旨在了解司马迁;第二专题“学究天人体贯古今”,旨在了解《史记》的体例;第三专题“不虚美不隐恶”,旨在了解作者写史的态度;第四专题“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旨在了解作者的人格思想;第五专题“摹形传神千载如生”,旨在了解其刻画人物的艺术;第六专题“善叙事理其文疏荡”,旨在了解《史记》的叙事艺术;第七专题“正史鼻祖文章大宗”,旨在了解《史记》的影响;第八专题“研究《史记”,旨在指导研究性活动。

关于选修课如何上,是不是把选修的教材当着必修课文来教,这是老师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不过确实有教师把选修教材当着必修的来教,这样的话,事实上一是时间来不及,二是上课的效果肯定不好。

其实选修本来是根据学生的喜好,由学生自由选择的,实际的做法却不是这样,比如我们扬州地区,是一刀切,高二必修五学完,便是统一使用《〈史记〉选读》、《唐诗宋词选读》、《写作》,对学生来说,并非兴趣选修了,要统一考试的。

本人以为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教学中宜了解有关常识,通晓大意,基本理解内容,能够有所思考探讨。

所以本人以指导阅读的方式来处理选修教材。

第一专题“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可以说是《〈史记〉选读》的导引,只选了《太史公自序》一篇文章,另将在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中的《报任安书》列为存目。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自叙其家世生平及《史记》创作的文章,内容丰富,含义深刻。

这里采用的是节选,内容本身很难懂,好在全文都配有译文。

专题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在学习过《报任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司马迁,了解《史记》产生的始末。

3、在了解了司马迁其人的基础上,分析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等。

4、适当积累文言知识。

教时设置:3教时第1教时要点:流畅朗读第1部分,对照译文,基本弄懂,初步探讨过程:一、导入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史记〉选读》的学习。

高中语文太史公自序学案1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太史公自序学案1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太史公自序》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积累下列常用文言实词:报、让、宜、权、被、垂、次、俟;掌握积累下列常用文言虚词:以、而。

2.在学习《报任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

3、在了解了司马迁其人的基础上,分析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以后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归纳•整理)学习重点借助课下注解、工具书、译文,圈点勾划、疏通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并加以整理。

学习步骤熟读课文,简析课文内容。

§1简析:世典周史——说明修史是司马迁祖传的家学,创作《史记》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2简析:先祖中的军事家、掌管经济的官员。

§3太史公职掌天文,不管民事。

太史公有子名迁。

第一部分:司马迁自叙家世谱系。

§4简析:学习和游历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阔眼界,形成他的历史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简析:临终嘱托的情景,父子执手流涕,场面凝重感人。

三层意思:一、写信史是祖传的绪业,完成这一使命就是“孝亲”;二、以周公、孔子为榜样,通过写史,兴礼乐,正王道;三、嘱托司马迁牢记己愿,完成遗愿。

完成嘱托,既是孝亲的表现,也是时代的召唤。

§6简析:两件事:当上太史令,为写《史记》作准备,参与并完成了制定太初历的工作。

第二部分:司马迁叙述自己年轻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嘱托,立志创作《史记》。

§7简析:立志要做周公、孔子之后的第三人,对为何要创作《史记》的说明,也是司马迁对《史记》的一个自我评价。

§8简析:以回答壶遂问题为由,评述孔子为何作《春秋》。

褒贬是非,替天下人树立行为的标准和规范,以“达王事”。

实际上暗示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是在对《史记》作自我评价,也在提醒世人,注意《史记》的作用。

§9壶遂说:“孔子时候,上没有圣明君主,他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撰写《春秋》,留下一部空洞的史文来裁断礼义,当作一代帝王的法典。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太史公自序(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太史公自序(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太史公自序(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姓②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③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视为准则④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显:显露⑤故长于风.风:讽喻⑥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遭受A.①②④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B[①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④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耀。

] 2.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事武安君白起②堕先人所言③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④辅拂股肱之臣配焉⑤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⑥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B[①⑤没有。

②“堕”同“隳”,毁;③“纂”同“缵”,继承;④“拂”同“弼”,辅助;⑥“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其.念哉②察其.所以③王卬于.殷④而君比之于.《春秋》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相同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D[①其,表祈使语气,可译作“应该、可要”;②其,代词,他们。

③于,介词,在;④于,介词,同,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①相.中山②堕.先人所言③整齐..百家杂语④存.亡国,继绝世⑤善.善恶恶⑥则续.吾祖矣⑦贤.贤贱不肖⑧既科条..之矣A.①⑧/②④⑥/③⑤⑦B.①③②/⑥⑧/④⑤⑦C.①②/⑥⑧/③④/⑤⑦D.①/②⑥⑧/③④/⑤⑦A[①⑧名词用作动词,②④⑥动词的使动用法,③⑤⑦形容词用作动词。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以何明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B.显功名于虞夏C.臣不臣则诛D.浮于沅、湘A[A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B、D两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被动句。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太史公自序演练 Word版含解析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太史公自序演练 Word版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子迁适使反B.无忘吾所欲论著矣C.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D.辅拂股肱之臣配焉解析:选C。

A项,反,通“返”;B项,无,通“毋”;D项,拂,通“弼”。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B.南略邛、笮、昆明C.孔子修旧起废D.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解析:选D。

A项,“将”,名词活用为动词,率领军队;B项,“南”,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南;C项,“旧”、“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过去被废弃破坏的礼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序:顺序B.守经.事而不知其宜经:经过C.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表被动D.海外殊俗,重译款.塞款:叩解析:选D。

A项,序:理,主管。

B项,经:常,通常。

C项,被:蒙受,遭受。

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B.古之人不余欺也C.此孝之大者D.大王来何操解析:选C。

C项为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 》教师用书:01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 》教师用书:01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解析

太史公自序浮生若茶一位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请教一位得道高僧。

高僧明白他的来意后,便在他面前放了两只装了茶叶的杯子,他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年轻人喝。

年轻人细细喝了几口,发现一点香味也没有。

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着,一会儿,一丝细微的清香便缓缓地从杯中溢出来。

接着,高僧又往杯里加了点沸水,一共加了三次水,里面的茶叶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

年轻人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芳香,他细细地品味了一会儿,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一切全都明白了。

【内容赏析】同样的茶叶,两种不同温度的水致使一杯索然无味,一杯却香气四溢。

其实,人生就犹如一片茶叶,只有在艰难险阻中沉浮,在痛苦辛酸中磨砺,才能真真实实地体味到生活的原味与魅力。

在那一次次的沉浮与磨砺中,生命便变得光彩照人、芳香四溢。

[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颛顼..(kuǎi)(kuì)..(zhuān)(xū)蒯聩簒弑..(léi)(xiè)..(cuàn)(shì) 缧绁羑.里(yǒu) 股肱.(ɡōnɡ) 封禅.(shàn) 牝牡..(pìn)(mǔ) 朔.旦(shuò) 东渐.于海(jiān) 重.译款塞.(chón ɡ)(sài) 喟.然而叹(kuì) 善善恶恶..(wù)(è) 二十八宿.(xiù) 辅拂.(bì) 俶傥..(tì)(tǎnɡ)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堕先人所言(“堕”同“隳”,毁)(2)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纂”同“缵”, 继承)(3)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同“弼”,辅助)(4)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适⎩⎪⎨⎪⎧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动词,到……去)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形容词,舒适,满足)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动词,享受)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动词,女子出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副词,恰好)适.得府君书(副词,刚才) (2)本⎩⎪⎨⎪⎧本.《诗》《书》《礼》《乐》之际(动词,遵奉)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名词,树木的根)自言本.是京城女(副词,本来)今存其本.不忍废(名词,稿本)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动词,推理,探究)(3)次⎩⎪⎨⎪⎧于是论次.其文(动词,编排、整理)列坐其次.(名词,旁边)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词,按次序排列)其次.不辱身(形容词,低一等、次一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临时驻扎) (4)以⎩⎨⎧以.传剑论显(介词,凭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介词,把)是故《礼》以.节人(连词,用来)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介词,因为) (5)且⎩⎪⎪⎨⎪⎪⎧故发愤且.卒(副词,将要)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河水清且.涟猗(连词,又,表并列关系)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连词,并且,表递进关系)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况且,表递进关系)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其在卫者,相.中山(名词作动词)担任国相 (2)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名词作动词)担任将军 (3)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词作动词)坑杀 (4)于是迁仕.为郎中(名词作动词)出仕 (5)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名词作动词)主管 (6)乡射..邹、峄(名词作动词)参加乡射之礼 (7)王.卬于殷(名词的使动用法)封……为王 (8)南.略邛、笮、昆明(名词作状语)向南 (9)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10)则学者至今则.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准则,把……视为准则(11)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12)孔子修旧.起废(形容词作名词)指过去被废弃破坏的礼乐(13)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形容词作动词)奖励/惩罚(14)整齐..百家杂语(形容词作动词)整理,归纳(15)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耀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无泽为汉市长..古义:掌管市场的官长。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一章太史公自序巩固提升案+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一章太史公自序巩固提升案+Word版含解析.doc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而子迁适使反B .无忘吾所欲论著矣C .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D .辅拂股肱之臣配焉解析:选C 。

A 项,“反”同“返”;B 项,“无”同“毋”;D 项,“拂”同“弼”。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B .南略邛、笮、昆明C .孔子修旧起废D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解析:选D 。

A 项,“将”,名词活用为动词,率领军队;B 项,“南”,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南;C 项,“旧”“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过去被废弃、破坏的礼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序:顺序 B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 经:经过 C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被:表被动 D .海外殊俗,重译款.塞 款:叩 解析:选D 。

A 项,序:理,主管。

B 项,经:常,通常。

C 项,被:蒙受,遭受。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汉之.伐楚孔子知言之.不用 B.⎩⎪⎨⎪⎧汝其.念哉察其.所以 C.⎩⎪⎨⎪⎧是故《礼》以.节人以.天下之大过予之 D.⎩⎪⎨⎪⎧乃喟然而.叹曰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解析:选A 。

A 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 项,表祈使语气/代词,他们;C 项,目的连词,用来/介词,把;D 项,表修饰/表顺承。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5~8题。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引言: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之巅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整、篇幅宏大的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古代史书中的巨著。

全书通篇叙述了我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如《太公自序》就是史记的一篇自序,在当时记录中所留下的印记和描述带给了我们非常深远的思考。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史记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经典之一。

了解传统经书《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的人生经历,理解《太公自序》的意义,掌握《史记》作为一部通史的特点。

能力目标:将《太公自序》与《史记》结合,逐步锻炼学生应对古典文献、古汉语的阅读、解读和书写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道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哪些重大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二、课堂讲解及阅读教师可依次讲解《史记》的特点、《太公自序》的意义、司马迁分写《史记》的人生经历等,并将《太公自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先自行阅读。

然后,教师再全文逐段讲解、解析(例如“履先人之志”、“复以书传之”等等),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方法,使学生逐步进入古典文献的阅读、解读和书写的状态。

三、推广及答疑为了加深学生对《太公自序》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开展课外推广活动,如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太公字画比赛,或奖励学生制作太公自序小广告等。

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答疑时间,回答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将学生对《太公自序》的理解程度带入到更高的深度,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1. 阅读《史记选读》中史记的其他文章,理解史记作为一部通史的特点和功用。

高中语文1太史公自序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学案

高中语文1太史公自序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学案

太史公自序班级:学生某某:得分: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

2.分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以后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3.梳理文言词句,探讨对司马迁的“义”“时”“名”自学检测: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失之毫厘,差之千里B.罔罗天下放失旧闻C.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D.以拾遗补艺解析A项“豪”通“毫”;B项“罔”通“网”,“失”通“佚”;C项“拂”通“弼”。

答案 D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司马氏去周适.晋而子迁适.使反B.泽流罔.极罔.疏则兽失C.孙子膑脚,而论.兵法每与臣论.此事D.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解析A项分别为“到,去”,“恰逢”;B项分别为“无,没有”“网”;C项分别为“著述”“谈论”;D项均为“死”。

答案 D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以达王事而已矣A.在赵者,以.传剑论显 B.以.其地为河内郡C.垂空文以.断礼义 D.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解析例句和C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

A项介词,凭借;B项介词,把;D项连词。

答案 C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不得与从事..B.整齐..其世传C.故发愤..行道,以奉主上..且卒 D.忠信解析A项指“参与其事”;B项指“整理,归纳”;C项指“愤懑”。

答案 D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坑.赵长平军 B.学者到今则.之C.诸侯之相王.D.父不父.则无道解析B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 B6.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欲以何明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B.显功名于虞夏C.臣不臣则诛D.浮于沅、湘解析A项和例句为宾语前置句,B、D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被动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第1课太史公自序【学习导引】本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是70列传的最后一篇。

它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是了解司马迁、学习《史记》的一把重要钥匙。

学习此文,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疏通文字,梳理大意,重点掌握通假字、“适”“略”“论”“卒”“罔”等多义词及古今异义词,翻译重点句子。

二是进一步了解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和人生抱负,理解他创作《史记》的条件、动机和指导思想,加深对其人其书的认识。

初学《史记》,同学们一定有理解不深不透、弄不明白的地方,不必急躁,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将它与必修五中的《报任安书(节选)》结合起来学习。

2.借助注释和译文。

抓住常见常用的语言点学习积累,过于艰涩的地方可以放过。

尤其对文中最难的部分——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只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要效仿孔子作《春秋》、寓褒贬于书中即可,不必强求自己弄通。

3.实在不明白,可以边学习其他文章边学习本文,将本文与其他具体文章结合学。

还可以在学完所有的选读篇目后,再重温甚至重学它。

【文本卡片】一、人物名片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

生卒年月不详。

其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武帝时为太史令,专掌秘籍、职司记载,立志写一部完整的史书,未及动笔就去世了。

司马迁受其父熏陶,十岁就学于长安,二十岁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地方风土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继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室古籍,参与修订历法,并开始写作《史记》。

武帝元封五年,因上书为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武帝,获罪下狱,受宫刑。

他认为自己既然不能在政治上建功立业,那就得更加发愤著书。

为完成《史记》的写作,他隐忍苟活。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写书,历十年艰辛,终于在征和初年(前92)写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

其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二、背景资料处于上升时期的封建社会,要求有一部记载天子盛德、叙述功臣世家贤大夫业绩的史书,以总结历史经验。

司马迁根据这一时代的要求,再加上父亲的遗愿——“立志写一部完整的史书”,广泛汲取以前的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乃至诗歌的丰富的创作经验,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并达到了史传文学的顶峰。

三、文体知识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前者如鲁迅的《呐喊自序》,后者如毛泽东的《农村调查序言》。

语言表达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便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做诗的缘起。

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

【积累运用】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

(1)《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4)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5)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6)罔罗天下放失旧闻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______同______;________(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8)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

(1)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2)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3)《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4)余所谓述故事..①,整齐..②其世传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5)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6)则文学..①彬彬稍进,《诗》《书》往往..②间出矣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多义词。

(1)适⎩⎪⎨⎪⎧司马氏去周适.晋: 而子迁适.使反: (2)卒⎩⎪⎨⎪⎧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于是卒.述陶唐以来: (3)罔⎩⎪⎨⎪⎧罔.疏则兽失: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4)略⎩⎪⎨⎪⎧ 南略.邛、笮、昆明: 略.推三代:(5)论⎩⎨⎧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于是论.次其文: 论.考之行事:4.注意每组句中加点的词,看看它们同属哪类语义。

(1)A.命南正重以司.天 B .使复典.之 C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这三个实词都是__________之意。

(2)A.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 B .正《易传》,继.《春秋》 这两个实词都是________之意。

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并说明它属于哪一种词类活用。

(1)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明.是非,定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则学者至今则.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名句默写。

(1)且夫孝始于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2)故《易》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文本研读】一、整体感知本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3节),自叙家世谱系,暗含家族先祖给自己的影响。

第二部分(4~6节),叙述自己年轻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的临终嘱托,立志创作《史记》。

第三部分(7~10节),通过与壶遂的对话,曲折而又明确地阐述了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效法孔子作《春秋》、寓褒贬于书中。

第四部分(第11节),叙述自己忍辱写《史记》。

第五部分(12~13节),写《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规模。

二、问题探究1.《太史公自序》为列传第七十篇,这是司马迁的自序兼自传,他自序说:“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

”《伯夷列传》作为七十列传的第一篇,具有序文的作用,文中提到了“各从其志”的原则。

司马迁将自己的传记纳入“列传”中,是否符合上述志、义、时、名等原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本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司马迁写作《史记》并最终能够完成这部巨著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移拓展】司马迁将《自序》放在七十列传之中,清人金圣叹说:“此篇,于《史记》为序,于太史公便是自己的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